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合集下载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命袁在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

辛亥革命后,袁窃据大总统地位,培植党羽,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军事集团。

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等。

各系军阀争权夺札不断发生混战。

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北洋军阀从此覆灭。

【直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先后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首领,还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孙传芳等头目。

在1920年直皖战争和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相继打败皖系和奉系军阀,把持北洋军阀政府,充当英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

1926年盘踞长江中、下游的吴佩孚和孙传芳被北伐军打垮,次年直系势力被消灭。

【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段祺瑞为首领,还有徐树铮、卢永祥、张敬尧、倪嗣冲、陈树藩等头目。

1916年袁世凯死后,把持北洋军阀政府,充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被直系军阀打败,一蹶不振。

1924年卢永祥在江浙战争中再被直系军阀齐燮元打败,皖系势力逐步消失。

【奉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张作霖为首领,还有吴俊升、张作相、张宗昌、杨字霆等头自。

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并不断进入山海关内与其他军阀混战。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军阀政府。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其子张学良宣布归从南京国民党政府,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滇桂军阀】①辛亥革命后,唐继尧等长期统治云南,不断派兵进占四川、贵州等省,被称为“滇系军阀”。

陆荣廷、谭浩明、莫荣新等长期统治广西,不断派兵控制广东、湖南等省,被称为“桂系军阀”。

高一历史北洋军阀知识点

高一历史北洋军阀知识点

高一历史北洋军阀知识点北洋军阀,是指中国历史上民国初期(1912-1928年)统治中国北方的军事集团。

他们运用军队掌握政权,形成一种军阀政治现象,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高一历史学习中,了解北洋军阀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一、北洋军阀的形成和背景北洋军阀崛起的背景是晚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国社会的动荡。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核心人物,他依靠北洋军队的强大力量逐渐掌握实权。

北洋军阀因此得以建立并扩大势力范围。

二、北洋军阀的主要成员1. 袁世凯:袁世凯是北洋军阀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曾担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和北洋政府陆军大元帅。

袁世凯在位期间试图实现君主立宪制,但因他的专制倾向和霸权主义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反对。

2. 张作霖:张作霖是北洋军阀中的军事领袖,他建立了东北军阀,并在辽宁一带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张作霖在军事上实行一元化指挥,对外力图收复中国的领土,并在国内倡导统一中国的思想。

3. 冯玉祥:冯玉祥是北洋军阀中独立性较强的人物,他对袁世凯抱有怀疑和批评态度,多次反抗袁政权,曾领导西北军阀。

冯玉祥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和平等,对外力图恢复国家权益。

4. 曹锟:曹锟是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他利用北洋军队的力量终结了患难时期的中华民国,建立了新北洋政府。

然而,曹锟的政权不久便因为腐败和独裁而遭到推翻。

三、北洋军阀的政治特点北洋军阀政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权力集中、军阀割据、腐败和压迫。

北洋军阀依靠军队掌握政权,通过军事手段维持统治,对军队实行一元化指挥。

他们往往注重个人利益和权力争夺,造成政局不稳定,国家分裂。

四、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政策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以维护本地利益为目标,缺乏整体性和长远规划。

他们往往通过重税和乱收费来获取财富,忽视了对经济发展的投资和改革。

这种经济政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国内经济的停滞。

五、评价北洋军阀北洋军阀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动荡时期的产物,他们的统治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稳定,但也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国家的统一。

军阀的统治时代

军阀的统治时代

(5)这些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 斗争。
(6) 这些斗争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件注定要失败; ( 7 )斗争的结果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民主 共和,屡战屡败,一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 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宣告终结。时代呼唤新的领导 阶级和新的道路。
(4)段祺瑞重掌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破 坏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靠西南滇系、 桂系军阀和部分国会议员,掀起护法运动。但由于革命派所 提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口号,对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号召力; 依靠的南方军阀又并非真要护法,而是借护法名义来保持和 扩大自己的势力,结果南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护法运 动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府自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 败涂地,腐朽不堪。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 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 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 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 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 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重要的有袁世 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 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 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西太后和荣禄的信任, 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 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政治状况(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1916年)1、专制独裁(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2)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1914年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对外关系(1)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

(2)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复辟帝制(1)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

(2)1916年为洪宪元年。

(二)军阀混战割据时期(1916年—1928年)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内部派系纷争。

2、概况(1)军阀割据和混战(2)军阀割据和混战的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3、府院之争(1917年5月)(1)背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但进展不顺。

(2)过程: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3)结果:张勋复辟。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4、护法运动(1917 年8 月)(1)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 年8 月,南下的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5、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 年8月14 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原因(1)内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专题归纳专题辅导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专题归纳专题辅导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专题归纳【专题线索】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因素等也在不断增加。

一、政治方面1.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的黑暗统治(1)政权更替:北洋军阀统治初步形成阶段,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起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前;鼎盛阶段,1912~1916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分裂割据阶段,1916~1926年,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皖系、直系、奉系军阀先后执掌中央政权;衰亡阶段,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8年奉系军阀“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最终结束。

(2)专制独裁统治:先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此后北洋军阀的历届统治者都继续实行专制统治;镇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等;杀害国民党人宋教仁和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割据称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先后爆发了直皖、直奉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帝国主义的侵华(1)侵华格局发生变化:老牌侵华国家英、法、俄等力量日渐衰落,新兴的美日侵华势力大增。

(2)侵华工具和政策的演变: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先由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再到推行分而治之政策扶植各派军阀,在国民大革命中转而扶植国民党右派人物蒋介石。

(3)加紧侵华:武昌起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地区;日本占领中国某某并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一战后卷土重来;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将德国在中国某某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北伐战争期间列强破坏中国革命。

3.革命运动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中国人民为了反对袁世凯及其党羽的独裁统治掀起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革命派开展了一系列维护某某某某的斗争,如反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X勋复辟,反段的护法运动等;思想文化领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北伐战争则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辛亥革命●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1903前后《苏报》●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早期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名解)1894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宗旨“振兴中华,维持国体”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广州起义●1903年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军,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1903年黄兴、宋教仁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吕大森、宋教仁、胡瑛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1906年改为日知会●1904年江浙陶成章、龚宝铨在上海组成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名解)1905.8.20东京三权分立:执行、评议、司法●三民主义(评价)1905.11《民报》发刊词:十六字纲领总结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价归公●早期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与改良派的论战(简述)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同盟会影响下的武装起义(简答)●萍浏醴起义1906.12刘道一会党起义●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1907.5-1908.4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浙皖起义1907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安庆新军起义1908岳王会熊成基●广州新军起义1910 倪英典●黄花岗起义1911.4.27黄兴●失败原因(简答)●武昌起义●背景●四川保路运动●共进会和文学社●过程●1911.10.10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在之后的时间里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的状态,截止11月末清政府所控区域只有东北三省、直隶、河南,清朝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南北议和(名解)1)清被迫启用袁世凯(练军)2)外国列强扶植袁;3)革命派急于统一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一面陈兵长江北岸,对革命势力进行武力威胁,一面利用革命派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以“和平解决”诱使其进行谈判。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历史知识梳理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历史知识梳理
3 经济 上 .
部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 , 南方 国 民党政府 顺应 了历史潮流终于摧毁它 的残余 势力 , 把它赶下 历史 舞台。 其 次 , 要 看 到 相 对 晚清 时期 而 言 , 史 总 是 发 还 历 展进步的 , 国社会在 某些 方 面也是有 所进 步 的。 中 从 经 济 到 政 治 , 思 想 文化 到 人 们 的 意 识 形态 、 活 从 生 方式 , 都发生了不同程度 的变化 , 与君主专制时代有 很 大 不 同 。这 种 向前 发 展 的 趋 势 , 来 没 有 瞬 间停 从 顿 , 是 贯 穿 了 整个 时代 。 而 1北 洋军 阀 统 治 时期 的 政 治 , 了短 暂 的 帝 制 . 除 外 , 义上 一 直 维持 着 民主 共 和 制 。 名 这显然是 以欧美 资产 阶级 的政 治体制 为榜样 的。虽然 只是形式上 的民主, 但对 社会 的确有一定 的促 进 作 用 。它 可 以 时刻 激 励 着 人 民 为 了 民 主 的精 神而奋斗 , 统治者也无法 完全排除其 对专制所 起的 牵制 作 用 。这 有利 于 资 产 阶 级 社 会 地 位 的 提 高 , 民 主主义因素对政 治结构 、 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 展提供 了条 件 , 有 利 于 推 动 近 代科 学 技 术 的引 进 和 研究 。 也
教材探析
6 2

=洋军阀统治 期的中国历史知识梳理 = : 匕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2 北 洋 军 阀统 治 时期 的社 会 经济 成 就 更 是 不 容 .
抹 杀。
政府专门成立 了农 商部和交 通部 , 对经济生 活 的各个部分采取 了行政上的干预和管理。北 京政 府 成立不久 , 就颁布了保护私有制的法规, 解除了对 民 间 兴 办工 商 业 限 制 的 条 文 ; 推 出奖 励 制 度 , 民族 并 对 工业产 品减免捐税等有利于经济的措施 。北 洋军 阀 时期 , 工商业 、 农业 、 工业 都有 不 同程度 的发 展。 手 在此 背景下出现 了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 时期 。

北洋军阀资料整理

北洋军阀资料整理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内容包括北洋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的称呼。

北洋政府的演变过程(1)从“兴衰”角度看·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从不同派系掌握北京政权的角度看•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内容包括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系战败。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内容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内容包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直奉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功,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回东北。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

1912年4月,袁世凯窃得政权后,迫使唐绍仪辞职。

1913年的“宋案”和“善后大借款”,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议会政治、和平建设、实业救国的幻想中惊醒。

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

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阀镇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统治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统治

北洋军阀统治一、统治时期建立:1912.2.15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政府建立结束:1928.12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两阶段:①袁世凯相对统一的时期(1912.2-1916.3)②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3-1928.12)二、形成原因根本:中国处于双半社会性质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军事:晚清政府编练新军,趁机发展国际:列强支持袁世凯三、统治情况(一)政治军阀割据:①背景:袁世凯死后无人有能力统领北洋军队和政权,各派系纷争不断概况:①性质:封建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专政②指导思想:中体西用③特点:A独裁统治,复辟帝制失败B割据混战C议会政治失败D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失败E1921中共成立F1924-1927国民革命G帝国主义加强侵华各自扶持代理人实行分而治之④外交:弱势外交,卖国政策A1915袁世凯接受日本卖国21条B1919巴黎和会外交失败C1917中俄声明外蒙古自治⑤政体:形式上共和政体,实质军阀统治⑥目标:以自己力量夺取中央政府而独立,但没有脱离中国政局:①1913.7-9:二次革命,目的反对袁世凯独裁失败②1915:护国运动,目的反对袁世凯称帝卖国③1916.1-3:袁世凯称帝83天,失败,说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④1917.5: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的争夺⑤1917.5:张勋复辟,目的调和府院之争,拥溥仪为皇帝⑥1917.8:护法运动,目的捍卫临时约法和国会失败,孙中山对西南军阀失望⑦1917.8-1918:参加一战协约国胜利,目的争取国际地位和抑制日本在华势力(二)经济:(1)工业: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2)农业:发展出现机械化,封建土地买卖自由,土地集中(3)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市场扩大.(4)社会生活习俗:文明开化(5)思想:民主科学(三)思想(1)民主科学思想(2)复古教育逆流(3)马克思主义传播四、评价(1)消极①祸国殃民,给人民带来灾难②维护封建买办的反动军事集团统治③不利于生产力持续发展④出卖国家利益,阻碍民族经济发展(2)积极①改革旧军制,发展新式军队②军阀自我削弱,有利于再次统一③民族工业仍然持续发展。

通史复习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

通史复习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主要历史史实及阶段特征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1915)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形成军阀割据局面(1916-1928) 巴黎和会将山东权益转交日本(1919)
一战后欧美列强重新加紧对华经济侵略(1919年后)
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1921) 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镇压大革命(1924-1927) 帝国主义扶持蒋介石破坏大革命(1927)
近代中国的 觉醒与探索
一战前后,帝国主义 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民国
二、主要历史史实及阶段特征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
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临时约法》(1912)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并镇压国民党发动的 “二次革命”(1913) 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兴起(1915-1916) 孙中山在广州发起两次护法运动(1917-1918,1921-1922)
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1915) 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919后)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924)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5后)
思想大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主要历史史实及阶段特征
中山装的流行(辛亥革命后) 改革创新后的旗袍逐渐盛行(20世纪20年代后) 剪辫令、迫令放足(1912)
婚姻自主和新式婚礼、丧礼简化,公历实施,点头鞠躬和握手礼流行 女子受教育和工作、参政的权利 公共汽车(1924沪)、民航事业(20年代初) 近代广播事业(20年代初)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程度更高
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历 史 阶 段 特 征

第一章___北洋军阀统

第一章___北洋军阀统
1、早期组织 1920.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0初,中苏交通打通,4月,维经斯基来华。 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济南、长沙、日本, 上海是核心,名称不一,非“共产主义小 组”。 1921.6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蕴酿一大。
2、中共一大

代表
13名,包惠僧;17名党员,来自7个地方,产生方式不同, 抵沪时间不一,推选、指派、自往。 平均28岁(毛泽东),两湖人士居多,与北大有关者居多, 留日生不少。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9.5—1923.12)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北洋军阀发展演变的基本脉胳。
北洋军阀史与北洋军阀统治史的区别。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
一、北洋军阀史分期
1、萌发期(1895—1912) 小站练兵到袁世凯上台 2、鼎盛期(1912—1916) 从袁上台到袁死亡 3、割据衰落期(1916—1926) 从袁死到北伐开始 4、覆灭期(1926—1928.12) 从北伐战争到东北易帜。
三、皖系军阀的统治
1917年,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再造
共和——参战军——西原借款——山东密 约(欣然同意) 1918.5《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议》 皖系政府对内“武力统一”,对外勾结日 本,出卖国权。
四、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
1、拥有军队“有兵则有权,兵多则权大。” 2、占据地盘 3、封建性维系网络——血缘、地缘、业缘 4、与列强的关系 复杂多变,既有勾结的一面,也有斗争的 一面,要具体分析。段祺瑞、吴佩孚、张 作霖、冯玉祥 5、野蛮性
性质
毛泽东: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运动? 反帝——反日——反民族压迫 反封建——反专制要民主 反帝反封建运动——爱国群众运动 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的双重诉求 彻底的不要协的说明一种姿态

中国近代史之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近代史之北洋军阀的统治

【例题】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共民主 革命纲领的比较。

【解析】(1)与旧三民主义区别:A民族主义:新的民族主义增 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旧民族主义主要是 反对满清统治,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B民权主义:新的民 权主义主张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 由及权利,旧的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的 民权主义已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C民生主义:新的民主主义赋 予“平均地权”新的内容,还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即具体 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改善工人生活问题。后来,孙中山还将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节制资 本”规定,凡有独占性质的大企业、大银行归国家经营,私人资 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新三民主义和扶助农工的政策是紧密结合 的,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适应了革命思潮 和历史发展的需要。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中共的成立
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共的成立:1921、7、23
上海
内容:1)大会正式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名称 和性质,通过了党的纲领,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 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 导工人运动。 3)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第一任书记为 陈独秀
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后,担任举足轻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 大臣。袁世凯利用职权,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到1905年,北 洋六镇全部练成,兵力六、七万人。随着北洋军的扩张,袁世 凯和他的亲信逐渐形成了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封建军事政治集 团——北洋军阀。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依靠北洋军的实 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方面迫使清政府交出实权,另一方面 又迫使革命党人妥协。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的职位,从此开始建立起北洋军阀对中国长达17年的反动 统治。1913年,用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建立并巩固了专制 独裁统治,北洋军阀的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1915年复辟帝制 失败,1916年,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北洋军阀 分为直、皖、奉三系,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1926年, 皖系军阀段祺瑞被赶下台,1927年,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消 灭,1928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北洋军阀对中国17年的统治结 束。

北洋军阀时期

北洋军阀时期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 北洋将领们(段祺瑞带头)联名发电,要求清帝退位。大老粗们表示要” 谨率全军将士不日入京,与王公部陈利害”,把小皇帝和他妈吓得直哆嗦。 • 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逊位诏书;13日孙中山辞去大总统,推荐袁世凯 接任;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宋教仁暗杀,二次革命爆发
• 革命党人九死一生搞反清大业,结果便宜了袁大头 • 1913宋教仁重组同盟会,成立国民党。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过半席位。通过国 会限制袁世凯。不料3月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 • 孙中山一口咬定是袁大头干的,二话不说就要二次革命。 • 北洋军攻占南京,二次革命失败,南方多省,被北洋军控制
创办黄埔军校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 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孙中山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 因积劳病剧,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冯玉祥大杯
1
形成时期: 1911-1916 辛亥革命——袁世凯去世
• 袁派曹锟率北洋精锐进入湖南四川迎击护
国军。北洋军里很多将领也不理解袁大帅 称帝(段祺瑞、冯国璋就不赞成),士兵 们也没斗志。纷纷打假球 • 1916年3月22日老袁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
1
形成时期: 1911-1916 辛亥革命——袁世凯去世
2
军阀混战:1916-1926 袁世凯去世——国民革命军北伐
从此再无北洋五色旗
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谢谢!
企图通过"约法"、议会、责任内阁等建立起维护资产
阶级共和体制的屏障,落实民主共和之治,保卫辛亥 革命的胜利成果。孙中山认为,国会和约法是共和国 的象征

北洋军阀统治分期

北洋军阀统治分期

解 散 国 民 党 和Leabharlann 颁废修布除

《《

中临

华时

民约

复 辟 称 帝


国法

正 式

约》 法,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分享
6
思考:袁称帝一时得逞的原因
个人的地位与实力 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支持 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涣散 尊孔复古的舆论 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不彻底,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分享
7
护国运动兴起
孙中山
<<讨袁宣言>>、<<第二次讨袁宣言>> 梁启超 <<异>> 西南军阀 组织武装斗争、独立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分享
8
思考:袁复辟迅速跨台的原因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引起全国反对 革命党人的斗争 统治集团内部斗争
分享
4
二次革命
起因 国民党组阁,宋案发生 过程 罢免、孙黄斗争、三省独立、最终失败 失败原因 客观与主观 性质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凯建立专制
独裁统治,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 是 辛亥革命的继续。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分享
5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
强 迫 国 会 选 举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分享
9
小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制 的努力与斗争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分享
10
选择题1
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答案:A

军阀混战的时代

军阀混战的时代

军阀混战的时代——民国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空间栏目:心得日记—心得日记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全屏.发表时间:2011-11-11 14:38:39浏览:726评论:0军阀混战时期(1916-1928)北洋政府时期1、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

袁世凯死后,旗下的北洋军阀分裂,但北洋军阀派系仍控制着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

2、皖系军阀——段祺瑞。

从北洋军阀中分裂出来。

3、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从北洋军阀分裂而出。

4、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宗昌(山东军阀)。

由北洋军阀分裂出。

5、晋系军阀——阎锡山。

6、浙系军阀——孙传芳。

7、江苏军阀——齐燮元。

8、桂系军阀(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

9、粤系军阀——胡汉民,陈炯明,龙济光等。

10、湘系军阀——谭延闿,程潜,赵恒锡,11、黔系军阀——刘显世,王文华,袁祖铭。

12、滇系军阀——蔡锷,唐继尧。

13、川康军阀——尹昌衡,胡景伊,刘存厚,熊克武,刘湘,刘文辉,杨森等。

14、新疆军阀——杨增新。

国民政府时期1、蒋系军阀——蒋介石。

蒋介石是民国后二十年最大的军阀,1928年,由蒋介石主导的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直到1949年南京政府倒台。

2、冯系军阀(西北军)——冯玉祥。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失败解体,旗下将领分裂成多个军阀派系。

3、晋系军阀——阎锡山。

4、桂系军阀(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

5、粤系军阀——张发奎,李济深,陈济棠,余汉谋。

6、奉系军阀(东北军)——张学良。

7、川康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

8、山东军阀——韩复榘。

9、宁夏军阀——马鸿逵。

10、甘青军阀——马步芳。

11、绥系军阀——傅作义,董其武。

12、滇系军阀——龙云,卢汉。

13、新疆军阀——金树仁,盛世才。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

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

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乘机上下活动了一番,督办军务处的领导恭亲王奕、庆亲王奕劻、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

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

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

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

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

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

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社会旳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之间旳矛盾
一、历史发展旳脉络
毛泽东思想萌芽 新三民主义思 想
马克思主义 民主科学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二 护护
次 革 命
新 文 化
国法 运运 动动
五 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12 1915 1919
“四
北 ·一
伐 中 国战 共 共争 诞 合开 生 作始
二”、 “七 ·一 五”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旳观点,列举1923年到1923年间体现近代中国 “沉沦”旳主要历史事件。(4分)
“沉沦”了解应是列强加紧对中国旳侵略
事件:《辛丑公约》旳签订、《二十一条》旳签订、巴黎和会外交 努力失败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08广州一模) 近代中国历史旳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政变
1921 1924 1926 1927














总 民资进一步发展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国际大背景 重大历史事件
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国 家: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9--1929 年处于相对 稳定时期
政治上:①北洋军阀旳统治 总特征: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接 ①北洋军阀统治
③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旳序幕,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旳当代化有了新旳 领导力量。
④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 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旳统治。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 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经济上: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②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北洋军阀时代大事记:一段武夫当权、群雄争霸的乱世

北洋军阀时代大事记:一段武夫当权、群雄争霸的乱世

北洋军阀时代大事记:一段武夫当权、群雄争霸的乱世一、袁世凯当国时期(1912年—1916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

1912年3月,袁世凯策划北京兵变。

1912年4月,孙中山向袁世凯妥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到北京。

1912年8月15日,袁世凯杀开国元勋张振武。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案。

1913年7月—9月,孙中山、黄兴在南京、李烈钧在江西、陈其美在上海发动“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

1913年10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1913年1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新约法,撤销国务院,搞个人独裁。

1914年7月,孙中山搞党魁独大,以党治国。

1915年5月,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

1915年8月,杨度组织筹安会,鼓吹帝制。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明年为洪宪元年。

1915年12月—1916年6月,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贵州刘显世、广西陆荣廷、广东龙济光、浙江屈映光、四川陈宦、湖南汤芗茗、陕西陈树藩先后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暴卒。

二、皖系段祺瑞当权时期(1916年—1920年)1916年6月—1917年6月,黎段接班(黎元洪为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参战案起,府院争权。

1917年7月—8月,大总统黎元洪第一次被迫下野,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再造共和”,废除旧约法。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反段“护法”。

1918年5月,广州桂系排挤孙中山。

1918年6月14日,徐树铮杀陆建章。

1918年10月,代总统冯国璋下野,徐世昌就任大总统。

1919年2月—5月,南北上海和会。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

1919年8月,张作霖统一东北三省。

1919年10月—11月,徐树铮西北筹边、外蒙古撤销自治。

1920年5月,吴佩孚从衡阳撤军,向皖系发起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

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

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

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

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

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

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

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

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

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

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

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

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

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堪设想哪。

前期--北洋军阀主要人物及重大事件果真,后来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公元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之后不久,便利用同盟会的内部分化,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统一与稳定。

1913年的“宋教仁案”发生后,南方革命党与袁世凯决裂。

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叛乱国家,“二次革命”爆发。

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

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也由于破坏了社会安定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二次革命”被袁世凯北洋政府打败。

袁世凯打败“二次革命”乱党以后,便开始了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活动,为了压制地方分裂势力,袁世凯也逐渐独裁起来。

后袁世凯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帝制,但激起了南方军阀的不满。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

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

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与护国军在四川交战失利,袁世凯为了避免国家分裂,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的段祺瑞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占踞东北三省。

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部分军阀还在外国列强操纵下,中国从此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

1917年7月,张勋应黎元洪“调停”之邀,率三千“辫子军”入京,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

段祺瑞派军进攻结束了清帝复辟的丑剧,重任国务总理。

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权后,为了弱化地方军阀的分裂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段祺瑞的行为激起了南方革命派及西南军阀的反对。

1917年8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随即讨伐段祺瑞的第一次护法战争拉开帷幕。

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

“西原借款”、“兰辛——石井协定”。

段祺瑞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广东非常国会的召开与“护法军政府”的成立。

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和冯国璋的“和平统一”主张。

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的勾结。

护法军政府的改组和孙中山的被排挤。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段祺瑞其人说起段祺瑞,不得不浓重介绍下他。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生,安徽合肥人,人称“段合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

1899年12月,随工部右侍郎、山东巡抚袁世凯率武卫右军到山东镇压义和团,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编撰了许多本操练章典,是北洋三杰(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豹冯国璋)之一。

他曾六次主政:1913年5月1日至7月31日代理国务总理,1916年4月22日至6月28日任政事堂国务卿,1916年6月29日至1917年5月23日、1917年7月17日至12月22日、1918年3月23日至10月10日三次出任国务院总理,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后面会有介绍)爆发。

以皖系失败告终,段祺瑞被逐出北京。

他避居天津日本租界寿街,开始吃素念佛。

当直奉失和,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段祺瑞及时地派段芝贵到东北联络张作霖,又派徐树铮到南方交好于孙中山。

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结成“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接受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主张和段祺瑞的游说,于战场上突然倒戈,进而挥师入京,发动政变,推翻并囚禁了总统曹锟,直系战败。

冯玉祥将其所部改称为国民军,通电拥戴段祺瑞为国民军大元帅,并电邀段祺瑞、孙中山入京共商国是。

11月中旬,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

11月24日,段祺瑞就职典礼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陆军部旧址执政府办公处举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乃将总统、总理合一,规定临时执政兼有二者之权力。

在1924年3月纪念北京大学25周年的民意测验中,大学生们选出的“国内大人物”中,段祺瑞得票仅次于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与当时青年人的偶像胡适并驾齐驱。

1926年,通电下野,退隐天津。

段祺瑞一生枭雄,谈起他,这里再介绍他与吴佩孚,张作霖等人的渊源及北洋军阀后期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后期--北洋军阀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秀才(吴佩孚)造反—直系军阀的兴起吴佩孚为获得文凭,前往保定报考陆军速成学堂,一举考中,被分到测绘科,成了段祺瑞的学生,学期仅一年。

是年,吴氏已28岁,属大龄学生;段氏37岁,乃军界中坚。

两个未来将影响中国政局走向的军人自兹结缘。

本来是师生关系,应该是老师提携学生才是,但早些时候,吴佩孚却未曾获得老师的青睐。

至民国元年(1912年),段祺瑞已是全国头号军人排名第一的陆军上将、内阁陆军部总长,而吴佩孚则刚刚被保荐为炮兵团团长。

让吴氏入老段法眼并使其在全国军界声誉鹊起的,是他在讨伐张勋复辟中的锐不可当。

民国六年(1917年)7月,“辫帅”张勋在京拥兵复辟,下野的前总理段祺瑞在天津奋起组织“讨逆军”并自任总司令,驻军保定的曹锟通电响应,被段总司令委为西路讨逆军司令,曹师长命吴佩孚担当西路先锋。

吴氏精心谋划,一马当先,从丰台一口气杀进天坛,击溃了“辫子军”3000余人,而张勋带到北京来的“辫子军”总共才4300来人。

此役,吴佩孚为中华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正式走进段祺瑞的视野。

段总理下令:袁氏已死,以反对帝制为名义的西南各省独立务须取消。

但中央政府的号召却遭到西南割据政权的反对。

曹锟奉命挥师南下,其急先锋,又是吴佩孚。

那会儿的吴氏,是何等的威风!率北洋大军出直隶,下河南,过湖北,至湖南,势如破竹,所向无敌。

老段喜出望外:只要这位学生一声令下,他的军纪严明、士气正盛的大军即可抵定三湘进而荡平粤桂两省,而北京政府“武力统一”的梦想则指日可待。

然而,吴佩孚却突然按兵不动了,他开始与占领区的军政首领及士绅终日饮酒赋诗,不再言战!段总理急得亲往前线劳军,除批准晋升吴佩孚为第三师中将师长外(曹锟已晋为直鲁豫巡阅使),还授予其“孚威将军”的殊荣,以励其一鼓作气扫平两广,统一中国。

可是,谁也没想到,老段回京后,吴佩孚突然通电全国:阋墙、煮豆,何敢言功?既经罢战议和,南北即属一家,并非寇仇外患,何须重兵防守?对外不能争主权,对内宁忍设防线?……之后,这位主力师的师长竟开始擅自撤军,把政府军打下的大片江山拱手送还了南方!江山轮流坐吴佩孚不听中央命令,擅自撤军北归,打乱了武力统一中国的战略部署,段祺瑞恼怒万分,迫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曹锟与吴佩孚等免职查办。

那会儿,大总统徐世昌已成摆设,段总理要做的事他拦不住。

岂料,曹、吴早在摩拳擦掌准备一战了。

民国九年(1920年)7月,曹锟等直系军政集团的部将们以反对段之心腹、西北筹边使徐树铮为由,悍然起兵犯上。

段总理不得不动员军队迎战,将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编成的军队改名定国军,自任总司令,挥军迎战直军。

由此,直皖战争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