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管理学科类会计文献综述

管理学科类会计文献综述

管理学科类会计文献综述在管理学领域中,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组织的经济活动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管理学科中的会计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会计在管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

一、会计在组织决策中的作用会计作为信息系统,为组织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通过会计信息的收集、记录和分析,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会计与管理控制会计在管理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会计信息的监控和分析,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组织的经营状况,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调整组织的运营。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管理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三、会计与绩效评价会计信息对于组织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会计信息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评估组织的经营绩效,并为组织制定改进策略提供依据。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于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会计与风险管理会计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会计信息的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和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

五、会计与组织治理会计在组织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可以提高组织的治理效能,增加组织的信任度和合规性。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组织治理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六、会计与战略决策会计在战略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会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组织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会,从而制定和调整组织的战略决策。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战略决策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

会计在管理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会计信息的收集、记录和分析,可以为组织的决策、控制、评价、风险管理、组织治理和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因此,管理者应重视会计学科的学习和应用,以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作者:张伊宁来源:《财讯》2018年第10期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门重要的手段,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演化,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阶段的不同看法,对管理会计发展历程做出了梳理。

管理会计发展历程文献综述西方学者对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探究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泰罗于1911年的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为管理会计理论的起点。

伴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余绪缨,1983)。

重点是为企业内部提高生产和T作效率服务,强调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进入了所谓战后期,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的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生产经营H趋复杂,竞争更加剧烈。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由于其根本性缺陷无法适应,而被后来的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

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丰富和发展了其早期形成的一些技术方法,同时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中运筹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把它们引进、应用到管理会计中来.形成了一个与新的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一一决策性管理会计。

进入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相对于新经济环境显得有些无法适应,“管理会计过时了”的呼声很高。

这些呼声引发了一场争论,促使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进入一个反思期。

最早提出管理会计已面临严重危机的足美国的卡普兰与约翰逊教授(Johns.AndKaplan,1987),他们于1987年合著的《管理会计的兴衰史:相关性的遗失》一书震动西方会计界。

他们认为近年来的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变化,日前的管理會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这种早已过时的管理会计体系目前存在很大的危机,管理会计信息失去了决策的相关性。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管理会计是指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的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阶段(1494年-19世纪末)早期管理会计主要以成本会计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核算成本、控制成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财务信息。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法国的布鲁诺、英国的威廉派特森等。

成本会计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方式日益复杂,对成本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成本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30年代-19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管理会计开始从成本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会计分支。

这一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会计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成本会计扩展到预算会计、绩效评价、决策分析等领域。

•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不断发展,出现了标准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

•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非营利组织等领域。

现代管理会计阶段(19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等趋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会计更加注重战略性和前瞻性,强调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经济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等。

•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全球化,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现代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战略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

•前瞻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分析,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综合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管理信息。

•系统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系统的分析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更加注重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将更加注重为企业创造价值,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会计定义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定义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定义文献综述作者:于选萍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1期摘要:"管理会计"这个名词于1922年诞生于美国,出自著名会计学家奎因坦斯出版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

此后,国内外有关组织、机构和研究人员都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会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众说纷纭,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定义;文献综述一、西方会计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美国会计学会(AAA)于1958年专门成立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就将管理会计定义为“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处理和分析企业历史的或预测的经济资料,以帮助经营管理人员制定经营目标,编制计划,做出一系列决策,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1966年,AAA在其重要文献《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中,又对上述定义做了修正:“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加工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这两个定义的内涵相差不大,其实质都是将管理会计理解为通过对历史和未来的资料或信息的分析处理,协助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目标及做出恰当的决策而使用的一种技术或概念。

但是无论是从管理会计基础理论,还是实务等其他方面都比1958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为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与方法。

美国会计师协会(NAA,即现在的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前身)所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MAP)于1986年发布的第1A号《管理会计的定义》中,认为“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并将编制供外部使用者使用的财务报告的工作也包含在管理会计活动的范畴之中。

这是一种广义的管理会计观,把管理会计职能扩大到企业整个管理过程,并且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和一门综合的边缘学科,扩大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文献综述本文从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起源、管理会计在当前企业中的应用现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不足的原因、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的建议五个方面展开综述。

标签:管理会计企业作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文件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

……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的辅助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财务会计是“外部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是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编制与解释,传递一系列工作,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两大分支,它们既相互协调统一,又相互制约发展。

据了解,在美国90%以上财务岗位是管理会计,而在中国恰恰相反,管理会计岗位不到10%,专家预言,未来十年中国传统会计岗位削减80%,管理会计岗位上升至2/3以上比例。

管理会计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已经为它在企业中的应用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人才素质的普遍提高更是为中小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架起了桥梁。

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采用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中的文献分析法梳理归纳了现有国内文献对我国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取得的成效、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会计提升路径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未来的研究方向,期望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成效;提升路径;研究方向一、引言随着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财会[2016]10号)、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财会〔2017〕24号)等一系列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相关政策的发布,开启了我国管理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正在快速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广泛而特殊的群体和中国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政商网络之中,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其管理会计应用情况引起了大量会计学者的关注,因此关于国有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十分丰富。

为更好地实现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目标,对国有企业管理会计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十分必要。

二、我国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成效综述国有企业中较早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企业管理的,已经为这些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浙江省财会基础工作研究会会计与效益课题组(1991)对浙江省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作了“会计与效益”专题调查,调查显示在总体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仍有25%的企业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

究其根本原因发现这些企业在紧抓技术进步的同时,狠抓了内部管理,尤其是狠抓了会计管理,充分发挥了管理会计的职能。

楼百军(1998)总结了当时管理会计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应用情况:有的大型国有企业(如邯钢、金陵石化、杭州制氧机集团等)设置了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并配备了人员;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了目标成本法和目标利润考核机制;部分国有企业已运用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并引入了本量利决策法;还有的国有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决策;此外,国有企业已初步应用计算机管理会计系统。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文献综述.doc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文献综述.doc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发展相关文献回顾,接依次概述了多元化、战略管理会计、人文化和国际管理会计这四个最主要中心的观点,再来叙述一些非主流观点瓶颈会计等非主流观点。

最后做简单的评述即战略管理会计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人文化也是其必然趋势。

[关键字]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发展方向;战略管理会计[ABSTRACT] Based on some literature review related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then followed by an overview of four main viewpoints o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hum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is thesis then provides some non-mainstream points of view such as the bottle neck accounting. Finally, a brief review is made as the final part of the thesis, that is,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and human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目目录录一、引言2二、主流观点的综述3 (一)一元化转化为多元化3 (二)发展战略管理会计4 (三)由科学化到人文化6 (四)建立中国特色以及国际化的管理会计7三、非主流观点的综述8 (一)增值管理会计8 (二)流程理念8 (三)瓶颈会计8 (四)跨组织关系9四、结论9 参考文献10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文献综述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文献综述一、引言一、引言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余绪缨就开始致力于现代管理会计这一新兴学科的引进和拓展。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

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922年.奎因坦斯第一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

1924年,布利斯所写的一部管理会汁方面的著作《通过会汁进行经营管理》也问世了。

这个时期管理会汁的特点是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其基本点是在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巾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关于管理会计的属性,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以上两个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世纪7O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当时在一些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未及时地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其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影响了他的实际应用。

2008年陈建梅在《财务管理》中提出我国的管理会计是世纪年代初, 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7年潘飞,王悦,沈红波在《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二期中提出: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文献综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 景下,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资 源配置、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通过对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梳理, 可以深入理解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和实践应用,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决 策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旨在回顾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揭示管理会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
文献综述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管理会计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管理会计的中期发展 • 管理会计的近期发展与前沿研究 • 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结论与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其 发展历程与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密切相 关。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重点转向了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分 析和作业成本法等新的领域。同时,管理会计也开始关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以及企业绩效的评价和改进。
管理会计的中期发展文献综述
早期文献
中期文献
这个阶段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 计算和存货计价的问题上。其中最具 代表性的文献是Harris and Shaw's 1956 article "Cost Accounting and Price Formation".这篇文章详细阐述 了如何在企业中实施生产成本计算和 存货计价的方法。
3
会计师事务所的推动
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管理会计服务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如普华永道等。
管理会计早期文献综述
01
学术期刊和论文
早期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发表在 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等领域 的学术期刊和论文中。

会计制度文献综述范文(3篇)

会计制度文献综述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会计制度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计划经济为主。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以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为主要任务,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2.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

此阶段,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财务报告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1993-2008年)1993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4.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时期(2009年至今)2009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三、我国会计制度现状1.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形成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2.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内容更加全面、真实、准确,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3.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我国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包括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系。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1组: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预算管理论最早起源于英国,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

与我国相比,预算管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因此它的理论体系也相对较为完善。

在本文中,将西方预算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国外的研究状况。

(一)预算管理理论的萌芽期预算管理这一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英国,在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第15、16条规定未经过议会的同意,英皇不得随意征税。

也就是说国家的收入来源必须经过议会的审核评估,这也是早期的国家预算。

1911 年,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该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提出将管理人员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希望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并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该理论为预算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基础,因此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可以看做是预算管理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

这一时期在如何实现分权管理的同时保持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杜邦公司和通用公司率先引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预算管理作为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生产的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1年6月美国颁布了《会计与预算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预算管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1922 年James O.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详细的论述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

(二)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跨国公司大量涌现。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竞争加剧,内部管理难度加大。

这一时期各种新的管理学派和新的管理学科不断出现,预算受到行为科学的影响,参与预算和零基预算初步形成和推广。

预算管理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后趋于成熟,这个阶段被称为“传统预算管理”的标准模式。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范文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范文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范文英文文档:Title: Management Accounting Literature Review SampleIntroduction: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The review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cluding its role, practices, and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The objective is to identify key trends, theories, and findings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Body:1.Rol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within organizations.It provides relevant and timely information to managers, enabling them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Several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strategic planning, budget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2.Practices and Technique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veals that various practices and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such as cost accounting, budgeting, and variance analysis.- 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practices ofmanagement accounting.3.Impac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ffective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 can lead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Studies have also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relevant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4.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Despite the numerous benefit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everal challenges exist.These include the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with other business functions and the need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accounting practice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enabling sustainable growth and addressing emerging challenges in the field.Conclusion:This literature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It highlights the role, practices, and impac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The review also identifies key challenges and suggests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the field.。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文献综述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开放包容的秉性。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阶段的不同看法,重点探讨了管理会计发展与相关学科、实践需求之间的交融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标签:管理会计;发展历程;文献综述一、西方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表述约翰逊和卡普兰(1987)所著的《管理会计兴衰史——相关性遗失》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1)管理会计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产业公司的多层次管理的需求,比如19世纪纺织、铁路、钢铁制造及零售分销企业。

(2)1880—1910年间部分行业(主要是指金属制造业)的管理者开发了服务于管理的产品成本方法,主要目的是借此计算价格如何确定,此时存货价值主要依据重置成本确定,成本与财务记录逐渐分离。

(3)1914年之后为了满足审计财务报表的需要,成本与财务记录结合并统一于复式记账。

财务报表中的存货通过财务处理进行加价确定,致使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需求的相关性消失。

(4)到1925年,目前所有的管理会计理论都已经形成,但是这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都停滞了。

(5)在1925年之后的60年里,产品成本信息应当服务于会计准则的需求这一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的众多会计人员和管理者误认为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成本提供了精确地管理用成本信息,但这并非事实,此时的管理会计系统和核算方法皆已过时。

此后,卡普兰和阿特金森(1989)所著的《高级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作如下划分(1)管理会计的起源和产生时期,这是指19世纪及以前。

(2)科学管理运动时期。

科学管理运动给管理会计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建立起了标准成本制度。

(3)综合性企业的管理控制。

20世纪初经营业务复杂程度极高的大公司出现,出现了投资报酬率等等核算指标,这是对管理会计的开创。

(4)1925—1985这60年以来,管理会计系统发展停滞。

(5)最近一些年来,制造业和服务业出现的新的发展和变化。

《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初次体现了管理会计的概念。

当时他在钢铁厂工作的时候,便认为工厂的管理当局对科学管理这一概念并不明白,在工作中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以及在劳动力的分配上都不能做到合理的划分,于是他为了改进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之后便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管理会计开始在世界萌芽。

M Pelz(2019)认为管理会计的存在对那些小型年轻的公司是有帮助的,他指出了管理会计主要涉及的活动范围一般包括财务会计、会计管理控制活动以及业务规划。

他强调了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的作用,并否认管理会计对小型年轻企业没用这一说法,提出管理会计是减少公司内部与外部的市场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工具,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年轻公司在成长期间所带来的困难,并且他认为对管理会计进行持续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T Gonalves与C Gaio(2020)认为管理会计系统在全球价值战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提出管理会计系统与这些企业在价值创造、发展战略以及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是息息相关的,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通过对500家葡萄牙的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得出了管理会计系统的使用强度,其系统的完整性决定着公司的企业价值以及它在全球中的地位这一结论。

W Hadid与M Al-Sayed(2021)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做法的实施在以结果为导向的业务单位中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会计职能。

他提出研究比之前所做的研究更为复杂的模型,也就是对三种变量进行同时研究:“信息系统质量、管理会计网络、组织文化”,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网络实施间的积极关系,在IS质量的推动下这种积极关系使得管理会计师可以进一步实施战略管理会计,最终得出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有直接积极影响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文化。

2 国内文献综述基于对中小企业中管理会计的研究,国内的学者也针对其进行了理论探讨。

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文献综述

参考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逐渐 受到重视。本次演示将围绕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变迁及展望展开讨论,旨在 深入了解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探索未来管理会计在 国有企业中的发展方向。
一、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变迁
1、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的应用 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管理会计理 论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管理会计实践难以有效开展。 其次,管理会计人才匮乏,很多国有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无法充分 发挥管理会计的作
用。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得 不到有力的支持。
(3)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管理会计通过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和激 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3.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具体 应用案例
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和业绩评价系统,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实 现了对企业各项运营活动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
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文献综述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引言 04 结论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回顾和分析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相关文献,探讨其定义、特 点、应用现状、具体案例、优缺点及改进方向。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不足, 旨在为国有企业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关键词:国有企业管 理会计,应用,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是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相结合, 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是在传统管理会计 的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和工 具。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1组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1组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1组: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预算管理论最早起源于英国,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

与我国相比,预算管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因此它得理论体系也相对较为完善。

在本文中,将西方预算管理理论发展得历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与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国外得研究状况。

(一)预算管理理论得萌芽期预算管理这一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得英国,在英皇签署得《大宪章》中第15、16条规定未经过议会得同意,英皇不得随意征税、也就就是说国家得收入来源必须经过议会得审核评估,这也就是早期得国家预算、1911 年,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提出将管理人员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希望将管理人员从繁杂得工作中解放出来,建立标准化得操作方法并形成标准化得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该理论为预算管理提供了科学得经验基础,因此泰勒得科学管理理论可以瞧做就是预算管理得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得到飞速得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

这一时期在如何实现分权管理得同时保持对企业经营得有效控制成为企业发展得一个难题,杜邦公司与通用公司率先引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销售为起点得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很好得效果,因此预算管理作为协调与控制企业内部生产得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1年6月美国颁布了《会计与预算条例》,该条例得颁布标志着预算管理在实务中得应用。

1922 年James O、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详细得论述了企业预算管理得理论与方法,而这本书得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得形成。

(二)预算管理理论得发展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得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跨国公司大量涌现。

瞬息万变得市场环境使企业竞争加剧,内部管理难度加大。

这一时期各种新得管理学派与新得管理学科不断出现,预算受到行为科学得影响,参与预算与零基预算初步形成与推广。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本文在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思想理论的发展及主体的等问题之后,着重研究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阶段与战略管理会计的问题,并探讨其历史与现状,介绍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的区分,为未来的管理会计做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应用。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百年以下的历史并且关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更是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而已。

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国内的研究还是国外的研究,管理会计理论都未能形成一套标准的,公认的理论体系。

最初的“管理会计”名字,在H·W ·奎因坦斯教授出书的代表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出现,之后西方国家的各个会计学者和相关组织机构根据自身的专业了解程度,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会计进行描述和分析[1]。

1997年美国会计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在他与其他学者合作写的《管理会计》第二版中定义:管理会计能够为各级管理者和组织中的员工提供财会和非财会信息的过程。

此过程需要组织内部全部职员对相关信息需求的推动,并有助于员工们设计出各类投资和经营决策方案。

1970年到1980年之间,我国决定引入国外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中国对管理会计研究非常优秀的学者有汪家佑和李天民[2]。

二、管理会计主体管理会计主体通常是指管理会计为其办事的某一特定单位[3]。

众所周知,管理会计大部分是向内部管理者提供有效决策信息的内部会计,不需要遵从公认的会计准则,所以管理会计的主体是具有层次性的。

依照企业内部的各类管理需求,管理会计的主体既是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单位,也是一个企业。

然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无体企业是可以依照交易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能把若干个体由网络连接起来一起工作,交易结束便可以告知解散;再比如有些上市公司拥有多个子公司,而每个子公司又有许多联营企业、关联公司等。

在这种情形下,有些学者建议,有必要拓宽管理会计主体的空间领域。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范文(汇总4篇)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范文(汇总4篇)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范文第1篇[1] 邓桂清. 走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重叠的困惑[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0)[2] 刘明. 试析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 科技资讯. 2009(34)[3]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J].会计研究. 2008(09)[4] 宫昕璐,张媛.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4)[5]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7(08)[6] 余绪缨. 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 财会月刊. 2007(22)[7] 余绪缨. 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02)[8] 于增彪,王竞达,袁光华.中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研究方法、热点实务和人才培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01)[9] 郝桂岩. 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财会月刊. 2005(27)[10] 李艳. 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本质研究[J]. 特区经济. 2005(07)[11] 颉茂华. 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的构建[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5(05)[12] 王斌,高晨. 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 会计研究. 2004(04)[13]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J]. 财会通讯. 2004(05)[14]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 财务与会计. 2004(02)[15]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2004(01)[16] 杜颖,张佳林. 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01)[17]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1(08)[18] 王斌,李苹莉. 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 会计研究. 2001(08)[19]《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林斌,刘运国,谭光明,张玉虎.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1(02)[20]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01)[21] 王斌. 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 会计研究. 1999(11)[22] 余绪缨. 再论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J]. 财会通讯. 1999(06)[23] 余绪缨. 论管理会计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J]. 财会月刊. 1998(07)[24] 何建平.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J]. 会计研究. 1997(06)[25] 孟焰. 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J]. 会计研究. 1997(03)[26]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 财会通讯. 1992(04)[27] 孟焰. 试论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1991(03)管理会计文献综述范文第2篇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

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922年.奎因坦斯第一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

1924年,布利斯所写的一部管理会汁方面的著作《通过会汁进行经营管理》也问世了。

这个时期管理会汁的特点是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其基本点是在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巾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关于管理会计的属性,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以上两个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世纪7O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当时在一些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未及时地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其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影响了他的实际应用。

2008年陈建梅在《财务管理》中提出我国的管理会计是世纪年代初, 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7年潘飞,王悦,沈红波在《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二期中提出: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1982年第二期《会计研究》中,余绪缨提出“对象问题是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一门学科的对象, 是其特定领域有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是贯穿于该学科的始终的。

从这个认识出发, 应如实地把现金流动( cash flow) 看作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1983 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体现余先生上述观点的《管理会计》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高等财经院校统编教材。

20世纪90年代之前,余先生的《管理会计》教材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许多人是通过该教材才了解、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知识, 从而对管理会计感兴趣。

可以说, 该教材不仅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传播、普及与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也标志着余先生已经完成了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工作, 开始进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学科阶段。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展示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

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

”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管理当局扩大到了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

1987 年,美国管理大师卡普兰教授在其著作《相关性的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指出:今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改梁易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上,花大
功夫,否则就误入歧途。

在19 世纪西方纺织、钢铁等重型制造企业中,标准成本、机会成本和利润中心等概念的出现宣告了管理会计的诞生(Anthony,1989)。

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绝大多数管理会计的教科书还是以制造性活动为案例(Anthony,1989)。

1997年,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等四人合著的《管理会计(第2版)》中这样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

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这一定义扩展了管理会计应用主体的外延,不仅在企业中,各类组织,包括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非盈利性的社会福利组织中也可以应用管理会计;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的管理者扩展到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每一位员工;过去管理会计仅限于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财务信息,但该定义把管理会计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扩展到非财务信息。

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新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

”该定义把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定位为提供价值增值,既考虑了短期的利润增加,也考虑了持续的利润增长;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关于企业或组织只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永保生机和活力的观念,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概念:“激励行为”的表述渗透出行为科学将对现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影响;另外,战略管理会计等新领域在定义中也得以体现。

根据Shields (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 (2001)的分类,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方面。

进入90年代,我国在大量引入国外管理会计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

杨雄胜教授在1999年的管理会计与应用研究会上尖锐地指出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1)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的理论痒的感觉;(2)要么介绍一些所谓的前沿,使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3)要么罗列出一些具体问题,找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4)沉迷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一个貌若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

这些都不能解决我国管理会计出现的问题
1999年,胡玉明提出: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它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节既有依附性。

2000年,Khanna和Palepu认为, 新兴市场有着不同于西方成熟市场的经济特征, 如信息不对称严重, 契约不完备, 私有产权的保护较弱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等, 高度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相对于单一经营企业可以更经济地克服上述问题, 并且高度多元化的企业能够利用与政府的关系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 因此多元化经营增加了企业一些非市场化的经济价值。

管理会计研究的对象往往与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相关, 而这类信息往往被认为属于公司的商业秘密,因此相关的法规通常并不要求公司必须予以公开披露。

在西方, 缺乏数据通常被视作管理会计研究滞后于财务会计研究的重要原因, 甚至是根本原因( Ittner和Larcker, 2001; Zimmerman, 2001) 。

2001年Zimmerman,Ittner和Larcker提出:导致管理会计实证研究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管理会计理论的匮。

同年,Ittner和Larcker指出, 促进管理会计研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改善模型设定。

管理会计经验研究的发展尤其应注意三类主要的计量经济学问题: 内生性、同时性和函数形式。

2008年赵思敏在《财务与审计》中指出21世纪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

在这样的环境下,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都将发生变化。

企业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 必须以外部竞争环境为导向, 快速反应, 灵活多变, 构建核心竞争能力( 顾客满意是其首要因素, 成本、质量、时间和创新是其关键的成功因素) , 重视全面价值链分析, 持续改善、优化价值链, 实现价值增值。

管理会计本来就是为了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和经营管理而存在, 企业及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