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
生物新案同步三讲义: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含答案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标导读]1。
结合教材P118中国历年来人口增长曲线,简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
通过P119图6-2分析,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3。
结合P120~121资料搜集与分析,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重难点击]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方式一2015年,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呢?方式二2011年11月1日,“地球村”迎来了第70亿位村民。
这是地球上人口快速增长的又一声警钟。
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那么,我国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一、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1.现状(1)采取的措施错误!(2)结果错误!2.前景(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①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要控制在13.6亿以内。
②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
③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问题探究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试分析其相互关系: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可以能动地控制人口增长,如实行计划生育,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点。
1.人口状况是制订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问题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B.与1990~2000年相比,2000~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上升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答案D解析2010年与1953年相比,人口总量增长了(13.40-5。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五)凋落物量的测定 五 凋落物量的测定
凋落物收集器
(六)动物采食量的估算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按照家畜营养物质需要表逆算为牧 草干物质量。 草干物质量。 (七)一年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那么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 Pn=P花序十P绿色部分+P枯死部位+P根 (八)草地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区别
•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维生素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作为饲用植物评价营养价值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也可以以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一、草原基况的评价
•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对草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以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 异。
• 根据原生或顶极植被成分的多少对其基况进行评价,共划分为4个等级 4个等级: • 优良: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75%-100%由群落中减少的种或增多 优良: 的种所构成,或总盖度的0%-25%是由侵入的种和增多的种构成; • 良好: 良好: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50%-7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中等: 中等: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25%-50%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低劣: 低劣: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0%-2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高中生物教学案:第六章_第一、二节_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_word版有答案
第一、二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建立起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它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通道,而且也是有害物质和杀虫剂移动和浓缩的通道,有害物质和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4.生态金字塔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的,而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有倒的。
5.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
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大小为: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
6.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次级生产量是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量。
对应学生用书P59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生态系统概念[判断](1)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 ×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 )2.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的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
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掉一大半,所以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
(2)类型:①捕食食物链:一般指以活的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②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3.生物放大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章节重点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农业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是驯化的生态系统,既受生态规律的制约,也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1. 1865年,勒特(Reiter)造了生态学一词2.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尼(A.G.Tansley)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3. 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提出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理论4. 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E.P.Odum)——对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做了大量的研究,写成《生态学基础》5. 1963年,海洋生物学家卡逊(R.Carson)——《寂静的春天》6. F.C.Pielou《数学生态学引论》、R.M.May《理论生态学》——推动生态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8. 21世纪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一说为生物危机)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1.生境(habitat):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这个小区域就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生境也叫栖息地。
2.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李比西)——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相对稳定状态下E.P.Odum(1973)做了两点补充:①这一定律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②要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
E.P.Odum(1973)等对耐性定律作了补充:该定律把最低量因子和最高量因子相结合,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称做限制因子3.生活型:不同植物长期适应相似环境的结果使这些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和对生境的要求上表现为相同或相似。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食物网 (food web):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 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往往是交叉链索,形 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此即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 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有机 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各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第六章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一、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1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 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 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 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 总初级生产量(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有机物质
入射 日光能
光合 作用
总生产量
呼 吸
净生产量
分解者
草食 肉食 动物 动物
顶级肉 食动物
贮存
输出
群落呼吸
一个普适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Odum, 1959)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
生态系统是一个热力学系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转换遵循热力学的两条 定律: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能量既 不能消灭,又不能凭空创造。
③ 从总的能流途径而言,能量只是一次性流 经生态系统,是不可逆的。
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过程
①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 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② 各营养级的同化作用也不是百分之百的, 总有一部分不被同化;
③ 生物在维持生命过程中进行新陈代谢总是 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农业生态学第6章能流ppt课件
太阳能
辅助能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来自生物有机体或社会有机物的能量。如人力、畜力的做功,有机肥、种子、种苗的化学潜能。
5.生物辅助能
太阳能
辅助能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来自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电等形式直接投入的和化肥、农药、农膜、机械等等形式间接投入的能量。
6.1.3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片森林接受固定的太阳能是△Q ;被动物、微生物消耗,人类砍伐的是△W ;剩下的有机物能是△E。则: △E=△Q+△W。 若消耗△W >固定△Q , △E为负,森林衰退 若消耗△W =固定△Q , △E为零,森林稳定 若消耗△W <固定△Q , △E为正,森林发展
热力学第一定律(例一)
(1)草牧食物链
杨树
蝉
螳螂
黄雀
老鹰
草牧食物链
食物链成员与死的有机体为食,通过腐烂分解,由腐生成员构成的食物链
动物尸体-蝇-真菌-细菌
(2)腐食食物链
腐食食物链
由寄生成员通过寄生关系联系起来的链条
牛-蛔虫-原生动物
(3)寄生食物链
由腐生\寄生\捕食等多种成员联系起来的链条
稻草
鱼
牛
食用菌
蚯蚓
6.工业辅助能
生态系统的能源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果用△E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热或放热,△W表示系统对外做功,则: △E=△Q+△W 即:一个系统的任何状态变化,都伴随着吸热、放热和做功,而系统的总量并不增加或减少,它是守恒的。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
代发 现植 物 同化 率 同水 分 蒸散 有 直接 关 系 以来 , 不 同类 型 自然植 被和农 作 物生产 力 的估算 一直是 植物 生态 学 家所 关 注 的 问题 , 当前 生 产力 机理 模 型又 成 为 生产力 生 态学 的研究 热点 。 植被 净第 一 性生 产力是 植物 自身 生物学 特性 与 外 界环 境 因子相 互 作用 的结 果 , 它是 评 价 生态 系统 结 构 与 功 能 特 征 和 生 物 圈 的 人 口承 载 力 的 重 要指 标 。地 区性 乃至世 界性 生物 生产 力及其 空 间分布 的 知识 , 能使 人类得 以从 宏观 区域 上作 出如下 估计 : 潜 在 的粮食 资 源 的地 理 分 布 , 为提 高 区域 性生 产 力 人
收稿 日期 : 0i 0 7 2 0 60 基 金顶 目: 国科 学 院知 识 创 新 项 目 ( CX 6o 1 资 助 中 KZ 10 2 0 ) 作者 简介: 王宗明(9 6 )男 , 17 - , 内蒙古赤峰^.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产力 ; a : z 0 0 @s a cm Em i w m 01 i o l n
态模 型; 在垒球变化背 景下, 究生袖 生产力 的变化趋势尤 为重要; 研 对于作袖 生长模型 应组建模 型运行所 需的各 类
数 据 库
关键词 :自然植 被; 弟一性 生产力 j 钧 生长模 拙; 净 作l 模型
中囤分类号 : 11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0 70 ( 0 20 140 1 0 6 1 20 )20 0—4
l 1 气 候生产 力统计 相 关模型 _ ( )Mi 模 型 : i h和 B x; 别 拟 合 了净 1 a mi Le t o 分 E 初级 生 产力 ( P 与年平 均温度 及 降水之 间的 经验 NP )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二、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符合两大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 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转化、流转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即总有一部分从浓缩的有效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状态。 能量沿食物链方向流动,逐级递减。 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 量为原有能量的1/10,其余的都消耗了。
食物链中每一个生物成员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
成的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物链起点,
也称分解链。 如动植物遗体或粪便→ 真菌、细菌→ 原生动物→ 土壤动
物→ 节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食
(3)补加能源的作用。 添加太阳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辅助能,可提高作物对光能的
利用,从而增加初级生产力。
24
二、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生产 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 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产量,称为次 级生产量,亦称第二性生产量。 I = FU+R+P P = I-FU-R 同化效率 = A / I ; 生长效率 = P / A I- 摄取量; A-同化量; R-呼吸量; P-生产量; FU-粪尿能量。
密不可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而物质循环是可逆多向的,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 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
植物生态学第六章应用生态学之一草地生态学
总面积的29%。青藏高原热量不足,平均温
度0℃左右, 多数籽实作物难以成熟。西南岩
溶山区大多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属东南季风
2020/10/16
仲恺湿农业润工山程学地院草气业科候学系。
1.南方农区三元结构农业与草业
营养体农业(任继周)
区 内 大 部 分 地 区 热 量 资 源 丰 富 , 年 均 温 14-
态学,周寿荣主编,P137 )
我国草原区域,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草原生 态系统及其其它一些自然地带的地理分布格局,与境 内特有的海陆分割和大气环流状况密切相关。东南临 海受海洋季风影响,气候湿润;越往西北靠近大陆中 心,季风影响越弱,而来自西伯利亚与蒙古高原高压 气团的作用越强,干旱程度递增。因此我国自然地带 各种生态系统的区域分异上,东南部为森林区域, 向西再转向西南依次为草原区域和荒漠区域;西南 的青藏高原上,主要由于海拔高度的升高,分布着各 类高寒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21℃,≥0℃活动积温一般为5000-7000℃,南
部低平地区甚至高达8000℃,无霜期长,南亚热
带区域终年无霜;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大都在
900-1500mm之间,尽管日照不足和温度的年
较差与日较差较小,不利于籽实作物生产,但饲
用植物几乎全年可以生长,是良好的营养体农业
发展环境,天然草地的产量是北方草地的4-6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草业科学系
二、中国南方草地资源开发的 可行性
1.气候学和植被学依据
与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气候相 似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包括了热带草原, 表明了在我国南亚热带以南地区发展草 业有充分的气候学和植被学依据。
2020/10/16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草业科学系
二、中国南方草地资源开发的 可行性(气候相似域研究对象区域)
农业生态学-第6章-能量流动
(二)食物网(Food Web)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与 被取食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多数情况是 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 生,而同一食物又往往被多种消费者取食, 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 织,互相联结的“网络”,这种网络被称为 “食物网”。
含义是系统从温度为绝对零度无分子运动 的最大有序状态向含热状态变化过程中每 一度(温度变化)的热量(变化),即熵变化 就是热量变化与绝对温度之比,在温度处 于绝对零度时熵值为零。
熵 实际上是对热力学体系中不可利用的热能
的度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定律,因为能量总是从
集中形式趋向分散,这个过程不可逆。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Food chain and food web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 道。
(一)食物链(Food chain)
1.食物链的概念与特点
食物链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
的关系彼此连接起来的一个序列,组成一个整 体,就像一条链索一样,这种链索关系就被称 为食物链。
重要问题
1.农业生态系统能量传递途径与转化的实质 2.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基本定律 3.人工辅助能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4.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与调控途径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途径 Pathway of the energy flow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 食物链与食物网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路径
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
营养级(Trophic levels)
草地学
1.草地是草和其着生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
天然草地(natural grassland)——自然形成的草地天然草地。
人工草地(artificial grassland)——人工种植的叫人工草地。
从农业意义上讲,人工种植的草地又叫栽培草地(cultivated grassland)。
放牧草地(pasture,grazing 1and)——用于放牧的叫放牧草地。
割草草地(meadow)——用于割草的叫割草草地。
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要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
包括:(一)萌发(萌芽);(二)分蘖一分枝;(三)拔节期;(四)抽穗~现蕾期;(五)开花期;(六)结实期;(七)果后营养期;(八)枯黄期牧草的再生性: 多年生牧草经放牧或切割利用后重新生长的特性。
牧草的再生性一般以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草产量3个指标来表示的。
再生能力:多年生牧草被放牧或切割利用后重新生长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牧草的生育天数(生长育):多年生牧草由春季萌发到种子完全成熟,除荒漠地区多年生短命植物外,一般经过75-95(有的110)天牧草的适口性是指家畜对某种牧草的喜食程度,也是反映牧草饲用品质好坏的一种较为准确的定性指标,对评定牧草的饲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草地利用率是指在适度放牧情况下的采食量与产草量之比。
在适度利用的情况下,家畜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生产,草地表现利用适度,牧草正常生长,生草土保持正常发育。
草地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青贮是将牧草或饲料作物切割后在无氧条件下储藏,经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后抑制细菌生长,使牧草或饲料作物得以长期青绿保存的一种方法。
草地生态系统:草地上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统称之为生物因素,草地上还有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又称之为非生物因素,它们长期相互影响,充分适应而形成具生态功能的自然综合总体,这个以草地为基础的自然综合体就是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学重点(6-8章)
第6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第一节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1.生态系统的能源按照其来源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型:1)太阳辐射能: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2)辅助能: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
辅助能可分为:-自然辅助能:如潮汐作用、风力作用、降水和蒸发作用。
-人工辅助能:如施肥、灌溉等。
包括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生态系统是一个热力学系统。
其能量的传递、转换遵循热力学的两条定律:1)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可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既不能消灭,又不能凭空产生。
第一定律:A = B + C2)第二定律:即熵律。
任何形式的能转化到另一种形式能的自发转换中,不可能100%被利用,总有一些能量以热的形式被耗散出去,使系统的熵值和无序性增加。
第二定律:C < A生态系统中能流特点:1)能流在生态系统中是变化着的;2)生态系统的能流是单向的和不可逆的;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4)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质量逐渐提高。
第二节能量流动的渠道1.食物链概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
食物链的类型:1)捕食食物链:由植物开始,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以活的有机体为营养源的食物链。
如:草原上:青草-野兔-狐狸-狼;湖泊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2)腐食食物链:又称碎屑食物链。
以死亡的有机体(植物或动物)及其排泄物为营养源,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物质还原成无机物质。
如: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
3)寄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营养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一般以较大动物开始再到较小生物,个体数量也有由少到多的趋势。
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4)混合食物链:构成食物链的各链节中,既有活食性生物成员,又有腐食性生物成员。
如:稻草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养鸡-鸡粪养猪-猪粪养鱼。
高中生物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6-1 概述 §6-2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6-3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6-4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6-1 概 述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标志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6-1 概 述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分在空间、 时间上的配置以及各组分间的能物流顺序关 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只有合理的 结构才能产生高效的功能。
一、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概念 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 群所占的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就大农业而言: 就种植业而言:就是通常所说的作物布局。 二、农业生态景观 农业生态景观:是由多种类型的在景观上有差异的农业生态系 统的集合所组成的区域。
二、农业生态景观
四、影响农业生态系 统水平结构的因素
农 业 生 产构
(1)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 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2)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在地上、地下和水 域都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
4. 营养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食物网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6-1-1 概 念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指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及组分间能流、物流 顺序关系。包括三个方面,即:组分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1.组分结构 :即农业生物的种类和量比关系,也包括环境组分。 用农业生产的术语来说:组分结构就是农、林、牧、副、渔各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和量比关系。 2.时空结构: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时间上的分布,包括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 3.营养结构 :是系统中生物通过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方式。即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它是系统 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主要路径。
牦牛放牧率与江河源区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第一性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牛放牧 率之 间均 呈线 性 回 归关 系; 草生 长季 节 20 牧 03年 1—0r、0 4 2— 0r土 壤层 地 下平 均 生物 量 与放 牧 率 呈线 0 2e 20 年 0 3e a a 性回 归关 系, 两个放 牧 季其 它土壤 层地 下平 均生 物量 与放 牧率均 呈二 次 回归关 系。随着放 牧 率 的增 加 ,0 3 牧草 生长 季 20 年 节 0 lo 一 Om地 下平 均 生物量 占0 3cl —On 的百 分 比增 加 , 1—0m所 占的 百分 比减 小 ,0 3e 而 0 2c 2— Om在 极 轻放 牧 组最 高 , 重度 放 牧 组最低 ;04年 0 lo 在轻 度放 牧 组最 高 , 照最 低 , 1—0m 在 中度 放 牧组 最 高 , 20 一Om 对 而 0 2c 轻度 放 牧 组最低 ,0 3e 随 放 2~ 0r a 牧率 的增加 而减 小 。地 下生物 量: 生 物量 的比值 随着 放 牧率 的增 加 而增 大 , 说 明光 合产 物 分 配给地 上部 分 的生 物 量 地上 这 降低 。 对 照和极 轻放 牧 组之 间、 但 轻度 和 中度 放 牧组 之间 降低 的幅度 小 , 重度放 牧组 较其 它放 牧组 降低 的幅度 大 。 关 键词 : 牛放牧 率 ; 披碱 草/ 牦 穗 星星 草混播 草地 ; 地上 生物 量 ; 下生 物量 ; 地 回归分析 ; 河源 区 江
重要 内容 。在国内 , 许多学者对不 同绵羊放牧率下人工
草 地 地 上 、 下 生 物 量 进 行 了 相 关 的研 究 [ ”有 关 人 地 6 , 8
【环境课件】第六章生态系统服务与主要生态系统功能
第六章生态系统服务及主要生态系统功能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3.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4.陆地生态系统功能5.水域生态系统功能教学方法:1. 实例讲解启发式引出内容1.归纳总结3. 幻灯片的使用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生态系统服务含义和内涵重点是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功能第一节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
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
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
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
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在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
一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还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都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
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径。
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草地学
草地学绪论1草地:草地是一种土地类型,是适宜于牲畜放牧或割草利用的植物群落及其生长地的总称.2 草地的双重属性:1)是自然综合体,在人类使用草地从事畜牧业生产之后,就突出表现为一种资源,是一类农业资源。
2)是以草、土、畜为基本构成的一种特殊生产资料。
3 草地学研究的目的: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进行畜牧生产。
4 草地学研究的对象及含义:1)草及草群——资源特征2)土地(环境),即土壤、地形——草资源与环境。
3)畜,即放牧家畜——草被家畜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1 禾本科、豆科牧草、菊科植物的特点:1)禾本科:○1分布广,对环境适应性强,在草群中个体数量多,占优势地位。
②富含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多,粗蛋白含量低。
③可食牧草种类多,适口性好,许多是优良栽培牧草。
④叶量丰富,质地柔软,家畜采食利用率高,宜调制干草和青贮。
2)豆科:○1富含蛋白质(一般15%以上)。
○2适口性好(某些含较多香豆素,家畜不喜食)。
○3开花期长。
○4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⑤最大不足叶片易脱落,不便于调制干草,养分易损失。
3)菊科:○1粗脂肪含量高,粗蛋白一般多余禾本科。
○2多数菊科类牲畜不喜食,或只在一定时间内采食。
○3干旱区菊科草类饲用意义很大。
2 植物种的概念: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植物类群,一个植物种一般不和其它物种发生生殖结合,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 植物的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
1)萌发:幼芽的生长出现,以50%的植株返青为标志。
2)分蘖-分枝:禾本科——分蘖节产生侧枝时期;豆科——新苗基部叶腋产生侧枝的时期。
3)拔节期: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上出现第一个茎节时叫拔节期,以50%的植株第一个节露出地面1-2cm为标准。
4)抽穗-现蕾期:禾本科草50%的花穗从顶部叶鞘伸出时称抽穗期,豆科及杂类草50%形成花苞时称现蕾期。
整理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农业生态学》自学指导内容体系: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及系统论综合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课程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化设计、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学原理应用案例等十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优化与调控及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培养学生生态观与经济观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理念,为日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总计20学时。
课程内容体系图解如下:农业生态学内容体系及图例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概述生态学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引出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分析了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并对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任务及可能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在介绍生态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讨论了农业生态系统在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人类控制、出现了人工环境、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差及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影响等方面。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原理本章介绍了种群的概念,从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种群的关系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种群水平上存在的若干生态学原理、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些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原理本章给出了群落的定义,并从数量特征、结构特征、进化特征等方面系统地讲授了群落水平所体现出的众多生态学原理与规律,证明了群落是一个由多个种群所构成的有机、有序整体。
课程中对每一个特征都通过案例解析了相关特征原理的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章阐述了环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重点介绍了光、温、水、土壤等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应着讲述了森林、草地、土壤生物、特别是农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_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及一次能源 用于发电的比例:发达国家这两个指标一 般在24%,35%左右(全国平均),城市将 更高,而上海为11.1%和3.4%。
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与特点
热
次生 能源
传 输 热
热
原生 能源
最终 能源
热
有用 能源
热
热
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基本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流类型
城市的物流运转,消纳,输入与输出可看做城市的物 质代谢。研究城市物质代谢的重点: 物质的来源、利用、分配、管理 废物的排放、扩散、处理、再生
城市的负载能力、环境容量 污染物质的流动规律及对人和物理环境的影响 等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流类型
非物质的非生物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精神 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 城市文化功能的体现 “城市的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
能量流动
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源(能产生 能量的物质,即全部能量来源)在满足城市 四大功能(生产、生活、游憩、交通)过程 中在城市生态系统内外的转化、传递、流通 和消耗过程。 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 成及比例关系。包括能源的生产结构、能源 的消费结构
24.3 19.0 6.1 28.9 23.1 17.1 76.4 27.2
39.8 24.5 39.0 40.6 38.2 56.1 19.2 40.0
26.3 50.4 11.9 18.3 28.0 11.3 2.0 23.0
8.6 3.8 40.0 11.7 10.5 14.1 0.4 7.3
信息传递
信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城市功能的发挥需要信息 ②城市是信息的集聚点 ③城市是信息的处理基地 ④城市是信息高度利用的区域 ⑤城市是信息的辐射源 ⑥城市信息流量与质量反映了城市现代化水平
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组分相互之间的关系
两个过程:第一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生产者的生产过程;第二性生产: 消费者的再生产过程;分解者的分解过程也非常 重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二、 草地生态学的性质和内容
(一)性质: • 草地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生态 学范畴; • 它以生物学、地学和普通生态学为基础; • 与农业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相联系和渗透; • 为草地畜牧业及自然资源的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 草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应的技术。
(二)、能量流动的基本类型 • 1. 草地生物个体能流
功 幼仔
能量或者食 物
吸收、取 食
总生产
净生产
生长
辐射和蒸发
呼吸作用
分泌 排尿 排粪
产量
腐食动物
植食动物
• 总生产的转移途径:呼吸代谢产生乙醇、乳酸和 二氧化碳; 含氮化合物作为废物被排泄掉 有机体完成移动负荷的功 结合在还原碳中的能量进一步形成各种含能 产品,即净生产。 • 含能产品的消失:繁殖后代、脱落物、分泌物; • 同化效率的比较: 植物:1%—5%; 植食动物:30%—40% 肉食动物:63%—80%
第二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 第一节 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量在草地生态 系统各组分内河组分间的运动与转移是一种连续 的动态过程。 • 一、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最终耗散,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 能增加;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能量开放的系统。
• 二、 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采食与被采食、 捕食与被捕食的食物关系,相互结成一个整体, 就像一环扣一环的链条,叫食物链。 • 1. 绿色植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命物 质的基本来源,为第一营养级。 • 2. 草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一级消费者, 为第二营养级; • 3. 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是二级消费者,为 第三营养级; • 4. 以肉食动物为食物的肉食动物是三级消费者, 为第四营养级; • 5. 分解者为第五营养级
园林生态学_第六章 生态系统退化与生态恢复
二 生态恢复
(三) 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
2 生物因素
② 种群 A. 物种保护技术: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分类
管理技术;
B. 种群动态调控技术:种群规模、年龄结构、密度、性比 例等调控技术 C. 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种群竞争、他感、捕食、寄生、共 生、迁移等行为控制技术。
二 生态恢复
(三) 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
一 生态系统退化
4 全球及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
据估计,由于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导致了全球 50×108hm2以上土地的退化。其中轻度退化的有20×108 hm2 土地退化(占全球有植被分布土地面积的17%),其中轻 度退化的(农业生产稍下降,恢复潜力很大)有7.5×108hm2, 中度退化的(农业生产力下降很多,要通过一定的经济与技 术改良才能恢复)有9.1×108hm2,严重退化的(没有进行农业 生产,要依靠国际援助才能进行改良的)有3.0 ×108hm2,极 度退化的(不能进行农业生产和改良)有0.09×108hm2, 全球 荒漠化的有36×108hm2以上(占全球干旱面积的70%)。
一 生态系统退化
3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C 在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影响
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严重的污染可 能具有趋同性,即将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最终变成没有生物
的死亡区。一般的污染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导致功能的
改变。值得指出的是,重金属或有机物污染在生态系统中经 食物链作用,会有放大作用,最终对人类造成影响。
重建或改建,可行性分析,生态经济风险评估,优化方案) → 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实地试验、示范与推广 → 生态恢复 与重建过程中的调整与改进 → 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后续监 测、预测与评价。
二 生态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第一性生产效率的途径
核心目标: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
途径
改善生产者的生存环境
改良良种、种群和群落
调节动物和植物的关系
向系统输入物质
第一性生产的生产力
生产力(productivity):单位面积草地
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量
总生产力(gross productivity)
净生产力(net ctivity)
单位:g/m2/d, g/m2/a
第一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收获法(harvest method)
设定一个不透光的容器做比较,只有呼吸作用,没 有光合作用 一定时期内所释放出来CO2量可以作为植物呼吸量 求和
黑白瓶法
一般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对含氧量进行测定
方法:从湖泊的一定深度采取含有自养生物的
水样,将水样分装在成对的小瓶中;白瓶为透
光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屏为不透
生物量和生长量的动态
生物量(biomass):指在任何一个时间,物质
生产的总量;或者说是生态系统进行机能作用
总积累的净初级生产 植物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表 示方法用干重g m-2
就一个具体的植物种、种群、群落来讲,不同
时间、不同季节,其生物量也是不一样的。 生长量(growing weight):两个时期之间生物 量(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变化
一般地,我们肉眼看到的植被,事实上是净初
级生产力中,去除一定时间内植物的凋落物 (Litter, L)和被动物或者其他消费者所啃食 (Grazing, G)的量 把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增加的植物生产量, 称为净增生物量(Net gainable biomass, △B) △B=Pn-L-G
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其相应的生长量不同
13CO 2 13C 13C 13C 13C、13CO 2 13C、13CO 2
13CO 2
损耗量和现存量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在每年植物的生育期内,必然有萌芽(返青)、
分蘖(分枝)、拔节(抽穗)、开花(现蕾)、 结实等变化,这些变化会来来物质的运转,或
白三叶草的叶片的自我调节能力
叶面积指数(植物的密度问题) 混合草群通过叶层分布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被利用后的群落结构与光能利用
适当的留叶有利于牧草再生
利用频率和强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通过降低群落的截光能力、消耗贮藏性营养物
质的途径影响植物生长率
经常性采食可能导致植物比较平卧的生长习性,
二氧化碳测定法
方法:将植物体放入一个已知面积或体积的透 光容器内,利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CO2浓度 假定:容器内CO2的减少都是被植物用来合成有 机物质,那么减少的CO2量就可以代表光合量
当光合作用进行时,植物也在呼吸,因此我们
所测定的实际上是短期内的净初级生产量 如何测定总初级生产量?
光合时间:植物在整个生育期或者全年中进行
光合作用的时间(纬度变化差异较大)
光合面积: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TLA/LA
光照、温度和水分
充足的光照是光合作用的首要条件,在水生生
态系统,光照可能称为限制因子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酶的参与,酶的活 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曲线) 水分是植物生命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 件,水分参与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
二氧化碳测定法
黑白瓶法(水生生态系统)
叶绿素测定法(自学,下同)
pH值法
通量法
收获法
最常用的、最古老的、最基础的测定方法
定期地把所测植物收割下来并称重(干重),
该重量便可代表单位时间内的净初级生产量
计算全部净初级生产量,需收集植物的根系
为排除草食动物的取食,需在样地周围设围栏
第一性生产的产品不可能全部为家畜所利用,
牧草只是第一性生产产品中的一部分,不能把
牧草生产等同于第一性生产 第一性生产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而牧草生 产只是可食植物的地上部分
第一性生产的意义
系统功能的组成部分
系统功能能否进行和完善的基本条件
关系到生物生存环境的稳定
是第二性生产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又 为消费者提供生存的环境
盛夏中午全光照的25%就达到光的饱和点
探索光能利用效率高的牧草和草群,提高效率
通过氮的输入与输出衡量生产效率;计算施入
土壤中每单位氮肥输入在植物群落中形成氮的 量(输出)
氮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材料,也是植物的主要养分 计算方法:以所施入的每单位氮肥所生产的植物干 物质中的含氮量的比率表示
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 的有机物质就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 (primary production) 动物制造自己的有机物质和固定能量是依靠消 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所以动物和其他异养生 物的生产量称为次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
区别两个概念
牧草生产与第一性生产
者由于植物的病虫害造成植株死亡或者脱落,
死亡物质又会脱落,还有动物的采食,均属于 耗损量
立枯物(standing dead):由于植物的的衰老、
干枯或机械损伤而死亡的植株
由于死亡时间短,仍附着于母体植株上,或者与母
体植株相连
立枯物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增加,特别是秋
冬季节,草地上的立枯物就更多
光瓶,只进行呼吸作用;悬浮在水中同样的深 度
过一段时间后,测定瓶内的含氧量;计算出初
级生产量 假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在黑瓶和白瓶中是一样 的
其他方法:自学
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力
影响初级生产的因素
光合能力
光合效率:C3途径, C4途径, CAM途径
植物)产品输出量与资源输入量的比率
资源输入量:土地、氮、碳、水、光、时间
产品输出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总量
由于输入量(不同值)计算的困难,导致用此概念 来计算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实际是不可行的
从不同方面比较,用不同方式表示生产效率
用土地面积与产品产量比较,即以单位面积土 地的产品产量来 表示,方法如下
可能消弱根的生长长度,使土壤下层根量减少
苜蓿被采食后,根的营养物质向地上转移;过 度放牧会加速根的分解
肥料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施氮肥可以使禾草产量直线上升
施氮与黑麦草产量中氮的收获直线上升,直到 880kg/ha/a时为止
环境因素与第一性生产效率(水、热)
植物病虫害和牧草生命代谢过程中自身腐烂 物质引起的损失
二氧化碳和其他营养条件
CO2:第一性生产的基本原料
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的限制因子
叶片变细,增大比表面积;吸收更多的CO2和养分
全球CO2升高,导致粮食增产10-20% 营养条件:N, P, K肥料的使用
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的概念及其估测方法
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指生产者(草地绿色
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
第一性生产的涵义
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
草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从物理
能转化为化学能加以固定,并以此为能源将水
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进行有机物质生 产的过程 第一性生产提供消费者和分解者以物质和能量,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因为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第一次
凋落物(litter):指自然枯萎脱落或由于风力影
响等的作用而脱离母体植株,散落于土表而尚 未分解的死物质
这部分物质与土壤表面接触,在湿润地区极易腐烂 分解;在干旱地区又易为风吹走或破碎成粉末 在测定掉落物数量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 设置相宜的搜集设备
动物采食量(grazing weight):被草食动物(包
鲜重——较为粗放,不同牧草含水量差异较大 干重或干物质——较为合理
可消化物质——考虑到营养成分
蛋白质产量——CP=N×6.25 能量——4.2-4.5kcal/g干物质
用光能利用效率表示生产效率
即能量的输出与输入比率 太阳能并非全部有效,大约只有45%能为光合作 用所利用(即0.4—0.7μm波段),叶子得到的可 见光25%被反射掉,其余的被吸收
第一性生产的生产量(力)
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Pg):草
地绿色植物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无机盐、水和二
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总量
某段时间内植物形成(积累或贮存)的物质 形成上述物质时,通过呼吸作用所消耗掉的物质, 即呼吸消耗量(respiratory consumption, R)
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Pn):总
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R而遗留 下来的物质量/ 植物(个体或群落)在一定时间 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而以根、茎、叶、花、果 实、种子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质量
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的关系
Pg=Pn+R
Pg-R>0 生物量增加 Pg-R=0 生物量不变 Pg-R<0 生物量减少
植物群落中氮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群落中有
没有豆科植物
有白三叶的混播草地氮产量几乎没有区别,单纯的禾草 草地氮的产量较低;为了获得相同的氮产量,施220kg 氮肥
在草地管理中,增加豆科牧草、禾本科草地施入氮 肥,均可提高第一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水的利用效率
以灌溉施入的每单位供水量生产的干物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