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
中国戏曲―省份
我国戏曲——省份:
常见:
京剧——北京
评剧——河北
晋剧——(又称中路梆子)山西
豫剧——河南
越剧——浙江
川剧——四川
吕剧——山东
沪剧——上海
粤剧——广东、香港
汉剧——湖北
昆曲——江苏
秦腔——陕西
梆子——山西、陕西、河北(称河北梆子)、广东南方等地(称南梆子或广东板)黄梅戏——湖北
皮影戏——河北唐山驴皮影,西北牛皮影较著名
二人转——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
【地方戏】:省份——戏曲
黑龙江省——龙江剧
吉林省——吉剧
河北省——评剧、河北梆子
河南省——豫剧、河南梆子、越调、河南戏剧
北京市——京剧
山东省——吕剧、山东梆子
山西省——晋剧(中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剧(蒲州梆子)、雁剧(北路梆子)陕西省——秦腔、
甘肃省——陇剧
安徽省——庐剧(又称倒七戏)、徽剧
江苏省——锡剧、淮剧、昆曲
浙江省——越剧、甬剧、婺(wù)剧(金华戏)、绍剧
上海市——沪剧、滑稽戏(独角戏)
湖北省——楚剧、汉剧、黄梅戏
湖南省——湘剧、祁剧(祁阳戏)、花鼓戏、
四川省——川剧、
贵州省——黔剧、
江西省——赣剧、高腔(又称弋yì腔)、采茶戏、
广东省——粤剧、潮剧
福建省——闽剧、芗剧、莆仙戏(兴化戏)、梨园戏、高甲戏、潮剧
海南省——琼剧
云南省——滇剧、傣剧
内蒙古自治区——二人转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桂剧、彩调西藏自治区——藏剧。
中国戏曲的剧种
中国戏曲的剧种中国戏曲的剧种大全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京剧与昆曲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中国戏曲基本简介(ChinaOpera)中国汉族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被誉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有:京剧(东方"歌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评剧。
其它剧种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戏曲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中国戏曲的剧种大全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北地方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评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官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崇阳提琴戏、通城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全国现有戏曲360多种。
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豫剧的唱腔高亢激越、婉转悠扬, 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
豫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 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
手段。
代表剧目与人物
01
《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 》、《花木兰》等是豫剧的代表 剧目。
02
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等是豫 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表演艺术 在豫剧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传承与创新
神态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服饰华丽
越剧的服饰非常华丽,色彩鲜艳, 注重细节和装饰,能够很好地展
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代表剧目与人物
1 2
《红楼梦》
越剧经典剧目之一,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 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代表剧目之一,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 情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评剧
起源与发展
清朝末年,河北唐山一带的民间说唱艺 术“莲花落”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 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评剧的雏形。
建国后,评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不仅在专业剧团中广泛演出,还成为 了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20世纪初,评剧在河北、北京一带逐 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多个流派,如 “白派”、“新派”、“鲜派”等。
黄梅戏
体现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 展现了黄梅地区的民俗风情和 人文精神。
跨剧种融合与创新实践
跨剧种融合
将不同剧种的表演元素、唱腔、音乐 等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 表演风格。
创新实践
在保持传统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引入 现代元素和科技手段,进行舞台美术、 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对当代戏曲发展的启示
戏曲剧种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 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原称大戏或者广 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 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 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 易明白。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公元2009年9月30 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漫长的岁月河流中,明代以来所形成的各声腔系统在长期的发展流布、衍变过程中,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 形成了许多戏曲剧种。这些戏曲剧种进一步可划分为单声腔剧种和多声腔剧种。单声腔戏曲剧种指由一种声腔腔 调为主的剧种,如昆剧是仅用昆腔的单一声,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秦腔是由梆子腔为主的单声腔剧种;多声腔 戏曲剧种指由几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如京剧是以皮黄腔、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和吹腔等腔调所组成的多声腔 剧种,川I剧则是由昆腔、高腔、胡琴腔、弹戏、灯戏等声腔组成的多声腔剧种等。这些剧种在群众中称之为“大 戏”。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完善中)剧种名称别称流布地区声腔系统备注京剧全国皮黄调系统西路评剧北京蹦蹦北京民间说唱类型系统北方昆曲北昆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
昆曲古老声腔系统北京曲剧北京民间说唱类型系统柏峪燕歌戏燕歌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北京蹦蹦戏北京郊区山梆子戏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苇子水秧歌戏北京门头沟区天津曲艺剧天津市北方越剧天津市文明戏天津市失传河北梆子河北省、华北、东北诸省部分地区。
梆子腔系统河北乱弹威县乱弹河北省、山东省河北高腔高阳高腔河北省高腔系统失传评剧东路评剧华北、东北民间说唱类型系统唐剧影调剧河北省唐山市蔚州梆子蔚县秧歌、蔚剧河北张家口、雁北、内蒙古梆子腔系统口梆子河北张家口梆子腔系统西路梆子河北省海兴县涞源梆子河北省涞源县梆子腔系统老调老调梆子河北省梆子腔系统东路二人台河北张家口、山西北部、内蒙乌盟、锡盟西调偳腔、泽州调河北邯郸、邢台、河南安阳及山西晋东南弦索腔系统哈哈腔柳子调河北省、山东省弦索腔系统安国老调南路老调河北省中部南部地区武安平调河北邯郸、邢台,豫北的安阳、新乡,晋长治等梆子腔系统武安落子落儿腔河北省邯郸地区民间说唱类型系统四股弦五腔调河北省邢台、邯郸和河南安阳等弦索腔系统横岐调河北省涿州市南横歧村梆子腔系统上四调河北保定地区新城县撞河村弦索腔系统贤寓调河北省定兴县贤寓村民间说唱类型系统保定碰板调河北省新城县西娘娘庄村武安傩戏固义傩戏河北省武安市海兴南锣河北省海兴县诗赋弦十不闲河北省固安、涿县,北京大兴、房山弦索腔系统肃宁武术戏河北省肃宁县境内赛戏赛赛河北省邯郸、张家口,晋北、陕北弦索腔系统邢台坠子坠子戏、北方坠剧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说唱戏曲系统平山坠子戏河北省平山县苏家庄乡树石村新颖调河北省望都县二呼噜河北邢台地区青县青剧河北省青县马栅子戏河北省赤城县白草镇马栅子村南岩乱弹河北省高邑县小车调剧河北省霸州市杜岗村西调秧歌石家庄秧歌河北省石家庄歌舞戏曲系统秧歌隆尧秧歌南调秧歌河北省隆尧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行唐杨村秧歌北路调秧歌河北省行唐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定州秧歌戏定县大秧歌河北省中西部歌舞戏曲系统秧歌盐厂秧歌河北故城县西半屯乡盐厂村歌舞戏曲系统秧歌炊庄秧歌炊庄高腔戏河北廊坊地区歌舞戏曲系统秧歌临津秧歌河北霸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沙里秧歌河北文安歌舞戏曲系统秧歌里坦秧歌河北大城歌舞戏曲系统秧歌怀安软秧歌河北怀安歌舞戏曲系统秧歌南腔北调秧歌剧河北涞源县西庄铺村歌舞戏曲系统秧歌万全秧歌榆林秧歌河北张家口万全、怀安、涿鹿一带歌舞戏曲系统秧歌北纪城秧歌戏西调秧歌河北灵寿县临城南调河北临城元氏乐乐腔河北元氏县龙正村鸡泽弦子腔戏瞪脖筋戏河北鸡泽县韩固营村沙东落子河北省邯郸市北词两夹弦蛤蟆嗡、北词调河北省邯郸市李家庄咳嗨腔河北省晋州市西丁村娃娃调河北省定州市西丁村蔚县高跷戏河北省蔚县石家庄丝弦中路丝弦、河西调河北石家庄、山西东部以及雁北地区弦索腔系统邢台弦子腔南路丝弦河北以邢台为中心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弦索腔系统东路丝弦东路娃娃河北晋州市弦索腔系统北路丝弦河北保定至武强一带弦索腔系统罗罗腔西路丝弦山西雁北灵丘、浑源、繁峙等县弦索腔系统晋剧中路梆子山西中、北部及陕、蒙部分地区梆子腔系统蒲剧蒲州梆子山西南部梆子腔系统雁剧北路梆子山西北部、内蒙古、张家口等地。
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剧种及流传区域
我国传统戏曲种类繁多,基本是以地域为主,语言是当地的方言。
1.京剧: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国剧”之称,角色分生、旦、净、末、丑;流派分了梅派,以梅兰芳为代表,代表作《贵妃醉酒》;程派代表是程砚秋,最好看的是《锁麟囊》;荀慧生是荀派代表,代表作有《红娘》;尚小云是尚派代表,刀马旦,代表作是《梁红玉》;其子尚长荣子承父业,善攻丑角儿,代表作有《霸王别姬》、《铡美案》,现下最有名的老生有于魁智、王珮瑜等。
2.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其唱腔婉约、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
代表作《牡丹亭》3.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表演风格优美细腻。
《梁祝》是常演不衰的经典。
上海本地也有沪剧。
4. 黄梅戏:流传在河南、安徽,也是中国四大戏曲之一,《女驸马》《天仙配》家喻户晓,唱腔温柔明亮,以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5. 评剧:以唱工见长,动作活泼、表演自由,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
《花为媒》是新凤霞和赵丽蓉的代表作,流行于京津冀一带。
河北梆子才是真正铿锵的“梆子”。
6. 豫剧:豫剧流派很多,并非都是“河南梆子”,代表作也很多,质朴通俗。
《卷席筒》、《朝阳沟》、《七品芝麻官》等都获过大奖,河南还有曲剧、越调也是地方戏,河南电视台的戏曲类节目,梨园春,全世界都在看。
7.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粤语地区,音乐丰富多样。
唱腔温柔,表演灵动。
粤剧名家有红线女、曾小敏。
8.二人转是东北的戏曲,唱跳俱佳。
9.秦腔是陕西地方戏,高亢激昂,是陕西人喷薄情感的绽放,《火焰驹》《斩李广》都需要深厚的功底。
另外皮影戏陕甘一带乃至全国都有影响。
10.川剧自然发源于川府,在川渝经久不衰,《变脸》不但是地方剧种的绝活,是非遗,还是天府文化的的代表。
11.其他还有湖南花鼓,湖北汉剧等,江西赣剧传唱与江西、广东一带。
12.台湾的剧种很杂,大多来自大陆,传播较广的有南管戏、歌仔戏等。
都是我国传统戏曲的沧海遗珠,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是地域人文艺术的具体表象,也是劳动者最朴实的初心和愿望。
中国戏曲之剧目大全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芗剧
闽剧
闽西汉剧
平讲戏
大腔戏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粤剧
潮剧
正字戏
广东汉剧
白字戏
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雷剧
粤西白戏
临剧
桂剧
彩调剧
壮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广西侗戏
湘剧
巴陵戏
湖南花鼓戏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花灯戏
侗戏
新晃侗族傩戏
苗剧
阳戏
邵阳花鼓戏
武陵戏
荆河戏
永州花鼓戏
汉剧
楚剧
荆州花鼓戏
荆河戏
南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
戏
襄阳花鼓戏
郧阳花鼓戏
堂戏
九江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豫剧
越调
河南曲剧
大平调
太康道情
中国戏曲之剧目大全
黄梅戏
滑稽戏
京剧
粤剧
越剧
甬剧
沪剧
扬剧
淮剧
绍剧
பைடு நூலகம்豫剧
锡剧
昆剧
评弹
秦腔
评剧
中国话剧
汉剧
中国戏剧种类课件
的
表
演
风
格
和艺术成就。
返回
【晋 剧】
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 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 西“四大梆子”。流传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陕北等广 大地区.晋剧是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 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 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 圆润工细。经常用大没唱词来表现戏剧情节,用对唱代替对白。在板 类上,主要有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以及用来表现激昂情绪的 介板和表现悲痛的对白。它的每个行当各有不同唱法;唱腔变化多端; 丰富多彩。晋剧的许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甩发) 也是很驰名的。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一带,不少艺人曾演 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为抗日战争服务。解放后,·晋剧出现了 《打金枝》,《蝴蝶杯》、《刘胡兰》等许多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 剧目和新编剧目。
《罗汉钱》、《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
等剧目。 北京曲剧的曲调种类很多,生动活泼,并且念字清楚,易
于
表
现
现
代
生活。
返回
【二 人 台】
二人台是内蒙西部地区最为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并
广泛流传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一带。;最初只有两个演员
在舞台上演唱故名“二人台”。它是在当地小曲“丝玄坐腔”
返回
【平 调】
平调是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县一带,也 称“武 安平调”。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汲取了豫j[淮调的特长,结 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成。 平调属于“梆子戢”,行当齐全,善 演历史戏。它的唱腔属板腔体,结构 较完整,旋律优美,长于抒情。主 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栽板、垛板、悲板等近二十个 板头。音乐伴奏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百余个。从前,伴奏乐器主要有 二弦,轧琴等;;解放后又增加了笙、笛、板胡等。在表演上具有活泼、 粗犷、激昂,豪放的风格特点。其代表性剧目有《三进帐》、《铡陈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渐冷落下来。
剧种导航:中国戏曲大全简介及中国戏曲分布地区和戏曲名词大全等详细资料简介
剧种导航:中国戏曲大全简介及中国戏曲分布地区和戏曲名词大全等详细资料简介京剧京剧大师,梅兰芳京剧是在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为榜首)。
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基本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
京剧的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的唱腔的特点是曲调丰富,旋律优美,节奏起伏,变化鲜明。
各行角色的唱腔和用嗓各有特点,能充分发挥各行演员的特长和创造性。
表演在继承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及其他地方戏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手段和表演方法,把唱、念、做、打各艺术手段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豫剧豫剧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
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
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它流传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目前除河南外,山东、江苏、安徽、山西、河北、湖北、北京、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等省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是21世纪后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
是河南民歌小调与秦腔、昆曲、蒲洲梆子等剧种结合而形成的。
以梆子按拍、节奏鲜明。
豫剧分别有豫东调和豫西调两个支派,豫东调以商丘、开封为中心,音调高亢、唱腔一般多用假嗓为主,称“上五音”;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音调较低,唱腔一般用真嗓,称为“下五音”。
越剧越剧:尹桂芳流行于浙江、上海以及江苏、江西、安徽等地。
1910年前后,嵊县一带的民谣、山歌在余姚秧歌班的影响下发展形成。
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种类(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类型)
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种类(中国的戏种有哪些类型)戏曲剧种是指中国不同种类的传统戏曲的特定称谓,且中国的戏曲种类丰富,主要有1、京剧:腔调以二黄、西皮为主,伴奏使用胡琴和锣鼓等,被称为中国国粹,是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中介;2、越剧:被称为第二国剧。
多用于抒情,唱腔优美动人,表演情真意切,具有江南灵秀之气。
题材多为“才子佳人”,流派繁多;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为安徽省的重要地方戏种。
唱腔淳朴,表演细腻,真实活泼;4、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发展于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分为东路和西路评剧;5、豫剧:起源于河南,唱腔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行腔酣畅淋漓,有血有肉,擅长展现人物内心情感,广受欢迎。
6、秦腔: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源于西周时期,成熟于秦朝,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7、汉剧:中国汉族戏曲剧种、湖北省地方戏曲之一,俗称二黄,它为湖北的主要戏种之一。
8、皮影戏:它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为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稀罕时期,在唐朝时期达到顶峰,其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9、花鼓戏:它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指湖南花鼓戏;10、傣剧:其发源于具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以及佛经讲唱,后吸收皮影戏、滇剧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此戏种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以及欢迎。
中国的“戏种”有哪些?中国的“戏种”有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京剧。
1、豫剧:豫剧,发源于中原。
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与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2、评剧: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3、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中国传统戏曲的介绍
中国传统戏曲的介绍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源远流长,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戏曲在不同地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剧种,其中著名的有京剧、粤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秦腔等。
1.京剧(Peking Opera):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结合了唱、念、做、打 (唱、白、舞、功)的表演形式,注重武打、舞蹈、唱腔和化妆。
京剧常以历史故事为题材,角色分为生、旦、净、末等行当。
2.粤剧(Cantonese Opera):粤剧是广东地区的戏曲剧种,以广州话为主要表演语言,曲调优美多变,表演形式多样。
粤剧重视歌唱,舞蹈和杂技等表演形式,以及独特的打击乐器伴奏。
3.越剧(Yu Opera):越剧是江苏地区的代表性剧种,源于苏州地区,以苏州话为表演语言。
越剧以其柔美细腻的唱腔和婉转优雅的表演风格而闻名,剧情多以浪漫爱情故事和历史传奇为主题。
4.黄梅戏(Huangmei Opera):黄梅戏主要流行于安徽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唱腔激越明快,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舞蹈动作简练优美。
5.其他剧种:中国传统戏曲还有许多其他的剧种,如豫剧(河南地区)、评剧1/ 2(北方地区)、川剧(四川地区)、闽剧(福建地区)等,各具特色,风格各异。
传统戏曲在表演形式、音乐、服饰、化妆、表演技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虽然受到现代娱乐形式的冲击,但传统戏曲依然在文化传承、演出艺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保护。
2/ 2。
中国戏曲介绍
中国五大剧种:
京剧 :形成于北京,有“国剧”之称,是近代中国 戏曲 的代表。 越剧 :流行于江浙一带。 黄梅戏 :发源地一说为安徽怀宁黄梅山,另一说为 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调, 评剧 :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豫剧 :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 河北· 山 西· 山东 等省份。
剧目:传统戏剧和歌剧的名目 . 京剧:《三岔口》、《定军山》《乌盆记》 《打渔杀家》《战太平》《四进士》《卧龙吊孝》 《白帝城》《借东风》《赵氏孤儿》《上天台》 《追韩信》《文昭关》《碰碑》《闯王》包公戏 《赤桑镇》《铡美案》 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 《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 《柳树井》、蓝桥会》、《路遇》 越剧:《红楼梦》、《西厢记》、《西园记》, 《梁祝》,《何文秀》、《打金枝》、 《玉蜻蜓》、《碧玉簪》、《珍珠塔》、 《祥林嫂》、《白蛇传》 豫剧:传统戏《花木兰》《穆桂英挂帅》 现代戏《朝阳沟》
遍多 河腔剧 及个 南、、 全。 梆川越 国尤 子剧剧 ,以 、、、 不京 黄评昆 受剧 梅剧曲 地流 戏、、 区行 河豫 所最 等北剧 限 较剧 全 流种 统 行约 计 的有 , 著三 我 名百 国 剧六 各 种十 民 京多 族
戏 剧 的 种 类
京剧《借东风》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戏曲种类概括
中国戏曲种类概括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这就是众多的戏曲剧种。
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也就是说,你一天看一个戏曲剧种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把中国戏曲剧种看全。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一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剧种新生、壮大。
为了让朋友们对中国戏曲剧种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对现存中国戏曲剧种做个概略的介绍。
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山西省: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晋北道情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省:龙江剧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腔眉户腔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陕南端公戏陕西道情弦板腔陕南花鼓戏安康弦子戏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锡剧苏剧淮海戏丹剧丁丁腔海门山歌剧淮红剧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沙河调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傩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推剧嗨字戏洪山戏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江西省:赣剧弋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平讲戏闽剧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台湾省:歌仔戏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雷剧粤西白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壮剧苗戏侗戏海南省:琼剧临剧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戏新晃侗族傩戏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大弦戏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彝剧云南壮剧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西藏自治区:藏戏以上,罗列了273个还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剧种,这些剧种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自有独特的代表剧目,各自有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中国戏曲剧种大全前言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本人对戏曲的热爱,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文词优美、故事丰富还是起表演形式。
因为爱好所以对于各种传统戏曲曲艺都会去欣赏,因此搜集了些相关资料,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希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了解了解。
人类的发展的历史和哲学离不开音乐和舞蹈,哲学的极致我认为最终也是艺术。
当然艺术的种类有很多种,但在中国,中国的戏曲是由民间的不同艺术综合而成所以余以为它更是值得我们去欣赏的。
2012-11-05 洪城中国戏曲(ChinaOpera)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大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昆曲和其他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五大戏曲剧种介绍
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京剧、豫剧、越剧、评剧和黄梅戏。
1. 京剧:被称为“国粹”,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首,形成于北京,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代表作品有《宇宙锋》、《华容道》、《白门楼》等。
2.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主要流行于河南省,被誉为“最大地方剧种”。
其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主要声腔板式有二八、慢板、流水、散板四种,唱腔铿锵大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
代表作品有《花木兰》等。
3. 越剧:被称为第二国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流传于世界。
4. 评剧: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东路评剧为主,源于民间“莲花落”。
5.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以上就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介绍。
我国戏曲剧种情况总表
我国戏曲剧种情况总表剧种名称别名主要腔调形成地点形成时间流布地区备注京剧国剧西皮、二簧、吹腔、拨子、南梆子、四平调、昆曲、民间小调等北京清代道光年间(约1840年前后)全国以皮簧腔为主评剧落子、蹦蹦戏、平腔梆子戏落子及俗曲发展而成的板式唱腔河北唐山地区清代光绪年间(约1900年前后)河北;东北、京、津、鲁、豫山西、鄂、陕、贵北方昆曲昆曲、昆腔昆山腔北京、河北明代万历年间北京;河北柏峪燕歌戏娃娃腔、水胡儿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北京曲剧曲剧单弦曲牌为主,吸收各种大鼓唱腔北京1954年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唐剧影调乐亭皮影腔河北唐山1960年河北东部河北梆子直隶梆子梆子腔河北、京、津清代乾隆年间河北;京、津、鲁、豫平调落子武安平调、武安落子梆子腔、落子河北武安清代嘉庆年间河北武安、涉县、磁县、永年因平调、落子经常合班而得名武安平调河北武安明末清初河北省邯郸、邢台,豫北的安阳、新乡,晋东南长治等地区。
武安落子落儿腔河北武安清末河北省邯郸地区西调泽州调梆子腔、二簧、昆腔河北永年清代河北南部;山西东南地区由山西上党梆子流入衍变而成丝弦官调、越调河北石家庄清代河北石家庄、邢台、保定地区一称西路或南路,弦子腔东路丝弦东路娃娃耍孩儿、青阳河北白洋淀清代河北保定、廊坊地区蔚县秧歌蔚州梆子、蔚剧梆子腔、训调河北蔚县清代中叶河北蔚县一带老调老调梆子老调河北保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河北廊坊、保定、衡水、沧州、石家庄等地分东、西、南路河北乱弹乱弹乱弹腔及俗曲河北威县清初叶河北石家庄、邢台地区;山东聊城北部临清、冠县一带定州秧歌戏定县秧歌、大锣腔秧歌板腔、河西调等河北定县清代河北保定以南、石家庄以北部分农村一称东调秧歌,唱腔有快慢二六、寸板、三板、哭板哈哈腔喝喝腔喝喝腔、梆子、耍孩儿及民间小调明代河北保定、衡水、沧州地区;山东惠民、德州地区北部;北京四股弦五腔调、五调腔花鼓丁香、俗曲、梆子腔河北邢台地区清代末叶河北邢台、邯郸地区已无专业剧团北词调蛤蟆嗡花鼓丁香衍变的板式唱腔等河北邯郸地区清代末叶河北邯郸地区东部正定秧歌秧歌板腔、民间小调河北石家庄地区清代河北石家庄、平山、正定、唐县等地一称西调秧歌隆平秧歌秧歌板腔、民间小调河北清代河北邢台、隆尧、巨鹿、任县等地一称南调秧歌、隆尧秧歌盐厂秧歌民间小调河北衡水地区不详河北衡水一带农村炊庄秧歌高腔老会高腔、民间小调河北廊坊地区清代康熙年间河北安次、永清;北京大兴临津秧歌秧歌民间小调、水虎调河北霸县清代河北霸县一带沙里秧歌秧歌民间小调、高腔、俗曲河北文安清代河北文安、霸县里坦秧歌秧歌民歌、俗曲、采茶调等河北大城清代河北大城落儿腔花鼓腔、包袱戏花鼓腔、垛子娃娃、娃娃腔河北、河南毗邻地区清代河北大名、魏县、广平一带;河南北部地区沙东落子落子花鼓腔、垛子娃娃、娃娃腔河北肥乡清代河北肥乡东路二人台东口调、蹦蹦民歌小调、俗曲河北张北清代光绪年间河北张家口地区;内蒙古东部与河北毗邻地区诗赋弦十不闲俗曲、杂调河北廊坊地区清末民初河北廊坊、固安、涿县一带;北京大兴等县一说形成于北京大兴朱家务村笛子调横歧调、上四调上四、西调等俗曲河北中部传说于明朝万历年河北涿县、新城、望都、深县、饶阳、元氏、束鹿、栾城等县二呼噜二呼噜河北临西张白地村清代末叶河北邢台地区只有业余演出渔家乐俗曲河北沧州泊镇清代末叶河北沧州地区沿运河两岸只有业余演出赛戏赛赛吟诵腔不详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只有业余演出新颖调唱腔板式有二六扳、慢板、紧板、散板,还有仙腔、托腔、水漫桥、病吟等河北望都县许家庄村清道光年间河北望都县横岐调河北省涿州市南横歧村明朝万历年间河北省涿州市南横歧村上四调河北保定地区新城县撞河村明朝万历年间河北保定地区新城县撞河村贤寓调河北省定兴县贤寓村1908年河北省定兴县贤寓村保定碰板调河北省新城县西娘娘庄村1912年河北省新城县西娘娘庄村固义傩戏武安傩戏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河北省武安市海兴南锣剧河北省海兴县1946年河北省海兴县西路梆子河北省海兴县清道光年间河北省海兴县肃宁武术戏河北省肃宁县清朝初年河北省肃宁县怀安软秧歌河北怀安县第六屯乡第九屯村约250年前河北怀安县口梆子河北张家口清康乾年间河北张家口一带南岩乱弹河北高邑县王同庄乡河北省高邑县青县青剧河北省青县中蔡庄村明朝弘治年间河北省青县马栅子戏河北省赤城县白草镇马栅子村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赤城县白草镇马栅子村小车调剧明代河北省霸州市杜岗村晋剧中路梆子、山西梆子梆子腔为主,亦有昆曲、民间小曲等山西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太原一带清代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北部;陕西北部蒲剧蒲州梆子、南路梆子、乱弹梆子腔山西蒲州一带明末清初山西蒲州;陕西;河南东部雁剧北路梆子梆子腔山西北部清代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部分地区上党梆子上党宫调、上党戏由梆、昆、卷、罗、簧等声腔组成,以梆子腔为主山西泽州一带明末清初山西东南地区河北西调、山东本地,系由上党梆子传入演变者上党落子落子腔山西黎城一带清代山西晋东南地区上党二黄山西晋城1979年山西省东南部耍孩儿耍喉儿、咳咳腔耍孩儿山西大同、怀仁、石县一带清代山西大同、怀仁、应县、山阴一带晋中秧歌祁太秧歌民间小调山西祁县、太谷一带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山西晋中地区及文水、汾阳、孝义、交城等地襄武秧歌武乡秧歌、襄垣秧歌秧歌(板式唱腔)山西襄垣、武乡一带清代中叶山西晋东南及晋中榆社、左权、和顺等地繁峙秧歌东山秧歌、大秧歌梆子腔、训调、六股、小调山西繁峙一带清代山西繁峙、应县、浑源、代县、原平等地朔县秧歌大秧歌、梆扭子梆子腔、训调、红板山西朔县、山阴一带清代山西朔县、山阴、平鲁、应县、左云等地;内蒙古部分地区沁源秧歌民歌小调山西沁源一带清末民初山西晋东南和晋中部分地区.壶关秧歌西火秧歌、平腔秧歌秧歌(板式唱腔)山西长治西火清代山西壶关、长治、陵川、平顺等地泽州秧歌州五秧歌、高平秧歌、川底秧歌秧歌(板式唱腔)山西高平东南乡清代山西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一带广灵秧歌梆子腔及训调、小曲山西广灵一带清代山西广灵、浑源、灵邱、阳高;河北蔚县、阳原汾孝秧歌过街板、戏曲板、小曲调山西汾阳、孝义一带民国初年山西汾阳、孝义介休干调秧歌秧歌(板式唱腔)、小曲山西介休清代山西介休、沁源一带翼城秧歌干板秧歌秧歌(板式唱腔)山西翼城明末清初山西曲沃、浮山、沁水、翼城等地太原秧歌社儿、上路秧歌民歌小调山西太原清代中叶山西太原南、北郊区平陆花鼓民歌小调山西平陆清末民初山西平陆左权小花戏民歌小调山西左权清末民初山西中部晋北道情神池道情、右玉道情皂罗袍、耍孩儿等俗曲山西神池、代县、应县不详山西北部临县道情晋西道情曲牌、七字句、十字句、小调山西临县明末清初山西临县、方山、离石、柳林一带洪洞道情道腔高调、平调、官调、小调山西洪洞清代末叶山西洪洞一带浮山乐乐腔土戏、乐戏、家乐民歌小调山西浮山清代山西浮山、翼城、襄汾等地夏县弦儿戏六弦戏闹调、背宫、凄凉、纽丝、五更、岗调等俗曲山西夏县王峪口、张郭店、坡底窑等村清咸丰年间山西夏县扬高戏弦儿戏岗调、闹子、五更等俗曲河南、山西、陕西三省毗邻地区清代山西平陆、夏县、芮城、临汾等地;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夏县蛤蟆嗡蛤蟆嗡莲花调、阳高调、花鼓调等山西夏县山头村清光绪年间山西夏县祁家河一带凤台小戏和顺小戏曲牌、小调山西和顺凤台村清代山西和顺拉呼戏芮城拉呼戏哭怨、紧麻雀调、大走板、春调等山西风陵渡民国初年山西芮城、风陵渡一带;陕西、河南、山西交界地区晋中弦腔西路弦腔、弦弦腔俗曲(板式唱腔)山西和顺、晋阳一带清代山西和顺、平遥、昔阳、榆社;河北井陉由河北丝弦衍变而来雁北弦子腔弦罗腔大腔、二腔、夹腔山西雁北专区东部清代山西应县、浑源、怀仁、山阴、大同一带灵邱罗罗腔夸罗腔数词、娃娃腔等山西灵邱、浑源一带清代中叶山西灵邱、广灵、浑源、应县、繁峙等地与河北丝弦有渊源关系万荣清戏高腔山西万荣山西万荣百帝村、范村、解店翼城目连戏耍目连鬼戏高腔山西翼城不详山西翼城锣鼓杂戏饶鼓杂戏、龙岩杂戏耍句调(吟或赞句)等山西临猗、万荣一带不详山西临猗、安邑、解县、万荣、河津、新绎等地队戏云(朗诵体)山西东南地区不详山西长子、潞城、平顺、壶关等地孝义碗碗腔月调梆子腔、碗碗腔山西孝义一带1959年山西中部地区皮影改为人扮演曲沃碗碗腔梆子腔、碗碗腔山西曲沃一带1960年山西晋南、陕西部分地区皮影改为人扮演皮腔吹腔等山西孝义一带1965年山西吕梁地区皮影改为人扮演河东道情曲牌、板式唱腔山西永济1954年山西运城、永济一带平陆高调丝弦戏高调山西平陆1979年山西平陆、芮城、临汾、夏县;河南灵宝、陕县;陕西潼关、渭南等地河东线腔芮城线腔、线胡戏线腔、乱弹山西芮城1962年山西芮城一带由提线木偶改为人扮演翼城琴剧1980年秦腔乱弹、桄桄子、梆子腔梆子腔陕西、甘肃明代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西安乱弹中路秦腔梆子腔陕西西安一带明代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同州梆子同州腔、大荔腔、东路秦腔梆子腔陕西同州(今大荔)一带明代陕西东部、河南西部西府秦腔陇西梆子、西秦乱弹、西路秦腔梆子腔、杂句腔、吹腔、罗罗腔等陕西凤翔明代陕西西部、甘肃、四川部分地区汉调桄桄南路秦腔、汉中梆子、弹戏梆子腔陕西汉中、洋县明末清初陕西汉中、安康地区;甘肃、青海、四川部分地区陕二簧山二簧、秦中二簧西皮、二簧、吹调陕西西安、泾阳、三原一带明末清初陕西西安、泾阳、三原、商洛、汉中、安康地区;湖北北部汉调二簧陕西汉剧、安康汉剧西皮、二簧陕西安康地区清代中叶陕西安康地区眉户曲子戏、迷胡戏月调、背弓、五更、银纽丝、西京等陕西华阴、华县、眉县、户县清代中叶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陕西曲子戏西府曲子戏老腔清曲陕西安康、汉中、凤翔、宝鸡地区清代中叶陕西宝鸡、汉中、安康地区合阳跳戏跳调、锣鼓杂剧吟调陕西合阳行家庄、莘里村不详陕西合阳、韩城、澄城商洛花鼓打花鼓、唐将班子筒子调、八岔调、小调陕西商县、丹凤、镇安、山阳一带清代陕西商洛地区小调戏小调陕西安康、汉中、商洛山区清代末叶陕西安康、汉中、商洛地区八岔戏八岔子、二棚子、筒子戏、拉胡戏阳八岔、阴八岔陕西安康地区清代末叶陕西安康地区安康弦子戏莲花落、弦子腔嘹子、平腔、拨子、神腔、课课子等陕西安康平利山区清代中叶陕西安康平利山区大筒戏大筒子筒子调陕西安康、镇安及至湖北边沿清代光绪年间陕西安康、汉中一带,湖北与陕西相邻地区陕南端公戏端公戏、跳端公神歌调、民歌、大筒子调陕西汉中、安康地区明代陕西汉中、安康地区韩城秧歌戏唱秧歌民间小调、花鼓、道情陕西韩城清代陕西关中等地陕北秧歌剧新秧歌民歌、曲子道情、碗碗陕西榆林、延安地区清代陕西榆林、延安地区渭华秧歌剧老秧歌民歌、小调陕西渭南、华县不详陕西渭南、华县一带安康越调越调、皮影越调陕西旬阳山区清代光绪年间陕西安康、旬阳、白河、平利等地户县缘歌戏民歌、曲子、花鼓陕西户县石井乡冯官寨清代陕西户县冯官司寨一带安家小场子丑旦戏、桌子戏、草帽戏山歌、民歌陕西旬阳、安康清代陕西旬阳、安康一带汉中地围子对对戏民歌、小调陕西西乡白龙清代陕西汉中、洋县、西乡灞桥底子戏秧歌底子、对子戏底子调、道情陕西西安灞桥区丁家村不详陕西西安灞桥区一带关中道情长安道情皂罗袍、清江引、节节高等陕西长安1959年陕西长安、兰田、西安、泾阳、三原、眉县、大荔由皮影改为人扮演商洛道情陕南道情大过板、二八板、紧板、嘛韵等陕西商县东乡1959年陕西商县地区皮影改为人扮演安康道情陕南道情安板、二六、嘹子、钻子板、摇子等陕西安康恒口1956年陕西安康、汉中地区由皮影改为人扮演陕北道情三边道情、西凉道情、新道情大起板、平调、十字调、梅花调等陕西神木、府谷、清涧、延安地区等1960年陕西榆林、延安地区由说唱道情发展而成阿宫腔遏工腔遏工腔陕西富平、礼泉1957年陕西富平、铜川、泾阳、三原、耀县、礼泉等地由皮影改为人扮演弦板腔板板腔、弦板灯影弦板腔陕西乾县、礼泉一带1958年陕西咸阳地区皮影改为人扮演老腔拍板灯影、板板腔老腔陕西潼关、华阴交界地带1957年陕西华阴、潼关、华县、大荔;山西、河南毗邻地区由皮影改为人扮演碗碗腔碗碗、时腔、华剧碗碗腔陕西朝邑1956年陕西朝邑、大荔、华县、华阴、泾阳、三原、高陵、西安等地由皮影改为人扮演洋县碗碗腔碗儿腔碗碗腔陕西洋县1960年陕西洋县皮影改为人扮演西府灯盏头灯碗腔碗碗腔陕西户县、陇县1960年陕西户县、陇县皮影改为人扮演陕北碗碗腔碗碗腔陕西绥德、米脂1959年陕西绥德、米脂皮影改为人扮演线胡戏线偶戏、线戏陕西合阳1957年陕西合阳、大荔木偶改为人扮演安康民歌剧紫阳采茶戏、紫阳民歌剧民歌小调陕西紫阳1956年至1960年陕西紫阳汉江两岸、秦岭巴山之间山区由“地摊子”搬上舞台,形成新剧种陇剧陇东道情慢板、飞板、新板、滚板、紧板、擂板等,耍孩簧、莲花落,有“嘛簧”(帮腔)甘肃东部环县、庆阳一带1958年甘肃皮影改为人扮演,唱腔分伤音、花音陇南影子戏正调、梅花调、老东调甘肃西和、礼县1959年甘肃西和、礼县、天水地区皮影改为人扮演高山剧哟嗬咳、唱秧歌曲牌、小调甘肃武都地区清代道光年间甘肃武都地区陇南花灯戏玉垒花灯花灯调、民间小调甘肃文县及甘、川交界地区明末清初甘肃文县一带甘肃曲子戏甘肃迷胡小曲银纽丝、岗调、越调等明清俗曲及民歌小调甘肃东部、南部、河西一带清代中叶甘肃甘南藏戏安多藏戏、青海藏戏长调、短调、反调、悲调等甘肃夏和县拉不楞寺1940年前后甘肃甘南州;青海黄南州;四川阿坝州灵台灯盏头剧甘肃省灵台县甘肃省灵台县通渭小曲戏甘肃省通渭县甘肃省通渭县宁夏地摊戏曲子戏明清俗曲及民歌宁夏南部地区明末清初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区业余演出花儿剧花儿歌剧宁夏银川197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夏剧宁夏银川1989年宁夏青海平弦戏平弦戏背工、赋子、各种小调青海西宁1960年青海东部农业区由说唱发展而成青海眉户放风筝、十道黑、柳叶青等青海东部清代中叶青海东部农业区业余演出新疆曲子戏小曲子曲子、赋子、平弦,新疆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族民歌音乐新疆乌鲁木齐、奇台1940年新疆乌鲁木齐、昌吉、焉耆、伊犁等地区维吾尔剧维吾尔歌剧维吾尔民间“十二木卡姆”套曲新疆伊犁193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曲子剧锡伯族汗都春新疆察布查尔县新疆察布查尔县柳子戏弦子戏、北调子、吹腔俗曲、柳子、高腔、青阳、乱弹、罗罗、皮簧山东西南、河南东部、河北南部明代山东的西南、中南地区;河南东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称百(北)调子大弦子戏俗曲、高腔、青阳、罗罗、勾儿腔山东西南、河南东北部明末清初山东西南;河南东北;河北南部河南称大弦戏罗子戏大笛子戏、罗罗头、罗罗响器班俗曲、罗罗、高腔、青阳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明末清初山东西南;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西东部山东梆子高调梆子梆子腔、笛戏、罗戏山东西南部清代初叶山东菏泽、洛宁、泰安、临沂地区东路梆子章丘梆子梆子腔、昆曲、乱弹、罗罗、皮簧、柳子山东章丘清代山东惠民地区莱芜梆子莱芜讴梆子腔、徽调山东莱芜清代山东莱芜、泰安一带平调大油梆、大平调、大梆戏乱弹、昆腔、罗罗山东西南和河南北部地区清代山东西南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河南称大平调吕剧蹦蹦戏、迷戏、化装扬琴、琴戏四平、二板等山东广饶、博兴一带20世纪初山东、江苏枣梆本地梆子腔、昆腔、罗罗、皮簧山东郓城、梁山、菏泽清末山东西南部山西上党梆子传入衍变而成五音戏西路肘鼓子、五人戏悠板、鸡刨爪、二不应、娃娃山东淄博、章丘清代山东淄博、济南灯腔北路肘鼓子山东省惠民、济阳、博兴、广饶一带东路肘鼓子山东省潍坊、临朐、临淄、沂源等地扽腔山东省博兴县山东博兴县鹧鸪戏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上河村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上河村茂腔冒肘鼓茂腔山东诸城、高县、胶县一带清代末叶山东青岛市、诸城、高密、五莲等地或作“冒肘鼓”、“兆鼓”等柳腔悲调、花调、娃娃、南罗山东即墨、平度清代山东平度、青岛、即墨柳琴戏肘鼓子、拉魂腔拉魂腔、娃娃、羊子山东临沂一带清代山东临沂、枣庄;江苏徐州地区一说源于苏北海州两夹弦二夹弦、大五音大板、二板、北词、娃娃、山坡羊山东西南、河南东部清代嘉庆年间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河北南部一说形成于豫东,由民间小戏花鼓丁香发展而成一勾勾四根弦、河西柳、四股弦头板、二板、三板、尖板、散板、平唱山东聊城、河南安阳一带清代末叶山东聊城、德州、惠民、泰安;河北、河南部分地区一说形成于河北四平调四拼调二四板、平腔等山东济宁、菏泽一带20世纪30年代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一说形成于豫东,由砀山花鼓吸收评剧、京剧、豫剧而成蓝关戏高腔、平调、赞子、老调、昆调、说书调山东掖县、招远一带清代山东掖县、招远一带以演唱八仙故事为主沾化渔鼓戏三句一扣、两句一扣、娃娃山东沾化清代山东沾化以演唱《西游记》、《东游记》为主八仙戏驼云飞、耍孩儿、桂枝香、号佛等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五路口村清代山东淄博以演唱《东游记》、《西游记》为主端公戏端供戏、端鼓戏七字韵、十字韵、叠断桥、请神调、念佛调等山东微山湖一带清代山东微山湖一带王皮戏十八大姐斗王皮耍孩儿、序子、莺歌柳、驻云飞等山东冠县、茌平、平阴一带山东冠县、茌平、平阴一带沪剧申曲、本滩长腔长板等上海清代末叶上海、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滑稽戏曲艺剧上海20世纪30年代上海;江苏;浙江奉贤山歌剧上海奉贤上海奉贤、金山、南汇区昆剧昆曲、昆腔昆山腔江苏昆山明代嘉靖年间江苏;上海;浙江锡剧常锡滩簧簧调、玲玲调、大陆调、南方调江苏无锡北乡清代道光年间江苏常州、无锡、苏州、南京、南通、镇江等;上海;安徽郎溪及浙江嘉兴地区扬剧维扬文戏梳妆台、滚板、大陆板、补缸等江苏扬州一带清末民初江苏扬州、南京、镇江;上海以花鼓戏(小开口)与香火戏(大开口)合并而形成淮剧江淮戏老淮调、拉调、自由调等江苏盐城、阜宁一带清代同治年间江苏盐城、淮阴;上海起源于民间“门弹词”,吸收香火戏、徽戏发展而成淮海戏淮海小戏、三把子十字韵、五字、八句子、小滚板、一挂板江苏海州、灌云、沭阳一带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淮阴、盐城地区、连云港市风格与唱腔接近柳琴而自有特点苏剧苏州滩簧、对白南词太平调、弦索调等,民歌小曲江苏苏州清末民初江苏苏州市、苏州地区;上海;浙江杭嘉地区通剧童子戏七字平调、十字调、民歌小曲江苏南通一带20世纪30年代江苏南通一带由迎神会上童子(巫师)说唱戏文发展而来江苏梆子梆子腔江苏丰县、沛县清代江苏徐州一带与山东、河南梆子同源童子戏和大海、小大戏长番锣、短香锣、七锤锣、悲调锣、献猪调、童子调江苏海州、沭阳、灌云一带清代江苏连云港一带阳腔目连戏阳腔(亦称高腔)江苏高淳不详江苏高淳、溧水、溧阳、宜兴等地丹剧啷当调、盲词清板、哭板、教板江苏丹阳1958年江苏丹阳原是丹阳民间说唱海门山歌剧海门山歌海门地区四句头山歌江苏海门1955年江苏海门、启东、崇明丁丁腔江苏徐州市铜山县17世纪后半叶江苏省徐州淮红剧江苏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绍兴滩簧浙江绍兴浙江绍兴失传越剧绍兴文戏、的笃班、小歌班呤哦调、尺调、弦下调、四工调浙江嵊县一带20世纪初浙江;上海;江苏;京、津;安徽;江西;福建;湖北;陕、宁、青海、川、贵、婺剧金华戏西吴、西安、侯阳三种高腔,芦花、拨子、二凡、三五七、滩簧、时调、昆曲、乱弹尖、微戏浙江金华地区明末清初浙江金华、丽水、杭州地区绍剧绍兴大班、绍兴乱弹阳路、三五七、二凡浙江绍兴清代浙江绍兴、杭州、嘉兴地区;上海甬剧宁波滩簧、四明文戏上、中、下韵,二簧词、赋、平胡、各种小调浙江宁波清代末叶浙江宁波地区;上海杭剧武林调大陆板、平板、宣卷调等,也唱杭州滩簧浙江杭州清代末叶浙江杭州地区睦剧三脚戏湖广调、民歌小调等浙江淳安清代末叶浙江淳安、遂安、开化、常山;安徽屯溪、绩溪;江西婺源一带姚剧余姚滩簧、鹦歌班平四调,上、中、下韵,各种小调浙江余姚清代末叶浙江余姚、慈溪、绍兴、嘉兴一带瓯剧温州乱弹正乱弹、反乱弹、高腔、昆腔、皮簧、滩簧、时调浙江温州明末清初浙江温州地区和剧和调正、反乱弹,皮簧、潍簧浙江平阳清代浙江温州地区湖剧湖州滩簧本滩调、烧香调及其他小曲浙江湖州清代末叶浙江湖州一带台州乱弹黄岩乱弹高腔、昆腔、乱弹、皮簧、时调浙江台州清代浙江台州、黄岩一带新昌高腔调腔调腔浙江新昌不详浙江新昌、嵊县宁海平调平调、昆曲、乱弹浙江宁海不详浙江宁海醒感戏毛头花姐戏高腔浙江永康明末清初浙江永康温州昆曲永嘉昆剧温昆浙江温州明代末叶浙江温州地方化之昆剧金华昆剧金华昆腔戏昆曲浙江金华浙江金华、处州地方化之昆剧诸暨乱弹西路乱弹三五七、二凡、扬调、拨子、皮簧、梆子浙江诸暨清代浙江绍兴、杭州、金华等地目连戏高腔不详不详浙江开化、遂安、绍兴、新昌等地。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天津——京剧、评剧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孩儿上党梆子、二人台、锣鼓杂戏碗碗腔、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孝义皮影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罗罗腔内蒙古——二人台、漫瀚剧辽宁——京剧、评剧、喇叭戏、辽南戏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辽西木偶戏吉林——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龙江剧陕西——秦腔、碗碗腔、眉户、汉调桄桄汉调二簧、商洛花鼓、弦板腔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郃阳提线木偶戏甘肃——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环县道情皮影戏宁夏——花儿剧青海——青海平弦戏、黄南藏戏新疆——曲子戏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大平调、太康道情、大弦戏怀梆、四平调、南乐目连戏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青阳腔、池州傩戏、凤阳花鼓戏岳西高腔、徽州目连戏、坠子戏上海——越剧、京剧、昆曲、沪剧、滑稽戏浙江——越剧、婺剧、昆曲、绍剧、甬剧西安高腔、松阳高腔、瓯剧、新昌调腔、宁海平调、乱弹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江西——赣剧、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弋阳腔、青阳腔、萍乡采茶戏、徽剧、吉安采茶戏、广昌孟戏宜黄戏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闽剧、大腔戏、四平戏梅林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梅山山歌剧、白字戏花朝戏、陆丰皮影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台湾——歌仔戏海南——琼剧、临高人偶戏广西——桂剧、彩调、壮剧、桂南采茶戏湖南——昆曲、湘剧、祁剧、辰河高腔、巴陵戏、湖南花鼓戏、邵阳布袋戏常德高腔、辰河目连戏、荆河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湖北——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四川——川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戏重庆——川剧、梁山灯戏云南——云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滇剧、白剧、傣剧、彝剧贵州——黔剧、思南花灯戏、德江傩堂戏布依戏、彝族撮泰吉、侗戏安顺地戏、石阡木偶戏西藏——藏剧、山南门巴戏。
戏曲种类及地方
戏曲种类及地方
北京——京剧、北京曲剧
天津——时调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唐剧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上党梆子
内蒙古——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喇叭戏、辽南戏(辽剧)
吉林——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龙江剧
陕西——秦腔、碗碗腔、眉户
甘肃——陇剧
宁夏——花儿剧
青海——平弦戏
新疆——曲子戏
山东——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茂腔、五音戏、柳琴戏
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大平调、道情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坠子戏、凤阳花鼓戏
上海——沪剧、滑稽戏
浙江——越剧、婺剧、绍剧、瓯剧、甬剧
江西——赣剧、弋阳腔、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吉安采茶戏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芗剧
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梅山山歌剧台湾——歌仔戏
海南——琼剧、海南人偶剧
广西——桂剧、彩调、壮剧
湖南——湘剧、祁剧、巴陵戏、湖南花鼓戏
湖北——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
四川、重庆——川剧
云南——滇剧、云南花灯戏、傣剧、白剧、彝剧
贵州——黔剧、贵州花灯戏
西藏——藏剧。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完善中)剧种名称别称流布地区声腔系统备注京剧全国皮黄调系统西路评剧北京蹦蹦北京民间说唱类型系统北方昆曲北昆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
昆曲古老声腔系统北京曲剧北京民间说唱类型系统柏峪燕歌戏燕歌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北京蹦蹦戏北京郊区山梆子戏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苇子水秧歌戏北京门头沟区天津曲艺剧天津市北方越剧天津市文明戏天津市失传河北梆子河北省、华北、东北诸省部分地区。
梆子腔系统河北乱弹威县乱弹河北省、山东省梆子腔系统河北高腔高阳高腔河北省高腔系统失传评剧东路评剧华北、东北民间说唱类型系统唐剧影调剧河北省唐山市蔚州梆子蔚县秧歌、蔚剧河北张家口、雁北、内蒙古梆子腔系统口梆子河北张家口梆子腔系统西路梆子河北省海兴县梆子腔系统涞源梆子河北省涞源县梆子腔系统老调老调梆子河北省梆子腔系统东路二人台河北张家口、山西北部、内蒙乌盟、锡盟西调偳腔、泽州调河北邯郸、邢台、河南安阳及山西晋东南弦索腔系统哈哈腔柳子调河北省、山东省弦索腔系统安国老调南路老调河北省中部南部地区武安平调河北邯郸、邢台,豫北的安阳、新乡,晋长治等梆子腔系统武安落子落儿腔河北省邯郸地区民间说唱类型系统四股弦五腔调河北省邢台、邯郸和河南安阳等弦索腔系统横岐调河北省涿州市南横歧村梆子腔系统上四调河北保定地区新城县撞河村弦索腔系统贤寓调河北省定兴县贤寓村民间说唱类型系统保定碰板调河北省新城县西娘娘庄村武安傩戏固义傩戏河北省武安市海兴南锣河北省海兴县诗赋弦十不闲河北省固安、涿县,北京大兴、房山弦索腔系统肃宁武术戏河北省肃宁县境内赛戏赛赛河北省邯郸、张家口,晋北、陕北弦索腔系统邢台坠子坠子戏、北方坠剧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说唱戏曲系统平山坠子戏河北省平山县苏家庄乡树石村新颖调河北省望都县二呼噜河北邢台地区青县青剧河北省青县马栅子戏河北省赤城县白草镇马栅子村南岩乱弹河北省高邑县小车调剧河北省霸州市杜岗村西调秧歌石家庄秧歌河北省石家庄歌舞戏曲系统秧歌隆尧秧歌南调秧歌河北省隆尧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行唐杨村秧歌北路调秧歌河北省行唐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定州秧歌戏定县大秧歌河北省中西部歌舞戏曲系统秧歌盐厂秧歌河北故城县西半屯乡盐厂村歌舞戏曲系统秧歌炊庄秧歌炊庄高腔戏河北廊坊地区歌舞戏曲系统秧歌临津秧歌河北霸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沙里秧歌河北文安歌舞戏曲系统秧歌里坦秧歌河北大城歌舞戏曲系统秧歌怀安软秧歌河北怀安歌舞戏曲系统秧歌南腔北调秧歌剧河北涞源县西庄铺村歌舞戏曲系统秧歌万全秧歌榆林秧歌河北张家口万全、怀安、涿鹿一带歌舞戏曲系统秧歌北纪城秧歌戏西调秧歌河北灵寿县临城南调河北临城元氏乐乐腔河北元氏县龙正村鸡泽弦子腔戏瞪脖筋戏河北鸡泽县韩固营村沙东落子河北省邯郸市北词两夹弦蛤蟆嗡、北词调河北省邯郸市李家庄咳嗨腔河北省晋州市西丁村娃娃调河北省定州市西丁村蔚县高跷戏河北省蔚县石家庄丝弦中路丝弦、河西调河北石家庄、山西东部以及雁北地区弦索腔系统邢台弦子腔南路丝弦河北以邢台为中心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弦索腔系统东路丝弦东路娃娃河北晋州市弦索腔系统北路丝弦河北保定至武强一带弦索腔系统罗罗腔西路丝弦山西雁北灵丘、浑源、繁峙等县弦索腔系统晋剧中路梆子山西中、北部及陕、蒙部分地区梆子腔系统蒲剧蒲州梆子山西南部梆子腔系统雁剧北路梆子山西北部、内蒙古、张家口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一)
我国戏曲剧种分布情况表
(完善中)
剧种名称
别称
流布地区
声腔系统
备注
京剧
全国
皮黄调系统
西路评剧
北京蹦蹦
北京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北方昆曲
北昆
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
昆曲古老声腔系统
北京曲剧
北京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柏峪燕歌戏
燕歌
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
北京蹦蹦戏
北京郊区
山梆子戏
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
苇子水秧歌戏北京门头沟区天津曲艺剧天津市
北方越剧天津市文明戏天津市
失传
河北梆子
河北省、华北、东北诸省部分地区。
梆子腔系统
河北乱弹
威县乱弹
河北省、山东省
梆子腔系统
河北高腔
高阳高腔
河北省
高腔系统
失传
评剧
东路评剧
华北、东北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唐剧
影调剧
河北省唐山市
蔚州梆子
蔚县秧歌、蔚剧
河北张家口、雁北、内蒙古梆子腔系统
. 口梆子
河北张家口
梆子腔系统
西路梆子
河北省海兴县
梆子腔系统
涞源梆子
河北省涞源县梆子腔系统
老调
老调梆子
河北省
梆子腔系统
东路二人台
河北张家口、山西北部、内蒙乌盟、锡盟
西调
偳腔、泽州调
河北邯郸、邢台、河南安阳及山西晋东南弦索腔系统
哈哈腔
柳子调
河北省、山东省
弦索腔系统
安国老调
南路老调
河北省中部南部地区
武安平调
河北邯郸、邢台,豫北的安阳、新乡,晋长治等梆子腔系统
武安落子
落儿腔
河北省邯郸地区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四股弦
五腔调
河北省邢台、邯郸和河南安阳等弦索腔系统
横岐调
河北省涿州市南横歧村
梆子腔系统
上四调
河北保定地区新城县撞河村弦索腔系统
贤寓调
河北省定兴县贤寓村
民间说唱类型系统
保定碰板调
河北省新城县西娘娘庄村
武安傩戏
固义傩戏
河北省武安市
海兴南锣
河北省海兴县
诗赋弦
十不闲
河北省固安、涿县,北京大兴、房山弦索腔系统
肃宁武术戏
河北省肃宁县境内
赛戏
赛赛
河北省邯郸、张家口,晋北、陕北弦索腔系统
.
邢台坠子
坠子戏、北方坠剧
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
说唱戏曲系统
平山坠子戏
河北省平山县苏家庄乡树石村
新颖调
河北省望都县二呼噜
河北邢台地区
青县青剧
河北省青县
马栅子戏
河北省赤城县白草镇马栅子村
南岩乱弹
河北省高邑县
小车调剧
河北省霸州市杜岗村
西调秧歌
石家庄秧歌河北省石家庄歌舞戏曲系统秧歌
隆尧秧歌
南调秧歌
河北省隆尧县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行唐杨村秧歌北路调秧歌河北省行唐县歌舞戏曲系统秧歌
定州秧歌戏定县大秧歌河北省中西部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盐厂秧歌
河北故城县西半屯乡盐厂村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炊庄秧歌
炊庄高腔戏
河北廊坊地区
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临津秧歌
河北霸县
歌舞戏曲系统秧歌
沙里秧歌
河北文安
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里坦秧歌
河北大城
歌舞戏曲系统秧歌
怀安软秧歌
河北怀安
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南腔北调秧歌剧
河北涞源县西庄铺村
歌舞戏曲系统
秧歌
万全秧歌
榆林秧歌
河北张家口万全、怀安、涿鹿一带歌舞戏曲系统
. 秧歌
北纪城秧歌戏
西调秧歌
河北灵寿县
临城南调
河北临城
元氏乐乐腔
河北元氏县龙正村
鸡泽弦子腔戏
瞪脖筋戏
河北鸡泽县韩固营村
沙东落子
河北省邯郸市
北词两夹弦
蛤蟆嗡、北词调河北省邯郸市
李家庄咳嗨腔
河北省晋州市
西丁村娃娃调
河北省定州市西丁村
蔚县高跷戏
河北省蔚县
石家庄丝弦
中路丝弦、河西调
河北石家庄、山西东部以及雁北地区弦索腔系统
邢台弦子腔
南路丝弦
河北以邢台为中心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弦索腔系统
东路丝弦
东路娃娃
河北晋州市
弦索腔系统
北路丝弦
河北保定至武强一带
弦索腔系统
罗罗腔
西路丝弦
山西雁北灵丘、浑源、繁峙等县弦索腔系统
晋剧
中路梆子
山西中、北部及陕、蒙部分地区梆子腔系统
蒲剧
蒲州梆子
山西南部
梆子腔系统
雁剧
北路梆子
山西北部、内蒙古、张家口等地。
梆子腔系统
上党梆子
东府戏
山西省东南部
梆子腔系统
.
上党皮黄
上党土二黄
山西省东南部
皮黄调系统
上党落子
黎城落子
山西省东南部
说唱戏曲系统
.
耍孩儿
咳咳腔
山西省大同地区
弦索腔系统
凤台小戏
山西省和顺县凤台、南乡两个乡
歌舞戏曲系统
锣鼓杂戏
山西垣曲、万荣、运城、临猗、新绛等
河东道情
永济道情
山西省永济
说唱戏曲系统
洪洞道情
道腔
山西省
说唱戏曲系统
晋北道情
神池、右玉、代县、应县山西省晋西北和雁北地区说唱戏曲系统
临县道情
晋西道情
山西省
说唱戏曲系统大涧道情
山西省灵丘县说唱戏曲系统
兴县道情
山西省兴县说唱戏曲系统
阳城道情
山西省
说唱戏曲系统
沁源秧歌
沁源小调
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祁太秧歌
晋中秧歌
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繁峙秧歌
凤地、东山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朔县秧歌
大秧歌
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襄武秧歌
襄垣、武乡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壶关秧歌
西火秧歌
山西省
歌舞戏曲系统
高平清场秧歌
山西高平市建宁乡歌舞戏曲系统
泽州秧歌
州腔、高平
山西晋城、高平一带歌舞戏曲系统
广灵秧歌
梆纽子
山西广灵、浑源、灵邱;河北蔚县、阳原歌舞戏曲系统
汾孝秧歌
地秧歌
山西汾阳、孝义
歌舞戏曲系统
介休干调秧歌
干支秧歌
山西介休、沁源一带
歌舞戏曲系统
翼城秧歌
干板秧歌
山西曲沃、浮山、沁水、翼城等地歌舞戏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