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管理规范》-等级保护安全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服务器岗位规章制度

服务器岗位规章制度

服务器岗位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1.1 为了规范服务器运维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服务器系统的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1.2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服务器运维工作的员工,任何员工都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服务器操作规范2.1 在操作服务器前,必须进行仔细的备份工作,确保数据不会丢失。

2.2 在进行服务器设置调整时,必须提前告知相关部门,并获得其同意。

2.3 禁止私自更改服务器参数和设置,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

2.4 对于重要的服务器操作,必须进行记录,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第三章服务器维护规范3.1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服务器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2 对于服务器硬件故障,必须及时报修,不能私自处理。

3.3 定期清理服务器内部的灰尘和杂物,确保散热效果良好。

3.4 禁止在服务器上安装非法软件和插件,保持服务器系统的纯净。

第四章安全管理规定4.1 服务器运维人员必须保管好服务器密码和登录账号,不得泄露给他人。

4.2 在进行服务器远程访问时,必须使用加密通道,确保信息传输安全。

4.3 对于服务器上的重要数据,必须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4.4 对于服务器系统漏洞,必须及时更新补丁,确保系统安全性。

第五章紊规制度5.1 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5.2 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私自更改服务器设置、不按规定备份数据、泄露服务器密码等。

5.3 对于违规行为,首先将进行口头警告;经多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将进行书面警告;情节严重者将停职或开除。

第六章附则6.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变更,将另行通知。

6.2 本规章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疑问,请及时向上级领导咨询。

6.3 本规章制度内容丰富,需要全员认真学习,遵守执行,确保服务器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本公司服务器岗位规章制度,希望各位员工自觉遵守,共同维护公司的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为规范机房内部管理,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机房内部实行区域安全责任制,有关责任人对自己相应责任区负责。

区域划分和相应责任人另行作出具体规定;二、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实行权限管理制度,被授权人员按照权限刷卡进入相应区域;三、参观考察或者监测维修等非工作人员进入机房需经批准并登记,其在机房内的一切活动必须得到允许并接受监督;四、严禁将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物品带入机房,未经许可不得将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摄影摄像设备和与工作无关的移动存储设备带入机房;五、未经允许严禁参观、拍照、录音、录像,禁止在机房内吸烟;六、进入机房必须戴鞋套或更换机房专用拖鞋;七、机房内物品摆放要整齐有序,机器设备要清洁干净,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严禁在机房内会客接待、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的工作环境;八、相关责任人要定时检查供电配电系统、空调通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和消防安全系统等,确保各配套系统安全正常运转;九、严禁用机房内的计算机运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以防计算机病毒感染;十、严禁随意拆卸设备、私自接线和开关电源等操作;十一、定时查看机房温度、湿度,保持其符合规定范围。

介质管理制度一、本规定所称介质包括:硬盘、软盘、光盘、磁带、数字证书介质(USB Key/IC卡)、系统密钥介质等,分涉密和非涉密两种;二、非涉密介质的使用管理;1、非涉密介质包括通用产品如服务器驱动、防病毒软件系统光盘/软盘等;2、非涉密介质,实行谁使用管理的原则。

三、涉密介质的使用管理;1、涉密介质管理遵循“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备案、跟踪管理”的原则;2、实行专人管理。

收发应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严格登记交接手续。

要按类编号,注明涉密标识,并定期进行检查;3、涉密介质必须存放在安全场所的保密设备里;4、涉密介质严禁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上使用;5、各类涉密介质未经批准严禁外出使用,更不得外借使用。

服务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服务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服务机房安全管理制度一、物理安全管理1. 机房进出管理规定1.1 机房的门禁系统应采用刷卡、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等高安全性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不得使用简单密码或钥匙进行开锁。

1.2 机房应设置专门的登记簿,记录每位员工、访客和维护人员的进出时间和理由。

1.3 未经授权人员严禁擅自进入机房内部,必须经过授权人员的陪同才能进入。

1.4 机房内禁止吸烟、食品饮料等任何易燃易爆物品,确保机房内部的环境安全。

2. 机房布线管理规定2.1 机房的电缆、网线等布线应按照规范进行,禁止乱拉乱接,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2 机房内的设备及线缆应标明机位,方便管理和检修。

2.3 机房内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确保电源的稳定供应。

3. 机房设备管理规定3.1 机房内设备的布局和摆放应按照规范进行,保证通风和散热良好。

3.2 机房内设备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3 机房内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由专业维护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二、网络安全管理1. 网络设备管理规定1.1 网络设备的配置应按照规范进行,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1.2 网络设备的接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范网络攻击。

1.3 网络设备的账号和密码管理应严格控制,避免弱口令和重复密码,确保账号的安全性。

2. 网络流量监控规定2.1 对于网络流量较大的机房,应设置专门的网络流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的运行状态。

2.2 对于异常的网络流量和攻击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和阻断,确保网络的安全。

3. 数据安全管理规定3.1 机房内的重要数据应进行定期备份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3.2 禁止在网络中传输敏感数据明文,必须进行加密传输。

3.3 对于网络中的异常数据流和病毒威胁,应及时隔离和处理,确保网络的安全。

三、人员管理规定1. 人员权限管理规定1.1 机房内的人员分为管理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等不同角色,各自拥有不同的权限。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一、为了加强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我院网络机房、各计算机网络用户。

三、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医院网络管理员必须要对所有网上信息进行巡查。

四、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利用医院内部网络或国际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和医院内部秘密,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在医院内部网络和互联网中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五、任何人不得将含有医院信息的计算机或各种存储介质交予无关人员。

更不得利用医院数据信息获取不当利益。

六、未经允许不得对医院内部网络站点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七、网络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得将密码交予其他人使用。

八、网络机房由专人负责管理,未经同意,不得进入。

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口令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随意外泄,口令的修改及设定需做好专门记录和备案。

九、内部站点禁止USB使用大容量存储设备。

定期检查内网站点是否有非授权使用情况,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做好医院内部网络医疗系统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系统遭破坏后能及时恢复。

十、未经允许,不得中断网络设备及设施的供电线路。

因特殊原因必须停电的,应提前通知网络管理人员。

十一、对于违反上述制度的有关人员,将视情节及危害程度予以教育、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等措施,触犯法律的将移送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核心制度的各层级人员考核细则》十二、信息科技术人员在指定情况下可以使用移动设备。

十三、本制度由信息科制定,解释权、修改权归属信息科。

等级保护

等级保护

26
等级保护-主机安全整改要点
27
入侵防范
剩余信息保护
比较超前 较难实现
安全审计
访问控制
身份鉴别
资源控制
恶意代码防范
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级保护-应用安全概述
应用系统的安全就是保护系统的各种应用程序安全运行。包括 基本应用,如:消息发送、web浏览等;业务应用,如:电子 商务、电子政务等。 应用安全具体包括:9个控制点 身份鉴别(S)、访问控制(S)、安全审计 (G)、 剩余信息保护(S)、 通信完整性(S)、通信保密性(S)、抗抵赖(G)、 软件容错(A)、资源控制(A)
二级 一级
•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 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 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9
等级保护-定级
定级建议参考
一级信息系统:公民个人的单机系统,小型集体、民营企业 所属的信息系统,中、小学 校的信息系统,乡镇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其他小型组织的信息系统。 二级信息系统:县级、地市级电信、广电、银行、铁道、海关、税务、民航、证券、电力、 保险、公安、财务、财政、金融、社保、工商、审计、能源、化工、社会服务保障、卫生、 交通运输、国土资源、邮政、 应急抢险、农业等行业所属独立的信息系统,中型集体、 民营企业、小型国有企业所属的信息系统,县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普通高 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信息系统,其他中型组织的信息系统。 三级信息系统:省级和副省级电信、广电、银行、铁道、海关、税务、民航、证券、电力、 保险、公安、财政、金融、社保、工商、审计、能源、化工、社会服 金融、社保、工商、 审计、能源、化工、社会服务保障、卫生、交通运输、国土资源、邮政、应急抢险、农业 等行业所属独立的重要信息系统,大型集体、民营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所属的重要信息 系统,地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信息系统,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信息 系统,其他大中型组织的信息系统。

等级保护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等级保护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要求1 第三级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物理安全物理位置的选择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物理访问控制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b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c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d 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防盗窃和防破坏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b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c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d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e 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f 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防雷击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b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c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防火G3本项要求包括: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c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防水和防潮G3本项要求包括:a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c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d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防静电G3本项要求包括:a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b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温湿度控制G3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电力供应A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主要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c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d 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电磁防护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b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c 应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电磁屏蔽;网络安全结构安全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b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c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d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e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f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g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访问控制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c 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d 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e 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f 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g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h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安全审计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c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d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边界完整性检查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b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入侵防范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 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b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恶意代码防范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b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网络设备防护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c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d 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e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f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g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h 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主机安全身份鉴别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b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c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d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e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f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访问控制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b 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c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d 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e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f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g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安全审计G3本项要求包括:a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b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c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d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e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f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剩余信息保护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b 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入侵防范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b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c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恶意代码防范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b 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c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资源控制A3本项要求包括:a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b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c 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d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e 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应用安全身份鉴别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b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c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d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e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访问控制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b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c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d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e 应具有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的功能;f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安全审计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b 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c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d 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及生成审计报表的功能;剩余信息保护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保证用户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b 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通信完整性S3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通信保密性S3本项要求包括:a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b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抗抵赖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b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软件容错A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b 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恢复;资源控制A3本项要求包括:a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b 应能够对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c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d 应能够对一个时间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e 应能够对一个访问帐户或一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f 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g 应提供服务优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定访问帐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数据完整性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b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数据保密性S3本项要求包括:a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b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存储保密性;备份和恢复A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b 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c 应采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关键节点存在单点故障;d 应提供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b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c 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d 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和发布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b 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c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d 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e 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并对收发文进行登记;评审和修订G3本项要求包括:a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b 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安全管理机构岗位设置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b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c 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d 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人员配备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b 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c 关键事务岗位应配备多人共同管理;授权和审批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b 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c 应定期审查审批事项,及时更新需授权和审批的项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等信息;d 应记录审批过程并保存审批文档;沟通和合作G3a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安全问题;b 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c 应加强与供应商、业界专家、专业的安全公司、安全组织的合作与沟通;d 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e 应聘请信息安全专家作为常年的安全顾问,指导信息安全建设,参与安全规划和安全评审等;审核和检查G3本项要求包括:a 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b 应由内部人员或上级单位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现有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的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c 应制定安全检查表格实施安全检查,汇总安全检查数据,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d 应制定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工作,定期按照程序进行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活动;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录用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b 应严格规范人员录用过程,对被录用人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c 应签署保密协议;d 应从内部人员中选拔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人员离岗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b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c 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关键岗位人员离岗须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人员考核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b 应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考核;c 应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b 应对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进行书面规定并告知相关人员,对违反违背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行惩戒;c 应对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进行书面规定,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d 应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登记备案;b 对外部人员允许访问的区域、系统、设备、信息等内容应进行书面的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系统建设管理系统定级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b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确定信息系统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c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信息系统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d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安全方案设计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并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b 应指定和授权专门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安全建设工作计划;c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等级划分情况,统一考虑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和详细设计方案,并形成配套文件;d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并且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e 应根据等级测评、安全评估的结果定期调整和修订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产品采购和使用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b 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c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d 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并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自行软件开发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分离,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b 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c 应制定代码编写安全规范,要求开发人员参照规范编写代码;d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由专人负责保管;e 应确保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进行授权和批准;外包软件开发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根据开发需求检测软件质量;b 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c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d 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后门;工程实施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b 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实施过程,并要求工程实施单位能正式地执行安全工程过程;c 应制定工程实施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实施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测试验收G3本项要求包括:。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管理平安等级爱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信网和互联网平安防护体系中的各种网络和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舞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讨论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信网TelecomNetwork利用有线和,或无线的电磁、光电网络,进行文字、声音、数据、图像或其他任何媒体的信息传递的网络,包括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

3.2互联网Internet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络,它是在功能和规律上组成的大型计算机网络。

3.3平安等级SecurityClassification平安重要程度的表征.重要程度可从网络受到破坏后,对国家平安、社会秩序、经济运行、公共利益、网络和业务运营商造成的损害来衡量。

4管理平安等级爱护要求4.1第1级要求不作要求。

4.2第2级要求4.2.1平安管理制度4.2.1.1管理制度a)应制定平安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平安策略,说明机构平安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平安框架等;b)应对平安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建立平安管理制度;c)应对平安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4.2.1.2制定和发布a)应指定或授权特地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平安管理制度的制定;b)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平安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c)应将平安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4.2.1.3评审和修订应定期对平安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平安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4.2.2平安管理机构4.2.2.1岗位设置a)应设立平安主管、平安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b)应设立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平安管理员岗位,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定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定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定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第一章总则编辑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条公安机关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国家保密工作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密码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管辖范围的事项,由有关职能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及地方信息化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等级保护工作的部门间协调。

第四条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及相关标准规范,督促、检查、指导本行业、本部门或者本地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第五条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及其相关标准规范,履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章等级划分与保护编辑第六条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公司服务器系统管理制度

公司服务器系统管理制度

公司服务器系统管理制度一、总则公司服务器系统是公司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服务器系统及相关设备的管理。

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主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三、服务器系统管理1. 服务器系统采购公司每年定期对服务器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新的服务器系统,需要新的服务器系统时,必须经过公司领导批准后,由专门的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2. 服务器系统使用所有服务器系统设备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使用,不能私自修改配置,严禁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软件或系统。

管理员应负责监督服务器系统的使用情况,及时处理系统异常。

3. 服务器系统保养服务器系统保养是保障服务器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管理员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维护、清理,确保设备没有尘埃积累、散热正常等。

4. 服务器系统备份公司重要数据必须定期备份,备份数据必须存放在安全可靠的位置。

管理员需要制定详细的备份计划和方案,确保数据安全。

5. 服务器系统安全为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霩,管理员需要对服务器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及时更新补丁程序,加强网络防火墙设置,设立访问权限控制措施等。

6. 服务器系统监控管理员需要定期对服务器系统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运行异常问题,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服务器系统参数,提高系统效能。

7. 服务器系统更新管理员负责对服务器系统软件、硬件进行更新升级,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违规处理对违反公司服务器系统管理制度的人员,公司将视情况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批评、书面警告、调岗或辞退等。

五、附则本制度由公司领导审定,并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和修改。

以上是公司服务器系统管理制度内容,希望所有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公司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007年6月22日【公通字〔2007〕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2007年6月22日【公通字〔2007〕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条公安机关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国家保密工作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密码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管辖范围的事项,由有关职能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及地方信息化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等级保护工作的部门间协调。

第四条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及相关标准规范,督促、检查、指导本行业、本部门或者本地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第五条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及其相关标准规范,履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章等级划分与保护第六条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网络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内部网络、互联网、移动网络等。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

2. 设立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3.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

四、网络安全等级划分根据《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将网络安全等级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一级保护: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2. 二级保护:针对重要信息系统,采取较为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3. 三级保护:针对一般信息系统,采取基本的安全保护措施。

4. 四级保护:针对非关键信息系统,采取基本的安全保护措施。

5. 五级保护:针对内部非信息系统,采取基本的安全保护措施。

五、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措施1. 物理安全保护(1)确保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安全,防止非法侵入和破坏。

(2)对重要设备进行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

(3)定期对硬件设施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2. 网络安全防护(1)建立完善的网络边界防护措施,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2)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

(3)定期更新安全设备,确保其防护能力。

3. 系统安全防护(1)采用加密技术,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

(2)定期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

(3)建立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确保用户权限与职责相匹配。

4. 数据安全防护(1)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2)定期对数据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加强数据访问控制,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服务器、工作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篇)

服务器、工作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篇)

服务器、工作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严禁员工用计算机玩游戏,观看与工作无关电子书籍,看VCD,上网聊天,登陆暴力、黄色、迷信等非法网站、发布涉及国家政治相关信息及用公司计算机做与工作无关事情。

2、严禁员工私自下载、安装任何软件,如确需安装,请与计算机管理员联系解决。

3、现计算机安装的办公软件、计算机反病毒软件,严禁以任何形式卸载。

4、严禁员工私自将与工作无关文件信息以光盘、活动硬盘、局域网及其它任何形式拷贝至公司计算机硬盘及在公司局域网上传播。

5、为文件资料安全起见,请各计算机负责人将本部门文件(存放在C活动分区及我的文档以外重要文件)在系统其它非活动分区(如:D、E、F)备份。

如需在服务器作备份的,请联系管理员,定期在服务器的相应文件夹备份(备份前用杀毒软件检察无病毒警告后才可拷贝至服务器上)。

并定期清理本部门相关文件目录,及时把一些过期的、无用的文件删除,以免占用硬盘空间。

6、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各种设置。

7、每天上下班,按正常程序开关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及其它外设。

8、各部门计算机由专人负责,本部门无关人员严禁私自使用计算机,查看文件。

其它部门人员不得使用非本部门计算机,如确有相关需要,与其相关部门经理联系,由相关部门计算机负责人操作,以取得相关资料。

9、各部门计算机负责人发现计算机有任何异常,及时与计算机管理员联系。

10、发现有违犯上述规定者,每次罚款____元/次。

此规定由总经办监督执行,罚款从当月工资扣除。

服务器、工作站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服务器、工作站的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保护公司的信息资源,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备、网络设备以及相关系统和应用软件。

第三条安全责任公司设有信息安全部门,负责全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应当加强对所辖服务器、工作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配合信息安全部门的工作。

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物理安全与环境保护

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物理安全与环境保护

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物理安全与环境保护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这个制度中,物理安全与环境保护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以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物理安全与环境保护为主题展开讨论。

首先,物理安全在服务器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服务器作为存储和处理海量重要数据的设备,其物理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为了确保服务器的物理安全,首先需要确保服务器机房的安全性。

机房的选择应避免在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如地震频发地区或水灾多发地区,同时应有严格的门禁措施和监控设备,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

另外,在机房内部,需要合理布局,确保服务器的通风散热,避免过热引发硬件故障。

此外,服务器机柜应有锁具,确保未经授权的人员无法随意操作服务器设备。

其次,环境保护也是服务器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服务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应保证在恰当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运行,以确保服务器稳定高效地工作。

为了保护环境,机房应设置不间断电源和稳定的供电设备,避免因电力波动导致的服务器故障。

同时,应定期检查空调设备,确保机房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处于适宜范围内,以保障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设立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防止因火灾等意外事件造成服务器数据的损失。

综上所述,物理安全与环境保护在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只有做好服务器的物理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才能保证服务器数据的安全可靠,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希望企业和机构在制定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时,能够充分重视物理安全与环境保护,确保服务器设备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为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网络信息系统的部门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等。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1. 成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部门负责人为网络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负总责。

四、安全管理制度1. 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2. 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3. 建立网络安全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规定留存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4. 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5.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

6. 加强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网络安全事件。

五、安全措施1. 物理安全:确保信息系统所在场所的物理安全,防止非法侵入、破坏和盗窃。

2. 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3. 主机安全:加强服务器和工作站等主机的安全防护,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

4. 应用安全:对应用软件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应用软件的安全性。

5. 数据安全: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

6. 制度与人员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和人员配置,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

六、监督与检查1.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落实。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1.安全管理要求等保三级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组织结构,明确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并通过编写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来规范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与评估,保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2.资源控制要求等保三级要求对互联网系统的资源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包括用户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等。

同时,要保护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泄露、篡改或丢失。

3.传输安全要求等保三级要求对互联网系统的数据传输进行加密保护,通过使用安全协议和加密算法,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及时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篡改或延迟。

4.安全事件管理要求等保三级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事件管理机制,包括安全事件的识别、分类、处理和跟踪等。

要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防止安全事件扩大和危害网站的正常运行,同时要通过安全事件的分析和总结,改进安全防护策略和措施。

5.安全应急管理要求等保三级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安全漏洞的收集和修复、安全漏洞的应急响应和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等。

要及时修复安全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攻击;同时对安全事件要进行及时的处置和恢复,以减轻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6.安全能力和技术要求等保三级要求具备高可用和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同时,要使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工具,包括加密算法、入侵检测和防护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等保三级是一种基于国家互联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的安全保护等级,要求在安全管理、资源控制、传输安全、安全事件管理、安全应急管理和安全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满足等保三级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保护系统的安全,防止安全事件和漏洞的发生,减轻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XXXX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XXXX有限公司网络的安全管理,杜绝非授权的网络资源的访问、使用及控制,确保XXXX有限公司各网络的安全平稳运行,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结合XXXX有限公司实际,特制订本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XXXX有限公司平台研发部及个人。

第三条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网络安全管理流程的制订和维护、网络安全评估和检查、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

第四条网络管理人员负责网络结构的调整和维护、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监控和报警、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检查、加固和更新。

第二章网络架构安全第五条网络拓扑管理(一)网络整体的拓扑结构需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一经确定,不能轻易更改。

如因业务需要,确需对网络的整体拓扑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需按照相应的变更与管理规程进行,并对变更后的网络拓扑进行核实。

(二)网络管理人员负责维护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按照对应密级保护要求妥善保管。

第六条网络冗余要求为了避免关键链路节点的单点故障,防范拒绝服务攻击,应通过资源使用监控,及时发现资源瓶颈:(一)关键网络设备,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如核心交换机)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二)网络带宽资源,应通过双链路、上网行为控制、QoS 和带宽升级等手段保证正常业务的访问要求;(三)多媒体网络应用,应以不影响网络传输为原则,合理控制多媒体网络应用规模和范围,未经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批准,不得在内部网络上提供跨辖区视频点播等严重占用网络资源的多媒体网络应用。

第七条网络区域划分与隔离(一)网络系统应按照安全级别和功能,进行区域划分,各区域应根据其安全级别的不同采用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二)各安全区域间互联时应该实施适当的隔离措施;(三)开发测试环境应与生产网络隔离;(四)只允许指定条件下的网络访问,逻辑隔离的网络实施缺省拒绝的访问控制。

等级保护安全管理制度

等级保护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单位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网络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办公网、业务系统、数据中心等。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网络安全领导小组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对网络安全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2. 网络安全管理部门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网络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1)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2)组织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3)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4)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评估;(5)协调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3. 网络安全责任人网络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四、安全管理制度1.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将我单位网络信息系统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2. 安全防护措施(1)物理安全:确保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物理安全,防止非法入侵、破坏和盗窃。

(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等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防范网络攻击、病毒、恶意代码等。

(3)主机安全:对服务器、工作站等主机进行安全加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

(4)数据安全: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传输和备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

(5)应用安全:对业务系统进行安全设计和开发,防止安全漏洞。

3. 安全检查与评估(1)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对重要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安全等级符合要求;(3)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

4. 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1)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2)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五、应急处理1.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事件分类、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等。

等级保护设备管理制度

等级保护设备管理制度

等级保护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等级保护设备的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

第三条等级保护设备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优先原则:确保等级保护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信息泄露、破坏、篡改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2. 规范化原则:建立健全等级保护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采购、配置、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

3. 专人负责原则:设立专人负责等级保护设备的管理工作,明确职责,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4. 信息化原则: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等级保护设备管理工作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和修订等级保护设备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等级保护设备的安全评估、检测、认证等工作;3. 负责等级保护设备的采购、配置、使用、维护、报废等管理工作;4. 监督检查各部门对等级保护设备的管理工作;5. 负责等级保护设备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应积极配合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开展等级保护设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 按照规定采购、配置和使用等级保护设备;2. 对本部门使用的等级保护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3. 定期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报告等级保护设备的使用情况;4. 及时发现和报告等级保护设备的安全问题。

第三章设备采购与配置第六条等级保护设备的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2. 符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3. 具有良好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4. 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第七条等级保护设备的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合理配置设备;2. 考虑到设备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3. 遵循最小化原则,避免过度配置;4. 确保设备在安全防护方面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系统
管理平台
--服务器管理规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指导原则 (3)
第三章服务器管理规范 (3)
第四章服务器保密制度 (4)
第五章相关记录 (5)
第六章相关文件 (5)
第七章附则 (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有效地管理服务器,保障XXX系统平台安全的应用、高效运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请遵照执行。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XXX系统平台。

第二章指导原则
第三条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有效增强防范措施
积极完善应急机制确保可靠稳定运行
第四条机房管理人员依据此规范进行对服务器操作,并记录好相应记录。

第三章服务器管理规范
第五条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以及通信设备是网络的关键设备,须放置在机房内,不得自行配置或更换,更不能挪作它用。

第六条服务器机房要保持清洁、卫生,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包括温度、湿度、电力系统、网络设备等),除系统维护时间外,要保障服务器24小时正常运行。

第七条依据《机房管理制度》,严禁易燃易爆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第八条不得在服务器上使用带有病毒和木马的软件、光盘和可移动存贮设备,使用上述设备前一定要先做好病毒检测;不得利用服务器从事工作以外的事情,无工作需
要不得擅自拆卸服务器零部件,严禁更换服务器配套设备。

不得擅自删除、移动、
更改服务器数据;不得故意破坏服务器系统;不得擅自修改服务器系统时间。

第九条服务器系统必须及时升级安装安全补丁,弥补系统漏洞;必须为服务器系统做好病毒及木马的实时监测,及时升级病毒库。

第十条管理员对超级账户口令应严格保密、定期修改,以保证系统安全,防止对系统的非法入侵。

同时可对服务器上的管理权限、进行更新设置,防止恶意破译。

第十一条建立机房登记制度,对本地局域网的运行建立档案。

未发生故障或故障隐患时当
班人员不可对中继、光纤、网线及各种设备进行任何调试,对所发生的故障、处
理过程和结果等做好详细登记。

第十二条服务器及其相关设备的报废需经过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鉴定,确认不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申请报废。

第十三条无关人员未经管理人员批准严禁进入机房。

严禁易燃易爆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第十四条网管人员应做好网络安全工作,服务器的各种帐号严格保密。

监控网络上的数据流,从中检测出攻击的行为并给予响应和处理。

第十五条制定数据管理制度。

依据《机房管理制度》对数据实施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生成、变更、泄露、丢失及破坏。

管理人员应在数据库的系
统认证、系统授权、系统完整性、补丁和修正程序方面实时修改。

第十六条及时处理服务器软硬软件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对所有工作中出现的大小故障均要作详细的登记,包括故障时间,故障现象、处理方法和结果。

第十七条双休日、节假日,要有专人检查网络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处理,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

第十八条网络管理人员应严密关注各服务器的系统日志记录,所有系统日志应至少保留三十日以上。

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和网络管理领导组,并保存原始纪录
以备核查。

第四章服务器保密制度
第十九条机房管理员应承担机房安全和保密工作,检查保密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
第二十条季度更改服务器的口令,保证服务器管理员口令的长度和复杂度。

第二十一条服务器管理员设置密码时的长度保持在八位以上(强烈推荐采用八位以上的口令),密码设置策略应较为复杂,包含数字和字母(含特殊符号),严禁使用123456
等诸如此类有规律的密码,或者采用自己的生日作为密码,而应该使用
t1h2e3n4k5s这样无规律可循,使密码长度和密码策略都符合要求的密码。

第二十二条更改完密码后,请立即更新服务器上的密码表,避免密码遗失或遗忘,更改完成后请清除或销毁其余临时的密码记录,例如:手写、文件中记录的。

第二十三条服务器必须有严格的身份认证措施,严禁未授权者使用服务器。

第二十四条如有相关系统的专项负责人调动或辞职,工作交接完成后,请立即更改相关系统密码,并取消其服务器共享目录的访问权限。

第二十五条相关系统及服务器的密码不得存放在个人机器上,必须由网络管理人员通过访问网络存储到服务器上。

第五章相关记录
第二十六条对服务器做的相关操作要做好操作记录,以便记录查询。

第二十七条对更替的服务器设备要进行资产统计
第六章相关文件
第二十八条《机房管理制度》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三十条本管理规定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XXX管理部;
第三十一条 XXX在业务环境和安全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XXX管理部信息安全组织应对本管理规定进行及时更新,并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