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事情教学案(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法指导:
1.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
2.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熟读课文。
3.想象联想课文中描写的片断,品味修辞的巧妙、语言的优美。
(三)尝试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酒盅坟冢衔筑巢繁衍撒种崛起
蜷曲檩条椽子砺刀怵目喙羁绊
蜣螂哺育偃息凄怆拾掇鹞子鹧鸪
贫瘠飒飒挥霍汲取用之不竭
2.读完课文归纳一下,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人?最喜欢的是那个片断?陈述一下理由。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案(学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归纳出22个片段的内容及作者得到的启示。
2.懂得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3.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4.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2、整理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分配: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主要任务:
熟读课文,疏通主要内容,概括22个片断的内容,找出每个片断中作者的启示;挑选自己喜欢的片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
二、学前尝试:
(一)知识链接:
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3)画面感、色彩感很强,形象直观。
(4)富有哲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重点研读7、8段,探究文章主旨。
(1)一只鹞子在空中盘旋觅食,它为何会徒劳无获呢?
(2)从梭罗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3)你认为选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下列语句理解
(4)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来形容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
(5)骤雨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仇的巨人。
(6)它们的体态肥硕,羽毛蓬松,头缩进厚厚的脖颈里,就像冬天穿着羊皮袄的马车夫。
(7)孩子欢乐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滚到我的窗前。大人告别了童年,就像游戏像玩具一样丢在了一边。但游戏在孩子们手里,依然一代代传递。
(8)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作用。
(1)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
(2)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
幸福和安全感。
(3)秋收后,田野如新婚的房间,被农民拾掇得干干净净。
(4)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9)那里是一个阳光的海湾,温暖、平静、安全。
(10)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
(11)每一匹新驹都不会喜欢给它套上羁绊的人。
2.本文比喻有以下特点,把上面的11个比喻句按照特点归类,在横线上填入序号。
(1)取喻日常生活,亲切、形象、自然。
(2)以人喻物,新颖怪诞,但又充满情感。
第二课时
一、主要任务:
细读课文,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分析比喻等修辞的作用,品味文章的语言,归纳写作特点。
二、学前尝试:
找出文章中使用比喻手法的句子2个,并用“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写出了‘什么’的‘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的形式分析比喻的作用。
1.例句:
作用:
2.例句:
作用:
三、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作者分别得到了哪些启示?填写下表。
段落
片段
所写景、人、物(注意其特点)
启示
2.文章采用了断片式写法,这些片断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作者是怎样将它们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从空间、时间、章法、感情、主旨等角度思考)
3.“大地上的事情”是指什么事情?作者发现了什么?
1、通过你对课文的理解和以上的分析,你认为这样的大地还是我们人类和动物居住的天堂吗?这种现状又是怎么造成的?
2、你认为人与地球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
3、说说我们人类应该采取哪些积极行动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失?
五、总结全文,归纳主旨和写作特点。
主旨:
写作特点:
六、布置作业
1、练笔:用300字左右的短文描绘一幅未来理想社会的美丽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