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狼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5分钟)1.自读课文。

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

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

(一)自学检测(10分钟)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一词多义: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之①又数刀毙之:()②久之:()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④两狼之并驱如故:()3.词类活用:洞:一狼洞其中()前:狼不敢前()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其一犬坐于前()敌:恐前后受其敌()4.翻译句子禽兽之变几何哉?止增笑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自学指导(5分钟)默读课文后,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要求: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狼》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狼》导学案 新人教版

狼【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刻画的形象,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3.认识狼的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学习重难重点】1.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2.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热衷功名,并在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

后来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

《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三、文体简介“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故事来源广泛,有作者的见闻,有借鉴过去的题材,有采于民间的传说,有作者的想象虚构。

作者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其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预习案1.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尻.尾()狼亦黠.矣( ) 2.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缀.行甚远(紧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屠乃奔倚..其下(跑过去倚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一会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顾.野有麦场:向旁边看屠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下一狼洞.其中:打洞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2)一词多义。

《狼》专题导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导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着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寐(mèi)少(shǎo)时2.作者链接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闻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

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

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作品链接《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狼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重点)3背诵全文。

(难点)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指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词:(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盖以诱敌()(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词。

【K12学习】《狼》导学案

【K12学习】《狼》导学案

《狼》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

2、积累文言词汇。

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认识狼的另一面,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学习重点:目标1、3学习难点:目标2、4学习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及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由东郭先生和狼导入2、明确目标二、了解作者:作者,字,号,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

《》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郭沫若也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三、朗读课文,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缀行屠大窘苫蔽成丘弛担持刀眈眈相向目似瞑隧入狼亦黠矣四、读一读、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对于读不准的字词或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做上标记,然后在课堂提出。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注意听并做评价)3、听读范读。

(注意紧张感和生动)4、学生自由读并齐读。

五、练一练第二课时一、背诵导入二、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课文下面注释理解)止有剩骨顾野有麦场一狼得骨止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将隧入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三、注意下列特别词类:(细心比较,一定会有收获)、一词多义:其: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之:复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又数刀毙之以:投以骨以刀劈狼首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前: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2、词性活用一狼洞其中。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

狼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5分钟)1.自读课文。

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

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

(一)自学检测(10分钟)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一词多义: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之①又数刀毙之:()②久之:()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④两狼之并驱如故:()3.词类活用:洞:一狼洞其中()前:狼不敢前()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其一犬坐于前()敌:恐前后受其敌()4.翻译句子禽兽之变几何哉?止增笑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自学指导(5分钟)默读课文后,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要求: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二)自学检测(10分钟)1.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18课《狼》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情节结构,疏通文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的特点。

3、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屠户机智勇敢地与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把握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缀.( )行大窘.( ) 苫.( )蔽眈.( )眈黠.( )矣目似瞑.( ) 尻.( )尾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分一次。

(1)其一/犬坐于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并驱如故( )(2)顾野有麦场( )(3)意暇甚( )(4)盖以诱敌( )4、说说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

(1)恐前后受其敌( )(2)一狼洞其中( )(3)以攻其后也( )(4)其一犬坐于前( )5、翻译句子。

(1)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朝代)文学家的《》,作者世称。

全书491篇,多以反映现实生活,表露作者情感。

二、自主学习1、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复述故事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故事的六要素。

2、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一狼径去的目的是:。

(2)前狼假寐的目的是:。

(3)最能表现屠户敢于斗争的句子是:。

3、你认为两只狼仅仅是想吃屠户担中的吗?为什么这样认为?答:。

4、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答:。

5、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答:。

6、《狼》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二、课文阅读读完全文,完成下面问题。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狼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重点)3背诵全文。

(难点)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指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词:(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盖以诱敌()(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狼》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尾耐人寻味。

小说形象鲜明,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小说结构清晰,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段落等方式,把握段落大意,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情分析】之前,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几篇文言文。

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疏通了文意,整体感知了课文。

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可以以自然段为基础阅读单位,在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的基础上,用批注的方式,梳理出情节。

2.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重点】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整理出课文的情节。

【教学难点】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圈点关键,概括段意1.默读课文,圈点出语段中的关键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方法提示:把“狼”作文核心词,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概括各段的大意。

指导学生先划出关键句,然后圈出关键词,最后按照“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

最后一段属于作者的议论,不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在概括时,主语有变化。

2.认识表达方式,梳理文章结构问题设置:本文前4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前4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4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论故事。

《狼》导学案参考答案

《狼》导学案参考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狼》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狼》预习案【课文提示】1.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

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

有些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窘 ji ǒng 眈 dān 瞑 míng 寐 mèi 黠 xi á倚 yǐ缀 zhuì尻 kāo 【积累词语】1 .解释下列词语: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注视的样子)瞑(闭上眼)寐(睡觉)黠(狡猾)倚(靠)2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晚(夜晚、晚上)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顷刻(一会儿)【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 2 句),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遇狼”。

第二层次(第3-10 句),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之后“御狼”。

第三层次(第11-17 句),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四层次(第 2 段),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狼》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狼》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狼》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学习重点】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学习难点】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知识链接: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郭沫若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课前预习】1.给下列文字注音。

缀窘苫蔽弛眈瞑隧尻黠2.词类活用洞:一狼洞其中()前:狼不敢前()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其一犬坐于前()敌:恐前后受其敌()3.一词多义顾:顾野有麦场()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意:意暇甚()意将隧入()前:狼不敢前()进)犬坐于前()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止增笑耳()故:并驱如故()问其故()其: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之:久之()两狼之并驱如故()复投之亦毙之()4.把下列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现代词语:惧:恐:径:去:蔽:悟:增:尻:股:诱:5.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又数刀毙之()亦毙之()6.重要语句翻译两狼之并驱如故——恐前后受其敌——苫蔽成丘——=犬坐一一洞其中——A层【探究学习】任务一:理清结构层次任务二:故事开头只说两狼“缀行甚远”,你能设想屠者此时的处境吗?屠人发现狼跟踪自己之初为什么不呼救?任务三:屠者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你认为投骨的办法好不好?任务四: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

《狼》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狼》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狼》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学习难点:1、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了解狼的本性与人类的智慧2.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内容: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一、预习导学1.大家知道关于狼的成语吗?从这些成语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 )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 )的成份,这就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

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记录在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记录的一个关于狼的故事……2、蒲松龄及《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 )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 )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 )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 )的意思,“异”指( )的故事。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3、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狼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重点)3背诵全文。

(难点)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指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词:(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盖以诱敌()(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词。

30《狼》导学案及答案

30《狼》导学案及答案

《狼》学案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

2、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

窘()眈()瞑()寐()黠()倚()缀()尻()苫( )3、解释下列词语。

屠大窘.()眈眈..相向()目似瞑.()一狼假寐.()狼亦黠.矣()倚()顷刻()少时()久之()缀行()并驱..如故.()屠暴起()止增笑耳.()苫蔽..成丘()弛担持刀()意.暇甚()4、翻译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

6、一词多义。

顾:顾野有麦场()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意:意暇甚()意将隧入()前:狼不敢前()犬坐于前()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止:一狼得骨止()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故:并驱如故()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其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久之()之两狼之并驱如故()复投之()亦毙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又数刀毙之。

( )7、古今异义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屠自后断其股(古义:)盖以诱敌(古义:)一狼径去(古义:)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狼(故事的开端)--- 狼(故事的发展)----- 狼(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狼(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30.《狼》导学案清·蒲松龄【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窘jiǒng 眈dān 瞑míng 寐mèi 黠xiá倚yǐ缀zhuì尻kāo 苫(shàn)2、积累词语——解释下列词语屠大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目似瞑.(闭上眼)一狼假寐.(睡觉)狼亦黠.矣(狡猾)倚(靠)顷刻(一会儿)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缀行(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并驱..如故.(一起追赶;旧,原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能力目标:1、会自主探究学习,理解本文内容。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对于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坚决斗争去夺取胜利。

教学重点: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分析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有一位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汲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旧辙了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狼蒲松龄)二、蒲松龄及其作品的简单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19岁中功名,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4年后便死去,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三、初读课文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注意圈点勾画重要的字词和语句。

四、课文分析(结合故事的四个情节来分析文章)1、遇狼:请结合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狼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重点)3背诵全文。

(难点)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指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词:(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盖以诱敌()(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词。

《狼》 导学案

《狼》 导学案

《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狼》,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狼和屠户的形象。

3、领悟文章主旨,认识狼的狡猾和屠户的勇敢机智,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2、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翻译法: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言文。

3、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 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 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 42 年,直至 1709 年方撤帐归家。

1715 年正月病逝,享年 76 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 491 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五、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缀(zhuì)行大窘(jiǒng)苫(shàn)蔽眈(dān)眈相向少时(shǎo)径去(jìng)目似瞑(míng)意暇(xiá)甚尻(kāo)尾假寐(mèi)狼亦黠(xiá)矣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
答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5分钟)
1.自读课文。

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

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

(一)自学检测(10分钟)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①又数刀毙之:()
②久之:()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
前:狼不敢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其一犬坐于前()
敌:恐前后受其敌()
4.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几何哉?止增笑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次“先学后教”
(二)自学指导(5分钟)
默读课文后,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要求: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
(二)自学检测(10分钟)
1.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

请同学们按照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出课文情节。

(学法指导:可以用两个字对本文内容概括,从屠户的角度:
(屠夫)狼———狼———狼———狼。


2.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

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从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3.挖掘主旨。

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四、当堂训练:中考链接(江西南昌)(10分钟)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2分)
(1)敌( ) (2)股( )
3.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
课外拓展阅读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竟忘其为狼:(2)将啮其喉:(3)乃杀而取其革:
2“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1分)答: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

参考答案
第一次检测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通“只”只有)一狼得骨止(停止)
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打算)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
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①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②久之:(助词,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其补
充音节的作用)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不译)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名次用作动词,打洞)
前:狼不敢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次用作动词,钻洞)
犬: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敌:恐前后受其敌(名次用作动词,攻击)
4.翻译句子
第二次检测
1.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

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点拨: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从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挖掘主旨。

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点拨:不是。

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启示: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

中考链接
9.B(1分)
10.(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分)(2)大腿(1分)
1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分)
12.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分)(意同即可)
课外拓展阅读
10、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指小狼(2)主人(3)狼
11、“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的特点。

(1分)答:阴险狡诈
1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
答: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
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

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

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