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注意《满江红秋瑾》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教学章节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分析《满江红》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秋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2.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秋瑾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满江红》。

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满江红》,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讲解秋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家国情怀。

4. 诗歌鉴赏:

a. 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画面美。

b. 讲解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c. 逐句解析,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满江红》的鉴赏题,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满江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

1. 《满江红》

2. 内容:

a. 诗歌背景:秋瑾生平、创作背景

b. 诗歌意境:分析诗中的画面美

c. 修辞手法:对仗、拟人、比喻等

d. 情感表达:剖析作者的家国情怀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满江红》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谈谈你的感悟。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五节,详细

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的朗读与解析、意境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2. 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满江红》。

3. 分析《满江红》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对《满江红》中意象、意境的理解与赏析。

教学重点:秋瑾生平事迹的了解,诗词的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满江红》原文及译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秋瑾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

激发学生对《满江红》的学习兴趣。

2. 诗词背景介绍:讲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秋瑾

的爱国情怀。

3. 朗读指导:播放《满江红》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

朗读方法,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满江红》,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讲解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7. 意境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满江红》,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

1. 《满江红》

2. 作者:秋瑾

3. 背景简介:秋瑾生平事迹

4. 诗词内容:逐句解析

5. 艺术特色:意象、意境分析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满江红》的意境美。

2. 答案示例:

《满江红》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一等奖创

新教案

满江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

2.仔细品读词句,感受词人寻求救国良方、匡国济世的凌云壮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因策划起义,被清政府逮捕杀害,她的诗词具有丰富的时代性。今有《秋瑾集》《秋女士遗稿》等存世。

【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当时词人与丈夫寓居北京。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词人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1903年中秋节,词人与丈夫发生矛盾,看到民不聊生、破碎不堪的国土,又想到八年来表面光鲜、实则饱受折磨的婚姻生活,便下定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朗读指导】

播放音频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shì)。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nónɡ)/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mǎnɡ)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诵读指导】朗读时,上片语速放慢,读出词人的失落、幽怨之情;下片语速较快,语调高昂。“青衫湿!"一句,语速缓慢沉重,读出悲伤叹惋之感。

【诗文翻译】

译文:我暂时居住在京城,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一人徒劳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女子,我很不甘心啊!

满江红秋瑾 教案

满江红秋瑾 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教案标题:满江红秋瑾

教学目标:

1. 了解满江红秋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掌握满江红秋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满江红秋瑾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满江红秋瑾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 运用文学知识和阅读策略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难点:

1. 分析满江红秋瑾中的主题和意义。

2. 理解和解读满江红秋瑾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运用文学知识和阅读策略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满江红秋瑾的文本材料和相关研究资料。

2. 学生准备纸笔和课前阅读满江红秋瑾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满江红秋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生回顾之前的阅读内容,提出问题和疑惑。

二、阅读与理解(2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满江红秋瑾的文本材料。

2. 学生小组讨论满江红秋瑾的主题和情节,并记录下来。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满江红秋瑾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三、文学鉴赏(15分钟)

1. 教师介绍满江红秋瑾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学生分组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分析满江红秋瑾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并展示

给全班。

四、合作学习(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满江红秋瑾中的主题和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教师总结满江红秋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与满江红秋瑾相关的文学作品。

满江红秋瑾教案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满江红秋瑾教案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满江红秋瑾教案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教案标题:满江红秋瑾教案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满江红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分析满江红秋瑾的个人品质和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满江红秋瑾的生平事迹;

2. 掌握满江红秋瑾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分析满江红秋瑾的个人品质和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教学难点:

1. 分析满江红秋瑾的个人品质和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包括满江红秋瑾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板书: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学生的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满江红秋瑾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满江红秋瑾的了解和印象。

主体: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相关资料,讨论满江红秋瑾的生平

事迹和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教师讲解: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补充和解释,强调满江红秋瑾的重要

地位和个人品质;

4. 阅读理解:教师提供相关文献或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加

深对满江红秋瑾的理解;

5.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满江红秋瑾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她的敬佩和

思考。

总结:

1. 教师总结满江红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2.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他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满江红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满江红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满江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作者生平:秋瑾: 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丈夫是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富绅之子王廷钧,字子芳。

2.作者创作: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1904-1907)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二.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言志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初中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1)

初中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1)

初中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理解、鉴赏和创作背景的了解。详细内容如下:

1. 朗读诗词,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

2. 鉴赏诗词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

3. 了解作者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诗词的字词、句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

2. 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 了解作者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的理解与鉴赏。

教学重点:朗读诗词、理解字词、句子意思;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秋瑾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诗词: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理解字词、句子:讲解生僻字词,解释句子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4. 鉴赏诗词: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5. 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本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诗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词,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

1. 诗词《满江红·小住京华》

2. 字词解释:重点字词、句子解释;

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

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
忠诚。
03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讲述 秋瑾的生平事迹,激发学 生对满江红的兴趣,为接 下来的课堂实践做好铺垫。
课堂讲授
01
介绍秋瑾及其生平事迹
02
分析满江红的创作背景和主 题思想
03
讲解满江红的艺术特色和表 现手法
04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赏 析
05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 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创作时间: 1903年
02
创作地点:日本 东京
03
创作背景:秋瑾 在日本留学期间, 目睹了清政府的 腐败无能,深感 民族危机,激发 了强烈的爱国情
怀
04
创作目的:表达 对祖国的热爱, 对民族复兴的渴 望,以及对清政 府的不满和批判
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01 语言优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革命精神:歌颂革命英雄,宣扬革 命精神,激励人们为革命事业奋斗
历史观:以历史为鉴,提醒人们不 忘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3
满江红的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秋瑾的生平事迹 掌握满江红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点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满江红的现实意义
传承文化:满江红作为一首经典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化 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2)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2)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用的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满江红》(秋瑾),该诗是

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

的愤慨,以及对民族危亡的深切忧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详细解

读这首词的背景、意境、用词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满江红》,使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背景及其词作的

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敢于担当的精神

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诗意、诗境及诗中的关键词汇。

难点:分析秋瑾的词风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以历史背景为切入点,介绍秋瑾的生活年代以及当时国

内外的严峻形势,引发学生对《满江红》创作背景的好奇心。

2. 诗文解析:

(1)朗读《满江红》,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3)讲解秋瑾的词风,如婉约、豪放等,并与其他词人进行对比,突出秋瑾的独特地位。

3. 实践环节:

(1)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诗中所描述的画面。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他们

的民族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满江红》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课方案

《满江红》是2017 年高考新增添的课外古诗文10 篇之一,秋瑾的这篇《满江红》是

她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言志述怀之作,反应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约束中,走向革

命道路前夜的愁闷徘徊和壮心壮志的宽阔胸怀,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理想。

【教课目的】

1、认识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翻译全诗。

3、赏析诗词,掌握该诗的要旨。

【教课重难点】

1、认识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赏析诗词及“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教法学法】

1、借助“二三五”教课模式进行朗诵教课法、赏析教课法

2、学法:“知人论世”

【教具学具】

1、电子白板

2、问题解决评论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课方案步骤】

1、导入

满江红〃怒气冲天南宋〃岳飞

怒气冲天,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强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重新、整理旧河山。朝天阙。

2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豪岳飞开创声势浩大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

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看作模范,仿效学作,但多数是瞠乎其后!看过古今很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豪气派和爱国热忱。只有鉴湖女侠

的一首《满江红》词,很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势,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女中豪杰的本

色。

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秋瑾《满江红》。

二、朗诵秋瑾《满江红》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周歌残终破楚②,八年

秋瑾 的满江红优秀教案

秋瑾 的满江红优秀教案

秋瑾的满江红优秀教案

教案标题:秋瑾的满江红优秀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秋瑾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2. 分析《满江红》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3. 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

1. 课堂导入(5分钟)

在课堂开始前,播放一段秋瑾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秋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了解秋瑾的生平和主要贡献(20分钟)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找相关资料并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主要贡献。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3. 分析《满江红》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段《满江红》的诗句,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推断整首诗的背景和意义。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4. 进行诗歌朗诵和欣赏(15分钟)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满江红》的诗歌朗诵,并配以背景音乐,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 开展相关讨论和思考(2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就秋瑾的人物形象、她与《满江红》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供相关问题进行引导。

- 你认为秋瑾为什么要写下《满江红》这首诗?

- 通过《满江红》这首诗,你对秋瑾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6. 比较与探究(15分钟)

学生分组就《满江红》与其他优秀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风格和意义上的异同,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

7. 提出创作任务(10分钟)

通过分析与比较的过程,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一个创作任务,可以是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感想,也可以是自己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对秋瑾的敬佩之情。

8. 课堂总结(5分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秋瑾《满江红》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秋瑾《满江红》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秋瑾《满江红》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满江红》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正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句子、段落的含义。

(3)能够正确地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并能够正确地运用

词语。

2. 情感目标:

(1)能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

(2)能够体验课文中的美好,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句子、段落的含义。

(2)能够正确地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并能够正确地运用

词语。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1)让学生观看一段爱国主义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爱国主义

的兴趣。

(2)让学生讨论爱国主义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课文讲解:

(1)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

(3)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

3. 课文拓展: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爱国主

义的态度。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学生能够背诵《满江红》。

学生能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满江红》的记忆。

通过欣赏、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背诵《满江红》。

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欣赏《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讲解《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讲解《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朗读法

让学生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词的情感和意境。

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欣赏法

让学生欣赏《满江红》的书法作品。

1. ◦ ◦ ◦

2. ◦ ◦ ◦

3. ◦ ◦ ◦ 1. ◦ ◦ ◦ 2. ◦ ◦ 1. ◦ ◦ ◦ 2. ◦ ◦ 3. ◦ ◦ ◦

4. ◦

让学生欣赏《满江红》的音乐作品。

让学生欣赏《满江红》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岳飞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和《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岳飞是谁吗?你们知道《满江红》是谁写的吗?

引出课题《满江红》。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教案:《满江红》(秋瑾)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近现代诗词《满江红》,作者是秋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秋瑾的思想感情,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2. 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

播放音频资料,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让学生对秋瑾有初步的了解。

2. 诗文朗读: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情感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5. 随堂练习:

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测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板书《满江红》

板书内容:

近代秋瑾

男儿列,

女儿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犹记,

烽火扬州路。

七、作业设计

作业题目:请结合《满江红》的内容,谈谈你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她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的制度。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倡导女性解放,为国家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位于教材第三章《宋词欣赏》第

二节。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朗读与解析、意象赏析、情

感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的词意;

2. 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词律、词韵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意象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满江红》词意的理解、情感表达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解秋瑾生平,引入《满江红》的学习;

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词的节奏与韵律;

3. 解析:详细讲解词牌、词律、词韵等知识;

4. 例题讲解: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

1. 《满江红》秋瑾;

2. 词牌、词律、词韵;

3. 意象:山河破碎、壮志未酬等;

4. 情感:激昂、悲壮、忧国忧民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谈谈你对《满江红》情感表达的理解。

2. 答案:

(1)意象:山河破碎、壮志未酬等;

(2)情感:激昂、悲壮、忧国忧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

的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了解近代诗词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教案标题:满江红秋瑾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满江红秋瑾的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2. 分析满江红秋瑾的思想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

引入:

1. 通过展示满江红秋瑾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满江红秋瑾了解多少?你们知道她的贡献吗?

知识讲解:

3. 介绍满江红秋瑾的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如她的家庭背景、参与同盟会、辛

亥革命等。

4. 分析满江红秋瑾的思想,如她对女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主张。

5. 引导学生思考满江红秋瑾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如她的组织工作、宣传活动等。

讨论与分析:

6.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满江红秋瑾的贡献和影响。

7.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补充。拓展活动:

8. 阅读材料:发放与满江红秋瑾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她的思

想和行动。

9.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秋瑾的短文或演讲稿,展示他们对她的理解和评价。

10. 口头表达: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分享他们对满江红秋瑾的认识和看法。

总结:

11. 总结满江红秋瑾的重要性和她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2. 提醒学生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和其他重要人物的故事。

教案评估:

-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

- 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作业

教案延伸:

- 邀请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探讨满江红秋瑾的故事和意义。-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场所或博物馆,增加实地体验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写作背景
•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 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 ,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 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 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 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 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精品
词中典故
• ③“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 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 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 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 也。’灭灶更燃火。”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 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 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 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 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
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
来自百度文库
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
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
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
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精品
赏析
•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 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 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 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 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精品
赏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烈!”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 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 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 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 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 步的思想发展。。
精品
词中典故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精品
满江红
•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 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⑦!
满江红
•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 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⑦!
精品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 原名闺谨,字璿卿,自 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 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
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精品
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 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娆
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
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
精品
迎了过去。
秋瑾的创作
•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 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 于冲破家庭牢笼
•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
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 忧虑。
精品
• 1875
秋 的 童 、 , 入 妹 县 其 的 生 主 秋 瑾 却 诗 《 念 家 四 督 父 小 于 革 瑾
是》百的塾人销秋官绍命是
的 诗 等 家 是 , , 总 寿 僚 兴 志 著
词,姓《受秋办南地的士名
家 、 但 》 三 封 瑾 。 曾 主 一 。 的 庭 明 她 、 字 建 稍 秋 任 家 个 近
精品
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 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 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 情。
的女人
•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 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有
魅力的女人
•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 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 腻”,又有男儿的“豪迈 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 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 美”和独具魅力的“女 性情怀”。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候, 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 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 本,去追求另样的生,去追求 民族振兴的方法,把“最有豪 气的女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 样的女英雄的确是实至名归。
精品
概括文章的内容
•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精品
【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
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
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
清爱《经教大瑾湘庭典 代 小读神》育即兄乡。型年民
精品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 1895年,19岁的她跟 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 表弟王殿丞。王见秋 瑾生得秀美端庄,聪 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