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正方形》说课
初中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初中数学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班级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班级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班级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班级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情1.班级学生已经学习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类比,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八年级的班级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自学能力较强,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班级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2.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3.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判断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的方法;
2.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通过观察物体,引出正方形的含义;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正片(30分钟)
1. 正方形的定义
1.学生回顾并回答正方形的定义;
2.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并与长方形、菱形等进行比较。
2. 正方形的性质
1.学生回顾并回答正方形的性质;
2.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方形的性质,包括等边、等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等。
3. 判定正方形的方法
1.老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判定正方形的方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判定正方形的方法。
4. 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了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并且通过练习巩固了判定正方形的方法和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让学生参与性更强,思维更加开放。
初中数学研课标说教材说课稿(精选13)
初中数学研课标说教材说课稿(精选13)教材简介:本节课的教材来自《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是一本用于初中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涵盖了数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为代数部分的“解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阶段数学的基础概念之一,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代数计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数学的深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通过练习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开始解一元一次方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初中七年级时已经学过代数的基础知识,例如变量、常数、系数和代数表达式等。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理解和解答一元一次方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含义。
例如,给出一个简单的方程“2x = 10”,学生可以通过逆向运算得到x的值是5,从而解出方程。
这样的例子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意义和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会介绍一些解方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例如,通过交换两侧的数值或运算,可以求得方程的解;通过分配律和合并同类项,可以简化方程的形式,使得解方程的过程更加简单。
同时,我们还会教授学生如何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以及如何求得无解或无限多解的方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我们将通过一组练习题向学生展示实际问题的解法。
这些问题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例如购买商品的折扣、运动员的速度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给学生一些拓展的思考题,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给定两个方程,学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解方程求解两个未知数的值。
2024正方形说课稿范文
2024正方形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正方形》,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正方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几何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正方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解决与正方形有关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热爱,并将几何学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交流,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示意图和实物,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在课堂伊始,我将通过展示一个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图形的特点。
然后我会引出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正方形的边相等且相互垂直,以及正方形的四个内角为直角。
2、理解正方形的边长计算接下来,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形的边长。
我会给学生一些例题,让他们观察并找出边长的规律,然后引导他们总结出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公式。
3、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形的边长计算方法后,我将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示意图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面积的计算规律,然后引导他们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在学生掌握了正方形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后,我将提供一些与正方形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正方形》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正方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2.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教材P111的例4,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例1与例2是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在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能正确的运用其性质.例3是正方形判定的应用,它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一组邻边,从而可以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随后可以再做一组判断题,进行练习巩固(参看随堂练习1),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将判断题改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④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⑤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四、课堂引入1.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做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大前提下定义的,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2.【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五、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111的例4)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图).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AC⊥BD,AO=CO=BO=DO(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ABO ≌△BCO≌△CDO≌△DAO.例2 (补充)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求证:OE=OF.分析:要证明OE=OF,只需证明△AEO≌△DFO,由于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可以得到∠AOE=∠DOF=90°,AO=DO,再由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EAO=∠FDO,根据ASA可以得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结论可得.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OE=∠DOF=90°,AO=DO(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又DG⊥AE,∴ ∠EAO+∠AEO=∠EDG+∠AEO=90°.∴ ∠EAO=∠FDO.∴ △AEO ≌△DFO.∴ OE=OF.例3 (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C两点作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点.求证: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分析:由已知可以证出四边形PQMN是矩形,再证△ABM≌△DAN,证出AM=DN,用同样的方法证AN=DP.即可证出MN=NP.从而得出结论.证明:∵ PN⊥l1,QM⊥l1,∴ PN∥QM,∠PNM=90°.∵ PQ∥NM,∴ 四边形PQMN是矩形.∵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D=∠ADC=90°,AB=AD=DC(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1+∠2=90°.又∠3+∠2=90°,∴ ∠1=∠3.∴ △ABM≌△DAN.∴ AM=DN.同理 AN=DP.∴ AM+AN=DN+DP即 MN=PN.∴ 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六、随堂练习1.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 __,四个角___ ____,两条对角线____ ____.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④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⑤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CD、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求证:∠AFE=∠AEF.4.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求∠EAD与∠ECD的度数.七、课后练习1.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求证:EA⊥AF.2.已知:如图,△ABC中,∠C=90°,CD平分∠ACB,DE⊥BC 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AF平分∠DAE交CD于F,求证:AE=BE+DF.。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正方形的判定
《正方形》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
本节教材首先从平行四边形出发,给出正方形的定义,然后由正方形的定义导出正方形与菱形、矩形的关系,接着出了正方形的性质;通过设置“思考”栏目,探索四边形成为正方形的条件,最后由例题具体说明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②、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③、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数学猜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②、通过四边形从属关系的教学,渗透集合思想.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成为正方形的条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②、通过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小学学过正方形,他们知道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边长的平方。
现在的教学是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本节课虽然是学习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实际上应起到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性质的复习、归纳和总结的作用。
所以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这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
因为教学难点:四边形成为正方形的条件教学关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应用迁移—整理反思”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精选篇1)内容介绍我是辽阳县唐马中学的张海英我上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三节《菱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生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菱形》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之后,纵观整个初中数学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别之后,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又为九年级进一步学习几何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奠定基础。
(二)鉴于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悉菱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现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难点:性质与判别方法的灵活运用二、教法分析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讨论——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同时借助教具演示,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与判别,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学生分析与学法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几何图形也包括菱形,但学生对这一图形的认识是直观的、肤浅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利用原有直观感知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为基础,探索菱形的性质及判别方法,又要尝试利用它们解题。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说课稿内容(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____年级册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____的基础上,对____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____等。
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内容。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____,对____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难点确定为: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三、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为了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复习就知,温故知新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____是本节课深入研究____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北师⼤版初中⼋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北师⼤版初中数学⼋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第⼀章勾股定理1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乐东县联合中学邢增佑各位评委⽼师⼤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勾股定理》,下⾯就教材分析、教学⽅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谈谈我对本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作⽤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年级第⼀章第⼀节。
勾股定理是学⽣在已经掌握了直⾓三⾓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学习的,它是直⾓三⾓形的⼀条⾮常重要的性质,是⼏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它揭⽰了直⾓三⾓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三⾓形奠定基础,在实际⽣活中⽤途很⼤。
(⼆)、教学⽬标(⼋年级学⽣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定的探索新知的能⼒。
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标(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能够运⽤勾股定理进⾏简单计算和运⽤;(2)通过观察分析,⼤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动⼿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
2、过程与⽅法⽬标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般的数学思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数学学习的信⼼,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2)利⽤远程教育资源突出介绍中国古代勾股⽅⾯的成就,激发学⽣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悠久⽂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的民族⾃豪感和钻研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新课程提出教师是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勾股定理的证明与运⽤,对于锻炼学⽣的动⼿操作能⼒,培养其逻辑思维意识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为学⽣在今后解决有关线段的问题奠定数学模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与运⽤【教学难点】⽤⾯积法和拼图法等⽅法证明勾股定理【难点成因】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先需要学⽣通过动⼿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胆猜想数学结论,⽽这需要学⽣具备⼀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法和运⽤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在这⼀⽅⾯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并不是很成熟,从⽽形成困难⼆、教学⽅法及教学⼿段的选择数学是⼀门培养⼈的思维,发展⼈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知其然”,⽽且还要使学⽣“知其所以然”。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教学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依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观赏本节导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学校要进行金秋美术作品竞赛,小欧很快乐,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与竞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假如这块画布的面积是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书P68页的问题)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索并沟通解法)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一般地,假如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 =a (x0)中,规定x =。
2、试一试:你能依据等式: =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想一想:以下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建议:求值时,要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当满意的关系式,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
例如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
4、例1 求以下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100;(2)1;(3) ;(4)0.0001三、练习P69练习 1、2四、探究:(课本第69页)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方法1:课本中的方法,略;方法2:可还有其他方法,鼓舞学生探究。
问题: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应当是多少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表示2的算术平方根,它究竟是个多大的数?你能求出它的值吗?建议学生观看图形感受的大小。
初中八年级数学重点学习课件:正方形(知识点串讲)(解析版)
专题10 正方形知识网络重难突破一.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如图:正方形ABCD.正方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如下:①正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AB∥CD,AB=CD;BC∥AD,BC=AD)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AB=BC=CD=AD)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BAD=∠ADC=∠DCB=∠CBA=90°)④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AC=BD,AC⊥BD,OA=OB=OC=OD,AC是∠DAB和∠DCB的角平分线,BD是∠ADC和∠CBA的角平分线)⑤对称性:正方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对称轴是它对边中点的连线和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AC,BD))典例1.(2018春•随县期末)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下列结论: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③EB⊥ED;④S△APD+S△APB=1.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解:①∵∠EAB+∠BAP=90°,∠PAD+∠BAP=90°,∴∠EAB=∠PAD,又∵AE=AP,AB=AD,∵在△APD和△AEB中,,∴△APD≌△AEB(SAS);故此选项成立;③∵△APD≌△AEB,∴∠APD=∠AEB,∵∠AEB=∠AEP+∠BEP,∠APD=∠AEP+∠PAE,∴∠BEP=∠PAE=90°,∴EB⊥ED;故此选项成立;②过B作BF⊥AE,交AE的延长线于F,∵AE=AP,∠EAP=90°,∴∠AEP=∠APE=45°,又∵③中EB⊥ED,BF⊥AF,∴∠FEB=∠FBE=45°,又∵BE,∴BF=EF,故此选项正确;④如图,连接BD,在Rt△AEP中,∵AE=AP=1,∴EP,又∵PB,∴BE,∵△APD≌△AEB,∴PD=BE,∴S△ABP+S△ADP=S△ABD﹣S△BDP S正方形ABCD DP×BE(4).故此选项不正确.综上可知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故选:A.【点睛】①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易得∠EAB=∠PAD,再结合已知条件利用SAS可证两三角形全等;②过B作BF⊥AE,交AE的延长线于F,利用③中的∠BEP=90°,利用勾股定理可求BE,结合△AE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EF、BF;③利用①中的全等,可得∠APD=∠AEB,结合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易得∠BEP=90°,即可证;④连接BD,求出△ABD的面积,然后减去△BDP的面积即可.典例2.(2018春•宿松县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MN∥BC分别交AB、CD于点M、N,在MN上任取两点P、Q,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答案】2【解析】解:由图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减去△AQD和△BCP的面积.而点P到BC的距离与点Q到AD的距离的和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即△AQD和△BCP的面积的和等于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故阴影部分的面积22=2.故答案为:2.【点睛】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减去△AQD和△BCP的面积和.而两个三角形等底即为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高的和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即可.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灵活运用,注意图形的特点.典例3.(2018春•长清区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记正方形ABCD的边为a1=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a2、a3、a4、…a n,根据以上规律写出的表达式_______.【答案】2n﹣1【解析】解:∵a2=AC,且在直角△ABC中,AB2+BC2=AC2,∴a2a1,同理a3a2=2,a4a3=2,…由此可知:a n=()n﹣1,则2n﹣1.故答案为:2n﹣1.【点睛】求a2的长即AC的长,根据直角△ABC中AB2+BC2=AC2可以计算,同理计算a3、a4.由求出的a2a1,a3a2…,a n,a n﹣1=()n﹣1,可以找出规律,得到第n个正方形边长的表达式.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学生找规律的能力,本题中找到a n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典例4.(2018春•东城区期末)正方形ABCD中,点P是边CD上的任意一点,连接BP,O为BP的中点,作PE⊥BD于E,连接EO,AE.(1)若∠PBC=α,求∠POE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用等式表示线段AE与B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在正方形ABCD中,BC=DC,∠C=90°,∴∠DBC=∠CDB=45°,∵∠PBC=α,∴∠DBP=45°﹣α,∵PE⊥BD,且O为BP的中点,∴EO=BO,∴∠EBO=∠BEO,∴∠EOP=∠EBO+∠BEO=90°﹣2 α;(2)连接OC,EC,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D=∠CBD,BE=BE,∴△ABE≌△CBE,∴AE=CE,在Rt△BPC中,O为BP的中点,∴CO=BO,∴∠OBC=∠OCB,∴∠COP=2 α,由(1)知∠EOP=90°﹣2α,∴∠EOC=∠COP+∠EOP=90°,又由(1)知BO=EO,∴EO=CO.∴△E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O2+OC2=EC2,∴EC OC,即BP,∴BP.【点睛】(1)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DBC=∠CDB=45°,则∠DBP=45°﹣α,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得EO=BO,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外角的性质可得结论;(2)作辅助线,证明△ABE≌△CBE,则AE=C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得:OC=OB=OP =OE,证明△E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后由勾股定理可得:BP,所以BP.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第(2)问有难度,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典例5.(2018春•永康市期末)如图,点A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点C在y轴上,以AC为对角线画正方形ABCD,已知点C的坐标是C(0,4),设点A的坐标为A(n,0).(1)当n=2时,正方形ABCD的边长AB=_______.(2)连结OD,当OD时,n=_____.【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当n=2时,OA=2,在Rt△COA中,AC2=CO2+AO2=20.∵ABCD为正方形,∴AB=CB.∴AC2=AB2+CB2=2AB2=20,∴AB.故答案为:.(2)如图所示:过点D作DM⊥y轴,DN⊥x轴.∵ABCD为正方形,∴A、B、C、D四点共圆,∠DAC=45°.又∵∠COA=90°,∴点O也在这个圆上,∴∠COD=∠CAD=45°.又∵OD,∴DN=DM=1.∴D(﹣1,1).在Rt△DNA和Rt△DMC中,DC=AD,DM=DN,∴△DNA≌△DMC.∴CM=AN=OC﹣MO=3.∵D(﹣1,1),∴A(2,0).∴n=2.如下图所示:过点D作DM⊥y轴,DN⊥x轴.∵ABCD为正方形,∴A、B、C、D四点共圆,∠DAC=45°.又∵∠COA=90°,∴点O也在这个圆上,∴∠AOD=∠ACD=45°.又∵OD,∴DN=DM=1.∴D(1,﹣1).同理:△DNA≌△DMC,则AN=CM=5.∴OA=ON+AN=1+5=6.∴A(6,0).∴n=6.综上所述,n的值为2或6.故答案为:2或6.【点睛】(1)在Rt△AO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然后再求得正方形的边长即可;(2)先求得OD与y轴的夹角为45°,然后依据OD的长,可求得点D的坐标,过点D作DM⊥y轴,DN⊥x轴,接下来,再证明△DNA≌△DMC,从而可得到CM=AN,从而可得到点A的坐标.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四点共圆,证得OD与两坐标轴的夹角为45°是解题的关键.典例6.(2018春•鹿泉区期末)如图(1),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连结EB,过点A作AM⊥BE,垂足为M,AM与BD相交于点F.(1)求证:OE=OF;(2)如图2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M⊥BE于点M,AM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他条件不变,结论“OE=OF”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OB=OA.又∵AM⊥BE,∴∠MEA+∠MAE=90°=∠AFO+∠MAE,∴∠MEA=∠AFO.在△BOE和△AOF中,∵,∴△BOE≌△AOF.∴OE=OF.(2)OE=OF成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OB=OA.又∵AM⊥BE,∴∠F+∠MBF=90°,∠E+∠OBE=90°,又∵∠MBF=∠OBE,∴∠F=∠E.在△BOE和△AOF中,∵,∴△BOE≌△AOF.∴OE=OF.【点睛】(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得到OB=OA,又因为AM⊥BE,所以∠MEA+∠MAE=90°=∠AFO+∠MAE,从而求证出Rt△BOE≌Rt△AOF,得到OE=OF.(2)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结果以及正方形的性质得到OB=OA,再根据已知条件求证出Rt△BOE≌Rt△AOF,得到OE=OF.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将待求线段放到两个三角形中,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典例7.(2018春•梁山县期末)以四边形ABCD的边AB、AD为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BF和ADE,连接EB、FD,交点为G.(1)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如图1),EB和FD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如图2),EB和FD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加以证明;(3)四边形ABCD由正方形到矩形到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中,∠EGD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改变,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在图3中求出∠EGD的度数.【答案】见解析【解析】(1)EB=FD,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AD,∵以四边形ABCD的边AB、AD为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BF和ADE,∴AF=AE,∠FAB=∠EAD=60°,∵∠FAD=∠BAD+∠FAB=90°+60°=150°,∠BAE=∠BAD+∠EAD=90°+60°=150°,∴∠FAD=∠BAE,在△AFD和△ABE中,,∴△AFD≌△ABE,∴EB=FD;(2)EB=FD.证:∵△AFB为等边三角形∴AF=AB,∠FAB=60°∵△ADE为等边三角形,∴AD=AE,∠EAD=60°∴∠FAB+∠BAD=∠EAD+∠BAD,即∠FAD=∠BAE∴△FAD≌△BAE∴EB=FD;(3)解:同(2)易证:△FAD≌△BAE,∴∠AEB=∠ADF,设∠AEB为x°,则∠ADF也为x°于是有∠BED为(60﹣x)°,∠EDF为(60+x)°,∴∠EGD=180°﹣∠BED﹣∠EDF=180°﹣(60﹣x)°﹣(60+x)°=60°.【点睛】(1)EB=FD,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可证明△AFD ≌△AB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EB=FD;(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EB和FD仍旧相等,证明的思路同(1);(3)四边形ABCD由正方形到矩形到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中,∠EGD不发生变化,是一定值,为60°.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题目的综合性很强,难度也不小,解题的关键是对特殊几何图形的性质要准确掌握.二. 正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方法: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典例1.(2018春•宿豫区期末)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要使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还需添加一组条件.下面给出了五组条件:①AB=AD,且AC=BD;②AB⊥AD,且AC ⊥BD;③AB⊥AD,且AB=AD;④AB=BD,且AB⊥BD;⑤OB=OC,且OB⊥OC.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答案】①②③⑤【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又∵AC=B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①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四边形ABCD是矩形,又∵AC⊥B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②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四边形ABCD是矩形,又∵AB=A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③正确;④AB=BD,且AB⊥BD,无法得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④错误;∵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C,∴四边形ABCD是矩形,又∵OB⊥O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⑤.典例2 .(2018春•浦东新区期末)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过边AB上一点D作DE⊥BC,垂足为点E,过边AC上一点G作GF⊥BC,垂足为点F,BE=CF,联结DG.(1)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2)连接AF,当∠BAF=3∠FAC时,求证: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BC,GF⊥BC,∴∠DEF=∠GFC=90°,∴DE∥GF,∵∠B=∠C=60°,BE=CF,∠DEB=∠GFC=90°,∴△BDE≌△CGF,∴DE=GF,∴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2)在平行四边形DEFG中,∵∠DEF=90°,∴平行四边形DEFG是矩形,∵∠BAC=60°,∠BAF=3∠FAC,∴∠GAF=15°,在△CGF中,∵∠C=60°,∠GFC=90°,∴∠CGF=30°,∴∠GFA=15°,∴∠GAF=∠GFA,∴GA=GF,∵DG∥BC,∴∠ADG=∠B=60°,∴△DAG是等边三角形,∴GA=GD,∴GD=GF,∴矩形DEFG是正方形.【点睛】(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正方形的判定解答即可.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正方形的判定解答.典例3.(2017秋•南海区期末)如图,以△ABC的各边,在边BC的同侧分别作三个正方形ABDI,BCFE,ACHG.(1)求证:△BDE≌△BAC;(2)求证:四边形ADEG是平行四边形.(3)直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不必证明:①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G是矩形?②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G是正方形?【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析:(1)证明:∵四边形ABDI、四边形BCFE、四边形ACHG都是正方形,∴AC=AG,AB=BD,BC=BE,∠GAC=∠EBC=∠DBA=90°.∴∠ABC=∠EBD(同为∠EBA的余角).在△BDE和△BAC中,,∴△BDE≌△BAC(SAS),(2)∵△BDE≌△BAC,∴DE=AC=AG,∠BAC=∠BDE.∵AD是正方形ABDI的对角线,∴∠BDA=∠BAD=45°.∵∠EDA=∠BDE﹣∠BDA=∠BDE﹣45°,∠DAG=360°﹣∠GAC﹣∠BAC﹣∠BAD=360°﹣90°﹣∠BAC﹣45°=225°﹣∠BAC∴∠EDA+∠DAG=∠BDE﹣45°+225°﹣∠BAC=180°∴DE∥AG,∴四边形ADEG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3)①当四边形ADEG是矩形时,∠DAG=90°.则∠BAC=360°﹣∠BAD﹣∠DAG﹣∠GAC=360°﹣45°﹣90°﹣90°=135°,即当∠BAC=135°时,平行四边形ADEG是矩形;②当四边形ADEG是正方形时,∠DAG=90°,且AG=AD.由①知,当∠DAG=90°时,∠BAC=135°.∵四边形ABDI是正方形,∴AD AB.又∵四边形ACHG是正方形,∴AC=AG,∴AC AB.∴当∠BAC=135°且AC AB时,四边形ADEG是正方形.【点睛】(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BDE≌△BAC,(2)由△BDE≌△BAC,可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DE=AG.然后利用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周角的定义推知∠EDA+∠DAG=180°,易证ED∥GA;最后由“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判定定理证得结论;(3)①根据“矩形的内角都是直角”易证∠DAG=90°.然后由周角的定义求得∠BAC=135°;②由“正方形的内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易证∠DAG=90°,且AG=AD.由□ABDI和□ACHG 的性质证得,AC AB.巩固练习1.(2018春•琼中县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AC,连接AE交CD于F,则∠AFC等于()A.112.5°B.120°C.135°D.145°【答案】A【解析】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CD=90°,∴∠DCE=90°,又∵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F=45°,∴∠ACE=∠DCE+∠ACF=135°,∵CE=CA,∴∠FAC=∠E(180°﹣135°)=22.5°∴∠AFD=∠FAC+∠ACF=22.5°+45°=67.5°,∴∠AFC=180°﹣67.5°=112.5°,故选:A.2.(2018春•花都区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A.B.C.D.2【答案】A【解析】解:连接AC、CF,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都是正方形,∴∠ACD=45°,FCG=45°,AC BC,CF CE=3,∴∠ACF=45°+45°=90°,在Rt△ACF中,AF2,∵H是AF的中点,∴CH AF.故选:A.3.(2018春•济南期末)如图,P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任一点,过点P作PE⊥BC于点E,PF⊥CD于点F,连接EF,给出以下4个结论:①AP=EF;②AP⊥EF;③EF最短长度为;④若∠BAP=30°时,则EF的长度为2.其中结论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解:①如图,连接PC,∵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ABP=∠CBP=45°,在△ABP和△CBP中,∴△ABP≌△CBP(SAS),∴AP=PC,∵PE⊥BC,PF⊥CD,且∠FCE=90°,∴四边形PECF为矩形,∴PC=EF,∴AP=EF,故①正确;②延长AP交BC于点G,由①可得∠PCE=∠PFE=∠BAP,∵PE∥AB,∴∠EPG=∠BAP,∴∠EPG=∠PFE,∵∠EPF=90°,∴∠EPG+∠PEF=∠PEG+∠PFE=90°,∴AP⊥EF,故②正确;③当AP⊥BD时,AP有最小值,此时P为BD的中点,由①可知EF=AP,∴EF的最短长度为,故③错误;④当点P在点B或点D位置时,AP=AB=2,∴EF=AP≤2,∴当∠BAP=30°时,AP<2,即EF的长度不可能为2,故④错误;综上可知正确的结论为①②.故选:B.4.(2018春•苍南县期末)如图,点B在线段AC上,且BC=2AB,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分别以AB,DE,BC为边,在线段AC同侧作三个正方形,得到三个平行四边形(阴影部分).其面积分别记作S1,S2,S3,若S1+S3=15,则S2=___.【答案】6【解析】解:设DB=x,则S1=x2,S2=x×2x=2x2,S3=2x×2x=4x2.由题意得,S1+S3=15,即x2+4x2=15,解得x2=3,所以S2=2x2=6,故答案为:6.5.(2018春•丰台区期末)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菱形ABCD 成为正方形,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答案】AC=BD(或∠ABC=90°)【解析】解:根据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可添加:AC=BD;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可添加的:∠ABC=90°;故添加的条件为:AC=BD或∠ABC=90°.故答案为AC=BD(或∠ABC=90°)6.(2018秋•普宁市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答案】()n﹣1【解析】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1,∠B=90°,∴AC2=12+12,AC同理可得:AE=()2,AG=()3…,∴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a n=()n﹣1.故答案为()n﹣1.7.(2018春•惠山区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顶点A在y轴上,顶点B在x轴上,则OD 的最大值是___.【答案】1【解析】解:取AB的中点K,连接OK、DK.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K=1,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DK,∵OK+DK>OD,∴当O、K、D三点共线时OD最长,∴OD的最大值为1,故答案为:1.8.(2018春•洛宁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四边形ABDE、AGFC都是正方形.求证:BG=EC.【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四边形ABDE,AGFC都是正方形,∴AE=AB,AC=AG,∠EAB=∠CAG=90°.∵∠EAC+∠CAB=∠EAB=90°,∠GAB+∠CAB=90°,∴∠EAC=∠BAG,在△EAC和△BAG中,∴△EAC≌△BAG(SAS),∴BG=CE.9.(2018春•庆云县期末)探究:如图,分别以△ABC的两边AB和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NMB和正方形ACDE,NC、BE交于点P.求证:∠ANC=∠ABE.应用:Q是线段BC的中点,若BC=6,则PQ的长度是多少?【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四边形ANMB和ACDE是正方形,∴AN=AB,AC=AE,∠NAB=∠CAE=90°,∵∠NAC=∠NAB+∠BAC,∠BAE=∠BAC+∠CAE,∴∠NAC=∠BAE,在△ANC和△ABE中,ANAN=AB,∠NAC=∠BAE,AC=AE ∴△ANC≌△ABE(SAS),∴∠ANC=∠ABE.解:如图所示:∵四边形NABM是正方形,∴∠NAB=90°,∴∠ANC+∠AON=90°,∵∠BOP=∠AON,∠ANC=∠ABE,∴∠ABP+∠BOP=90°,∴∠BPC=∠ABP+∠BOP=90°,∵Q为BC中点,BC=6,∴PQ BC=3.10.(2018春•徐州期末)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分别在AB、AD、CD上,AB=6,AE=2,DG>AE,BF=EG,BF与EG交于点P.(1)求证:BF⊥EG;(2)连接DP,则DP的最小值为____.【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如图1,过点E作EM⊥CD于M,交BF于点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A=∠D=∠DME=90°,∴四边形ADME是矩形,∴EM=AD=AB,∵BF=EG,∴Rt△BAF≌Rt△EMG(HL),∴∠ABF=∠MEG,在Rt△BEN中,∵∠ABF+∠ENB=90°,∴∠MEG+∠ENB=90°,∴∠EPF=90°,∴BF⊥EG;(2)如图2,取BE的中点O,连接OP、OD,∵△EPB是直角三角形,∴OP BE,∵AB=6,AE=2,∴BE=6﹣2=4,OB=OE=2,∵OD﹣OP≤DP,∴当O、P、D共线时,DP有最小值,如图3,∵PO2,∴OD2,∴PD=22,即DP的最小值为22;故答案为:22;11.(2018春•平定县期末)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P是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PM⊥AD,PN⊥AB,垂足分别为点M和N,PE⊥PB交AD于点E.(1)求证:四边形MANP是正方形;(2)求证:EM=BN.【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AB=90°,AC平分∠DAB,∵PM⊥AD,PN⊥AB,∴∠PMA=∠PNA=90°,∴四边形MANP是矩形,∵AC平分∠DAB,PM⊥AD,PN⊥AB,∴PM=PN,(3分)∴四边形MANP是正方形;(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M=PN,∠MPN=90°,∵∠EPB=90°,∴∠MPE+∠EPN=∠NPB+∠EPN=90°,∴∠MPE=∠NPB,在△EPM和△BPN中,∵,∴△EPM≌△BPN(ASA),∴EM=BN.12.(2018春•秦淮区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Q是BC的中点,P是AD上一点,连接PB、PC,E、F分别是PB、PC的中点,连接QE、QF.(1)求证: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2)①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PEQF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②矩形ABCD的边AB和AD满足什么条件时,①中的菱形PEQF是正方形?(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证明:在△PBC中,E、F分别是PB、PC的中点,Q是BC的中点,∴QE、QF为△PBC的中位线,∴QE∥PF,QF∥PE,∴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2)①当点P为AD的中点时,四边形PEQF是菱形,理由是:当P为AD的中点时,AP=PD,由勾股定理得:PB,PC,∵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PB=PC,∵E、F分别是PB、PC的中点,∴PE=PF,由(1)知: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PEQF是菱形;②矩形ABCD的边AB和AD满足AD=2AB时,①中的菱形PEQF是正方形,理由是:∵AD=2AB,AD=2AP,∴AB=AP,∴△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B=45°,同理可得∠CPD=45°,∴∠EPF=90°,∴①中的菱形PEQF是正方形.。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菱形》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
2。
2的内容,“菱形”是继“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边形既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平面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学好四边形的内容,尤其是特殊的四边形,对学生来说,无论是进一步学习还是实际应用都是很重要的。
同时通过探索和证明菱形的特殊性质可以让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
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并且会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通过操作发现特征,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一般与特殊”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菱形性质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菱形性质的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测、验证,进而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研说
数学思考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多元化评 价主体 多维评价 内容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 过程,更多的关注学生对知识 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评价 学生解决问题时主要关注学生, 能否积极思考
学情检测 作业情况
学生互评
评价形式 多样化
课后访谈
学生自评
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发 展情况,从多角度认识和 了解学生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与轴对称 轴对称与 图形的概念、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 轴对称图形 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是重点。
数 学 八 年 级 上 册
解直角三角形 高中三角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
图形的全等 、相似
二次函数 方差、标准差
数的开方 勾股定理
数与代数
掌握分式的概念、运算,会解分式方程; 掌握数的开方的概念, 掌握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的概念、性质;掌握线段的垂 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分式、实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了解实数的分类; 一元一次不等式 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 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 一重要资源;2.教师采用一 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方法 来开发习题资源
用的
评 价 建 议
课堂观察
说建议
善于挖掘生 成性资源
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 产生的新问题、新思路、 新方法、新结果有利于 提高教学效率
合理开发 网络信息 技术资源
积极开展实 积极开展实 践与探索活 践与探索活 动 动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15篇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15篇初中数学说课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解方程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解方程是代数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元一次方程有许多直接的应用,最主要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其它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石”。
解各种方程和方程组,通过降次、消元等方法,最后都归纳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的内容是等式的有关概念,等式的性质以及方程的有关概念;第二方面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以及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解方程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的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否正确的解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3、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1)熟悉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2)通过具体的例子,归纳移项法则;(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能判别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标是、(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是(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优秀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优秀3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1、课本内容:我以为可以明白为探索规则——明白规则——应用规则,进一步表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表明、拓展与应用的模式”。
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雷同,以是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规则的历程,会举行简朴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效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便是分式的约分,要修业生能办理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朴的现实题目。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
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
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
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
(约3分钟)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猜一猜:;(a、b、c、d表示整数且在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a、b、c、d表示整式且在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活动目的:让学生观察、计算、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初中数学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初中数学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矩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是这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既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特殊平行四边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及本课内容的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技能:1.理解矩形有关概念,根据定义探究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
2.了解矩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矩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1.经历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矩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几何直觉向思维逻辑转化的习惯,进一步体会类比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矩形的特殊性,探究矩形特殊性质。
四、教法及手段: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的要求,采用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说课稿是教师将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细节进行表达和解释的一种教学文稿,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逐一分析和说明,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理性反思和教学经验的分享。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希望你喜欢。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篇1写说课稿一定要有正确的思路,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说教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学情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配方法问题。
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用配方法公式法后,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限于八年级同学们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我将引导同学们动手实验突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同学们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论。
但同学们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省一等奖)
正方形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知道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2、教材分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质,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数学方法。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学情分析学生基础一般,但上课很积极,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一学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并培养学生对符合语言转化的能力。
学习目标1、借助学具,通过探索得出正方形的概念。
知道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合作交流,复习矩形、菱形的性质,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
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重点)评价任务1、通过自学指导,能独立说出正方形的概念,知道几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目标1)2、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类比归纳”和“合作交流”环节的内容,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转化成符号语言。
(目标2)3、通过教师的引导能灵活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完成“例题探究”和“拓展延伸”环节的证明。
(目标2)学习过程学习环节评价要点教学流程温故知新通过图片找出熟悉的四边形,并说出他们的概念1、这些图形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呢并说出他们的定义。
2、视频导入,了解生活中的正方形自学探究自学课本,同桌两人交流得出正方形的概念。
1、自学课本P58-59页,对照课本图,借助手中的学具,试着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角度给正方形下定义。
(目标1)问题1: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问题2: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问题3: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自学完成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2、思考: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目标1)检测一(达成目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正方形一定是矩形,正方形一定是菱形()(2)菱形一定是正方形,矩形一定是正方形()(3)正方形、矩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4)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类比归纳通过复习矩形,菱形的性质,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形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情景导入———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课”正方形”的认识。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有关正方形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简单操作过程活动和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应注重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
2.能力培养点
发展学生的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情感体验点:
加深学生对正方形图形的认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关于教学流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情景引入———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1.情景导入: (1) 让各个小组成员收集有关正方形漂亮的图案,以及教师在课件上展示有关正方形的图案.(2) 问学生你们玩过魔方吗?你能来描述一下魔方的外表特征吗? 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然后展示魔方.
2. 引导探索.: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
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自主操作,交流,互动的方法实施教学.
3、应用提高: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这一节出一题已知正方形求角度的问题情境.
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参见课件)
(一)情景引入(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1.展示一下各个小组收集的漂亮的有关正方形的图案.
2.展示有关正方形图案的课件 .
3.问学生是否玩过魔方,让学生描述一下魔方的外部特征.
4.引入新课题: 通过图案和魔方的认识引入课题:正方形.
(二)引导探索
1.活动一:探索正方形的概念
(1) 通过多媒体(flash)展现矩形、菱形分别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认
识到正方形可以由矩形和菱形变来的.
(2)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 对于各种答案,只要正确的应给予肯定.
2. 探索正方形的性质: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借助你的学习用具,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得
到的正方形的性质.并与矩形,菱形相比较.各组把下面表格填好并派代表上台把它贴在黑
组进行
比较,各
组比一
比,并适
当的给各组加分.(给足时间,教师参加学生的猜想活动)
1
43
2
图中1,2,3,4表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位置如何放置请在右边填写(2)师:各组总结正方形有哪些性质,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的矩形和菱形. 生2:正方形各边都相等,各角都是90º.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垂直.
(三)应用提高
1.课本例题:P100例
2.让各组充分讨论,能用多种方法求解.看看各组谁的方法多.
2.剪一剪,拿出准备好的剪刀,白纸来做一做.(出示课件)
将一张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做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剪口线与折痕成多少度的角) ,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先讨论再剪一剪,最后总结经验.
3.书本练习P100 随堂练习1,2
(四)交流评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