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5

合集下载

光学教程(第五版)

光学教程(第五版)

3.波长为 500nm 的单色点光源离光阑 1m,光阑上有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 0.5mm 和 1mm 的透光圆环,接收点 P 离光阑 1m,求 P 点的光强 I 与没有光阑时的光强度 I0 之比。 解:根据题意
R 1m r0 1m R hk1 0.5mm R hk 2 1mm 500nm
2.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 640nm ,两狭缝间距为 0.4mm ,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
50cm .试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2)若 p 点离中央亮条纹为 0.1mm ,问两束光在 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 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r0 50 6.4 10 5 8.0 10 2 cm d = 0 .4 (2)由课本第 20 页图 1-2 的几何关系可知 r r d sin d tan d y 0.04 0.01 0.8 105 cm 2 1 r0 50 2 2 (r2 r1 ) 0.8 10 5 5 6.4 10 4
K 3 3, r2 至 r3 不透光; K 4 4, r3 至 r4 透光; K 5 5, r4 至无穷大不透光.
r1 : r2 : r3 : rr 1 : 2 : 3 : 4
R0 单色平行光 500nm
(1)
f r0 103 mm 1m 1000mm r 0 1 第一条最亮的像点在 的轴上,即
有光阑时,由公式
k
Rh2 ( R r0 ) Rh2 r0 R
1 1 r R 0 1 1 4 1000 1000
2 2 0.5 2 1 Rhk 1 1 1 Rhk 1 12 1 2 1 1 k 得 6 2 6 r0 R 500 10 1000 1000 r0 R 500 10 1 1 1 1 1 a p a1 a3 a1 a 2 a 2 a 3 a1 按圆孔里面套一个小圆屏幕 2 2 2 2 2

第一课物理光学5

第一课物理光学5

以S分量为例 由连续条件得
电介质时,
入射面xoz 分界面xoy
E沿y方向分量连续
H沿x方向分量连续
E1S
H1x H1P
n1
n2
q’ q1 1
o
E’1S H‘1x H’1P
x
q2
H2x
E2S
z H2P
得s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和振幅透射系数 同理得p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和振幅透射系数
讨论 (一)振幅关系
a)光疏到光密
光的电矢量产生了 的相位突变(半波损失:反射时损失
了半个波长)。 这一结论在讨论光的干涉现象时极为重要。
如果光波是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在正入射时反
射波的电矢量没有 的相位突变,掠入射时发生全反射现
象。
对于折射波,不论哪一种情况,电矢量都不发生位相突变。
四、反射和折射时的偏振关系
入射光是线偏振光 因为 ≠ , ≠ 反射、折射是线偏光,方位发生偏转 入射光是自然光

2
n(r1

r2
)
2
光程差:=n(r1 r2 );分析叠加结果的重要 物理量
当=2m时,

m时,有 I=I

MAX
当=(2m
1),=( m

1 2
),有I=I
MIN
(m 0,1, 2,)
17
光程 = 光在介质中的几何路程 × 介质折射率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路程
I1 I2 I12
I12称为干涉项,它决定了 叠加光强的强弱。
I12的存在表明,叠加的光 强I不再是I1和I 2的简单和。 只有当I12 0,且稳定时,才能产生干 涉现象。
Ey 逆时针:左旋 Ex

光学教程答案(第五章)

光学教程答案(第五章)

1. 试确定下面两列光波E 1=A 0[e x cos (wt-kz )+e y cos (wt-kz-π/2)] E 2=A 0[e x sin (wt-kz )+e y sin (wt-kz-π/2)] 的偏振态。

解 :E 1 =A 0[e x cos(wt-kz)+e y cos(wt-kz-π/2)]=A 0[e x cos(wt-kz)+e y sin(wt-kz)] 为左旋圆偏振光E 2 =A 0[e x sin(wt-kz)+e y sin(wt-kz-π/2)]=A 0[e x sin(wt-kz)+e y cos(wt-kz)] 为右旋圆偏振光2. 为了比较两个被自然光照射的表面的亮度,对其中一个表面直接进行观察,另一个表面通过两块偏振片来观察。

两偏振片透振方向的夹角为60°。

若观察到两表面的亮度相同,则两表面的亮度比是多少?已知光通过每一块偏振片后损失入射光能量的10%。

解∶∵亮度比 = 光强比设直接观察的光的光强为I 0,入射到偏振片上的光强为I ,则通过偏振片系统的光强为I':I'=(1/2)I (1-10%)cos 2600∙(1-10%) 因此:∴ I 0/ I = 0.5×(1-10%)cos 2600∙(1-10%) = 10.125%.3. 两个尼科耳N 1和N 2的夹角为60°,在他们之间放置另一个尼科耳N 3,让平行的自然光通过这个系统。

假设各尼科耳对非常光均无吸收,试问N 3和N 1 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何值时,通过系统的光强最大?设入射光强为I 0,求此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光强。

解:201I I()()()()有最大值时,亦可得令注:此时透过的最大光强为,须使欲使I I d d d dI I I II I I II I II I 20cos cos 2329434323060cos 30cos 2302602cos cos 2cos cos 2cos 2222max22232213θααθαααθααθααθαα==⎥⎦⎤⎢⎣⎡-==⋅⋅=-=====∴-=-===4. 在两个理想的偏振片之间有一个偏振片以匀角速度ω绕光的传播方向旋转(见题5.4图),若入射的自然光强为I 0,试证明透射光强为I =16πI 0(1-cos4ωt ).解: I = 12I 0 cos 2ωt cos 2(2π-ωt ) = 12 I 0cos 2ωtsin 2 ωt = 18 I 0 1-cos4t2ω= I 0(1-cos4ωt ) `题5. 线偏振光入射到折射率为1.732的玻璃片上,入射角是60°,入射光的电失量与入射面成30°角。

物理光学5、6 第五、六次课、几种光波及相关知识

物理光学5、6 第五、六次课、几种光波及相关知识

dz υϕ = |dϕ = 0 = υ dt
(2)
9
2、一维简谐波的复数指数表示和矢 、 量表示
(1)、简谐波的复指数表示和复振幅 (2)、矢量表示和相幅矢量
10
(1)、简谐波的复指数表示和复振幅 2π E ( z , t ) = E0 cos[ ( z − υ t ) + ϕ0 ] λ
E ( z , t ) = E0 exp{ j[ 2π
1)、标量波和矢量波
在通常情形下,光波电场 E和磁场 B 的振动方向 随着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而变化,因而描述光波 的物理量 E 和 B是矢量,即光波在本质上是矢量 光波在本质上是矢量 波。
2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光波电场 E 和磁场 B 的振动 振动 方向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此时电场 E 和磁场 B 成为 方向 标量,因而这类光波成为标量波 标量波。 标量 标量波
19
k × E = kυ B
(20a)
三个矢量互相垂直
E = υB =
又可写成
1
µε
B=
c B n
(21)
E ( k ⋅ r − kυ t ) = υ B ( k ⋅ r − kυ t ) (22)
这个等式对任意的 r 和t都成立,所以当电场E 是简 谐波时,磁场B 也是简谐波,且两者的位相相同。 有时候把媒质内 E 和 H 的数值比称为该媒质的阻抗 媒质的阻抗 用Z来表示: |E| µ|E| µ Z= = = µυ = (Ω) (23) ε |H | |B| 真空的阻抗为:
13
O
ϕ2 ϕ1 + ϕ2 ϕ1
3、三维简谐平面波 、
(1)、一维简谐波函数可扩展到三维简谐平面波,即有: 而波矢量则为:

光学第五章习题解答

光学第五章习题解答
A1 Acos30sin10

( A1 )2 0.0933
A2
5.8 平面偏振光垂直于射到一块光轴平行于表面 的方解石晶片上,光的振动面和晶片的主截面成300。 (a)试问透射出来的两束平面偏振光的相对强度为 多少;(b)用钠光时,如要产生900的位相差,晶 片的厚度应为多少?( 5890A )
kz


x

sint

kz


y
当 A A A时,有
1
2


E


E左

E右

2 A cost

kz


x
此即为线偏振光。
5.15 设一方解石晶片沿平行于光轴切出,其 厚度为0.0343mm,放在两个正交的尼科耳棱镜间。 平行光束经过第一尼科耳棱镜后,垂直地射到波片 上,对于钠光(589.3nm)而言,晶体的折射率为 n0 1.658, ne 1.486 。问通过第二个尼科耳棱镜后 光束发生的干涉是加强还是减弱?如果两个尼科耳 棱镜的主截面是互相平行的,结果又如何?


A' s1

0.5

0.5A0.5故:I r

A0 ' s1

0.5I i
A' 0.5 s1
0.56A.25故 :Ir 6
0
I
i
I
r

5.6 如图所示,一块折射率n=1.50的平面玻璃浸 在n =1.33水中,已知一束光入射到水面上时反射光 是完全偏振光,若要使玻璃表面的反射光也是完全 偏振光,则玻璃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 应是多大?
无吸收,试问N3和N1主截面的夹角为何值时,通过系 统的光强最大?设入射光强为I0,求此时所能通过 的最大光强。

《物理光学》第五章:光的衍射

《物理光学》第五章:光的衍射
第四章:多光束干涉 第四章:
§4-1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内容回顾
§4-1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一、干涉场的强度公式 爱里公式: 爱里公式:
I
(r )
I =
(i )
F sin
2
δ
2
2
1+ F sin
δ
2
I
(t )
I =
(i )
1
式中
F=
δ 1+ F sin 2
2
(1− R)
4R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δ=

λ
nhcosθ
§5-1 惠更斯-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5-1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惠更斯-
一、惠更斯原理: 惠更斯原理: 1690年,惠更斯在其著作《论光》 1690年,惠更斯在其著作《论光》中提出假 设:“ 设:“波前上的每一个面元都可以看作是一 个次级扰动中心,它们能产生球面子波” 个次级扰动中心,它们能产生球面子波”, 并且:“ 并且:“后一时刻的波前的位置是所有这些 子波前的包络面。” 子波前的包络面。” 这里,“波前” 这里,“波前”可以理解为:光源在某一时 刻发出的光波所形成的波面(等相面)。 “次级扰动中心可以看成是一个点光源”, 次级扰动中心可以看成是一个点光源” 又称为“子波源” 又称为“子波源”。

(∆λ)S⋅R
=
λ
2h
§4-2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法布里- 和陆末- 和陆末-盖尔克板
此值为标准具所能测量的最大波长差。 标准具的另一重要参数为能分辨的最小波 长差→ 长差→分辨极限 。 __ 称为分辨本领 分辨本领。 分辨极限 (∆λ)m , 比值 λ 称为分辨本领。 (∆ 分辨本领与判据有关: λ)m 按两个波长的亮条纹叠加的结果,只有当 它们的合强度曲线中央的极小值低于两边 极大值的81%时才能被分辨开,可计算出, 极大值的81%时才能被分辨开,可计算出, 标准具的分辨本领为 标准具的分辨本领为 λ = 2πm s = 0.97ms (∆λ)m 2.07π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应. 用 光. 学
5.1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3、视场光阑: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称为 视场光阑。
4、渐晕光阑:轴外点光束被拦截的现象 称“渐晕”,产生渐晕的光阑称为“渐晕光 阑”。
5、消杂光光阑:用来拦掉光学系统中非 成像或因折射面反射产生的杂光光阑称
“消杂光光阑。”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应. 用 光. 学
x
' z
f'
xz
n1
n
' k
f
' z
,
x
' z
f ' z
f
'
n
' k
f
n1
f
n1
n
' k
f'
= n1
f'
x
' k
n
' k
x
f'
同理,光瞳处的放大
x1
p
x
z
,
x
' k
p'
x1
p
n1
n
' k
f
' z
,
x
' k
再利用牛顿公式 x1xk' ff
率可写为
可得 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z 1 n1 1 p' p nk' z
由物面中心通过入射光瞳边缘的光线称为第一辅 助光线。同理,使所有的光学零件通光孔通过其
后面的光学零件成像到像空间去,则出射光瞳对 像面中心孔角最小第;5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应. 用 光. 学
5.2 第 五 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高等光学教程-第5章参考答案

高等光学教程-第5章参考答案

第五章 部分相干光理论5.1 证明解析信号()t u 的实部u t r ()()和虚部u t i ()()之间互为希尔伯特变换,即它们之间有下面的关系⎰∞∞--=ξξξπd )(P.V.1)()()(t u t u r i , ⎰∞∞---=ξξξπd )(.P.V 1)()()(tu t u i r证明:(1)由(5-10)式,解析函数的实部()()0()2Re ()exp(2)d r r u t j t νπνν∞⎡⎤=-⎢⎥⎣⎦⎰U (5.1-11) 而)](Re[)()(t t u r u =,比较以上两式,可见有关系式⎰∞-=0)(d )2e x p ()(2)(νπννt j t r U u (5.1-13)上式可表示为 ⎰∞∞--+=νπνννd )2exp()()sgn 1()()(t j t r U u (5.1-18)又因为 ()()exp(2)d t j t νπνν∞-∞=-⎰u U所以有 ()()(1sgn )()r ννν=+U U (5.1-19) 对上式两边取傅里叶逆变换11()1()()11()(){()}{()}{(sgn )()}(){sgn )}{()}r r r r t u t νννννν-----==+=+*u U U U U F F F F F 上式中 1{sgn }jtνπ-=-F 再利用卷积定义 ⎰⎰∞∞---=*=*ηξηξηξd d ),(),(y x f g f g g f令 tj f π-= , )()(t j t f -=-ξπξ , )()(t u g r = , )()()(ξξr u g =所以 ⎰∞∞--+=ξξξπd )(..)()()()(t u V P jt ut r r u (5.1-22)可见 ⎰∞∞--=ξξξπd )(..1)()()(t u V P t ur i(2)参考教材中(5.1-10)式的推导过程,对于解析函数的虚部有下式成立⎥⎥⎦⎤⎢⎢⎣⎡-=⎰∞)()(d )2e x p ()(Re 2)(νπννt j t u i i U (P5.1-1))](Re[)()(t j t u i u -= (P5.1-2)比较(P5.1-1)和(P5.1-2)式,得到⎰∞-=-0)(d )2exp()(2)(νπννt j t j i U u所以 ⎰∞-=0)(d )2exp()(2)(νπννt j j t i U u)()sgn 1()()(νννi j U U +=对上式两边取傅里叶逆变换得)}(){sgn )}({)}({)()(1)(11ννννi i j j t U U U u ---+==F F F)()}({}{sgn )()(11t ju j i i +*=--ννU F F )(d )(..1)()(t ju tu V P i i +--=⎰∞∞-ξξξπ所以 ⎰∞∞---=ξξξπd )(..1)()()(t u V P t ui r5.2 考察用宽带光作杨氏干涉实验(1) 证明观察屏上的入射光场可表示为⎪⎭⎫ ⎝⎛-+⎪⎭⎫ ⎝⎛-=c r t P t c r t P t t Q 222111,d d ,d d ),(u K u K u 其中 iii i i i i i cr A s cr πθπθ2)(d 2)(k k K ≅=⎰⎰个针孔第 2,1=i 而i A 为第i 个针孔的面积。

工程光学 5 习题课 1

工程光学 5 习题课 1

已知放大镜的焦距f'=25mm,通光口径D1=25mm,人眼的瞳孔D2=2mm, 位于放大镜后10mm处,物体位于放大镜前23mm处,求(1)该系统的孔 径光阑、入瞳和出瞳;(2)人眼通过放大镜所看到的最大物面范围。 (2)求人眼通过放大镜所看到的 最大物面范围 y

放大镜是视场光阑,最大物面范围,可 以定义为渐晕为0的最大视场 连接入瞳的下边缘点和透镜的上边缘 点,并延长至物面,视场角为
(1)求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 放大镜的共轭像就是其本身, 求瞳孔的物空间共轭像,将系统翻转 180,经透镜成像

1 1 1 l ' 16.67mm l ' 10 25 l ' 16.67 D2 ' D2 3.334mm 1.667 l 10
由物体向所有物空间的器件像做边缘连线

D1
D2
D2'
tan
最大物高
25 / 2 3.334 / 2 0.85 16.67
y (23 16.67) 0.85 3.334 / 2 32.05mm 2 y 64.1mm
人眼通过放大镜所看到的最大物面范围为64.1mm。
5-2

一个焦距为100mm的透镜与一个在其后方相隔20mm的光孔组成的系统对 无限远物体成像。设透镜的口径为15mm,光孔的口径为10mm。 (1)分别计算系统的入瞳和出瞳的位置和大小? (2)分别计算光线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入射时的系统相对孔径? (2)光线从左到右入射时,
光孔的共轭像是入瞳,故有相对孔径
2 43.6

5-4
有两个薄透镜组成的双光组组合系统,透镜1的焦距为f1'=100mm,透镜2 的焦距为f2'=50mm,两透镜间距d=50mm,两透镜的通光口径均为20mm。 物体距前透镜50mm。请分别用作图法和解析法求出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 入瞳和出瞳的位置与大小。

应用光学第五章光度学

应用光学第五章光度学

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忽略散射及吸收,则在传播中的任 一截面上,光通量与亮度不变。光束的亮度就是光源的亮度
d1 d2
L1 L2
折射情形 dA位于n1介质内。入射光束的光亮度L1,在O点附近 取一微元dA,则过dA输出的光通量:
d1 L1dAcos I1d1 L1dAcos I1 sin I1dI1d
Ω
r dΦ

光出射度-光源上不同位置的发光特性
• 用单位面积所发射的光通量描写光源上某点的发光本领 • M=dΦ/ds,面光源上A附近的面积元ds辐射的光通量 • 单位:勒克斯,1lx=1lm/m2 dΦ A ds
透射面或反射面接受光通量,又可作为二次光源发出光 通量。M= ρE,ρ为透射率或反射率,与波长有关,因而物体呈 现彩色 。 对所有波长ρ 趋于0的物体,黑体
n1 sin I1 n2 sin I 2 n1 cos I1dI1 n2 cos I 2 dI2
L2 n 2 2 L1 n1

2
L2 L1 2 2 n2 n1
当光线处于同一介质,同前L2=L1
反射情形,L2=L1 综上,光束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或在两种介质分界面 上的反射时的光亮度变化,都看成折射时的特例
dΦ=683VλdΦe=683×0.24×10×10-3=1.6152流明
d Ω=πθ2=3.14× (10-3)2 L=dΦ/(ds· dΩ)=6.553×107st L太阳=1.5×105st LHe-Ne=440L太阳 “勿对着眼睛照射” “激光致盲武器”
§5.2朗伯余弦定律及朗伯源

发光强度空间分布可用式Iθ= INcosθ表示的的发光表面 只有绝对黑体是理想的余弦 辐射体,具有粗糙表面的发 光体与余弦发光体接近 对朗伯源,发光强度向量Iθ端 点轨迹是一个与发光面相切 的球面 余弦辐射体在和法线成任意 I I cos I L n n Const dA cos dA cos dA 角度方向的光亮度 朗伯源的光亮度Lθ与方向无关,只是I随θ变化而变化

第五章光的偏振自然光与偏振光

第五章光的偏振自然光与偏振光
4
光学教程—第五章
光是横波 , 光的振动方向应始终与光的传 播方向垂直 . 但是,当光的传播方向确定以后,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 , 光振动的方 向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光矢量还可 以有不同的振动状态,我们称在垂直于光传播 方向的二维平面内,光矢量的振动状态叫做光 波的偏振态.
光波按偏振态来划分,可分为五种:
7
光学教程—第五章
但是注意:自然光的上述分解后,两个相互垂直的振动分 量之间,由于没有确定的相位关系,所以不能合成一个单 独的矢量。
2 2 I A A 若自然光的强度为I0Iy A A 2
2 x 2 y
自然光的等效方法 一束自然光可等效为: 光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等振幅、互
6
光学教程—第五章
由于这些光振动来自不同的原子或分子,因此它们 之间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故不可能进行矢量合成。 对自然光,若把所有方向上的光振动都投影到相互 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则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平均振幅相等。
y
x
自然光
y
0
x
注意
由此可见,自然光可以分解为两个强度相等,振动 方向相互垂直的独立的光振动。 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是任选的 .分解的结果是一样的 .
光振动平行画面
振动面
光振动垂直画面
线偏振光的光矢量可分解在两个相垂直的方向上
y
Ey

E Ex x
E x E cos E y E sin
9
光学教程—第五章
3.部分偏振光
在与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振动具有各种振动 方向,但不同方向的振幅不同,在某一方向上的振幅最大, 而在与之正交的方向上振幅最小,这种光称为部分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的振动也可以把各个方向的振动分解成两个 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

5光学增光片

5光学增光片

增亮片(BEFⅠ、BEFⅡ)是利用3M微复制技术制造的光学薄膜,其表面为20微米左右高度的微三棱镜结构。

增亮原理是利用折射定律将原先大视角的发散光,聚拢在约70度的范围内出射,从而增加了正视的亮度,减小了可视视角从下扩散片出射的光线是各方向均匀的发散光。

加入BEF 以后,光线集中在70度左右范围内出射。

若背光板中利用两片增亮片且两者的轴向互相垂直,则光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

反射式偏光增亮片DBEF是3M公司在增加光的利用率上更前进了一大步。

它是利用3M独特的多层膜技术制造的,在不到130微米的厚度中交错复合有1000层左右的薄膜结构,高分子A和B的折射率很不一样。

若沿光的前进方向,这些膜层的厚度逐渐改变,这样制成的DBEF则成为宽谱带的。

液晶面板的下偏光片是一种传统的吸收型偏光片,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为非偏振光,它由两个不一样振动方向的光线组成。

将两个偏振方向垂直的两束光线分别称为P光和S光。

根据液晶面板工作的原理,面板的下偏光片将仅允许一束偏振光(P)通过,而将与其方向不同的偏振光(S)吸收,所以光线在通过面板的下偏光片时理论上会有50%的光线将会被吸收而损失。

但如果我们将DBEF增亮片置于背光源和面板的下偏光片之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P光可以直接通过DBEF,同时原来被偏光片吸收的S光不是被吸收,而是被DBEF全部反射回背光源,经过背光源各层材料后,S光被消振,又成为非偏振光(P光+S光)重新射出背光源……如此循环,使背光源能被反复循环利用。

所以DBEF D400是利用原先被吸收型偏光片吸收而损失的那50%的光线在增加亮度的——也就是说,总的背光能源没有变,但光的输出效率却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光效。

需要解释的是,P和S光在对于某些膜片而言也为O和E光。

DBEF结构图中,O光可直接通过,E被反射回来,O光的偏振方向垂直于入射面,E光的偏振方向平等于入射面,E光光束即使垂直于界面入射也会有一定的折射角,经多次折射会反射回来。

6几何光学5

6几何光学5

1 1 2 代入反射成像公式: s '2 s2 r2
得:
s '2 10cm
1 y '2 mm 6
s' 2 1 V2 s2 3
成倒立缩小实像。
目录
第三次折射成像,入射光线从右向左传播,计算起点为顶点 O1
已知:r3
20cm
'
n3 1.5 n'3 1
s3 s '2 10cm
目录
解:
1)通过单球折反射面三次成像解题。
第一次折射成像,入射光线从左向右传播,计算起点为顶点 O1
n'1 1.5 r1 20cm s1 40cm 、 由题意可得,
代入折射成像公式 得 : s '1
n1 1
y1 1mm
30cm
n1 s'1 n'1 s1
n n1 n n1 s '1 s1 r1
Q ' 发出的同心光束折射后出射
光束成为平行光束。若物像方的介质折射率相等,则此平行光
束与通过光心的光线 QO 平行,通常称过光心的倾斜直 线 QO为副光轴,相应地把通过薄透镜的两个单球面曲率中心 的直线称为主光轴。 2、若物像方的介质折射率相等,入射的倾斜平行光束折射后,
出射光束会聚在通过光心的光线 OQ ' 与像方焦面的轴外
f1 f 2 f1 f 2 f , f f1 f 2 f1 f 2
n L r2 n n L n r2 n n L
所以,薄透镜焦距公式:
n f n L n n n L r1 r2 n f n L n n n L r1 r2

《光学教程》第五版 姚启钧 第五章 光的偏振

《光学教程》第五版 姚启钧 第五章 光的偏振

主截面
d—波片厚度为
nod—— o光在波片中的光程 ned—— e光在波片中的光程
光程差:
= (no- ne)d
相位差:


2
no

ne
d

2k

1
2
2k 1
¼波片 ½波片(半波片)
a.自然光入射:
在任意两个垂直方向的分量无固定位相差 o 光和e 光无固定位相差 出射光为自然光
波片
y
Ae
Ax


Ao
光轴
P
Ae A
线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
Ao
d
光轴
Ao Asin
Ae Acos
通过厚为d的晶片,o、e光产生相位差:


no ne
d 2
一般情形--从晶片出射的两束光合成为一束椭圆偏振光。
特例----当 4(Ao Ae), 且
, 3
5.3 单轴晶体的双折射
5.3.1寻常光和非寻常光
1.双折射现象
自然光
n1 i
自然光入射到各向异性介质中, 折射光分成两束的现象。
n2
各向异 性介质
ro
o
re e
2.寻常(o)光和非寻常(e)光
{ n1 sin i n2 sin ro
o o 光折射线在入射面内。
遵从折射定律
sin i const.
=0, = /2
Ex Ey
Ax
Ay
线偏振光
{ E
2 x
Ax2

E
2 y
Ay2
1
AxAy 椭圆偏振光

《现代光学》课件第5章

《现代光学》课件第5章
13
第5章 光学信息处理
如果滤波器中心的遮挡部分很小,只阻断频谱中的零 频分量,则有R→0,R sinc(Rxi)→1,rect(xi/l)*comb(xi/p)* [R sinc(Rxi)]为一常数C′。所以,像面的复振幅分布为
(5.1-10) 即为光栅像减去一个常数。最后得到对比度翻转的像面光 强分布,其过程如图5.1-3 所示。
16
第5章 光学信息处理
图 5.1-4 二元振幅滤波器示意图 (a) 低通滤波器; (b) 高通滤波器; (c) 带通滤波器; (d) 方向滤波器
17
第5章 光学信息处理
5.1.2 泽尼克相衬显微镜和相位滤波器
为了说明相衬显微镜和相位滤波器空间滤波的原理,
我们把相位物体的振幅透射系数写成
其中j(x0,y0)为该相位物体的相位分布。假定j (x0,y0)很小,
(5.2-5)
27
第5章 光学信息处理
1) 单透镜滤波系统 单透镜滤波系统的光路如图5.2-3所示。
28
第5章 光学信息处理
图 5.2-3 单透镜滤波系统
29
第5章 光学信息处理
根据有关透镜的傅里叶变换作用的讨论可知,当用 轴上点光源照明,输入面位于透镜前d0(d0>f)处时,可以在 光源的共轭面得到输入物体的准傅里叶变换,而输出面P3 必须和输入面P1成像共轭。这时物像的横向放大率可由几 何光学方法得到: M=-d/d0。
第5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光学信息处理
2. 光学滤波系统 典型的光学滤波系统如图5.2-2所示。
24
第5章 光学信息处理
图 5.2-2 典型光学滤波系统
25
第5章 光学信息处理
若输入面P1所放置的透明片的振幅透射系数为f(x0,y0), 并由单位振幅的轴向平行光照明,透镜L2对其进行傅里叶 变换,则得到频谱面P2上的复振幅分布

第五章光的偏振

第五章光的偏振

第五章光的偏振(Polarization of light)●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光通过各向异性介质时所产生的偏振现象,初步掌握自然光、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的检测方法。

●内容提要1、阐明惠更斯作图法,说明光在晶体中的传播规律;2、介绍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3、阐明自然光、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的概念和检测方法;4、介绍1/4波片的功用;5、讨论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重点1、偏振光的检测方法;2、光在晶体中的传播行为。

●难点1、偏振光的检测方法;2、各向异性介质光的传播行为。

●计划学时计划授课时间10学时●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课堂集中式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参考书目1、《光学》第二版章志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七章2、《光学。

近代物理》陈熙谋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章第一节 自然光与偏振光一、光的偏振性1、纵波:波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称为纵波。

2、横波:波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称为纵波。

3、偏振:波的振动方向相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称为偏振。

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4、振动面:电矢量和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偏振光的振动面。

二、自然光和偏振光(natural light )1、偏振光的种类● 平面偏振光:光在传播过程中电矢量的振动只限于某一平面内,则这种光称为平面偏振光。

● 线偏振光:(linearly polarized light )光在传播过程中电矢量在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则这种光称为线偏振光。

线偏振光的表示法:● 部分偏振光(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 )彼此无固定相位关系、振动方向任意、不同方向上振幅不同的大量光振动的组合称部分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可分解为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不等幅、不相干的线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的表示:迎着光的传播方向看· · · ·· 光振动垂直板面光振动平行板面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光矢量按一定频率在垂直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旋转(左旋或右旋),其矢端轨迹是圆的称圆偏振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ight );其矢端轨迹是椭圆的称椭圆偏振光(ellipticly polarized light )。

物理光学-第5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物理光学-第5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5-2 介质的吸收与色散
不过,一般吸收和选择吸收的区别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物质,在 一个波段范围内表现为一般吸收,在另一个波段范围内就可能表现为选 择吸收,例如,普遍光学玻璃,对可见光吸收很弱,是为一般吸收;而 在紫外红外波段,则表现出强烈的吸收,亦即选择吸收。任一介质对光 的吸收都是由这样两种吸收组成的 。 描述光波通过介质时的衰减特性。) 。)之间有如 吸收系数和消光系数 η(描述光波通过介质时的衰减特性。)之间有如 下的关系 复折射率:复折射率的实部就是通常所说的折射率, 复折射率:复折射率的实部就是通常所说的折射率,其虚部则是描述线 性吸收的参量。 性吸收的参量。
v=
dn dλ
在实际工作中,选用光学材料时应注意其色散的大小,例如,同样是 一块三棱镜,若是用作分光元件,则采取色散大的材料(火石玻璃); 若是用来改变光路的方向,如光学仪器中的转像棱镜等,则需用色散 小的材料(冕玻璃等)。
§5-2 介质的吸收与色散
实际上由于随变化的关系较复杂,无法用一个简单的函数表示出来,而 且这种变化关系随材料而异。因此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测定随变化的关系, 并作成曲线,这种曲线就是色散曲线。 色散曲线的波长缩短时,折射率增大;且波长愈短,折射率增加的幅度 也愈大。这种波长变小,折射率变大的色散一般称之为正常色散。 除色散曲线外,还可利用经验公式求出不同波长时的折射率。在正常色 散区这种经验公式最早是由科希于1836年通过实验总结得出的,其公式 B C 为 n = A+ 2 + 4
§5-2 介质的吸收与色散
一般吸收: 一般吸收:有些媒质,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吸收系数不随 波长而变(严格说来是随波长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这 种吸收就称为一般吸收。 选择吸收: 选择吸收:有些媒质,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吸收系数随波 长而变,这种吸收就称为选择吸收。 例:

工程光学 5 习题课 1

工程光学 5 习题课 1

A
F1
确定孔径光阑和入瞳:透镜L1的共轭像就是其本身;作透镜L2的物空间共轭像, 得到L2'。从物点A作L1和L2'的边缘光线,比较入射孔径角,得知,L2'是入瞳, L2是孔径光阑。
L2是系统的孔径光阑,且后无透镜,故L2就是系统的出瞳。
5-4

有两个薄透镜组成的双光组组合系统,透镜1的焦距为f1'=100mm,透镜2 的焦距为f2'=50mm,两透镜间距d=50mm,两透镜的通光口径均为20mm。 物体距前透镜50mm。请分别用作图法和解析法求出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 入瞳和出瞳的位置与大小。 L2' (2)解析法 L1 L2 A F2 F1' F2'
得知,L2'是入瞳,L2是孔径 光阑。
L2是系统的孔径光阑,且后无透镜,故L2就是系统的出瞳。
5-5
已知放大镜的焦距f'=25mm,通光口径D1=25mm,人眼的瞳孔D2=2mm, 位于放大镜后10mm处,物体位于放大镜前23mm处,求(1)该系统的孔 径光阑、入瞳和出瞳;(2)人眼通过放大镜所看到的最大物面范围。
已知放大镜的焦距f'=25mm,通光口径D1=25mm,人眼的瞳孔D2=2mm, 位于放大镜后10mm处,物体位于放大镜前23mm处,求(1)该系统的孔 径光阑、入瞳和出瞳;(2)人眼通过放大镜所看到的最大物面范围。 (2)求人眼通过放大镜所看到的 最大物面范围 y

放大镜是视场光阑,最大物面范围,可 以定义为渐晕为0的最大视场 连接入瞳的下边缘点和透镜的上边缘 点,并延长至物面,视场角为
F1
透镜L1的共轭像就是其本身;求透镜L2的物空间共轭像,将系统翻转180,经透 镜成像

现代光学基础课件:光学教程第5章-光的偏振

现代光学基础课件:光学教程第5章-光的偏振
天然晶体中,电气石(六角 形片状)具有最强的二向色 性
自然光 入射
线偏振 光出射
E∥光轴:
吸收很少 通过较多
E⊥光轴: 吸收较多 通过很少
1mm厚的电气石晶体可把垂直于光轴振动的光矢量全部吸收!
二、人造偏振片:
透明聚乙烯醇片,强烈吸收某一方向上的光振动,透射光成 为线偏振光。
透振方向:允许通过光矢量振动的方向。 透振方向
三、马吕斯定律 Law of Mulus 偏振片可作 起偏器:使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
检偏器:鉴别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
1、自然光通过起偏器的情形 若入射光为 I0,有出射光:
I
1 2
I0
2、设:P1 为起偏器, P2 为检偏器,通过P1 的光强为I,振幅
为A,求通过P2 的光强为Iθ
P1 和 P2 透振方向平行时: P1 和 P2 透振方向成θ角时: P1 和 P2 透振方向垂直时:
i
i
部分偏振光可视为一个平面偏振光和一个自然光的混合
部分偏振光的图示法:
··· · ·
//占优
········
⊥占优
偏振度
定义:
P0
P Imax I min I max I min
Imax:强度最大方向光强 Imin:强度最小方向光强
偏振度最小,自然光
0 P 1 部分偏振光
P 1
偏振度最大,线偏振光
▲ 自然光 natural (普通光源发光)
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 光振动在各个方向的几率相 同,没有那一个方向占更大优势.我们称这种光为自然光.
y
x
Ax Aix Ay Aiy
i
i
把自然光中所有方向的振动都投影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用每毫米 条栅纹的光栅, 例题、用每毫米500条栅纹的光栅,观察钠光谱线 条栅纹的光栅 ;(2) (λ=5900A)问:( )光线垂直入射;( )光线 ) :(1)光线垂直入射;( 以入射角30°入射时,最多能看到几级条纹? 以入射角 °入射时,最多能看到几级条纹?
( 根 光 方 : ) λ 解(1) 据 栅 程 a+b sinθ= k )
I2 = I1 cos α
2
A 1
2 α A
I1
I2
A = A cosα 2 1
2 I2 A 2 2 ∴ = 2 = cos α I1 A 1
∵ I ∝A
2
I2 = I1 cos α
2
: 当 α= 0, π →I2 = I1 当 α= π 2, 3π 2 →I2 = 0 :
马吕斯定律的验证实验: 马吕斯定律的验证实验:
I0
自然光
ω
I
P1
P2
P3
I0
自然光
I1 ω
θ
I2
I
P1
P2
2
P3
ω
P3
P2
π
2 −θ
证明:由图所示, 证明:由图所示,在 t时刻 ,
I 1 = I 0 / 2,
I 2 = I1 cos θ
P1
θ
I = I 2 cos − θ 2
2 θ sin2θ I 0 cos I 0 sin 2θ = = 2
可取 k =-1,0,1,2,3,4,5 , , , , , ,
图2
设计一光栅, 例、 设计一光栅,要求 (1)能分辨钠光谱的 能分辨钠光谱的 的第二级谱线; 5.890×10-7 m 和 5.896×10-7 m的第二级谱线; × 的第二级谱线 × (2)第二级谱线衍射角 θ ≤ 30 ; (3)第三级谱线缺级。 第三级谱线缺级。 第二级谱线衍射角 第三级谱线缺级 解:(1) )
n1 n2
iB
n1 n2
iB
n1 n2
n1 n2
iB
n1 n2
有三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 例: 有三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第一块与第三 块的偏振片化方向相互垂直, 块的偏振片化方向相互垂直,第二块和第一块 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 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然后第二块偏振片以 恒定的角速度 ω 绕光传播的方向旋转,如图所 绕光传播的方向旋转, 设入射自然光的光强为I。 示。设入射自然光的光强为 。, 通过这一系统 出射光的光强如何? 后,出射光的光强如何?
自然光
起偏 偏振光 检偏 偏振光
1、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光强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光强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2、旋转偏振片,屏幕上光强不变。 、旋转偏振片,屏幕上光强不变。
二、马吕斯定律
光强为I 的线偏振光,透过偏振片后,透射强度为: 光强为 1的线偏振光,透过偏振片后,透射强度为:
x 解: sinθ ≈ D
x λ asinθ ≈ a = (2k +1) a D 2 x (2k +1)λ = 2a D −6 = 4.2×10 m
P
θ
0.40m
4.2×10−6 1 k= −1 2 λ
可见光 400nm→760nm
1 4.2×10−6 1 4.2×10 = 4.75 kmin = 2 760×10−9 −1 = 2.27 kmax = −1 −9 2 400×10
a+b k= k' = ±5 a
a +b k' a= k
k′ = ±1 , ±2 , ± 3 , ± 4
k' 1 a最 : = 最 小 k 5
(a+b) = 1×1.94×10−4 a=
5 5
= 3.88×10−5 m
kλ1 <1 (3) sinθ = ) a+b
ϕθ
图1
图1 (a +b)(sinθ+sinϕ ) = kλ (a+b)(sinθ+sinϕ) k= λ
逆时针转向光线为正 , 反之取负
2×10−6 ×(sin30° +1) k< ≈ 5.09 −10 5900×10
−6
sinθ <1
ϕ θ
2×10 ×(sin30° −1) k> = −1.69 −10 5900×10
2 π

8
例题:缝宽为 的单缝, 例题:缝宽为a=0.6mm的单缝,距离屏幕 的单缝 距离屏幕D=0.40m。如 。 果单色光垂直入射, 点 果单色光垂直入射,P点(x=1.4mm)为衍射明纹,求 )为衍射明纹, ;(2) 点条纹的级数;(3) 点条纹的级数;( (1)入射光波长;( )P点条纹的级数;( )从P点 )入射光波长;( 点 来看,狭缝处的波面可分作半波带的个数。 来看,狭缝处的波面可分作半波带的个数。
(a+b)sinθ = 3λ1 = 4λ2 4 4 λ1 = λ2 = ×4861 = 6481A 3 3
x 5×10−3 −2 sinθ ≈ tg = = θ =10 f 0.5
θ
f
4λ2 4×4861×10 (a+b) = = sinθ 10−2 (2) 缺级 )
−10
=1.94×10−4 m
图示
圆偏振光
z
O
y
传播方向 z
y
右旋
x y
y x
左旋
z
O
z
椭圆偏振光
u
电矢量E描绘的轨迹
§12-12 起偏与检偏 马吕斯定律
一、偏振片
偏振片:能吸收某一方向的光振动,而只让与之垂 偏振片:能吸收某一方向的光振动, 直方向上的光振动通过的一种透明薄片。 直方向上的光振动通过的一种透明薄片。 偏振化方向: 偏振化方向: 允许通过的光 振动方向。 振动方向。 偏振片的用途: 起偏” 偏振片的用途:“起偏”和“检偏” 检偏”
−6
1 4.2×10−6 k= −1 2 λ
可见光 400nm→760nm
kmin < k < kmax
k = 3, 4
4.2×10−6 λ= 2k +1
4 2×1 −6 . 0 点为3级条纹 点为 0 n λ1 = = 6 0 mP点为 级条纹 2×3+1
4 2×1 −6 . 0 6 . n λ2 = = 4 6 7 m P点为 级条纹 点为4级条纹 点为 2×4+1
R
ii
M′
γ
R′
• 布儒斯特定律(1813年) 布儒斯特定律(
iB +γ = 90°
siniB siniB tgiB = = cosiB cos(90° −γ ) siniB n = = 2 sinγ n 1
n1 n2
iB
γ
布儒斯特定律: 布儒斯特定律:当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两不同介 质的表面,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光振动垂直于入射面。 质的表面,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光振动垂直于入射面。 布儒斯特角: 布儒斯特角:
例题:已知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化方向夹角为 ° 例题:已知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化方向夹角为60°的 偏振片,透射光强为I 偏振片,透射光强为 1,今在 这两偏振片之间再插入 另一偏振片, 另一偏振片,它的偏振化方向与前两个偏振片的偏振 化方向均夹30° 则透射光强为多少? 化方向均夹 °角,则透射光强为多少? 解:
I = Ix + I y
1 Ix = Iy = I 2
X
Ex
Y
自然光的图示 自然光的图示
Ey
Z
u
v
二、偏振光
线偏振光: 线偏振光:某一光束只含有一个方向的光振动 振动面: 振动面:光振动方向与光传播方向所确定的那平面 图示
E
v
部分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某一方向的光振动比与之相垂直的另
一方向的光振动占优势。 一方向的光振动占优势。
′cos2 α= I′cos 60° = I′ →I′ = 4I1 I1 = I 4
I′′ = I′cos2 30° = 4I1 cos2 30° = 3I1
3 = 9 I I = I′′cos 30° = 3I1 1 4 4
2
Io
Io I′ = 21 2
I1
I′
I′′
I
例题:一束光由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组成, 例题:一束光由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组成,当它通 过一偏振片时, 过一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的强度随偏振片的转动可 以变化到五倍。 以变化到五倍。求入射光中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强度 各占入射光强度的几分之几? 各占入射光强度的几分之几? 设入射光强度: 自然光强度: 解: 设入射光强度:I0 ; 自然光强度:I10 ; 偏振光强度 : I20 Io = I10 + I20 设通过偏振片后的光强分别为: 设通过偏振片后的光强分别为:I , I1 , I2
n tgiB = 2 n 1
n1 =1.00 (空气 , 气 玻 iB =56°18 空气), 空气 空 → 璃 互 余 玻璃), n2 =1.50 (玻璃 , 璃 空 i′ =33°42 玻璃 玻 → 气 B
折射光偏振光的条件 玻璃堆
布儒斯特角
n1 n2 n1 n2
iB
线偏振光
利用玻璃堆制成起偏器(检偏器): 利用玻璃堆制成起偏器(检偏器):
1×10 −6 a +b = = 2×10 m 500
a +b k= sinθ λ
−3
k = 0, ±1, ± 2,⋯
θ
a +b 2×10 k< = ≈ 3.39 −10 5900×10 λ
−6
取 k =3
(2) 以入射角 °入射 ) 以入射角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