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寒假班-第11讲行程五大常考题型与三大解题技巧系统梳理

合集下载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知识归纳及训练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知识归纳及训练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知识归纳及训练一、知识整理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过程问题主要解决方法是画线段图法。

二、细分类型题训练1.停走问题解题要领:这类题抓住一个关键--假设不停走,算出本来需要的时间。

1)、龟兔赛跑,全程5.4千米,兔子每小时跑25千米,乌龟每小时跑4千米,乌龟不停的跑,但兔子却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然后再玩15分,又跑2分,玩15分,再跑3分,玩15分,……,那么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几分钟呢?2)、在一条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

每小时行走4千米,李强每小时5千米。

8点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的掉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掉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7,9,……分钟数掉头行走,那么,张、李二人相遇时间是8点几分呢?2、多人行程解题要领: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的人数为3人,主要考察的问题就是求前两个人相遇或追及的时刻,第三个人的位置,解题的思路就是把三人问题转化为寻找两两人之间的关系。

1)、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于乙、丙背向而行。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行程问题(一)专题简析: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挑战自我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在小学生数学竞赛中,行程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而在行程问题中,又分为多种类型,比如速度问题、时间问题、距离问题等等。

本文将对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解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一、速度问题速度问题是行程问题中最经典的类型之一。

通常情况下,速度问题会给出一个人或物体的速度以及时间,然后要求计算距离。

解决速度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常见的单位包括:米/秒、千米/时、厘米/分等等。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等速运动的基本公式:速度=距离/时间。

通过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未知量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某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法: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60 = 距离/3。

通过解方程可得距离=60×3=180千米。

因此,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80千米。

二、时间问题时间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解决时间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时间的单位换算。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时间=距离/速度的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最后求解未知量。

例如,小明骑自行车以20千米/时的速度骑行了2小时,求小明骑行的距离。

解法: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 = 距离/20。

通过解方程可得距离=2×20=40千米。

因此,小明骑行的距离为40千米。

三、距离问题距离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在距离问题中,我们通常需要根据已知的速度和时间,求解行程的距离。

同样,解决距离问题也需要掌握单位的换算关系。

例如,一辆火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小时,求火车行驶的距离。

解法: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50 = 距离/4。

通过解方程可得距离=50×4=200千米。

因此,火车行驶的距离为200千米。

四、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总结1. 学会单位之间的转换: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单位之间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六年级下小升初典型奥数之行程问题

六年级下小升初典型奥数之行程问题

六年级下小升初典型奥数之行程问题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行程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小升初奥数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这类问题。

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基本的公式就是:路程=速度×时间。

而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等。

咱们先来说说相遇问题。

比如说,甲从 A 地出发,速度是每小时 5千米;乙从 B 地出发,速度是每小时 3 千米。

A、B 两地相距 16 千米,两人相向而行,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算出两人的速度和,也就是 5 + 3 = 8千米/小时。

然后用总路程除以速度和,就能得到相遇时间:16÷8 = 2小时。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相遇问题。

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走 4 千米,乙每小时走 6 千米,经过 3 小时两人相遇。

A、B 两地相距多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先算出甲 3 小时走的路程是 4×3 = 12 千米,乙 3 小时走的路程是 6×3 = 18 千米。

然后把两人走的路程相加,12 + 18= 30 千米,就是 A、B 两地的距离。

接下来是追及问题。

比如甲在乙前面 10 千米处,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3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问乙多长时间能追上甲。

因为乙的速度比甲快,所以每小时乙能比甲多走 5 3 = 2 千米。

而两人一开始的距离差是 10 千米,所以追上甲需要的时间就是 10÷2 = 5 小时。

再看一个例子,甲、乙两人同时同向出发,甲在前,乙在后。

甲每小时走 2 千米,乙每小时走 5 千米。

出发 4 小时后,乙追上甲。

一开始两人相距多远?我们先算出乙 4 小时走的路程是 5×4 = 20 千米,甲 4 小时走的路程是 2×4 = 8 千米。

因为乙追上了甲,所以一开始两人的距离差就是乙比甲多走的路程,即 20 8 = 12 千米。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一、行程问题解题技巧之相遇问题。

1. 题目。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

解析。

根据相遇问题的公式:路程 = 速度和×相遇时间。

甲、乙的速度和为15 + 10=25(千米/小时),相遇时间是3小时,所以A、B两地的距离为25×3 = 75千米。

2. 题目。

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

问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解析。

速度和为30+20 = 50千米/小时,根据相遇时间 = 路程÷速度和,可得相遇时间为200÷50=4小时。

3. 题目。

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6米,乙的速度是每秒4米。

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秒两人第一次相遇?解析。

在环形跑道上反向出发,相遇时两人跑的路程和就是跑道的周长。

速度和为6 + 4=10米/秒,根据时间 = 路程÷速度和,可得相遇时间为400÷10 = 40秒。

二、行程问题解题技巧之追及问题。

4. 题目。

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先走2小时后,甲才出发,问甲几小时后能追上乙?解析。

乙先走2小时,则先走的路程为6×2 = 12千米。

甲、乙的速度差为8 6 = 2千米/小时。

根据追及时间 = 路程差÷速度差,可得追及时间为12÷2 = 6小时。

5. 题目。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也从A地开往B地,问摩托车出发后几小时能追上汽车?解析。

汽车先出发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60×3 = 180千米。

摩托车与汽车的速度差为90 60 = 30千米/小时。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专题:走走停停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专题:走走停停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专题:走走停停的要点及解题技巧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专题:走走停停的要点及解题技巧一、行程问题里走走停停的题目应该怎么做1。

画出速度和路程的图。

2。

要学会读图。

3。

每一个加速减速、匀速要分清楚,这有利于你的解题思路。

4。

要注意每一个行程之间的联系。

二、学好行程问题的要诀行程问题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奥数专题。

类型多:行程分类细,变化多,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而行程每个类型重点不一,因此没有一个关键点可以抓题目难:理解题目、动态演绎推理——静态知识容易学,动态分析需要较高的理解能力、逻辑分析和概括能力跨度大: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学行程——四年的跨度,需要不断的复习巩固来加深理解、夯实基础那么想要学好行程问题,需要掌握哪些要诀呢?要诀一:大部分题目有规律可依,要诀是"学透"基本公式要诀二:无规律的题目有"攻略",一画(画图法)二抓(比例法、方程法)竞赛考试中的行程题涉及到很多中数学方法和思想(比如:假设法、比例、方程)等的熟练运用,而这些方法和思想,都是小学奥数中最为经典并能考察孩子思维的专项。

奥数行程:走走停停的例题及答案(一)例1。

甲乙两人同时从一条800环形跑道同向行驶,甲100米/分,乙80米/分,两人每跑200米休息1分钟,甲需多久第一次追上乙?【解答】这样的题有三种情况:在乙休息结束时被追上、在休息过程中被追上和在行进中被追上。

很显然首先考虑在休息结束时的时间最少,如果不行再考虑在休息过程中被追上,最后考虑行进中被追上。

其中在休息结束时或者休息过程中被追上的情况必须考虑是否是在休息点追上的。

由此首先考虑休息800÷200-1=3分钟的情况。

甲就要比乙多休息3分钟,就相当于甲要追乙800+80×3=1040米,需要1040÷(100-80)=52分钟,52分钟甲行了52×100=5200米,刚好是在休息点追上的满足条件。

六年级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六年级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六年级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一、基本公式1. 路程 = 速度×时间,即s = vt。

速度 = 路程÷时间,v=(s)/(t)。

时间 = 路程÷速度,t=(s)/(v)。

二、相遇问题1. 特点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

2. 公式总路程=(甲的速度 + 乙的速度)×相遇时间,即s=(v_1 + v_2)t。

3. 题目解析例: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

解析:已知甲的速度v_1 = 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v_2=4千米/小时,相遇时间t = 3小时。

根据相遇问题公式s=(v_1 + v_2)t=(5 + 4)×3=9×3 = 27千米,所以A、B 两地的距离是27千米。

三、追及问题1. 特点两个物体同向而行,速度快的物体追速度慢的物体。

2. 公式追及路程=(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即s=(v_1 v_2)t(v_1> v_2)。

3. 题目解析例: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开始时两人相距10千米。

问甲几小时能追上乙?解析:甲的速度v_1 = 6千米/小时,乙的速度v_2 = 4千米/小时,追及路程s=10千米。

根据追及问题公式t=(s)/(v_1 v_2)=(10)/(6 4)=(10)/(2)=5小时,所以甲5小时能追上乙。

四、环形跑道问题1. 相遇情况(同地反向出发)公式: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即s=(v_1 +v_2)t。

题目解析:例: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从同一点反向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5米,乙的速度是每秒3米,问经过多少秒两人第一次相遇?解析:已知环形跑道周长s = 400米,甲的速度v_1 = 5米/秒,乙的速度v_2 = 3米/秒。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行程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就要把行程问题分类,包括相遇、追及、同向、逆向、还有特殊的,如水中行舟、火车过桥,下面介绍一点相关公式,但是这是公式,是“死"的东西,我们解体就是要把他们或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现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而且做一道题,我们要尝试不同的做法,不要满足于解题的需要,发现隐含条件,找出解决题目的捷径。

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强,所以他们往往无从下手,也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

但行程问题又是有规律的。

它所涉及的是速度、时间、路程三者间的关系。

按物体运动的路线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大类;按物体运动方向分为:相向、相反、同向。

一、行程问题的公式归纳其基本公式为“速度×时间=路程”。

据此,演化成如下具体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关键:解决此类应用题,要注意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文字为图示。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关于行程问题的公式(一)相遇问题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二)追及问题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

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六年级奥数 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    行程问题

知识要点及解题基本方法行程问题研究的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基本的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

按物体运动的路线可分为在不封闭线路上和封闭线路上两大类;按物体运动的方向可分为同向、相向和背向三大类。

其数量关系如下:1)相向运动: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距离2)同向运动: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距离3)背向运动:向运动是相向运动的另一和形式,其关系与相向运动相同。

解答行程问题要灵活运用以上关系。

对于较复杂的行程问题,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力求把题中的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采用假设、转化、求比、列方程等方法,把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名师导航:例1、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步行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步行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

两人同时出发,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1千米的地方相遇。

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练习: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50千米处相遇,已知客车行完全程用6小时,货车行完全程用8小时,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雍阳试题)例2:甲、乙、丙三人中,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

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又经过15分钟与丙相遇。

求A、B两地间的距离。

例3、两辆汽车从东西两站同时相向开出。

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

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

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

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

两站相距多少千米?例4、如图,从A 到B 是1千米的下坡路,从B 到C 是3千米的平路,从C 到D 是2.5千米的上坡路。

小张和小王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千米/小时,平路都是4千米/小时,上坡都是2千米/小时。

小张和小王分别从A 、D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问多少时间后他们相遇?例5.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

六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一)知识引入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分析例1甲、乙两人练习跑步,若让乙先跑12米,则甲经过6秒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要经过5秒追上乙;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分析与解:甲、乙的速度差为12÷6=2(米/秒),则乙的速度为2×5÷2=5(米/秒),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5×9-2×10=25米。

例2小陈和小许二人分别从两地同时骑车相向而行。

小陈每小时行16千米,小许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相遇时距中点3千米。

求全程长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要求全程长多少千米,必须知道“速度和”与“相遇时间”。

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小陈和小许的速度,因此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

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当小陈到达A点时,与相遇时小许所行的路程相同,因此二人相遇时,小陈比小许多行了3×2=6(千米)。

相遇时间:6÷(16-13)=2(小时)。

全程:2×(16+13)=58(千米)。

答:全程长58千米。

例3 兄妹二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哥哥骑车每分钟行400米,妹妹步行每分钟行100米。

哥哥到校门时,发现忘了带课本,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行程问题”主要类型归纳一、直线型(1)两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是(2n-1)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是(2n-1)S。

(2)单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2n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为2ns。

二、环型环型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反向迎面相遇(不可能背面相遇),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背面追及相遇(不可能迎面相遇)。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总结一、直线型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宏观上分“两岸型”和“单岸型”两种。

“两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单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现在分开向大家一一介绍:(一)两岸型两岸型甲、乙两人相遇分两种情况,可以是迎面碰头相遇,也可以是背面追及相遇。

题干如果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相遇,考生对两种情况均应做出思考。

1、迎面碰头相遇:如下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为清楚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将两人的路线分开画出)则共走了1个全程,到达对岸b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处,共走了3个全程,则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过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

之后的每次相遇都多走了2个全程。

所以第三次相遇共走了5个全程,依次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2n-1)S,S为全程。

而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分开看每个人都是2倍关系,经常可以用这个2倍关系解题。

即对于甲和乙而言从a到c走过的路程是从起点到a的2倍。

相遇次数全程个数再走全程数1 1 12 3 23 5 24 7 2………n 2n-1 22、背面追及相遇与迎面相遇类似,背面相遇同样是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下图,此时可假设全程为4份,甲1分钟走1份,乙1分钟走5份。

则第一次背面追及相遇在a处,再经过1分钟,两人在b处迎面相遇,到第3分钟,甲走3份,乙走15份,两人在c处相遇。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行程问题”主要类型归纳一、直线型(1)两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是(2n-1)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是(2n-1)S。

(2)单岸型:第n次迎面碰头相遇,两人的路程和为2ns。

第n次背面追及相遇,两人的路程差为2ns。

二、环型环型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反向迎面相遇(不可能背面相遇),一种是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背面追及相遇(不可能迎面相遇)。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总结一、直线型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宏观上分“两岸型”和“单岸型”两种。

“两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单岸型”是指甲、乙两人从路的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现在分开向大家一一介绍:(一)两岸型两岸型甲、乙两人相遇分两种情况,可以是迎面碰头相遇,也可以是背面追及相遇。

题干如果没有明确说明是哪种相遇,考生对两种情况均应做出思考。

1、迎面碰头相遇:如下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为清楚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将两人的路线分开画出)则共走了1个全程,到达对岸b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处,共走了3个全程,则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过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

之后的每次相遇都多走了2个全程。

所以第三次相遇共走了5个全程,依次类推得出:第n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2n-1)S,S为全程。

而第二次相遇多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分开看每个人都是2倍关系,经常可以用这个2倍关系解题。

即对于甲和乙而言从a到c走过的路程是从起点到a的2倍。

相遇次数全程个数再走全程数1 1 12 3 23 5 24 7 2………n 2n-1 22、背面追及相遇与迎面相遇类似,背面相遇同样是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下图,此时可假设全程为4份,甲1分钟走1份,乙1分钟走5份。

则第一次背面追及相遇在a处,再经过1分钟,两人在b处迎面相遇,到第3分钟,甲走3份,乙走15份,两人在c处相遇。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 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例题专题简行程问题(一)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 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 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 、B 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 地到B 地需15小时,乙车由B 地到A 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 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 、B 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小学五六年级奥数学竞赛行程问题常用思想之图解法、综合分析

小学五六年级奥数学竞赛行程问题常用思想之图解法、综合分析

加油站画图技巧:行程问题常用思想之图解法、综合分析加油站①一般线段图主要目的:寻找路程和或差的关系小升初热点应用题盘点—复杂工程、比例应用题①不同人,分开画②时间点,要标清③不同速,不同型加油站【例1】(★★★)②时间关系图小王、小李二人往返于甲、乙两地,小王从甲地、小李从乙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人第一次在距甲地3千米处相遇,第二次在距甲地6千米处相主要目的:通过标时间点寻找时间的关系【例2】(★★★)早晨,小张骑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

下午1点,小王开车也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

下午2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5千米。

下午3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15千米。

下午4点时小王到达乙地,晚上7张┗━━━━━━━┻━━━━┻━━━━━━━━┛1探索【例3】(★★★★★)迎春杯复赛一条路上有东、西两镇.一天,甲、乙、丙三人同时如图可知,小张3点到7点的4个小时比小王3点到4点的出发,甲、乙从东镇向西而行,丙从西镇向东而行,一个小时多走15千米,从出发到2点比小王的1点到2点15 2 4 ,甲距他们30千米.当甲到达西镇时,丙距东镇还有20千米,那么当丙到达东镇时,乙距西镇( )千米早晨10点。

加油站【例5】(★★★)③比例线段图目的:寻找速度比与路程比的关系【例4】(★★★)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25千米/小时,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3:7,并且甲、乙两车第1996次相遇的地点和第1997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注:当甲、乙两车同向时,乙车追上甲车不算作相遇)。

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加油站【本讲总结】④柳卡图(ST图)目的:通过时间寻找地点,确定位置【例6】(★★★★)A、B两地相距1000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在A、B两地间往返锻炼。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四种类型专讲完整版讲解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四种类型专讲完整版讲解

六年级行程问题专讲第一部分:相遇问题知识概述: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注:(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开始运动那一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解题秘诀:(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典型例题:例1.东西两地相距60千米,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3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的速度比乙快10千米,二人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习题: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例2.甲港和乙港相距662千米,上午9点一艘“名士”号快艇从甲港开往乙港,中午12点另一艘“日立”号快艇从乙港开往甲港,到16点两艇相遇,“名士”号每小时行54千米,“日立”号的速度比“名士”号快多少千米?习题:甲乙两地的路程是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货车以平均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要使两车在全程的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几点出发?例3.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 、B 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

六年级下册奥数教案-11 行程问题(二)(第一课时)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奥数教案-11 行程问题(二)(第一课时) 全国通用
3.小组合作。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什么?
(提示学生:可以先根据路程差,求出火车的速度)
答案:
路程差:530-380=150(米)
时间差:40-30=10(秒)
火车速度:150÷10=15(米/秒)
车长:15×40-530=70(米)
答:这辆火车的速度为每秒行驶15米,车长为70米。
4.教师小结
师:解答这一类问题,关键要抓住火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题目告诉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例2
例2:火车沿途经过许多城镇,在离开西安站时,我们看见有一人沿着铁路旁的便道步行,火车从此人身后开来,在此人身旁通过的时间是7秒。已知火车长70米,每小时行54 千米。问:步行的人每秒行多少米?
1.学生审题,模拟场景理解题意。
例1是典型的火车过桥问题;例2是典型的追击问题;例3是典型的相遇问题。解决这一类问题时,要认真理解题意,理解题中所涉及的问题类型及相应的数量关系。第2课时中例4综合了追击及相遇问题,难度较大。同时在教师引导下练习完成闯关中的习题。拓展延伸问题教师根据课堂情况选讲。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了解有关火车过桥问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火车过桥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概括、理解火车过桥问题相关公式。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说明:留给备课教师在备课时填写自己上课所需内容.
一、激趣导入
师: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一个为全世界科学家所瞻目的巨大宝湖,青海湖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鱼库。也是一个具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览胜地,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重点】
行程问题解题方案:
图解法+综合分析——画图技巧
如图,甲、乙分别从A、C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他们的速度之比为5∶4,相遇于B地后,甲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C地前进,而乙则立即调头返回,并且乙的速度比相遇前降

1
5
,这样当乙回到C地时,甲恰好到达离C地18千米的D处,那么A、C两地之间的距离是______千米。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32千米/时,乙车速度为48千米/时,它们到达B地和A地后,甲车速度提高
1
4
,乙车速度减少
1
6
,它们第一次相遇地点与第二次相遇地点相距74千米,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

两人出发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

那么甲从出发到回到出发点共用了多少小时?
行程五大常考题型与三大解题技巧系统梳理
——(图解法+综合分析)(★★★)(2008年清华附中入学测试题)
(★★★)
(★★★☆)
如图所示,A至B是下坡,B至C是平路,C至D是上坡。

小张和小李在上坡时步行速度是4千米/小时。

平路时步行速度是5千米/小时,下坡时速度是6千米/小时。

小张和小李分别从A和D同时出发,1小时后两人在E点相遇。

已知E在BC上,并且E至C的距离是
B至C的
1
5。

当小王到达A后
9分钟,小张到达D
,那么A至D全程长是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