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5章 第2节 人口的迁移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点击进入word....
图表专项突破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 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
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2017·高考江苏 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 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 各自总人口比重图”❶。读 图,回答(1)~(2)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讲 人口的迁移课件 中图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五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讲 人口的迁移课件 中图
4.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
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 成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
2 考点突破
FENLEIJIEDU
分类解读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师说考点]
(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C.各时期近距离婚迁比例平原地区均最大
D.近距离婚迁比例低山地区均小于丘陵地区
(2)2000年后,各区域的平均婚迁距离均比之前大,与其原因
无关的是
()
A.居民文化程度的提升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大
C.交通和通信业的发展
D.人口密度的不断提高
(3)1950年以来,推动农村居民婚姻迁移时空演变的主体动
力是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
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推力和拉力两个
角度对比分析如下: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环境 环境恶化、自然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
因素
灾害
件好
经济因素 (起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 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主反要映因出素( 为 )
()
A.经这济些因地素区、主政要治为因人素口迁出区
B.社这会些文地化区因主素要、为政人治口因迁素入区
C.经春济运因客素流、方社向会主文要化在因城素市之间
D.政春治运因客素流、方环向境主因要素在农村之间
解析:第(1)题,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区经济、科技发 达,有大量人口前来务工、求学,主要为人口的迁入区;春运 期间客流方向复杂,不一定是在城市之间或者在农村之间。 第(2)题,北京等地务工流的形成主要与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有关,学生流的形成主要与科教发达、高等院校众多有关,而 与政治、环境因素关系不大。 答案:(1)B (2)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5章 第2节 人口的迁移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5章 第2节 人口的迁移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 人口的迁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 [识记—基础梳理]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人口迁移的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劳务输出(外籍工人)增多。

(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图文助记].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理解—要点突破]1.世界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3.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2019中图版高一必修2地理1.2人口的迁移2(共48张)

2019中图版高一必修2地理1.2人口的迁移2(共48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 变化,在很大程度上 荒漠化与移民
决定了人类生活、生 产的空间布局,从而 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 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 2019/3/11 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然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2019年3月11日1时8分
完成训练与测评 第二个作业
2019年3月11日1时8分
2019年3月11日1时8分
3、亚洲最大的国际人口迁移出现在( C ) A.我国“三峡”工程移民 B.来非洲的殖民者被遣返回国 C.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分治 D.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
2019年3月11日1时8分
4.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B )
A.自然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为吸引优秀学生留居美国,美国对他们实行 “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结果外国留学生学成 后约有一半定居美国,如在1991-1992年留美的约 60万名外国留学生中,有近5%毕业后滞留美国或加 入美国国籍。
2019/3/11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 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
1.人口迁移: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 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迁移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改变定居地 ②较长的时间(一年以上) ③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BCD )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AB ) 哪些是国际迁移( CD )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2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2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人口的迁移一、选择题1.(2015·高考广东卷)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解析:图中显示,该省人口数量多,且常住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该省人口大量迁出,选项中只有四川符合条件.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属于人口迁入省份.答案:B(2017·郑州模拟)下表为2015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2~3题。

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 4 280俄罗斯 1 230德国 1 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 3 500印度 2 000菲律宾7002.根据上表,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东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3.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

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D.政策优势解析:第2题,据表可知,世界人口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多为发达国家。

2019年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第2节人口迁移

2019年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第2节人口迁移

流向和平国家、 能对其提供避难 需要的国家
方向
国家
稠密 国家流向 人口____
人口 稀疏 国家
产生的 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
人才和经济上 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 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带来 许多问题
考点一
考点二
3.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Hale Waihona Puke 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考点一
考点二
学习目标 1.识记:人口迁
思维导图
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自 建国以来到现 在人口迁移的 特点及原因。
国际
经济
3.应用:运用图
表资料分析人 口迁移的特点
及其影响。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知 识 整 合 ]
1.人口迁移类型的判定 结合“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考点一 考点二
土壤
矿产资源 自然灾害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 经济因素
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
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 迁移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一 考点二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C.1950~1970年
)
B.1930~1950年 D.1970~1990年
考点一
考点二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讲人口的迁移教学案中图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讲人口的迁移教学案中图版

第2讲人口的迁移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情分析]常与产业转移、西部开发、城市化发展等相联系,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1.综合思维:通过对人口迁移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空间变化并分析原因、影响与措施。

2.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区(地)与迁出区(地)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考点一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素养盘点]1. 如何判定某一人口移动现象是否是人口迁移? 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属于人口迁移吗?(综合思维)提示:(1 )人口迁移一般需具备三个条件:(2)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2.分类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人口跨洲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的人口迁移①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 河北、山东→东北地区 “走西口”河南→新疆、甘肃等地③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2)主要形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全面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1)产生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

2019中图版高一必修2地理1.2人口的迁移4(共62张)

2019中图版高一必修2地理1.2人口的迁移4(共62张)

闯关东 走西口 下南洋地图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迁移通常是 指人口在地区 之间迁出或迁 入,而发生居 住地的永久性 或长期性改变 的人口移动现 象。
人口流动通常指因 工作、学习、旅 游、探亲等原因 临时或短期离开 原住地外出活动, 而不变更户籍的 人口移动现象。
活动一:
下列人口移动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2、不利的影响
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 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住房等方面的压力,也 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
思考:
(1)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 原因是( AB ) A、规模较小,频率较低 B、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控制较多 C、多为自发流动 D、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民工流
结合社会实践探究民工流现象
一 形成原因,分城市和乡村 二流动方向,分大方向和局部方向 三对社会影响,分积极和消极影响 四提出合理化建议

民工流的深入认识



1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收入低 城市用工需求大,收入高 2方向:大方向,中西部流向东部 局部方向,乡村流向城市 3影响: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消极交通,城市,经济,社会管理的压力 4合理化建议:完善交通网络 解决三农问题 吸收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 培训农民工,提高收入,鼓励自主创业 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体系,引导民工合理流动
2、按迁移方向
农村→农村 城市→城市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
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
移的主要类型
农村→城市 (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城市→农村 (逆城市化的表现)
3、按迁移原因
自主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被迫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

2019-2020届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第1讲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共68张PPT)

2019-2020届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第1讲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共68张PPT)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
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
回答(1)~(2)题。
预测 2050 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 14 亿~15 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b.⑧
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及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2)过渡模式:可分为高增长和增长下降两个阶段。
A.高增长阶段
a.特征:仍然维持⑨
,但死亡率急剧下降,⑩

长。
b.分布:发达国家 18 世纪末或 19 世纪初进入这个阶段,许多
目前还处在这个阶段,人口增长较快。
c.成因:社会生产力发展,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
容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 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 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生产力愈发达,人们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
力就愈

4.特性:具有相对性,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 科技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地区人口的 合理容量也不相同。
【答案】(1)B (2)D
二、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续表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图示
区别
参考角度
体现的意义 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的承载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社

会经济发展、消费水平
生存
发展


续表
联系
二者与制约 因素的相关 性表现
环境承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人口的迁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 [识记—基础梳理]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人口迁移的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劳务输出(外籍工人)增多。

(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图文助记]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理解—要点突破]1.世界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3.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世界人口迁移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1.D 2.A[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示意图,然后由不同的人口年变化率推知该城市的人口变动情况。

第1题,比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口变化率,可推知该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但总人口增长率仍大于零,故总人口数仍然在增加,因此排除A、B两项;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略有增加,所以C错;与80年代相比,该城市90年代国际、国内净迁移率都在下降,说明迁入该城市的人口减少,故D项正确。

第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

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故排除C、D两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故排除B项。

]考向2我国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3~4题。

3.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4.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3.A 4.D[第3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

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

故选A。

第4题,可用直选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

故选D。

] 考向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5~6题。

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5.C 6.A[第5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

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

第6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

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考向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7~8题。

7.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8.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思维流程】7.C8.B[第7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

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

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

第8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还是人口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高。

]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识记—基础梳理][易误点拨][理解—要点突破]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3)社会因素①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②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政治因素:考向1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9~10题。

9.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东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10.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

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D.政策优势9.B10.C[第9题,表中显示出最大移民接收国多为发达国家,而最大移民输出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第10题,菲律宾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等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其家政服务人员流向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考向2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因素(2018·邯郸期末)据2014年1月26日(农历腊月26)上午10点数据:在迁入成都的1 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1 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

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

完成11~12题。

【导学号:29790090】11.造成“逆向春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B.春节期间北京旅游活动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D.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12.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A.传统观念B.经济C.教育D.交通11.A12.A[第11题,题干中“逆向春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及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人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不断升高,春节期间,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第12题,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家庭聚会、访亲探友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造成人口流动大,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传统的家庭观念,A正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