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等奖《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部分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属于主题2: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内容要求“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具体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认识,进而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典型物质的基本性质,涉及单质、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

但学生的知识是单一的,分散的没有进行系统地整合,也就不能更清晰地认识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导语: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

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应用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开始,逐步深入探讨物质转化的过程和原理。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物质的本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基本概念(概述)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

2. 物质的性质:可感性质和运动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分类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

2. 物质的组成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三、物质的转化1. 物质的转化过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通过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

b. 化学反应的特征:气味、颜色、温度、气体生成等。

c.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原则。

3. 物理变化: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变。

a. 相变的概念和种类: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b. 相变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四、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应用案例1. 应用案例1:酸雨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应用案例2: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 应用案例3: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成分的吸收。

五、总结与回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物质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了解了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过程。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认识物质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的奥妙。

个人观点与理解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理解自然界和科学原理的关键。

通过学习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习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习教案

味精
液晶
普钙
记忆合金
第3页/共29页
第四页,共29页。
氢能轿车(jiàochē)
4
怎样才能学好(xué hǎo) 化学?
1、课前预习、专心(zhuānxīn)听课、善于思考 、
勤做笔记、课后复习、及时巩固 2、协作学习、善于交流、不耻下问 3、独立作业、注重反思 4、科学记忆、重视归纳 5、注重实验、善于探究
1、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主要 化学 性质
1、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CO2+2NaOH==Na2CO3+H2O
CuO+2HCl====CuCl2+H2O
2、酸性氧化物+水=酸
2、碱性氧化物+水=碱
SO3+H2O==H2SO4
Na2O+H2O==2NaOH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SiO2+CaO====CaSiO3
由分子构成(gòuchéng)的物质 :①大多数非金属单质:H2、Cl2、O2、O3、N2、P4、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HCl、H2O、NH3、H2S、CH4、C2H4(乙烯)、乙炔(C2H2 )等 ③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SO2、CO2、SO3、P2O5、N2O5等 ④酸类:H2CO3、HCl、HNO3、H2SO4、H3PO4等
13 第十三页,共29页。
酸、碱、盐、氧化物能否按其他(qítā)分类标准继续进行分类?
从是否(shì fǒu)含 氧
含氧酸 H2SO4、HNO3、H2CO3 无氧酸 HCl、H2S
从电离产生的H+ 数目
一元酸 二元酸
HNO3、HCl、CH3COOH H2SO4 H2CO3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标题“元素与物质”的内容,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本节内容既承接了初中的相关知识,又为后续化学反应的分类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对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发展亦起到重要作用。

从章标题来看,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的第二章移至第一章,很好地衔接了初中化学的相关内容,降低了学生初学高中化学知识的难度。

从节标题来看,本节内容增加了“物质的转化”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物质转化的途径。

在本课时的具体内容设置方面,新人教版在物质分类方法层面变化不大,但增加了物质分类的角度(通过物质性质分类),并加入同素异形体、酸(碱)性氧化物、物质的转化等知识点,体系更加完整。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了解或掌握的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如下:(1)物质由元素组成;(2)物质的分类;(3)CO2、CaO的化学性质。

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但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根据元素组成和物质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结合物质的类别说明或预测物质的性质,进而实现物质的转化;3.能体会到分类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评价目标】1.通过对表格中物质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分类角度和方法的认识;2.通过对酸(碱)性氧化物以及物质转化图的探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及转化的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对图书分类与物质转化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类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树状分类法;酸(碱)性氧化物;物质的转化2.教学难点:物质的转化五、教学方法1.问题链(围绕着框图中的物质进行一系列问题驱动)2.演绎推理(含碳元素物质的分类、同素异形体、Na2O的性质物质的转化)3.类比推理(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先从图书馆的分类引入物质分类的意义及角度,而后以框图的形式呈现了一些物质,整节课围绕着这些物质依次探讨两种分类法、同素异形体、酸(碱)性氧化物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物质的转化。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高中版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高中版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高中版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2.掌握物质的转化过程及其原理;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2.物质的转化过程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1.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的理解;2.物质的转化过程及其原理的掌握。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2.实验教学法;3.讨论与合作学习法;4.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锌粉、硫磺、盐酸、苏打粉、盐、糖、纸片等;2.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玻璃棒、分液漏斗、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

请任意举一个物质的例子,并说明其特征。

2.提问:根据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类,那么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类呢?每一类的特征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1)无机物和有机物:请同学们自主回答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征,并进行讨论。

(2)元素和化合物: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元素和化合物?请同学们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元素和化合物的意思。

(3)溶液和悬浊液:请同学们自主回答溶液和悬浊液的特征,并进行讨论。

2.物质的转化过程及其原理(1)化学反应的条件: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实验中我们做了哪些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2)反应类型:请同学们自主回答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并进行讨论。

(3)化学方程式:请同学们自主尝试写出几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讨论。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一:硫磺和锌粉反应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的硫磺。

(2)加入适量的锌粉,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观察与分析: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2.实验二:盐酸和苏打粉反应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的盐酸。

(2)加入适量的苏打粉,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观察与分析: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3.实验三:盐和糖的溶解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盐和糖分别倒入两个干净的试管中。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掌握物质之间转化的基本条件和规律。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物质之间转化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物质分类标准。

掌握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背后的微观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

化学试剂:钠、水、酚酞指示剂、盐酸、氢氧化钠等。

教学课件:包含物质分类图表、实验步骤和示例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学场景】教室前方的屏幕上展示了一张超市货架的照片,各类商品井然有序地分类摆放。

学生们好奇地注视着屏幕,等待教师的引导。

【教师活动】教师微笑着指向屏幕上的照片,并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师生对话】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张超市货架的照片,有没有注意到商品是如何摆放的?”生1:“老师,商品都是按照种类摆放的。

”师:“非常好!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呢?”生2:“方便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

”师:“没错,分类摆放不仅方便了顾客,也提高了超市的管理效率。

同样地,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物质。

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们、应用它们,我们也需要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超市商品分类摆放的实例,引出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出发,自然地过渡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过渡语】“那么,在化学中我们是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呢?不同种类的物质之间又能否相互转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这一神秘的化学世界。

”教师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和期待,成功地点燃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物质分类(约1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打开课件,展示出一幅清晰的物质分类图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 了解两种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3) 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方法和重要内容(2)体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引入】若要到“华联”商场买一瓶饮料,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思考交流】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12块糖进行分类活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P3-4对常见的化学物质有哪些分类的方法?2. 讨论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学生总结】1、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导电性:导体﹑半导体﹑绝缘体.2、根据物质的性能溶解性: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难溶性物质.3、根据物质的组成P3图1-2【思考讨论】试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比较纯净物和混合物【学生回答】【学习探究1【案例1】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钠(Na) 氯气(Cl2) 氯化铁(FeCl3)溶液硫酸(H2SO4)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钠(NaOH)【学生归纳】按P3图1-2进行分类混合物为:氯化铁溶液,其余为纯净物。

在纯净物中,单质为:钙和氯气,其中钙为金属单质,氯气为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钠;在化合物中又可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属于氧化物为:氧化钙,属于酸为:硫酸,属于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盐为:碳酸钙。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案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案例

学生活动:(练习)P5有关问题
(提醒)化学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有些反应
需要催化剂,
有些反应需要特殊条件如:(1)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至少
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a: 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b:生成挥发性物质
(气体)c:生成难电离物(如水)
(2)在水溶液中,一种金属与另一种可溶性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具
中元素的化合价会改变,而有些反应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反应中所有的
化合价都没有改变,从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有改变这个角度,化学反
应又可以分成两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讲述)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复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深化
研究。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将物质分类的一些方法,值得提醒的是分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四 种基本类型等基本知识,使有关知识系统化。 2、认识化学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了解简单的化学物质的基本属类。 3、了解研究物质的转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简单物 质的转化规律。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熟悉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分类方 法和化学反应类型。通过抽象分析,认识化学反应新的分类途径。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比较、归纳、分类、概括等基本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类思想、 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化学反应类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示范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1.认识分类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性,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胶体的性质及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分方法,能够用胶体的性质解释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 教学重难点1.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2.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书馆中数不胜数的图书要分类陈列以便于人们查找,快递企业对数以千万计的物品要分类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样,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进行分类。

【交流讨论】回忆初中阶段知识,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过渡】我们把这种分类方法形象地称为树状分类法。

【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知识点一 常见的分类法【讲授】树状分类法:把物质按照从属关系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举例:物质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金属单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交流讨论】(1)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答: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Mn 2O 7是酸性氧化物,但属于金属氧化物,CO 、NO 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均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碱性氧化物均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碱?答:部分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O 3 + H 2O = H 2SO 4等,有些酸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如SiO 2不和水反应。

部分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 + H 2O = Ca(OH)2等,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如CuO 不和水反应。

酸性氧化物通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如SO 2 + CaO = CaSO 3等。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专题一第一单元教案编号:01 授课日期:月日课题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主备人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1、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方法比较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课前检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2、根据导电性能分类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4、根据组成纯净物是否为同种元素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在上图中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我们能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学习过程]一、物质的分类[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①钠(Na);②氯气(Cl2);③氯化铁(FeCl3)溶液;④硫酸(H2SO4);⑤碳酸钙(CaCO3);⑥氧化钙(CaO);⑦氢氧化钠(NaOH);⑧葡萄糖(C6H12O6)。

[情景设计1]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足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O属于碱性氧化物,请写出Mg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概念形成]1、碱性氧化物:能与___ _反应生成___ __和__ ___的_____ ____。

2、酸性氧化物: 能与___ _反应生成__ ___和____ _的______ ___。

[友情提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关系?[知识拓展]1、两性氧化物:。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精品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精品教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表格中物质的分析,掌握物质分类的角度和方法;2.通过对酸(碱)性氧化物以及物质转化图的探讨,提升对物质性质及转化的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对图书分类与物质转化的分析,体会分类的价值。

【学习过程】Na Mg Fe NaCl NaOH Fe(OH)3CO CO2 C H2O2 O3Na2CO3CaO Na2O SO3K2CO3H2SO4H2CO3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有哪些?2.你能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将这些物质分类吗?3.上面列出了一些含碳元素的物质,如何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梳理?4.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你能发现表格中的同素异形体吗?二、元素与性质的关系1.根据CO2、SO3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得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2.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类比得出碱性氧化物的性质:3.预测Na2O能发生的反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三、物质的转化结合以上物质转化的路径思考:如何用Cu制备CuSO4?(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A.同一物质B.同种化合物C.同素异形体D.无法判断2.某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600 ℃)制得了铁。

按照树状分类法对熔融液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A.均属于混合物B.均属于金属氧化物C.均属于纯净物D.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A.水银、干冰、硫酸、烧碱、食盐B.碘酒、冰、盐酸、烧碱、食盐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胆矾D.铜、氧化铜、醋酸、生石灰、氯化铜4.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5.按照物质不同的分类方法,H2SO4应属于()℃酸℃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难挥发性酸℃混合物℃二元酸℃化合物A.℃℃B.℃℃℃℃C.℃℃℃℃℃D.℃℃℃℃℃6.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COB.SiO2C.H2O2D.MgO7.从物质类别的通性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单质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B.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C.非金属单质一定能与酸反应D.部分碱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二、单项选择题II8.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教师: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2.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3.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师板书:交叉分类法讲述:好,我们对这四类盐进行分类,看看应该怎么分呢?对于Na2SO4,如果对于阳离子来说,她是属于钠盐,而对于阴离子来说,它是属于硫酸盐.Na2CO3也可以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来分,就可以分为钠盐和碳酸盐.同样的道理,K2SO4和K2CO3也可以以阴阳离子为标准进行分类.像这样的分类我们称之为交叉分类法.教师板书:树状分类法教师提问:将Ba(OH)2、NaHCO3、K2O、CuO、NaCl进行分类[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教学推进]好,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各有什么有点呢?我们看看,树状分类法就是对物质进行再分类,分类图看起来像一棵不断开枝的树,不断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再分类.很明显我们的树状分类图很清晰很直观.所以,树状分类法的优点就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教师提问:同学们,化学反应的分类我们只是知道了很少的一部分,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将会遇到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化学反应再分类的,那是以后我们学习的任务.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分类.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请学生回答)2.教师提问:再继续分类的话,单质还可以怎么分?(请学生回答):(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思考·交流: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和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和物3.教师提问:氧化物酸、碱、盐怎么分类?(请学生回答)(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思考·交流:(请学生回答)二、分类法的应用1.推断物质性质同类物质常常具有许多共性.因此可以通过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具有的性质.思考交流(请学生回答)思考交流(请学生回答)2.确定转化关系(请学生回答)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指明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展示:下列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教师总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活学活用:3.根据酸的通性,写出硫酸分别与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镁的化学方程式.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①C+O===CO22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教师:根据物质的分类,可以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制备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新物质.教师提问:那么,物质的性质是怎样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同类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质教师:例如,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他们都具有酸的性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他们都具有碱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钾都是盐,他们都具有盐的性质.(展示图片)新课讲解: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师:①酸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②酸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③酸可以与碱反应④酸可以与某些盐反应注意:“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思考讨论:根据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可以有哪些反应实例呢?(展示表格)新课讲解:碱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师:①碱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②碱可以与酸反应③碱可以与某些盐反应④碱可以使酚酞试剂变红,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反应注意:“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思考讨论:根据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可以有哪些反应实例呢?(展示表格)新课讲解:盐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师:①盐可以与金属反应②盐可以与酸反应③盐可以与碱反应④盐可以与某些盐反应注意:“盐”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其他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思考讨论:根据盐的主要化学性质,可以有哪些反应实例呢?(展示表格)思考讨论:①为什么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因为它们在组成上具有相似性.酸都含氢离子,碱都含氢氧根粒子,盐都含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思考讨论:②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中,涉及哪些反应类型?答案:从反应类型来看,初中学过的酸与金属、盐与金属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酸与碱、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思考讨论:教师:试着写出下列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体会由金属单质到盐、非金属到盐的转化关系.(展示图片)思考讨论:对于上述转化关系,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金属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碱,碱和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教师:非金属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酸,酸和碱或碱性氧化物生成盐.思维启迪:制取某类物质的方法教师: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制取某类物质的方法.教师:例如,要想制取某种碱,通常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碱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盐与另一种碱发生反应.思考讨论:工业生产中制取NaOH,是怎么做的呢?答案:工业上制取NaOH一般不采用Na2O与H2O反应,而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因为Na2O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因此不适用用批量生产NaOH.新课讲解:物质的转化教师: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在工业生产中要制取某种物质,除了要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原料来源、成本高低和设备要求等因素,以选取最适当的方法.思维启迪:化学科研工作者与化学工程师教师:化学科研工作者研究的是基本原理,例如怎么合成某种物质,某种物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某种物质具有什么电子、光学、力学、磁学性质.教师:化学工程师研究的是怎么实现这些基本原理,例如怎么设计化工厂的反应器,选择反应的温度、压强、催化剂.教师:从基础知识来看,量子力学对化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化学工程师,流体力学对化学工程师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化学科研工作者.课堂达标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解析:“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其他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指与酸反应而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CO3不是碱,NaOH不是盐,SO2不是碱性氧化物,选项A错误;CO不是酸性氧化物,选项B错误;CO不是碱性氧化物,选项C错误.因此选D.《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学习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观点和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2. 学会通过物质分类进行物质的互相转化干系分析。

3. 培养化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学会分析物质的互相转化干系。

2. 教学难点:复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干系分析,需要结合化学反应进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物质的图片和示例。

2. 准备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常见反应的实验器械。

3. 准备一些复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干系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4. 准备一些习题,用于学生练习和检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第一课时,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常见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钻研不同类型物质的性质、分类方法和转化干系等。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4. 展示学习资料:提供学习资料,包括物质的分类、转化干系和实验操作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5. 组织教室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各组代表在教室上进行交流,分享学习效果和怀疑,互相学习和启发。

6.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7. 安置作业:安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实验报告等,稳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室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注重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分类方法的原理,掌握常见物质分类的标准和转化方式。

课时2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

课时2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杨宇
Ca→CaO→Ca(OH)2→CaSO4
C→CO2→H2CO3→CaCO3
【总结】
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

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

【拓展】以钠元素和硫元素为例完成下图的转化关系。

三、物质间转化的应用
1)物质的制备:从上述转化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制备某种物质的可能方法。

①酸的制备: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酸反应
②碱的制备: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碱反应
③盐的制备: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盐与盐反应、酸与盐反应、碱与盐反应
2)工业上物质的制备方法选择因素:要从反应的可此图是物质转化规律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工具,可用于深入理解物质类别与各类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也可用于设计物质转化的路径。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单元总述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单元总述教学设计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本单元通过认识物质的分类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主要促进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以及“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中的“变化观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单元整体设计构思:从日常生活中学生遇到的一些常见的分类实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分散系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类的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

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本单元整体构思如下。

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关注物质的元素组成,基于核心元素认识物质性质,包括分析物质的类别。

并认识到不同类别物质的典型性质。

1.掌握物质分类方法,了解同素异形体、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1.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

2.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3.能设计方案实现含有某元素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认识到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间的转化。

一、单元概览2.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性质上的异同。

(3)通过归纳相关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建立物质转化模型,并应用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转化的路径。

(4)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转化方式。

b.理解物质分类和转化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的能力。

b.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物质的珍惜和保护的意识。

b.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c.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守则。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2.物质的转化方式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物质的转化方式的实验观察与分析。

2.物质分类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展示几张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分类,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学习1.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如:颜色分类、形状分类、材质分类等,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分类方法的意义和应用。

2.以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物质的转化方式,设计以下两个实验:a.实验一:铁钉生锈(材料:铁钉、水、盐)i.将两个铁钉分别放入装有水的两个容器中,一个容器中添加盐。

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盐的容器中的铁钉比没有盐的容器中的铁钉生锈得更快。

ii.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盐的水会加快铁钉生锈的过程,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物质的转化方式为氧化反应。

b.实验二:蜡燃烧(材料:蜡烛、火柴、瓶子)i.点燃蜡烛,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将瓶子迅速倒扣在蜡烛上方,观察火焰熄灭后瓶内现象。

取掉瓶子,试着再次点燃蜡烛。

ii.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瓶子内的火焰熄灭后,蜡烛不能再次点燃,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物质的转化方式为燃烧反应。

(三)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方法和转化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对比不同物质分类和转化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讨论,针对性地讲述物质分类和转化在环保和资源利用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的行动意识。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的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的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应用。

三、教学分析《物质的分类》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第一环节:导入新课采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超市购物引入“分类”的话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题很简单,也很生活化,只是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化学知识也更具有系统化,便于以后的学习和教学。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结合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与新知的建构。

1.交叉分类法教师通过问题,在初中化学中我将元素、物质如何分类,引出化学中“分类”的概念。

教学案例《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教学案例《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教学案例《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学会比较、归纳、分类、概括等基本科学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2、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培养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课同学们,图书馆或图书大厦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找到你所需要的书籍?假设你是书店的经理,仓库有成千上万种书,你为了要让顾客顺利地找到所需的书,在书上货架之前,你会让员工做什么?学生讨论、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生活中分类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1.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给出适当的一些提示,让学生思考的范围更广泛一些。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物质的分类1.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人类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分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导体和非导体。

导体为:铜、石墨、食盐水,从学生身边出发,让化学的学习贴近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如何来分类呢?(老师巡视,同时参与到某一小组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学习方法,建立与学生之间感情,零距离与学生接触在一起,让学生有亲切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等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转化,请回忆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内容,填写
备的条件是:活动性强
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
(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化学反应非常复杂,科学家为了更好地研究化学
反应,常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下图是科学家依据反应中物质组成和种
类的变化特点简单分类的示意图。
(投影)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方法
化学反应
(创设新情景)与物质分类一样,化学反应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
类,如前面含钙的系列化合的互相转化的练习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反应
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分别为:(1)
O2、F2、S、N2;(2)Fe、Na、Al、Si;(3)NO、CO2、SO2、 P2O5。
组别
被选出的物质
挑选依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解析:本题中,第(1)组物质可根据物质在通常状态下的聚集状 态分类,第(2)组物质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成金属和非金属两种类 型,第(3)组物质均为非金属氧化物,可根据它们在通常状态下的聚 集状态分类。
中元素的化合价会改变,而有些反应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反应中所有的
化合价都没有改变,从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有改变这个角度,化学反
应又可以分成两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讲述)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复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深化
研究。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将物质分类的一些方法,值得提醒的是分
(问)上述各类物质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呢?下课后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复习巩固各类物质的组成特点) 学生活动:(练习)P3问题 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钠(Na)、氯气(Cl2)、氯化铁(FeCl3)溶液、硫酸(H2SO4)、碳酸
钙(CaCO3)、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案例
廉江中学 刘建妮 分类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引导学生 把握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认识其差异性,能很好地培养其分析、归 纳、推理能力。研究物质的转化规律,合成制造新的物质是化学家的一 个根本任务。物质分类及转化思想贯穿整个化学科学习的始终。所以, 本课题在化学科中的地位甚为重要。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对物质 的分类的各种类别如酸、碱、盐、氧化物等已有初步认识,对物质转化 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引 导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进行升华。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和创新,在能力上提 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 情。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中这一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 点,归纳总结的文字精辟简明。学生活动内容翔实而丰富。所以我认为 在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按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即可。基本上 按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潜移 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应用苏教版新教材,认识苏教版新教材的 特点。当然,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深化拓展创新也必不可 少。
故答案为:第(1)组:S 通常情况下,S是固体,其余均为气 体。
第(2)组:Si 只有Si是非金属单质,其余是金属单质。 第(3)组:P2O5 均为非金属氧化物,但P2O5为固体,其余的通 常情况下为气体。 2、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 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 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3) 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
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 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为什么? (5) 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
列举一例。 答案:(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固态物质等。 (2)CaO + H2O = Ca(OH)2 (3)与酸的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 应:CaO + CO2 = CaCO3 (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就不能持续起到干燥 作用。 (5)浓硫酸、CaCl2、 P2O5 、碱石灰等
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物质间的转化规律。
学生活动:(投影问题1和问题2)1、我国正在研究用Na2SO3溶液吸收
SO2气体,作为治理酸雨的一种新方法。第一步是用Na2SO3溶液吸收
SO2生成NaHSO3;第二步是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Na2SO3,同时
得到含高浓度SO2的副产品。试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型。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并板书)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假设你是一个大商场的经理,仓库有成千上 万种物质,你为了要让顾客顺利地找到所需的商品,在商品上货架之 前,你会让员工做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对将商品进行分类,即根据各种商品的性 能和用途进行分类。 (转化问题情景)我们身边有无数数不胜数,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我 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使用它们,我们应当怎么做? (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对,将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那 么,怎么分类呢? 学生活动:(投影问题1)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 据。(课本P3:大家交流讨论)空气、乙醇(C2H5OH)、硫酸铵、铜、 碘酒、碘、 氢气、石墨 、食盐水 (讨论并归纳)第一种分类结果 混合物:空气、碘酒、食盐水 纯净物: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第二种分类结果 固体:硫酸铵、铜、碘、石墨 液体:乙醇、碘酒、食盐水 气体:空气、氢气 再如: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等…… (总结并讲述)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种物质,分类 的依据不同,所属的类别也不同,在化学学科中,科学家常根据物质的 组成将物质进行分类。 (投影)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实例
下表:
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
CaO + CO2 = CaCO3
(引导学生练习和讨论上述两个问题然后总结)物质间的转化很复杂, 但其实是有规律可寻的,下图就是揭示物质间相互转化规律的一个关系 图。 (投影)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学生活动:(练习)P4含钙物质相互转化练习
(讲述)同一类物质的组成相似,性质也有很多相似性,在同一个类别
中人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就能应用迁移的方法了解并预
测一些不熟悉的物质的性能,如NaOH有强碱性CsOH也有强碱性等等。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科学家为了更好
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研究物质间的转化规律,研究合成新物质
学生活动:(练习)P5有关问题
(提醒)化学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有些反应
需要催化剂,
有些反应需要特殊条件如:(1)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至少
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a: 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b:生成挥发性物质
(气体)c:生成难电离物(如水)
(2)在水溶液中,一种金属与另一种可溶性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具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四 种基本类型等基本知识,使有关知识系统化。 2、认识化学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了解简单的化学物质的基本属类。 3、了解研究物质的转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简单物 质的转化规律。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熟悉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分类方 法和化学反应类型。通过抽象分析,认识化学反应新的分类途径。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比较、归纳、分类、概括等基本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类思想、 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化学反应类
类是人们研究事物的一种重要思想,它可以将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明
了。而物质的转化规律则是化学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物质转化的规
律,使我们能更好的改造世界。
(作业)一,P14 1, 2,
补充:1、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
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