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赏析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赏析原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翻译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注释蹴(cù):踩,踏。
这里指荡(秋千)。
慵整:懒洋洋的收拾。
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袜刬(chǎn):即刬袜。
未穿鞋子。
只穿着袜子行走。
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溜:溜走,滑落。
和:含。
走:跑,快走。
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及赏析1点绛唇·蹴罢秋千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注释蹴(cù):踩,踏。
这里指荡(秋千)。
慵整:懒洋洋的收拾。
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袜刬(chǎn):即刬袜。
未穿鞋子。
只穿着袜子行走。
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溜:溜走,滑落。
和:含。
走:跑,快走。
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赏析: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
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
《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点绛唇蹴罢秋千翻译、解析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荡完秋千,慵倦地起来整理一下纤纤素手。
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花儿含苞待放,因荡过秋千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忽见有客人来到,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却要嗅嗅门前的青梅以此掩盖。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慵:懒,倦怠的样子。
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为李清照的早年作品。
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应当就是作于此年前后。
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精编范文】《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word范文 (1页)
【精编范文】《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一、《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三、《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
朝代:宋代
作者:
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注释
蹴(cù):踩,踏。
这里指荡(秋千)。
整:懒洋洋的收。
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袜(chǎn):即袜。
未穿鞋子。
只穿着袜子行走。
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溜:溜走,滑落。
和:含。
走:跑,快走。
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朝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译文荡完秋千,慵倦地起来整理一下纤纤素手。
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花儿含苞待放,因荡过秋千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忽见有客人来到,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却要嗅嗅门前的青梅以此掩盖。
《点绛唇·蹴罢秋千》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慵:懒,倦怠的样子。
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译文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译文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译文
《点绛唇·蹴罢秋千》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
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
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x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鉴赏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鉴赏《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⑴蹴(cù):踩,踏。
这里指荡(秋千)。
⑵整:懒洋洋的收。
⑶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⑷袜(chǎn):即划袜。
未穿鞋子。
只穿着袜子行走。
⑸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补注】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解说】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赏】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整纤纤手”,“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点绛唇·蹴罢秋千》诗词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蹴罢秋千》诗词翻译及赏析《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前言】《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注释】⑴点绛唇:词牌名⑵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⑶慵:懒,倦怠的样子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翻译】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点绛唇》李清照宋词赏析
《点绛唇》李清照宋词赏析【作品介绍】《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原文】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
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
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白话译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创作背景】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
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点绛唇李清照
少女纯情的神态。
堂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
魏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快乐,而是剪取了
花园里闯进来一个生疏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
“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衣装,连忙回避。
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
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
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终她只好借“嗅
珠。这份娇弱秀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
青梅”这一详情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
却又懒得略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
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
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
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
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
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
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
手”,“慵整” 二字用得特别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
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
⑶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三、《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1】点绛唇:词牌名。
【2】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3】慵:懒,倦怠的样子。
【4】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5】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6】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
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
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作品赏析:【注释】:(明代杨慎编《词林万选》首标此词为李清照作,而明代杨金刊本《草堂诗余》又题作苏轼词,明代陈耀文编《花草粹编》等又作无名氏作品。
)[1]蹴(cù):踏。
[2]慵整:懒整。
[3]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4]袜刬(chǎn):穿袜行走。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点绛唇李清照诗意赏析
点绛唇李清照诗意赏析导语:点绛唇描绘少女心态,全词充满欢乐,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点绛唇的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⑴蹴(cù):踩,踏。
这里指荡(秋千)。
⑵慵整:懒洋洋的收拾。
⑶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⑷袜刬(chǎn):即划袜。
未穿鞋子。
只穿着袜子行走。
⑸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补注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解说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点绛唇李清照译文
点绛唇李清照译文《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李清照【宋代】蹴辞秋千,出来慵整纤纤手。
茜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辞秋千》注解: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挥。
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逃跑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滚:意指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落。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
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
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点绛唇·蹴辞秋千》意思: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忽然进去一位客人,她醒得顾不上穿鞋,只穿著袜子脱身就跑,连头上的金钗也跌落下来。
她扁蛛望着,转头吸着青梅。
《点绛唇·蹴罢秋千》写作背景: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
据陈祖美《李清照通俗易懂年表》:公元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辞秋千》等词当做于是年前后。
《点绛唇·蹴罢秋千》鉴赏:此词,属于难以确定之作,若确系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下天下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暂停,但仍可以想象得出结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重飏,像是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出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改得非常他的,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不著稍微活动一下,写下少女的刁蛮。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赏析《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赏析原文点绛唇·蹴罢秋千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翻译译文:荡完秋千,慵倦地起来整理一下纤纤素手。
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花儿含苞待放,因荡过秋千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忽见有客人来到,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却要嗅嗅门前的青梅以此掩盖。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慵:懒,倦怠的样子。
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
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三、《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
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