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12章机械波学案.doc

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12章机械波学案.doc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①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②知道什么是横波,波峰和波谷③知道什么是纵波,密部和疏部④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自主学习:一、波的形成和传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振动在,形成机械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条件:_______ , 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振动与波的关系:振动引起波动,有机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_机械波。

二、机械波的分类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_____ 和 _______ 。

4、横波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如绳波)波形特点:凹凸相间的的波纹(观察横波演示器)又叫起伏波,凸部称为 ________ ,凹部称为_______ o5、纵波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 o(如声波)波形特点:疏密相间的波形,又叫疏密波。

三、机械波的特点6、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谐运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___________ 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7、__________________ 波传播的只是______________ ,传递的只是振动的和,介质中的质点_________ 随波迁移。

基础达标: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2.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C・参与振动的质点都有相同的频率D・机械波是介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3.机械波按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分为横波和纵波(1)关于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横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B.在横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C・在纵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 D.在纵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2)如图所示,若一列波在x轴上传播,a点是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一质点,则质点a的传播方向一定上下振动吗?______________ a -= ------------ • ------------------------ 4.一列横波沿水平方向传播,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4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第一节《波的形成与传播》。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振动的基础知识后编排的,可以说波的教学是以振动为基础的,也是振动知识的深化和延伸。

波动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它需要学生想象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看,形成波在空间的传播。

这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力有较高的要求。

本节课是本章教学的重难点,更是本章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学习它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又是对前面机械振动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又要与后面要学习的电磁振荡、电磁波、光波有很多的共同规律及特征,故这部分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波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现象中表面上认识波动现象,但是在理论上对波动的形成条件、传播特点还不了解。

高二的学生通过初中、高中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从现象中观察分析能力与实验能力,但是对波传播过程这种较复杂的运动形式进行抽象的思维和空间的想象仍有较大困难。

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遵循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倡导情景设置、生生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一个研究者。

对于波,学生并不陌生,但波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传播中有哪些特点?学生可能一知半解,本设计从简单的事实(水波)举例,设疑激趣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发挥自已的想像力和观察力,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总结,进而设计可行的实验,体验实验,归纳现象,总结特点来揭示波的形成特点和传播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轻松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020_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3_4

2020_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3_4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材依据:本节课设计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第一节波的形成与传播的内容。

设计思想:本节课基于对课标的理解,主要从学生体验式参与、合作交流、以科学探究的过程去认识波的形成过程为主线来进行课程设计。

对于波,学生并不陌生,但波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传播中有哪些特点?学生可能一知半解,本设计从简单的事实(水波、绳波)举例,设疑激趣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发挥自已的想像力和观察力,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总结,进而设计可行的模拟实验,制定方案,体验实验,归纳现象,总结特点来揭示波的形成特点和传播特点,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轻松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科学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教学活动,自己归纳总结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总结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知识、融化知识、进而达到理解掌握知识。

真正的将合作、交流与探究落到实处,使三维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实现,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知道什么是横波、纵波,知道波峰、波谷、疏部和密部●认识波动与振动的区别●理解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及传播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来认识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体验实验,激励学生的有效思维,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科学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交流与合作、学以致用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共同交流、合作的意识及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机械波概念的建立波的形成与传播的特点波动与振动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机械波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纸船、盛水盆、绳子(二人一条)、“探索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的实验报告、弹簧纵波演示仪、横波演示仪、实物展示台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实验法情境法交流讨论法观察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法指导及教学活动温故知新导课T(Teacher):我们在上一章学习了机械振动,如果我们想让静止在玻璃缸中纸船振动起来,该怎样办呢?S(Student):直接给小船作用力,如压、吹等。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

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1.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2.波在传播时,是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3.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4.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1.形成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所示)(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将每一部分看做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称为波源。

(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并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向外传播。

2.介质(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定义标识性物理量实物波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1)波峰:凸起的最高处(2)波谷:凹下的最低处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1)密部: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2)疏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三、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1)要有机械振动。

(2)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3.机械波的实质(1)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依靠介质中各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使各相邻质点依次做机械振动来传递波源的能量。

1.自主思考——判一判(1)质点振动的平衡位置不断转换即形成波。

(×)(2)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

(×)(3)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的运动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

(×)(4)机械波传播的是能量和振动形式,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横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纵波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人教版2020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4

人教版2020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4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感性认识什么样的运动叫波动。

2.知道机械波的概念,知道其形成的条件,理解其形成的机理,会由机理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3.理解机械波波动过程的特点,知道其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4.知道机械波的分类及相关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课件、视频等从感性出发剖析机械波波动的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

2.通过对机械波形成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方法,并进一步从根本上理解机械波波动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波动过程之美,体会物理研究的威力(表面上波动过程很复杂,分析后发现它如此简单),体会物理学分析过程的逻辑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多观察,多思考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

2.通过参与模拟波动的过程,体会与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体会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机械波波动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

2.质点间的带动作用造成的各质点振动的重复性和滞后性。

【教学难点】1.各质点只是振动没有沿传播方向迁移的确定。

2.带动作用的应用,即如何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课件与视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十章的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板书课题)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通过观察,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二是透过表面现象探究机械波形成的原因。

新课引入教师演示三种运动形式:一为绳子的运动(用跳绳沿竖直方向演示);二为弹簧的运动(用纵波演示器);三为水面的运动(自己录制的视频)。

师:刚才看到的三种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物理学上称这样的运动为机械波。

新课教学板书:一、感性认识波动,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投影出示问题1:机械波这种运动形式与过去我们学过的各种运动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若学生回答不出,可以提醒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示从研究对象的个数考虑。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5节 多普勒效应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5节 多普勒效应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第五节多普勒效应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教学分析。

1.新课程标准要求(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能用文字、图表和物理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教材分析1.机械波是力学部分的最后一章,是机械振动的延伸和扩展,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光波和电磁波的基础。

2.将多普勒效应一节安排在机械波的相关知识之后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初步研究,对波动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提高。

使学生对波动的认识更丰满更深入些;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探索科学能力。

3.了解多普勒效应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多普勒效应:现象虽在身边但不曾留意,感性认识不足。

理论基础虽有,却未涉及波动领域,有认知障碍。

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知道波源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1、通过音频播放、多媒体演示观察体会,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正确表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2、通过改变波源与观察者距离,培养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熟悉和适应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1、体验生活物理,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学会“数字化”学习。

教学重点: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多普勒效应产生原因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计算机、大屏幕、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波源和观察者都是相对介质静止的,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是相同的,若波源或观察者或它们两者均相对介质运动,则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和波源的真实频率一般并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火车进站,笛声较高,火车出站,笛声较低,就是这种现象。

高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三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4)

机械波习题课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习题课的复习,进一步熟悉全章的基本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章要求同学们:①理解机械波的产生,知道机械波传播的物理实质。

②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利用波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③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周期(频率)和频率,以及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理解它们的决定因素。

④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和干涉,知道产生衍射和干涉的条件。

⑤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并能利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二、复习重点:波的三大关系的综合应用:①波的图象、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②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λ/T或v=λf;③空间距离和时间的关系s=vt.三、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课件演示四、教具学案,计算机,大屏幕,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Ⅰ机械波的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机械波,形成机械波要有机械振动做为波源,还要有传播机械波的介质,机械波是通过介质将振动的形式和能量传播出去,波源和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必要条件。

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并没有随波迁移。

从局部看,介质中的各个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从整体看,介质中距波源较近的质点先振动,并且带动距波源较远的质点随之振动,向外传播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

介质中的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所以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这个周期和频率就叫做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波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相同的,但它们振动的步调不同,在波传播方向上后面的质点总是追随前面质点的振动,其步调总比前面质点滞后一些。

机械波分横波和纵波两种,介质中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

Ⅱ描述波的物理量──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波长的意义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反映了研究波的两种方法,从振动的角度来讲,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如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从波传播的角度来讲,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6节惠更斯原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_4(2)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6节惠更斯原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_4(2)

第6节惠更斯原理【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和声音的反射现象。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必然基础,本节课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同意一些新概念和惠更斯原理,并利用机械波的大体知识好惠更斯原理推导波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

而最后的落脚点却在应用两个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

【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一、明白波传播到两种介质交壤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二、明白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都与入射波相同。

3、明白波发生折射是由于波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明白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科学探讨一、温习声音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教师:引导温习学生:试探回忆二、水波的反射和折射教师:演示实验,并指导学生观看熟悉(可采纳发波水槽和实物投影仪,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学生:观看实验,熟悉现象二、惠更斯原理(了解惠更斯对波传播规律的研究)1.相关概念:波面和波线:教师:引导学生试探问题:如何表示波传播的方向?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明白得(1)什么是波面?什么是波线?(2)关于水波和空间一点发出的球面波和平面波为例,如何明白得波面和波线?学生:阅读教材,试探明白得:(1)向各个方向传播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时刻组成的,叫做波面。

(2)图中与各个波面垂直的线叫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2.相关概念:子波源和子波→ 惠更斯原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试探明白得:(1)惠更斯原理的内容是什么?(2)以球面波为例,应用惠更斯原理说明波的传播。

学生:阅读教材,试探明白得:(1)明白得并能表达惠更斯原理:(1690年提出)介质中波前上的各点,都能够看做一个新的波源(子波源),能够发出子波;其后,这些子波的包络面确实是新的波面,这确实是惠更斯原理。

(2)明白得子波源、子波这一对概念(3)如何依照某时刻的波面和波线,作出过一段时刻后新的波面?阅读教材上利用惠更斯原理在球面波、平面波两种情形下确信新波面的方式。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12章 机械波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4【共6套4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12章 机械波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4【共6套42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2章1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2章2波的图象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2章3波长频率和波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2章4波的衍射和干涉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2章5多普勒效应6惠更斯原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2章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1波的形成和传播[学习目标] 1.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产生条件.2.知道机械波的种类——横波和纵波的概念.3.明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重点)4.通过对波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一、波的形成和传播1.波的形成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绳上的质点都很快跟着振动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振动,这样在整个绳子上就形成了凸凹相间的波.2.介质(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3.机械波(1)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①要有波源.②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3)特点①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因此说它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②介质中本来静止的质点,随着波的传来而发生振动,可见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③我们能用语言进行交流,说明波可以传播信息.二、横波和纵波1.对比定义标识性物理量实物波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①波峰:凸起的最高处②波谷:凹下的最低处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①密部:质点分布密集的部分②疏部:质点分布稀疏的部分2.说明(1)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声波是纵波,声波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2)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就叫简谐波.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质点的振动位置不断转换即形成波.(×)(2)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3)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的运动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4)如果波源停止振动,介质中的波也会立即停止.(×)(5)横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纵波只能在气体中传播.(×)2.如图所示是一列沿着绳向右传播的绳波波形,此时波刚传到B点,由图可判断波源A 点开始的振动方向是________.[解析]由于波刚刚传到B点,所以B点此时的振动方向就是波源的起振方向,由图根据波的传播与质点振动的关系可以知道,B质点此时正向上振动,所以波源A质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向上.[答案]向上3.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B.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C.横波有波峰和波谷,纵波有密部和疏部D.地震波是纵波E.声波是横波ABC[本题考查纵波和横波的概念.由定义知,ABC正确;声波是纵波,但地震波中既有横波,又有纵波,故D、E不正确.]波的形成和传播12.波的特点(1)振幅:像绳波这种一维(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机械波,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2)周期: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3)步调: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4)立场: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并不随波迁移,且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5)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例1】 如图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 =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T4时,1到达最上方,5开始向上运动.问:(1)t =T2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2)t =3T4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解析] 各质点在各时刻的情况,如图所示.甲乙(1)由甲图可知,t =T2时,质点8未到达波峰,正在向上振动,质点12,16未振动.(2)由乙图可知,t =3T4时,质点8正在向下振动,质点12向上振动,质点16未振动.[答案] 见解析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1)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可以概括为“带动、重复、落后”,即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形式,并且后一质点的振动“落后”于前一质点.(2)就整个物体来说,呈现的现象是波动,而就构成物体的单个质点来说,所呈现的现象是振动.(3)要画另一时刻的波形图,应先确定特殊点的位置,即此时刻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点,如波源1和质点5、9、13这些点的位置确定后,其他点可顺势找出.1.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 .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 .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 .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E .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ABC [振源的振动使其周围质点依次投入振动,之所以能依次振动下去,就是依靠了相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沿波的传播方向,后一质点的振动必滞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若只有物体做机械振动,而其周围没有传播这种振动的介质,则不可能形成机械波.故选ABC.]横波和纵波1 横波 纵波概念 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播方向相互垂直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介质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均能传播特征在波动中交替、间隔出现波峰和波谷在波动中交替、间隔出现密部和疏部振动波动运动现象振动是单个物体所表现出的周而复始的运动现象波动是介质中大量的质点受到扰动时,从扰动中心传播开来的周而复始的运动现象运动的成因物体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平衡位置,同时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作用介质中的质点受到相邻质点的扰动而随着运动,并由近及远传播开去,且各部分都受到指向原位置的力的作用联系(1)振动是波的起因,波是振动的传播(2)有波动一定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3)牢记波动的周期等于质点振动的周期的凹凸形状.对此时绳上A、B、C、D、E、F六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振幅相同B.质点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C.质点A和C的速度方向相同D.从此时算起,质点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E.从此时算起,质点E比F先到达波峰ADE[波源振动时,绳上各质点通过相互间的弹力作用跟着做受迫振动,不考虑传播中的能量损耗时,各质点的振幅均相同,选项A正确;波传播时,离波源远的质点的振动落后于离波源近的质点的振动,并跟随着离波源近的质点振动.由题图可知,波源在左端,因此,质点D跟随离波源近的质点C正向上运动,质点F跟随离波源近的质点E正向下运动,两者速度方向相反,选项B错误;同理,此时质点A正向下运动,质点C正向上运动,两者速度方向也相反,选项C错误;由于此时B、C两质点都向上运动,B比C先到最大位移处,故B 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D正确,同理知选项E正确.]解答波动问题的两个关键(1)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2)根据质点做简谐运动的特点确定质点的位置和速度方向.2.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B.对于横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垂直C.形成纵波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D.空气介质只能传播纵波E.空气介质只能传播横波ABD[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是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是纵波;纵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A、B正确;无论横波还是纵波,质点都不随波迁移,C错误;横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空气只能传播纵波,D正确,E错误.]课堂小结知识脉络1.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2.知道波在传播振动形式的同时也传播能量.3.横波和纵波、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的概念.4.机械波的形成条件.2波的图象[学习目标] 1.知道波的图象中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2.知道什么是波的图象,能在简谐波的图象中读出质点振动的振幅、波长、周期等物理量.3.能根据某一时刻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画出下一时刻和前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并能指出图象中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重点)4.通过对波的图象的意义的了解,培养应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关系的能力.一、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的作法(1)建立坐标系:以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2)选取正方向:规定位移的方向向上为正值,向下为负值.(3)描点: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置画在坐标系里.(4)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这一时刻横波的图象.2.横波图象的物理意义:波的图象直观地表明了离波源不同距离的各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3.横波图象的特点:简谐波的波形为正弦曲线.二、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对比1.由波的图象可获取的信息知道了一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能从这列波的图象中了解到波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1)可以直接看出在该时刻沿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位移.图线上各点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各点在该时刻的位移.如图线上的M点的位移是2 cm.(2)可以直接看出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A,即波的图象上纵坐标最大值的绝对值,图中的振幅A=4 cm.(3)可以判断出沿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2.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比较振动图象波动图象不同点物理意义表示一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个质点的位移图象图象变化随时间延伸随时间推移比喻单人舞的录像抓拍的集体舞照片相同点及联系图象形状正弦曲线可获得的信息质点振动的振幅,位移、加速度的方向联系质点的振动是组成波动的基本要素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波的图象描述了某一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2)只有横波才能画出波的图象.(×)(3)简谐波中各质点做的是简谐运动.(√)(4)波的图象是质点的运动的轨迹.(×)(5)可以根据波的传播方向确定各质点某时刻的运动方向.(√)2.如图所示为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由图象可知( )A.质点b此时位移为零B.质点b此时向-y方向运动C.质点d的振幅是2 cmD.质点a再经过T2通过的路程是4 cmE.质点a再经过T2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4 cmACD[由波形知,质点b在平衡位置,所以其位移此时为零,故A正确;因波向右传播,波源在左侧,在质点b的左侧选一参考点b′,由图知b′在b上方,所以质点b此时向+y方向运动,故B 错误;简谐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所以质点d 的振幅是2 cm ,故C 正确;再过T2的时间,质点a 将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路程是4 cm ,位移是-2 cm ,故D 正确,E 错误.]3.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质点A 在此时刻的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波向左传播B .波向右传播C .质点B 向上振动D .质点B 向下振动E .质点C 向上振动ACE [解决该题有许多方法,现用“上下坡”法判断,若波向右传播,则A 质点处于下坡,应向上振动,由此可知波向左传播.同理可判断C 向上振动,B 向上振动.]波的图象1(1)波的图象是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运动情况的“定格”.可以将波的图象比喻为某一时刻对所有质点拍摄下的“集体照”.(2)简谐波的图象是正(余)弦曲线,是最简单的一种波,各个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都相等,介质中有正弦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做简谐运动.(3)横波的图象形状与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相似,波形中的波峰即图象中的位移正向的最大值,波谷即图象中的位移负向的最大值,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象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2.波的图象的周期性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同时刻质点的位移不同,则不同时刻波的图象不同.质点的振动位移做周期性变化,则波的图象也做周期性变化.经过一个周期,波的图象复原一次.3.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如果只知道波沿x轴传播,则有可能沿x轴正向传播,也可能沿x轴负向传播,具有双向性.【例1】如图所示为某一向右传播的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经过半个周期,质点C将运动到E点处B.M点和P点的振动情况时刻相同C.A点比F点先到达最低位置D.B点和D点的振动步调相反E.A点和E点的振动步调相同CDE[各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波迁移,所以经过半个周期,质点C 会回到平衡位置,但不会运动到E点,A错误;M点和P点的振动情况不会相同,B错误;波向右传播,F点和A点都向上振动,A点先到达最低位置,C正确;B点和D点的振动相差半个周期,所以振动步调相反,A点和E点振动相差1个周期,所以振动步调相同,D、E 正确.]对波的图象的三点说明(1)在某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不同,但各质点的振幅是相同的.(2)每一质点的振动规律相同,只是后一质点比前一质点振动得晚.(3)某时刻波的图象与经过一段时间后波的图象十分相似,不同的是波的图象沿波的传播方向又延伸了一段距离而已.1.如图所示为一波形图,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就标明的质点而言,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质点是________.[解析]各质点的速度方向由带动法判断,只有R、S两质点速度向上;加速度的正负由位移正负决定,P、S两质点位移为正,加速度为负,只有S点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答案]S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对比质点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若知道波的传播方向,便知道波源的方位,任给一质点,我们均可判定它跟随哪些质点振动,便知道它的振动方向,反之亦然.1.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运动,“下坡”的点向上运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如图所示.2.带动法原理:先振动的质点带动邻近的后振动的质点.方法:在质点P靠近波源一方附近的图象上另找一点P′,若P′在P上方,则P向上运动,若P′在P下方,则P向下运动,如图所示.3.微平移法原理:波向前传播,波形也向前平移.方法:作出经微小时间Δt后的波形,就知道了各质点经过Δt时间到达的位置,运动方向也就知道了,如图甲所示.甲乙4.同侧法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波的图象的同一侧.如图乙所示,波向右传播.5.首首相对法横波是条正(余)弦线,峰点、谷点、临界点,传播、振动方向间,首首相对(或尾尾相对)“是必然”.其意思是:峰点与谷点是振动方向改变的临界点,用箭头表示传播与振动方向,则在临界点画出的箭头必有“首首相对”(或尾尾相对),如图所示.以上五种方法,都是以波的产生或传播作为依据,掌握这五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波的产生和传播,并且在以后解题中经常用到,我们应认真体会并掌握.【例2】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求:(1)该波的振幅;(2)已知该波向右传播,说明A 、B 、C 、D 各质点的振动方向.[解析] (1)波的图象上纵坐标的最大值就是波的振幅;所以该波的振幅是5 cm.(2)由于该波向右传播,所以在A 、B 、C 、D 各质点左侧各选一邻近的参考点A ′、B ′、C ′、D ′,利用带动法可以判断出B 的振动方向向上,A 、C 、D 的振动方向向下.[答案] (1)5 cm (2)见解析判断振动与波动关系的两点注意(1)在利用带动法由波传播方向确定质点振动方向时,参考点与被判点一定要在同一坡上.(2)在利用微平移法的时候,重在“微”字,Δt 一定要短,Δx 一定要小.2.(2019·全国卷Ⅰ)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T2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表示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A .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与图(b)相同B .在t =0时刻,质点P 的速率比质点Q 的大C .在t =0时刻,质点P 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 的大D .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E .在t =0时刻,质点P 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 的大CDE [t =T2时刻,题图(b)表示介质中的某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而题图(a)中质点Q 在t =T2时刻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所以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与题图(b)不同,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题图(b)所示,选项A 错误,D 正确;在t =0时刻,质点P 处在波谷位置,速率为零,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最大,加速度最大,而质点Q 运动到平衡位置,速率最大,加速度为零,即在t =0时刻,质点P 的速率比质点Q 的小,质点P 的加速度比质点Q 的大,质点P 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 的大,选项B 错误,C 、E 正确.]课 堂 小 结知 识 脉 络1.通过描点的方法画出波的图象,理解其物理意义.2.根据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判断各质点振动的方向.3.根据质点振动的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4.区分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学习目标] 1.知道波长的含义,能从波的图象中求波长.(重点)2.知道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周期(频率)与质点振动周期(频率)的关系.3.理解波长、波速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公式v =λf 解答问题.(难点)4.掌握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周期性、多解性形成的原因和结果.一、波长、周期和频率 1.波长 (1)定义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2)特征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两个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疏部或两个相邻密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2.周期、频率 (1)规律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相同的,它们都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 (2)决定因素波的周期或频率由波源的周期或频率决定. (3)时空的对应性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4)周期与频率关系周期T 与频率f 互为倒数,即f =1T.二、波速1.定义: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2.公式:v =λT=λf 3.决定因素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一般不同. 4.决定波长的因素:波长由波速和频率共同决定.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 (2)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是一个周期. (√) (3)不同频率的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同. (×) (4)同一列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不变的量是频率. (√) (5)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匀速向外传播的. (√)2.关于波的周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振动周期就是波的周期 B .波的周期是由波源驱动力的周期决定的 C .波的周期与形成波的介质的密度有关D .经历整数个周期波形图重复出现,只是波形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E .经历整数个周期波形图重复出现,质点向沿波传播的方向前进整数个波长的距离 ABD [波的周期是由质点振动的周期决定的,故A 选项正确;波的周期等于波源驱动力的周期,与介质无关,故B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是波的周期性的体现,故D 正确;质点不随波迁移,E 选项错误.]3.一渔船停泊在岸边,若海浪的两相邻波峰的距离是12 m ,海浪的速度是6 m/s ,则渔船摇晃的周期是________.[解析] 海浪的波长λ=12 m ,海浪的速度是v =6 m/s ,由波速公式v =λT得周期T=λv =126s =2 s. [答案] 2 s波长和波速1条件,缺一不可;在波的图象中,无论从什么位置开始,一个完整的正(余)弦曲线对应的水平距离为一个波长.2.关于波长与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即波在一个周期内向前传播一个波长.可推知,质点振动14周期,波向前传播14波长;反之,相隔14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的时间间隔是14周期.并可依此类推.3.波速的实质:波的传播速度即波形的平移速度.波速决定于介质的物理性质,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波沿直线匀速传播.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一般不同.4.波速与振动速度波速与质点的振动速度不同,波速是振动形式匀速向外传播的速度,始终沿传播方向;振动速度是指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5.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波源没变,波的频率不会发生变化;介质的变化导致了波速和波长的改变.6.波长λ、波速v 、周期T 的关系:v =λf =λT,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也可以说成是波长由周期和波速共同决定.【例1】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 =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 =0.5 s 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 .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长为2 mB .波速为6 m/sC .频率为1.5 HzD .t =1 s 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E .t =2 s 时,x =2 m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BCE [由图象可知简谐横波的波长为λ=4 m ,A 项错误;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5 s =34T ,可得周期T =23 s 、频率f =1T =1.5 Hz ,波速v =λT =6 m/s ,B 、C 项正确;t =0时刻,x =1 m 处的质点在波峰,经过1 s =32T ,一定在波谷,D 项错误;t =0时刻,x =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经过2 s =3T ,质点一定经过平衡位置,E 项正确.]波长的三种确定方法(1)根据定义确定:①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根据波的图象确定:①在波的图象上,振动位移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②在波的图象上,运动状态(速度)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③在波的图象上,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3)根据公式λ=vT来确定.1.关于波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B.在波形图上位移相同的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C.在波形图上速度最大且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D.在波形图上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E.波长是波的空间周期性的体现ACE[机械振动的质点在一个周期内向远处传播一个完整的波形,故A项正确;由波形图可见,在一个完整波形上,位移相同的相邻质点之间距离不一定等于一个波长,故B项错误;速度最大且相同的质点,在波形图上是在平衡位置上,如果相邻,那么正好是一个完整波形的两个端点,所以C项正确;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质点间的距离是波长的整数倍,故D项错误,E项正确.]波的多解问题过程中容易出现多解问题.1.造成波的多解的主要因素(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相隔周期整数倍时间的两个时刻的波形完全相同,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造成多解.②空间周期性:沿传播方向上,相隔波长整数倍距离的两质点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质点间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造成多解.(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4》第十二章《机械波》 惠更斯原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4》第十二章《机械波》 惠更斯原理【教学设计】

《惠更斯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波面和波线的概念,了解惠更斯原理的表述;(2)能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衍射现象;(3)能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现象;(4)能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初中学习过的光的反射、折射实验引入,启发学生对波的传播方向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2)利用发波水槽的分组实验,帮助学生对波的反射、衍射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为理解惠更斯原理做好必要的铺垫;(3)引导学生通过画波面图,理解惠更斯原理,并用惠更斯原理对波的衍射、反射、折射做出解释;再配合实例展示波的反射、折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惠更斯原理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背后物理规律、原理的思索与探究。

再引导学生用物理原理来认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从生活到物理,又从物理到生活。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机械波》的最后一节,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波的基本概念以及波的衍射现象等,本节内容是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传播相关的现象——衍射、反射、折射。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光的反射、折射有了一定的认识,高中阶段又对波的衍射进行了一定的学习,所以本节的授课就基于学生对波传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介绍波传播的理论依据——惠更斯原理;进而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衍射、反射、折射现象。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波面、波线的含义;理解惠更斯原理;2.教学难点: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

四、教学器材发波水槽、半圆形玻璃砖、激光笔、平板电脑、手机(学生自带)等。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温故知新用一张照片(光的反射、折射)回顾初中学习过的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再用PPT 展示另一张照片(水波的反射),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的照片。

学生相互轻声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张水波反射的照片。

(教师用PPT讲解照片细节。

)(二)课堂实验:水波的反射、衍射教师继续:如果大家觉得不过瘾的话,还可以分组,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学案3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学案3 新人教版选修34

的振动周期是_____S ,经过______S 另一质点Q 第一次到达波峰。

4、波的问题的多解性例4、如图,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2S 后它的波形图,这列波可能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 __。

5、波的干涉例5、如图所示,S 1、S 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

关于图中所标的a 、b 、c 、d 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质点振动最强,d 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B.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d 质点振动都最强C. a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 、c 、d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 /4后的时刻a 、b 、c 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6、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声波的 现象。

夏日雷声隆隆,是声波的 现象。

围绕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听到声音忽强忽弱,是声波的 现象。

在墙外听到墙内的人讲话,这是声波的 现象。

在由同一声源带动的两个扬声器之间走动时,听到声音时强时弱,这是声波 现象。

在路边听迎面驶来的汽车的鸣笛声与在汽车上的驾驶员听到的声音不一样是声波x/m y/cm0 2 4 x/cm y/cm 0 1 2 3 4 5 6 P Q6、如图所示,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0.6m/s,P质点的横坐标x=0.96m,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求:1、经过多少时间,P质点第一次达到波谷?2、经过多少时间,P质点第二次达到波峰?3、P质点刚开始振动时,振动方向如何?7、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0.2s后的波形图象,(1)假定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可能距离?(2)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3)假如波速为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y/cm-1 0 1 2 3 4 5 x/m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学案3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2节 波的图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2节 波的图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第二节波的图象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教学目标:1、理解波的图象的意义,知道波的图象的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知道什么是简谐波及其特点。

2、能在简谐波的图象中指出波长和质点振动的振幅。

3、已知某一时刻某简谐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能画出下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并能指出图象中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教学重点:1、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

2、理解波的图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什么是机械波?2、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什么?3、机械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机械波的传播特点是什么?5、机械波分为哪二种?各有什么特点?(二)新课教学1、波的图象的建立(1)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波的图象中横坐标和纵坐标轴的物理意义如何?②在坐标轴意义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描绘得到波的图象?(2)学生阅读后,回答上述问题:(3)教师讲解并用多媒体展示:①用横坐标x 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 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②在坐标轴意义确定的情况下,规定横波中位移的方向向上时为正值,位移的方向向下时为负值。

在xOy 坐标平面上,画出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x 与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 的各个点(x,y),并把这些点连成曲线,就得到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③用多媒体分步描绘波的图象. 第一步:描出坐标轴.第二步:描出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x 与各该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 的各个点(x,y). 第三步:把上述点连成曲线.2、图象的特点波的图象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偏离各自平衡位置的情况。

3、由波的图象可获取的信息①可以直接看出在该时刻沿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位移:方法是:找到图线上各点的纵坐标,则该纵坐标的值表示的是各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②可以看出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A.方法是:波动图线上纵坐标最大值的绝对值就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波习题课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习题课的复习,进一步熟悉全章的基本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章要求同学们:①理解机械波的产生,知道机械波传播的物理实质。

②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利用波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③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周期(频率)和频率,以及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理解它们的决定因素。

④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和干涉,知道产生衍射和干涉的条件。

⑤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并能利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二、复习重点:波的三大关系的综合应用:①波的图象、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②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λ/T或v=λf;③空间距离和时间的关系s=vt.三、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课件演示四、教具学案,计算机,大屏幕,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Ⅰ机械波的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机械波,形成机械波要有机械振动做为波源,还要有传播机械波的介质,机械波是通过介质将振动的形式和能量传播出去,波源和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必要条件。

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并没有随波迁移。

从局部看,介质中的各个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从整体看,介质中距波源较近的质点先振动,并且带动距波源较远的质点随之振动,向外传播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

介质中的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所以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这个周期和频率就叫做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波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相同的,但它们振动的步调不同,在波传播方向上后面的质点总是追随前面质点的振动,其步调总比前面质点滞后一些。

机械波分横波和纵波两种,介质中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Ⅱ描述波的物理量──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波长的意义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反映了研究波的两种方法,从振动的角度来讲,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如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从波传播的角度来讲,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的周期和频率就是介质中各个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它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波的周期和频率与波传播的介质无关并在波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

波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某一时刻,介质中的A点处在波峰(或振动的某一位置),随着波的传播,可以看到波峰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经过一段时间介质B点达到波峰,即振动由A传到B点,波传播的距离和所有时间的比叫波速。

由波长意义可以得出波的公式:,它是表示波传播规律的一个基本公式,在机械波中,波的周期和频率由波源的周期和频率决定,在波传播过程中是不变的,波速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不同介质波速不同。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周期和频率不变,波长与波在介质中的波速成正比Ⅲ波的图象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不同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不同的,介质中某一点的振动位移既跟时间有关,又跟它距波源的距离有关,为了表示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情况,通常选定某一时刻,用纵坐标表示该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此时刻各质点位移矢量的末端,这就是该时刻波的图象。

波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从波的图象中可以看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中各点在某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波的波长;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振幅,若知道波的传播速度,则可由波的公式,求出波的周期和频率。

波的传播具有时间的周期性和空间的周期性,时间的周期性是指每隔一个周期或一个周期整数倍的时间,波形总是重复出现的,这是因为每隔一个周期整数倍的时间,介质中各个质点振动情况总是重复的;空间的周期性是指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每隔一个波长整数倍的距离的质点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因此如果将波的图象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移动一个波长的整数倍距离,波形也是相同的。

Ⅳ 波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是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的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形成稳定分布的现象。

波的衍射是波绕过障碍物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时,才有比较明显的衍射现象。

Ⅴ 多普勒效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频率有所变化的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性,不仅声波(机械波)有多普勒效应,光波也具有多普勒效应。

(二)例题精讲【例1】如图1所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象,从图中可看出这列横波的振幅是______米,波长是_______米,P 点处的质点在此时刻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

分析解答:从波的图象可直接读出振幅0.04m ,波长2m ,判断P 处质点此时刻的运动方向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前质点带动后质点振动法,离波源较远的后质点总要追随,模仿离波源较近的前质点的振动,只是其振动步调比前质点滞后一些,从图1中看出,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介质中的A 点与P 点相比,A 是前质点,P 是后质点,相差λ/4距离,P 质点经过T/4时间将到达A 质点现在的位置处,由此判断出P 质点是向y 轴正方向运动的。

其二是波形平移法,如图1所示,将原波形(实线)沿波的传播方向推进一段很小距离得到推进后的波形(虚线),比较质点在原波形上的位置P 和在推后波形上的位置P’,显然原在P 处的质点到达了P’处,同样得出此时刻在P 处的质点是沿正方向运动的。

点评:根据波的图象可直接读出该时刻介质中各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质点振动的振幅和波长,要熟练掌握根据波传播方向,判断质点振动方向可有两种基本方法、即前质点带0.04 -0.04 图1动后质点振动法和波形平移法,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传播方向,可采取上述相反的方法判断。

【例2】如图2所示,a、b是水平绳上的两点,相距42厘米,一列正弦波沿绳传播,方向从a到b,每当a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点正好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则此波的波长可能是()A.168厘米B.184厘米C.56厘米 D.24厘米分析解答:题中给出,每当a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点正好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则ab间距离为3λ/4或或……,如图2所示,写出通式,(k=0,1,2……),由此可得到波长的可能值:当k=0时,42=,λ=56厘米,此为波长最大值,k=1时,λ=24厘米,故本题选项C、D都正确。

图2点评:由质点振动的周期性和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v=lf,将导致求解波的问题中,波速、波长、频率(周期)的多解问题,本题是在已知波传播方向的情况下讨论波长的多解问题,若不知传播方向,还要讨论波沿反方向传播时波长的可能值,将两个方向传播时,波长的可能值含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否则,将漏解。

【例3】如图3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2S后它的波形图,这列波可能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分析解答:从图中先读出λ=4m,由于本题没有给出波传播方向,所以波向x轴正方向和波向x轴反方向传播两种情况都要考虑。

⑴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由图可知,在Δt=0.2S时间内,图中实线波形向右移动,,……,可得到虚线波形图,则波传播的距离可能值为,(n=0,1,2……),波传播速度的可能值为,n=0,1,2……。

本题还可以通过分析介质中各质点振动情况,求出波的可能周期或频率,利用波长、波速、频率(周期)的关系得到波的传播速度,图中实线波形变成虚线波形需经过(n+)T时间,则(n+)T=Δt=0.2S,可能的周期值为T=Δt/(n+),可能的波速值为v=λ/T=λ(n+)/Δt=20(n+) (m/S),n=0,1,2……。

⑵设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中实线波形向左移动,,……可得到虚线波形,则波传播距离可能值为S=(n+)λ,(n=0,1,2……),波传播速度的可能值为n=0,1,2……。

图中实线波形变成虚线波形,可能的周期值为T=Δt/(n+),可能波速值为v=λ/T=λ(n+)/Δt=20(n+) (m/S),n=0,1,2……。

点评:从本题分析解答可以看出,在波传播过程中,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其波速有多解性,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发生漏解。

第2课时【例4】如图4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到x=2.5cm处,已知从t=0到t=1.1s时间内,P点第三次出现在波峰位置,则P点的振动周期是_____S,经过______S另一质点Q第一次到达波峰图4分析解答:由于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媒质中前质点带动后面质点振动,质点P 将在T/4后到达零位置质点现在的位置,所以质点P运动方向向下,经过3T/4将出现在第一次波峰处,故P质点第三次到达波峰经历时间为(2+)T=1.1S,所以T=0.4S,波速v=l/T=2/0.4=5(m/s),由图可知此时位置1的质点在波峰,它要传到位置6的Q质点所经历的时间t=S/v=6-1/5=1S,所以经过1S质点Q第一次到达波峰。

【例5】如图5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

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图5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d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C. 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解: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这不难理解。

但是d既不是波峰和波峰叠加,又不是波谷和波谷叠加,如何判定其振动强弱?这就要用到充要条件:“到两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最强,从图中可以看出,d是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到S1、S2的距离相等,所以必然为振动最强点。

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振幅,而振幅不是位移。

每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是在不断改变的,但振幅是保持不变的,所以振动最强的点无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振动始终是最强的。

本题答案应选B 、C【例6】如图6两个正弦波沿同一条直线向相反方向传播,在相遇阶段,波形将怎样变化?解:根据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可作出如右图形。

点评:独立传播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不互相影响。

叠加原理:介质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等于几列波单独转播时引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