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作品、文体、作者、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议论文梁实秋中国B. 《警察与赞美诗》小说欧·亨利美国C. 《获得教养的途径》随笔赫尔曼·黑塞瑞士D. 《金黄的稻束》诗歌郑敏中国【答案】A【解析】A项《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作者是梁思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A.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答案】C【解析】(1)句子译为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句式结构相同应在两者之间断开排除B、D两项“厥先祖父”作“思”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荆轲是燕太子丹派去刺杀秦王的反映的是秦国与燕国之间的斗争【答案】A【解析】(3)A项“对六国‘为积威之所劫’的警告”错误结合原文内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分析可知应该是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对当朝统治者的警告【答案】(4)①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②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解析】(4)①厌满足弥更加越来越愈越发更加②积威积久的威势劫威逼胁迫“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被动句式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关于作品内容及其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2)本词在时间、空间的艺术处理上颇具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A. 上阕开头两句表意直白点明汴梁为金人所破的现实背景和主人公家破离乱的遭遇B. 梦回、魂断两句写出女主人公怀念良人的思绪纷乱“辽海”与“玉关”在此处为泛指C. 下阕前两句以月重圆、星重聚反衬了“如何不见人归” 表现了主人公的愁苦和失望D. 词人笔调婉转格调哀伤而凄苦从大处着笔反映了动乱社会所造成的离乱之苦【答案】D【解析】【答案】①作品中的空间、时间范围尺度都较大上阙天涯海角、辽海北、玉关西等呈现出遥远的空间距离下阙结句点出十四年的时间之长②作者对空间和时间的处理虚实兼顾既有现实意义上的具体地点也有想象中的地点既有对十四年离愁的陈述又有回想的今春之时③作者以巧妙的处理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体现出深切的家国之痛【解析】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有人认为“在线教育势必会取代线下实体教育成为主流”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阐述理由A. 从2016年开始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4330亿元B. 在线教育对于用户来说有诸多吸引力如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反复看课程等C. 从材料二数字来看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得到了在线教育用户的认可优于学校教育D. 在线教育能随时随地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能是其用户规模逐年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答案】C【解析】(1)C项“优于学校教育”于文无据【答案】D【解析】(2)A项“二者没有进行合作的可能”错误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二者存在着合作的可能B项以偏概全材料三原文是“虽然在线教育类企业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C项“在线教育信息化产品日渐丰富但依然很难满足不同学校的需求”错误材料三原文说的是“教育系统不同学校的需求差异大很难通过同一款产品或者服务得到满足”故选D【答案】(3)示例一同意理由①政策支持政府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将会对在线教育给予支持②自身优势灵活便捷、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共享弥补实体学校的不足③受众欢迎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已取得了广泛认可拥有逐年增多的用户群体示例二不同意理由①体制障碍在线教育与政府、实体学校的合作步履维艰难以动摇线下实体教育的牢固地位②自身不足在线教育相对于实体教育主要是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这决定了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取代实体教育成为主流③受众原因对有接受长期、系统规范教育需求的广大群体来说在线教育的碎片化学习模式难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解析】(3)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从政策支持情况、在线教育自身情况、受众反映等角度阐述理由如答“同意” 由材料一“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可以看出政府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将会对在线教育给予支持由材料二图表可概括出在线教育的自身优势灵活便捷、资源丰富由材料三“在线教育类企业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可概括出受众欢迎如答“不同意” 则需要结合材料联系现实来阐述理由由材料三“与政府、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合作中步履维艰” 可概括出体制障碍由材料一“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 材料三“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缺乏系统性的部署”可概括出在线主要是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这决定了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取代实体教育成为主流结合材料二图表再联系现实可知在线教育的学习模式是碎片化的这种学习模式难以满足有接受长期、系统规范教育需求的广大群体由此可得出受众的原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今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而需要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了B. 工匠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等多个内涵其中创新精神是其核心C. 庖丁精神蕴藏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D. 只要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就能深刻把握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答案】B【解析】(1)A项“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 把原文中不确定的内容理解成确定的原文为“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C项“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有误应是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D项表述绝对化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先阐述新工匠的种类”分析不正确应是先阐述形势的发展需要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第一段的重点是第二句【答案】C【解析】(3)C项原因分析不合文意原文是“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6.(1)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第三段中描写人物有九个“一个” 有人认为这样描写体现了《水浒传》极高的艺术水平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A. 第一段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B. 第二段中“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C.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表现出勤快能吃苦的性格特点D. 第二段从草屋崩坏无法住人、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答案】C【解析】(1)C项“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表现出勤快能吃苦的性格特点”错误林冲本是被陷害至此的此时他却想要修理此处说明他没有识破这是一起阴谋体现了他随遇而安、忍辱偷生的性格特点【答案】(2)九个“一个”的描写体现了《水浒传》在(艺术或语言或)人物描写上极高的水平①作者不直接写出人名字因为林冲听到三人说话时正在山神庙里而“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中间隔着大门只闻人声不见人影符合生活逻辑情节真实可信②三个人物分别是谁留下悬念使情节波澜横生吸引读者③人物语言描写生动个性鲜明不仅主要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其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三个人分别是(1)(5)(7)的“一个”是差拨他是为实现陆谦杀害林冲的阴谋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这几句话是为了向陆谦邀功替自己摆功(2)(4)(9)的“一个”是陆谦他是奉高太尉之命来杀害林冲的(3)(6)(8)的“一个”是富安他是陆谦的走卒说话是随和逢迎的态度④九个“一个”的对话道出了陷害林冲的真相推动了情节发展使得林冲被逼反抗的性格发展更加合理【解析】(2)解答此题可以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手法技巧、主旨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①从情节的合理性上看林冲在山神庙里先是“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然后“就壁缝里看” 发现草料场起火正要开门出去救火就“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 而“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因此林冲并没有打开门他只听到门外的人声没有看到门外的人影作者不直接写出人的名字符合逻辑情节真实可信②从情节手法的角度来看作者没有指出三个人物分别是谁只用“数内一个道”“一个应道”“一个道”“又一个道”等指代人物留下悬念使情节波澜横生吸引读者③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虽然作者没有具体指出三个人物分别是谁但是根据人物鲜明的语言依然能判断出人物的身份即使是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其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根据文章内容说“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的人是陆谦他是高太尉的人是奉高太尉之命来杀害林冲的说“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我们回城里去罢”的人是富安他是陆谦的走卒他的语言是逢迎、应和的态度说“这条计好么”“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的是差拨他是为陆谦杀害林冲出谋划策并直接参与了执行的人这几句话是向陆谦邀功说明火烧草料场的计策万无一失④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差拨得意于自己的计策向陆谦邀功富安逢迎应和陆谦自以为完成了高太尉交给自己的任务三人认为林冲必死无疑“在庙檐下立地看火”的这番对话中九个“一个”的对话道出了陷害林冲的真相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使林冲被再三逼迫走投无路无法再忍辱偷生只能奋起反抗的性格发展更加合理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春夜词人行至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盛的样子③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之下以挡尘土问题“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①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愉悦的心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 “弥弥”对“隐隐” “浅浪”对“层霄” 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首先这是写景句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看这句话主要描写对象是月要关注诗人如何写月的结合诗句可以得知作者并未直接写月而是写了月下细浪和云这是侧面描写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从表现手法看句子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照野“对“横空” “弥弥“对“隐隐” “浅浪”对“层霄” 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本句是写景句在表现手法上还应考虑景物和情感的关系这句写景句写出了夜晚的清爽明丽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愉悦的所以是借景抒情从用词角度看“弥弥”和“隐隐”都是叠词应写出这两个叠词的作用在音韵上的作用是什么同时应表明叠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可以得知“弥弥”和“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的特点且富于音韵之美8.(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8.(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解析】(1)博学广泛学习参省检验反省知通“智”【答案】(2)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解析】(2)受绳用墨线量过就靠近砺磨刀石【答案】(3)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解析】(3)师学习庸岂哪知了解知道【答案】(4)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解析】(4)闻道听闻道理攻学习、研究如是像这样。

高一语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重难点解析

高一语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重难点解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重难点解析专题三课文目录后人之鉴六国论/苏洵/阿房宫赋/杜牧/千古江山念怒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永志不忘落日/朱启平/*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专题立意】“后人之鉴”选入两篇史论,皆为兴亡论。

“千古江山”选入两首宋词,是个人对江山和历史的咏叹。

“永志不忘”所选的通讯和消息,是历史的现场实录以及记录着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作出的回应。

后人之鉴:古今对接,以史为鉴。

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历史中找出与今天相似或本质上相通的史实,将古与今对接起来,借古讽今。

(侧重从国家的角度聆听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思考。

指导学生结合词人的背景遭遇,理解作者在词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人借古抒怀的写法。

(侧重个人抱负角度解读历史的回声永志不忘:历史的瞬间和瞬间的意义。

指导学生了解个人对国家和国际公义应负的责任,认识并记住历史,才能接受历史教训,抚平战争伤痕,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侧重从世界战争的角度认识历史的回声【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1、《六国论》: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发表自己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借题发挥,以古讽今。

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

议论性的句子简捷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

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

2、《阿房宫赋》: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写法的主要特点:想象、比喻与夸张;描写、铺排与议论;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3、《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80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教版】必修二:第3专题-历史的回声(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

【苏教版】必修二:第3专题-历史的回声(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

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阿房宫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突兀.(wù) 水涡.(wō)不霁.何虹(jì) 妃嫔媵.嫱(yìng)B. 矗.立(zhù) 辇.车(niǎn)雷霆乍.惊(zhà) 鼎铛.玉石(dāng)C. 逦迤..(lǐ yǐ) 锱.铢(zī)架梁之椽.(chuán) 直栏横槛.(kǎn)D. 参差..(cēn cī) 仓庾.(yǔ)金块珠砾.(lì) 盘盘囷.囷(j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复压 缦立 勾心斗角 高低幂迷B. 不瑕 借鉴 春光溶溶 明星荧荧C. 纷奢 粟粒 杳无音信 绿云扰扰D. 帛褛 骄固 雷霆乍惊 尽态极言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结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多而纷乱)B. ⎩⎪⎨⎪⎧杳.不知其所之也(无影无声,形容声音的遥远)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C.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勇猛,强悍)金块珠砾,弃掷逦迤..(连续不断)D.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长久)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使,如果)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都一致的一项是()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隔离..天日矗不知乎几千万落.B. 韩、魏之经营....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C. 一宫之间,而气候..焦土..不齐可怜春光融融..D. 秦人不暇..一..自哀六王毕,四海则足以..拒秦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项是()A. 族.秦者,秦也辇.来于秦B. 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 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 廊腰.缦回骊山北构而西.折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是()A.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 戍卒叫,函谷举C.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阿房宫赋》的“赋”由诗经之“赋比兴”之“赋”发展而来,成为与诗歌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一种文体,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性题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面这则感动中国的事件说的是()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A. 孟佩杰B. 张平宜C. 吴菊萍D. 刘金国【答案】B【解析】从“台湾娘子上凉山”“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可以知道,这则感动中国的事件说的是张平宜。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洎牧以谗诛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A.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B.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闻者彰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答案】C【解析】(1)A项,介词,用;连词,表修饰。

B项,助词,的;动词,去,往。

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D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对,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

故选C。

【答案】B【解析】(2)例句“洎牧以谗诛”意为“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为被动句。

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故选B。

【答案】(3)①想一想他们的祖辈父辈们,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②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对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虽然犹有未树也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③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④觉今是而昨非A. 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B. 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答案】C【解析】①虽连词虽然②虽连词虽然③是动词表判断④是形容词正确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写出下列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总角尝造山涛 _______________②衍自说少不豫事 _______________2.(2)下列各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3)下列对文中画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4)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答案】(1)①拜访到……去, ②参与【解析】(1)①童年时曾拜访山涛造拜访到……去②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豫参与【答案】D【解析】(2)A项代词代指王衍/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C项代词他的/代词那些D项连词表目的来故选D【答案】D【解析】(3)解答时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衍为陈祸败之由”结构完整“衍”为该句主试卷第1页,总5页。

高中苏教版语文(浙江专用)必修二+专题质量检测(三)+历史的回声+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苏教版语文(浙江专用)必修二+专题质量检测(三)+历史的回声+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质量检测(三)历史的回声一、基础知识训练(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因为直走.咸阳走:趋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更加负栋之.柱之:助词,的C.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戍卒叫,函谷举.举:拔,被攻占D.当.与秦相较当:应当族.秦者,秦也族:灭族解析:选D D项,“当”同“倘”,如果。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②覆压..三百余里③瓦缝参差..④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⑤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⑥赂.秦而力亏⑦大江..东去⑧烽火..扬州路A.①③⑥⑧B.②④⑥⑦C.①④⑤⑦D.③⑤⑦⑧解析:选C①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

④古义,它实际的数量;今义,实际上。

⑤古义,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⑦古义,长江;今义:泛指大河,包括长江。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泣.孤舟之嫠妇D.日.削月割解析:选C题干中的“却”是使动用法,“使……退却”的意思。

A项,“礼”是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的意思。

B项,“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的意思。

C项,“泣”是使动用法,“使……哭泣”的意思。

D项,“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近两年来,国家反腐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有些腐败分子还存有侥幸心理,甚至困兽犹斗....,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B.古往今来,许多观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发垂髫....,都对皮影艺术喜爱至极,我们有责任把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C.虽然在不断地认识新的朋友,可转眼间,一个个朋友又斗转星移般离他而去,唯独小学时的同学王军一直和他来往密切。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三)历史的回声(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清河坊俞平伯①山水是美妙的俦侣,而街市是最亲切的。

我们追念某地时,山水的清音,其浮涌于灵府间的数和度量每不敌城市的喧哗。

白老头儿舍不得杭州,却说“一半勾留为此湖”;可见西湖在古代诗人心中,至多也只沾了半面光。

那一半儿呢?谁知道是什么!这更使我胆大,毅然于西湖以外,另写一题曰“清河坊”。

②我决不想描写杭州狭陋的街道和店铺,我所亟亟要显示的是淡如水的一味依恋,一种茫茫无羁泊的依恋,一种在夕阳光里,街灯影傍的依恋。

③我们试想:若没有飘零的游子,则西风下的黄叶,原不妨由它们哗哗自己去响着。

若没有憔悴的女儿,则枯干了的红莲花瓣,何必常夹在诗集中呢?人万一没有悲欢离合,月即使有阴晴圆缺,又何为呢?怀中不曾收得美人的倩影,则入画的湖山,其黯淡又将如何呢?……一言蔽之,人对于万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

这基本趣味假如消失了,则大地河山及它所有的因果都落于渺茫了。

④离题已远,快回来吧!这儿名说是谈清河坊,实则包括北自羊坝头,南至清河坊这一条长街。

中间的段落各有专名,不烦枚举。

看官如住过杭州的,看到这儿早已恍然;若没到过,多说也还是不懂。

杭州的热闹市街不止一条,何以独取清河坊呢?我因它竟铺石板不修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

⑤哪怕它十分喧阗,悠悠然的闲适总归消除不了。

我所经历的江南内地,都有这种可爱的空气。

我在伦敦纽约虽住得不久,却已嗅得欧美名都的忙空气;若以彼例此,则藐乎小矣。

杭州清河坊的闹热,无事忙耳。

他们越忙,我越觉得他们是真闲散。

忙且如此,不忙可知——非闲散而何?⑥我与妻,还有娴小姐同走这条街的次数最多,她们常因配置些零星而去,我则瞎跑而已。

若今天买的东西少,时候又早,天气又好,往往雇车到旗下营去,从繁热的人笑里,闲看湖滨的暮霭与斜阳。

“微阳已是无多恋,更苦遥青着意遮。

”我时时看见这诗句自己的影子。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苏教必修2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苏教必修2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3 历史的回声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必修2苏教专题3 历史的回声(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存,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方,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土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1)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2)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3)野马也尘埃也 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1.(4)_______________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5)爱情是诗歌恒久的话题《关雎》中通过男子彻夜难眠表现他对美好女子的绵绵不断的思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涯若比邻【解析】(1)注意“涯”的正确书写【答案】(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2)注意“庇”的正确书写【答案】(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解析】(3)注意“息”的正确书写【答案】(4)万籁此都寂【解析】(4)注意“籁”的正确书写【答案】(5)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解析】(5)根据“通过男子彻夜难眠表现他对美好女子的绵绵不断的思念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辗”的正确书写2.(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并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采用对比手法写秦的统治者取得财富时一分一毫也不舍弃使用时随意挥霍残民自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3)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_______________”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解析】(1)根据“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并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诗句是”可推知答案注意“瀚”的正确书写【答案】(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2)根据“采用对比手法写秦的统治者取得财富时一分一毫也不舍弃使用时随意挥霍残民自肥的两句”可推知答案注意“锱”的正确书写【答案】(3)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解析】(3)根据“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 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可推知答案注意“攘”的正确书写3.(1)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3.(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月作比说明世间事物变和不变的规律3.(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上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想要“_______________” 结果却“_______________”的旧典咏叹南宋张浚北伐兵败的近事【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1)根据“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作”的正确书写【答案】(2)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解析】(2)根据“以月作比说明世间事物变和不变的规律”可推知答案注意“虚”的正确书写【答案】(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解析】(3)根据“借历史上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旧典”“咏叹南宋张浚北伐兵败的近事”可推知答案注意“胥”的正确书写4.(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诗人用传神之笔描写出劲厉秋风摧叶折木一派萧条的景象“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大江奔涌动荡的非凡气势4.(2)《劝学》—文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4.(3)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1)根据“劲厉秋风摧叶折木一派萧条的景象”“大江奔涌动荡的非凡气势”可得出答案注意“萧”的正确书写【答案】(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2)根据“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可推知答案注意“博”的正确书写【答案】(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3)根据“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可推知答案注意“幽”的正确书写5.(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鹏将“徙于南冥”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两句是“”5.(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回想了当年刘寄奴建功立业的雄伟气概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5.(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描述了通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样的教育和教化会达到尊老的和谐场面【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解析】(1)由“鹏将‘徙于南冥’要具备一定条件”可推知答案注意“抟”“息”的书写【答案】(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解析】(2)由“回想了当年刘寄奴建功立业的雄伟气概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戈”“虎”的书写【答案】(3)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3)由“这样的教育和教化会达到尊老的和谐场面”可推知答案注意“庠”的书写。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再确的一项是________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5)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A.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答案】A【解析】“吠噬”与“狂走”是“数州之犬”发出的动作,排除BD;“累日”表示时间,意思是好几天;“至无雪”意思是到没有雪的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一个词,排除C。

故选A。

译文: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

【答案】B【解析】B.先达,应该指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对前辈的尊称”说法错误。

【答案】B【解析】B.“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错误,原文“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病”是“诟骂责备”的意思,应该是“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顾忌”。

【答案】①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从弼宦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②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A. 季宣为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B. 季宣为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廩其家/至秋乃止/C. 季宣为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D. 季宣为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答案】D【解析】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季宣替他们标划已废置的田地察看平原和湿地恢复了合肥的三十六处堤岸在黄州旧治东北方向建立了二十二个村庄按家庭分给房屋按人口数量分给田地分等次分发耕牛及各种农具和粮种由官府给每户提供粮食直到秋天为止”“表废田”“相原隰” 句式一致中间断开排除A“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 “于黄州故治东北”状语后置之后断开排除B“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 “有差”词组有区别不同之后断开排除C故选D【答案】C【解析】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大理寺主簿’是官署中最高长官主管文书办理事务”错误大理寺的最高长官是“大理寺卿” “大理寺主簿”只是主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属官故选C【答案】A【解析】A.“辅佐袁溉时又师从大儒程颐系统学习”错误原文为“获事袁溉溉尝从程颐学尽以其学授之季宣既得溉学” 薛季宣没有师从程颐学习是袁溉向程颐学习袁溉又把自己的学问都交给了薛季宣故选A【答案】(1)D(2)C(3)A(4)①他跟随薛弼四处做官等到见到渡过长江的众位元老时他听到了中兴国家、治理地方的谋略②君主替国家考虑只怕士人不好名如果人人都爱好名声敬畏道义有什么风尚不能树立呢?参考译文薛季宣字士龙是永嘉人是起居舍人薛徽言的儿子薛徽言去世时季宣刚六岁他的伯父敷文阁待制薛弼收养了他他跟随薛弼四处做官等到见到渡过长江(靖康之乱后撤退到江南)的众位元老时他听到了中兴国家治理地方的谋略喜欢与服役的老军官、退伍的士兵谈话非常详细地了解了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带兵打仗的事十七岁时开始被荆南帅征召草拟撰写决策文书得以侍奉袁溉袁溉曾经跟随程颐求学将自己的所学全部教给季宣季宣已得到他的传授对于古代分封、井田、乡遂、司马法等制度无不进行研究和讨论他的想法都可以在当时施行金兵还没有南侵的时候武昌令刘锜镇守鄂渚季宣告诉刘锜武昌的形势与淮州、蔡州相当但兵少势弱应该早作防备刘锜不听等到两军开战后他渐渐向季宣询求谋略这时江、淮一带的官员听说金兵将到都预先遣散了奴仆把马系在院中随时准备逃跑只有季宣留在家中与百姓约定“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我与你们一道去死”百姓听了也都振作起来县里盗贼猖獗季宣十分担忧这事恰逢朝廷颁布了伍民令于是施行保伍法五家成立一保二保成立一甲六甲成立一队依据地理形势方便的情况合为一总不以乡的区域为限每一总设立总首、副总首领导他们做官的人家、读书人家、有钱人家都纷纷参加了保甲组织官府免除他们的赋税让他们提供钱财让他们提供钱财给总首发挥一些用处坚守的计划定下以后最终敌兵退兵人心也就不再动摇枢密使王炎向朝廷推荐了季宣朝廷下诏任命他担任大理寺主簿长江、太湖一带发生大旱逃荒的百姓北渡长江边界官吏又上奏说淮北百姓有很多前来投奔的宰相虞允文奏请派遣季宣到淮西将他们召集起来充实边防季宣替他们标划已废置的田地察看平原和湿地恢复了合肥的三十六处堤岸在黄州旧治东北方向建立了二十二个村庄按家庭分给房屋按人口数量分给田地分等次分发耕牛及各种农具和粮种由官府给每户提供粮食直到秋天为止一共安置了六百八十五户人家分处在合肥、黄州之间连同归来的原住边民官府都给他们赈济帮助兴家立业季宣对孝宗说“近来有人以‘爱好名声’为由弃用士大夫爱好名声只是臣子做学问的负累罢了君主替国家考虑只怕士人不好名如果人人都爱好名声敬畏道义有什么风尚不能树立呢?”皇帝称赞季宣的观点正确对季宣相见恨晚于是为他加官两级授予大理正从此凡是季宣的上奏请求议论荐言皇帝都回复可行因为虞允文讳言过失季宣不高兴过了七天离京外任湖州知府后又改任常州知州还未赴任就去世了年仅40岁季宣对《诗经》、《尚书》、《春秋》、《中庸》、《大学》、《论语》的义理都有研究、解释他杂著文集命名为《浪语集》【解析】①“宦游” 到各地做官、四处做官“经理” 治理“大略” 谋略译文为他跟随薛弼四处做官等到见到渡过长江的众位元老时他听到了中兴国家、治理地方的谋略②“诚” 如果“畏义” 敬畏道义“乡” 风尚译文为君主替国家考虑只怕士人不好名如果人人都爱好名声敬畏道义有什么风尚不能树立呢?答案(1)D(2)C(3)A(4)①他跟随薛弼四处做官等到见到渡过长江的众位元老时他听到了中兴国家、治理地方的谋略②君主替国家考虑只怕士人不好名如果人人都爱好名声敬畏道义有什么风尚不能树立呢?参考译文薛季宣字士龙是永嘉人是起居舍人薛徽言的儿子薛徽言去世时季宣刚六岁他的伯父敷文阁待制薛弼收养了他他跟随薛弼四处做官等到见到渡过长江(靖康之乱后撤退到江南)的众位元老时他听到了中兴国家治理地方的谋略喜欢与服役的老军官、退伍的士兵谈话非常详细地了解了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带兵打仗的事十七岁时开始被荆南帅征召草拟撰写决策文书得以侍奉袁溉袁溉曾经跟随程颐求学将自己的所学全部教给季宣季宣已得到他的传授对于古代分封、井田、乡遂、司马法等制度无不进行研究和讨论他的想法都可以在当时施行金兵还没有南侵的时候武昌令刘锜镇守鄂渚季宣告诉刘锜武昌的形势与淮州、蔡州相当但兵少势弱应该早作防备刘锜不听等到两军开战后他渐渐向季宣询求谋略这时江、淮一带的官员听说金兵将到都预先遣散了奴仆把马系在院中随时准备逃跑只有季宣留在家中与百姓约定“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我与你们一道去死”百姓听了也都振作起来县里盗贼猖獗季宣十分担忧这事恰逢朝廷颁布了伍民令于是施行保伍法五家成立一保二保成立一甲六甲成立一队依据地理形势方便的情况合为一总不以乡的区域为限每一总设立总首、副总首领导他们做官的人家、读书人家、有钱人家都纷纷参加了保甲组织官府免除他们的赋税让他们提供钱财让他们提供钱财给总首发挥一些用处坚守的计划定下以后最终敌兵退兵人心也就不再动摇枢密使王炎向朝廷推荐了季宣朝廷下诏任命他担任大理寺主簿长江、太湖一带发生大旱逃荒的百姓北渡长江边界官吏又上奏说淮北百姓有很多前来投奔的宰相虞允文奏请派遣季宣到淮西将他们召集起来充实边防季宣替他们标划已废置的田地察看平原和湿地恢复了合肥的三十六处堤岸在黄州旧治东北方向建立了二十二个村庄按家庭分给房屋按人口数量分给田地分等次分发耕牛及各种农具和粮种由官府给每户提供粮食直到秋天为止一共安置了六百八十五户人家分处在合肥、黄州之间连同归来的原住边民官府都给他们赈济帮助兴家立业季宣对孝宗说“近来有人以‘爱好名声’为由弃用士大夫爱好名声只是臣子做学问的负累罢了君主替国家考虑只怕士人不好名如果人人都爱好名声敬畏道义有什么风尚不能树立呢?”皇帝称赞季宣的观点正确对季宣相见恨晚于是为他加官两级授予大理正从此凡是季宣的上奏请求议论荐言皇帝都回复可行因为虞允文讳言过失季宣不高兴过了七天离京外任湖州知府后又改任常州知州还未赴任就去世了年仅40岁季宣对《诗经》、《尚书》、《春秋》、《中庸》、《大学》、《论语》的义理都有研究、解释他杂著文集命名为《浪语集》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辛弃疾词善于运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A. “一杯送绣衣行客” “一杯”何其简慢看似淡语然而却是至情的无间流露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之意B.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直抒胸臆点出诗人叹息、痛楚的根源是中年疾病缠身以及和挚友的离别C. “正梅花万里雪深” “梅花”是他们又是传递消息的暗示“万里雪深”是写彼此的间隔也是彼此的处境所以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D.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是说整首词中既有虎啸龙吟般激烈悲壮之情又有涓涓细流般和缓之感【答案】B【解析】【答案】○“蜀道登天”借用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暗含此行之艰难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开头写得极其沉郁奠定了全词的基调◎“东北看惊诸葛表” 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期待好友李正之能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让东北方面的敌人闻风丧胆同时寄托了作者不忘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③“西南更草相如檄”运用司马相如写《喻巴蜀檄》的典故既是希望友人像司马相如那样体察民情安抚百姓治理后方又透露出对朝廷不出师东北却让友人前往巴蜀的愤恨④“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中“儿女泪”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末二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之意这里是说与其有作儿女哭泣的时间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吧?以此过渡到下阕一扫上阕愁闷的情绪“荆楚路”这一带是没有被敌人占领的如此美景宜爱宜惜委婉深厚有致地表达了北方游子面对南方美景时夹杂于胸中的酸楚的思乡之情【解析】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3.(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3)本文第⑩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4)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A. 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B. “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 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C. “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 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的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D. 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答案】C【解析】(1)C项“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答案】C【解析】(2)C项“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的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后写父亲的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答案】(3)①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西藏朋友打来电话作铺垫②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作好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解析】(3)分析小说中某个具体情节的作用一般可从内容(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交代环境、突出主题)、结构(线索、悬念、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照应)两方面进行考虑就本文而言内容上细致描写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具体介绍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发的视频的内容通过父亲的具体言行表现父亲吃苦耐劳、真实自然的人物性格结构上父亲辛苦照料谷子的视频既承接上文叙述的父亲开始做微商、让“我”转发宣传等事件又为下文卖小米、西藏朋友打来电话等内容作了铺垫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4)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父亲种“羊粪小米” 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鲜明②父亲善于学习能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展示小米的种植过程和优点让“我”帮忙宣传这都是积极学习的成果③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解析】(4)作答本题时需要先将小说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的新时代特色概括出来然后结合具体事件进行分析根据第①段“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第⑨段“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 第⑪段“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等内容可知父亲作为新时代的农民了解绿色食品等先进知识具有先进的理念同时父亲还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鲜明根据第③段“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 第⑦段“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 第⑩段“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等内容可知父亲善用朋友圈做宣传懂得物流快递等新鲜事物学习能力很强根据第⑪段“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可知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极具经营智慧售后服务也很到位4.(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3)为什么说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A. 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这说明独辟蹊径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B. 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术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C. 傅璇琮编辑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 但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反映学人创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D. 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学生中去表现出一位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答案】B【解析】(1)B项对“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理解有误该句出现在原文第6段联系前后文可知应为意在赞美傅璇琮主编了大量书籍引领了出版业的发展为出版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答案】A, B【解析】(2)C项“但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改”错原文为“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 而不是自己修改D项“意在表现所选文章都是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倒数第3段对杜诗的解读可知“漫”既指“轻松漫谈” 也指有积淀的作家、学人厚积薄发、“信手拈来、漫不经心”的创作并非“不经意间、随意创作”E项原因概括不全面陈尚君有学术才华傅璇琮有扶植、支持后辈学者的情怀也是原因故选A、B【答案】(3)①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②编辑书籍主编许多皇皇巨制编辑《学林漫录》推进学术发展③扶植后辈提携、帮助青年学者促其学术成长④热心教育回归大学讲坛开设课程传授文化知识⑤凭识见和胆识拓宽出版渠道引领出版业发展【解析】(3)此题的实质是回答傅璇琮在文史学术方面所做的贡献文章的主体部分第4~8段都在写傅璇琮在文史学术方面的贡献第4段写他在20世纪80年代接连发表几部重要学术著作第5段写他编辑《万历十五年》第6段以《万历十五年》的出版为例写他对出版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第7段写他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传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皇皇巨制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第8段写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并于2005年起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1)用语不得体的两个词语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1.(2)应删去的一句是________1.(3)应补充的一项内容是________【答案】著名, 光临【解析】①小有名气稍微有点名声、名望“网红”是指走红的人自相矛盾可以直接用“参会”【答案】主办方为快闪新闻社【解析】“主办方”不用写在海报内容里面所以应该删去“主办方为快闪新闻社”【答案】讲座地点【解析】举办讲座的时间、地点应交代清楚没有地点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答案】D【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①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②(金谷涧)距离城中十里地(地势)有的高峻有清澈的泉流和茂密的树林、竹子、草药之类③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之人不曾拜见过天子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④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常常在险阻而人们很少能到达那里参考译文永和九年三月上旬为了做禊事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茂盛的树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空气清新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用来舒展眼力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人与人相互交往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寄托情怀虽然各有各的爱好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感到高兴和满足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慨随之产生转瞬间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听凭造化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后人看待今人可悲呀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事情不同了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我在元康六年、徐诸军事(金谷涧)距离城中十里地、有的低下各种果树、松柏没有不齐备的养鱼池那些用来赏心悦目的东西也都具备了、祭酒王诩要回长安到涧中去多次变更宴坐之地有时依次坐在水边、瑟、笙、筑一起载于车中等到了住地于是众贤士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就罚酒三斗对不知何时就会到来的死亡感到恐惧、姓名并把他们所写的诗著录在后面大概会览阅吧吴王师、始平武功苏绍五十岁【解析】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3.(2)“午睡觉来愁似织”中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远近结合近处一阵秋雨过后萋萋的野草又呈现出一片碧青色抬眼远望但见远山一片青翠山顶正积着一层如棉絮般的白色晴云借秋雨后的凄清流露的是凄苦之情【解析】(1)词作开首二句描绘的是远近之景近处一阵秋雨过后萋萋的野草又呈现出一片碧青色抬眼远望但见远山一片青翠山顶正积着一层如棉絮般的白色晴云这是由苏轼的诗句“岭上晴云披絮帽”(《新城道中》)衍化而来然而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境和感情《新城道中》写的是春天久雨后的晴朗透露了欢快情绪本词写的却是秋雨后的凄清流露的是凄苦之情【答案】(2)“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解析】(2)“午睡觉来愁似织” 表明前两句是作者午睡醒来可见之景“愁” 固然是由景色之凄清而引起然而“愁”到“似织” 总是另有原因吧作者此时正孤身乘船在大运河上又从词的下片得知船正向北驶去“帆直” 表明是顺风船行甚速作者是江南人却孤身在北方而且船还载着他继续北行可见他是位羁旅行役者官身不自主“似织”的是思乡之愁也许刚才在午睡梦中回到了江南家乡然而要真的使梦境成为现实却似轻飘的游丝一般欲飞无力这里的“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3)小说人物有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种基本类型扁形人物性格前后没有什么变化圆形人物性格前后变化很大你倾向于将本小说中的阿耿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分别归类到哪种类型?并请简要说明理由4.(4)正如作者万芊所说“我喜欢能给自己带来阅读快感的小说” 《藏酒》就是一篇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的小说《藏酒》带给你哪些阅读快感?请结合文本分析A. 阿祥“据说不喝酒” 一可理解为他不会喝酒二可理解为他能喝酒但不喝第二个理解更符合小说的创作意图B. 阿祥叫黑车把喝醉的“我”直接送回家整个过程安排得细致周全既是为了让喝酒的队员免遭罚款也是为了保护“我”C. “我”得知施工队员藏酒的秘密后觉得与他们“同流合污”了这里的“同流合污”是“打成一片”的意思D. 在施工队上岸轮休时“我”请队员们吃夜宵除了表达回请之意还因为以后有一些事情需要麻烦他们【答案】D【解析】(1)D项“还因为以后有一些事情需要麻烦他们”错误是他们主动帮“我”做事情并不是“我”想让他们为“我”做事情【答案】A【解析】(2)A项两处情节主要不是对比关系前情节是后情节的铺垫【答案】(3)①阿耿是扁形人物阿耿从藏酒到与处里干事喝酒到当着处领导面饮酒其豪爽干练的性格一直没有变化②林冲是圆形人物林冲性格在被陆谦等人陷害前后有根本性的变化之前是隐忍之后是忍无可忍【解析】(3)结合“阿耿得令把几个人手里的大碗收了放在小餐桌上像变魔术一般从伙房顶上的木板缝中抽出一根橡皮软管来解开一端的小结一股深黄液体伴着醇厚的黄酒味汩汩流出灌满了眼前一只只大碗”“阿耿示意大伙儿端碗敬我”“阿耿是个直爽人边喝酒边给我解开他们藏酒的秘密”分析可知大师傅阿耿组织大伙敬酒喝酒谈藏酒这些表明其性格的直爽“阿耿他们也挺仗义我家换煤气、搬家具之类的重活他们总是抢着干” 后来帮助“我家”干活又能看出其为人的仗义在爆破时遇到了难题看到阿林无功而返筋疲力尽时斩截地说“我来试试”他不在乎偷藏酒会被罚的后果仗义出手这种直爽仗义的性格在文章前后没有什么变化故阿耿是“扁形人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开头的林冲善对李小二夫妇安于配军的生活他善良仗义、安分守己后来得知陆虞候来害他遂买了尖刀要报仇显出正直刚烈的一面待寻不到仇人心下自又慢了体现了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一面最后由偷听得知贼人欲害自己的真相就凶猛果敢、奋起反抗手刃仇人从安分守己到奋起反抗林冲的性格转变较大所以林冲是一个“圆形人物”【答案】(4)①从阿耿等人物可以感受到豪爽仗义、坦诚率真的魅力人格以及中国传统侠士的精神延续在阅读人物中产生备受鼓舞的快感②从藏酒和拆危桥等情节可以感受到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叙事节奏以及通过突发事件塑造人物的匠心营造在阅读情节中产生难以释卷的快感③小说讴歌了主动担当、勇于奉献的劳动精神以及奖惩分明、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在阅读主题中产生荡涤心扉的快感④从阿耿等人物的对话以及对藏酒秘密的叙写等可以感受到平实质朴、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在阅读语言中产生百读不厌的快感【解析】(4)在人物塑造上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活充满人情味比如阿祥明知人们喝酒但想到单调的船上生活而善解人意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阿耿的直爽与仗义更是让人心生快慰偷着喝酒的真性情解人之危的仗义更是让人心生痛快情节安排上平淡的故事因为设置了波澜而独具韵味本来没人敢藏酒“我”却在船上喝上了偷藏的酒而藏酒的方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本来爆破这一很简单的事或成或败结果一波三折吊足读者胃口主旨上结尾的处理赏三千罚二百让人心服口服由“头头”这一办事认真而不乏人情味的形象就把全篇的人物连在了一起凸显了主题5.(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A. 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 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 2015年则回落至8.4%B. 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C. 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答案】B【解析】(1)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错从材料二看 2015年企业遭遇侵权的比例是19.5% 与2011年、2012年相比都是下降的2015年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是8.8% 与2011年、2012年相比也是下降的【答案】C【解析】(2)A项“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与“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关系不大B项“这样才能”不对“根据市场……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可以“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但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于此D项原文说的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故选C【答案】(3)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解析】(3)作答本题第一步是审题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方二是“各方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根据原文内容确定第一问中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方从材料二、三里很容易就找到“高校”“企业”这两方而结合材料一中的“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材料三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可知还有一个重要的“相关方” 即“政府” 第三步回到原文找到与三方作用相关的表述并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答案要点根据材料三“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转化成市场价值”等可知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根据材料三“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等可知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根据材料一“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和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知政府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6.(1)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6.(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6.(3)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B. 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C. 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D. 在陶瓷雕塑中组雕、雕群的塑造上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答案】C【解析】(1)A项“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表述有误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写实仅仅是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偏概全理解错误B项由原文第四段可知二者的审美本质是共同的而不是“有许多相同之处”D项“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原文未提及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固定的死板的艺术”表述有误原文为“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答案】D【解析】(3)A项“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表述有误原文为“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B项“所有艺术形象”表述有误说法过于绝对C项“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表述有误原文为“不是如实地复制”故选D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窦威深得唐高祖荣宠器重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A.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B.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C.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D.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答案】B【解析】(1)句意隋内史令李德林主持科举窦威在考试中考中甲科被授予秘书郎的官职窦威任期届满后应当升迁他却坚守原职不愿调任任秘书郎一职十多年他的学问更加广博“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中主谓宾完整“射策甲科”省略主语“窦威” 与前句主语不一致应在“秀异”后断开排除C、D “十余岁”是时间状语修饰“在秘书”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故选B【答案】D【解析】(2)D项“在世”有误“赠”只是针对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家属的加封【答案】C【解析】(3)C项“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大都是他制定的”有误原文是“朝章国典皆其所定” 意思是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都是他制定的【答案】(4)①唐高祖领窦威入卧室促膝长谈②窦威卧病唐高祖亲自前去探望③窦威去世时唐高祖下诏让太子和百官前去送葬【解析】(4)原文说到“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 他奏议时仪态文雅多引用古典作比喻高祖很亲近看重他有时引入卧室常促膝而谈这是他深得唐高祖荣宠器重的体现“及寝疾帝临问” 窦威生病高祖亲临探望以及“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 在窦威下葬那天高祖下诏太子和百官一起出动送葬这也体现了高祖荣宠器重窦威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2.(2)请简要分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A. 诗题“小孤山” 既交代了作诗的地点也显示诗人是面对小孤山触景生情有感而作B. 首联欲扬先抑从“海门关”的称谓和“海眼”的巨大可怖写起衬托下文对小孤山的赞扬C. 诗人视小孤山为天地间的砥柱、战场上的猛士寄寓了自己要力挽狂澜、坚决抗敌的心志D. 尾联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中表现的命途多舛仍心怀天下的情怀异曲同工E. 全诗押平声韵韵字的开口度大利于表现慷慨昂扬之情与诗歌的思想内容契合一致【答案】B, D【解析】(1)B项“衬托下文对小孤山的赞扬”错误应该是“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D项“命途多舛仍心怀天下”的说法错误应该是“以身许国的高志向”【答案】(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 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解析】(2)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因此要结合全文内容从词语的意思、手法、情感态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孤”本义是孤独、孤寂从“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可知江水形势险恶小孤山所处环境凶险结合注解可知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诗人谢枋得是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四无依傍的小孤山和处于宋朝末年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的“孤臣”处境相似联想自然颔联“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作者在宋末时率军抗元是宋朝的中流砥柱由此可见作者有托物言志之意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这里借小孤山既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又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与义公习禅呼应B. 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C. 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意境清远D. 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尽显空寂落寞【答案】D【解析】(1)D项“庭院阴冷义公禅房尽显空寂落寞”错应该为清幽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答案】(2)①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怀的赞美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2)阅读诗歌可知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写义公为了“习禅寂” 在空寂的山林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了禅房的背景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描写的是禅房的前景门外孤峰秀美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念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前两联描绘了义公禅房的位置及禅房周围美妙的山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写雨过天晴之际夕阳西下山峦清净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表达了诗人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怀的赞美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家语赞扬义公怀有莲花般纤尘不染的心境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2)祖母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3)文章以“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4)文章以“这是祖母的哲学”作为结尾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A. 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从祖母逝世前示意我们点上蜡烛写起既扣住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一标题又增添了文章的悲剧色彩B. 文章通过祖母往事的回忆突出了祖母一生虽都处于黑暗之中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温暖和光明从而表现出祖母笑对磨难时乐观开朗的性格C. 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祖母的大便时祖母像疯子一样发火、像小孩一样哭的描写意在表现父亲和叔叔的孝心更表现出祖母生活能力丧失后的悲惨D. “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句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苦难”拟人化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E. 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答案】A, E【解析】(1)B项“从而表现出祖母笑对磨难时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偏概全还有“坚韧顽强”C项“祖母生活能力丧失后的悲惨”错应该是“祖母为一生的尊严和坚守被毁掉而悲伤”D项“拟人”错应为“比喻”故选A、E【答案】(2)①坚韧顽强认为祖父活着终生不嫁以等待通宵给我们嗑瓜子以对抗疼痛②充满母爱苦难岁月为了孩子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嶙峋的瘦骨③自尊自重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和叔叔为她抠大便祖母拉被子遮脸、发火哭啼④勤劳能干虽然生活在黑暗里照样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解析】(2)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要立足文本把握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两个角度一是从文本中寻找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点评“祖母”性格的词语以此作为答案点二是抓住主人公“祖母”的言行从中提炼概括出人物性格如“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表现她的执着“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表现她的坚韧“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表现她充满母爱“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表明她自尊心强“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明她勤劳能干【答案】(3)从修辞手法而言标题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蜡烛”象征着“祖母” 把“磨难”比喻为“黑暗” 这样使标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标题感染力“倾听黑暗”属于通感视觉与听觉沟通巧妙地表现出祖母对待磨难的方式和乐观的态度从全文内容而言标题统帅全文暗含文章的主题表现了对祖母的赞美【解析】(3)题目使用拟人手法“祖母”比喻成“蜡烛” 把“磨难”比喻为“黑暗” 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隐喻和象征通过蜡烛照亮黑暗以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等特点来隐喻和象征祖母多灾多难而又为家人奉献一生的命运使祖母这一形象更加立体逼真寄托作者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深化主题借助蜡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答案】(4)“祖母的哲学”是“祖母”饱受磨难而不消沉的人生态度、敢于与苦难搏斗的坚毅顽强敢于驾驭苦难的乐观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我们要学习“祖母”对待磨难的坚强不屈和乐观坚韧精神【解析】(4)本文中“祖母的哲学”及时作者所要表达的文章的主旨思想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本题可根据“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等语句分析“祖母的哲学”是什么、“祖母的哲学”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祖母的哲学”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后进行作答在谈谈自己的思考时可从“要学习‘祖母’这种坚毅顽强、乐观、自尊自爱的人生态度”等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弘扬科学家的精神既要有科学家的求索精神也要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培育。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画线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列缺霹雳②仙之人兮列如麻③烟涛微茫信难求④自可断来信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答案】C【解析】①列:通“裂”,分裂。

②列:排列。

③信:实在,确实。

④信:使者,指媒人。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各项中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2.(3)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4)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A.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B.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C.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D.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答案】A【解析】(1)“尝读六国世家”省略主语“我”,意思是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句意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秦”是“攻”的宾语,“以攻山西千里之秦”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答案】C【解析】(2)C项,“文中指后者”错误,文中的“故事”指先例。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默写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1)复为慷慨羽声 _______________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1.(2)________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1.(3)_______________ 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1.(4)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博大的革命者胸怀【答案】(1)士皆瞋目【解析】(1)注意“瞋”的正确书写【答案】(2)大行不顾细谨【解析】(2)注意“谨”的正确书写【答案】(3)阙秦以利晋【解析】(3)注意“阙”的正确书写【答案】(4)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解析】(4)根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博大的革命者胸怀”可推知答案注意“浮”的正确书写2.(1)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乡村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3)杜牧《阿房宫赋》中从占地面积和高度描写阿房宫的宏伟气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解析】(1)根据“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可推出答案注意“辩”的正确书写【答案】(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解析】(2)根据“从视觉角度描写乡村远景的两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暧”的正确书写【答案】(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解析】(3)根据“从占地面积和高度描写阿房宫的宏伟气势的两句”可推知答案注意“覆”的正确书写3.(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开篇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3.(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答案】(1)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1)由“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可推知答案注意“庸”的正确书写【答案】(2)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解析】(2)由“开篇表明”“性格特点”可推知答案注意“韵”的正确书写【答案】(3)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解析】(3)由“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可推知答案注意“漫”的正确书写4.(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2)姚鼐《登泰山记》中在描写完泰山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色彩形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3)《诗经·静女》中表面上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女子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4)《登岳阳楼》中杜甫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1)根据“教师作用”可推知答案注意“受”的书写【答案】(2)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解析】(2)根据“在描写完泰山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色彩形状”可推知答案注意“绛皓”的书写【答案】(3)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解析】(3)根据“表面上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女子之美”可推知答案注意“怿”的书写【答案】(4)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解析】(4)根据“杜甫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可推知答案注意“坼”的书写5.(1)《论语·先进》中记录了孔子和四位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一开篇孔子便亲切和蔼地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连用两个“吾”字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5.(2)2021年三星堆遗址又有重大发现专家认为三星堆文化可能是早期古蜀国的遗存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提到了古蜀国两个开国先王5.(3)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解析】(1)根据“一开篇孔子便亲切和蔼地说”“连用两个‘吾’字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可推知答案注意“毋”的书写【答案】(2)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解析】(2)根据“提到了古蜀国两个开国先王”可推知答案注意“凫”的书写【答案】(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解析】(3)根据“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推知答案注意“噎”的书写6.(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2)《鸿门宴》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6.(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5)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答案】(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解析】(1)根据“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哂子路的原因”可推知答案注意“让”的书写【答案】(2)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解析】(2)根据“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推知答案注意“拔”的书写【答案】(3)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解析】(3)根据“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可以看出”可推知答案注意“俟”的书写【答案】(4)浴乎沂, 风乎舞雩【解析】(4)根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美丽动人的景象”可推知答案注意“雩”的书写【答案】(5)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5)根据“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可推知答案注意“庠”的书写二、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的经典著作对于“社会学”这个名词大家可能有些发怵其实 ________ 而是相对通俗易懂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讲起比如写他自己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灶上的泥土塞在他的箱底嘱咐他水土不服可以用它来煮一点汤吃 ________ 比如用石头击水产生的“波纹”比喻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 读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再有作者还通过比较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比如在西洋社会一位朋友说要“带了他的家庭”去做客主人很清楚要来的是哪几个人而在中国社会“阖第光临”虽很常见但很难说清楚“第”究竟有哪些人【答案】这本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 作者还善于用比喻来讲抽象的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第一句可知此空是介绍《乡土中国》这本书的特点结合前文“大家可能有些发怵其实“及后文“而是相对通俗易懂”可知此处是承前说明这本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第二空结合后文“比如用……来比喻……用……比喻……”可知这是作者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简单化此空应填对后文举例的总括性句子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被子植物在自然界出现较晚它的茎里进化出一根根导管可以大量运输从根部吸收上来的水分而属于古老的裸子植物的针叶树________① 它们靠细胞和细胞之间的微小缝隙一个细胞接着一个细胞地把水分传递上来这套系统跟导管相比输水效率很低________② 导管中的水分一旦冻成了冰再化开时产生的气泡会形成一个个空洞原本相连的水柱便会断开________③ 而裸子植物比如松树即使天寒地冻也依然能一个细胞一个细胞传递水分正是这个原因松树才得以在寒冷地区健壮地生长以美丽常青的姿态挺立于冰天雪地谁能说古老的方法就等于落后呢?【答案】①则没有进化出这种导管②却有一个胜过导管的优点③没办法继续传递水分了【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1)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1.(2)_______________,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1.(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4)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1.(5)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1.(6)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1.(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1)把酒话桑麻【解析】(1)注意“桑”的正确书写。

【答案】(2)不蔓不枝【解析】(2)注意“蔓”的正确书写。

【答案】(3)赢得生前身后名【解析】(3)注意“赢”的正确书写。

【答案】(4)雄兔脚扑朔【解析】(4)注意“朔”的正确书写。

【答案】(5)野芳发而幽香【解析】(5)注意“幽”的正确书写。

【答案】(6)闲来垂钓碧溪上【解析】(6)注意“溪”的正确书写。

【答案】(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7)注意“庇”的正确书写。

【答案】(8)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8)注意“勒”的正确书写。

2.(1)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2)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面这则感动中国颁奖词说的是()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A. 杜岚、尤端阳B. 毛相林C. 卢永根D. 伍淑清【答案】C【解析】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根据“种得桃李满天下”“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可知这段颁奖词说的是卢永根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洎牧以谗诛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A.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B.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闻者彰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答案】C【解析】(1)A项介词用连词表修饰B项助词的动词去往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D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对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故选C【答案】B【解析】(2)例句“洎牧以谗诛”意为“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为被动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故选B【答案】(3)①想一想他们的祖辈父辈们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②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解析】(3)①“厥” 其“祖父” 祖辈与父辈“暴” 暴露②“以……为” 用……作为“始” 才“速” 招致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2)请简要分析本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A. 首联写作者与朋友提壶登上青山由下而上远望雁过江上南飞的一幅美景流露出诗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B. 颔联写诗人意识到尘世实在难得开口一笑故面对秋天的山光水色应该插上满头菊花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C. 颈联夹叙夹议诗人劝慰朋友和自己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人生短暂而感慨、怨恨D. 尾联“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是说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一样对着牛山流泪【答案】A【解析】(1)A项“由下而上”错误首联写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答案】(2)①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抒写了诗人的抱负难以施展的愁闷情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但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凄恻低徊缺乏一种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②杜甫的《登高》通过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慷慨激越动人心扉雄浑高远的意境中回荡着飞扬流转的旋律【解析】(2)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从颔联和颈联“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可看出作者对自己当时的处境非常不满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这两联抒写了诗人的抱负难以施展的愁闷情怀诗人营造了一种凄恻低徊的氛围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思想意境上缺乏一种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意境开阔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作者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慷慨激越动人心扉雄浑高远的意境中回荡着飞扬流转的旋律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材料中“网文出海”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国网络文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A. “网文出海”大获成功的背后离不开20年来网络文学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B. 商业化的“网文出海”采用国内流行的按章节付费和观看广告解锁付费等阅读模式C.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网文出海”具有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双重属性D. “网文出海”对网文创作提出更高要求也将有助于网文在其他行业更好地衍生【答案】B【解析】(1)B项根据材料二中原文“除了推广国内已经非常成熟的按章节付费模式还采纳通过观看广告解锁付费阅读章节模式”可知“按章节付费模式”是“成熟的”而非“流行的” “观看广告解锁付费阅读章节模式”并不是国内流行的阅读模式而是国外的模式【答案】D【解析】(2)A项“玄幻类题材的网文已经不再为读者所喜爱取而代之的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典型英雄人物为内容的优秀网文作品”表述不当材料一原文是“玄幻类题材影响力开始下降讴歌祖国、讴歌人民和英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颂扬当代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逐渐赢得读者的青睐”B项强加因果且过分夸大了网文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作用“受到追捧”言过其实材料只介绍了它们走出国门C项“开始走上精品化的道路”无中生有“促使”夸大排行榜作用故选D【答案】(3)①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②互联网时代赋予网络文学传播的先进性③在商业化方面既参考国内市场经验又与海外不同国家的市场特性相匹配④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学的导向作用【解析】(3)从材料一看“网络文学呈现出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逐渐走出国门” 网络文学的主题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大众化这是其成功的一个原因同时“中国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属性以及互联网时代赋予网络文学传播的先进性使网络文学携带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是网络文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从材料二看“网文出海”的商业化探索也逐步展开商业模式的因地制宜是其成功的一个原因同时结合“中国作家协会在原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的基础上增设中国网络文学IP(知识财产)影响排行榜和海外传播排行榜”可知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学的导向作用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文中前后两次提到“春联” 其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3)小说创作于抗战时期但有别于一般的“宣传民众、鼓动民众、教育民众”的抗战文学请简要分析本文对战争的书写特点A. 小说开篇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摹守岁烛在暗夜中燃烧的情境意在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种低沉、黯淡的氛围也与整个社会背景相契合B. 小说借父亲出场后的一大段话写出了战争对于当时社会经济与百姓生活造成的伤害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C. 小说善于抓住神态、语言描写来塑造形象如“眉头皱起又放平”“为了抗战商人吃点苦是应该的” 体现了父亲乐观及积极参与抗战的心态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写出了作为故事人物的“我”的情感态度同时由“我”来展现情节的变化又赋予小说强烈的真实感【答案】C【解析】(1)C项“乐观”的心态错应该是对战争的无奈心理【答案】(2)①第一次是写春联从对写春联的纸的考究到春联上文字的选择都饱含着“我”与父亲对当时战争中生活现状的忧虑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②第二次是在小说结尾“春联”是“希望的颜色” 写出了父亲与“我”在听闻汉奸被抓、市面有米可卖之后的喜悦也饱含着对战争必胜的信念与信心【解析】(2)文中“写春联”“看春联”属于小说中安排的两个情节那么情节安排的用意就需要结合小说内容、社会背景、人物心理或情感、行文结构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来分析考虑“写春联”的情节在小说中间部分社会背景为抗日战争父子俩当时处于对战争的无奈、担忧的心境之中在对战争无计可施的状况下只能把眼下的事务——写春联做好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祝愿“看春联”的情节在小说结尾部分当时父子俩已得知“汉奸”被抓住市面上有米可卖的背景之下那么心里自然对战争的胜利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在作者看来“春联非常的鲜艳一片希望的颜色”【答案】(3)①从选材上看文中并无对战争场面的直接的正面描写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抗战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世相的叙述上②从艺术手法上看本文避免粗线条地对战争全面再现而是采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将战争书写与人道同情结合起来③从情节与人物来看小说并无战争文学中集中的矛盾冲突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在父子二人除夕夜的对话中缓缓展开【解析】(3)题干中“有别于一般的‘宣传民众、鼓动民众、教育民众’的抗战文学”就是在提示我们要考虑本文的选材特点一般抗战题材的文章要么直接描写前线的战争场面反映战争的残酷警醒世人要反对战争捍卫和平要么描写后方民众对前线的积极支援但是一般都以宣传民众、鼓动民众、教育民众为根本目的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侮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本文选材却是把目光投放在小人物身上通过对普通民众对战争的无奈、对未来的迷茫、对抗战胜利的盼望以及愿意积极为抗战贡献自己微薄力量的描写反映战争状况下的民不聊生引导人们对战争状况下普通民众生活处境的思考充满人道主人情怀“简要分析本文对战争的书写特点”就是在提示我们要考虑本文写战争的艺术手法、情节安排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本文没有选择对战争场面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选择战争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生活采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收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本文没有塑造鲜明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父子二人的对话塑造了普通民众的综合形象更好地反映了战争给劳苦大众带来的苦难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礼”的要求和行为的产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需要孤立的一个人不会产生礼的问题B. “恭”和“敬”分别属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范畴虽然名为两个概念但实为一个内容那就是敬的情感即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重C. “揖”是重要的辞让礼节之一指的是客人到主人家做客主客彼此拱手致意以表现对对方的敬重D. 孔子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国君把对新娘的爱和敬推广开来就有可能治理好国家【答案】C【解析】(1)C项“主客彼此拱手致意以表现对对方的敬重”有误原文第三段表述为“‘揖’是拱手致意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答案】D【解析】(2)D项“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分析错误文章没有使用对比论证【答案】A【解析】(3)B项“外表‘恭’的人内心也一定会‘敬’”说法有误过于绝对C项“客人也应当听从主人的建议”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表述为“辞让之后仍是尊者先升阶该先升阶的人还是先升阶其意义在于给对方以被尊重的心理感受”D项“辞让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辞让的结果”说法错误与原文说法刚好相反原文第三段表述为“辞让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真是令人意往神驰从这个意义上说辞让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仪式”故选A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答案】B参考译文汪先生字容甫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就帮助书商在街上卖书而且他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应提学的邀请参加考试被补为附学生仪征的盐船遭遇大火先生写了《哀盐船文》认为先生写的文章惊心动魄因此在世上名声大显、卢弨都惊叹认为他是奇才汪先生二十九岁的时候侍郎谢墉担任江左提学每次考试名字排在其他生员前面是凭借官位那么我应当以容甫为老师朱文正担任浙江提学回答叙述扬州割据的现状和为气节而死的人广泛地综合古今文字尚书毕沅担任湖广总督先生前往投靠他歙县孝廉方正程瑶田做了石刻当时的人称为“三绝”先生对六经、金石篆刻的学问没有不了解的至于文字梳理也撰写了文章论述又钻研《春秋》见识观点超凡卓越他写文章以经从汉魏文学中汲取营养、曾、王、苏等文学流派所以与众不同成一家之言先生性格质朴耿直举止、佛教不遗余力的驳斥它们好的文章和诗句侍奉母亲以孝闻名连粗茶淡饭都供给不了在母亲身边服侍劳碌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厚老实死于杭州西湖边汪先生我学习先生的行为先生对于我梳理《尚书》的文字我认为可以读父亲文章我虽然不能自己写扼要进行陈述【解析】8.(1)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8.(2)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8.(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B.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属连缀C. 大王必欲急臣急危急D. 汉天子我丈人行行辈【答案】C【解析】C.急在这里是形容词做动词逼迫译文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答案】B【解析】B.当抵押译文汉朝廷也扣留他们以相抵【答案】D材料一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材料二参考译文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材料三参考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他们以相抵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解析】D.“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有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苏教版语文必修2:第3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3

苏教版语文必修2:第3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3

单元综合测评(三)历史的回声(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测原因,因为直走.咸阳走:趋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更加负栋之.柱之:助词,的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函谷举.举:拔,攻占D.当.与秦相较当:应当族.秦者,秦也族:灭族【解析】D项,当:同“倘”,如果。

【答案】 D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16702086】A.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B.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C.在市文化健身广场上,市民们朝歌夜弦....,用舞蹈和歌声演绎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

D.一个富有思想的校长,可以使一所前途无望的学校焕发出活力与生机;而一个没有思想的校长,则可以将一所原本很好的学校经营得大江东去....。

【解析】A项,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此处用错对象。

B项,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符合语境。

C项,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不合语境,应用“载歌载舞”。

D项,大江东去:原指长江的水向东流去,后也常用来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这里表示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应用“江河日下”。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16702087】A.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B.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外语课、政治理论课,还开设了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等课程,以便进一步提高说写方面的能力水平。

C.专业人士告诫家长们:18岁以前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时期,请家长们在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等方面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应的准备。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三)历史的回声(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测原因,因为直走.咸阳走:趋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更加负栋之.柱之:助词,的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函谷举.举:拔,攻占D.当.与秦相较当:应当族.秦者,秦也族:灭族D[D项,当:同“倘”,如果。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81462078】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A项,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承上文,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多含转折意;C项,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D项,古义:英雄业绩,流风余韵,今义:生活放荡或指有才华不拘礼法。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理.固宜然骊山北构而西.折D[D项,均是名词作状语。

A项,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的意动用法;C项,动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著有《嘉祐集》。

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C.赋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处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常常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D.《阿房宫赋》先抑后扬,一扬一抑,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国亡族灭,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测评(三) 历史的回声(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因为直走.咸阳走:趋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更加负栋之.柱之:助词,的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函谷举.举:拔,攻占D.当.与秦相较当:应当族.秦者,秦也族:灭族【解析】D项,当:同“倘”,如果。

【答案】 D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68440100】A.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B.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C.在市文化健身广场上,市民们朝歌夜弦....,用舞蹈和歌声演绎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

D.一个富有思想的校长,可以使一所前途无望的学校焕发出活力与生机;而一个没有思想的校长,则可以将一所原本很好的学校经营得大江东去....。

【解析】A项,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此处用错对象。

B项,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符合语境。

C项,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不合语境,应用“载歌载舞”。

D项,大江东去:原指长江的水向东流去,后也常用来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这里表示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应用“江河日下”。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68440101】A.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B.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外语课、政治理论课,还开设了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等课程,以便进一步提高说写方面的能力水平。

C.专业人士告诫家长们:18岁以前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时期,请家长们在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等方面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应的准备。

D.有的人喜欢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诸如命运和星座这些东西或其他人身上,有的人则懂得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积极地寻找机会并努力工作。

【解析】A项,搭配不当。

“电影剧本是最大障碍”不能搭配,指示代词“这”指代范围不明导致了这一语病。

将“这”改为“这种状况”。

B项,成分残缺。

应在“除了”后面加上“设置有”,在“提高”后加“学生”。

C项,句式杂糅。

“请……做好相应的准备”与“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保留一种说法。

【答案】 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竿翠竹,一支横笛,生命简约如此,简约到一支竹笛。

游子吹,________________。

闺中少妇吹,____________。

征人吹,____________。

诗人吹,____________。

①是思君令人老②是思发在花前③是江城五月落梅花,白鸟成行忽惊起④是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要综合考虑语意的准确和连贯以及句群排列的习惯(由短到长),关键要能大致理解诗句表述的内容,从而找到相匹配的对象。

②“思发在花前”出自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抒发的是游子思乡之情。

①“思君令人老”出自《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写闺中少妇怨别之情。

④“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出自李益(一说戎昱)的边塞诗《闻笛》,写征人思乡之情。

③“江城五月落梅花”“白鸟成行忽惊起”分别是李白和潘阆描写笛声的诗(词)句。

【答案】 B二、阅读理解(44分)(一)(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

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画线句子的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且”表示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当然,也可根据主语“承宪妻”与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

比较B、C两项,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

根据语法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一词在此处表示目的,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故排除B项。

【答案】 C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68440102】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移疾: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答案】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

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

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

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

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解析】本题从曲解词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D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有误,原文中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不是“筹措”的意思。

【答案】 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5分)译文:(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5分)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1)“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2)“啖”是“吃”的意思,如学过的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就是这个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是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

授职鄢陵知县,(因政绩好)被征召回朝授予御史。

外出巡视辽东,上奏章陈述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上奏请求加速建立赏赐首功的制度。

皇帝改派他巡视山西。

陈登云回到朝廷,恰逢朝廷的大臣正在争论设立太子的事情。

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由于贵妃家人暗中阻挠。

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

而且广泛交结术士一类的人。

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由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臣权贵之人,用巧言蛊惑朝廷士绅。

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皇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

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因为尊重圣德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

扰乱设立储君,暗中谋划奸邪之事,以后还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章呈上,贵妃、郑承宪都大怒,同朝官员也替陈登云畏惧,但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

过了很久,他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奏告贬谪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奏告罢免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奏告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

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员,壬午年以前害怕淫威,就摧残刚正为柔顺;壬午年以后拘于情面,就把正直变为谄媚。

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

背着朝廷培植党羽,追求贪欲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的,谏官反而占了一半。

谏官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备受屈辱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家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当初进用的人选。

”趁机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外出巡视河南。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