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归纳整理!(1-4章)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归纳整理!(1-4章)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高考化学考点29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作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
(4)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注意:(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不存在不发生能量变化的化学反应。
(2)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热量的单位是kJ,不能混淆。
(3)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带“+”、“−”一起比较。
反应热的理解1.从微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
通常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ΔH<0ΔH>0联系ΔH=ΔH(生成物)−ΔH(反应物),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常见反应类型(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4)原电池反应;(5)少数分解反应(如TNT爆炸);(6)大多数化合反应;(7)电石制乙炔的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2)少数化合反应,如C与CO2、C与水蒸气的反应;(3)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4)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4.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
考点15 铝及其化合物(核心考点精讲)-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考点15 铝及其化合物(核心考点精讲)一、3年真题考点分布二、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由于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很丰富,从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在高考命题中立足点也多种多样,如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等,也可以出推断题,还可以出实验题。
着重考查铝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以“铝三角”为载体考查图象或计算等。
【备考策略】在复习时要注意“铝三角”,要加强化合物知识与理论部分的联系。
以工艺流程的形式考查考生对陌生金属元素的认知能力,考生应该在熟练掌握常见金属元素性质及应用的基础上,强化对陌生金属元素(如第四周期的Ti、V、Cr、Mn、Co 、Ni、Ga等)知识的迁移能力。
【命题预测】预测2024年会继续在选择题中或非选择题中加强对铝及其化合物的考查,选择题中考查氢氧化铝为载体考查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非选择题中以化工流程图为情景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备。
1.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4.铝热实验中的有关问题①镁带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氧化铁与铝粉在较5.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1.铝的特殊性(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是金属的通性,而铝不仅能与酸(H+)反应,还能够与碱溶液反应,表现出特殊性:2Al+2OH-+2H2O===2AlO-2+3H2↑。
(2)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浓硝酸的原因是二者能使铝发生“钝化”,而不是铝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
(3)铝制品不宜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原因是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
(4)铝与稀硝酸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是NO 而不是H 2。
2.铝与酸或碱反应生成H 2的量的关系 2Al +6HCl===2AlCl 3+3H 2↑2Al +2NaOH +6H 2O===2Na[Al(OH)4]+3H 2↑(1)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反应: ①产生H 2的物质的量相等。
新高考化学考点分布
新高考化学考点分布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化学考试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那么,在新高考中,化学考点分布如何呢?我们来一起看看。
首先,新高考化学考试的总分为150分,其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占一半的分数。
选择题共计60分,非选择题共计90分。
选择题中,有2道名词解释题、2道选择填空题、2道计算题、2道简答题、1道分析题。
这几种题型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非选择题中,有2道实验探究题、1道设计题、1道综合应用题、1道论述题。
这几种题型涵盖了化学实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论述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具体考点分布如下:
基础知识:化学元素、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能、化学周期律等。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数据分析等。
计算能力:气体状态方程、溶液中的物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反应热、反应速率等。
分析能力:化学反应的倾向性预测、化学反应机理分析、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等。
综合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设计题和综合应用题中,要求考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或者分析实际情况中的化学问题。
论述能力:主要体现在论述题中,要求考生对某一化学概念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总的来说,新高考化学考试的考点分布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既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有实验探究和综合应用的考察,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化学考点总结与实战经验分享
高考化学考点总结与实战经验分享化学作为理科中的重要一环,在高考中占据了不可小觑的分量。
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如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成为了广大高中生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化学考试中的常见考点,为大家分享一些实战经验,以期提高大家的化学考试成绩。
1. 化学中的常见考点1.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作为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高考中占据了许多分值。
在考试中,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电子排布等一系列重要知识点。
1.2 化学键化学键作为建立化学反应的基础,同样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电子亲和力、电子亲合能、电离能等相关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单键、双键、三键的形成条件与应用。
1.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理解化学反应的重要途径,在高考中难免需要涉及。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以及反应条件等,进而解决各类化学反应问题。
1.4 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考点。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从分子量、摩尔质量等角度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并运用化学计算解决一系列化学问题。
2. 高考化学实战经验分享2.1 对策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
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更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化学实验安全的认识。
2.2 对策二:模拟考试与错题集在高考前期,我们应当密集进行化学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的环境和时间,进行自我监测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错题集,及时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2.3 对策三:考场策略与时间把控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把握时间,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答题顺序,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同时,在考试中也应当密切关注题目要求,切忌遗漏重要的考点和知识。
总之,高考化学考点总结与实战经验分享,旨在帮助广大高中生在高考化学中取得好成绩。
我们需要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建立起自己的错题集,制定合适的考场策略,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好成绩。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解密11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
解密11 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高考考点考查内容三年高考探源考查频率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4.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洁计算5.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024课标全国Ⅰ27;2024课标全国Ⅱ28;2024课标全国Ⅲ26。
2024课标全国Ⅰ13、26、28;2024课标全国Ⅱ12、28;2024课标全国Ⅰ12;2024课标全国Ⅱ26;2024课标全国Ⅲ1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滴定原理及应用★★★★★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溶液中微离子,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离子和弱电解质分子粒的存在形式电离过程不行逆,不存在电离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用“”举例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Ca(OH)2等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等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弱酸:CH3COOH、HCN、H2S、H2CO3等弱碱:NH3·H2O、Cu(OH)2等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2.强、弱电解质的推断方法(1)依据物质的类别进行推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状况下,我们认为盐是强电解质;而常见的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如H2CO3、H2SO3、HClO、H2SiO3、NH3·H2O等;而强酸(HCl、H2SO4、HNO3等)、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为强电解质。
(2)依据强、弱电解质的定义或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进行推断(见下表)浓度均为0.01 mol·L-1的强酸HA与弱酸HBpH均为2的强酸HA与弱酸HB pH或物质的量浓度2=pH HA<pH HB0.01 mol·L-1=c(HA)<c(HB)起先与金属反应的速率HA>HB HA=HB体积相同时与过量的碱反应时消耗碱的量HA=HB HA<HB体积相同时与过量活泼金属产生H2的量HA=HB HA<HBc(A-)与c(B-)大小c(A-)>c(B-) c(A-)=c(B-)分别加入固体NaA、NaB后pH变更HA:不变HB:变大HA:不变HB:变大加水稀释10倍后的pH 3=pH HA<pH HB3=pH HA>pH HB>2溶液的导电性HA>HB HA=HB水的电离程度HA<HB HA=HB(3)依据盐类水解进行推断取酸的钠盐溶于水,测溶液的酸碱性,若pH=7,则对应的酸为强酸,如NaCl;若pH>7,则对应的酸为弱酸,如CH3COONa。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高考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高考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一大热门考点。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学习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离子方程式等。
然而,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并深入了解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大学基础化学的一些高考知识点。
首先,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大学化学的重要内容。
包括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等。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电子的转移。
这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并需要我们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其次,大学化学中的有机化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有机化合物是碳原子为骨架的化合物,它们在生活和工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高考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并根据结构进行判断和解题。
例如,我们需要理解醇、酮和酯的区别,并能够根据它们的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学还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以及它们的反应机理。
这是大学化学中的一个深入的内容,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大学化学的实验技术也是高考中的一个考点。
实验技术包括化学实验的设计、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处理。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仪器和实验室操作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技术的掌握不仅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也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最后,化学的应用也是大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需要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医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在净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化学在药物合成和新材料开发中的作用。
了解化学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还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总之,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和化学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的考试。
高考化学学科常考复习考点资料整理
高考化学学科常考复习考点资料整理高中化学知识点一、物质结构理论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晶体结构理论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
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⑴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⑴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平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三、电解质理论电解质理论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弱电解质参与的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和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理论与生物学科之间的渗透等。
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要点
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要点对于化学的高考复习,其实很简单,我们要善于用联系法,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理出主线,在逐项、逐个知识点进行具体详细拓展分析记忆。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要点,欢迎大家阅读!高考化学方程式知识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高考化学易错知识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高考化学高频易错必考点
1.气体摩尔体积是对于气态物质而言。
2.提及气体摩尔体积必须指明物质的状态。
3.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同气体的体积分数有关。
4.任何气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气体摩尔体积。
但只有在标况下才是22.4摩尔每升。
5.在气体分子中,若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有三个相同的量,那么第四个量必定相同。
6.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是在标况下,标况即0℃,101千帕。
若题中给出物质的体积,需要考虑给出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7.气体摩尔体积是用于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四氯化碳,三氧化硫,己烷,苯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或固体,此类物质常作为干扰因素,另外CH3Cl,HCHO在标况下为气体。
8.一摩尔醋酸溶于水,溶液中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小于一摩尔,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可逆。
9.一摩尔氯化铁溶于水时,由于三价铁离子要水解,所以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小于一摩尔。
10.密闭容器中两摩尔一氧化氮与一摩尔氧气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因为存在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可逆反应。
11.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
12.气体摩尔体积为22.4摩尔每升。
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
13.28克一氧化碳和氮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一摩尔,含有原子总数为2NA。
14.一摩尔双氧水中含有两摩尔极性共价键。
15.醋酸为弱电解质,故一升ph=1的醋酸溶液中,醋酸分子的数目小于0.1NA。
16.浓硫酸在和铜反应的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先生成二氧化氮后生成一氧化氮甚至价态更低的产物,因此此过程中移动的电子数无法计算。
17.一摩尔石墨中每个六元环中含有两个碳原子,所以一摩尔碳原子可以形成0.5摩尔六元环。
18.铜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同步与稀硫酸反应。
19.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20.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均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21.量筒中不能配置溶液。
22.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高考化学 第1章(化学)第1节 化学基础 考点常用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保存试题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第十章 化学实验李仕才第一节化学实验基础考点一 常用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保存1.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2.可加热仪器 (1)直接加热的仪器(2)间接加热的仪器(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3.计量仪器4.常用的分离、提纯和干燥的仪器5.其他常用仪器6.化学试剂的保存 (1)试剂瓶的选择①根据药品状态⎩⎪⎨⎪⎧固体:用广口瓶液体:用细口瓶②根据感光性⎩⎪⎨⎪⎧见光易分解的:用棕色瓶见光不分解的:用无色瓶③根据酸碱性⎩⎪⎨⎪⎧玻璃塞:不能盛放碱性物质橡胶塞:不能盛放强酸、强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试剂(2)试剂的保存方法保存依据保存方法典型实例防氧化(1)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 (2)加入还原剂; (3)隔绝空气(1)Na 2SO 3、Na 2S 、KI 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2)FeSO 4溶液中加少量铁屑; (3)K 、Na 保存在煤油里,Li 保存在石蜡里防与CO 2反应 密封保存,减少暴露时间NaOH 、Na 2CO 3溶液、石灰水、Na 2O 2固体等密封保存防挥发(1)密封,置于阴凉处;(2)液封(1)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 (2)液溴用水封 防燃烧 置于冷暗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苯、汽油、酒精等防分解 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浓HNO 3、KMnO 4溶液、AgNO 3溶液、氯水等防水解加入酸(碱)抑制水解FeCl 3溶液中加稀盐酸;Na 2S 溶液中加NaOH 溶液防腐蚀 (1)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或塑料盖;(2)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1)浓HNO 3、酸性KMnO 4溶液、氯水、溴水等腐蚀橡胶; (2)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防黏结碱性溶液用橡胶塞NaOH 、Na 2CO 3、Na 2SiO 3溶液等1.右图中仪器a 的名称是蒸馏烧瓶,b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 × )2.用托盘天平称取11.75 g 食盐,量取8.3 mL 盐酸选用规格为10 mL 的量筒。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考点汇总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考点汇总一、关键信息项1、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正逆反应速率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判断勒夏特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等效平衡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及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化学平衡图像问题常见图像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11 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111 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高中化学高考复习(高频考点解析+题型梳理+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高频考点题型梳理类型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
【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类型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
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Cl-<NO2<NO<SO2<Br-<Fe2+<Cu<I-<H2<Fe。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类型三: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
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
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高考化学试题考点汇总
高中化学高考高频知识点汇总高中化学必修一1、混合物的分离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Na2CO3在BaCl2之后;盐酸放最后。
(3) 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 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3、离子的检验: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4、5个新的化学符号及关系5、分散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考点01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高考化学基础1000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考点01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高考基础题1.(2022·浙江卷)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A .高锰酸钾溶液B .过氧乙酸溶液C .双氧水D .医用酒精【答案】A【解析】A .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效成分为KMnO 4,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K +和-4MnO ,故KMnO 4属于盐,A 符合题意;B .过氧乙酸溶液的有效成分是CH 3COOOH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H 3COOO -和H +,即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为H +,故其属于酸,不合题意;C .双氧水是由H 和O 组成的化合物,故其属于氧化物,C 不合题意;D .医用酒精的有效成分为CH 3CH 2OH ,其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 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
2.(2022·浙江卷)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HCOOHB .FeC .23Na COD .22C H 【答案】C【解析】A .HCOOH 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A 不合题意;B .Fe 是单质,不是电解质,B 不合题意;C .23Na CO 是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C 符合题意;D .22C H 是有机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 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 。
3.(2022·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 .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 .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D .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答案】D【解析】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盐酸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两者不能混合使用,A错误;B.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B错误;C.棉花、麻来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为碳水化合物,但蚕丝来源于动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是碳水化合物,C错误;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形成“云雾”效果,D正确;答案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考概括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二、结构1、半径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
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
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
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三、基本概念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
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
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
(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 、 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 H3PO4>(弱):CH3COOH > H2CO3 > H2S > HClO > C6H5OH > H2SiO3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而不是COOH-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17.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 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 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四、基本理论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