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专题一自然地理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测试题
第一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为我国寒温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图中阴影部分为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样本和物种基因库,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叶林及珍稀动植物。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导致图示地区森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海拔高低C.纬度因素D.距海远近2.林下可燃物的多少是预报森林特大火灾的重要依据,下列原因可能导致林下可燃物减少的是( )A.低温冻害B.潮湿多雨C.冰雪灾害D.持续强风3.森林火灾对图示地区环境的有益影响最可能是( )A.提高土壤肥力B.增加生物种类C.减轻病虫害发生D.提高土地生产力【解析】1选A,2选B,3选C。
第1题,影响森林生长的因素主要是气候、降水等,图示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森林生长慢。
导致图示地区森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海拔高低、纬度因素、距海远近不是直接原因,不是影响森林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第2题,林下可燃物的多少是预报森林特大火灾的重要依据,潮湿多雨的环境使可燃物腐烂,林下枯枝落叶的湿度大,不易燃烧。
可能导致林下可燃物减少的是潮湿多雨;低温冻害、持续强风不能增加枯枝落叶的湿度;冰雪灾害产生的冰雪主要覆盖在枯枝落叶表层,对湿度提高影响小。
第3题,森林火灾对图示地区环境的有益影响最可能是害虫卵被烧死,减轻病虫害发生;大火会破坏土壤结构,可能减少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可能导致一些生物灭绝,减少生物种类。
上海借鉴传统农耕技术,利用黄浦江岸近5米的高差来设计建设加强型梯田湿地系统,净化效果较好,在多地迅速推广。
该系统建设一系列低堰过滤系统,并大量配置水生植物,形成了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
我国水质分类由好到差分为I~V五类和劣五类。
下图示意“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工作流程”。
据此完成4~6题。
4.该工程中大量配置水生植物的最主要作用是( )A.美化景观B.释放氧气C.减缓流速D.吸收养分5.与传统梯田相比,该工程净化水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此梯田湿地系统( )A.层次更多B.多级联动C.落差更大D.水量丰富6.与建设一座相同处理量的污水厂相比,这种水净化系统能够迅速推广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 )①净化成本更低②建设速度更快③水质改善更明显④技术复制更容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4选D,5选B,6选D。
人教出版高级中学地理必修3全部资料试卷有标准答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们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A.水稻土B.黄土C.紫色土D.黑土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田为主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一年两熟至三熟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6.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若干平原组成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8.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9.下列粮食作物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大豆10.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D.粮食商品率极高1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图a、图b分别是我国长江以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回答12—13题。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检测题及答案
高三地理复习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典型例题1】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分)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
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
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河上建坝截水。
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图1 乍得湖地理位置简图图3 不同年份同一时段乍得湖卫星影像示意图图2 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1.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
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
3.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演变趋势:演变原因:产生后果:4.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
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
【典型例题2】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6分)荷兰70%的花卉生产采用温室栽培,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喷药等,都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
大部分生产企业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克隆技术等。
(2)依据资料,概括农业技术在荷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8分)近年,苏州新兴高技术产业如光电产业、新医药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快速兴起,苏州软件园被技部评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软件产业基地。
现代化的交通是高新技术园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区位条件。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沪宁高速公路。
到上海行车时间不到1小时,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约 15小时的汽车行程。
(3)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通常布局在机场和高速公路附近的原因。
(8分)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观和世界文化遗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含答案解析.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含答案解析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
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
黄山毛峰滋味廿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2.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解析】第1题,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
第2题,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界线。
【答案】l.D 2.C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此回答3〜4题。
甲成都都江堰乙苏州园林3. 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4. 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A •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 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 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 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解析】 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区在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常绿阔 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所在地形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东部沿海地带,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地壳相对稳定;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 气候高寒;丁地区所指的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汇编(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汇编(章节测试题+单元测试题+综合检测题)试题内容如下: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题综合检测题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来划分,如地形区、温度带;也可以按人文要素来划分,如经济区、文化区。
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这种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利于机械化生产,且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属温带季风气候,生长季节短,不适宜种植冬小麦、棉花和油菜;耕地多为旱地,黑土广布,水稻种植较少;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由东向西减少,西部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3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C.农作物是一年两熟至两年三熟,为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受河网阻隔,地块较小,耕地分散;其土壤经人们长期改造,以肥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2017地理真题(新课标ⅲ)(含答案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11小题,每题4分,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1.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0~11题.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11.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12.(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1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word完整版)2017全国卷3地理(高清)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 中心商务区B. 森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学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 夏季图示海单位:10³个/m³30°50'31°10'31°30'122°00'123°00'10-5050-100100-500500-10001000-5000 上海图 3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 递减B. 先减后增C. 先增后减D. 递增8.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水体营养盐B. 太阳辐射C. 水体含沙量D. 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3答案
****2017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 小题,每题 4 分,共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公民间传统艺术,2009 年 9 月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应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微风情等,寄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达成1-3 题。
1.图 1 剪纸所反应的景观主要散布于我国图 1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类景观特点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关闭,排水不畅D.河山相间,降水平均3.该景观主要散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2.B3.D【分析】1.读图剖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应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当为长三角地区,故答案选D。
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地区的地形随和候有关,长三角地域为亚热带季民风候,雨热同期,降水充分;地形平展,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许多,所以河流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答案选 B 项。
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答案选D。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路过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 2 表示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达成4~6 题。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通过引力确定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的主要原因。
2.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线,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
3. 本初子午线通过伦敦,英国位于0度经线上。
4. 纬度是指垂直于地轴的线,赤道位于0度纬线上。
5. 符合“六分之一”原则的世界时区分带,地球公转一周分为24个时区。
6.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度唯一,纬度也是唯一的。
7. 通过观察北极星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是极角测量法。
8. 屈曲于赤道两侧的纬线为副高纬线。
9. 地图的用途主要有定位、导航和分析等。
10. 副经线上纬度信号北面向南。
第二章:生产活动与区域联系1. 牧业适宜于气候湿润、草木茂盛的地区。
2. 水力资源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用于灌溉、水运等。
3. 中央商务区是城市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商业、金融等活动。
4. 就近原则是指工业企业就近选择和原材料、能源来源距离较近的地理位置。
5. 以农业、牧业为主的地区属于农业区。
6. 工业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7. 我国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区包括川渝黔、长江中下游和福建等地。
8. 我国西南部地区适合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原因是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9. 农产品的产地和市场之间不存在空间隔阂。
10. 我国东北地区适合发展森林工业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资源丰富。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分布的人口数量。
2. 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一般具有较发达的经济、交通和文化等条件。
3. 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自然增长等。
4. 由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差异,城市人口流动呈现循环性。
5.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6. 中心城市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对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
7. 人口的流动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要形式。
8. 人口流动会造成就业压力、城市交通负荷等问题。
9. 垂直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扩张和发展。
高中地理 必修三 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题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规律的学科。
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一部分,必修三练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针对必修三的几个主要知识点,给出一些相关练习题。
I.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请简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它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3.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什么?请列举该沙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II. 人口与城市1. 城市化是什么?它对经济和社会有什么影响?2. 请列举一些中国的特大城市,并简述其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3. 什么是人口密度?请说明人口密度与城市化程度的关系。
III. 农业与农村1. 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列举一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2. 请简述中国的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并列举其带来的一些变化。
3. 农业与城市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简要说明这种联系。
IV. 工业化进程与城市1. 列举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心,并简述其发展原因。
2. 请说明城市化对工业的影响与作用。
3. 什么是城市功能转型?请列举一些城市功能转型的实例。
V.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1. 什么是区域发展差距?请列举一些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
2. 请说明中国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3. 请简述一些中国西部地区的特点及其面临的发展问题。
VI. 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1. 什么是旅游资源?请列举一些中国的旅游资源。
2. 请简述中国的旅游开发形式及其特点。
3.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和相关的练习题。
通过针对这些练习题的思考和回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希望本文提供的练习题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附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的原因,最可能是()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D.上游河道采砂A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2018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D.冬季4.该地的地带性植被是()C.温带落叶阔叶林B.夏季C.秋季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草原A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A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河流的径流补给分配图。
读图,回答5—6题。
B .澳大利亚的墨累一达令河D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比奥比奥河A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 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回答 7—8题。
7 .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 .塔里木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雅鲁藏布江流域D .黑龙江流域8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 .水田改旱地 B .植树造林 C .覆膜种植农作物D .修建梯田A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
据此回答9—11题。
9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r rrh往苏量r 小J ))5.补给类型a 、b 、c 、d 分别是(A .雨水冰川融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B .冰川融水雨水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C .冰川融水雨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D .雨水冰川融水6.该河流可能为(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A .非洲东南部的赞比西河C .南美洲东南部的巴拉那河 地下・流期内循环 一一*■流域(水的白然(水的社金地表天就--- 「[水汽输送 人工降水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10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环节,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11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④城市河湖的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A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 式捕鱼设施。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A. 搜索营救B. 灾害预测C. 环境评估D. 城市规划2.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A. 土壤更肥沃B. 热量更丰富C. 地形更平坦D. 水源更充足(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将使区域内()A. 年总蒸发量增加B. 地下径流减少C. 年降水量减少D. 自然灾害增多3.“东桑西移”是指我国将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
“东桑西移”的原因主要是()①东部地区桑园基地面积不断减少②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③带动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④稳定我国蚕丝产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西气东输经过的地形区有:①河西走廊②宁夏平原③黄土高原④渭河平原⑤华北平原()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5.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
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等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
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
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B. 交通便利,人口密集C. 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D. 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6.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完成问题。
(1)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 人才向东流动B. 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C. 降低生产成本D. 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2)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A. 增加劳动力需求B. 向东迁移研发中心C. 制约制造业发展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7.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
( 时间60 分钟满分70 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5 年1 月20 日,汤加海洋火山持续喷发,导致形成一座新的岛屿,该岛屿高100 米,长2 千米,宽1 千米。
读“火山喷发图”( 左图) 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右图) ,完成1-2 题。
1.能够正确表示新岛屿形成过程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伴随岛屿诞生的新岩石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层理构造B.含有古代生物化石
C.具有流纹和气孔D.质地坚硬致密
2015 年7 月24 日,美国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发现了距离地球约 1 400 光年,位于天鹅座的“另一个地球”——“开普勒452b”,科学家猜想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 。
完成3~4 题。
3.下列能成为“开普勒452b”所在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的是( )
A.天鹅座B.太阳
C.恒星D.星云
4.称“开普勒452b”为“另一个地球”的原因是它最有可能拥有的特征为( )
A.表面温度适宜B.能发可见光
C.既公转又自转D.绕恒星运动
甲图为“某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乙图为“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
布图”。
读图完成5~6 题。
5.在甲图所示月份下列现象最有可能是( )
A.a 群岛高温多雨
B.b 海域温暖湿润
C.乌拉尔山区大雪纷飞
D.好望角海域风高浪急
6.乙图所示海域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很多独特的造型。
读下列“蘑菇图”,回答7~8 题。
7.图中“蘑菇”最可能位于( )
A.黑龙江、吉林B.黑龙江、台湾
C.西藏、新疆D.内蒙古、新疆
8.对于“蘑菇”形成的过程,以下解释可信的是( )
A.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
B.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将漂砾带至冰柱上沉积而形成
C.乙地风化作用显著,下部风化作用更强烈、使岩石破碎而形成
D.乙地流水作用显著,流水侵蚀近地面岩石而形成
(2016·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期末) 下图为“2014 年12 月3 日至4 日连续四个时间段(每隔6 小时) 我国的降水范围分布图”。
读图完成9~10 题。
9.造成降水分布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气旋
10.110° E 西侧降水分布变化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 .洋流
C.人类活动 D .太阳辐射
读“自然带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回答11~12 题。
11.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A.热量B.水分
C.海拔D.纬度
12.图中甲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稀树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015·温州十校联考)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洋流俯视图”,回答13~14 题。
13.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B.西南
C.西北D.东南
14.影响途经乙地洋流的盛行风向为( )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读“地质年代图”,回答15~16 题。
15.图中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
A.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太古代、新生代
B.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
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
16.出现在⑤时期的生物有( )
①三叶虫②恐龙③蕨类植物④爬行动物
⑤鱼类
A.①③⑤B.②④
C.①④⑤D.②③⑤
读“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7~18 题。
17.下列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崎岖所以人口城镇较少
B.属生态破坏诱发的地质灾害
C.加强卫星监测可减轻此危害
D.公路选线与等高线完全一致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18. 图中高速公路采用高架桥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少占耕地 B .减少投入
C.减小坡度 D .避开断层
下图为“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6 年11 月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 题。
19.图中甲、乙天气系统的名称分别是( )
A.气旋、反气旋B.低压、高压
C.反气旋、气旋D.气旋、低压
20.与N地比较,M地( )
①气压高②气压低③风力大④风力小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17·浙江名校联考) 下图为“1971 年和2008 年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统计图”。
完成21~22 题。
21.1971~2008 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 )
A.美国 B .日本 C .德国 D .中国
2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
A.加强科技创新B.缩减生产规模
C.控制人口数量D.加快发展坑口电站
和田出产的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史上光彩熠熠的常青树,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
和田玉籽玉是原矿石被洪水冲入河道中,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其棱角尽失、
形态浑圆,是玉中精品。
据此回答第23 题。
23.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能够表示材料中所述“地质作用”的是( )
A.a B .b C .c D .d
(2017·浙江名校首次联考) 下面图甲为“南美洲略图”,图乙为“安第斯山脉某山体的植被
垂直分布示意图”。
完成24~25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