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少年宫”对推动随迁子女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青少年宫德育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青少年宫德育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青少年宫德育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郑军杰(石家庄市青少年宫)【摘要】德育教育是关系国家公民素质提升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青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加强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德育创新工作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迎接未来挑战的客观需要;青少年宫开展德育创新工作必须立足客观实际,把握青少年的年龄结构、认知差异特点,传承历史文化、聚焦社会热点;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德育内涵;使德育创新工作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紧密结合,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紧密结合,与科技信息技术进步紧密结合,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德育教育德育创新认知差异青少年宫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提高广大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德育工作是青少年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大教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青少年宫德育创新工作,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德育创新对促进青少年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德育工作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德育创新对促进青少年宫乃至整个校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德育创新工作是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需求,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青少年适应社会,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青少年要勇于适应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把德育创新工作统筹到社会教育的大背景下,是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未来挑战的迫切需求。

二、青少年宫德育工作的特点青少年宫德育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服务群体主要面向广大青少年,受众群体具有年龄结构较轻,认知程度不同,人员流动性强和时间不固定等特点,给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乡村学校少年宫"对推动随迁子女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乡村学校少年宫"对推动随迁子女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2.父 母 文化 学校 于 2012年 9月 成 为第 二批 开 设 了 篮 球 、乒 乓 球 、足 球 、毽 球 、田 径 、
上 。由于他 们文 化层度 的不 高 ,导致他 们 彩票公 益金 资助 乡村学校 少 年 宫项 目学 搏 击操等 丰 富多彩 的体 育类活 动。通过
资 源 十 分 匮 乏 ,这 对 培 养 学 生 读 书 兴 趣 促进 青少年 身心健 康 、体 魄强健。改进美 “寓 乐 于 体 ”的 效 果 。
及 其 它 兴 趣 特 长 发 展 都 是 不 利 的 。
育教 学 ,提高 学生 审美和人 文素 养。 ”的
(2)体育 活动 。学校充 分利 用场地 ,
孩 子 是 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群 体 .最 突 出 的 相 同,而是 介于 城市 和农 村 这两 个群体 城 里 的孩 子一样 享 受到丰 富多彩 、形 式
问 题 就 是 对 他 们 的德 育 ,这 成 为 学 校 德 之 间的一个 特殊 群体 。他.f]无法 在短 时 多样 、寓教 于乐 的教 育活 动。
【关键词 】德 育 随迁子女 乡村 学校 少年宫
“关于 随迁 子 女 的教 育 ”,是我 们 学 子 女 的 心 理 发 展 不 平 衡 。 他 们 大 多 来 自 徉 在 歌 声 中 ,畅 游 在 网 络 里 ,还 能 自 由 享
校 开 展 的 一 项 德 育 课 题 。 学 校 属 于 城 乡 经济 条件 比较 差、物质 和精 神生 活相对 受到 创作 、书写 、阅读 的喜 悦 ,使孩 子 们
在 对 孩 子 教 育 问 题 上 产 生 了 最 大 的 困 难 校 。学 校 地 处 城 乡 结 合 部 ,学 生 中 近 九 成 这 些 活 动 的 开展 ,全 面 实 施《国家 学 生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易地搬迁政策是指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条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居民进行搬迁安置的行为。

随着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易地搬迁政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施。

随着搬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凸显,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易地搬迁政策对于贫困地区居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随之而来的德育教育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易地搬迁的孩子可能会面临适应新环境的困难,例如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适应,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由于搬迁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改变,易地搬迁的孩子可能会面临与新环境下的孩子之间的交往问题,缺乏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成长。

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也可能影响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导致孩子的家庭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面对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应该在实施易地搬迁政策时重视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问题,加大对搬迁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为搬迁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加强对搬迁子女的关爱和帮助,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和互助,提高搬迁子女的适应能力。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搬迁子女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顺利适应新环境。

家庭教育也是关键,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念。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问题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搬迁子女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政府、学校、家庭和搬迁子女本身应该共同努力,为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助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美好的未来。

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研究初探

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研究初探

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研究初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振兴乡村政策的落地,很多地方的农村结合当地的优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使农村经济获得了更为蓬勃的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地区迎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其中,德育作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中的重点,应得到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广泛关注。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应通过多元化德育策略的探究与实施,提升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道德思想水平,助力和谐、美丽乡村的建设。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开展德育的必要性(一)初中阶段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途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摆脱家长及教师的管束,但同时他们思想片面、行事冲动,若没有家长、教师的引导,很容易步入歧途。

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德育的开展至关重要。

而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也具有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这就需要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强初中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德育,帮助其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二)优化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必然方法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由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容易受到德育方面问题的困扰。

因此,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德育工作,并结合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状态,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策略的多元化探究,在进一步提升德育效率的同时,促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三)构建和谐、美丽乡村的必然结果在对和谐、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外来务工人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随父母来到农村,就成为美丽乡村的一分子。

因此,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中,应对随迁子女进行有效的德育,以此来提升这部分孩子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乡村人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因为资源开发、基础建设等原因需要进行易地搬迁,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愈加普遍。

然而,伴随着易地搬迁的,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易地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问题。

以下是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缺乏文化氛围由于易地搬迁地区的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易地搬迁子女所在的新环境缺乏文化氛围,缺乏对于文化的理解、接受和认同。

2.精神状态不稳定易地搬迁子女由于被迫离开原来居住的地方,与原来的生活环境和亲友们分离,导致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精神状态不稳定,心理压力较大。

3.学业成绩下降由于学校环境的差异,教学资源的质量差异,易地搬迁子女在学习上存在各种困难,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4.素质教育不足由于易地搬迁地区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存在差异,导致易地搬迁子女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存在不足,如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失。

在建设易地搬迁地区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建设,为易地搬迁子女提供丰富的文化环境,倡导文化多元化,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加强心理疏导针对易地搬迁子女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问题,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体系,为其提供咨询、治疗等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3.改善学习环境针对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应该在教学资源、课程多样化、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为易地搬迁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

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善,加强素质教育,为易地搬迁子女提供全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综合素质,提高其竞争力。

总之,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只有在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能为易地搬迁子女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真正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易地搬迁是指政府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居住条件而将其居民迁移到其他地方居住和生活的一种行动。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易地搬迁越来越普遍。

易地搬迁对子女德育教育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导致教育困境:易地搬迁子女一般来自贫困地区,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与搬迁地存在较大差异,这会给他们的德育教育带来困难。

他们可能不熟悉当地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与当地的学生产生交流障碍,影响其社交和交往能力。

2. 教育资源不足:易地搬迁地一般是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而设置的,这意味着这些地方往往缺乏教育资源,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师素质和教材都存在不足。

这样就导致易地搬迁子女在教育上面临着不公平和不平等的局面,这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家庭影响:易地搬迁子女一般与父母分离,由于父母在搬迁地工作或生活,他们无法给予充分关注和照顾。

这会导致他们情感上的缺失和矛盾,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德育教育。

针对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文化教育: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文化课程,帮助易地搬迁子女了解当地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交和交往能力。

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易地搬迁子女与当地学生的融合。

2.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易地搬迁地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建设更好的学校设施,招募优秀的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确保易地搬迁子女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权利。

3. 加强家庭关怀:学校应该与父母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关心易地搬迁子女的家庭情况。

可以组织家长会和亲子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和关爱他们的子女。

4.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易地搬迁子女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支持。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各地不断开展易地搬迁工作,大量的农村人口被迫迁离自己熟悉的土地,前往新的居住地定居。

这种搬迁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德育教育方面。

本文将探讨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地域文化差异影响了德育教育因为易地搬迁的缘故,许多孩子要远离自己熟悉的土地,前往陌生的地区居住,这样的变动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

不同地域的文化不一样,孩子很可能面临着与自己原来的文化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文化体系,这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在这样的文化冲击中,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刺激,出现异常情绪。

2.田园生活的丧失造成了缺乏自觉性易地搬迁的孩子们从小生长在大自然中,他们会接触到许多动植物,学习自然知识,体验水、空气和阳光等自然元素。

这样的教育往往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自觉性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但是,一旦孩子到了城市,很多时候无法再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慢慢地失去了这种自觉性。

3.教育资源不足,导致要素不齐全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教育资源很充足,可以随时接触到各种课程,拓展自己的视野。

但是那些在偏远地区生活的孩子不同,他们面临着很多课程不完备的问题,这会成为他们在学习上的很大障碍。

很多情况下,孩子们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争取教育资源,而这样的时间背离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提高自己成绩。

1.建立新型教育体系城市中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建立新型教育体系,帮助易地搬迁孩子们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新型教育可以以开展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相互尊重、公正公正、创新探索和共同发展为指南,探索和积极实践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易地搬迁孩子们提供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2.推进文化交流发扬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交流也是应对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地域文化差异往往会引起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不同,这对于易地搬迁的孩子们而言可能是一个挑战,但也可以是一个机会。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易地搬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建设项目等,需要将人们从原居住地搬迁到其他地方。

对于易地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相关部门和公众有所启发。

1. 文化差异:搬迁到新地方的子女可能会面临文化差异问题,包括语言、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

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其德育教育的接受和实践。

2. 精神憔悴:易地搬迁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带来影响,导致他们对德育教育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育资源不足:搬迁到偏远地区的子女可能会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如师资力量、教材设备等,这将直接影响其德育教育的质量。

4. 家庭稳定性差:易地搬迁后,子女可能因家庭稳定性差而影响其正常的德育教育,甚至可能出现家庭纷争、失学等问题。

5. 社交困难:搬迁到新环境的子女可能会面临社交困难,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同学、老师和环境,这可能影响其德育教育的展开。

二、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的对策1. 加强文化交流:相关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帮助易地搬迁的子女更快地融入新环境,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从而有利于其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2. 心理疏导和辅导:学校可以加强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搬迁带来的精神压力,重建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3.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确保易地搬迁子女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有利于其德育教育的开展。

4. 关注家庭稳定性: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易地搬迁家庭的扶持和帮助,提高其生活品质和家庭稳定性,有利于子女的德育教育。

5. 鼓励社交活动:学校可以鼓励易地搬迁子女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社交圈子,有利于其德育教育的展开。

在对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问题提出对策的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对策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实施。

关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德育工作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德育工作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重要性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农村小学中,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学生家庭背景多样,更需要学校通过德育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课程设置除了课程设置外,农村小学也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行为,培养道德品质。

实践活动家校合作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有模式教育资源不足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影响教育方法陈旧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正确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树立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强调社会责任尊重他人权益倡导公益事业030201培养自律意识树立诚信观念培养良好心理素质队伍培训学科渗透资源整合整合德育资源,提升德育队伍素质1 2 3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校内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校合作活动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案例一:某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模式创新创新教育模式多元化教育方式家校合作机制03校园文化活动01社会实践活动02农耕体验活动案例二:实践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校园环境美化德育氛围营造人文关怀举措案例三:校园德育环境建设的成功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实践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新时代要求,持续更新德育内容强化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教师榜样作用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德育工作的支持与参与加强家校合作社会资源整合。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易地搬迁是指由于自然灾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因,政府将人口从原居住地搬迁至新的居住地。

在这一过程中,搬迁的子女德育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搬迁人口不断增加,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搬迁地区通常是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数量较少,教师素质低下,师资力量不足。

这使得易地搬迁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大大减少,甚至存在无法上学的情况。

二、师资力量不足。

易地搬迁地区的教师大多数是当地本土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与城市地区的教师相比存在差距。

这导致易地搬迁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教育水平不齐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业成绩。

三、家庭因素影响。

易地搬迁导致家庭破碎、亲情疏远、父母工作忙碌,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督导。

这使得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过程中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给其身心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一、建设更多教育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易地搬迁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兴建更多学校,提升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保障易地搬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益。

三、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易地搬迁家庭的家庭教育服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教育,提升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增强家庭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关爱和教育督导。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加强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考.docx

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考.docx

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校园环境建设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载体。

优美的环境,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无空地,处处皆育人,让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面墙,每一块地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做好特殊学生的德育工作这里的特殊学生指的是留守儿童、单亲等家庭缺失者、心理问题较大的学生。

遇到特殊的学生时,也要用特殊的方法对待,每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有自己的独门妙计。

一是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让特殊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现在学生的心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而他们心中的“面子”会成为他们进取的动力,也会成为他们堕落的根源。

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细心分析,谆谆教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柔”为主,要善于容学生之短,宥学生之错。

学生所犯的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教师以“柔”的方式处理为佳。

教师若能以发展的眼光宽以待之,他们必会对教师心存感激,而有所回报的。

当学生犯了严重的原则性错误,触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班规时,比如说考试作弊,偷东西,撒谎,恃强凌弱等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罚。

但是这种坚决,要以柔和的方式体现出来。

教师与学生谈话时,口气不必非常强硬,可以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心底里认识错误所在,并主动承担责任,接受必要的处罚。

只有学生从内心接受并认同了老师的做法,才能真正在行为上有所改变,而得到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后,整个人都变得积极起来,思想认识上又能更上一层楼,最终从主观上克服自己的缺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经常开展德育活动,寓教于乐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多种情感的渗透,而开展德育活动正是产生多种情感的重要途径。

乡村少年宫——教师、学生成长的乐园——浅谈乡村少年宫活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乡村少年宫——教师、学生成长的乐园——浅谈乡村少年宫活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管理篇•德育天地学校德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

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而学校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对学校德育工作起着一定的促动作用,乡村少年宫建设在我校已经成立多年,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师生在少年宫这个乐园中幸福、快乐地成长,在活动中受益匪浅。

下面就乡村少年宫活动对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乡村少年宫的建设为学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校乡村少年宫的开设,在近几年农村学校建设的速度愈来愈快,发展形势喜人。

各校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章程,它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姿多彩,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我校按照有关文件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开展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严格规范少年宫内部管理,少年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实现了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我校在乡村少年宫建设初级阶段就确立了以“学生为主”“发展为先”的德育理念,将建设的宗旨内化到为广大师生成长的各项活动中去,明确“育人”是少年宫建设的核心,并将其贯穿于少年宫开展的各项课程中去,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家长对它的认可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加入到少年宫辅导班的活动中来。

二、乡村少年宫的成立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成长的舞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没有一只强大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工作就会落后,甚至停滞不前。

依靠教师的力量发展学校乡村少年宫建设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乡村少年宫成立初期,学校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了适合教师专长的兴趣辅导班,由擅长绘画的教师担任绘画班辅导员,由擅长音乐的老师担任声乐班的辅导员,由擅长演奏技能的老师担任竹笛班辅导员,由喜欢跳舞并且热爱孩子的老师担任舞蹈班辅导员,还根据学生的需求聘请校外有专业特长的老师担任科技制作班、武术班的辅导员,教师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一系列深受学生喜欢的辅导课程,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快乐,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对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健康成长。

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德育工作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我们需要对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可能接受的道德熏陶相对较少,因此学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责任。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和真实性,从而产生内在的道德要求。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农村地区的学生多是贫困家庭的子女,他们往往缺少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社会责任感较弱。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帮助边缘群体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农村地区相对闭塞,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比赛、开展科技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地区多为农业经济,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一般较弱。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组织环境保护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自己的责任,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打造乡村少年宫特色提升农村学校德育效率

打造乡村少年宫特色提升农村学校德育效率

打造乡村少年宫特色提升农村学校德育效率目前农村留守学生、住校生和单亲家庭孩子比例增加,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影响到未成年人的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为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我校近年来在德育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一些观点和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农村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1.1 重智轻德,德育被完全淡化。

由于家长望子成龙,领导和社会的高期望,新一轮的应试教育在农村上演,特别是部分经济较发达,教育相对滞后的山区县,对学生成绩的看重更是高于一切,学校的工作重心放在升学的少数学生身上。

在此情况下,学校音、体、美和科学等常识课早已被语、数、外占领。

1.2 缺少有效的德育阵地和载体,德育停留在口头上。

学生在学校被繁重的课业所困,网络和游戏、暴力影视对他们的吸引力大于学校教育,学校德育已经面临新的挑战。

2 准确定位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德育功能,建构新时期德育体系德育内容与学校少年宫活动有机融合。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少年宫建设与当代德育的定位,建立学校新的德育体系。

我们认为少年宫是学校德育的新阵地,少年宫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

文明礼仪教育是农村小学德育的基础,可以通过礼仪小组活动,由点及面,对全校学生发挥引领作用;经典诵读是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书中渗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真、善、美的思想,可以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赏析经典的同时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文艺活动是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的最佳途径;体育活动是锻炼学生体质,增加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形式;感恩教育是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激发地震灾区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

3 认真开展少年宫各项活动,全面有效渗透德育3.1 加强少年宫阵地建设。

建设乡村少年宫,打造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主阵地,形成农村学校德育特色。

3.1.1 认真筹备硬件设施,合理使用现有场地。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易地搬迁是指政府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将其迁移到相对更好的城市或地区的一种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易地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环境变化的问题。

由于搬迁到新的地方,易地搬迁子女将面临新的环境、学校和社区。

他们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临着由于自身背景与来自其他地区子女的差异而产生的适应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帮助和支持,包括提供心理辅导和适应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社会融入问题。

易地搬迁子女可能面临着与当地子女之间的社会融入问题,他们可能会受到歧视或排斥,这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鼓励学校和社区加强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关爱和支持,组织一些促进交流与交往的活动,促进他们与当地子女的互动,并且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树立包容和友善的教育环境。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易地搬迁地区的教育资源可能不如发达地区丰富,这就可能导致易地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质量不均衡,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易地搬迁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改善教育条件,确保易地搬迁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家庭支持不足的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父母工作忙碌,易地搬迁子女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家庭支持,这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对易地搬迁家庭的扶贫政策,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改善家庭条件,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和支持,以促进易地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着环境变化、社会融入、教育质量不均衡和家庭支持不足等问题。

通过加强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帮助和支持,包括提供心理辅导和适应培训等服务,鼓励学校和社区加强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关爱和支持,加大对易地搬迁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和社会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易地搬迁子女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

基于乡村少年宫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基于乡村少年宫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基于乡村少年宫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摘要:农村小学对学生们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汇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借助科学的方式开展价值教育和行为引导,从而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取向。

如果可以对小学生实施高水准的德育教育,农村小学能引导他们对社会发展进行正确的认知,也可以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利于他们实现健康的成长。

而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时农村小学出现多种问题,所以要结合具体的地区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以少年宫为切入点给德育教育注入更多的推动力。

关键词:乡村教育;少年宫;德育教育;价值认知目录一、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各项问题分析 (2)(一)教学方式存在落后性的现象 (2)(二)外部环境未能给学生们树立正面的思想引导 (3)(三)存在留守儿童教育不足的问题 (4)二、依托少年宫推进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深度开展的策略分析 (4)(一)重视组织管理,合理完善德育教育的运行机制 (4)(二)科学借助资源优势丰富德育教育的活动内容 (5)(三)根据本地情况开展特色化的德育教育活动 (6)(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积极构建具备文化魅力的德育教育平台 (8)三、结论: (8)正文:德育教育是当前农村小学的一项教学重点,通过对小学生实施高水准的德育教育可以让他们得到科学的价值引导和行为意识教育,利于他们实现健康的成长。

但是受到教学经费以及理念的影响,农村小学在对学生们开展德育引导的过程中出现硬件设施资金投入不充足的问题,未能借助先进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的教育,从而制约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

少年宫是农村小学提升德育教育的一个阵地,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给学生们开展高水准的教育引导工作,这样利于德育教育效果的稳定提升。

一、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各项问题分析(一)教学方式存在落后性的现象通过对相关的学术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农村小学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们得到高水准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易地搬迁是指将城市中的农村残留下来的搬迁户搬迁到城市郊区或新建的新区的一种政策。

由于易地搬迁户的子女需要在新的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所以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环境的不适应。

由于易地搬迁子女来自农村,对于城市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可能会感到陌生。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和新的同学,但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他们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和不适应,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发展。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由于易地搬迁地区与城市区域相比,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意味着易地搬迁子女在德育教育方面可能会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获得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的支持。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家庭教育的影响。

由于易地搬迁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较为困难,他们可能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指导,易地搬迁子女在德育教育方面可能会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改进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

政府可以加大对易地搬迁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例如增加师资力量,改善学校设施,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开设针对易地搬迁子女的辅导班等。

学校可以加强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关怀和帮助。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适应新环境的活动,促进易地搬迁子女与新同学的互动和交流。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针对易地搬迁子女的特色教育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家庭教育方面,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加强对易地搬迁家庭的关怀和支持。

他们可以开展一些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活动,帮助易地搬迁家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对易地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着环境不适应、教育资源不平衡和家庭教育不足等问题。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关怀和帮助以及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易地搬迁子女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学校少年宫”对推动随迁子女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石学玲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第08期
【摘要】随迁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家庭生存压力大,学习环境不容乐观;父母文化水平低,学习辅导跟不上;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方式不良;与孩子接触时间少,心理教育缺失。

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载体推进学校德育:科学设置,全参与;形式多样,亮点丰;“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对学校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改善: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不同方面转变了孩子;拓宽了德育的渠道。

【关键词】德育随迁子女乡村学校少年宫
“关于随迁子女的教育”,是我们学校开展的一项德育课题。

学校属于城乡结合部,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居住,所以随迁子女占学校学生总数的近90%。

这些孩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他们的德育,这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难题。

自2012年学校被审批为“乡村学校少年宫”以来,丰富多彩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对学校德育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下面浅谈“乡村学校少年宫”对推动随迁子女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一、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生存压力大,学习环境不容乐观。

虽说多数随迁人员的收入远远高于家乡务农收入,但按照城市生活水平衡量他们的收入,总体还是属于偏低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

由于生存压力大,随迁人员子女在家庭中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十分匮乏,这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及其它兴趣特长发展都是不利的。

2.父母文化水平低,学习辅导跟不上。

由于他们文化层度的不高,导致他们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些习惯。

3.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方式不良。

在与许多随迁人员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忙着打工早出晚归,又限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疏于关心。

大部分的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对于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犯了错误缺少耐心的沟通,往往脾气暴躁动辄打骂。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这就不便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与孩子接触时间少,心理教育缺失。

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随迁子女的心理发展不平衡。

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

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
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他们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

二、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载体推进学校德育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的要求,学校于2012年9月成为第二批彩票公益金资助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中近九成是随迁家庭子女,学校少年宫的开办给这些生活条件有限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才艺的机会,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走上了追求精神愉悦的成长之路。

1.科学设置,全参与
我校地处城郊,近90%的学生是来自于随迁家庭子女。

如何让这些同样有着梦想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德育。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共设置了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棋类、游戏类、学科类、科技类等7大项36个兴趣组,学生“点菜”,全员参与,利用每周五下午尽情挥洒汗水,徜徉在歌声中,畅游在网络里,还能自由享受到创作、书写、阅读的喜悦,使孩子们在少年宫活动中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让这些随迁子女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

2.形式多样,亮点丰。

(1)针对小学低段(1——3年级)孩子特点开设了跳棋、五子棋、象棋、陆战棋、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生物世界、讲故事、口算、武术操等11个活动组,这些项目都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活动中,伴着老师的组织和指导,同学们三五成群的跳着、踢着、蹦着……玩的不亦乐乎,温馨的场面映在每个人的眼帘。

这些活动不仅承载了我国民间的一些健身游戏传统,而且随着这些游戏项目在校园的回归,让孩子们走出教室“玩”起来,在玩乐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对学生起达到了“寓乐于体”的效果。

(2)体育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场地,开设了篮球、乒乓球、足球、毽球、田径、搏击操等丰富多彩的体育类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有效的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

科学、合理、有创造性地安排活动内容,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时间。

在活动中做到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再次掀起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潮。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文化艺术活动。

通过合唱、舞蹈、健美操等等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4)开展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训活动,以技促能。

学校立足于师资、场地、设施等条件,开展航模科技、书法、绘画等项目,提高随迁子女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校特色,将陶艺、版画、剪纸、扎染传统文化活动引进来,让这些随迁子女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掌握技能。

(5)开展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与英语疯狂朗读活动。

其中小学部充分运用中华经典和红色经典这一优质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阵地,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要把经典诵读同学习当代道德模范结合起来,贯通古今,古为今用,增强经典诵读的时代感。

结合校园艺术节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汇演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初中部的“疯狂英语朗读”活动是学生形成语感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克服很多有碍阅读的不良习惯,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6)书法与汉字书写。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是书法艺术的内核和灵魂。

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自然可以学到文字、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通过所书写的文辞,又可以受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另外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

三、“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对学校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改善
1.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加少年宫活动,学生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原本强调好多遍也听不进去的“强制教育”变成了“点菜式”兴趣引导教育,孩子们在兴趣班中互相学习知识、展示特长、比拼技艺。

2.从不同方面转变了孩子。

参加活动的很多孩子曾经厌学逃学,顶撞家长,不服管理,节假日无所事事,甚至做一些损人害己的事,“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改变了这一切。

在不知不觉中自卑的学生自信了,浮躁的学生宁静了,问题学生自强了,粗野的学生文明了,习惯差的学生注重规范了。

实现了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

3、拓宽了德育的渠道。

以少年宫为载体,实现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拓展了德育的途径和领域。

以“健康、快乐、自信”为宗旨,从美术、音乐、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把课堂教育和德育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寓教于乐、教学德育相长的良好氛围。

随迁子女的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深感对随迁子女学生德育的责任重大,学校将努力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载体作用,继续推动学校的德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德育探析》
2.百度《乡村少年宫推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