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言翻译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水性懦弱,人民就轻视它玩弄它,就有很
多人死于水,所以采用宽和的政策很难。
高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翻译】: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翻译】: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01
02
03
04
05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01
单音换双音:每年、每月
02
主要是针对倒装句 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调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
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这些既是命题设置的关键点,也是得分点,如本题中“但”“以”“异”“以是”“德”等词,“持以白王”的介短后置句式等就是。另外,掌握古代官职、地理、军事、称呼、礼仪、节气、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快速地读懂理顺文言文,为正确,流畅,自然美观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
审清采分点
审
切
连
誊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
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运用调序法) 齐晋相与战。平阿①之余子②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 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 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 高唐③之孤④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 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 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 死。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 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 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注] ①平阿:地名。②余子:官名。③高唐:地名。④ 孤:官名。
①关键词语: 去、可以、归 调整句式: 何为不可以归(宾语前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济、患、离、从、反 调整句式: 君子济人于患(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防范之(二)
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 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 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 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何用识此僧!”一行 从而谢之,终不顾。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录、删、增、换、调、变
1、"录",就是保留。
凡是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时可都可以照原文抄录,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仅有语法作用而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3、"增",就是增加。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翻译出来的内容更加通顺明确。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例如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的一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以更好的符合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有关文字。
文言文翻译方法六字翻译
一、字字对译文言文翻译,首当其冲者为“字字对译”。
此法要求对原文中的每一个字,均需对应翻译。
然文言文之字,往往含义丰富,一字多义,故需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字义。
例如:“子路曰:‘敢问何如而可谓之士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中,“士”字,需根据上下文译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二、句式转换文言文句式与白话文句式不尽相同,翻译时需进行句式转换。
如:“孔子曰:‘君子不器。
’”此句中,“不器”即“不成为器具”,翻译时需将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转换为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
三、意译为主文言文翻译,应以意译为主。
意译要求忠实原文之意,不必拘泥于原文之字。
如:“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句中,“得道”与“失道”均为抽象概念,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字面,可译为“行正道”与“行邪道”。
四、修辞还原文言文中,常运用修辞手法,翻译时需还原其修辞效果。
如:“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此句中,“温故”为比喻,译为“温习旧知识”,以保持修辞效果。
五、文化注释文言文翻译,需注意文化差异,对涉及文化背景的内容进行注释。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此句中,“三人行”可译为“几个人一起行走”,并在注释中说明“三人行”在古代文化中的含义。
六、整体把握文言文翻译,需整体把握,兼顾全文。
翻译时,既要关注局部,又要把握整体,使译文通顺、流畅。
如:“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句为孟子论述“得道”与“失道”之关系,翻译时需把握全文主旨,使译文符合整体语境。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要如下:1. 字字对译:准确把握字义,结合上下文翻译。
2. 句式转换:将文言文句式转换为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3. 意译为主:忠实原文之意,不必拘泥于字面。
4. 修辞还原:还原文言文中修辞手法的效果。
5. 文化注释:对涉及文化背景的内容进行注释。
6. 整体把握:兼顾全文,使译文通顺、流畅。
遵循此六字诀要,可望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留 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 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照录不翻译。
例: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东晋 太元 武陵 以捕鱼为生。 年间, 有个人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不需再译。
桃源中人一见渔人,非常惊讶,问他是从 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 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摆酒杀鸡做饭, 殷勤款待渔人。
调 对文言文中愚公移山》)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此为一谓语前置句,“甚矣”是谓 语,“汝之不惠”为主语。
----再见!
删 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 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 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是靠勇气的。 发语词“夫”, 没有实在意义, 翻译时删掉。
补 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 当地补充出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三、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对 、换 、留、删 ..............字字落实 补、调 .............................句句通顺
对 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土地 平坦宽广,房屋 整整齐齐。
换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的词换成今义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一、文言文翻译三原则:“信”“达”“雅”
“信”:准确无误,忠于原文。 “达”:通顺畅达,字通句顺。 “雅”:典雅优美,自然得体。
六字诀文言文翻译
六字诀者,乃道家修炼内丹、修身养性之秘法也。
此法以“嘘、呵、呼、呬、吹、嘻”六字为主,配合呼吸吐纳,调和气血,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
一、嘘:嘘字诀,发音为“xū”。
嘘者,嘘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清气,呼气时意想排出浊气。
嘘字诀有清热解毒、舒肝理气之功。
二、呵:呵字诀,发音为“hē”。
呵者,呵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真气,呼气时意想排出邪气。
呵字诀有清热降火、润肺养阴之效。
三、呼:呼字诀,发音为“hū”。
呼者,呼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丹田之气,呼气时意想排出体外。
呼字诀有健脾和胃、强腰固肾之效。
四、呬:呬字诀,发音为“sì”。
呬者,呷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天地之气,呼气时意想排出体内废气。
呬字诀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之效。
五、吹:吹字诀,发音为“chuī”。
吹者,吹气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元气,呼气时意想排出体内杂质。
吹字诀有调和脾胃、清热解毒之效。
六、嘻:嘻字诀,发音为“xī”。
嘻者,嘻笑也。
修炼时,吸气时意想吸入和气,呼气时意想排出病气。
嘻字诀有调和阴阳、强心益肺之效。
六字诀修炼之法,需遵循以下原则:1. 意守丹田:修炼时,意念集中在丹田(位于腹部),以调和气血。
2. 吐故纳新:修炼时,注意呼吸吐纳,吸入清气,排出浊气。
3. 意守六字:修炼时,依次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字,以调和气血。
4. 持之以恒:修炼六字诀需长期坚持,方能收到显著效果。
六字诀修炼之功效,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调和气血:通过呼吸吐纳,调和人体气血,达到强身健体之效。
2. 清热解毒:六字诀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可消除体内热毒。
3. 润肺养阴:六字诀可滋润肺脏,养阴生津。
4. 健脾和胃:六字诀有助于调和脾胃,增进食欲。
5. 强腰固肾:六字诀可强化腰部肌肉,固肾强身。
6. 延年益寿:长期修炼六字诀,可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六字诀作为我国道家修炼内丹、修身养性之秘法,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资料
② 然而装饰也不能没有,不入在首要位置,
就可以了。
2019/7/26
43
(二)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 为政。①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②水懦弱, 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 终。
① 只有 有道德的人才能用宽和的政策使人民
服从,其次再也没有什么比严厉的法令更好了。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是:因为这个,因此
2019/7/26
22
5、补(增补法)
注意: 一般句子中容易省略的是
主语和宾语
2019/7/26
23
例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曰:“不若与人。” 添加主语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 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 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 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2019/7/26
添加宾语 24
例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
加上宾语:肉
2019/7/26
加上宾语:骨头
25
缺少一句话
例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而不至)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 (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 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2019/7/26
2019/7/26
11Biblioteka 2、删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 凑足音节的助词 结构倒装的标志
2019/7/26
12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 性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文言文翻译六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草木之性,各不同。
麻麦菽,稷稻梁。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此六者,皆自然。
人之所以,能可贵。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七情者,人心也。
人心有七,以应七政。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五常者,人心之常。
人心有五,以应五行。
水火木金土,此五行,相生相克。
五方之民,各有性。
东北之人,多刚毅。
西北之人,多坚刚。
西南之人,多柔顺。
东南之人,多聪慧。
此四方,人之性。
有圣人,则此理。
圣人无常,性亦然。
善善恶恶,人知之。
有愚人,则此情。
愚人无常,情亦然。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贤愚之别,在于其心。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此古圣,所以教。
教之道,贵以专。
今翻译如下:人之初生,本性本善。
人的本性相近,但习惯却使得人与人之间有了差异。
如果不加以教导,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道理,贵在专一。
往昔的孟母,选择邻居居住。
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就会断掉织布机。
首要的是孝顺和尊敬,其次是广泛的学习和见闻。
知道数字,识别文字。
一加十等于十,十加百等于百,百加千等于千,千加万等于万。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指的是日月星。
三纲指的是君臣之间的义,父子之间的亲,夫妇之间的顺。
春夏秋冬四季,运转不穷。
南北西东四方,应合中央。
水火木金土五行,本于自然之数。
仁义礼智信五常,不容混淆。
大地所生,有草木。
这是植物,遍布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这是动物,能飞能走。
草木各有其性,麻麦菽稷稻梁六谷,是人类食用的。
文言文六字翻译
一、修身齐家修身,即修养自身之德行。
君子之道,首在修身。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以修身为本,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之道,在于克己复礼,遵道守德。
克己,即克制私欲,不贪图名利;复礼,即恢复周礼,遵循礼法。
君子修身,当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养浩然之气,以正己正人。
齐家,即管理家庭。
君子以仁爱之心,关爱家人,使家庭和睦。
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安定。
齐家之道,在于教子有方,慈孝为本。
教子有方,使子女成才;慈孝为本,使家庭充满温情。
君子齐家,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要,营造和谐之家。
二、治国安邦治国,即治理国家。
君子治国,以民为本,以德治国。
治国之道,在于选拔贤能,任人唯贤。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君子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努力。
治国之道,还需明察秋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治国者,当以仁义礼智信为根本,以民心为天心,以民利为大利。
安邦,即安定国家。
君子安邦,以民为重,以和为贵。
安邦之道,在于调和矛盾,消除纷争。
君子安邦,当以德政为要,以法治为辅,以和为贵。
治国安邦,还需注重民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君子治国安邦,当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以德治国。
三、平天下平天下,即使天下太平。
君子平天下,以民为念,以和为贵。
平天下之道,在于消除战乱,实现和平。
君子平天下,当以德服人,以仁义为本,以礼法为辅。
平天下,还需注重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世界和平。
总之,古之君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修身之道,在于克己复礼,遵道守德;齐家之道,在于教子有方,慈孝为本;治国之道,在于选拔贤能,任人唯贤;安邦之道,在于调和矛盾,消除纷争;平天下之道,在于消除战乱,实现和平。
君子之德行,当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以民心为天心,以民利为大利。
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伟业,为后世子孙造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字法”(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①“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
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课文
【原文】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增、删、调、换、补、移。
【翻译】翻译文言文,有六字诀要记牢:增、删、调、换、补、移。
【增】增,即增加。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思增加相应的现代汉语词汇。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这里将“子”字译为“孔子”,因为现代汉语中直接称呼孔子。
【删】删,即删除。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意义,翻译时可以省略。
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这里将“焉”字省略,因为在现代汉语中无实际意义。
【调】调,即调整。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
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这里将“吾日三省吾身”调整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换】换,即替换。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现代汉语有更合适的表达方式,翻译时可以替换。
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为:“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这里将“故”字替换为“旧”,使句子更易于理解。
【补】补,即补充。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因为省略而不够完整,翻译时需要补充省略的部分。
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为:“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这里将省略的“之”字补充,使句子完整。
【移】移,即移动。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翻译时可以将某些成分移动位置,使句子更通顺。
如:“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为:“孔子说:‘看到贤人就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文言文翻译六字决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奥妙深藏,译之不易。
欲窥文言奥秘,须得良法。
今吾人特以六字决,揭示文言文翻译之道,俾学者得以借鉴,共赏古人之智慧。
一、读“读”者,首要之事也。
欲译文言文,必先读之。
读之非但求通文意,更需品其韵味。
观其字词,考其出处,悟其修辞,方能入其堂奥。
读时宜缓,宜细,宜深思,使文言文之精神深入人心。
二、解“解”者,解其字词,明其意也。
文言文之字词,往往具有多义,需细加揣摩。
解字词之法,有二:一曰直解,即依字面意义解之;二曰引申,即根据上下文,推敲字词之深层含义。
解字词时,需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以免误解。
三、析“析”者,分析文法,理清脉络也。
文言文之文法,与今文不同,需仔细分析。
析文法之法,有四:一曰句式,二曰词性,三曰修辞,四曰结构。
句式有判断、疑问、感叹等,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修辞有比喻、夸张、对仗等,结构有总分、并列、递进等。
析文法时,要把握文言文之特点,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
四、译“译”者,翻译也。
翻译文言文,需将古人之言,转化为今人之语。
译之法,有四:一曰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二曰意译,即根据文意,进行适当发挥;三曰意译与直译相结合;四曰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之韵味,同时使今人易于理解。
五、校“校”者,校对也。
翻译文言文,易出错,故需校对。
校对之法,有二:一曰校对字词,确保无错别字;二曰校对文意,确保译文通顺。
校对时,要反复推敲,力求译文准确无误。
六、悟“悟”者,领悟也。
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长期积累。
悟之法,有四:一曰积累,多读多译,方能熟能生巧;二曰总结,总结经验,提炼技巧;三曰借鉴,借鉴前人之法,博采众长;四曰创新,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的风格。
悟之深,则译之妙。
总之,文言文翻译六字决,读、解、析、译、校、悟,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学者若能熟记此六字决,并付诸实践,必能在文言文翻译之路上,渐入佳境,领略古人之智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是:留、换、补、删、调、变。
具体解释如下: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等。
补,就是增补。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或补出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用现代语的表达方式补齐。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发语词、“之”、“者”、“也”、“以”等。
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一是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
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
文言文六字翻译技巧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法严而义精。
欲通古人之意,必先明其辞,而后方能领略其妙。
翻译文言文,实为一种艺术,亦是一门学问。
兹将六字翻译技巧,以飨读者。
一、字斟句酌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乃字斟句酌。
文言文之字,往往一语双关,一字多义。
故翻译时,需细心推敲,力求准确。
例如:“朝三暮四”,若仅译为“早晨三,晚上四”,则失其真意。
实则,此语比喻反复无常,应译为“反复无常”。
二、意译为主,直译为辅文言文与白话文,其表达方式迥异。
翻译时,应以意译为主,力求传达原文之精神。
直译虽可保留原文之形式,但往往难以传达其意。
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若直译为“人固然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则显得生硬。
意译为“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则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增删得当文言文简练,往往省略许多现代汉语中的成分。
翻译时,需根据语境,适当增删。
增删之度,需恰到好处。
例如:“余闻之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若仅译为“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则显得生硬。
增删后译为“我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意”,则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注重修辞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翻译时,需注意保留这些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具文采。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若直译为“青青的衣领,悠长的我心”,则显得平淡。
保留修辞后译为“青青衣领,我心悠长”,则更具韵味。
五、把握语气文言文语气丰富,如陈述、疑问、感叹等。
翻译时,需准确把握语气,使译文符合原文之意。
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若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则失其疑问之意。
准确把握语气后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则更符合原文之意。
六、注意文化背景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翻译时,需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以便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例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千里之地,贯乎其中。
”若仅译为“燕赵的收藏,韩魏的经营,齐楚的精英,几千里的土地,贯穿其中”,则失其真意。
文言文翻译六字口诀短语
一、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译: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解:此言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意指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终能成就大事。
此句寓意着,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此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指只要坚持不懈,就能雕刻出精美的金石。
此句寓意着,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具备坚定的意志,持之以恒,方能实现梦想。
三、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译: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解:此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意指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此句寓意着,面对困难和挑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四、世上无不可为之事,只怕有心人不行译:世上无不可为之事,只怕有心人不行。
解:此言世上无不可为之事,只怕有心人不行,意指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
此句寓意着,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解:此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指时间宝贵,金钱难以买到。
此句寓意着,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此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指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从脚下开始的。
此句寓意着,我们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结:六字口诀,短短六个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通过翻译和阐释,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口诀所传达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口诀,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文言文翻译六字要诀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深奥难懂,然欲探其奥秘,必先得其法。
余阅古今文献,考究诸多名家之翻译心得,总结出六字要诀,以助学者一窥文言文之奥妙。
一、析析者,分析也。
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乃析其字义。
文言文之字,往往一字多义,或一义多字,故需仔细辨析。
学者须详查字典,参详注疏,方得字义之真谛。
如《左传》云:“子路率师,有功。
”其中“率”字,若不解其义,便无法准确翻译。
二、译译者,翻译也。
字义既明,便当着手翻译。
翻译文言文,须注意以下几点:1. 逐字翻译:文言文之字,往往有特定的语法功能,故翻译时,应逐字进行,不可随意增减。
2. 翻译准确:翻译文言文,应力求准确,避免曲解原文之意。
3. 语句通顺:翻译后的文言文,应保持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4. 保留古风:在确保准确通顺的基础上,适当保留文言文的古风,以体现原文之美。
三、补补者,补充也。
文言文中,往往有省略或隐晦之处,需学者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如《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学而时习之”四字,若不补充,便无法理解其意。
四、删删者,删减也。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或句子,在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意义,可适当删减。
如《史记》中:“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其中“尝”字,在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意义,可删去。
五、调调者,调整也。
文言文中,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整。
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翻译时,可将“青青子衿”调整为“青衿青青”,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六、融融者,融合也。
翻译文言文,不仅要准确表达原文之意,还要将文言文的韵味融入其中。
如《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时,可将“路漫漫其修远兮”调整为“路漫漫兮修远”,以体现文言文的韵味。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遵循析、译、补、删、调、融六字要诀。
学者若能熟谙此法,自能游刃有余,领略文言文之魅力。
然文言文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学者需持之以恒,方能登堂入室。
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
翻译古文,虽难亦乐,六字诀,助你通关。
兹以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析其要义,以飨读者。
一、求义求义,即寻求原文之本义。
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便是理解文意。
古人云:“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故而,翻译时须细心揣摩,探求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
如《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时,应先理解“学”为学习,“时”为按时,“习”为复习,“说”为愉快,最终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二、明词明词,即明确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用法。
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如“驷马难追”,其中“驷”为四匹马,“难追”意为难以追上。
此句译为:“四匹马都难以追上,形容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三、辨句辨句,即辨别句子的结构和成分。
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成分繁复。
翻译时,需梳理句子结构,明确主谓宾关系,准确把握句子含义。
如《离骚》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此句中,“青青”修饰“子衿”,“悠悠”修饰“我心”。
翻译时,应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忧思。
”四、通译通译,即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文言文,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含义,还要使译文流畅自然。
如《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时,应译为:“那美丽的女子,君子们都喜欢她。
”五、求韵求韵,即追求文言文的韵味。
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韵味,翻译时,应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
如《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翻译时,可译为:“桃花盛开,绚烂夺目。
”六、审校审校,即反复审阅、校正译文。
翻译文言文,需反复推敲,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如《左传》中“子路曰:‘敢问何谓君子?’”翻译时,应译为:“子路问道:‘请问什么是君子?’”在翻译过程中,需多次审校,确保译文通顺、准确。
总之,文言文语句翻译六字诀,即求义、明词、辨句、通译、求韵、审校。
掌握此六字诀,便能游刃有余地翻译文言文,领略古人之智慧。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增、调1.“对”,即对译,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有时还要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增”,即增加,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加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夫文言文,古之遗音,其言简而意赅,其义深而含蓄。
然今之人,多不识古文,欲读古人之作,实难其途。
故有“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者,以助学者之途,俾古文可通,义理可明。
一、解解者,解其词义也。
文言文之词,往往有古义,非今人所常用。
故学者须先解其词,明其义。
如“蚤”字,古义为“早晨”,今义为“蚊子”,若不解古义,则易误解。
二、析析者,析其句法也。
文言文之句,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学者需析其句法,辨其主谓宾,明其修饰限制。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析之,可知“学而”为状语,修饰“时习之”,主语为“孔子”,谓语为“曰”。
三、通通者,通其语境也。
文言文之文,非孤立之词,必有语境。
学者需通其语境,明其背景,方能准确理解。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通其语境,可知诗人以马蹄疾快,一日之内游尽长安美景,表达得意之情。
四、译译者,译其文意也。
文言文之文,义理深邃,需译其意,使今人易解。
译之,须忠实原文,不失其义。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为:“逝去的人如同流水,不分昼夜。
”既忠实原文,又易解其意。
五、校校者,校其正误也。
文言文翻译,往往有误,学者需校之,辨其正误。
如“吾日三省吾身。
”若译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则误矣。
应译为“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六、悟悟者,悟其精神也。
文言文之文,蕴含着古人之精神,学者需悟之,得其精髓。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悟之,可知古人注重学习,谦虚好学。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即“解、析、通、译、校、悟”。
学者若能遵循此诀,则可渐入古文之门,领略古人之风采,感悟古人之精神。
然古文之学,非一日之功,需学者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删.文言文有些词,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准 确通顺,可以删略. 1,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其中"夫"是个句首助词,可以删掉. 再如: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其中助词"之",只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翻译时可以删去. 2,有的表敬副词可以删去. 如: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 译成:张良说:"遵命."删去了"谨" .
六,调.指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使符合现 代汉语的习惯. 1,调整前置宾语,后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的语 序等.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作: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 到动词"在"之后. 2,调整使动,意动,为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译作: 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 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齐策》) 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啊.
�
习惯,没有语病.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 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 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 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并补 调".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并,补,调
一,留.就是说对文言文里的有些词语,可以照 录,不必翻译. 1,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 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如: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其中"公输盘","楚", "云梯"等词就 可以保留. 2,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如: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 记》) 其中"山","五","六","里", "有"等词可以保留.
3,补出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 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翻译时要把量词补出来. 如: 陈涉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两尉"译成"两个军官". 4,增补语句.文言文中,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 大,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增补一定的语句,使意思 通畅,完美.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可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大军来攻 打鲁国.庄公将要出兵抗战,曹刿听到这消息,要 求面见庄公.
五,补.是指增补省略的成分等. 1,把文言文中为行文简洁而省略的句子成分补 出来.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 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句中主语多处省略,翻译时都要补出来:永 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蛇)触 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人) 无御之者. 2,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如: 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3,删去偏义复词中作为陪衬的词,如: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文中只有"母""兄"的意思,"父""弟"只 做陪衬,翻译时可以删去. 4,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如: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其中"既""已"都是"已经"的意思,翻译 时删去一个.
三,换.就是替换,可以替换的有以下几种情 况: 1, 把 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 汉语的某些词.如: 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 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成 "悲痛". 2,用本字换通假字.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用本字"早" 换通假字"蚤".
3,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 塞》) 译作: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出征万里 的人还未归来.韵文讲究精练,这是互文修辞的 特点.
文言文翻译实例评点
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易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译文一: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 不行.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 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 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 了. 译文二: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那个人的大力相 助,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 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 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 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郑国国境.
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 "二标准":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 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 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前言
学古文,老师常常让同学作翻译练习,翻译文言文 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翻译,既能提高阅 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翻译确是学 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达",就是行文要通 畅;"雅",就是语言要规范,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 优美,并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 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用意译,要做到"对" 而"不死". 以下介绍几种具体办法:
例,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译文一:这两个小生物,又怎么知道? 译文二:这两个小生物,又知道什么? 分析:对比之下,译文一把前置宾语处理成了状语,译文 二则调整了宾语的位置,使句意的表达更为准确. 例,夫晋何厌之有? 《左传僖公三十年》 译文一:那晋国是贪得无厌的啊! 译文二: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 分析:原句为反问句,其所表达的肯定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 为强烈.译文一没有按照原来的反问句式对译,而是把原句用 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肯定的语气较之原句大大削弱.译文 二注意把句式仍译成反问句,使句意和语气得到较好的落实.
3,用适当词语换古"十二"是个虚数,"十二卷"可译成 "很多卷". 4,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换成本体. 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换译为: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四,并.在文言文的一些单句或对偶,排比的 复句中有"变文"("互文同义")的用法 , 几个同义词配合使用.翻译时可以合并.如: 追亡逐北.(《过秦论》) 其中"追""逐"都是"追逐"义; "亡""北"都指"败逃的军队",翻译时就 可以合并译为"追逐败逃的军队". 上面介绍的基本上是直译的方法,无法直 译的,也不能逐字逐句地硬译,那就要在传达 原作精神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法.
分析:上面译文一对于文意的表达大致准确,但是没有做 到字词 的一一落实.如"夫人"的"夫"为指示代词"那", 漏译; "不及此"译为"不行",未做到对译;"亦去之"的宾 语"之"(指代郑国国境)漏译, 等等.译文二能做到字词 的一一 落实. 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资治通鉴》 译文一:孙权祖孙三代都在江东地区割据. 译文二:孙权割据江东地区,已经三代了. 分析:原句旨在强调孙权家族割据江东已历年久,根基稳 固,陈述的重点是"已历三世".译文一把"三世"移到前 面同"孙权"一起做主语,这样改动原句语序和句法结构的 译文,其实已改动了原句的意味.译文二根据原句句型,语 序,采用一一对译的做法,比较忠实于原句的思想内容和语 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