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大陆边缘专论

合集下载

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2009-03-06 18:42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大洋盆地的边界地。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陆隆以及海沟等海底地貌-构造单元﹐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延伸千余至万余公里﹐宽几十至几百公里。

它现代分布于各大洋周围﹐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分布在古大陆与已经消失的古大洋之间的边界地带。

大陆边缘可分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由于大洋岩石圈的扩张而造成的由拉伸断裂所控制的宽阔的大陆边缘,又称稳定大陆边缘。

其邻接的大陆和洋盆属同一板块,由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所构成。

无海沟发育。

它在大西洋周围最先被详细研究,故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地貌上它以具有较宽的大陆架为特征﹐大陆架宽30~300公里﹐与大陆坡之间坡度转折点在极区深达600米,在赤道不超过100米﹐大陆坡坡度为0.2°~0.04°,其下为坡度略小于0.01°的宽80~500公里的陆隆。

大陆架实际上是非常厚的巨大沉积体的表面,它们形成于稳定持续的沉降构造环境中,而且极少经受变形。

大陆坡的坡脚沉积层厚达5公里,这是由于大陆坡的基底沉降,沉积物填入所形成的。

大陆坡上分布有很多海底峡谷,它们把大陆坡的沉积物输至陆隆和深海盆地。

陆隆主要由浊流和等深流的沉积楔所构成。

被动型大陆边缘是最初大陆裂谷的所在地,因此有一系列阶梯状正断层和地堑地垒等伸展构造发育在沉积物和基底中。

这种大陆边缘常常切断邻近的大陆上的较老的构造。

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西侧﹑印度洋西北侧﹑澳大利亚周围﹑南极洲周围,白令海阿拉斯加大陆边缘﹑鄂霍茨克海的西伯利亚大陆边缘﹑日本海的西伯利亚和朝鲜大陆边缘﹑东海和南海的中国大陆边缘。

[编辑本段]【活动大陆边缘】也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汇聚大陆边缘等。

其陆架狭窄,陆坡较陡,陆隆被深邃的海沟所取代。

地形复杂,高差悬殊。

与被动大陆边缘位于漂移着的大陆的后缘相反,活动大陆边缘是漂移大陆的前缘,属于板块俯冲边界,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

中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的热演化——一个中生代超级地幔柱上的大陆裂解实例

中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的热演化——一个中生代超级地幔柱上的大陆裂解实例

中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的热演化——一个中生代超级地幔柱上的大陆裂解实例Marjorie Wilson;韩欣【期刊名称】《地质科学译丛》【年(卷),期】1998(15)2【摘要】沿北美和西非被动大陆边缘,一个近同期的早侏罗世(200Ma)岩浆事件可以用西非克拉通下的一个大规模地幔柱(超级地幔柱)上升来解释。

岩石圈下部地幔流向北东方向外流的侧向偏离能解释拉斑玄武岩岩浆作用从巴西到西班牙南部延伸近5000km。

据认为,大陆裂解出现在停滞流线之上,沿停滞流线被地幔柱从大陆岩石圈底部侵蚀的冷物质返回对流地幔。

动力模式是根据最近从夏威夷地幔柱模式提出的,该模式满意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大西洋洋壳生成时没有热异常地幔。

【总页数】4页(P4-6)【关键词】大西洋;大陆边缘;热演化;地幔柱;大陆裂解【作者】Marjorie Wilson;韩欣【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Leeds University,Leeds LS29JT,UK【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15;P314.2【相关文献】1.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及大陆裂解--兼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幔柱问题 [J], 李凯明;汪洋;赵建华;赵海玲;狄永军2.中生代苏-鲁活动大陆边缘榴辉岩、煌斑岩、金矿及富集地幔间的成因联系 [J], 胡受奚;孙景贵;凌洪飞;叶瑛;翟建平;方长泉3.中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的热演化:一个中生代超级地幔柱上的大陆裂… [J], Wilso.,M;韩欣4.古老被动大陆边缘的后期改造类型及油气发现——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勘探潜力分析的启示 [J], 李王鹏;张仲培;刘士林;钱涛5.大陆伸展、剥离断层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 [J], 任建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地构造与成矿(被动大陆边缘)

大地构造与成矿(被动大陆边缘)

2.时空分布
• 赤道的南北30范围之内 • 干旱萨布哈类型的蒸发沉积物 • 沉积盆地边缘,岛弧周边或海盆地中的 高地
3.大小和品位
• • 矿区包括若干矿床,范围大 over hundreds of square kms. (Hint--fluid source was regional, not local.)
大陆架 酸岩

Epigenetic meteoric or connate
Carbonatehosted Ba and F
Pakistan (Jurassic); Burma (Ordovician)
Deposits related to basin of unknown origin Association Genesis Type of Examples deposit/ metals
元古代陆相沉积 物,不整合上伏 在下中古代变沉 岩之上 表生成岩-后生 热液-变质活化
Unconfor mity vein-type U
Quartzpebble conglomer ate U.Au
Athabasca basin, Canada; Alligator River, NT, Australia (L-early M Proterozoic)
• 第三阶段:随着沉积作用的进行,磷酸盐沉积 物在地下浅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压 溶与颗粒增生,新生出磷灰石晶体,使磷质又 发生一次迁移、富集。 • 第四阶段:即表生阶段。在大气成岩环境中潜 流带活动结果使非磷质成分发生溶蚀、淋滤, 同时又伴有次生含水磷酸盐矿物的新生,促使 磷质再一次富集。
• 对成矿的不同认识 有的认为磷质来自远洋海 底火山喷发;有的认为不存在洋流上翻现象。 • 主要控矿因素 • (1)陆表海中有障壁的半局限海盆 • (2)海盆中水动力活动的状态; • (3)具有潮下带一潮间带一潮上带一潮间带一潮 下带的沉积相带变化; • (4)沉积岩性以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一硅质岩组 合为主; • (5)中纬度地区冬季风暴和热带气旋作用带。

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对深水区烃源岩形成的控制

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对深水区烃源岩形成的控制

OIRDaDDVD
F »E T IR O IL E lL J I ^V ^
冯杨伟等: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对深水区烃源岩形成的控制
15
A 1 佩洛塔斯盆地 A 2 桑托斯盆地 A 3 坎波斯盆地 A 4 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 A 5 塞尔希培一阿拉果亚斯盆地 A 6 波蒂瓜尔盆地 A 7 塞阿拉盆地 A 8 东海岸盆地 A 9 阿尤恩一塔尔法业盆地 A 1 0 塞内加尔盆地 All尼 丨丨 尔三角洲盆地 A 1 2 里奧穆尼盆地 A 1 3 加蓬盆地 A 14 | 、 _刚果盆地 A 1 5 宽扎盆地 A 1 6 西南非海岸盆地 T 1 莫桑比克盆地 T 2.魯伍马盆地 13拉穆盆地 14索马里盆地 15克里希纳一戈达瓦里盆地 16波拿巴盆地 T 7 布劳斯盆地 T 8 柔布克盆地 T 9 北卩•那封盆地 T 1 0 南 k 那封盆地 111珀斯盆地 112尤克拉盆地 113沃 特 13盆地 | |陆地 丨 〇 |盆 地 边 界
收稿日期: 2 0 1 5 -0 1 -1 3 ; 改 回 日 期 : 2016-04-01
本文受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 “ 银额盆地及周缘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 ( 编 号 : 121201011000150012)和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 “ 岩浆热侵位对煤变质型石墨富集成矿的控制 — 以西秦岭凤县隐晶质石墨矿为例 ” ( 编 号 :41502081 )联合资助 冯 杨 伟 :1987 年 生 , 博士, 助理研 究 员 , 研究方向为沉积学与海洋油气勘探。 通讯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东路 4 3 8 号 ; E-mail: 2005130009@ ① MMS(US Mineral Management Service). Deepwater Gulf of Mexico 2008: America's Offshore Energy Future[R]. OCS Report MMS, 2008. ② MMS (US Mineral Management Service). Gulf of Mexico Oil and Gas Production Forecast: 2009-2018[R ]. OCS Report liflMS, 2009. ③ EIA. Norway Country Analysis Brief, August[DB/OL]. 2010. http:〃 www.eia_doe_gov/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含油气盐盆地构造背景及油气地质特征分析(1)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含油气盐盆地构造背景及油气地质特征分析(1)
13鲸鱼海岭成前裂谷阶段同裂谷阶段过渡阶段以及漂移阶其中对盆地油气成藏最重要的是同裂谷阶段和漂移阶段前裂谷阶段晚侏罗世之前西非构造稳定以隆升剥蚀作用为主局部接受拗陷型沉积称作克拉通阶段同裂谷沉积阶段早白垩世贝利阿斯通期早阿普特期冈瓦纳大陆西北部和南部的两支陆内裂谷分别向南北延伸交汇并穿过赤道地区一裂谷带进一步发育形成了从南到北一系列的裂陷盆地宽扎盆地下刚果盆地加蓬盆地就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同裂谷时期盆地发育以北西向断裂和断层湖相三角洲及页岩沉积过渡阶段阿普特早期这些裂陷盆地受到准平原化在夷平的裂陷盆地之上沉积一套海相砾岩南大西洋完全张开海水入侵但是由于鲸鱼海岭区的存在对阿普特期的海水起阻挡作用南方来的海水呈周期性地侵入裂谷系的安哥拉喀麦隆部分这里地处于热带气温高蒸发量超过降雨量因而中晚阿普特期在鲸鱼海岭以北的安哥拉喀麦隆盆地其陆相和海陆过渡地层之上形成一套巨厚的区域性分布的蒸发盐沉它们主要由白云岩硬石膏和石盐组成km蒸发盐覆盖宽达250km在阿普特期末期蒸发盐结束沉积但是在局部地区如宽扎盆地还有部分沉积后裂谷阶段阿尔布期现今也称作漂移阶段大西洋形成以后北美洲和非洲分别向两侧漂移但是整个大西洋洋盆的扩张速度逐渐减小后裂谷期早期以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为主特期海侵之后蒸发盐上沉积一套浅海碳酸盐沉森诺曼期早期鲸鱼海岭被海水永久淹没西非沿岸边缘成为广海环境斯特里希特期全球性海平面上升海侵影响范围最广海平面的快速上升限制了陆源碎屑的流入海底缺氧环境得以保持有利沉积富有机质的海相页新世出现大幅度海退西非陆上被剥蚀强烈陆源物质被带到大陆架和深水盆地中形成半深海深海区浊积岩刚果扇就是这个时期形成的随后西非被动陆缘再一次发生伸展形成了一系列铲式断层含盐盆地中由于上覆沉积厚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盐构造活动强烈而向西倾斜的断层加剧了盐的滑脱作用910盐盆地演化的主控因素地幔柱活动地幔柱引起一系列构造运动控制了被动陆缘盆地的发育大约在130matristan热柱的出现造成地壳隆升造成大规模玄武岩溢流导致喀麦隆安哥拉部分南部鲸鱼海岭311的形成海岭的出现造成北部盐盆地和南部纳米比亚盆地的差异南侧来的海水受到海岭阻挡造成周期性海侵在海岭北部形成了一系列盐盆地

第十章 大陆边缘及其地质构造课件

第十章 大陆边缘及其地质构造课件

3.边缘海盆地的形成机制

(1)主动扩张机制
• 边缘海盆的扩张是由上涌的地幔物质引起的, 强调地幔物质上涌的主动性,大致有热底辟 和次生对流两种模式。
①热底辟模式
• 大洋岩石圈不断向岛弧之下俯冲,在下潜板块与上 覆板块之间,因摩擦生热作用,温度升高,以致可 能克服粘滞阻力,导致一种高温低密度的异常地幔 物质体——地幔热底辟自俯冲板块上表面浮升。热 底辟的膨胀和浮升可以克服俯冲边界存在的正应力, 从而导致弧后区边缘海盆的扩张活动。
2.主动大陆边缘及构造地质特征
•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活动型大陆边缘是板块汇 聚、大洋板块向大陆边缘之下俯冲消减的地带, 以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强烈的造山运动为 主要特征。

基本特征:
大洋板块俯冲带及其伴生的地震震源面都是从 洋向陆倾斜,并逐渐加深,此即贝尼奥夫带;
活动型大陆边缘的构造带具有明显的单向特征,
(2)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及构造特征
• 海洋岩石圈俯冲于岛弧之下,也称岛弧亚型大 陆边缘。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由海沟、岛 弧和弧后盆地几个单元组成,常称为沟-弧- 盆体系;

• 从洋侧至陆侧,由下列地貌单元组成:外缘隆 起、海沟、非火山外弧、弧沟间隙(含弧前盆 地)、火山内弧、弧间盆地、弧后盆地(或边 缘海盆)等。
二、边缘海的地壳结构及成因模式 1.边缘海的基本特征
有较高的热流值,分布范围大致与海盆的深 水区相吻合; 海盆内浅源地震较少,一般为深源地震; 边缘海是一个主要沉积场所,第四纪以来的 松散沉积物厚度可达1000m; 一般边缘海盆具有对称的地磁异常条带。
2.边缘海的成因

• 边缘海盆地的洋壳性质、张性断裂结构、高 热流值、重力异常值等特征表明,大部分边 缘海盆是由扩张作用形成的。 • • Karig(1971)最早提出,边缘海盆地的张开 是岛弧裂离大陆、向洋侧运移,或岛弧本身 裂开的结果,边缘海盆地中可能存在生成新 洋壳的次级扩张中心。

被动大陆边缘专论

被动大陆边缘专论

4
发育深海沟、海洋收缩 沉积物褶皱变形强烈 逆冲断裂发育
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的演化
1、初始期—断陷小; 2、青年期—断陷规模较大,沉积广、珊瑚礁、藻礁; 3、壮年期—断陷消失,厚度巨大的沉积体,具补偿性前积,底辟、逆牵引 构造普遍发育; 4、老年期—褶皱造山- - - - 形成与挤压作用有关的盆地。
实 例
密执安盆地、伊利诺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 东非大裂谷、莱茵地堑、汾渭地堑 红海 亚丁湾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两岸 大西洋 太平洋西岸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巽他弧前盆地、大谷地盆地 孟加拉湾海底扇、黑海 波斯湾盆地、喜玛拉雅南麓 阿尔伯达盆地、台湾海峡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潘农盆地 青藏高原近南北向张裂系、银川地堑系 里奇盆地、落杉机盆地、伊通盆地、莺歌海盆地 阿尔金断裂带盆地 滇黔贵地区部分盆地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 伊通盆地
• 在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 渡,是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
被动大陆边缘地貌形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
大陆架:海洋平原水下延续部分,水深在200米范围内的海洋平缓倾斜 的水下平原。 大陆坡:大陆架边缘倾角较陡的斜坡(一般2-6度),水深200-3000米。
实 例
密执安盆地、伊利诺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 东非大裂谷、莱茵地堑、汾渭地堑 红海 亚丁湾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两岸 大西洋 太平洋西岸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巽他弧前盆地、大谷地盆地 孟加拉湾海底扇、黑海 波斯湾盆地、喜玛拉雅南麓 阿尔伯达盆地、台湾海峡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潘农盆地 青藏高原近南北向张裂系、银川地堑系 里奇盆地、落杉机盆地、伊通盆地、莺歌海盆地 阿尔金断裂带盆地 滇黔贵地区部分盆地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 伊通盆地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地质特征及其对勘探的影响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地质特征及其对勘探的影响

大量油气发现的地区,全球 67% 的勘探费用均投 资于此。 预计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南美东海岸及西 非海岸依然是全球勘探最为关注的地区,预计还会 获得大量油气新发现。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均为叠合型 盆地,其独特的构造与沉积演化发育史导致这些盆 地具有独特 的 地 质 特 征, 且 对 油 气 勘 探 有 较 大 影 响。 在中段盐岩发育型盆地群及南段火山型被动 陆缘盆地二十多年勘探实践中,经常遇到各种不同 的勘探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勘探进程。 综合分 析来看,大部分勘探问题是由于对中段盆地群内及 南段盆地独特的地质特征系统缺乏了解和深入分 析造成的。 因此,在综合分析大量资料及案例的基 础上,充分结合近几年的勘探研究实践,较为系统 地总结了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主要地质特 征,并深入分析地质特征对油气勘探的影响。
第 30 卷
0 引 言
2000 年以来,全球新发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 的大型油气藏近 5 000 个[1-3] 。 从历年发现的油气 储量来看,全球油气发现出现 2 次高峰:第 1 次出 现在 2000 年,第 2 次出现在 2005 至 2012 年,得益 于高油价与深水—超深水区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 在此期间,全球共发现了 448×108t 油气储量,包括 2007 年发现的位于南大西洋赤道段科特迪瓦盆地 加纳海 域 超 深 水 区 的 朱 比 利 ( Jubilee) 油 田 以 及 2006 至 2010 年发现的巴西桑托斯盆地超深水区 盐下多个大型油田[1,4-5] 。 从 2014 年开始,由于油 价下跌及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勘探费 用大幅降低,全球油气新发现个数及储量大幅下 降。 虽然勘探形势严重恶化,但依然在南大西洋两 岸南美东部巴西海域与西非中南部海域、中大西洋 南部海域( 如圭亚那海域)、东非海岸坦桑尼亚海 域、墨西哥湾海域、澳洲西北陆架海域、挪威中部陆 架海域及东南亚海域获得一系列油气新发现。

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年轻的大洋扩张中心的形成,如20Myr的红海-亚丁湾,然后成熟( > 40 Myr )的大洋盆地,伴随着相邻的伸展大陆岩石圈上的被动边缘的发展。

充分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如与大西洋接壤的被动大陆边缘,以伸展断裂、大规模重力构造(滑塌、滑塌席)和盐构造为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包括延伸至50–150 km区域的强烈减薄大陆地壳,异常情况下延伸至400–500 km,由薄或厚的沉积物棱柱体覆盖。

一般来说,它们在地震活动中是不活跃的,在成熟的例子中,热流是正常的。

被动大陆边缘(也称为大西洋型边缘)的特征是海相沉积物向海增厚的棱柱体覆盖同裂谷沉积层序的断裂基底,通常为大陆成因。

裂谷后向海增厚的沉积物棱柱体主要由浅海沉积物组成。

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一些被动边缘被连接的铲状伸展断层系统所覆盖,这些断层系统合并成低角度的单一断层。

相反,后裂谷或漂移阶段通常由重力控制变形(盐构造、泥底辟、滑塌、滑坡、软沉积物中的铲状生长断层)控制。

被动边缘覆盖在早期裂谷系统之上,这些裂谷系统通常与海洋边缘呈次平行,或与海洋边缘呈高角度(如尼日利亚贝努埃海槽等三联点的断裂臂),或沿着转换断层带(如大浅滩和几内亚湾)。

沉积的早期同裂谷相通常通过不整合面与后期漂移相分离。

一些被动边缘在裂谷作用结束时表现出相当大的陆上地形起伏(导致主要不整合面),如大西洋东北部的RockallBank,而在另一些被动边缘,裂谷作用结束时,沉积物表面处于深水中,如比斯开湾和伊比利亚的Galicia边缘。

由于被动大陆边缘代表了大陆岩石圈的裂谷边缘,现在被一个大洋盆地所分隔,因此有可能在大洋的两侧识别出原始的匹配边缘。

这些被称为共轭边界。

它们在北大西洋的两侧特别发育。

共轭边缘的比较提供了关于海盆开发前伸展几何形状的信息。

例如,深层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一些被动边缘的共轭对是对称的,具有向海倾斜的旋转断块,而其他深层剖面则表明存在平坦或向陆倾斜的滑脱或剪切带,产生明显不对称的模式。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模型与油气地质特征1.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及分类1.1 特征被动大陆边缘,又称大西洋型大陆,没有海沟俯冲带,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有非洲边缘,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南部边缘等,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如图1)。

图1 被动大陆边缘世界分布图,据Allen,2013被动大陆边缘属于拉伸型大陆边缘,同裂谷期位于板块内部,后裂谷期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

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升,铺满新出现的海底,最终建造起正常厚度的大洋壳。

减薄了的地壳通过产状正断作用在地表形成复杂的地堑系。

裂谷形成初期: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了一些被动边界,这些边界被连接在一起的犁形张性断层系统所覆盖,这些系统融合成低角度的单一断层。

裂谷后期:(或漂移阶段)主要受重力控制的变形(盐构造,泥质底辟,坍塌,滑动,软沉积物中的生长差异)。

图2 被动边缘构造图,图据Allen,2013图3 分离水平的盐底劈,图据Allen,2013图2图3显示了被动大陆边缘的典型构造,从后部的滑脱,到中部的底劈,再到前部的挤压,可以看出不同部位的地质营力是不同的,但整体属于扩张。

早期的沉积阶段沉积通常与不整合之后的漂移阶段相分离。

由于被动边界代表一块大陆岩石圈的破裂边缘,现在被海盆隔开,因此可以确定海洋两侧的原始匹配边界。

这些被称为共轭边界。

它们在北大西洋两岸特别发育良好。

深地震反射剖面显示一些被动边缘的共轭对是对称的,产生明显的不对称模式,如图4。

图4对称型共轭边界、非对称型共轭边缘,据Allen,20131.2.分类1.2.1.分类依据①火山产物丰度;①沉积物的厚度,从沉积物的富营养到沉积物的匮乏程度;①在裂谷后阶段是否存在重力驱动和盐构造;①张裂期岩石圈各层流变结构的差异。

1.2.2.分类结果①贫岩浆型边缘/富岩浆型边缘图5 全球范围内贫/富岩浆型被动大陆边缘,据Allen,2013红色区域为富岩浆型边缘,蓝色区域为贫岩浆型边缘。

大陆边缘构造(1)

大陆边缘构造(1)

⼤陆边缘构造(1)⼤陆边缘构造(1)胡经国(yuanzi16)本⽂全⽂⽬录⼀、活动⼤陆边缘㈠、概述㈡、环太平洋型活动⼤陆边缘的基本特征㈢、环太平洋型活动⼤陆边缘分类㈣、活动(俯冲)⼤陆边缘若⼲研究进展㈤、俯冲带的结构⼆、被动⼤陆边缘㈠、概述㈡、被动⼤陆边缘的演化1、⼤西洋型被动⼤陆边缘的演化阶段2、被动(张裂)⼤陆边缘研究的若⼲进展3、转换⼤陆边缘研究的若⼲进展三、B型俯冲与A型俯冲㈠、概述1、B型俯冲与A型俯冲的概念2、俯冲类型的划分㈡、B型俯冲㈢、A型俯冲四、海沟俯冲带(B型俯冲)㈠、俯冲加积(增⽣)㈡、俯冲侵蚀五、岛弧㈠、岛弧类型1、陆缘岛弧2、洋内岛弧㈡、岛弧岩浆作⽤㈢、岛弧沉积作⽤㈣、岛弧变质作⽤1、⾼压-低温变质带2、⾼温-低压变质带3、中压-中温变质带下⾯是正⽂⼀、活动⼤陆边缘㈠、概述根据所属构造环境,⼤陆地壳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陆边缘地壳和⼤陆内部地壳。

⼤陆边缘处于陆壳与洋壳的过渡地带,属于过渡性地壳。

⼤陆边缘是陆源成因和海洋成因沉积物的交汇处。

陆壳的垂直运动和洋壳的⽔平运动在⼤陆边缘同时发⽣。

这⾥成为内外动⼒作⽤和热⼒作⽤的集中地带。

根据构造活动性,⼤陆边缘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活动(俯冲)⼤陆边缘;被动(张裂)⼤陆边缘。

活动(俯冲)⼤陆边缘(太平洋型⼤陆边缘、收敛⼤陆边缘)分为:⼤陆架、⼤陆坡、海沟-岛弧体系以及海沟-岛弧向陆侧的边缘海盆(⼤陆隆不发育)。

被动(张裂)⼤陆边缘(⼤西洋型⼤陆边缘、离散型⼤陆边缘、拖曳型⼤陆边缘)分为:⼤陆架、⼤陆坡、⼤陆隆。

㈡、环太平洋型活动⼤陆边缘的基本特征活动⼤陆边缘代表聚敛型板块边界。

它⼜分为环太平洋型和喜马拉雅型两种类型。

环太平洋型活动⼤陆边缘具有3个基本特征:1、洋侧存在深度达6000⽶以上的深海沟⼤洋地壳沿海沟-俯冲带消亡,陆壳增⽣加厚。

2、陆侧有强烈的⽕⼭活动紧靠⼤陆⼀侧,深部下插的洋壳板块受热熔融,产⽣岩浆,导致安⼭岩质岩浆喷发,形成⽕⼭岛弧。

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机理与沉积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机理与沉积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机理与沉积特征大陆边缘作为地球上沉积物堆积的主要区域,其沉积层保存着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岩石圈变形、大洋环流、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生产力和沉积物补给等重要信息。

被动大陆边缘是板块运动旋回中拉张阶段形成的,主要分为三类:非火山型(或沉积型)、火山型和张裂-转换型(或剪切型)。

不同类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的形成机制不同。

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源于主动裂谷,非火山型由于源于被动裂谷模型,剪切型形成演化機制有三个阶段。

被动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麓组成,其沉积特征也存在差异。

陆架上接受陆源沉积(三角洲)或碳酸盐沉积,陆坡上接受浊流沉积和滑塌沉积,陆麓接受浊流、滑塌以及等深流沉积。

标签: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机理沉积特征0前言被动大陆边缘(即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张裂边缘)是在大陆张裂、破裂以及洋中脊形成的背景下发育起来的,其拉张作用被认为代表了从大陆张裂到海底扩张作用的中间阶段,包含着大陆张裂继之洋壳形成(海底扩张)的重要信息。

目前全球被动大陆边缘总长度大约105000km,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周边,包括北冰洋、挪威海、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边缘,此外还包括印度洋(除巽他弧外)、围绕南极的大洋(除斯科舍弧外)以及太平洋的一部分边缘盆地。

最新形成的被动大陆边缘是红海,大约形成于5Ma,形成时间最老的被动大陆边缘是非洲东部海岸的莫桑比克部分约180Ma,现代被动大陆边缘平均年龄在104Ma。

被动大陆边缘位于板块内部,被动地随着板块移动,缺乏海沟俯冲带,故无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但是曾遭受显著的沉陷和张裂活动,发育有巨厚的沉积物。

它基本上是由水深不断增加的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或称大陆裾)组成。

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或沉积型)、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和张裂—转换型边缘(或剪切型)。

1形成机理1.1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一般比较狭窄,地壳拉伸变薄所起的作用有限,岩浆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在大陆地壳与正常洋壳之间有巨厚的向海倾斜的火成岩地壳。

共轭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共轭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共轭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许艳华;何登发【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20(55)3【摘要】随着被动大陆边缘勘探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更好的概括全球共轭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特征,本文试图在广泛调研全球具有代表性的12对大陆边缘的基础上,从大地构造背景、裂解时限、空间变化3个方面,系统总结12对共轭被动大陆边缘,进而得到4种基本类型:伊比利亚—纽芬兰型、加蓬—巴西南部型、新斯科舍—摩洛哥型、几内亚湾—巴西东北部型。

伊比利亚—纽芬兰型是最常见且分布最广泛的类型,具有板缘造山带型、窄边缘型、长裂谷期型特征,地壳厚度及沉积物厚度小。

结构呈明显分段性特征,裂谷时间充足,地幔剥露并发生蛇纹石化。

加蓬—巴西南部型以板缘造山带型为主,具有窄边缘型、中裂谷期型特征,沉积厚度大,盆地发育大型高角度正断层控制沉积,并发育丰富的盐构造,边缘与古缝合带不重合。

新斯科舍—摩洛哥型以板缘造山带型为主,具有宽边缘型、中裂谷期型特征,具有不对称裂解模式和洋盆生长模式,地壳结构和沉积物在共轭边缘呈现明显不对称性;发育反转构造,生长断层,走滑断层等多种类型构造。

几内亚湾—巴西东北部型以板缘非造山带型为主,具有窄边缘型、短裂谷期型特征,发育多个转换边缘盆地,受张剪性的深大断层控制,地壳厚度及沉积物厚度的变化很大,具有裂谷—剪切边缘过渡特征。

【总页数】23页(P939-961)【作者】许艳华;何登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15【相关文献】1.现代被动大陆边缘密西西比扇与古老主动大陆边缘中发育的浊积岩相组合特征的比较2.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3.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分段性特征及其成因探讨4.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5.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演化特征与控制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演化特征与控制因素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演化特征与控制因素

DOI: 10.16562/ki.0256-1492.2019081501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演化特征与控制因素王宏语,张峰,蔡雨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摘要: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西北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型盆地,其中的北部次盆在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盆地中,其以陆坡地貌多变、碳酸盐岩发育而盐构造相对欠发育为特征。

本文通过地震、钻井资料解释与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北部次盆南段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期的陆坡地貌与沉积充填演化特征,明确其主控因素,为系统揭示塞内加尔盆地发育特征、西北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规律提供地质依据。

研究表明,研究区在白垩纪经历了台地边缘斜坡、同沉积断坡、宽缓沉积斜坡等陆坡地貌阶段,发育了早白垩世Neocomian-Aptian 期的碳酸盐岩台地建设期、Albian-Santonian 期的断坡-碎屑岩陆坡内外分离式沉积期、Campanian-Maastrichtian 期的碎屑岩缓坡沉积期等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沉积格局。

全球海平面变化与陆源碎屑供给相对欠发育是造就研究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的首要因素;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陆坡地貌的演化、不整合的发生、物源的进退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古气候与物源区条件则间接影响着盆内沉积物的类型、规模与格局。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陆坡地貌;构造-沉积演化;控制因素;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中图分类号:P736.2 文献标识码:A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north sub-basin, Senegel Basin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WANG Hongyu, ZHANG Feng, CAI Yuwei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The north sub-basin of the Senegel Basin is a rift and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superimposed basin along the Atlantic coast of Northwest Africa. It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types of continental slopes, well-developed carbonate sediments and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salt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of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sub-basi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aleo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and the sedimentary filling histor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eriod as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basin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study reveals that during Cretaceous,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tudy area had experienced several phases of evolution, from the platform margin slope, to the syndepositional fault slope, and to the broad and gentle sedimentary slope, corresponding to the tectono-sedimentary evolution stages: the carbonate platform construction stage of early Cretaceous, the Albian-Santonian stages while the clastic deposits area be separated in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areas by fault slope, and the Campanian-Maastrichtian stages dominated by a gentle slope covered by clastic deposits. Sediment distributions in different stages show different depositional patterns. Global sea level changes and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supply of terrigenous clastic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sediment filling features of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in the study area.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ies have a direct impact over the evolution of landform, the occurrence of unconformity and the movement of provenance back and forth in the study area. The paleoclimate and provenance conditions have indirect influences on the type, scale and sediment depositional pattern in the basin.Key words: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continental slope; tectono-sedimentary evolution; controlling factors; north sub-basin of Senegel Basin资助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南大西洋两岸成藏规律与油气资源评价”(2016ZX05033-001-003);中石化项目“塞内加尔盆地中部地区地震资料解释及不整合面控藏特征研究”(33550000-17-ZC0613-0028)作者简介:王宏语(1973—),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构造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与储层地质学领域科研与教学工作,E-mail:wanghy@收稿日期:2019-08-15;改回日期:2019-09-24. 周立君编辑ISSN 0256-1492海 洋 地 质 与 第 四 纪 地 质第 40 卷 第 4 期CN 37-1117/P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Vol.40, No.4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非洲西北海岸地区的一个巨大的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盆地(图1)。

地球大陆边缘构造与板块俯冲带(2)

地球大陆边缘构造与板块俯冲带(2)

地球大陆边缘构造与板块俯冲带(2)胡经国第二节被动大陆边缘一、被动大陆边缘概述大西洋、印度洋的大部分和南极洲的大陆边缘具有以下特征:①、没有地震、火山的发生,没有板块俯冲作用;②、不存在沟-弧-盆系或沟-弧山链系等俯冲类型的构造单元;③、陆壳和洋壳在组分和厚度等方面均呈现过渡性变化;④、组成同一板块并且能够传递应力。

具有以上特征的大陆边缘称为被动大陆边缘,又叫做不活动的被动大陆边缘、无震陆缘)。

被动大陆边缘常以大西洋两侧的大陆边缘为典型代表,因此又称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从陆壳过渡到洋壳,并且不是板块构造的边界,如大西洋的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由开阔平缓的大陆架、陆坡和部分深海盆地组成。

陆坡平均坡度为3~4.2°,常呈凹形,向下坡度逐渐变缓;河流携带大量陆源碎屑沉积物以浊流和海底扇形式沉积于坡麓地带,为油气富集地带。

二、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阶段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分为以下4个阶段:㈠、大陆拉伸地壳被拉伸,产生铲状正断层,形成地堑-地垒组合构造。

㈡、大陆裂离当大陆开始裂离时,大陆侧残留有原始裂谷的痕迹,并且发育成大陆架,有利于形成石油、天然气和盐类矿产。

㈢、形成窄大洋当大陆边缘远离洋中脊逐渐冷却下沉时,原大陆裂谷阶段具有的构造-地貌特征便开始消失。

大陆架外缘因继续拉张而塌陷,陆坡后退,形成窄海洋。

㈣、形成开阔大洋大洋广泛扩张。

海进和海退受大洋扩张速度、地壳升降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被动大陆边缘研究的若干进展㈠、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特点1、被动大陆边缘远离板块边界。

2、被动大陆边缘的两种类型:①、没有大量火成作用的边缘,为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如Biscay湾、西伊比利亚。

②、在形成中火成作用起主要作用的边缘,为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如东格陵兰、挪威岸外、西北大不列颠岸外,与大规模火山物质喷发有关。

3、在不同地幔温度下,岩石圈响应范围大,大陆边缘结构可处于非火山型和火山型之间的任一种(Mutter,1993)。

海底构造学 04-大陆边缘构造-稳定大陆边缘

海底构造学 04-大陆边缘构造-稳定大陆边缘

由于ODP钻孔资料已经实证了巨 厚火成地壳之上存在着向海倾斜 的火山岩层,这样就有可能应用 地震资料圈定火山亚型稳定陆缘 的分布范围。
北大西洋火山亚型边缘沿格陵兰 东缘延伸达2000 km,而另一侧与 其共轭的挪威西海岸和苏格兰附 近也有将近2000 km。另外,由大 西洋里奥·格兰德海岭和维尔沃 斯海岭分别毗邻的南美东缘和非 洲西缘、印度西海岸、澳大利亚 西海岸、美国东海岸以及南极洲 等地的部分边缘也都属于火山亚 型稳定陆缘。
由地堑连接成的裂谷往往 一分为二,东非大裂谷即 为典型实例。 在演化过程中如果裂谷变 成了大洋张开的地带,则 其中的一个地堑就会“夭 折”,形成拗拉槽,而另 一地堑就成为两个板块的 分离边界。因此,这样产 生的大陆边缘在新生大洋 两侧是不同的。简单的一 侧具有半地堑构造,而较 复杂的一侧则包含着被海 相沉积物掩埋的“夭折” 地堑。
第四章 被动大陆边缘
4.1 被动陆缘地质地球物理基本特征
4.1.1 地球物理特征 4.1.2 构造变形
4.2 被动陆缘类型与展布 4.3 被动陆缘形成与演化
4.3.1 大陆裂解与海底扩张 4.3.2 层序地层特征
4.4 被动陆缘的构造成因模式
4.5 被动陆缘转换
被动大陆边缘(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即通常所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 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由于新生洋壳的不断增加,被动大陆边缘由原来的离 散边界逐渐演化为包含有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的统一板块的内部。 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 带; 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 块而移动,故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 它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而与活动 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 以大西洋为例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初始裂解和被动陆缘演化阶段。 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以及缓坦的大陆陆基组成。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及动力学背景马君;刘剑平;潘校华;王训练;万仑坤;刘权【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08(013)003【摘要】通过对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结构、构造特征,以及边缘发育演化简史的分析,探讨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同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后裂谷阶段"3个过程,不同构造阶段控制了不同构造样式和沉积分布特征;而控制西非大陆边缘形成、演化的主要动力学因素则是那些发育在长期稳定的非洲板块之下的、由于热聚集而形成的地幔热柱.这些地幔热柱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中以早白垩世的Tristan热柱和早渐新世的Afar热柱的作用最为重要.Afar热柱产生的热岩浆是将非洲大陆板块"焊接"、固定起来;而Tristan热柱起到了使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分离开的作用.【总页数】5页(P60-64)【作者】马君;刘剑平;潘校华;王训练;万仑坤;刘权【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河北省三河市,0652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相关文献】1.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盐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J], 刘祚冬;李江海2.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发育演化及成因机制 [J], 胡望水;李涛;于水;吴婵;何瑶瑶;龙小军3.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沉积演化及其对生储盖的控制作用 [J], 冯杨伟;屈红军;张功成;米立军;范玉海;关利群;雷露4.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含油气盐盆地构造背景及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J], 刘祚冬;李江海5.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下的塑性构造 [J], 李涛;胡望水;于水;龙小军;何瑶瑶;吴婵;陈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裂陷盆地
三、压陷盆地
4、残留洋盆地 5、周缘前陆盆地 6、弧后前陆盆地 7、再生前陆盆地 8、山间盆地 9、碰撞裂谷 1、走滑伸展盆地 2、走滑挤压盆地 3、走滑旋转盆地 1、叠加盆地 2、复合盆地 3、改造(残留)盆地
四、走滑盆地 五、叠加、复合 与改造盆地
( chapter 3 被动大陆边缘)复习题
注: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盆地, 是个构造区,是一个浅海到 半深海的沉积。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
1、非洲边缘(北部除外)、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的南部边缘等。 2、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它开始形 成于美洲与非洲分开后的晚三叠世。
第二节
一、构造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构造特征
1、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 2、地壳:陆壳—过度壳—洋壳; 3、内部构造:同生断层、底辟构造、滚动背斜等普遍发育。
大洋发展示意图
大陆内初始裂谷、大陆间裂谷(原洋裂谷)、坳拉谷、被动大陆边缘… 简单 克拉通内盆地 贝努埃凹槽 断坳 (尼日尔三角洲) 裂谷系或地堑系
1
大 陆 边 缘 发 展 阶 段 示 意 图
断块作用 基底岩石裸露地表 凹槽部分或全部被充填 边棱处珊瑚礁、藻礁
23Biblioteka 宽缓沉积物、前积、 陆坡变迁、沉积体 巨厚
概念:被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简答或论述:
1、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演化及主要分布地区?
2、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三.沉积盆地分类
四.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研究步骤与方法
第二篇: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
一.克拉通盆地
二.裂谷盆地 三.被动大陆边缘 四. 岛弧地区盆地 五.前陆盆地 六.走滑盆地 七. 叠加盆地、复合盆地 与改造盆地
本课程推荐的分类方案 大 类
一、克拉通盆地
亚 类
1、克拉通内简单盆地 2、克拉通内断拗盆地 1、裂谷或裂谷系(地堑系) 2、大陆间裂谷(原洋裂谷) 3、拗拉谷(拗拉槽) 4、被动大陆边缘 5、新生大洋盆地 6、边缘海--弧后盆地 7、弧间盆地 8、弧内盆地 1、海沟 2、坡上盆地 3、弧前盆地
二、裂陷盆地
三、压陷盆地
4、残留洋盆地 5、周缘前陆盆地 6、弧后前陆盆地 7、再生前陆盆地 8、山间盆地 9、碰撞裂谷 1、走滑伸展盆地 2、走滑挤压盆地 3、走滑旋转盆地 1、叠加盆地 2、复合盆地 3、改造(残留)盆地
四、走滑盆地 五、叠加、复合 与改造盆地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第二篇: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
实例1:加纳共和国沿海盆地
加纳国情
原名:黄金海岸 位置:非洲西部
2
面积:23.9万Km
人口:1644.6万 语言:英语(官方) 首都:阿 克 拉 时差:8小时(北京)
加 纳
加 纳 沉 积 盆 地
(内陆)
开放区域
(海上)
沉积盆地




海水水深
欢迎石油勘探公司到所有开放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这些区域现有资料为:4.2万多公里地震测线及从76口钻井中提取的井资料。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构造格局的主要类型
边缘地槽或 冒地槽类型
0
( a) 碳酸岩台地型
大型三角洲具有 重力滑塌构造
0
( b)
盐构造
0
(c)
图 例
碳酸盐岩 碎屑岩
盐 海洋基底-玄武岩 大陆基底
0
( d)
二、沉积特征
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 未遭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
陆 隆:大陆坡底缓缓向大样倾斜的沉积体,由巨厚的浊流、等深流和 滑塌沉积物组成 。
Km 2 海平面
2 4 6 海岸线 大陆坡底 大陆架边缘
陆壳
过渡壳
洋壳
8 Km 0
100
200
300
400
大陆边缘地貌形态示意图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指发育在新生大洋两侧稳定的 大陆边缘巨厚的沉积堆积体。
空间上:呈一系列与大陆边缘相平行的长条形盆地 。
新生海洋
本课程推荐的分类方案 大 类
一、克拉通盆地
亚 类
1、克拉通内简单盆地 2、克拉通内断拗盆地 1、裂谷或裂谷系(地堑系) 2、大陆间裂谷(原洋裂谷) 3、拗拉谷(拗拉槽) 4、被动大陆边缘 5、新生大洋盆地 6、边缘海--弧后盆地 7、弧间盆地 8、弧内盆地 1、海沟 2、坡上盆地 3、弧前盆地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前言
第一篇:含油气盆地构造学基本原理
一.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简介 二. 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
第三篇: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格局及 勘探概况
一.中国中、晚元古界裂谷盆地 二. 中国古生代克拉通盆地 三.中国中生代盆地 四.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五.中国海上盆地 六.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格局及勘探概况
下部:裂谷系沉积物 (岩石圈尚未断裂阶段的产物,主 要有湖相沉积、砂岩为主的粗碎屑 岩沉积或红层,还有玄武岩火山岩 夹层) 代表大陆裂谷环境
西大西洋横剖面(表示陆壳、洋壳和沉积物的关系)
上:陆棚、陆隆型沉积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
下:裂谷阶段层系
枢纽点
三角洲滨海相
活动透镜体
洋壳
过渡壳
陆壳
被动大陆边缘生长剖面示意图
沉积盆地区域地质图
1
利比尼亚 科特迪瓦 加纳 内陆盆地 多哥 贝宁 尼日利亚
3
2
沿海盆地
构造带
三个 盆地
1 2 3
瓦塔盆地 (onshore) 凯塔-多哥-贝宁盆地 (offshore) 象牙海岸-塔罗盆地 (offshore)
Stratigraphyic Characteristics (地层特征)
每个盆地均有一条横向地震测线穿过,这些测线显 示出了地层的总体层序特征(图3-a、b、c、d)。
1 2 3
1 2 3 4 5 Km
4
5 Km
象牙海岸-塔罗盆地(Ivory-Coast--Tano Basin)地震测线(A-A’)
实例3:澳洲西部沿海盆地
澳洲西北大陆架基本情况
西北大陆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地震剖面图
第四节
被动大陆边缘油气成藏条件
1、烃源岩—陆架和陆坡上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和碳酸盐岩; 2、沉 积 —厚度大、空间展布广、产状较稳定; 3、构 造—内部发育同生断层、底辟构造和滚动背斜等。
枢纽点
三角洲滨海相
活动透镜体
洋壳 过渡壳 陆壳
大陆堤生长剖面示意图
陆架和陆破上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碳酸盐岩 可为生油岩,沉积棱柱体内发育同生断裂、滚动背 斜、底劈构造等,有利于油气聚集。
实 例
密执安盆地、伊利诺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 东非大裂谷、莱茵地堑、汾渭地堑 红海 亚丁湾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两岸 大西洋 太平洋西岸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巽他弧前盆地、大谷地盆地 孟加拉湾海底扇、黑海 波斯湾盆地、喜玛拉雅南麓 阿尔伯达盆地、台湾海峡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潘农盆地 青藏高原近南北向张裂系、银川地堑系 里奇盆地、落杉机盆地、伊通盆地、莺歌海盆地 阿尔金断裂带盆地 滇黔贵地区部分盆地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 伊通盆地
• 在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 渡,是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
被动大陆边缘地貌形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
大陆架:海洋平原水下延续部分,水深在200米范围内的海洋平缓倾斜 的水下平原。 大陆坡:大陆架边缘倾角较陡的斜坡(一般2-6度),水深200-3000米。
第三节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特征
• 被动大陆边缘的生成源于上 地幔物质上涌,减薄了的地 壳通过铲状正断作用形成复 杂的地堑系; • 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 升,形成洋壳。破裂不整合 标志着陆壳断开的时间。 • 随着洋盆扩大,外侧陆壳逐 渐远离洋中脊并冷却沉陷, 造就了其上巨厚的被动陆缘 沉积岩系。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示意图
实 例
密执安盆地、伊利诺斯盆地 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 东非大裂谷、莱茵地堑、汾渭地堑 红海 亚丁湾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两岸 大西洋 太平洋西岸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太平洋西岸岛弧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环太平洋地区、印度洋东侧 巽他弧前盆地、大谷地盆地 孟加拉湾海底扇、黑海 波斯湾盆地、喜玛拉雅南麓 阿尔伯达盆地、台湾海峡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潘农盆地 青藏高原近南北向张裂系、银川地堑系 里奇盆地、落杉机盆地、伊通盆地、莺歌海盆地 阿尔金断裂带盆地 滇黔贵地区部分盆地 中国中西部诸多盆地 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 伊通盆地
第三章 被动大陆边缘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被动大陆边缘概念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构造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演化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油气成藏条件
第一节 被动大陆边缘概念
• 被动大陆边缘(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称大西洋型大 陆边缘(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 (离散型大陆边缘、不活动大陆边缘、尾部大陆边缘)
4
发育深海沟、海洋收缩 沉积物褶皱变形强烈 逆冲断裂发育
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的演化
1、初始期—断陷小; 2、青年期—断陷规模较大,沉积广、珊瑚礁、藻礁; 3、壮年期—断陷消失,厚度巨大的沉积体,具补偿性前积,底辟、逆牵引 构造普遍发育; 4、老年期—褶皱造山- - - - 形成与挤压作用有关的盆地。
迪肯森把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体称:冒地斜沉积棱柱体或大陆堤。
(近海沉积)
陆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