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杆菌病

合集下载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猪的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主要是感染仔猪。

由于大肠杆菌的类型和仔猪年龄的不同,所以发生不同的疾病。

(1)仔猪黄痢病的治疗:①痢特灵0.2克,每天服2次,连服3天。

②土霉素0.2—0.3克,每天服3次,连服3天。

③氯霉素注射液l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④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或磺胺6甲氧嘧啶与增效剂以5:1配合,或用配合好的新诺明,对治疗黄痢都有良好效果。

(2)仔猪白痢病的治疗:①土霉素或氯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②呋哺西林或痢特灵,每天0.1-0.3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③磺胺脒15克,次硝酸铋15克,胃蛋白酶10克、龙胆末15克,加淀粉和水适量,调成糊状,供15头小猪,上下午各1次,抹在小猪口中.④敌菌净加磺胺二甲嘧啶,按1:5配合,混合后每公斤休重60毫克,首次加倍量,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为一疗程。

⑤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毫升含l0万单位),按每公斤体重0.5毫升肌肉注射,配合同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

⑥链霉素1克,蛋白酶3克,混匀,供5头小猪1次分服,每天2次,连用3天。

此外,尚有许多中草药,如黄连,黄柏、金银花及大蒜等对治疗白痢病都有一定疗效。

近年来,考虑到抗菌药在治疗中容易产生抗药性,人们注意到应用生态制剂防止肠道疾病。

如用乳酶生,每次5一l0片;促菌生或止痢灵,每公斤体重0.5克,混合内服,每天2次,连用5天。

本药无抗药性,无副作用,用药期间注意停用抗菌药。

(3)仔猪水肿病的治疗:仔猪水肿病由于发病急,往往来不及治疗病猪就死亡。

未死亡而出现明显症状的病猪,由于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被机体吸收,侵害器官和神经系统,纵然抗菌药杀灭了大肠杆菌,因所用药物无解毒能力,往往治疗效果不佳。

对慢性病例,用磺胺加糖注射液静脉注射,配合内服硫酸镁15~30克、双氢克脲塞20—40毫克、维生素B.100毫克,加水1次内服。

猪大肠杆菌病预防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预防措施
04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
05
病情监测
观察猪只的临床症状,如腹泻、呕吐、脱水等
定期测量猪只的体温、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对猪只进行抽样检测,了解猪只的健康状况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接触传播:猪与猪之间的直接接触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细菌
水源传播: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细菌
症状表现
1
腹泻:水样或粘液状,可能带血
2
脱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
3
发热:体温升高,精神萎靡
6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抽搐,昏迷
5
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4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音粗
2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演讲人
猪大肠杆菌病预防措施
01.
了解猪大肠杆菌病
02.
03.
目录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1
了解猪大肠杆菌病
病原体
01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猪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02
病原体:猪大肠杆菌

03
传播途径:通过食物、水、空气等途径传播
04
症状:腹泻、呕吐、脱水、发热等
传播途径
饲料传播:通过污染的饲料传播细菌
粪便传播:通过猪的粪便传播细菌
04
接种效果:预防猪大肠杆菌病,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05
消毒与隔离
01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02
隔离病猪,防止疾病传播
0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抵抗力
04
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05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袭猪只的大肠,常见于各个年龄段的猪只。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猪只中,猪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因此在饲养管理中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一、病原体及传播方式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在猪只的肠道中普遍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

当猪只受到环境、饲料或其他压力的影响时,大肠杆菌可能会引发感染,导致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猪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经口感染和经鼻感染两种途径。

通过饮水和食用受污染的饲料是猪只感染该病的主要途径。

猪只之间的接触和环境中的病原菌污染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

加强对饲料饮水的管理,对猪只的隔离和生活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传播的关键。

二、临床症状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猪只的年龄、免疫状态和感染的病原菌株。

一般来说,感染猪只会表现出以下临床症状:1. 腹泻:腹泻是猪大肠杆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患病猪只的粪便呈水样,有时夹杂黏液和血液,伴有恶臭味,严重影响了猪只的生长发育。

2. 减食:患病猪只会出现食欲不振、减食的症状,导致生长速度减慢,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3. 发热:部分感染猪只会出现发热的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佳,甚至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4. 贫血:由于腹泻丧失了大量的蛋白质和血液,猪只会出现贫血的表现,表现为粘膜苍白,体态消瘦。

5. 细胞成分的丧失:由于大量的腹泻,使得猪只体内所需的细胞成分,例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失调,与常常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一系列的伴随现象。

以上临床症状可能会伴随着其他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变化,但表现为整体性的典型临床表现的丧失。

三、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两种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对猪群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在猪场养殖中,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频率较高,引起猪群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对于猪场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一、流行特点猪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包括喂食受污染饲料、水源、接触感染和粪便污染而引起。

在猪场养殖中,因为猪的密集养殖和环境污染严重,大肠杆菌易于滋生和传播。

如果猪场卫生条件不佳和养殖管理不当,也容易引起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

二、临床症状1. 急性型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急性型猪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猪群中的发热、呼吸急促、腹泻、无食欲、体重下降等表现。

病程短,病死率高,对猪群的危害严重。

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头孢呋辛、氧氟沙星等药物,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减轻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2. 支持疗法针对急性型猪大肠杆菌病的猪,应及时进行积极的支持疗法,包括输液、补充营养、调整饲喂管理等,帮助猪尽快康复。

四、预防措施1. 提高卫生水平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杀菌,减少大肠杆菌的滋生和传播。

2. 饲料水源安全严格控制猪饲料和饮水的质量,避免受到粪便的污染,减少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控制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在猪栏内合理设置猪食槽和饮水器,避免猪群因为饲养密度过高而造成的争斗、伤害等情况。

4. 疫苗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疫苗,但可以根据自身猪场的情况,结合免疫力低的时期进行适时的免疫补充,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了解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对于猪场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疫病预防措施、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积极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影响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存在于环境中,并通过粪便、废水等途径传播。

猪大肠杆菌病不仅会对猪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给养猪业带来经济损失。

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至关重要。

一、猪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猪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厌食、呕吐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猪的死亡。

大肠杆菌主要通过粪便、粪尿污染的饮水、饲料以及直接接触传播。

饲料、水源和猪舍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佳也是猪大肠杆菌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1. 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的卫生状况对预防猪大肠杆菌病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猪舍,及时清除粪便和废料,保持猪舍内的干净整洁。

定期清理和消毒饮水设备、饲料槽和其他设施,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2. 控制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

要保持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出现潮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

3. 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猪场应该使用干净卫生的饲料和饮水,避免使用发霉或变质的饲料。

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器,防止细菌在这些设施内的滋生和传播。

4. 饲料和饮水添加抗菌剂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抗菌剂,可以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的滋生和传播。

但是在使用抗菌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使用,避免滥用抗菌剂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5. 加强猪群的免疫力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猪大肠杆菌病的能力。

6.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养猪过程中,如果发生了猪大肠杆菌病的疫情,可以采取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但一定要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7. 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猪大肠杆菌病的病例,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病情的继续蔓延。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对策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对策

防治对策2023-11-07CATALOGUE目录•猪大肠杆菌病概述•猪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及诊断•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对策•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案例分析•相关参考文献01猪大肠杆菌病概述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猪肠道和全身性感染的疾病,是养猪业中较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疾病定义本病以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和死亡为主要特征,对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危害尤为严重。

根据致病性不同,大肠埃希氏菌可分为产毒素型、肠道侵袭型和肠道致病型等多种类型,其中产毒素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疾病特点疾病定义与特点流行病学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成年猪较少发生。

易感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点患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母猪的子宫和脐带垂直传播给仔猪。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潮湿、寒冷的环境,特别是多雨、多变的春季和秋季。

病变部位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肠道,但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

病理变化肠道出现卡他性炎症,肠黏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稀薄,有时可见黏液和血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肠壁坏死、溃疡和穿孔等病变。

全身性感染时,可见多个器官发生炎症和坏死。

病理学特点02猪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及诊断多见于流行初期,患病猪全身衰弱,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粪便呈黄色水样,有恶臭。

部分猪出现咳嗽、喘气。

病程短促,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内脏有大量出血点。

临床症状多发生于2-4周龄的仔猪,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剧烈腹泻和呕吐,粪便呈灰黄色或黄色水样,含有凝乳块。

病猪迅速脱水、酸中毒,衰弱、昏迷,病程很短,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肥厚,肠内容物呈黄绿色,有酸臭味。

以10日龄左右仔猪多发,病猪开始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步态蹒跚、弓背、颈部震颤、昏迷以及四肢划水样等。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引言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感染性疾病,由大肠杆菌引起。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猪养殖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帮助养殖户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1. 确诊猪大肠杆菌病在选择治疗方法前,首先需要对猪是否感染了大肠杆菌进行确诊。

常用的方法有:•症状观察:观察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病猪通常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理学检查:通过解剖病死猪,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发现黏膜的充血、水肿、坏死等病变,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大肠杆菌。

•病原学检查:采集猪粪样品,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检测是否存在大肠杆菌感染。

2.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是常用的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抗生素有:•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这类抗生素可抑制大肠杆菌的DNA合成,对大肠杆菌感染疗效显著。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可破坏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合成,对感染的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磺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可以竞争性地结合于大肠杆菌细胞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干扰大肠杆菌的代谢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循兽药使用规范,按照兽医的指导合理使用,以避免产生药物抗性。

3. 改善饲养管理除了药物治疗,改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同样重要。

•清洁环境: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的粪便,并进行消毒,减少大肠杆菌的繁殖和传播。

•营养平衡: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猪的营养需求,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水源:给猪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定期消毒水源,预防水源污染引起的感染。

•隔离患病猪: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猪,应及时隔离,防止病原菌传播给其他猪。

4.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猪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猪大肠杆菌病,常用的疫苗有:•活菌苗:通过给猪注射活菌疫苗,帮助猪建立免疫防线,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猪大肠杆菌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饮水、食物和接触传播。

一旦养猪场出现猪大肠杆菌病,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养猪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关键。

猪舍的清洁度直接影响猪只的健康。

养猪场需要做好猪舍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清理排泄物、更换饲料桶、清洗水槽等。

要定期对猪舍内部和外部进行消毒,采取有效的杀菌措施,如使用消毒水、漂白水等。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猪大肠杆菌的传播和感染。

饲料和饮水的卫生也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猪只的饲料和饮水来源直接影响它们的健康状况。

养猪场需要做好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饲料的存放要干燥通风,避免受潮发霉,饲料桶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饮水槽要定期清洗消毒,确保水质清洁卫生。

饲料和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菌剂和益生菌,可以有效抑制猪大肠杆菌的生长,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控制猪只的密度和流动也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猪只之间的接触过密,增加猪大肠杆菌的传播风险。

养猪场需要合理控制猪只的密度,确保猪只之间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相互接触过密。

要控制猪只的流动,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养和交叉感染。

疫苗接种也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猪大肠杆菌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养猪场应根据疫情情况和养殖规模,定期对猪只进行猪大肠杆菌病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加强养猪场的管理和监控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不可或缺的措施。

养猪场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卫生进行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养猪场的卫生和防疫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要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养猪场需要从猪舍的清洁卫生、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猪只的密度和流动、疫苗接种以及管理和监控等多个方面着手,做好全面的防治工作。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1. 引言1.1 猪大肠杆菌病简介猪大肠杆菌病,又称猪暴露性肠炎,是一种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幼猪,尤其是离乳仔猪。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脱水、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猪的死亡。

这种疾病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猪大肠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粪口传播和环境传播两种方式,因此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定期消毒、定期检测和加强养殖管理也是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病原学特点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猪。

病原学研究表明,引起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大肠杆菌O157:H7和O145:H28等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

这些大肠杆菌病原体在感染猪后,主要通过猪粪便排泄入环境,通过口-粪传播途径继续传播给其他健康猪。

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学特点还包括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感染性。

这些致病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存活,甚至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污染的水源或饲料中,可以迅速繁殖并引发疫情。

大肠杆菌O157:H7等血清型的菌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干燥、酸碱度不同或低温等各种条件下存活,增加了其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了解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学特点对于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饲养操作以及定期检测和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传播途径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环境传播。

猪只要摄入带有大肠杆菌的食物或水源,就可能感染猪大肠杆菌病。

病原体还可以通过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危害性很大。

传播途径的主要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携带者、食用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和接触被污染的环境等。

仔猪大肠杆菌病

仔猪大肠杆菌病

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大肠杆菌引起。

它主要影响仔猪的肠道和呼吸系统,导致猪只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针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是猪场管理的重要方面,有助于保障仔猪健康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病原学特点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道常见细菌群。

猪只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具有天然的耐受力较低,特别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感染。

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新生仔猪的停经肠道传播,可能是母猪怀孕期间感染或分娩时的污染导致猪栏和猪房环境受污染,并从而传播给仔猪。

疾病症状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感染严重的仔猪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如发热、抽搐和呼吸急促等。

病理学特点仔猪大肠杆菌病可引起肠道炎症和溃疡,并导致小肠和大肠的结构损伤。

病原菌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进一步损伤肠黏膜。

这导致腹泻和便血等症状的出现。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病原菌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败血症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措施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以下措施:1. 猪房和猪栏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猪房和猪栏,确保环境干净,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 母猪的管理:母猪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前后需要特别关注。

合理饲养母猪,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母猪的健康。

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的疾病,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根据病情和兽医的建议,定期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 严格控制养殖环境:对于感染仔猪的隔离和处理需符合规定的方式及时进行,避免疫情扩散。

5. 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设施,以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6.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提供优质的饲料,避免饲料中的污染物,保持良好的饮水条件和良好的通风排污体系。

结论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猪只生产的疾病。

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对猪场的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母猪管理、定期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扩散,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猪大肠杆菌病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肠炎、肠毒血症等多种临床症状。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我国特别是养猪业发达的广东地区造成新生仔猪大批死亡或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发展养猪业的严重障碍之一。

猪大肠杆菌病由于猪的生长期和引起发病的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的差异,由此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三种。

以下分别介绍这三种疾病的主要特点和防治措施。

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或初生仔猪腹泻,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其主要特点如下:1、7日龄以内的仔猪最容易感染本病,特别是1-3日龄的仔猪,一窝仔猪中,只要有一头发病,一、二天内几乎全窝仔猪均发病,发病率通常在90%以上,死亡率高达100%。

发病率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2、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

无论是初产母猪或者是经产母猪所生仔猪均可发生本病,多发生于新建的猪场以及曾经从疫区引进过种猪的猪场,尤其是新建猪场危害更为严重,几乎每窝都有发生,在猪场内一经流行之后,就会经久不断。

3、临床所见典型症状是剧烈腹泻、排黄色或灰黄色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的水样粪便,几分钟即拉稀一次,后躯及尾巴沾满污粪。

病猪表现口渴、精神沉郁、停止吮乳、无呕吐现象,严重脱水、皮下消瘦、双眼下陷、肛门周围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红,昏迷而死。

病尸皮肤干燥、皱缩、肛门哆开。

为更好地控制仔猪黄痢病的发生和流行,可采取以下措施:1、防疫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从疫情不明的猪场引进种猪。

平时对饲料、饮水卫生多加注意,严禁外人及动物随意进入。

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环境清扫和消毒工作。

接产时,每个乳头挤掉少许乳汁,以冲除乳头孔内的细菌和污物,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拭乳房和乳头,然后尽快让仔猪吸吮到初乳,使仔猪迅速获得初乳抗体,以增强抵抗力。

2、免疫接种。

给怀孕母猪注射特异性菌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国内已有多种菌苗可供选用,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以及后者加上P41的四价灭活苗等。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只传染病,由大肠杆菌引起,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播。

该病在猪只中的流行情况引起了养猪业者以及养猪专家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一、疾病流行特点1. 流行地区猪大肠杆菌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大型养猪场更为常见。

尤其是在气候潮湿、排泄物不易清理的地区,疫情更为严重。

2. 传染途径猪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粪便、尿液、唾液、口鼻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受感染的猪只会排出携带大肠杆菌的排泄物,传染给其他猪只。

3. 季节因素疫情在夏秋季节会更为突出,这与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有关。

在这种环境下,病原体易于生存和传播,导致疫情的爆发。

二、临床症状1. 消化系统症状猪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上,病猪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脱水等症状。

重病例中,会出现肠道充血、水肿、溃疡等病变。

2. 呼吸系统症状在部分严重感染的猪只中,还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3. 泌尿系统症状部分病猪还会出现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道炎等。

4. 一般症状猪大肠杆菌病的病猪会出现一般性的症状,如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等。

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在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药、止泻药等。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猪只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2. 支持治疗在病猪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支持性治疗,如口服补液、静脉补液、营养支持等,以帮助病猪迅速康复。

3. 环境治疗在猪只发病后,还需要对养猪场的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再次传播和感染。

四、预防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在养猪过程中,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只的健康状态,避免因营养不良、环境脏乱等因素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2. 疫苗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关键是进行疫苗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日粮营养全价,根据各阶段营
仔猪 C 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仔
24 新农村 2023.12
妊娠母猪产前 1 周,可用
鱼腥草、苦参、茯苓各 50 克,
皮、白头翁各 40 克,甘草 30
克。加水 3 000 毫升共煎 2 次,
掺在一起约 1 500 毫升,分 2 次
服用。
产后母猪,可用黄柏、白
头翁各 60 克,龙胆草、猪苓各
泡并带腥臭,内含未被消化的
凝乳块,拒绝吮乳,眼球下
陷,无呕吐,终因严重脱水和
自体中毒而昏迷致死。
次分娩前至少 2 周接种 1 次。
(3) 治疗
轻度感染的猪
乳头 2~3 次;要保证新生仔猪
理;严重病猪,应通过药敏试
及早吃上初乳,并固定乳头 ,
验结果,选取敏感抗菌药物治
3~4 日龄及时补铁,5~7 日龄
出生后头几天的新生仔猪腹
猪更多见,1 周龄以内、30 日
泻、生后 1 周到断奶仔猪腹泻
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一年
及断奶后腹泻最重要的病源之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温骤
一。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
变、暑热及阴雨连绵的梅雨季
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猪在感染
节较多;气候骤变、饲养管理
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
不善、卫生条件不良、哺乳母
疗。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
开食补料;仔猪保育舍内温度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
保持适宜、基本稳定,切勿忽
考及乳酸环丙沙星等。
高忽低;断奶期间不可突然更
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抗
无明显变化,有时稍有升高 ;
换饲料,防止暴饮暴食或
原复杂、容易产生耐药性,而
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黄

猪大肠杆菌

猪大肠杆菌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以至黄色粥状有特殊腥臭黏腻的粪便。体温和食欲一般无明显变化。 病猪逐渐消瘦,发育迟缓,拱背,行动迟缓,皮毛粗糙无光、不洁,病程2~3天,除少数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易 死亡外,一般病猪病情较轻,易自愈。
剖检
外观表现消瘦、脱水。主要病变位于胃和小肠前部,胃内有少量凝乳块。部分肠粘膜充血,肠壁变薄而带半 透明状,肠黏膜易剥脱,肠内空虚,含大量气体和少量稀薄、黄白色带酸臭味粪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一般在24小时左右,长的也仅有1~3天,个别病例到7日龄左右发病。仔猪出生时正常,窝内发 生第一头病猪,一两天内同窝猪相继发病。最初为突然腹泻,排出稀薄如水样黄色至灰黄色粪便,混有小气泡并 带腥臭,随后腹泻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泻一次。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剖检Βιβλιοθήκη 剖检全身多处组织水肿,特别是胃壁、结肠肠系膜、眼睑和面部以及颌下淋巴结水肿是本病的特征。胃内常充盈 食物,黏膜潮红,有时出血。胃底区粘膜下有厚层的透明带,有时有带血的胶冻样水肿物浸润,使粘膜层和肌层 分离。水肿部厚度不一致,薄者仅能察见,厚者可达3厘米左右。严重的可波及到贲门区和幽门区。结肠肠系膜胶 冻状水肿,充满于肠袢间隙。此外,大肠壁、全身淋巴结、眼睑和头颈部皮下也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胃底和小肠 粘膜、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程度不等的积液。
仔猪黄痢
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
流行特点
本病在世界各地流行。一般没有季节性,寒冬和炎夏潮湿多雨季节发病多。猪场集约化饲养发病严重,分散 饲养的发病少。主要是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病原体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舔母猪 时感染。下痢的仔猪随粪便排出的病菌随水、饲料和用具污染其它母猪,形成新的传染源。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 病最为严重,随着胎次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这是由于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 新建的猪场,本病危害严重,之后发病逐渐减轻就是这个原因。新生仔猪24小时内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出生后3 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天。

猪大肠杆菌病简介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简介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简介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三种主要病变。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供养猪的朋友们参考。

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将母猪、育肥猪和种猪进行分群隔离饲养,定期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卫生良好。

对于生产母猪必须加强管理,注意在产前12天左右,每头按每千克体重伊维菌素颈部皮下注射0.3mg,用于驱虫。

母猪分娩前,要清扫产仔圈,并冲洗干净,如果条件允许要采取全舍带猪消毒;母猪产仔时要用0.1%高锰酸钾将乳房及乳头擦洗干净,仔猪产出擦净黏液后再固定乳头吸食初乳。

仔猪出生2~3天要适时补充铁、硒等微量元素,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避免由于缺乏铁、硒而发生贫血性拉痢。

仔猪3~5日龄注意补水,可将少量的食盐加入温开水中,当7日龄时进行开口教食,大约2周龄则开始合理补饲全价仔猪饲料。

猪大肠杆菌病药物治疗
1、仔猪黄痢:一般可以分2次给仔猪喂服由40~160mg三甲氧苄氨嘧啶、0.2~0.8g磺胺嘧啶、0.5g活性炭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每天服用2次,直到仔猪痊愈。

硫酸新霉素,每千克体重口服15~25mg,每天2~4次。

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7mg,每天1次;或者
1。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1. 引言1.1 猪大肠杆菌病概述猪大肠杆菌病,又称猪痢疾,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类肠道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易在养殖密集、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流行。

病原体主要侵犯猪的结肠和直肠,引起肠道炎症,并导致腹泻、脱水等症状。

在幼猪中尤其容易发生严重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猪大肠杆菌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猪类养殖业中的常见疾病之一,给猪场生产和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虽然猪大肠杆菌病在猪群中的流行性较高,但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合理饲养以及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病情的蔓延。

对猪大肠杆菌病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保障猪类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维护猪群健康与生产效益。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对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2. 正文2.1 流行特点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养猪密集的地区更为常见。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途径多样:猪大肠杆菌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黏膜等途径传播,感染的途径较为多样化,因此在养猪场中容易传播扩散。

2. 季节性高发:猪大肠杆菌病在一些特定的季节更容易发生,例如气温变化大的春秋季节,猪场内猪只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3. 亚种分类: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可分为不同的亚种,且各亚种在不同的地区和养殖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流行特点,需要针对性地控制和预防。

4. 隐匿性感染:猪大肠杆菌病在早期感染可能表现为隐匿性感染,猪只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然能够传播给其他猪只,增加疫情的扩散风险。

猪大肠杆菌病具有传播途径多样、季节性高发、亚种分类和隐匿性感染等流行特点,养猪场应该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病情的发生和传播。

2.2 临床症状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消化系统症状: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

猪大肠杆菌病及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及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及防治方法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一组肠道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吧!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1、内毒素:大肠杆菌内毒素是大肠杆菌外膜中含有的脂多糖,当菌体崩解时被释放出来,其中的类脂A成份具有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是一种毒力因子,在败血症中作用尢为明显。

2、外毒素:大肠杆菌外毒素分两大类,第一类为不耐热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有抗原性,分子量大,60度经10分钟破坏,可激活肠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增加环腺苷酸产生,使肠粘膜细胞分泌亢进,发生腹泻和脱水。

而耐热肠毒素可激活回肠上皮细胞刷绒毛上的颗粒性的鸟苷环化酶,增加环腺苷酸产生,同样引起分泌性腹泻。

3、细胞毒素:SLT有3型,SLT-Ⅰ、SLT-Ⅱ及SLT-Ⅳ,目前研究发现SLT-Ⅱ使猪产生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1、子猪黄痢:子猪黄痢的发生无季节性,与环境卫生关系密切,如应激因素、阴雨潮湿、冷热不定、母乳不足、圈场污秽等都可促发猪黄痢发生。

2、子猪白痢:子猪白痢的发生与菌群失调和母源抗体减少有关,并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3、子猪水肿病:子猪水肿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秋、多雨季节多发,体格健壮,营养良好,体重在10~40公斤的子猪多发生该病。

多由于饲料和饲养方法的突然改变、阴雨潮湿、饲养方式突然改变等可使子猪抵抗力下降,都会诱发本病。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保持母猪产房的清洁干燥,注意消毒。

可用0.1%高锰酸钾擦洗母猪乳头和乳房,并使子猪尽早吃上初乳。

搞好子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

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的刺激。

做好防寒防暑工作。

及时清理粪便,料槽、饮水槽要经常刷洗。

有研究表明补铁能大大降低子猪黄(白)痢及水肿病的发病率。

2、疫苗免疫:可用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新生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子猪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MM-3工程菌苗(含K88ac及无毒肠毒素LT两种保护性抗原成分)等苗进行免疫接种。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猪大肠杆菌病,又称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猪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该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疫情一旦暴发,将给猪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科学有效地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对于猪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养猪户和兽医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和应对病情。

一、预防措施1、严格饲养管理猪场内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因为环境湿度过高而造成细菌滋生。

定期清理粪便和废料,保持猪圈的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合理控制饲料的质量,避免因为饲料中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感染而引发大肠杆菌病。

2、维持良好饲养条件猪场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条件,避免猪圈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或者通风不畅所引发的大肠杆菌病。

3、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猪场应经常清理和消毒饲料和饮水的容器,定期更换饮水设施中的水质,确保猪只的饮食都是干净卫生的。

二、疫苗预防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研发了猪大肠杆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

养猪户在管理猪只的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向当地兽医咨询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及时给猪只接种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三、病猪隔离如果发现有猪只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病猪隔离,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同时及时请兽医对病猪进行诊断。

对于已经感染大肠杆菌病的猪只,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淘汰,以防止疫情扩散。

四、加强消毒猪场内猪只生活的地方、饲料和饮水设施等应经常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消毒药物的选择应以对大肠杆菌有良好杀灭作用并对猪只无害为原则。

五、科学饲养科学饲养不仅能够提高猪只的健康水平,还可以降低猪只患病的风险。

饲养户应该根据猪只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制饲料,合理的饲养密度,为猪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

猪大肠杆菌病对于猪场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猪场的养猪户需要不断加强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给养猪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对于猪养殖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流行特点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在猪圈密集饲养条件下,猪群中易出现集体性疾病爆发。

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猪大肠杆菌容易滋生和扩散。

猪大肠杆菌病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春夏季节,这与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二、临床症状1. 急性型猪大肠杆菌病急性型猪大肠杆菌病发病快,病情急剧,症状较为明显,患猪常表现为高烧、厌食、精神萎靡、腹泻,粪便呈稀水样,甚至混有粘液和血液。

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腰腹部剧痛、呼吸困难、脱水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死亡。

2. 慢性型猪大肠杆菌病慢性型猪大肠杆菌病常见于年龄较大的猪,患猪精神状态欠佳,食欲减退,体温轻度升高,粪便呈黏稠状或粘液便,粪便颜色偏浅,腹泻不严重,但长期患病的猪群生长缓慢,产肉率下降。

三、治疗1. 药物治疗一旦发生猪大肠杆菌病,应立即对患病猪进行隔离,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通常采用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有效控制和杀灭大肠杆菌,缓解症状,加快康复。

2. 支持疗法对于患病的猪,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保温、适当营养补充、饮水等,并严格控制饲料,减少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促进肠道修复。

3. 生态治疗在猪场环境中进行生态治疗,采取适当的环境管理措施,如加强卫生消毒、改善通风条件、改善圈舍卫生条件等,可以有效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预防1. 疫苗预防开展猪大肠杆菌病疫苗接种工作,选择有效的疫苗对猪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控制室温湿度,避免因环境条件不佳而滋生大肠杆菌。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包括合理配饲料,定期清理饲料槽、饮水器、粪便等,保持饲料水质的新鲜,避免饲料受污染,减少猪的应激反应,提高猪的自身免疫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环境和管理预防
预防措施:过好三关 一、母猪关
1、母猪产前按时接种疫苗。母猪产前和产后2d内要适当限饲, 控制蛋白质水平,要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性,严禁饲喂发霉变 质饲料,适当加喂青饲料。 2、母猪产仔后,把仔猪放在已消毒好的保温箱里,暂不接触母 猪。待把母猪的乳头、乳房、胸腹部皮肤,用0.1%高锰酸钾 水溶液,擦洗干净后(消毒),逐个乳头挤掉几滴奶水后,再让 仔猪哺乳。
由于猪大肠杆菌血清型多,变异大,抗原复杂,
加上耐药性菌株的产生,给大肠杆菌病的防制带来
一定困难。
①加强猪场饲养管理综合措施
②采用三价灭活苗免疫(或采用本地优势菌株灭活 苗免疫) ③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整仔猪胃肠道菌群平衡 ④结合使用少量敏感抗生素
1、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7日龄 左右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 临床上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水样稀便、迅速死亡 为特征。剖检常有肠炎和败血症,有的无明显病 理变化。
新生仔猪从脱离母猪子宫到吸奶的期间,接 触严重污染的环境,导致吞入来自于母猪肠 道菌群的细菌,致使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 泻的暴发。 炎夏和寒冬潮湿多雨季节发病严重,春、秋 温暖季节发病少。猪场发病严重,分散饲养 的发病少。
潜伏期很短,最短的出生后12h内发病,最迟的1-3日
龄发病。
发病后可见1-2头突然表现全身衰弱呈昏睡状态,很快
死亡,其它猪相继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有时含
有消化不良的凝乳块。严重的极度衰弱,脱水而死亡。
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常比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更易感。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
2、仔猪白痢
10-30日龄哺乳仔猪易发生,病猪突然发生腹泻, 排出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泥浆状腥臭或粘糊状 的稀粪。
(二)实验室诊断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1、病料采集; 2、分离培养; 3、生化鉴定; 4、动物试验; 5、血清型鉴定; 6、PCR确定。
七、综合防制
当前,养猪业的发展逐步规模化,一旦 发病,损失是以群体计。因此我们考虑问题应 考虑到群体。疾病不是孤立的发生,病原体的 侵入往往受猪场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饲养管 理和卫生条件很好的猪场,疾病就是少。由此 可见,综合防制措施非常重要。
病猪背部拱起,行动缓慢,逐渐消瘦,被毛粗糙无 光泽,畏寒脱水,呼吸次数增加,食欲不振,发育 迟缓。 病程长短不一,约3-7天不等,超过15日龄症状较 轻,可自愈康复。 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仔猪排出灰白色糊状粪便.
3、水肿病
突然发病,精神沉抑,食欲减少或停止,体温一般正常或
偏低。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步态蹒跚, 兴奋不安,反应敏感,共济失调,有时不能站立,爬行, 呈昏睡状态。
3、猪水肿病: 胃粘膜下的水肿具有特征性,常位于近胃大 弯及贲门的区域, 水肿液一般为浆液性,有时在粘膜附近 有血染。
仔猪黄痢:小肠出血,肠壁变薄,内有黄色稀粪
仔猪黄痢:肠粘膜血液充盈明显
仔猪白痢:胃见有食滞
猪水肿:大肠肠系膜水肿,淋巴结水肿和出血。
猪水肿:胃大弯水肿、胃粘膜下水肿
猪水肿:胃大弯粘膜下水肿
六、诊断 (一)临床诊断
1、仔猪黄痢:1-3日龄新生仔猪突然发病,排黄色稀粪, 同窝仔猪几乎均患病,死亡率高,而母猪健康,无异 常。 2、仔猪白痢:2-3周龄哺乳仔猪成窝发病,体温不变, 排白色浆糊样稀粪,剖检仅见有胃肠卡他性炎症。 3、猪水肿病: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发病,病程短, 死亡率高,病猪眼睑水肿,出现神经症状,胃贲门、 胃大弯及结肠肠系膜胶样水肿、淋巴结肿胀。
(二)免疫接种
1、母猪产前40d和15d分别接种大肠杆菌K88、K99、987P 三价灭活疫苗。 2、自家疫苗:采用本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灭活疫苗。 在产 前40d和15d分别给母猪注射,仔猪14-20日龄注射,能 起到较好的新霉素、多粘菌素、土霉素、全霉素、磺胺甲 基嘧啶、第三代头孢等对本菌都有抑制作用。 治疗做到5个用药
微生态制剂-酪酸菌
抑制大肠杆菌 4个数量级 抑制沙门氏菌 5个数量级 抑制志贺氏菌 3个数量级 促进嗜酸乳杆菌 2倍 促进双歧杆菌 提高93.3% 促进粪肠球菌 提高81.3% -摘自陈秋红等《益生菌酪酸菌CB-7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朱晓慧等《酪酸菌对肠道有益菌的增殖作用和共生关系研究》 薛胜平等《三种益生菌混合培养及共生机理研究》
二、仔猪关
1、注意保温:气温低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采暖措
施,确保仔猪生长环境温度适宜。
2、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哺足初乳,以提高仔猪的
抗病能力。
3、给仔猪补充微生态制剂,调整胃肠道内菌群
平衡,预防和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
微生态制剂
调节宿主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健康水平、避 免服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二重感染。 抗腐败性很强的非致病性肠道有益菌,可抑制肠 内腐败菌、毒素病原菌的增殖,并能产生多种酶 类及氨基酸。 促进动物营养的消化吸收、增强动物免疫力、防 治疾病。
联合用药、全窝用药、及时用药、连续用药、母仔用药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加上大肠
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很容易出现多重耐药菌
株。因此,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必须使用时
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更显得重要 。
小结
控制本病重在预防。怀孕母猪应加强产前产后的饲 养和护理,仔猪应及时哺足初乳,饲料配比适当, 勿使饥饿或过饱,断乳期饲料不要突然改变。
三、环境关
1、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注意通风换气 的同时,也要做好保暖工作。母猪临产前,要对产房进行彻 底清扫、冲洗、消毒。垫上干净的垫草。 2、猪舍应保持干净、干燥、温度适宜、通风换气。 3、对猪舍及附近地带应经常消毒。 4、员工的衣物、手臂一定要消毒彻底,出入生产区必须洗澡 消毒,更换衣服、鞋子,进猪舍门口必须踏消毒盆。
特征性的症状是头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到颈部或
腹部皮下水肿。 病程长短不一,死亡率高。
四肢无力、共济失调
五、病理变化
1、仔猪黄痢:皮肤干燥、皱缩,口腔粘膜苍白、干燥脱水。 最为显著的病变为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以十二指肠 最为严重。 2、仔猪白痢: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 变化,有少量粘液性分泌液,胃见有食滞。
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日龄左 右仔猪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灰 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 率低。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 是本病的重要病因。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 当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本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 内及30日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 发病有先后,症状有轻重,数量或多或少。 一窝仔猪有一头发病后,其余的往往同时或 相继发病。 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低。 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有很大关系, 在冬、春两季气温剧变、阴雨连绵或保暖不 良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
3、猪水肿病
常见于断奶不久的仔猪,该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
养方式的突然改变,如饲喂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 料、气候变化等有关。 体况健壮,膘度较好的容易发病,育肥猪和10天 以下的猪很少见。 在某些猪群中有时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性,发 病率一般在10%-30%以下,但病死率很高,约90%。
四、发病特点
1、仔猪黄痢
猪 大 肠 杆 菌 病
一、疾病种类
1、仔猪黄痢:出生后一周内发生,以3日龄
左右最为常见。 2、仔猪白痢: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 10-20日龄最常见。 3、水肿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育肥 猪很少发病。
二、病 原
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在麦 康凯培养基上长成红色菌落。
三、流行病学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