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图书馆创新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互联网+”时代也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支撑,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
一、数据化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管理应该向数据化管理转变。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图书馆可以将图书馆工作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数字化、系统化管理,包括读者使用数据、图书资料数据、馆藏管理数据等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和图书馆资源分布情况,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化管理也可以帮助图书馆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字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加大数字化服务的力度。
图书馆可以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将纸质图书和期刊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读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资源检索和获取。
还可以推出数字化借阅服务,为读者提供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借阅服务,减少实体图书的借还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图书馆还可以注重数字资源的开发和采购,为读者提供更多丰富的数字资源。
三、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创新方向。
图书馆可以引入智能化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
通过智能检索系统,读者可以更加快速精准地找到所需的资源;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偏好,为其推荐相关资源;通过智能问答系统,为读者提供在线咨询和解答服务等等。
这些智能化服务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四、全面开放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当更加注重全面开放。
除了传统的实体馆藏开放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数字资源开放平台,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向外界开放,推动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探析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措施
人文历史Human History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技术的大范围普及提供支持。
作为服务社会大众的非盈利性特殊机构——图书馆来说,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管理创新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创新管理理念,改革传统服务形式,突出新时期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特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借阅需求,更好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自身文化支持作用。
本文从信息化应用角度入手,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图书馆在地区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机构。
从图书馆性质来看,它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特殊机构,而且不具有盈利性,所服务的对象也比较多样化,这就需要图书馆自身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动向,不断改革创新管理工作,加大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利用力度,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一、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一)自身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在生产活动所积累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对于图书馆来说,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就必须要与时俱进,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对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能及时发现并弥补,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将管理工作质量提升作为重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精简服务流程,形成精简、高效、系统的管理服务体系,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文化需求,进而为自身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而且还可以把握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决策,对未来发展做出科学预测,实现自身长远稳定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以管理人员为主导,通过管理人员来执行各项服务措施,这样就会导致服务弹性不足,受制度的约束较大,很多新的管理方法难以顺利开展。
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所面临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多,并且变化速度快,如果不进行管理创新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如查阅技术、书籍分类等。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策略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策略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图书管理也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服务读者。
以下是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可以将纸质图书数字化,将数字资源纳入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实现全馆的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的好处是可以方便读者阅读,同时也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减少了工作量。
数字化管理的一大优势就是其便携性,馆藏的文献和图书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上进行传阅,这大大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二、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更加准确地了解读者借阅需求和阅读习惯,供给更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图书馆预测哪些书的借阅量将会更大,从而合理安排图书数量。
此外,还可以根据数据构建一个更好的图书推荐系统,使读者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并提高图书借阅率。
三、智能化服务利用技术手段,将馆藏的图书数据与读者的历史借阅数据进行匹配,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智能服务可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举止行为推荐图书,也可以监测图书状况,并提示管理员维护、更换图书等。
同时,利用智能技术,读者也能够运用手机、电子书等在馆内查询图书信息并进行借还书等操作,使服务更加智能化、方便。
四、创新活动除了数字化、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服务,图书馆也需要注重创新活动的策划。
创意活动的举办可以与图书管理相关,比如主题读书活动、语文写作比赛、科学链思考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吸引更多读者来到图书馆,在其中培养阅读文化并增强知识与技能。
同时,它们也可以使读者认识到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的兴趣。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李艳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李艳发布时间:2021-10-07T07:44:33.14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李艳[导读] 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创新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这样才可以与时俱进,满足现代读者的实际需求。
基于此,本文以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而且提出了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蓝田县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500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创新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这样才可以与时俱进,满足现代读者的实际需求。
基于此,本文以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而且提出了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1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1.1图书馆的迅速发展与创新有密切的联系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迅速增加,人们需要强制性接受很多信息。
为了可以应对该情况,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发现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节省时间,图书馆里必须要积极创新,积极优化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整合以往知识资源和确保资源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进一步改善检索方法,将复杂的渠道转变成简单的,让人们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可以迅速获取最优质的资源,而且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迅速适应信息技术的有关要求。
1.2信息化促进图书管理重大变革在信息化时代,使得人之间、物之间以及人和物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有效解决,显著加强知识传播的深度。
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管理以及整理图书资料提供便利,得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利用数据库,可以将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形成完善的数字链,提供多样化渠道查询以及检索等服务,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具体来讲,信息化将图书馆图书资料传播途径从单一转变成多样化,为全面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信息化建设24产 城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李莉摘要:随着社会科技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图书馆管理的时候,其工作方式也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发生变化,不然便很难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甚至可能会给图书馆作用的发挥造成极大地影响。
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的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
笔者主要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问题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推动图书馆管理创新更好的进行[1]。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创新;必要性现阶段,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个非常优异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图书管理中,这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对电子图书、纸质图书进行高效的管理、归纳,这是图书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
对此,图书馆可以基于当前的管理手段,并融入信息技术,针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1 图书馆信息建设化的意义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信息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查找、翻阅,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图书馆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图书的使用率低、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服务意识不高、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等,使得图书馆信息建设化工作进展不顺。
因此,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图书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值得让人深思探究。
1.1 方便汇集与传播文化信息化建设就是指通过现代高科技信息来进行管理的手段和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模式。
图书馆信息建设化意味着图书馆从手工管理模式和面对面服务的模式逐渐发展成网络化、数字化、计算机化管理和服务模式。
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变革
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和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形式。
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发展趋势和需求:1.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拥有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包括数字图书、数字期刊、数字音像资料、数字档案等。
这些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和更新,需要图书馆进行有效的信息组织和管理,以便读者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2.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对读者信息需求的精准识别和专门化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需求。
3.开放式的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具有开放式的服务模式,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数字化信息资源和服务。
图书馆需要建立健全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和网络环境,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开放性和便捷性。
4.全面智能化的管理数字图书馆管理需要实现全面智能化,包括数字资源的采编、存储与管理、读者服务等各个环节。
图书馆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数字图书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5.数字安全与风险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数字安全与风险管理。
图书馆应建立健全的数字资源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字资源的备份与恢复,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确保数字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图书馆还需建立数字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应对数字环境下的各类风险与挑战。
三、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变革的路径和措施为了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求和要求,图书馆可以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采取以下路径和措施:1.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图书馆可以构建统一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整合各类数字资源和服务,提供统一的信息检索和服务接口。
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变革
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变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一种趋势。
数字图书馆是大数据背景下的重要信息资源,它不仅具有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具备丰富的信息,同时吸引了广大用户的浏览、查询和利用,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管理方式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在信息化环境下,对图书馆管理员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管理员仅仅是一个传统的管理者,主要工作是管理图书馆的藏书、阅览室以及读者咨询。
但是在数字图书馆的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员需要不仅会管理馆藏,还需要具备完备的信息化技能,不断追求创新和变革,深入分析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经常进行价值评估。
二、信息化技术的变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环境。
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采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搜索引擎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图书馆的建设进行支持。
这使得数字图书馆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方便读者自行查找所需资料,而且能够通过搜集和分析数据,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服务模式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发生了重要变革。
传统图书馆服务主要以读者实体到馆为前提,所以,图书馆的服务以读者为中心。
数码馆则更多地通过网络建立虚拟图书馆,通过在线资源服务与借阅等功能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此外,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是,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地查询和挑选具体内容,这种服务方式能够更为适应读者个性化需求,在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也让读者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数字图书馆具有很多优点,其发展所得到的一个重要收益是评价方式的变化,即利用新技术手段对图书馆的服务、藏书进行更为全面而有效的评价。
数字图书馆通过统计系统的使用率、读者满意度、馆藏及服务效率等因素,全面地了解数字图书馆的优劣。
不仅可以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品质,而且可以更好地与读者交流,依据读者的需求反馈来进一步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创新管理与服务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创新管理与服务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崛起,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存储和传播中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图书馆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提供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的服务,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本文将从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创新管理和服务两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如图书、期刊、论文、电子书籍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数据资源。
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的可能性。
图书馆需要将已有的数据资源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2. 数据采集与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大大增加,图书馆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用户行为、借阅情况等数据的分析,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调整馆藏结构和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藏书管理、图书采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3. 创新服务模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开展更加多元化和创新的服务模式。
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可以建立数字化图书馆,提供在线图书借阅服务;可以开展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等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学术支持。
这些创新服务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4. 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持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所面临的管理工作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图书馆需要建立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管理体系,将大数据技术纳入图书馆管理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和利用。
图书馆还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技术能力,确保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1. 多元化的数字化服务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服务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策略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策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图书管理行业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变革。
在这个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图书管理中,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已成为图书馆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策略。
一、智能化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
比如,自助借还机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智能图书柜可以让书籍的存取更加便捷,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预约、借还等相关功能,方便读者在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此外,通过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图书的电子管理,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所管辖的图书进行盘点和统计。
这些都说明,智能化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拥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二、数字化数字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将图书馆或图书管理单位的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更好地将资源整合、互通有无,为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阅读服务。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都已经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中,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此外,数字化还可以扩大图书管理的作用范围,通过网络等渠道,提高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三、个性化在信息化时代,个性化的阅读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因为只有提供了个性化的阅读服务,才能快速准确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针对这一需求,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系统、虚拟助手等技术实现。
例如: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记录、兴趣爱好等信息,为读者推荐适合其阅读的图书;通过设置虚拟助手,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包括图书咨询、阅读推荐、阅读引导等方面。
四、共享化信息化背景下,共享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也已经在图书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可以实现图书市场和图书库存的有效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浪费和成本,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加容易地获得所需图书,提高阅读的效率和便利性。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策略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图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下面将从数字化管理、虚拟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和数据分析四个方面介绍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策略。
数字化管理是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图书管理主要依靠纸质书籍和手工操作,而数字化管理利用电子设备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图书馆馆藏资源、读者信息和图书馆日常运营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
通过数字化管理,图书馆可以实现对馆藏资源的快速查询和检索,提高图书借阅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站或者移动应用程序进行自助查询和借阅操作,有效提升了读者的服务体验。
虚拟图书馆是信息化背景下的另一个重要创新策略。
虚拟图书馆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图书馆的资源数字化并在线提供给读者。
通过虚拟图书馆,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资源。
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虚拟图书馆扩大服务范围,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虚拟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在线留言、评价等方式与读者进行互动,了解读者的需求,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图书馆的服务。
移动图书馆是信息化背景下的另一项创新策略。
移动图书馆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提供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
通过移动图书馆,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借阅和阅读图书,进行图书预约和查询,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和讲座。
移动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位置服务技术,根据读者的实际位置推荐图书馆附近的相关活动和资源。
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推动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数据分析是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另一个创新策略。
通过收集和分析读者的借阅数据、阅读偏好等信息,图书馆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兴趣,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对图书馆的日常运营数据进行分析,改进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变革
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变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探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变革。
一、数字图书馆背景下的管理变革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化形式管理、存储和传播图书馆藏文献资源的机构。
相比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具有内容丰富、资源共享、检索方便等特点。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数字化环境下的管理工作需要更高效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
而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管理,帮助用户更加方便地检索和利用资源。
数字图书馆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资源共享机制。
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管理者需要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和共享机制。
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开放获取、合作共建等方式,促进文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丰富用户阅读体验。
数字图书馆需要更加智能化的用户服务体系。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实现智能化的用户服务。
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建议,提高用户满意度。
数字图书馆需要更加高效的管理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
管理者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确保数字资源的安全可靠,加强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防控能力,保障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在数字图书馆视域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变革路径应该如何探索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推动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深度融合。
数字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数字资源与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行为和需求进行分析,为图书采购和服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化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馆;管理一、引言图书馆有着大量的图书资料,能够满足读者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价值,就需要在管理工作中,紧跟时展,将网络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灵活运用。
才能在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的前提下,促使图书馆获得稳健发展。
二、信息化为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各项生产与工作,都在朝着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迈进。
在此背景下,不仅丰富了数据信息,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
其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具体表现在:第一,节约成本费用。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资金。
因此就要在保障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节约更多的成本费用,才能实现优质化管理。
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就可以达到这一目标[1]。
通过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如大数据技术、云储存技术等,可以快速、准确获得大量的图书资源,并将其以电子书方式存储,能够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
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下,能够密切跟踪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然后进行精准推送,资源共享,节约了更多的管理时间与成本。
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节约了图书馆采购图书的费用,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存储效果。
第二,优化管理方式。
在传统的人工管理中,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管理难度较大。
通过信息化的实现,就可以将图书馆的管理机构,进行重新优化与配置。
并且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将具体任务与责任,细化与落实到每一位人员身上。
然后进行严格规范与约束,能够实现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管理人员与读者的密切协调。
进而调整管理方法,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降低了管理工作难度,减轻了工作量与负担,让管理方式更加高效与便捷化。
第三,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高低,将影响着图书馆的持续运行与发展,决定着读者的满意程度。
在传统的人工管理中,无论是图书的采购、编目、加工、借阅等,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导致服务质量低下。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信息时代背景下,不断扩展了高校图书馆整体功能。
应全面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实际管理方式以及具备的特征,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图书馆管理创新工作,有效保障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效果。
信息时代性,应加强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工作,能够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更好的顺应信息时代的实际发展需求,优化和完善信息化高校图书馆工作内容,有助于提升高校整体教学水平。
标签:图书馆管理;信息时代;创新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传播、管理、存储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着高校教学以及科研自身优势和价值。
信息时代下,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好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不断发展,并给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更多问题。
为了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效果,需要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具备的几点特征1.1具备的文化特征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具备了文职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人类文明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非常重要的载体,记录了人类物质以及人们精神文明。
高校图书馆具备的文化特征还包含了人类积极探索和发掘自然规律以及社会具体发展规律,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人们非常重要的探索知识的场所。
1.2高校图书馆具备了学科特征在建设高校图书馆时,应全面分析本学校的具体学科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相关需求,可以保障文献检索、传递和信息获取等,充分發挥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更具科学化特征,不断提升文献服务整体水平。
在构建数据库时,工作人员应对专业学科编辑文献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分类整理文献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出数据库的科学性特征,并不断优化和完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
2信息时代下,应合理运用人性化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实际满足馆员和读者的实际需求,遵循人的自尊、情感、个性和自身发展等多方面人性需求,充分调动人们的阅读和工作热情,并发挥出创造性优势,激发馆员工作积极性,有效保障整体管理效果。
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及创新服务研究
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及创新服务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及创新服务应用。
引言部分分别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概述、研发技术、创新服务应用、案例分析和用户满意度调查。
结论部分总结研究成果、讨论创新服务对系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旨在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推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创新服务、案例分析、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成果、影响、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及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图书馆服务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研发和创新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图书馆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也日新月异。
新一代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查询借阅服务,还通过个性化推荐、社交网络互动等功能,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而创新服务的引入,更加强了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粘性,提高了用户满意度,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
对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及创新服务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促进图书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研发技术和创新服务的探讨,结合案例分析和用户满意度调查,深入探讨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图书馆提供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管理读者信息,实现读者画像的建立和精准推荐,提升读者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需求偏好,为图书馆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提供依据。
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一、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的挑战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使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信息时代虽然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但也带来了信息数量的爆炸式增长,高校图书馆需要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海量的信息资源。
信息时代下的读者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图书馆需要更灵活地满足这些需求。
高校图书馆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1.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实现图书、期刊、论文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检索。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建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阅读空间,为读者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
2. 强化个性化服务信息时代下,读者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个性化服务。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记录和阅读偏好分析,为读者推荐符合其兴趣和需求的书籍;可以通过手机App等工具,为不同群体的读者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读者进行多样化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通过这些个性化服务的提供,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3.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时代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举办信息素养培训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和教师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通过提升整个校园的信息素养水平,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推广其信息资源,增加图书馆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整个高校师生群体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4. 推动图书馆文化建设在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不再仅限于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管理,更应该注重推动图书馆文化的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信息化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巨大的变革。
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更广泛、更快捷的信息资源,如电子图书、数据库、数字期刊等,丰富了读者的学术资源和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资源,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
因此,创新管理模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1. 强化数字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充实和扩大数字图书馆的馆藏。
通过购买电子书籍、数字期刊等电子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术资源,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
此外,图书馆还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资源浏览和检索服务。
2. 建立个性化服务机制信息化背景下,读者需求的多样化要求高校图书馆为每个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可以通过学习读者的借阅历史、阅读偏好等个人信息,为读者提供精准的推荐服务。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建立在线咨询、问答平台,为读者提供学术咨询和解答疑惑的服务。
3. 推进图书馆数字化转型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逐步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
其中,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数字化采编、馆藏管理、借还管理等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字化服务主要包括数字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在线阅读和下载、远程访问等方面,让读者享受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策略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明确的策略和方向。
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
167作者简介:施超(1993— ),男,汉族,山西大同人。
主要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管理。
新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成为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趋势。
诚然,图书资料管理是一项烦琐、复杂又极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依托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是工作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
信息化管理可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确保资源优化配置,为人们提供更方便、快捷、优质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应不断改进当下图书资料管理的弊端,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一、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推动馆藏资源共享。
以前的图书资料很多都是采用纸质形态来保存,加大了馆员工作压力,而且对图书馆服务对象的数量进行限制。
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就可以迅速的获得和传递各种类型信息,现代图书资料馆查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而且从资源独享慢慢变成资源共享,利用馆藏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不同图书馆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真正实现资源之间的彼此分享和沟通,而且能够对馆藏缺陷进行弥补,减少图书收购的成本。
(2)有助于充实馆藏内涵。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图书资料服务来讲,其服务格局具有多层次以及多样化等等特征,而且馆藏图书资源有深厚的内涵。
首先,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获得互联网中大量的信息源。
比如,网上数据库以及电子期刊等等,读者无需受到时空的约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
其次,运用信息化技术,图书馆有了更多的电子文献收藏,可以使传统纸质文献的不足得到弥补。
由此可以得出,今后图书资料、馆藏资源将变成电子文献资料和纸质资料并存,也可以避免浪费大量的纸质资料。
(3)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当下,一些图书馆所聘用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素养,并且信息化水平与能力偏低,难以迎合新时代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创新
新时代数字图书馆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创新摘要: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图书馆模式不断刷新,数字图书馆迎来发展高潮。
图书馆数字化是基于传统图书馆模式,集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图书馆是个海量信息资源库,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图书馆全方面发展的核心条件。
本文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路径和策略,旨在推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管理工作创新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推动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
为了不断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为更多用户提供高服务质量,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一、信息化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一)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在数字图书馆的视域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必须在数字化环境下,对图书馆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以确保今后的工作顺利进行。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
在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时代性特点的前提下,必须把数字化与网络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管理的智能化特点,才能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作为一种文化服务,需要更高的服务方式和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要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方向,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来获得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对此,在实施阶段,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效地整合和使用这些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质量;[1]其次,在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中,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图书馆的资源,尽可能让图书馆中的管理模式与手段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与尝试,不断丰富并改进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最后,在实践工作中,利用网络技术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推广相关内容,例如,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和阅读平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多元化需求,从而使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能够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方向,彰显数字图书馆现代化的管理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着重突出现代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对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有效创新以及改进,从而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摘要】本文从信息化视角出发,探讨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
首先分析了信息化视角下图书馆管理的现状,然后探讨了信息化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数据驱动的图书馆服务优化以及智能化图书馆系统构建。
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信息化视角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展望了未来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促进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视角、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数字化、数据驱动、智能化系统、关键因素、发展趋势、信息化时代。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是当前图书馆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中心和传播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化已经深刻影响了图书馆管理的各个方面,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到数字化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信息化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议题。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数据驱动的方法优化图书馆服务,构建智能化的图书馆系统,也成为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探讨信息化视角下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信息化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为图书馆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二是探讨信息化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提出针对性的举措和措施,推动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是研究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提供建议和指导。
四是探讨数据驱动的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视域下图书馆创新管理研究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 王新华 王晓燕 张素琴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下对我国现阶段图书馆管理 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理念,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 图书馆管理 创新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086信息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体现。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促进了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图书馆管理来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其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良好的发展机遇。
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成为图书馆工作者亟待考虑的问题。
一、信息化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1.工作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以手工为主,包括登记被借阅的书籍信息、时间以及书籍情况等。
读者借阅程序较为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在借阅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导致出错率高。
传统的工作方式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与借阅读者之间的摩擦,引起冲突,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开始出现改变。
信息化管理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管理,信息管理具有存储量大、数据分类清晰、工作流程清晰等优势,大大降低了借阅图书的出错率,减少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冲突,同时还能够随时掌握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和借阅信息,进一步调整图书馆发展策略,促进图书馆更好发展。
2.服务内容。
传统的服务模式以人员导向为主,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观察对前来借阅书籍的读者进行借阅指导。
与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同,信息化管理首先则对读者和管理服务模式有所要求。
读者通过网络技术走进图书馆,首先需要读者会进行相关操作。
其次,工作人员需要将图书馆中的书籍目录整理到位,方便读者根据目录查找所需要的书籍。
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以文字的方式提示读者如何操作公共检索,为读者讲解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掌握查阅书籍的技能。
最后,工作人员要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视频聊天、电子公告等形式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开展图书服务。
3. 管理方式。
信息化对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产生了影响。
首先,图书馆管理员必须要针对当前形势,重新制定图书借阅和管理制度;其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对工作人员的考核、选拔以及激励等措施要进行转变,考核的技能要包含信息操作技术,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再次,要加强部门的技术支持,维护网络安全。
4.人员素质要求。
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传统意义来说,图书馆工作人员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多为知识理论素质和相关的图书管理、登记技能,在技能上要求并不高。
信息化的发展则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专业知识中要包含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和管理知识;其次,专业技能需要一般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结合。
因此,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更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二、图书馆创新管理机制的理念管理主要针对读者和馆员,是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一系列活动。
理念创新是图书馆创新的缘起,图书馆要取得充分的发展,就必摒弃传统图书馆服务观念,确立与时俱进的图书馆服务新理念,以较科学的管理手段优化图书馆管理服务。
1.坚持“人本主义”理念。
在图书馆服务中始终以人为中心,坚持“人本主义”,给读者营造一个愉悦、舒适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能够多角度地感受到环境和人的亲和力,感知图书馆是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能够舒适地感受图书馆,从而创造融合的文化氛围。
明确办馆宗旨,信守读者有限、服务无限的办馆理念,着重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核心读者群服务。
图书馆服务工作重点倾向于那些文化水平高,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一些教学科研学科带头人,对读者的服务倾向于重点学科的辅导服务。
图书馆应努力让自己的经典资源找到合适的读者,同时让有需求的读者容易找到需要的文献资源,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增补图书馆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通过对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提高馆员行为规范。
尊重读者,充分体现人本主义,与读者交流沟通,建立祥和、互动的服务关系。
同时,图书馆开展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都是依赖馆员来开展的,馆员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态度对图书馆的服务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十分重视馆员的地位和诉求。
2.推行藏用结合以用为主的概念。
传统图书馆在印本文献的管理上重收藏、轻使用,以藏为主,图书馆就像藏书楼。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知识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图书馆需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彻底抛弃原来陈旧的办馆观念,打破重藏轻用的陈旧理念,坚持全开架办馆,以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各类服务。
3.紧跟多媒体流媒体自媒体服务。
现代化服务即图书馆管理的科技化理念,在面对现代技术的同时,重点改变观念,由过去的保守观念向创新开放的多媒体、自媒体观念转变。
从传统的借阅服务为中心转变到以多媒体自动化服务为中心。
网络用户将是图书馆阅读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读者,寻求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行为变化,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高规格的信息服务。
三、图书馆创新管理机制的实践应用1.调整业务流程。
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要求全面调整业务流程,创新工作模式。
图书馆的各类图书信息、目录整理、借阅书籍的统计和整理以及书籍入库等都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导入系统,尤其是对图书目录的整理,要做好市场调查,把握借阅读者的阅读心理,有针对性地对图书进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书籍检索和借阅。
同时工作人员的岗位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打破传统,创新工作方式。
2.提高人员素质.在人员素质方面,由于图书馆管理的方式和流程的改变,对人员的选拔和技能要求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要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增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观念。
其次,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团队,包括从外部引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强的新人员和加强对老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务必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最新信息化图书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
3.提高服务水平。
信息化图书馆管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方(下转第48页)DOI:10.16534/13-9000/g.2016.0501・86・时空使用上和项目准备上都比以往更加复杂,依赖传统的单一实验员负责制度已经难以解决,所以我们探索“定置式自主管理”的开放管理模式。
“定置式自主管理”是通过对工作现场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科学分析,以实现物品在工作场所的科学定置,使学生成为定置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接受实训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实训成绩,从而实现人和物的最有效结合。
这种实训教师和实训学生共同承担实训现场管理的“双责任人”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实训指导教师的现场管理工作量过大,管理不到位,实训成本不好控制等问题。
并且在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
4.在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多元化”的开放管理模式。
相对于传统实训室,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更难的工作任务和更繁重的工作量,而现有的实训教师队伍不管从数量和能力方面都难以承担。
所以我们探索了由专任理论教学老师、专职实训教师和兼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共同组成“多元化”的实训教师队伍的模式。
专职实训教师主要负责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实训室运行与开发,并参与实训项目的开发和指导;专任教师则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是实训项目开发和指导的主力军;而兼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不仅要对校内专任理论教学老师、专职实训教师进行培训,也担负着对学生开展主题实训项目和自主设计项目的指导。
5.在实训经费上,探索“消耗成本+管理费用”的开放管理模式。
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教学计划内的实训消耗是学院完成教学的必须开支,由学院统一支付。
而在教学计划之外,可以对前来进行实训的学生、老师和外来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
本院的学生和教师只需要支付完成实训的消耗成本,而外来人员缴纳的费用则包括实训消耗成本和一定的管理费用。
收取的管理费用用于补贴指导教师的津贴,减少甚至完全弥补学院由于开放实训室所支付的成本,逐步实现以“实训养实训”的目标。
三、开放实训室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实训室开放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学院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
1.建立开放性实训室的“学分补偿”制度。
开放性实训室的“学分补偿”制度是指学生参加本专业开放性实训课程取得的学分应该作为实践课程的学分,跨专业参加开放性实训取得的学分替代公共选修课程的学分。
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对参加开放性实训项目成绩突出的完成创造性成果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
今年,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同学获得了教育部举办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学院给予该同学免修“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4个学分的补偿,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课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对教师参与实训项目研发和指导的给予教分补偿。
为了保证开放性实训的效果,建立一套适应开放性实训室的教学文件已经迫在眉睫。
学生是实训过程的主体,在为学生提供传统的实训标准文件基础上,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开放性实训成果和考核方案,这将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实训的标准性文件。
虽然我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训项目,但为了保证项目开展过程的有序和有效,教师对学生开展实训项目进行指导是必要的。
由于开放实训室,大大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教分补偿也是必要的。
今年,学校给予了“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260个学时的教分补偿,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学生训练指导的积极性。
3.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需要一支既要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更要有突出的团队凝聚能力的优秀指导教师团队。
所以可以通过为专任实训教师制定“量身定做”的教师培养方案;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外出进修培训;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到学院现场指导、搞讲座;引进双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与企业、科研单位、兄弟院校建立人员交流等形式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动态互补、校企共享的高水平实训室管理队伍。
4.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力度。
实训室开放项目的实施,如果完全依赖于学生自觉,即使项目设计合理,学生有兴趣也增长了见识,但没有任何压力的学习,还是很难将实训内容执行下去,实训效果也不能保障。
所以,我们建议将实训课程各科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每个重要模块都要单独进行考核,各模块的累计分数就是本课程的实训成绩。
任何一个模块不及格都会影响到本门课程的成绩,迫使学生自主到实训室完成实训内容。
总之,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只有处理好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开放与约束以及职业技能和岗位对应的关系,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让开放实训室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1]常海涛.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室管理体制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2]朱建军.开放性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 [J].社会经纬,2014[3]高 丹.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作者简介:王婷(1971- ),女,四川成都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学和高职教育方面的研究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