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日》
8.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活动二:月亮·民风民俗】 请写出两种有关月亮的民风民俗活动。 示例:中秋节赏月、中秋夜放天灯、中秋夜舞火龙。 (3)【活动三:月亮·文化宣传】 请为“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至少运用一 种修辞方法) 示例一: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示例二:月,你如一位翩 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语文课件
星
巴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
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
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
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__A__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
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 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语文课件
技法四: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 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 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 内容。
文章标题的主要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8.短文两篇
语文课件
◆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 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八、短文两篇 巴金《日》教案
八、短文两篇巴金《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
是巴金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作者用简洁、深沉、诗意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光和热执著追求的赞美,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这个单元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歌颂,感悟。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懂得象征的含义,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的积累,在以前接触过散文的学习,能大致品味散文中的关键语句,能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发散思维。
所以通过多媒体有效教学,八年级学生能能很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地朗读课文,提高感悟能力;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正确对待生命,形成理想人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的方式学习,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猜字谜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猜一字。
)解说:这是由“日”,“月”组成的“明”字。
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那些词语呢?(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回答:希望,光明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以“日”,“月”为题的两篇短文,首先学习第一篇《日》来看看文中作者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一)、初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本1、听范读录音,扫清字词障碍。
(PPT视频范读,出示字词。
)2、自由大声朗读,同桌互相听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合理,声音优美。
读后谈谈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学生谈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梳理文本,熟悉课文。
PPT出示问题)这篇文章很短小,是一篇优美的耐人寻味的散文诗。
1、文中写了一种自然现象,和一个神话故事分别是什么?(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板书2、想一想飞蛾为什么要扑向火?夸父为什么要追逐太阳?(为了追求光和热)(对太阳的向往)3、第三段还是在写飞蛾和夸父吗?这段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写了他们什么?(不是;主角是人;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巴金散文日原文及赏析
巴金散文日原文及赏析巴金,原名李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其中,他的散文作品《日》被誉为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以《日》的原文及赏析为主题,对这篇散文进行深入解读。
《日》原文。
日出时分,我走进院子,看见一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它的歌声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
我站在那里,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喜悦。
太阳慢慢地升起,照耀着大地,照亮了一切。
我感到自己仿佛也被这阳光所沐浴,心情愉悦无比。
太阳升得越高,光芒越盛,我看见了树叶上的露珠,它们闪着晶莹的光芒,像是一颗颗宝石般美丽。
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些微小的生命竟然如此令人惊叹。
我深深地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奇妙。
太阳升到了正中天,天空湛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
我抬头仰望着这一片蔚蓝的天空,感到心旷神怡。
这一刻,我仿佛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忧虑,只想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中。
我想,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吧,简单而美好。
太阳渐渐西斜,天边泛起了一抹红霞。
这红霞如同一把火焰,燃烧着天空,照亮了整个世界。
我感到自己仿佛也被这火红的光芒所点燃,心中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憧憬。
我想,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
太阳渐渐落下,天边泛起了一抹金黄。
这金黄的光芒温暖而柔和,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我感到自己仿佛也被这柔和的光芒所包裹,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激和珍惜。
我想,也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吧,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日》赏析。
《日》这篇散文以描写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太阳景象为主线,通过对太阳升起、升高、正中天、西斜、落下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深刻领悟。
整篇散文以太阳为主题,通过对太阳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首先,作者通过对鸟儿歌唱的描写,展现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的向往。
鸟儿的歌声清脆悦耳,给人一种愉悦和感动,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
八、短文两篇 巴金《日》教案
地理: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测验题(粤教版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时间45分钟)班别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1、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B、夜来风雨声C、黄梅时节家家雨D、四季无寒暑2、如图四种天气中,出现哪种天气预警信号时,中学生不用上学?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草地B、平地C、陆地D、林地4、一天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A、中午12时和夜晚12时B、中午12时和上午6时C、午后2时和日出前后D、中午12时和日出前后5、北半球陆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多数出现在A、7月和1月B、6月和12月C、1月和7月 D12月和6月小明在自己的家里测得一日的气温如下表,据此回答5—6时刻8点14点20点2点气温℃ 1 9 0 —25、该地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为A、0 ℃B、2℃C、3℃D、4℃6、小明测量气温的仪器可能是A、温度计B、湿度计C、百叶箱D、气压计7、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下降A、0.1℃B、0.3℃C、0.6℃D、0.9℃8、东仔暑假到峨眉山去旅游,在山脚海拔579米处气温是36℃,海拔为3079米的峨眉山山顶的气温大约是A、30℃B、20℃C、27℃D、32℃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9—11题9、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是A、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递减B、由沿海向内陆递减C、由两极向赤道地区递减D、由北向南递减10、世界最热的地方位于A、亚洲B、非洲C、欧洲D、南美洲11、世界最冷的地方位于A、北极地区B、亚洲C、欧洲D、南极洲12、下列不属于降水的是A、下雨B、下雪C、冰雹D、霜降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降水量线图可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B、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表示世界各地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C、降水量的单位用℃表示,读作摄氏度D、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1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量杯B、量筒C、储水瓶D、雨量器15、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A、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B、温带大陆东西沿海地区C、赤道附近地区D、南北两极地区16、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巴金--8短文两篇《日》《月》ppt优质课件
月
课文朗读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品读-《月》
1、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 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3)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如入冰窖,肌肤生寒,孤寂凄 清……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3、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
ppt精品课件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 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 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 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 光明的心情。
3、手法借鉴。对于文中运用的象征、对比 你是如何理解的?
1、象征:
ppt精品课件
将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的理由想象成追求光和热,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 这冰冷的星球,作者赋予了“飞蛾”“夸父”“嫦娥”以崭新的艺术形象。上学期我们是否 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如:《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莲象征君子,牡丹象征富贵者,菊象征隐士。 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
ppt精品课件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年,当时中国大地 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 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 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 者写此文,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作 者写《日》《月》,就是为此而发。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日》
• 1、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及本 文的写作背景 •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 想感情。 • 3、培养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 想人格。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夸父( ) 旸谷( )宁愿 ( ) 当儿( ) 一撮灰( )
自主赏读
摘读文中你认为最具美感的句子、极富诗意的 句子、情感丰富的句子、富含哲理的句子、最能 引起你联想的句子、是你感触最深的句子,以诵 读的方式向全班推荐,并简述推荐理由。可用以 下句式: 我为大家诵读的句子是: 。 理由是: 。
文学积累 品味人生
• 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可无追求。
• 人生在世,并非遂己愿,而是尽己所能。 • 世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奋斗。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探究总结
飞蛾扑火,“终于死在灯下”,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算“得到了光, 也得到了热”。由飞蛾作者进而联想到 夸父“追赶日影,渴死在 谷”,与飞 蛾的葬身灯下情同、理近。他们为了自 己的追求,百折不挠,坚韧顽强,心甘 情愿,在所不惜。
短文两篇《日》、《月1904年出生,原名李尧棠,字芾 (fú )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 家。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 《家》 《激流三部曲》 《春》 《秋》 长篇小说 《雾》 《爱情三部曲》 《雨》 《电》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时中 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 (lì n),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 践踏。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 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 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此文,就 是由此而发。
品读探究
• 本文主要写了那几个形象? 扑火的飞蛾
舍弃生命的人
追日的夸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的《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音韵的美感。
2.结合导学案背景回放和它山之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
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在文中的深意。
引
导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情怀。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音韵的美感。
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在文中的深意;结合导学案,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日》是很有感情的散文诗,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感悟能力、理解能力。
2.讨论点拨法。
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倾听不同的学生对文章的不同理解,并鼓励学生们大胆的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教案,说课稿。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1.豪情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设计: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是否能想到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
先烈们为祖国而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先生的《日》,看这位大家是如何来揭示生命的意义。
(板书文题、作者)。
2. 明确目标(略)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范读,学生可以自由读,同桌读,集体读)教师出示生字:旸谷一撮灰一绺头发(学生解决)学生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师:《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故事?试找出文中的主旨句。
(三)合作探究,师生交流,学生展示。
1.学生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学生自学导学案成果展示)
2.学生再读课文,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日》文中仅仅是写“飞蛾”、“夸父”吗?
生1:不是,是为了写人,
生2:写那些像飞蛾、夸父的人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的人。
(2)光和热指什么?
生1:希望
生2:和平
生3:解放
(3)这种写法叫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生1:借物写人
生2:我认为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文章周敦颐的《爱莲说》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4)作者对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持什么态度?
生1:赞美
生2:表扬
生3:肯定
3、再次朗读课文,同学们你认为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或哪一句?(学生各抒己见)
我认为“”这句很美,是因为“”。
生1:第三段的第二句。
我认为“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这句很美,是因为作者
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的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生2:第四段。
我认为”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寒冷的黑暗的世界吗”是因为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并指出了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
生3:第五段。
我认为第五段最美,是因为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自己愿做飞蛾、夸父,为追求自由,光明,宁愿以生命为代价。
生4:一、二段。
我认为一、二段最美,是因为即使我死了,我活着的目的也达到了,死而无憾,痛快!
4、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文章的看法,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小短文《日》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1:第一段由飞蛾扑火联想到第二段的夸父逐日。
生2:由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引出了第三、四段的议论句。
指出了人应该不怕牺牲,要勇于追求光和热。
要为名族解放贡献一己之力。
生3:最后一段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况,做一个不甘于人后,为祖国的自由,人民的自由奉献自己的生命,愿意化作灰烬。
(四)作业
如果零零后的我们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