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的变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发展

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发展

1北京城市轴线的演变和发展

1.1第一阶段——元、明、清时期(1206—1911年)北京城市轴线的形成

北京的城市轴线基本成型于元大都的建设时期。元大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穿过皇城灵星门,宫城的崇天门、后载门,经万宁桥(又称海子桥今地安门桥),直达大天寿万宁宫的中心阁[2],这就是北京中轴线的雏形。

在这条轴线上及两侧,布置着内中书省、宫城、也里可滋十字寺、大天寿万宁、中心阁等一些核心功能区。

明代永乐年间迁都北京,毁去元大都宫室,却保留了包括城市轴线在内的城市格局,改建过程中,先将中心阁改建为鼓楼,作为城市轴线的终点,扩建外罗城时,亦通过永定门的改造,确定了中轴线的南起点。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八公里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直达三大殿,并延伸到景山和钟鼓楼。

在中轴线两侧,分别布置着天坛和先农坛、衙门和官署、“T型广场”和千步廊、太庙和社稷坛、宫城、景山、钟鼓楼。

明代中轴线除了继承元代的思想之后,最主要的就是它建了景山,原来的中轴线上景山位置上有圆形建筑,上面没有山。景山是挖湖堆出来的山,其巧妙之处在于,使景山成为中轴线上的全城制高点,增加了城市景观,也丰富了城市轴线的内容。中轴线的末端是钟鼓楼,钟鼓楼的作用和皇城不一样,它是给老百姓报时的,是为民服务的,这体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

1.2第二阶段——民国时期(1912—1949年)北京城市轴线的演变

自明中叶北京大规模添建直至民国,北京的城市轴线格局未有大的变化。古代北京的中轴线上是皇家的建筑,所有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政治性、宗教性建筑都是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布局。民国以来,由于皇家禁区的整修开放,大规模改造和拆除城墙、增辟城门,中轴线两侧建筑的皇权意义淡化并最终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这些封建禁地成为市民化的公共空间,皇权空间轴线转变为单纯体现北京旧城风貌的空间轴线[3]。

北京城的中轴线PPT课件

北京城的中轴线PPT课件

中轴线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脊梁,又 是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主线,现代北 京建设的“一线两翼”发展战略,也使中 轴线自然成为“新北京、新奥运”的生长 点。北京因举办奥运而选择确立的奥运主 中心区,即国家体育场已经使原有的北京 中轴线再次延长至现在的25公里,使奥运 场馆的建设与北京古城建筑的布局协调地 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从第29届奥运会 开幕式看到的焰火燃放从永定门燃到了到 国家体育场的实际中轴线。
主题篇
讨论:从情节、人物、冲突中选择 最容易分析文本主题的角度。给本 文写一个题记或者尾记。
*所有的矛盾都在“爱”的力量中悄 然化解!
*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 需要我们尊重生命,充满爱心地活 着。
——
•中轴线周围的建筑有什么 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 行分析。
北 京 城 区 分 区 图

德胜门
安定门
先农坛
天坛
☺了中具轴体线的是形一迹条走,抽甚象进至的文随直建线本筑,:高但度它的因起这伏些而建具筑有而了有
跳动的乐感。它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中轴线及沿线 的建筑上,更体现在它独有的设计理念和因之形 成的城市布局和规模。所以作者盛赞道:“有这 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 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懵 讪 潲 窸窣
铤而走险 呕心沥血
身陷囹圄 姹紫嫣红
步履蹒跚 揶揄(yéyú)

北京城的中轴线

北京城的中轴线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课文介绍了北京城的凸字形平 面的形成,北京城的中轴线的规模 ,中轴线上及其周围 的建筑布局,突出中轴线的雄伟气魄,强调其重要价值, 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第1段介绍北京城的凸 字形平面的形成及对它的评价,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 象---北京城的中轴线;第2段具体介绍北京城的中轴线的 规模、重要价值及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突出了中轴线的 雄伟气魄;第3段介绍中轴线东西两侧及北京城四周的建 筑特色。中间部分先概括介绍北京城的布局,从而引出 “北京城的中轴线”这一说明对象,进而引出中轴线的规 模及重要价值。紧接着具体介绍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突 出中轴线的雄伟气魄。最后总结上文,对中轴线的雄伟气 魄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
为什么作者要称这是一条“最伟大” 的中轴线
它用它罕有的长度和其上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 安排及起伏对称方式传递了一种信息,即作为 皇城的北京城,它遵循着一种王权至上的秩序。
像一首雄伟的诗,像一首铿锵有力的歌
建 筑 是 凝 固 的 音 梁 乐 思 。 成
——
阅读第三段圈画出作者除了写了中轴 线上的建筑,还写了什么?各表现了 什么特征?
要求:用圈点批注法圈画出写了什么及特征
1、东西两侧主要街道 (东西两侧) 2、东西单牌楼、东西四牌楼 (东单、西单、东四、西四) 3、各城门的门楼、箭楼及角楼 (四周、四角)
北海、中海、什刹海 琼华岛塔、妙应寺白塔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太 和 殿
•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北京故宫三大殿南 面第一座,该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 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 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 • 因皇帝登基、册封皇后等重大仪式都在此 进行。它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种形式 上都刻意追求,以示与众不同。
中 和 殿
•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 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举 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中和”二 字取自《礼记· 中庸》:“中也者,天 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 意。
北 京 中 轴 线
北京中轴线有两种说法:
东西中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安街 南北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 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 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在 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 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 离长约7.8公里。
• 南北中轴线 • 南面起自永定门中心点,向北经过正阳 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 泰殿、坤宁宫、神武门、越过景山最高点万 春亭、寿皇殿、地安门、鼓楼,最后直抵钟 楼的中心点,全长约7.8公里。这条中轴线串 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好似北京的脊梁,体现了封建帝王居天下之 中的“唯我独尊”的思想。
•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建筑形式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Type Title Here
title Here
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 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 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 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 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 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 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 底的规模。”
连接天台的中轴线
• 北京中轴线南起外 城永定门,经内城 正阳门、中华门、 天安门、端门、午 门、太和门,穿过 太和殿、保和殿、 乾清宫、坤宁宫、 神武门,越过万岁 山万景亭,寿皇殿、 鼓楼,直抵钟楼的 中心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轴线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 脊梁,又是展现北京历史文 化名城的主线,现代北京建 设的“一线两翼”发展战略, 也是中轴线自然成为“新北 京、新奥运”的生长点。北 京因举办奥运而选择确立的 奥运主中心区,即国家体育 馆已经使原有的背景中轴线 再次延长至现在的25公里, 使奥运场馆的建设与背景古 城建筑的布局谐调地融合在 一起。这就是我们从第29 届奥运会开幕式看到的焰火 燃放从永定门燃到了国家体 育馆的实际中轴线
天安门城楼(1950年)
建在中轴线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建在中轴线东侧的国家博物馆
紫禁城俯瞰
景山南望北京市中轴线(2002年)
空中北望北京市中轴线(1999年)

Thanks
老北京的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课件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课件

• (1)北中轴线
• (2)传统中轴线
• (3)南中轴线学习交流PPT
2
一、概述
• 北京, 一座有着850年历史和1400万人口的城 市, 正面临走向现代都市的压力, 它既要有新的面貌, 又要保持自己的特性和历史传统。这次研究主要集 中在北京最重要的公共空间的排序上, 也就是北京 城的中轴线, 仔细考察它的历史、现状, 为未来北京 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学习交流PPT
19
三、近现代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发展过程
•(1)民国时期
北京城中轴线
沿线的变化
学习交流PPT
20
民国时期北京城市中轴线沿线的变化
如果说元、明、清三代是对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建 设时期,那么从民国时期到现在则是北京城传统中 轴线的破坏与复兴时期。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圄联 军入侵北 京,中轴线也开始遭受一定程度 的破坏。民国期间, 中轴线上保护的工作 居多.但改造仍不可避免。这 段时间,北 京的中轴线开始改变,故将清末到19 49年建国前归为一个阶段,期间中轴线上的变 化 可从保护和改造两个方面来记述。
央公园向市民开放,并改名为中山公园,增
学习交流PPT
10
明北京城在元 大都的基础上改建 而来,其中轴线即 是由元大都的中轴 线演变而来,并向 南向北延伸,这使 明北京城中轴线的 纵深感更强, 空间 序列更加丰富。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中轴线对北京城市布百度文库的影响
图示高亮区域为改革开放后中 轴线上重点发展的区域,可见 影响直至4环以外。
北京的中轴线,是帝都百余年权力中心的真实写照,中轴线上的每座建筑,每块青 砖,都烙下了数个王朝兴衰沉浮的记忆,中轴线文化是中国古代延续至今的典型的 中央集权的表现,也是在用建筑和地理去书写一个权力中心的诞生和兴起,而百年 后,这些过往的象征似乎在新兴城市发展的冲击下残破不堪,却又在其中默默的书 写着仍属于数个世纪前的往事,而新时代下的中轴线,在活力和创新下展现着自己 蜕变后的文化精神。
这是一个秋雨绵绵日子,是预示着北京准备完全进入冬季的日子。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天气绝对不是他们希望的,但绝对是我喜 欢的,因为这样的天气正好可以徒步。于是,我决定从位于北京中 轴线南部端点的永定门,步行到北部的端点钟楼。
这是1957年被拆除,又在2004年复建的永定门。11:07,我 从这里出发。
12:09,此时的我站在前门箭楼的门洞里, 面前就是正阳门——前门。从正阳门的门 洞望过去,就是毛泽东主席纪念堂。
12:29.
12:39.
13:07
13:38
晨钟暮鼓
中轴线对北京城市布局的影响
由于中轴线对整个城市布局带来的”贯通“原理,建国后对于北京城市的规划受到了 整体影响,环线的建立是最明显的特征,可以说,为了让北容纳接近澳大利亚的人口, 其道路规划和城市功能分区必须对轴线城市作出改变,现如今,一条条环线不仅仅连 接起以前孤零零的城市片区,也在中轴线上形成了一个一个巨大的立交桥,而环线不 仅仅是交通的代名词,由于地价的飞涨和城市交通的问题,住在几环已经成为了在北 京地位身份的象征,这和百余年前王朝是如此相似,这样的规划和布局真可谓影响方 方面面。

北京中轴线(上)

北京中轴线(上)

北京中轴线

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上】

E-mail文化传播网

老永定门天坛

先农坛中轴线

中轴线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

永定门箭楼历史原貌(1957年拆除)

原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

这是2005年重建的永定门

这条中轴线始于元朝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有850年历史了

2008年奥运会倒记时纪念章系列共24枚就是用北京中轴线作题材。第一枝就是永定门

按照传统的“隆庙社、崇阙坛”规制,在中轴线两旁对称排列各种坛庙建筑物。

先农坛

天坛

天桥(1934年拆除)

前三门,天安门广场,故宫鸟瞰图

正阳桥坊(五牌楼)

正阳门(前门)箭楼

正阳门城楼

中华门历史原貌

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也对称建在中轴线两侧

正在改建的国家博物馆

站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天安门广场全景

天安门

郭晓光制作

《为祝贺上海世博会开幕而作》

2010.5.1.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北京城的中轴线》

《北京城的中轴线》

作者为什么说“最伟大的”北 京中轴线?
气魄雄伟、规模宏大
作者为什么说“最伟大的”北 京中轴线? 气魄雄伟、规模宏大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因中轴线 的建立而产生

德胜门 地安门 太和殿 中华门
安定门 钟鼓楼 景山 神武门 天安门 正阳门
先农坛
天坛
永定门
注意作者用词
最南——第一个重点——序幕——极点 ——重点的退削——尾声——衬托—— 呼应
《吕氏春秋》中提出“王者择天 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 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也就是 说,帝王的位置应该是天下正 中,帝王的住所(宫殿)应该 在都城的正中,帝王的宗祠应 该在皇宫正中。
• 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全城 就是围绕这中心而部署的。 核心:中心;主要部分。 重心: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 中心:事物的主要部分,指重要地位。 三个近义词,意在强调故宫的重要地位。故宫之 所以重要,在于它的文化内涵
永 定 门 城 楼(1952年)
正阳门城楼
中 华 门(1954年)
天 安 门 广 场( 1950年)
紫源自文库城俯瞰
太 和 殿
景 山 南 望 北 京 市 中 轴 线(2002年)
地 安 门
安定门箭楼
德胜门箭楼
故 宫 角 楼
高楼逼近的紫禁城
空中北望中轴线(1999年)
作者:梁思成 他创立了清华大学 建筑系,并任系主 任;曾参与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徽的设 计;曾主持设计人 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中轴线 ppt课件

北京中轴线 ppt课件

布局
• 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 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 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 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岁山万景 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
• 在中轴线两旁对称排列各种坛庙建筑物。 天坛、先农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 宣武门、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 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 线为轴对称分布。这些建筑既是古都北京 的象征,又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旅游路线 一条笔直的
北京中轴线对城市空间 结构的影响和未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发展
• 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 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 造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 游泳中心(水立方)。再向北,穿过奥 林匹克公园,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在中轴线上。
北京依托中轴线,发展多中心,从北到南形成三个独立中心。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 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 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明 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 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 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 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 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 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 模”

北京中轴线 历史

北京中轴线 历史

北京中轴线历史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为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改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西边建造中华民族园,东边则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造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再向北,穿过奥林匹克公园,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在中轴线上。

2018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已确定天安门等14处遗产点。 [1]

北京中轴线是一套完整的故事体系。通过中轴线,能够了解中国人如何通过规划布局来表达对政治理念、文化象征和生活空间的认识。 [7]

2022年11月7日,北京中轴线官网试运行上线。

发展历程

元朝

北京中轴线是自元代至今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建筑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建筑亦位于此条轴线上。

在元代,元大都城墙即为左右对称,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也是左右对称的。

但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在这个偏斜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元大都的钟鼓楼已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这个偏斜的中轴线顺延270余公里后,

即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今锡林郭勒正蓝旗兆奈曼苏默)。

明清

除西直门以北城墙的一角外,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轴线对称(从卫星地图上看北京故宫可以明显发现其西斜),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矫正过来。

图说北京城市中轴线

图说北京城市中轴线

城市中轴线是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贯穿城市古今的重要文脉,作为古代都城规划和历史文化的结晶,侯仁之先生认为中轴线代表了北京空间结构的最大特点。中轴线集中体现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建中立极”的都城规划思想,并形成了“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北京城格局。对于这样一条重要的城市轴线,其形象不仅出现在明清两代的宫廷绘画中,也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和遗产保护的基础以及无与伦比的魅力城市风貌。

清代帝王南巡图中的京师气象

以元大都的兴建为契机,北京城中轴线的形成肇始于元代,至明清臻于成熟,北京城的格局也在明清正式形成。事实上,在明清时期,宫城内的景象并不为普

通民众所见所知,民众能了解的仅有永定门至前门段以及钟鼓楼一带,也不包括皇家坛庙,表现较完整的京城图像多出现于由明清两朝宫廷画师所描绘的宫廷绘画尤其是记录帝王巡幸、庆典等的叙事性绘画中。在描绘清代帝王出行的《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以下简称《南巡图》)中,以中轴线贯穿的城市整体形象尤为突出。

在康熙和乾隆朝完成的两幅清帝《南巡图》中,如果将整幅图比作一首恢宏壮阔、起伏跌宕的乐曲,那么“序幕”和“终曲”均为由中轴线奠定的壮丽北京城,《南巡图》中渐次展开的不同地理形貌、各式建筑、民俗百态都成为居于天下之中的京城的延伸和注脚,直至皇帝结束南巡回銮,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太和殿、金水桥、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正阳门(前门)、

永定门

■晏晨

康熙回銮经过正阳门五牌楼〔源自《康熙南巡图》第十二卷局部(清)王翚

档案文化

50

随着视野逐渐出现,京城中轴壮美秩序再一次展现。为何在以南方为表现主题的帝王南巡图中要突出展现中轴引导的京城景象?这就要从清朝的“中央—地方、帝京—江南”的对应关系中寻找答案。南方(江南)在清王朝的统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位置,它不仅在地理上与京师形成对峙,更关键的是作为一种正统的汉文化意象对来自关外的满族统治者构成隐含潜在威胁,因而必然成为被朝廷压制征服的对象,而帝王南巡正是君临南方、皇权一统的实际行动表达。因而,《南巡图》中江南作为臣服的对象被无处不在的皇权展示收编并整合进以中轴线为主轴的王朝图像中。如果说钟鼓楼的计时报时系统体现了皇权对时间的掌控,那么以京城为核心的中轴对称布局则体现为帝王对帝国空间版图的统治术,气势宏伟的中轴线、巍峨壮阔的宫殿、规模浩大的卤簿、庞大扈从及迎驾人员皆暗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北京中轴线上的故事(一)

北京中轴线上的故事(一)

北京中轴线上的故事(一)

北京中轴线上的故事

1. 中轴线的历史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都北京的重要地标和文化象征。

•该轴线由皇城、天安门广场、长安街和天坛等关键组成部分构成。•历史上,中轴线一直是政治、文化和商业的中心。

2. 中轴线上的文化宝藏

故宫

•故宫是中轴线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也是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居所。

•故宫的建筑独特,红墙黄瓦、琉璃瓦与金饰相得益彰。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中轴线上最大的公共广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

•广场南端的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每天都有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广场周边有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建筑。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中轴线上的一条古老胡同,也是北京最有名的胡同之一。

•这里保留了传统的北京胡同建筑和历史文化氛围。

•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传统的老北京小吃、品味老字号茶馆,感受老北京的风情。

3. 中轴线的当代繁华

长安街

•长安街是中轴线上的主干道,也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这里有世界知名的商业中心、高档酒店和国际品牌的旗舰店。•夜晚的长安街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人流络绎不绝。

三里屯

•三里屯是中轴线上的一个时尚街区,集时尚、购物、餐饮、文化为一体。

•这里有各类时尚品牌和潮流餐厅,是年轻人喜爱的聚集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感受北京的时尚和激情。

4. 结语

•北京中轴线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现代氛围。

•作为一名创作者,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轴线背后的故事,传承和弘扬北京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轴线,感受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北京城市的变迁ppt课件

北京城市的变迁ppt课件
7
明 清 北 京 平 面 图
8
明北京城
从今天的北京地图来看,二环路以内的整个区域,为一 典型的“凸”字形轮廓。这种平面格局始于明代。明北 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初为便于防守, 将北城墙向南收缩五里,在现在的北二环路建起新的城 墙,并将积水潭西部隔于城外,因地势形成日后的北京 城西北的斜角。在今天的地图上可以发现,西直门桥到 积水潭桥之间的二环路走向与东直门桥到雍和宫桥间的 二环路走向并不对称,其因正在于此。此后,因皇城和 中央各衙署规划建设的需要,将南面城墙向外拓展二里, 移至现今的前三门大街一线。明迁都北京后,增筑城南 一面外墙,自此北京城有了内城、外城之分,形成一特 有的“凸”字形平面轮廓。全城共分为36坊,面积约62 平方公里,设内城9门外城7门,明形成的这种北京城市 平面格局历经清、民国未变,一直到新中国建国初期, 为了发展需要,城区才逐步向外扩延。
近代及建国之后为了改善北京的基本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机能又发展出了以故宫为中心的多条城市环路和放射性道路来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
北京城市变迁
1
2
北京城的历史演变图
3
金中都
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金中都占有承上启下的特 殊地位,它是在以莲花池为主要水源的古蓟城旧 址上发展起来的,是北京作为全国性政治中心即 首都的开端。将大定、贞祐年间的金中都图与今 天的北京地图作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金中都的位 置相当于今宣武区的西部及相邻的海淀区、丰台 区的一部分。其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一带, 西北角在军事博物馆南的黄亭子,东南角在今北 京南站西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 街。图上金中都城呈正方形,辟十三门,其中会 城门这一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据载,当时金中 都城墙周长37里余。图中清晰显示了都城、皇城 与宫城嵌套的金中都平面格局。中都的中心位置 是皇城,皇城分宫城和同乐园两个区域。宫城内 有美丽的皇家御用花园鱼藻池。今白纸坊桥往西 的青年湖,乃皇家园林同乐园内的太液池遗址。 自西湖发源的一条小河叫洗马沟,不过数千米, 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湖一河,却维持了金中都 及其前身蓟城近2000年的生存。现在此建有莲花 池遗址公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一:保护
保护和修缮活动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中轴线上重 要建筑的修缮维护,中轴线道路的展宽、修建及街 道两侧市容的维护.中轴上广场、绿化的设计、建 造.中轴线两侧重要建筑、道路的修建和控制。
二:改造
中轴线上的改造和发展主要是出于交通原因,需 要对局部地区进行拆除等。
23
一:保护
24
二:改造
25
18
元朝名“下马飞放泊” ,已为皇家苑囿,是游 猎和训练兵马的重要场所;
明时筑围墙,辟四门,建二十口园等,曰“南 海子” ,此时风光迤逦;
清时曰“南苑”,增辟五门,建行宫,成为帝 王狩猎和阅兵场所,并屯兵于此 。
19
经过元、明两朝的营建以及清朝的巩固,北京的中轴线得以确立 并发展,空间形态也趋于完善。从这段时间中轴线的演变和保护 过程来看,中轴线有两个重要的构成因素——节点建筑和空间层 次,节点建筑是空间序列的高潮和过渡点。史料记载集中体现在 对节点建筑的修缮上,可以看出它对于中轴线的重要意义。
5
(1)确立与建造 (2)演变与形成 (3)继承与发展
6
7
北京中轴线的历 史可上溯到元朝, 其形成与元大都 的规划建设密切 相关。至元四年 (1267年),在金 代琼华岛离宫(现 在北海公园)的基 础上, 开始营造 都城 。
8
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中 ,首先于积 水潭东北岸选定了全城的几何中 心(相当今鼓楼处), 设中心台, 建中心阁。由中心台向南. 切积 水潭东岸向东最突出的地方(相当 后门桥处), 引一条正南正北的 直线,确定为全城的中轴线,这 就是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的确定 之始 至元二十二(1285年)元大 都整体(包括城郭)基本竣工 。
26
第四,地安门至鼓楼前大街面貌全部更新。 第五,紫禁城南部开放为古物陈列所,成立故宫博物院。
27
民国期间对待中轴线的态度是“保护,为我而用”。 对中轴线上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体现了这条历史轴 线在城市的地位依然重要,适当的改造并设有削弱它 的重要性,现代交通的发展又起到了发展、加强中轴 线的作用。
9
元大都的中轴线南起 丽正门北达中心阁, 全长约为3750m 。中 心阁作为元大都中轴 线的北端结束点,与 南端的起点— — 丽 正门遥相呼应,大内 主城门和主殿都建在 这条轴线上,配殿和 其他建筑分列中轴线 两侧.从而形成一组 相对完整的中轴线建 筑群。
10
11
明北京城在元 大都的基础上改建 而来,其中轴线即 是由元大都的中轴 线演变而来,并向 南向北延伸,这使 明北京城中轴线的 纵深感更强, 空间 序列更加丰富。
12
(1)废大都城北半部,南移北城墙,缩入约5华 里(2500m), 大都城内的钟楼被自然废除。
13
(2)永乐十七年(1419年)南移南城墙约2华里 (1000m), 兴建正阳门。
14
(3) 永乐十八年(1420 年)中心阁被改建为鼓 楼, 并在鼓楼以北大 约190 m处兴建钟楼, 使中轴线上的建筑、层 次更加丰富。
民国时期,北京城经历的蜕变:
第一:先农坛北部、西部成为工厂街市,一半以上坛 墙被拆除,天坛南墙也被拆除,两坛之间的天 街两侧形成了天桥平民市场和简陋居住区,为 了铺设电车轨 道拆除了天桥。
第二:正阳门被改造,瓮城被拆除,正阳桥也被改造。
第三:中华门内千步廊和天安门内皇城墙被拆除,中 央公园向市民开放,并改名为中山公园,增设 了太庙南门,东、西、北三面皇城墙全部被拆 除,地安门被孤立。
1
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变迁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
一、概述 二、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演变与形成
(1)确立与建造 (2)演变与形成 (3)继承与发展
三、近现代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发展过程
(1)民国时期北京城中轴线沿线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中轴线的发展 (3)中轴线北延
四、北京城市中轴线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1)北中轴线 (2)传统中轴线 (3)南中轴线 (4)空间的思考
五、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未来发展
(1)北中轴线 (2)传统中轴线 (3)南中轴线 (4)发展困境
六、总结
3
北京, 一座有着850年历史和1400万人口的城市, 正面临走向现代都市的压力, 它既要有新的面貌, 又要保持自己的特性和历史传统。这次研究主要集 中在北京最重要的公共空间的排序上, 也就是北京 城的中轴线, 仔细考察它的历史、现状, 为未来北 京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4
城市轴线是指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 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南起 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故宫,向北直达景 山山顶,最后在钟鼓楼北结束,纵贯北京城南北,全长7.8km, 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 生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成 亮说,城市轴线是一种历史性的城市空间组织与设计的思想和 方法,所以它对由古到今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发展起到很重 要的影响。 中轴线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格局。
20
(1)民国时期北京城中轴线沿线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中轴线的发展 (3)中轴线北延
21
如果说元、明、清三代是对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建 设时期,那么从民国时期到现在则是北京城传统中 轴线的破坏与复兴时期。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圄联 军入侵北 京,中轴线也开始遭受一定程度 的破坏。民国期间, 中轴线上保护的工作 居多.但改造仍不可避免。这 段时间,北 京的中轴线开始改变,故将清末到19 49年建国前归为一个阶段,期间中轴线上的变 化 可从保护和改造两个方面来记述。
15
(4)于中轴线两侧兴 建太庙和社稷坛。 (5)挖南海,堆万岁 山。 (6)嘉靖三十二年(1 553年),扩建外罗城, 兴建永定门。
至此.北京目城的中轴 线南起永定 门,北迭钟鼓楼, 全 长约7.8km。
16
17
清朝定都北京,完全继承了明北京城的中轴 线。只是将中轴线上重要建筑的名字改为新名,如 大明门更名为太清门,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 以及 更换宫城内大殿和后寝的名称,来表明已经改朝换 代。此后历代修缮维护,于乾隆年间, 提高永定门 规制,增建箭楼;并将天坛、先农坛的形制完善并 确定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