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
2个方法戒掉吼孩子
2个方法戒掉吼孩子
吼孩子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但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方式对孩子
的负面影响。吼孩子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许多家长都在寻找方法来戒掉吼孩子的习惯。本文将介绍两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改变吼孩子的行为,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第一种方法是“情绪管理”。吼孩子往往是因为家长自己的情绪失控而导致的。因此,家长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失控发脾气。首先,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情绪管理的知识,了解自己情绪失控的原因,寻找合适的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比如运动、冥想等。其次,家长可以在发现自己情绪即将失控时,及时采取一些缓解情绪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数数等,以避免情绪失控导致吼孩子的行为。最后,家长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会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改变吼孩子的习惯。
第二种方法是“沟通技巧”。家长可以通过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来减少吼
孩子的发生。首先,家长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意见,避免一味地强加自己的意志。其次,家长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来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简单地用吼的方式来要求孩子服从。最后,家长还可以学习一些积极的沟通技巧,比如使用肯定的语言、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等,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减少吼孩子的发生。
总之,戒掉吼孩子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通过情绪管理和沟通技
巧的学习和实践,家长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希望家长们能够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摆脱吼孩子的困扰,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发现孩子被欺凌的八个线索笔记
发现孩子被欺凌的八个线索笔记
发现孩子被欺凌的八个线索笔记如下:
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淤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很有可能在学校里遭受行为暴力。
2、个人物品丢失或损毁:如果孩子的文具、手表、手机经常丢失,家长要留心。
3、如厕习惯改变: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学校厕所很有可能已经成为暴力场所。
4、自尊心受挫:孩子回家常常带着伤心、沮丧的情绪,很有可能在学校遭受言语诽谤、孤立排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
5、自我伤害倾向:孩子有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或者自杀行为,家长要高度重视。
6、不愿上学: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很有可能在学校受到了同学的孤立、排挤。
7、睡眠问题: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可能出现的表现。
8、情绪不稳定:孩子情绪突然间变得不稳定,常常哭泣,说明孩子在校可能受到了欺负、遭遇了重大挫折,而自己无法解决,却又受到“外界”的威胁,因此会采取这样的形式来进行释放。
【育儿知识】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育儿知识】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抱负、有尊严的高层次人员的一种基本素质。可是,不
少家长却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
有许多冲动的父母,当他们看到孩子做了什么淘气的事情或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立即生气。丑陋的词语接踵而至。它们既不轻也不重。当他们移动时,他们会不断地添
加木棍。他们说他们的孩子“不打架就记不住痛苦”,但他们不知道这种普遍的虐待和否
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犯错时责骂和恐吓他们。显然,这
些都是愤怒的话。事实上,这顿饭是照常吃的,腿也不会断。当他们很晚回家时,他们的
父母到处找。然而,无论父母有多爱他们的孩子,虐待和恐吓他们的孩子都是一种粗鲁的
行为。对
幼儿
一般来说,被虐待会感到紧张、害怕和不安全,并会遭受巨大的心理伤害。自尊会被
践踏,产生自卑感,敌意会从失望和对抗中逐渐浮现。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压力大,常常惶恐不安,性格容易变得内向。当他们
被家长用污言秽语责骂时,感到愤怒与厌恶;同时却又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满口污言秽语,并施予他人。他们常常会对他人产生莫名的反感,待人冷漠、粗鲁而不怀好意,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等严重状况都可能出现。
虚张声势的另一个后果是迫使孩子撒谎。有时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能做。他们
只知道自己会再次被虐待,所以他们必须尽力掩盖自己的错误。为了蒙混过关,他们编造
谎言。他们编造的越多,他们就变得越熟练。它们张开嘴,成为一种习惯。他们长大后很
难改变。如果孩子被责骂,那没关系。太可耻了,很难教育他。你知道,一旦一个孩子的
孩子常挨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常挨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过往有“不打不成材”的说法,很多家长都认为适当的体罚对于孩子教育是合理的,但其实体罚虽然对警惕不良行为起到一时效果,但后患是无穷的。打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出偏差,具体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体罚孩子的负面影响,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孩子常挨打容易心理出偏差
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
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来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扼杀”孩子品行的十大罪行
“扼杀”孩子品行的十大罪行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但爱的不得法,反而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受到伤害,影响孩子的一生。大人的行为在宝宝眼里都是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这10种家庭教育和家庭气氛,是最不适宜宝宝成长的环境。
第一宗罪:家长专制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宗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宗罪:“善意的”谎言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最伤害孩子的5句话,你说过几句?
最伤害孩子的5句话,你说过几句?
近日,《小欢喜》成为了议论的焦点
剧中,三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引发了大讨论,
几乎每个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和父母的影子。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你没错,我错了。”
“我为什么要生你,我就不该生你。”
看到董文洁,就仿佛看到我的亲妈。
父母说出的每一句话,
都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3—6岁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对自我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别人的评价,
父母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
可能会深深的伤害到孩子的内心。
以下最伤害孩子的5句话,
你说了几句?
01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笨的孩子?”
“我说了这么多次,你怎么还是没记住?”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又听话又懂事,你再看看你。”
其实,
孩子在可以听懂大人说话时,
就产生了自尊心。
很多父母在生气或者不耐烦的时候,
很多伤人的话会脱口而出。
甚至,
很多父母喜欢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
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长记性。
但是,
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
这些伤人的话,
已经戳中了孩子的内心,
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慢慢的变得不自信。
布布有话说
父母在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问清楚事情的原委,听孩子把话说完,耐心的和孩子沟通。
孩子犯了错,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要单独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时,不要用挖苦、讽刺的语气。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真正明白错在哪里。02吓唬孩子的话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听话,我就叫警察把你抓走”
“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叫医生来给你打针。”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
很多家长喜欢用类似上面的话语来吓唬孩子。
盘点扼杀聪明宝宝的十宗罪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但爱的不得法,反而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影响孩子的一生。特别是大人自己的行为,在宝宝眼里都是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这10种家庭教育和家庭气氛,是最不适宜宝宝成长的环境。
第一宗罪:家长专制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宗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宗罪:“善意的”谎言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孩子挨打很可能会引起心理问题
孩子挨打很可能会引起心理问题
*导读: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然而,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你知道吗?孩子挨打很可能会引起心理问题,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孩子挨打很可能会引起心理问题以及怎么教育孩子。
*孩子挨打会出现七种心理问题
*1、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2、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家长的拳打脚踢,时间一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种孩子往往会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3、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独。
*4、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
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存心让家长生气。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5、粗暴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作用。
【心理教育】八句最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心理教育】八句最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更为敏感,自尊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往往
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那么,那些话最伤孩子的自尊心呢?
1、“我看你长大只能去扫马路、送煤球、打烧饼1、踏三轮车。”
小明今年四年级,父母都就是普通工人,他们把期望全系列倾注在小明身上,期望孩
子长大去个咸鱼小东山再起,可是小明只是个孩子,无法认知父母那心酸的期望,该玩玩,该闹闹。急于求成的小明父母恨铁不成钢,一碰到小明犯错误,那怨、那气就不踢一处去:“我看看你长大就可以回去洗马路、送来煤球、踢烧饼、挥三轮车。”时间短了,小明自
己也不见自尊心和信心,父母再踢他、怒骂他,他就还嘴:我将来就是回去洗马路、送来
煤球、踢烧饼、挥三轮车的命,要学那么多科学知识干什么。
警示:教育孩子不可这样,远大的目标要转化在每一个细小的成长过程中,并要耐心
等待花开。
2、“慢练习琴回去,说什么讨厌不讨厌,你的讨厌就是玩玩,能够当饭喝?”
刚上三年级的睛睛,父母给她选择了学习电子琴,可睛睛不喜欢去,一到周日练琴时间,睛睛就害怕,以至于形成了条件反射,说头痛,坐在地上不肯去。睛睛父母拖她起来,说:“快练琴去,说什么喜欢不喜欢的,你就喜欢玩,能当饭吃。”你猜睛睛怎么
说?“玩就能当饭吃,只要给我玩,我就能不吃饭。”
警告:孩子不讨厌的,千万不容计较,否则,阿芒塔了孩子,影响孩子的情绪。对于
孩子的兴趣培育,可以熏陶,可以鼓励,还可以使他们自己回去挑选。真的没爱好,那就
著重性格培育,吃苦耐劳、刻苦、听话等等都就是一项本领。
毁掉孩子的6大溺爱行为
毁掉孩子的6大溺爱行为
毁掉孩子的六大溺爱行为主要包括:
1. 特殊待遇:例如,孩子在家中是中心,所有家庭成员都围着孩子转,这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
2. 过分保护: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进行过度保护,不让孩子接触任何可能有危险的事物,这会让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机会,变得胆小怕事。
3. 轻易满足: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家长都无条件满足,这会让孩子变得任性、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4. 生活懒散: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作息和习惯不进行约束,导致孩子生活懒散,缺乏自律性。
5. 祈求央告:例如,家长在孩子面前哀求,让孩子做某件事情,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地位高于家长,变得傲慢无礼。
6. 包办代替:家长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变得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溺爱行为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应该避免这些行为,以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
伤害孩子自尊的五种行为
伤害孩子自尊的五种行为
1.批评孩子的能力或表现:当父母过度侧重孩子的错误或缺陷时,孩子往往会认为自己不够好或无用,并对自己缺乏信心。
2.忽视或无视孩子的感受:当父母不关注或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时,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被父母爱护或倾听,从而降低自尊心。
3.比较孩子与其他孩子:当父母不断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时,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并且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从而感到失落和羞耻。
4.批评孩子的外貌或体型:当父母批评孩子的外貌或体型时,孩子会认为自己的长相或体型有问题,诸如此类的言语都会让他们对自身产生不好的感觉。
5.不重视孩子的成就:当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成就时,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可能导致孩子在未来对成就感和自我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经常凶孩子会怎样影响孩子?如何避免凶孩子
家长经常凶孩子会怎样影响孩子?如何避免凶孩子
家长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但是很多家长却总喜欢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给予更多的怒骂。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家长经常凶孩子会怎样影响孩子?
家长经常凶孩子会怎样影响孩子?
1,经常被家长凶的孩子,有一部分会变得害怕家长,甚至恐惧家长,不喜欢和家长待在一起,这样孩子所能接受到的母爱父爱就少了很多,会变得孤独、胆小、焦躁、内向、自卑等。
2,很多喜欢凶孩子的家长,大多是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他们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孩子发难。如果是在自己家中,凶孩子尚且会伤害到孩子,更何况当着很多陌生人的面,噼里啪啦的凶孩子呢,这样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会严重的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会让他抬不起头来。
3,家长是孩子的行为榜样,有怎样的家长,一般就会有怎样的孩子。所以,当家长在凶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已经学会了家长“凶”的方式。那么在他待人接物的时候,也容易“凶”别人,使孩子没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交不到好朋友,变成一个刻薄、自私的人。
4,家长经常凶孩子,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暴躁不安,也有可能会变得孤单不语。这样的性格都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
家长如何避免凶孩子?
第一,多自省,善总结。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需要为人父母懂自省、善总结。自省和总结的能力越强,改变的能量就越足。
比如写作业这件事,当父母有了自省和总结的能力,就会明白,孩子写作业拖拉,一个错误重犯好几次,并不是不认真听讲,也不是故意气父母,而是孩子之间确实有差异,可能是悟性需要再训练训练训练。
6种情况不能打孩子,4种情况可以打孩子
6种情况不能打孩子,4种情况可以打孩子6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
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6种情况下不可以打孩子
6种情况下不可以打孩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
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父母打孩子的七大危害
孩子成长健康是很重要的,父母在孩子的护理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事项,家长教育孩子中打孩子也是会见到的,但打孩子教育孩子是不对的,下面早教专家介绍下父母打孩子的七大危害。
1.打孩子会使孩子认为打人是正确的,打人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解决冲突的方式。
假如比利打了他的小妹妹,我们先是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紧接着就因为他打妹妹这事又打了他,这完全是一种不能自圆其说的虚伪做法。这样的话,就会让比利认为有理由使用武力解决冲突,而这种想法只会造成更多的打斗。
2.打孩子会损害其认知发展。
在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莎丽?巴尔金进行了一个为期两年的研究,对二到九岁的孩子进行了认知测试,结果发现被打过的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低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
3.疼痛的体验并不能提高孩子的道德观。
虽然被打时的疼痛或者惊吓可能在当时让孩子停止不良行为,但长期而言,这种做法并不能起到任何正面作用。挨打只能使孩子害怕被打,并不能帮助他们在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建立自己的正误观来防止未来犯下同样的错误。在孩子由于从饼干桶里偷拿饼干而被打后,学到的可能并不是不能偷拿东西,而是尽量避免被发现。
4.打孩子无法教会孩子尊重父母,只会让孩子惧怕父母。
只有在建立了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孩子才会有良好的表现。而打孩子这种行为明显和这个目标背道而驰。只有在不惧怕的前提下,孩子才可能尊重父母。
5.打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是通过她所察觉到的别人对她的看法,开始建立自我形象和自尊意识的。在孩子发展自我概念的时期,父母是孩子世界中最为重要的人。挨父母打的孩子会很自然地猜想,世界上原本应该最爱他们的人也不一定会爱他们,这就会阻碍孩子自尊心的健康发展。
孩子满嘴脏话不尊重父母咋办
孩子满嘴脏话不尊重父母咋办
孩子满嘴脏话不尊重父母咋办
1、孩子出现骂脏话的时候要立刻制止。孩子如果出现说脏话的时候要立即进行阻止,并且要细心的对他进行教育,不要拉过来就打骂孩子。甚至恐吓孩子,这样不但对孩子的做法没有帮助可能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毕竟孩子已经长大了。
2、不要一味的容忍孩子的行为。过度的忍让会让孩子变得骄纵和自私,他们会认为他的需求需要父母无条件满足,如果不满足则会采取过激的行为,一方面父母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说话没有分量,另一方面,则会加大孩子叛逆的发生。
3、父母要多主动和孩子沟通。很多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而且还很容易受到某些事、某些人影响。如果当孩子乱发脾气,冲家长大吼大叫时,家长也“拿出”脾气怼回去的话,便易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同时还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所以建议父母多主动和孩子沟通,多去了解一下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当孩子对你们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和孩子好好谈谈,多说说心里话。
4、父母要多注意对孩子的态度。孩子难免会有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果父母总是以过来人、长辈的语气教育他,便可能会导致他叛逆心理越来越严重。要知道,孩子在这一阶段里,需要的不是长辈的教育,而是平等对话,所以希望父母平常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多注意对他的态度、语气。
5、父母要少说脏话。由于父母是和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所
以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说脏话、骂人的话,则需自我反省一下,看是不是平时经常在他面前说脏话导致的,如果是的话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说脏话的坏习惯。
6、家长要给孩子立规矩。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在孩子习惯养成之前就要订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违反了就加以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也学会管理自己的言行。比如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如果有哪个家人说出脏字,就惩罚他扫地一周,一次比一次加重惩罚,当然这也是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父母犯错,和孩子一样同等地接受惩罚,做到平等、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10点是家长教育孩子过程容易做错的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著名教育家李彦芳指出,如果不对这些行为加以避免,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父母行为轻浮
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4.破坏性批评孩子
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反之,这个作用
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怨天尤人:“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难道这样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
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6.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7.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
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8.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
很多家长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要知道,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
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9.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10.有条件的爱
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