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学案

合集下载

城市化学案

城市化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2015-03-11【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定义、标志。

2.理解城市的动力机制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城市化随时间变化的三个阶段,理解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5.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学习重难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主要解决措施。

知识拓展:1、城市化差异城市化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城市外围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发展中国家水平与速度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化推进速度快水平不平衡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多在亚洲和非洲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多在南美洲虚假城市化表现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分布南美洲国家最为突出滞后城市化表现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分布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意义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发展之路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发展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2、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

(3)改善城市交通、居住条件:多建立交桥,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4)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环境。

(5)大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3、中国城市的发展方针:(1)控制大城市规模(2)合理发展中等城市(3)积极发展小城镇疑难突破: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以英国为例)原因和条件时间、特点或表现城市化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产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郊区化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再城市化开发中心城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促使中心城区再次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迁回市区课时训练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1~2题1、图中阶段⑤→⑥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加速发展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加大2、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B.地表水下渗增多C.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D.城市环境质量提高我国某城市的年降水量近1 400毫米,年均温约16℃。

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

城市化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城市化(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分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

2.通过读图,能够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比较各阶段的特点。

学习重点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的时间差异与地区差异学习难点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是指向城镇集聚和城市________不断扩大、________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表现(阅读图2.16,再归纳)⑴从城市人囗看:⑵从城市用地规模看:⑶从城市产业结构看:3.城市化的动力【推拉力理论】⑴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请列举)⑵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请列举)4.城市化的意义和标志⑴城市化的意义:它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__________的表现。

⑵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世界城市化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以后开始的, 它标志世界城市化的开始。

到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㈡课堂活动1.读课本P33“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并结合课本“案例4”材料,比较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填下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比较【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右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3.右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

读图并回答问题。

⑴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② __________;③ __⑵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此过程被称为。

感悟总结。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如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等。

(2)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3)学生能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关心城市发展的态度。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城市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城市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城市化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新课:(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城市化的课文,了解大意。

(2)教师讲解:针对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方面,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城市化的知识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城市化。

3. 深入探讨:(1)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创造等。

(2)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4)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城市化的看法和建议。

《城市化》导学案

《城市化》导学案

《城市化》导学案《城市化》导学案一、城市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和“解释”,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

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

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该条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

教材首先“搭桥”,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

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

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设计了活动题,让学生对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进行评价,同时选取了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作为案例说明其中一种绿地系统模式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知识铺垫);2.运用资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城市化》导学案1

《城市化》导学案1

《城市化》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涵、主要标志和发展的动力。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举例说明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4.能够针对问题,提出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良影响的途径和措施。

【重难点】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

2.能够针对问题,提出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良影响的途径和措施。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

〈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针对性训练;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1)拉力表现:城市就业机会、社会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

(2)推力表现: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等。

(3)根本原因:不平衡。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来表示。

4.意义:不仅带来的变化,还带来了、、等的巨大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特点: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特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使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1.城市化使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根据课本P36概括)(1)生物:(2)土壤:(3)水:(4)气候: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和等环境污染问题。

3.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通过、、等措施,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1)措施①要发展交通,②减少;③使,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2)目的:降低城市化对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

5.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问题的主要途径(补充知识)(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2)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3)改善城市交通条件(4)改善城市居住条件(5)大力加强绿化建设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城市化及其进程对照教材32页图2.18和右图,分析下图中几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探究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生态城市系统有利于降低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城市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城市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城市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高一地理 DL-10-01-011《城市化》学案编写:何珍审核人:刘利编写时间:2010-3-27 【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一)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20)(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有利影响:目标: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重点解析1】世界城市化进程结合课本图和案例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开始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 学案

第3节 城市化 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一. 课标考点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体系三、要点打破城市化程度与社会经济开展之间的关系:城市化是一个是一个地区经济开展的必然结果和产物,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展程度。

一般情况下社会经济开展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程度也比拟高,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而合理的城市化的进程又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开展。

城市化过程中的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城市和城市群不断出出现,劳动力不断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其中最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世界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世界各国处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

兴旺国家城市化进程早,程度高,如今速度已经放慢,局部国家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而开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晚,程度低,如今速度很快,甚至超过了兴旺国家最快是的速度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1.A.①②加快,答案例2A.a-d-b-c B.a-c-d-b C.d-b-c-a D.c-d-b-a例3.该城市在此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解析:2。

在城市化的初期城市的规模不大故人口密度由城市中西向郊区快速降低a符合此时期的特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伴随郊区城市化的开展,人口密度在城市的程度分布上也发生了不断变化,c---d可提箱这一过程。

在城市化的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加上郊区和小城镇根底设施的完善,人口与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心向外迁移,使得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得以下降,b图显示了这一情形。

综上所述B答案正确。

3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回落是逆城市化趋势的正要标志,所以B正确答案2、B 3、B四、课堂训练1 .以下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络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2 .以下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 )A.兴旺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兴旺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3.与兴旺国家相比,以下关于开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城市人口比重低 B.城市化开展速度慢 C.特大城市数量多 D.城市群分布广4 .世界上城市化起步最早的国家是 (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5 城市化在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下面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兴旺国家起步早B.如今,开展中国家城市化程度和城市化开展速度都高于兴旺国家C.大多数开展中国家城市化程度和本国经济开展程度不相适应D.兴旺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70%左右,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的60%分布在兴旺国家〔2021 天津〕读右图“国家城市化程度与人均GDP(按购置力评价法计算得出)程度统计图〞完成6-8题6.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A.不同开展阶段,城市化程度与人均GDP程度互相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程度与城市化程度成负相关C.城市化开展是进步人均GDP程度的动力D.人均GDP程度越高,城市化开展速度越快7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程度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A .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8 .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A.开展程度较高 B .应加快开展 C .开展速度最快 D .应限制开展9 .读图,答复以下问题(此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1到4的开展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过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

最新城市化学案

最新城市化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学案 城市化171105考试大纲:1、 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

能够描述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 能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能够分析其解决措施3、 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过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含义: (2)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从经济发展看,核心动力——从人口迁移看,动力(3)城市化的标志: (4)世界城市化进程表格归纳: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时间差异 起步时间 快速发展时间 目前城市化水平 目前发展速度 目前所处阶段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城市化 阶段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速度地域扩 展趋势常见的社 会问题阶段 阶段 阶段农村推力因素: 城市拉力因素:1.该国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B.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C.近半个世纪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D.目前,该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高2.该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粮食、花卉等种植比例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C.信息不发达,但文化观念得到提升D.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答案】1.A 2.D【解析】1.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超过30%才进入中期阶段,超过70%才进入后期稳定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该国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低。

故选A。

2.城市化发展,畜禽园艺产品市场扩大,农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例下降;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是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化过程中会促进区域文化建设;城市化地区地面硬化率高,地面径流汇集量增大、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

故选D。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重在积累)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③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④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⑤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⑥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2、3城市化(学案)

2、3城市化(学案)

2.3城市化(学案)课标预知: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城市化的定义及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能认识到城市化的利弊, 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2、世界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点,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学习过程】体验生活: 观察体会你所在的城市—-贵阳,从你记事到现在, 你看到或感受到了贵阳的哪些变化, 请将关键词记录下来。

一: 什么是城市化?自主学习:1、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向集聚和范围不断扩大, 变为城市的过程。

2.读图P31图2.16和P33图2.20,分析两地区分别发生的变化?3.结合自己的体验及课本P32图2.17, 归纳城市哪些条件吸引乡村人口(拉力), 乡村哪些条件使人口流向城市(推力)?4.结合生活体验, 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二: 世18251850187519001925195019752000界城市化进程18005.1 5.26.47。

812.620.829。

238.147.6世界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情况(%)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根据自己所绘的图,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一: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目前发展特点?(水平高低、速度快慢)2.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在图上简单补充一下。

3、根据补画的图, 分析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合作探究二:根据图2.19和案例4完成课本P34页活动表格。

概念区别: 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试分析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的原因? )郊区城市化: 城市中上阶层人口及农村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再城市化是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 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使市区内人口增长的现象。

城市化-学案1(高一)

城市化-学案1(高一)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通过P31图2.16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 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读图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点拨城布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2.17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总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4. -----------------------------------------------------------------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过渡: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本部分整体思路:先进行图2.19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3案例4完成P34活动题。

城市化学案

城市化学案

第三节城市化(学案)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三个标志:①;②;③。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指标是:。

4.城市化的动力:※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文化设施;城市交通;※推力因素:农村人口增长, 对土地压力;农村收入,社会服务;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

5.意义: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

②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a 生物的多样性;b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c 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d 出现“”现象,影响、风速和风向。

2.过快城市化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等。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是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污染的建筑和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建立一种循环。

实战演练:1.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A.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B.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3.下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①表示__________国家,②表示__________国家的情况。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_________,目前城市化的速度已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城市化学案

2.3城市化学案

2.2 城市化【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和意义。

2、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梳理】一、城市化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发展的动力?3.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其中哪一个指标是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4. 城市化的意义是什么?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记忆]1、对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表现⑴生物圈:⑵水圈:⑶岩石圈:⑷大气圈:2、过快的城市化对使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3、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解决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增大绿化面积等)4、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⑴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⑵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Array【要点突破】1、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在郊区集中,使郊区与城市融为一体。

2、逆城市化:城市化后期,由于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城区环境质量下降,城区人口迁往环境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的现象。

表解:逆城市化的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提高,市中心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而郊区环境质量较高;二是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是城乡间的交通便利。

【当堂检测】下图中图(一)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二)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一)中甲地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二)可代表的国家类型分别是()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来源:高考资源网]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2、13.图(二)反映了该市()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rray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2.3 城市化(导学教案)

2.3 城市化(导学教案)

第三节 《城市化》(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成的问题。

2.让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重点难点】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如何解决不合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学习过程】(导入)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乡村人口涌向城镇,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还新设了一大批市、镇,这就是城市化的表现。

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又带来什么影响呢? 【自主学习】城市化【深入探讨】1.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理由是什么?2.课本P34,完成活动题4.完成课本P35活动题。

5.完成课本P38活动题模式:_____________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巩固】一、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4)~(6)题。

4.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B.20%C.30%D.40%5.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6.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二、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
【致同学们】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把古朴的乡村变成繁华的城市。

城市诉说着历史沧桑,城市传扬着地域文化,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城市凝聚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学习目标】
1、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4、初步体验区域调查的主要方法。

5、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活动一
活动主题:班级调查——城市人口的变化
活动提示:完成“祖辈、父辈、我辈出生地(抽样)调查表”。

◆课前活动二
活动主题:社会调查——城市用地的变迁
活动提示:搜集我市不同时期的城区图文资料,或进行相关的走访调查。

◆课前活动三
活动主题:课本剧表演——《去城外住吧》
活动提示:设计课本剧,反映城市化后期阶段所出现的一些大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特点(时间不超过3分钟)。

【课堂学习】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自主学习
1、概念:
2、主要表现:
二、城市化的动力
枣庄的历史沿革
枣庄市的前身是峄县(现峄城区)演变而来。

峄县的雏形约在春秋后期基本形成。

西周时期,枣庄地区曾出现7个诸侯国。

现今的市中区,传说古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处建立庄园,种植枣树。

著于清光绪年间的《峄县志》有载:枣庄因当地枣树较多而得名。

1878年(清光绪四年),中兴煤矿公司成立(驻地在峄县枣庄镇),并逐渐成长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中兴公司亦十分重视,周总理曾多次关注,并改称枣庄矿区,枣庄这个名字开始更多地被采用。

1960年1月,撤销峄县,将峄县政府迁置枣庄镇。

1961年9月,设为山东省第四个地级市——枣庄市。

【思考讨论】阅读材料,简述近现代以来枣庄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学以致用
阅读教材第31页图2.16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1)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简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三、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1、近现代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趋势
2、城市化的演化规律
◆绘图体会:画出城市化进程曲线,并说出不同阶
段的主要特点。

◆案例分析:结合上图和教材案例“英国的城市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学以致用
1961年,枣庄市人口不足2万人,城区面积1.4平方公里,房屋破旧,市政设施简陋,城市街道狭窄,土质路面,宽窄不一,是一个煤灰遍城、经济单一的小城。

改革开放以来,枣庄市的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

据统计,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不足10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150.22平方公里(含滕州市),城市人口由建市之初不足2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16.85万人;城镇化水平大幅扩增至目前的47.8%。

【思考】阅读材料,指出枣庄市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3、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思考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各处在哪一阶段?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差异?
【小结反思】
【课后探究】
枣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突出的城市问题?如何进行合理调控和合理规划,
以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