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之练习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七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七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PPt课件四、学习过程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流程: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1000=()1、交流算法()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1000=()()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活动三: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0+50=13050+80=130130-80=50130-50=80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1500-600=1500-600=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3、完成“做一做”,第2题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除法丨苏教版(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除法丨苏教版(3)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这部分的教材是在学生已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导1、除法竖式的认识。
2、有余数的除法。
3、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材分析有余数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
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
把这一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例1、例2(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例3、例4(有余数除法)(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总是(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感受余数的出现,并了解余数的含义;(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例5(余数与除法的关第)通过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对比两种计算的结果,发现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的小的计算法则。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正确的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活动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自主的学习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关键1、重点:(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笔算有余数除法。
(2)余数和除法的关系,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
2、难点:(1)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算理。
(2)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
3、关键: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教学设计1、除法竖式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练习三》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练习三》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练习三》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创设情境。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展示练习三的内容,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这些问题?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巩固(10分钟)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解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位于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内容包含了8道练习题,每道练习题都设计了不同形式的题目,如看图列式、数列填空、计算等,旨在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以及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足够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分配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0篇(苏教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0篇(苏教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下面是整理的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0篇(苏教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赏析。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设计说明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
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2、组织学生汇报。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小组合作,先分析问题,然后汇报方法。
预设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画。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全册教案解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全册教案解析二年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初步认识和数学思维的初步培养时期。
苏教版全册二年级数学下册是让学生对数学发展史和数学观念有一定的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对苏教版全册二年级数学下册进行解析,分析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并从教材中挖掘出数学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1. 教材设计教材的设计突出了数学的可视化与图形化,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大的练习题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模型化能力,让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和知识,帮助学生在数字、图形和量的认识上更加深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1. 注重启发式教学本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的方式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发掘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逐渐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引导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数学的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对数学概念的深入认识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比如数字、图形等基本概念,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3. 创造性组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创造性组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深入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中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位于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错误,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准备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果的个数,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这些水果,一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展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逐步掌握计算规律。
如:讲解加法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意义;讲解减法时,可以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感受减法的运算过程。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选自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的数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纸、彩笔等学习用品。
3.实际问题情境: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购物、分食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这些问题。
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3个小朋友,然后问学生:“如果有1个小朋友加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让学生自由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以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找出问题的答案。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单元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7页。
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心;培养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四、单元课时安排有4个课时。
理解第一课中的带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3页二、教学目标:1.在平分几个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用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公式,能正确表达商和余数,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公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小棒五、学情分析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或看图写算式,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直观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要关注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及剩余数的操作、因为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完善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谈:开学第一天,老师准备了10支新铅笔给孩子们测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一、课程目标•掌握在数学游戏中进行简单运算的方法•培养小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所涉及教材为《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该课时主要是在游戏中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简单算术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孩子们能够掌握简单运算的方法•能够在游戏中积极合作,主动探索教学难点:•小学生可能对运算概念掌握不是很熟练•在游戏过程中,监督孩子们的秩序和进度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使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全班活动:进行马步行军训练、童谣唱等方式进行准备活动•小组活动:课堂上分为小组进行游戏,小组间进行竞赛•个别辅导:针对小组中出现的疑难点,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五、教学过程1.活跃课堂气氛黑板上写上“我们来计算一下3 + 4 = ?”,请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复述及计算,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2.游戏规则介绍老师将游戏规则详细介绍,注意让孩子们理解游戏的目的和规则。
提前为每个小组准备好游戏卡牌和筹码。
3.游戏开始孩子们开始分组进行游戏,老师观察每个小组的游戏过程,及时给出建议和指导。
4.游戏结束游戏结束后,老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总结,分享获得的经验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课堂综合评价针对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参与度、活跃度、表现情况等方面。
2.个人离线评价老师对每个孩子的表现进行离线评价,借此了解孩子在个人方面的优劣,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能够很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同时,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发挥了很好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由于年龄小、时间限制等因素,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准确等问题,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注意和调节,使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3、练习三》6
《练习三》教学设计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王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别相关图形是什么图形,能动手操作做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在折、分、拼、剪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关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的变化,体会图形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图形的活动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好奇心,具有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直观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多边形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孩子们,新知识的学习总是伴随已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所谓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这节课继续学习多边形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练习三二、组织练习1折一折,填一填这是一张纸,在这张纸里还藏着一些数学秘密呢,请孩子们看大屏幕,跟着电脑老师一起来折一折。
孩子们先观察再动手操作。
2剪一剪,拼一拼1请小朋友从作业纸上剪下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2)动手操作:将这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你能拼出哪些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同桌之间可以交流?(3)交流,你拼出的是什么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请孩子们展示谁上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拼的请学生边说边演示生叙述师补充:沿三角形长度相等的一边拼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固定,移动另一个三角形将其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是怎么拼的先要找到2条一样长的边,再把其中一个三角形翻转过来拼在一起可以拼成三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题大家完成得很好,把剪下的三角形放到文具盒里。
3分一分,数一数(1)引导:你能说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吗你能在图里画直线把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一起交流分法,重点理解“最少”。
小结:从一个顶点到不相邻的顶点画直线,不能交叉(2)现在请小朋友完成五边形最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注意“最少”。
(3)交流分法,哪种方法简单、不容易漏掉哪些孩子分对了给自己来个“√”,有错的订正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3练习9∣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3练习9∣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数表中寻找规律;2.能够自主地发现有规律的数表;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表中的数字进行推理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对数表中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对数表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数表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从数表中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计算出其他数字。
一遍过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另几个数表的规律,并进行回顾讨论。
3.2 讲授新知围绕“数表”这个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表的定义和性质,并掌握数表中数字的排列规律和各数字之间的关系。
重点讲解数表的常见类型,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3.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第7单元第3课时的练习9,包括自主发现规律和据此计算数表中未知的数字。
在练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每个数表,并且在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值的大小。
3.4 课堂扩展以实际生活中的数表为例,让学生自己编制数表,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例如:学生可以编制一张自己家庭的月度收支数表等。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为主要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中,在课前导入的观察发现环节中,学生表现积极主动,良好的探索意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讲授环节中,授课形式相对简单,但需要教师在讲解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练习巩固和课堂扩展环节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学能力,具备了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个别性的操作上的不准确或是推理上的漏洞,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掌握学习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篇1教学内容:P51~52练习三教学目的: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挂图、ppt、口算卡片。
教学时间:xxxxx教学过程二次设计1、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3、6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篇2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2. 两位数加法、减法混合运算。
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法、减法混合运算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两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则。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讲解两位数加法、减法混合运算,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4)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练习三2.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3. 两位数加法、减法混合运算4.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三的相关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 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3-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3苏教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节主要介绍角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
我们会学习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以及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角的定义,能够分辨锐角、直角、钝角,并且能够使用量角器准确地测量角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角的定义和分类,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是理解和区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准确地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和一些图片。
同学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课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比如钟表、自行车把手等,让同学们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角。
2. 讲解:我会用PPT展示角的定义和分类,然后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现场演示如何测量角的大小。
3. 练习:同学们会在课本上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PPT展示角的定义和分类,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这样同学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每个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课本第57页的练习题15。
答案:1. 锐角2. 直角3. 钝角4. 90°5. 小于9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角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得很好,但在使用量角器时还有一些困惑。
在课后,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复习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确保大家都能够准确地测量角的大小。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理解。
这就是今天的数学课,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角。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和进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讲解的细节。
角的定义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同学们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角的定义可能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包含了很深的数学概念。
我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以及互动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存在,并理解不同类型角的特征。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在算盘上表示数练习三 苏教版(2014秋)
估计时,让学生大胆的猜测,然后说说自己的依据。
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同学们拨第一个,四百零八。小组展示,汇报结果。
小组研究接着拨6个数。
自主完成六百九十五和九百九十四。
第2题,复习组成。
小组说一说,汇报结果。
第3题,同学自主完成。汇报结果。注意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是7个一,5个十,是不一样的。看清楚写在什么数位上。
第4题,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
第5题,小活动,小组合作,摆一摆数字卡片,读一读。
四、质疑拓展
思考题,你知道用2、3、5这几个数能组成那些三位数吗?请你说一说,再写一写。汇报结果。
五、检测反馈
4个百合4个十合起来是()
709里面有()个百和()个一。
六、小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课前准备练习,第1题。边拨边数,小组内互相检查。
难点:40个十是多少?联系10个十是一百。
教学内容
练习三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11课时第4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如何在算盘上表示数。初步认识算盘的结构,了解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能读出和写出算盘上表示的千以内的数,能按要求在算盘上拨数。
2.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几以及一千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能熟练读出和写出算盘上表示的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选取2个小组进行比赛。看一看那一组活动的过程中做的最好。
第6题,写出横线上的数。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写一写。
第7题,按规律添数,并读一读。
请男女生比赛。
汇报结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运算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运算规则等方面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运算顺序、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教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图片中有几个苹果,小明拿走了几个,还剩几个?让学生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运算游戏。
教师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检验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2024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4练习三—课件
7.右边两个杯里的黄豆大约各有几百粒?
200粒
400粒
800粒
8.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要用5个珠。用五个珠还可以表 示哪些三位数?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500,410,401,320,302,311,230, 203,221,140,104,131,113,122
用下面的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 数?分别写出来。
2.
(3 )个百、( 2 )个 十和( 6 )个一组成 的数是( 326 )
( 5 )个百和( 8 ) 个一组成的数是 ( 508 )
3.
(1)738里面有( 7 )个百、( 3 )个十和( 8 )个一。
(2)8个百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807 )。
(3)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350 )。 (4)40个十是(400 ),10个百是(1000 )。
千。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4. 300+20= 320 90+700= 790 660-60= 600
320-20= 300 940-40= 900 50+200= 250
320-300= 20 850-800= 50 180-100= 80
5.写出横线上的数。
659
905
6.按规律填数,并读一读。
555 464 373 504 603 70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练习三教案与反思
第4课时练习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算盘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出示“练习三”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小组合作。
在算盘上先拨出下面各数,再一边拨一边接着数出6个数。
小组内指名汇报怎样边拨边数。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指着第1题的“六百九十五”问: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教材这两幅图你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课件出示第2题。
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
2.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
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3.千以内的数的读写完成“练习三”第5题。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拿出你们准备的小卡片,拼成一个三位数,让你们同桌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师: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说一说在你的脑袋里面这两个数到底有多少?2.完成“练习三”第8题。
出示题目。
右边这两个杯里面有多少粒黄豆呢?3.找规律,在计数器上面表示数。
(1)完成“练习三”第7题。
这个小火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后,指名评价。
师拿出计数器,问:现在老师要在计数器上面放5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怎样放?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
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算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小组合作。
在算盘上先拨出下面各数,再一边拨一边接着数出6个数。
小组内指名汇报怎样边拨边数。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指着第1题的“六百九十五”问: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教材这两幅图你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课件出示第2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
2.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
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
3.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完成“练习三”第5题。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拿出你们准备的小卡片,拼成一个三位数,让你们同桌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师: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说一说在你的脑袋里面这两个数到底有多少?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出示题目。
右边这两个杯里面有多少粒黄豆呢?
3.找规律,在计数器上面表示数。
(1)完成“练习三”第7题。
这个小火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后,指名评价。
师拿出计数器,问:现在老师要在计数器上面放5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怎样放?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2)完成“练习三”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