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124个文言文字词积累
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知识清单四课标要求背诵的21篇文言文常考名句
知识清单四课标要求背诵的21篇文言文常考名句1.《〈论语〉十二章》(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富贵不能淫》(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曹刿论战》〔《左传》〕(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5.《出师表》〔诸葛亮〕(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019年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 第1篇《论语》十则
第1篇《论语》十则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2)不亦君子..乎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3)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4)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5)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6)诲.女知之乎诲:教导(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欲:喜欢,想要(9)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10)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谋划策(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样后:以后(12)见贤思齐.焉齐:看齐(13)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学习(14)其恕.乎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15)勿施.于人施给,施加2.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高兴、愉快(2)是知也。
“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意思人称代词,你3.古今异义(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2)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虚数今义:数词,三(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4)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5)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优点今义:善良(6)可以..为师矣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4.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②诲女知之乎明白③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2)而:①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②温故而知新顺接连词③任重而道远并列连词(3)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③谓为信然确实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4)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5)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有抱负或有作为的人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6)故:①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②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因此④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5.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故,在文中意思为旧知识新,在文中意思为新知识(2)动词作名词传不习乎传,在文中意思为传授的知识(3)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时,在文中意思为按时(4)形容词作名词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在文中意思为优点、长处(5)形容词作名词见贤思齐焉贤,在文中意思为贤人二、成语积累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耻下问死而后已三、名句积累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第1篇《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今义:朋友(2)不亦君子..乎古义: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3)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表示可能、许可(4)饭疏.食,饮水古义:今义:疏通,疏散(5)饭疏食,饮水.古义: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3.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2)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5.其他重点词(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9)不逾矩..(10)人不堪.其忧(11)博学而笃.志(12)切.问而近思(13)曲肱.而枕之(14)逝.者如斯.夫6.重点虚词(1)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2)而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4.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传.不习乎(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7.特殊句式(1)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虚词“之”,代“自己”)(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参考答案1.(1)“说”同“悦”,愉快(2)“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1)志同道合的人(2)有才德的人(3)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4)粗糙(5)冷水3.(1)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2)立志志向志向4.(1)名词作状语,按时(2)名词作状语,每天(3)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疑惑(5)多次进行自我检查(6)诚信(7)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迷惑,疑惑(9)越过法度(10)能忍受(11)坚定(12)恳切(13)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14)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4)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1)温习(2)生气,恼怒6.(1)动词,做,成为介词,替(2)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连词,表并列(3)代词,他的代词,那种第2篇伯牙善鼓琴1.通假字卒.逢暴雨2.古今异义初为霖雨之操.古义:今义:操持、操作3.一词多义善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4.词类活用(1)钟子期辄穷.其趣(2)伯牙善鼓.琴5.其他重点词(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3)洋洋..兮若江河(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6)乃援.琴而鼓之(7)吾于何逃.声哉(8)钟子期辄穷其趣.6.重点虚词(1)于伯牙游于泰山之阴止于岩下吾于何逃声哉(2)之钟子期必得之乃援琴而鼓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子之听夫参考答案第2篇伯牙善鼓琴1.“卒”同“猝”,突然2.琴曲名(5)山的北面(6)拿,拿过来(7)逃避3.善于、擅长好4.(1)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2)名词用作动词,弹奏5.(1)意念,心情(2)山高的样子(3)盛大的样子(4)想(8)旨趣,意旨6.(1)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到(2)代词,代伯牙的心意代词,代琴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第3篇陋室铭1.古今异义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样子,形状2.一词多义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3.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无丝竹之乱.耳(5)无案牍之劳.形4.其他重点词(1)斯.是陋室(2)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可以调素琴...5.重点虚词之何陋之有无丝竹之乱耳参考答案第3篇陋室铭1.形体、躯体2.表示交往的人表示来来往往的人3.(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2)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3)名词用作形容词,指德行美好(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4.(1)这(2)博学的人(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4)弹琴5.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4篇爱莲说1.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今义:栽种2.一词多义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2)香远.益清4.其他重点词(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6)陶后鲜.有闻.(7)宜.乎众矣5.重点虚词之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参考答案第4篇爱莲说1.竖立2.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形容词作状语,在远处3.(1)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2)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4.(1)多(2)沾染(污秽) (3)洗(4)亲近而不庄重(5)认为(6)少听到(7)应当5.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第5篇河中石兽1.古今异义(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义:今义:不潮湿(2)阅.十余岁古义:今义:看(3)求.石兽于水中古义:今义:请求、要求、追求(4)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一门学科(5)是.非木杮古义:今义:表判断的动词(6)但.知其一古义:今义:表转折的连词,但是2.一词多义如如是再啮如其言3.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其他重点词(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竟.不可得(4)湮.于沙上(5)遂反溯流..逆上矣(6)可据理臆断..欤(7)山门圮.于河(8)众服为确论..(9)啮.沙为坎穴5.重点虚词(1)为以为顺流下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啮沙为坎穴(2)之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参考答案第5篇河中石兽1.(1)岸(2)经过,经历(3)寻找(4)事物的道理、规律(5)这(6)只2.像依照3.(1)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2)动词用作名词,大水4.(1)靠近(2)一起(3)终了,最后(4)埋没(5)逆流(6)主观地判断(7)倒塌(8)精当确切的言论(9)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2)代词,这件事代词,代石兽助词,的5.(1)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介词,表被动,译为“被”动词,认为动词,成为第6篇三峡1.通假字略无阙.处2.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或者,或许(2)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虽然(3)良.多趣味古义:今义:好3.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绝沿溯阻绝绝多生怪柏哀转久绝(3)清回清倒影清荣峻茂4.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2)素湍.绿潭(3)回清.倒影(4)每至晴初霜.旦5.其他重点词(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不见曦.月(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属引..凄异(6)林寒涧肃.(7)绝多生怪柏(8)飞漱.其间(9)清荣峻茂....(10)每至晴初霜旦.(11)哀转..久绝(12)或王命急宣.参考答案第6篇三峡1.“阙”同“缺”,空隙、缺口2.(1)有时(2)即使(3)甚,很3.(1)于。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 个常用实词跟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均开始试试考一点课外的文言文选段。
上海则在 2019 年开始,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语言段阅读试题,这一考试内容此后仍将持续下去,落实《课程标准》对于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简易的文言诗文。
能联合自己的已有累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大概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
剖析近三年上海语文中考结果,课外文言文阅读仿佛已成了“中考杀手”,每年的得分状况在当年试卷各部分中总处在底部地点,得分率一直彷徨在 60%左右。
究其原由,重点在于初三学生缺少足够的文言实词的累积,限制了对文本内容的正确掌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领会。
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多数是一些大家熟知的寓言和成语故事等。
2019 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的“郑人逃暑”选自南北朝前秦苻郎的漫笔集《苻子》,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寓言故事。
故事劝告人们:状况是不停变化的,不可以不过用老目光对待新事物,不可以千篇一律的用老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会碰钉子受害的。
读懂这篇短文的重点是正确理解文中的一些实词,如“逃、流、徙、从、席、患、濡、去、是、昼、夕” 等。
认真剖析试题,能够发现命题老师也正是环绕着这些实词在做文章:第 7 题(试卷题号,下同)解说加点的词语,命题第1页/共4页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第 8 题解说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重点在理解“是、昼、夕”等词在句中的含义;至于第9、10题的答案,则成立在对文本内容的正确掌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领会上,其前提也相同是对文本字词含义的正确掌握。
因而可知累积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它是初三学生提升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中考课外文言文得分率的重点所在。
中考之所以特别重申实词的累积,是由于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假如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一样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甚至闹出笑话来。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总结精华(打印版)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总结精华(名师总结文言文实词、虚词,建议背诵学习)(绝对精品文档,对2019年高考很有帮助,价值很高)(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③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当之郡,道要昌邑。
(《四知》)其(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之”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之”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作助词用。
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
(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③水陆草木之花。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①公将鼓之。
②久之。
③怅恨久之。
2、作代词用。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例如:①具答之。
②亲戚畔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例如:①渔为甚异之。
(3)作动词用。
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语法作用。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
(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如:①马之千里者。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初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例1](2004年福州市)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剖析]此题以解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把握,常放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因此,解答此题,分析具体语言环境,对所在文段进行整体翻译是前提和关键。题①中的“是”当“这” 讲;题②中的“食”字是个通假字,同“饲”,是“喂养”的意思;题③中的“策”字属词类活用现象,“策”本为名词,在此用作动词,意为“鞭打(驱使)”题④中的“或”与今义有所不同,在句中当“有时”讲。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 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 (4)动词 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戍鱼阳 (5)起,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 ◎负 (1)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1)动词 感动 帝感其诚 (2)动词 伤感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 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动词 阅读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考点梳理】
文言实词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主要是对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根据上下文” 来理解词义。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160个字词释义汇编
《周亚夫军细柳》
从流飘荡
《与朱元思书》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
自
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
固
固然、当然
求之下流,固颠
《河中石兽》
固不知子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顽固、固执
汝心之固
《愚公移山》
必,一定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周亚夫军细柳》
本来
子固非鱼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顾
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看,视
顾野有麦场
《狼》
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观
观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字词
意义
例句
出处
安
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安定
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
安逸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身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
备
具备,完备
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
预备,准备
军细柳:以备胡
《周亚夫军细柳》
日侍坐备顾问
《送东阳马生序》
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装备
左佩刀,右备容臭
2019中考语文必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
2019中考语文必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 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 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6)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6)51.举(jǔ)动词。
①举动,发动。
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②举用,任用。
如: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举荐,推举。
如: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④举起。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52.具(jù)(1)名词。
用具,工具。
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2)动词。
①具备,具有。
如: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②备办,准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3)形容词。
详细的。
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4)副词。
同“俱”,表示范围,皆,都。
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53.绝(jué)(1)动词。
①断裂,隔断。
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②停止,消失。
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③尽,光。
如: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2)形容词。
①与世隔绝的。
如:自云先世避秦是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②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的。
如:以为妙绝(《口技》)③的,最险的,没有出路的。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核舟记》)(3)副词。
极,非常。
如: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54.空(kōng)(1)名词。
天空。
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2)动词。
①消散。
如: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②读kòng,使……缺乏。
如: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使……净。
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句中的“空”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体魄山石后禅院》)(3)形容词。
没有东西,空的。
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55.类(lèi)(1)名词。
①类别,种类。
如: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②事理。
如: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2)动词。
类似,相似。
语文版2019届中考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专题: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含答案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自非亭午夜分/自名为罗敷B.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暮到江陵/暮宿黄河边D.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B.属引凄异/下车引之.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D.春冬之时/以我酌油知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文章用典型化的手法,先写山,后写水,山水中用四季变化的景色穿插其间,将动景和静景巧妙结合在一起。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特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落笔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二、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A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B.而钱不湿/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徐以勺酌油沥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有时朝发白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当世无双/当窗理云鬓B.惟手熟尔/惟闻女叹息.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而翁知我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归来见天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徐以勺酌油沥之/或以钱币乞之B.当世无双/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其不善者而改之D.汝亦知射乎/尔安敢轻吾射.下面对“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卖油的老头儿)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9篇曹刿论战
第篇曹刿论战(《左传》)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课;◎语文八下第课;◎苏教九下第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教参段层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à)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徧)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以实情上报。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做到明察,但一定以诚心判断。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第①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①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②层: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
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第1篇《论语》十二章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④自远方来,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曾子曰:“吾日⑦三省⑧吾身:为⑨人谋而不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力了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了解并顺应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课文注释】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③不亦说(yuè)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④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日:每天。
⑧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⑨为:替。
⑩谋:谋划。
⑪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⑫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七十岁时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段解: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4)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4)31.故(gù)(1)名词。
①原因,缘故。
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②旧的(知识)。
如:温故而知新(“故”在此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为政》)(2)形容词。
从前的,原来的。
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3)副词。
特意,特地。
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4)连词。
所以,所以。
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32.顾(gù)动词。
①看,环顾,向四周看。
如:顾野有麦场(《狼》)②转过头看。
如: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③探望,拜访。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33.固(gù)(1)动词。
巩固,稳固。
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形容词。
顽固,闭塞。
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3)副词。
本来,原来。
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34.观(guān)(1)名词。
景观。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动词。
①阅读。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②观看,欣赏。
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35.归(guī)动词。
①返回,回来,回去,回家。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②归依。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③归聚,归到一处。
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36.好(hǎo)(1)动词。
读hào,喜爱。
如: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2)形容词。
①美好的。
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②友好。
如: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能够,以便。
如: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7.恨(hèn)(1)名词。
①怨恨。
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②仇恨,伤痛。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2)动词。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鸢飞戾天者
戾
至、到达
罪过,乖张
《与朱元思书》
经纶世务者
经纶
筹划、治理
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与朱元思书》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诚实
《富贵不能淫》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这
表判断的动词
《富贵不能淫》
子未学礼乎
子
你
儿子
《富贵不能淫》
丈夫之冠也
丈夫
男子
女子的配偶
《富贵不能淫》
父命之
月色入户
户
多指门
住户,人家
《记承天寺夜游》
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纪念,思念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转折连词,但是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
清闲的人
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记承天寺夜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
表示约数
或许,允许
《与朱元思书》
猛浪若奔
奔
指飞奔的马
奔跑,飞奔
三人行
三
表示多个
表示确数
《〈论语〉十二章》
有朋自远方来
朋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疏
粗糙
疏通、疏散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水
指冷水
无色无味的液体
《〈论语〉十二章》
温故而知新
故
学过的知识
原来的、从前的
《〈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
时
按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个文言文字词积累A1.安①怎么、哪里。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②安逸、安乐。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安稳、安定。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养。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⑤何处,哪里。
如: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2.案①文书、案卷。
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②几案、矮长桌。
如: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蒲松龄《劳山道士》)③同“按”,按着。
如: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
(王充《订鬼》)B3.把持着、端着、拿着。
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4.比①靠近、挨着。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表比较。
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③及、等到。
如:莫邪子名赤,比后壮。
(干宝《干将莫邪》)C5.才①仅仅、刚刚。
如:初极狭,才通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②才能。
如: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司马光《孙权劝学》)6.彻①尽。
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通达,这里引申为思想的改变。
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列子·愚公移山》) 7.诚①确实、的确。
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②诚心。
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列子·愚公移山》)③表假设,假如。
如: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司马光《祖逖北伐》) 8.辞①告别。
如:停数日,辞去。
(陶渊明《桃花源记》)②推辞、不接受。
如:蒙辞以军中多务。
(司马光《孙权劝学》)③言辞。
如:未尝稍降辞色。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从①采纳、听从、顺从。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②跟随。
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柳宗元《小石潭记》)③由、自。
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柳宗元《小石潭记》)④追、追求。
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⑤从容。
如:王果从容入。
(蒲松龄《劳山道士》)D10.但只、仅。
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1.对①对着、向着。
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②回答。
如: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左传·曹刿论战》)E12.而1.连词,连接词语和句子。
①表并列,译为“又”“并”。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说》)②表转折,译为“但”“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③表顺承(承接),译为“就”“接着”。
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表修饰,译为“地”“着”。
如: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柳宗元《捕蛇者说》)⑤表假设,译为“如果”。
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⑥表递进,译为“而且”“并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如: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徐珂《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3.复音虚词。
①而已,表语气,罢了。
如: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②久而、既而、俄而、已而,表时间。
如:睨之,久而不去。
(欧阳修《卖油翁》)F13.发①把箭射出去。
如: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②从……出发。
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郦道元《三峡》)③发出、表现。
如: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起、兴起。
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花开。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⑥头发。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14.方①方圆。
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比拟。
如: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范晔《私心》)③正。
如:方虚骄而恃气。
(《庄子·呆若木鸡》)④才。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⑤地方、方向、方位。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六则》)⑥道。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15.不(fǒu)同“否”,表示否定的意思,相当于“吗”。
如: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刘义庆《期行》)16.夫①成年男子。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列子·愚公移山》)②丈夫。
如: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林嗣环《口技》)③fú,这、那。
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范仲淹《岳阳楼记》)④fú,句首、句中或句末语气词,可不译。
如: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刿论战》)⑤夫子:老师、先生。
如: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⑥大夫:官职或官名。
如: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7.负①背、背着。
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列子·愚公移山》)②靠着、凭依。
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吴均《与朱元思书》)③辜负、对不起。
如:客曰:“不负子也。
”(干宝《干将莫邪》)18.复①又、再。
如: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
(王安石《伤仲永》)②繁复、重复。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③恢复。
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④反复:书信往来。
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9.弗不。
如: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鱼我所欲也》)G20.盖①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原来”。
如: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林觉民《与妻书》)②句首语气词,可译为“大概”或不译。
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1.更①更加。
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②重新。
如: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司马光《孙权劝学》)③还。
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④更换、改变。
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⑤夜里的计时单位。
如:是日更定矣。
(张岱《湖心亭看雪》)22.固①本来。
如: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②固执、顽固。
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列子·愚公移山》)③一定。
如: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23.顾①回头看。
如: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期行》)②看。
如: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白居易《观刈麦》)③顾及、顾念。
如: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与妻书》)④探望、拜访。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葛亮《出师表》)24.故①旧的,原来的。
如:温故而知新。
(《〈论语〉六则》)②特意。
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③原因,缘故。
如:公问其故。
(《左传·曹刿论战》)④所以,因此。
如:故余虽愚。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H25.恨遗憾。
如: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26.或①有时。
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②有的人。
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或许。
如:或异二者之为。
(范仲淹《岳阳楼记》)J27.及①到。
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陶渊明《桃花源记》)②达到。
如: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③等到。
如: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司马光《孙权劝学》)④比得上。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⑤涉及。
如: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范晔《私心》)⑥推及。
如: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林觉民《与妻书》)⑦和、与。
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诸葛亮《出师表》) 28.济渡水。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9.既①已经。
如:莫春者,春服既成。
(《论语·先进》)②不久,“既而”常连用。
如:既而儿醒。
(林嗣环《口技》)30.见①看见。
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拜见、谒见。
如: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引见。
如: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④探望。
如:其将归见其亲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⑤了解、见识。
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司马光《孙权劝学》)⑥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⑦xiàn,同“现”,显现。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1.间①夹杂。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林嗣环《口技》)②一会儿。
如:立有间。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③参与。
如: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④中间。
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期间。
如: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⑥量词。
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⑦间隔,隔开。
如: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⑧暗暗地。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司马迁《陈涉世家》)32.将①将要。
如:余将告于莅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②扶、持。
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③拿、把。
如: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干宝《干将莫邪》)④率领。
如: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司马光《祖逖北伐》)⑤将军。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33.僵僵硬不动。
如:四支僵劲不能动。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4.竭完、尽。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35.解①脱、解下。
如:解衣欲睡。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②融化。
如: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③解释。
如:后经吾婉解。
(林觉民《与妻书》)④理解、明白。
如: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
(林觉民《与妻书》)⑤分割动物的肢体。
如:宋之庖丁学解牛。
(王充《订鬼》)36.就①完成。
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王安石《伤仲永》)②跟随。
如:就傅读书,过目成诵。
(段玉裁《戴震难师》)③从事。
如:蒙乃始就学。
(司马光《孙权劝学》)④接近、靠近。
如: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与妻书》)37.举①推荐、推举。
如: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