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曾谨言 著) 答案----第6章-1

合集下载

量子力学导论第6章答案

量子力学导论第6章答案

第六章 中心力场

6.1) 利用6.1.3节中式(17)、(18),证明下列关系式

相对动量 ()21121p m p m M

r p

-==∙

μ (1) 总动量

1p p R M P

+==∙ (2)

总轨迹角动量p r P R p r p r L L L

⨯+⨯=⨯+⨯=+=221121 (3)

总动能 μ

22222

22

221

21p

M

P m p m p T +

=+= (4)

反之,有 ,11r m R r

μ+

= r m R r

2

2μ-= (5) p P m p +=2

,p P m p -=

1

(6)

以上各式中,()212121 ,m m m m m m M +=+=μ

证: 2

12

211m m r m r m R ++=

, (17) 21r r r -=, (18)

相对动量 ()211221212

11p m p m M r r m m m m r p

-=⎪⎪⎭

⎫ ⎝⎛-+=

=∙

∙∙

μ (1’)

总动量 ()212

1221121p p m m r m r m m m R M P

+=+++==∙

∙∙ (2’)

总轨迹角动量 221121p r p r L L L

⨯+⨯=+=

)5(2211p r m u R p r m u R ⨯⎪⎪⎭

⎝⎛-+⨯⎪⎪⎭⎫ ⎝⎛

+= ()

()

2112

211p m p m

M

r p p R -⨯

++⨯=

)

2)(1(p r P R ⨯+⨯=

由(17)、(18)可解出21,r r

,即(5)式;由(1’)(2’)可解出(6)。

总动能()22

11

2

262221212222m p P m m p P m m p m p T ⎪⎪⎭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 答案----第7章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 答案----第7章

[
]
(5)
注意到算符的对易关系
ˆ , ∇ F( r ) = ∇ ⋅ F( r ) 推广到三维: p i 令 F( r ) = e c 则有: q pe c − e c p = ∇ e c = ( ∇ f ) e c i c q pe c = e c p + ∇ f c
qB C
(x −
x0 ) 。
7.1 设带电粒子相互的均匀电场 E 和均匀磁场 B 中运动,求其能谱及波函数(取磁场方向为 z 轴, 电场方向为 x 轴方向) [解] 为使能量本征方程能够求得,可以这样选择矢势,使
Ax = 0
Ay = Bx
Az = 0
设电场 E 的大小是 ε ,选择标势 V (r ) ,使场沿着 x 轴
ˆ = ∇ ,因此 正则动量与梯度算符相对应,即 p i
ˆ ,p ˆ ]= 0 [p
ˆ ,A ˆ = 0 ˆ 仅与点的坐标有关 A 又A x y
q ∂ [v ,v ] = − ,A − µ c i ∂x
x y 2
[
]

y

q ∂ Ax , 2 i ∂ y µ c iq = µ 2 c Bz
(
) )
(6)
= −
2 ∂ 2 q2B2 q2B2 2 1 2 2 2 ( ) + x − x − x + p y + pz 0 2 0 2u ∂ x 2 2uC 2 2 u 2uC x0 = uC 2 q2B2 py qB uC Cε py = + qε + uC B u qB qB uC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曾谨言 著) 答案----第4章-2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曾谨言 著) 答案----第4章-2

[
]
Lx = L y = 0 。

( ∆ Lx ) 2 =
(L
x
− Lx
)
2
= Lx − Lx = L x =
2
2
2
1 l ( l + 1) − m 2 2 2
[
]
同理
(∆ L )
y
2
=
1 l ( l + 1) − m 2 2 。 2
2 2
[
]
(补白)若需要严格论证 l x 与 l y 的相等关系,可设
1 1 ⅲ)取 λ = − 1 ,得 b = − 2a = − 2c ,归一化后可得本征矢为 − 2 。 2 1 1 在 C1Y11 = C1 0 态下 : 0 1 2 1 L x 取 0 的振幅为 ( 1 0 − 1) C1 0 = C1 , Lx 取 0 的几率为 C1 ; 2 2 2 0 1 L x 取 的振幅为 1 2
1 − 2 1 6a , d = − 2a , e = a ,本征矢为 6 ,在 C 2Y20 态下,测得 L x = − 2 的 4 − 2 1
a 1 1 ⅰ)取 λ = 0 ,得 b = 0, c = − a ,本征矢为 0 ,归一化后可得本征矢为 0。 2 − a − 1

曾谨言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

曾谨言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

曾谨言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

曾谨言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微观粒子的行为规律。曾谨言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在学习量子力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练习题,以下是曾谨言量子力学练习题的答案。

1. 问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子通过两个狭缝后,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如果将其中一个狭缝完全堵住,干涉条纹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当一个狭缝被堵住时,干涉条纹会消失,屏幕上只会出现一个单缝的衍射图样。这是因为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子通过两个狭缝后会形成波的叠加,产生干涉现象。而当一个狭缝被堵住时,只有一个光子通过,无法产生干涉。

2. 问题:在量子力学中,什么是波函数?

答案: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它可以用来计算粒子在空间中的位置、动量等物理量的概率分布。波函数的平方模的积分表示了粒子在某一位置的概率密度。

3. 问题:什么是量子纠缠?

答案: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它们的状态将无法被单独描述,而是成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状态。即使这些粒子之间距离很远,它们的状态仍然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关系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4. 问题:什么是量子隧穿?

答案:量子隧穿是指微观粒子在经典力学中无法通过的势垒或势阱,在量子力

学中却有一定概率穿越的现象。这是由于量子力学中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粒子

具有波动性质,可以在势垒或势阱的两侧存在一定的概率分布。

5. 问题:什么是量子比特?

答案:量子比特,简称量子位或qubit,是量子计算中的基本单位。与经典计算中的比特不同,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态,这种叠加态可以通

曾谨言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

曾谨言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

曾谨言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一门基础理论,它在20世纪初由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海森堡等科学家共同发展起来。曾谨言教授的量子力学练习题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量子力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一些练习题及其答案的示例:

练习题1:波函数的归一化

某粒子的波函数为 \( \psi(x) = A \sin(kx) \),其中 \( A \) 和\( k \) 是常数。求波函数的归一化常数 \( A \)。

答案:

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为 \( \int |\psi(x)|^2 dx = 1 \)。将

\( \psi(x) \) 代入归一化条件中,得到:

\[ \int |A \sin(kx)|^2 dx = 1 \]

\[ A^2 \int \sin^2(kx) dx = 1 \]

利用三角恒等式 \( \sin^2(kx) = \frac{1 - \cos(2kx)}{2} \),积分变为:

\[ A^2 \int \frac{1 - \cos(2kx)}{2} dx = 1 \]

\[ A^2 \left[ \frac{x}{2} - \frac{\sin(2kx)}{4k} \right] = 1 \]

由于波函数在 \( x = 0 \) 到 \( x = \frac{\pi}{k} \) 之间归一化,所以:

\[ A^2 \left[ \frac{\pi}{2k} - 0 \right] = 1 \]

\[ A = \sqrt{\frac{2k}{\pi}} \]

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 )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摘录

第三版序言

我认为一个好的高校教师,不应只满足于传授知识,而应着重培养学生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里涉及到科学上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往”中是一种手段,而目的只能是“开来”。 讲课虽不必要完全按照历史的发展线索讲,但有必要充分展开这种矛盾,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设想一个解决矛盾的方案。

要真正贯彻启发式教学,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而教学研究既有教学法的研究,便更实质性的是教学内容的研究。从教学法来讲,教师讲述一个新概念和新原理时,应力求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过程。在教学内容上,至少对于像量子力学这样的现代物理课程来讲,我信为还有很多问题并未搞得很清楚,很值得研究。

量子力学涉及物质运动形式和规律的根本变革.20世纪前的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只适用于描述一般宏观

从物质波的驻波条件自然得出角动量量子化的条件及自然理解为什么束缚态的能量是量子化的:P17~18;

人类对光的认识的发展历史把原来人们长期把物质粒子看作经典粒子而没有发现错误的启发作用:P18;

康普顿实验对玻尔电子轨道概念的否定及得出“无限精确地跟踪一个电子是不可能的”:P21;

在矩阵力学的建立过程中,玻尔的对应原理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波动力学严于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思想:P21;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准确含义:P29;

电子的双缝衍射实验对理解电子波为几率波的作用:P31

在非相对论条件下(没有粒子的产生与湮灭),概率波正确地把物质粒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联系起来,也是在此条件下,有波函数的归一化及归一化不随时间变化的结果:P32;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习题答案第5章-1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习题答案第5章-1

量⼦⼒学第四版卷⼀(曾谨⾔著)习题答案第5章-1第五章:对称性及守恒定律

P248设粒⼦的哈密顿量为 )(2??2r V p H

+=µ

。(1)证明

V r p p r dt

d ??-=?

µ/)(2。(2)证明:对于定态 V r T ??=2

(证明)(1)z y x p z p y p x

p r ++=?

,运⽤⼒学量平均值导数公式,以及对易算符的公配律: )],,(,[21

],[222z y x V zp yp xp p p p p z p y p x

z y x z y x z y x +++++++=µ

(2)分动量算符仅与⼀个座标有关,例如x

i p x ??

=

,⽽不同座标的算符相对易,因此(2)式可简化成: ],??[],??[],??[]?,??[21]?,??[21]?,??[21222

V p z V p y V p x

p p z p p y p p x z y x z z y

y x x +++++=

µµµ (3)前式是轮换对称式,其中对易算符可展开如下:

2

22?2??x x x p i p i p i =+= (4)

x

V

x

i ??=?? (5)将(4)(5)代⼊(3),得:代⼊(1),证得题给公式:

V r p

p r dt d ??-=? µ

2?)( (6)(2)在定态ψ之下求不显含时间t 的⼒学量A ?的平均值,按前述习题2的结论,其结果是零,令p r A ?= 则0)??(*2=??-=

=V r p d p r p r dt d τµτψψ(7)但动能平均值 µτψµψτ

22?*22p d p T =≡

曾谨言量子力学习题库

曾谨言量子力学习题库

一、简述题:

1. (1)试述Wien 公式、Rayleigh-Jeans 公式和Planck 公式在解释黑体辐射能量密度随频率分布的问

题上的差别

2. (1)试给出原子的特征长度的数量级(以m 为单位)及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以Å为单位)

3. (1)试用Einstein 光量子假说解释光电效应

4. (1)试简述Bohr 的量子理论

5. (1)简述波尔-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

6.

(1)试述de Broglie 物质波假设

7. (2)写出态的叠加原理

8. (2)一个体系的状态可以用不同的几率分布函数来表示吗?试举例说明。 9. (2)按照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试给出波函数应满足的条件

10.(2)已知粒子波函数在球坐标中为),,(ϕθψr ,写出粒子在球壳),(dr r r +中被测到的几率以及在

),(ϕθ方向的立体角元ϕθθΩd d d sin =中找到粒子的几率。

11.(2)什么是定态?它有哪些特征? 12.(2))()(x x δψ=是否定态?为什么? 13.(2)设ikr

e r

1=

ψ,试写成其几率密度和几率流密度 14.(2)试解释为何微观粒子的状态可以用归一化的波函数完全描述。 15.(3)简述和解释隧道效应

16.(3)说明一维方势阱体系中束缚态与共振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7.(4)试述量子力学中力学量与力学量算符之间的关系

18.(4)简述力学量算符的性质 19.(4)试述力学量完全集的概念

20.(4)试讨论:若两个厄米算符对易,是否在所有态下它们都同时具有确定值?

21.(4)若算符A

ˆ、B ˆ均与算符C ˆ对易,即0]ˆ,ˆ[]ˆ,ˆ[==C B C A ,A ˆ、B ˆ、C ˆ是否可同时取得确定值?为什么?并举例说明。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 科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 科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目次

第二章:波函数与波动方程………………1——25

第三章:一维定态问题……………………26——80

第四章:力学量用符表达…………………80——168

第五章:对称性与守衡定律………………168——199

第六章:中心力场…………………………200——272

第七章: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273——289

第八章:自旋………………………………290——340

* * * * *

参考用书

1.曾谨言编著:量子力学上册 科学。1981

2.周世勋编:量子力学教程 人教。1979

3.L .I .席夫著,李淑娴,陈崇光译:量子力学 人教。1982

4.D .特哈尔编,王正清,刘弘度译:量子力学习题集 人教。1981

5.列维奇著,李平译:量子力学教程习题集 高教。1958

6.原岛鲜著:初等量子力学(日文) 裳华房。1972

7.N.F.Mott.I.N.Sneddon:Wave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西联影印。1948

8.L.Pauling.E.B.Wilson: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

(有中译本:陈洪生译。科学) 1951

9. A.S.Davydov: Quantum Mechanics Pergamon Press 1965

10. SIEGFRIED.Fluegge:Practical Quantum- Mechanics

(英译本) Springer Verlag 1973

11. A.Messian:Quantum Mechanics V ol I.North.Holland Pubs 1961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曾谨言 著) 答案----第2章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曾谨言 著) 答案----第2章

, 求ψ ( x, t ) 。
解:
ψ ( x, t ) = e
p2 i p0 x − 0 t / 2m
2.2 对于一维自由运动粒子,设ψ ( x,0) = δ ( x) 求 ψ ( x, t ) 。 (解)题给条件太简单,可以假设一些合理的条件,既然是自由运动,可设粒子动量是 p ,能量是 E,为 了能代表一种最普遍的一维自由运动,可以认为粒子的波函数是个波包(许多平面波的叠加),其波函数:
−∞
∫ ψ ( x,0) e
− ikx
dx 是ψ ( x,0) 的 Fourier 变换。提示:利用 lim
α → ∞
α iπ / 4 − iα x 2 e e = δ ( x) 。 π
证:根据平面波的时间变化规律
e ikx → e i ( kx − ω t ) ,
任意时刻的波函数为
ω = E = k 2 2m ,
dp
( E = p 2 2m )
1 = e 2π −∫∞
2
i p2 − t − px 2m
2 +∞ 1 imx 2 2 t it mx ∫ exp − 2m p − t dp dp = 2π e −∞
令 ξ
( px − i) 1 ∞ ψ ( x, t ) = e 2m d p ∫ 2π p= − ∞ i p2

《量子力学导论》习题答案(曾谨言版-北京大学)1

《量子力学导论》习题答案(曾谨言版-北京大学)1

第一章 量子力学的诞生

1.1设质量为m 的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 ⎩⎨⎧<<><∞=a

x a

x x x V 0,0,0,)(

试用de Broglie 的驻波条件,求粒子能量的可能取值。

解:据驻波条件,有 ),3,2,1(2

=⋅

=n n a λ

n a /2=∴λ (1)

又据de Broglie 关系 λ/h p = (2) 而能量

()

,3,2,12422/2/2

2222

222

22==⋅===n ma n a m n h m m p E πλ (3)

1.2设粒子限制在长、宽、高分别为c b a ,,的箱内运动,试用量子化条件求粒子能量的可能取值。

解:除了与箱壁碰撞外,粒子在箱内作自由运动。假设粒子与箱壁碰撞不引起内部激发,则碰撞为弹性碰撞。动量大小不改变,仅方向反向。选箱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为z y x ,,轴方向,把粒子沿z y x ,,轴三个方向的运动分开处理。利用量子化条件,对于x 方向,有

()⎰==⋅ ,3,2,1,

x x x

n h n dx p

即 h n a p x x =⋅2 (a 2:一来一回为一个周期)

a h n p x x 2/=∴,

同理可得, b h n p y y 2/=, c h n p z z 2/=,

,3,2,1,,=z y x n n n

粒子能量 ⎪⎪⎭

⎫ ⎝⎛++=++=222222222

222)(21c n b n a n m

p p p m E z y x z y x n n n z

y x π ,3,2,1,,=z y x n n n

量子力学导论习题答案(曾谨言)

量子力学导论习题答案(曾谨言)

第四章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与表象变换 4.1)设A 与B 为厄米算符,则

()BA AB +21

和()BA AB i

-21也是厄米算符。由此证明,任何一个算符F 均可分解为-++=iF F F ,+F 与-F 均为厄米算符,且

()()+++-=+=

F F i

F F F F 21 ,21 证:ⅰ)()()()()BA AB AB BA B A A B BA AB +=+=+=⎥⎦

⎢⎣⎡++++++

21212121

()BA AB +∴2

1

为厄米算符。

ⅱ)()()()()BA AB i AB BA i B A A B i BA AB i -=--=--=⎥⎦

⎢⎣⎡-+++++

21212121

()BA AB i

-∴21

也为厄米算符。

ⅲ)令AB F =,则()BA A B AB F ===+++

+,

且定义 ()()+++-=+=

F F i

F F F F 21 ,21 (1) 由ⅰ),ⅱ)得-+

-++

+==F F F F ,,即+F 和-F 皆为厄米算符。 则由(1)式,不难解得 -++=iF F F

4.2)设),(p x F 是p x ,的整函数,证明

[][]F ,

F,,p

i F x x i F p ∂∂=∂∂

-=

整函数是指),(p x F 可以展开成∑∞

==

,),(n m n m mn

p x C

p x F 。

证: (1)先证[

][]

11

, ,,--=-=n n m m

p ni p x x

mi x

p 。

[][][][][

]

[][

]

[]()()

[]()1

111

11

3

3

1

3

32312

2211

1

1,1,3,,2,,,,,------------------=---=+--==+-=++-=++-=+=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习题答案第3章-补充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习题答案第3章-补充

补充

3.5)设粒子处于半壁高的势场中

⎪⎩

⎨⎧><<-<∞=a

x a x V x V ,00,

x ,)(0 (1) 求粒子的能量本征值。求至少存在一条束缚能级的体积。 解:分区域写出eq s .:

a

x ,0)()(a x 0 ,0)()(22

"2

12'"1>=-<<=+x k x x k x ψψψψ (2)

其中 ()2

2

022

'2k ,2

E E V k

μμ-=+=

(3) 方程的解为

kx

kx

x ik x ik De

Ce x Be Ae x --+=+=)()(21'

'

ψψ (4)

根据对波函数的有限性要求,当∞→x 时,)(2x ψ有限,则 当0=x 时,0)(1=x ψ,则0=+B A 于是

a

x , )(x 0 ,sin )(2'1>=<<=-kx

De x a x k F x ψψ (5)

在a x =处,波函数及其一级导数连续,得

ka ka kDe a k F k De a k F ---=='''cos ,sin (6)

上两方程相比,得 k

k a k tg '

'

-= (7)

即 ()E E V E V a

tg +--=⎥⎦

⎤⎢⎣⎡+002

2 μ

(7’) 若令 ηξ==a a k k ,'

(8) 则由(7)和(3),我们将得到两个方程:

⎪⎩

⎨⎧=+-=

(10)9) ( 2

220a V ctg μηξξξη(10)式是以a V r 202 μ=

为半径的圆。对于束缚态来说,00<<-E V ,

结合(3)、(8)式可知,ξ和η都大于零。(10)式表达的圆与曲线ξξηctg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习题答案第5章-1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习题答案第5章-1

第五章: 对称性及守恒定律

P248设粒子的哈密顿量为 )(2ˆˆ2r V p H

+=μ

。 (1) 证明

V r p p r dt

d ∀⋅-=⋅

μ/)(2。 (2) 证明:对于定态 V r T ∀⋅=2

(证明)(1)z y x p z p y p x

p r ˆˆˆˆˆˆ++=⋅

,运用力学量平均值导数公式,以及对易算符的公配律:

]ˆ,ˆˆ[1)ˆˆ(H p r i p r

dt d

⋅=⋅

]ˆ,ˆˆ[H p r =⋅

=)],z y (2) ˆ[r

⋅ x x x x p x p p x p p x

ˆˆˆˆˆ]ˆ,ˆˆ[23

2-= x x x x x x p x p p x p p x p p x

ˆˆˆˆˆˆˆˆˆˆˆ22

23-+-= x x x x x p p x p p p x

ˆ]ˆ,ˆ[ˆˆ]ˆ,ˆ[2+= 222ˆ2ˆˆx x x p i p i p i =+= (4)

],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V p x p V x V p x p x V V p x V p x

x x x x x x =-=-=

x

V x i ∂∂=ˆˆ (5) 将(4)(5)代入(3),得:

}{)ˆˆˆ(]ˆ,ˆˆ[222z

V z y V y x V x i p p p i H p r

z y x ∂∂+∂∂+∂∂+++=⋅ μ }ˆ{2V r p

i ∀⋅+=

μ

代入(1),证得题给公式:

V r p

p r dt d ∀⋅-=⋅ μ

2ˆ)( (6) 的平均值,按前述习题2的结论,其 则=⋅p r dt d 由前式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习题答案

量子力学 第四版 卷一 (曾谨言 著)习题答案

第二章:函数与波动方程

P69 当势能)(r V 改变一常量C 时,即c r V r V +→)()(

,粒子的波函数与时间无关部分变否?能量本征值变否?

(解)设原来的薛定谔方程式是0)]([222

2=-+ψψx V E m

dx d

将方程式左边加减相等的量ψC 得:

0]})([]{[2222=+-++ψψC x V C E m

dx d

这两个方程式从数学形式上来说完全相同,因此它们有相同的解)(x ψ, 从能量本征值来说,后者比前者增加了C 。

(证)E =υ

T = = =用高斯定理 中间一式的第一项是零,因为ψ假定满足平方可积条件,因而0>T 因此 V V T E >+=,能让能量平均值

V V min >因此V E min >

令ψ

ψn

=

(本征态)则E

n

E =

V

E n

min

>得证

2.1设一维自由粒子的初态()

/00,x ip e

x =ψ, 求()t x ,ψ。

解: () /2200,⎪⎪⎭

⎫ ⎝⎛-=t m p x p i e

t x ψ

2.2对于一维自由运动粒子,设)()0,(x x δψ=求2

),(t x ψ。

(解)题给条件太简单,可以假设一些合理的条件,既然是自由运动,可设粒子动量是p ,能量是E ,为了能代表一种最普遍的一维自由运动,可以认为粒子的波函数是个波包(许多平面波的叠加),其波函数: p d e

p t x i E px i

p )()(21

),(-∞

-∞

=⎰=

φπψ (1)

这是一维波包的通用表示法,是一种福里哀变换,上式若令0=t 应有 e

x px i

)0,(ψx δ)(将(2)(3(ψ,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习题集规范标准答案第3章-补充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一(曾谨言著)习题集规范标准答案第3章-补充

补充

3.5)设粒子处于半壁高的势场中

⎪⎩

⎨⎧><<-<∞=a

x a x V x V ,00,

x ,)(0 (1) 求粒子的能量本征值。求至少存在一条束缚能级的体积。 解:分区域写出eq s .:

a

x ,0)()(a x 0 ,0)()(22

"2

12'"1>=-<<=+x k x x k x ψψψψ (2)

其中 ()22

022

'2k ,2η

ηE E V k μμ-=+=

(3) 方程的解为

kx

kx

x ik x ik De

Ce x Be Ae x --+=+=)()(21'

'

ψψ (4)

根据对波函数的有限性要求,当∞→x 时,)(2x ψ有限,则

0=C

当0=x 时,0)(1=x ψ,则0=+B A 于是

a

x , )(x 0 ,sin )(2'1>=<<=-kx

De x a x k F x ψψ (5)

在a x =处,波函数及其一级导数连续,得

ka ka kDe a k F k De a k F ---=='''cos ,sin (6)

上两方程相比,得 k

k a k tg '

'

-= (7)

即 ()E E V E V a

tg +--=⎥⎦

⎤⎢⎣⎡+002

2ημ

(7’) 若令 ηξ==a a k k ,'

(8)

则由(7)和(3),我们将得到两个方程:

⎪⎩

⎨⎧=+-=

(10)9) ( 2

220a V ctg ημηξξξη(10)式是以a V r 202ημ=

为半径的圆。对于束缚态来说,00<<-E V ,

结合(3)、(8)式可知,ξ和η都大于零。(10)式表达的圆与曲线ξξηctg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可决定束缚态能级。当2π≥r ,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2 r (3) m1
(4)
m r2 = R + 1 r m2
设各个矢量的分量是 r 1 ( x1 ,

y1 , z1 ) , r2 ( x 2, y 2 , z 2 ) ,

r ( x, y, z ) 和 R ( X , Y , Z ) 。为了计算动量的变换式先求对 x1 , x 2 等的偏导数: m ∂ ∂ ∂X ∂ ∂x ∂ ∂ = + = 1 − ∂ x1 ∂ x1 ∂ X ∂ x1 ∂ x m ∂ X ∂ x m ∂ ∂ ∂X ∂ ∂x ∂ ∂ = + = 2 + ∂ x2 ∂ x2 ∂ X ∂ x2 ∂ x m ∂ X ∂ x
因为旋转 B 是一种么正变换,它应满足
∑ D D
l* m mm 2
l mm1
= δ
m1m 2
(5)
结果有:
I=
m= − 1

1
Y * lm (θ 1ϕ 1 )Ylm (θ 2ϕ 2 ) =
m= − 1

1
′ )Ylm (θ 2 ′ϕ 2 ′) Y * lm (θ 1′ϕ 1
(6)
ˆ ,使转后的座标系里, P1 点在 Z1 轴上,P2 点 即 I 对旋转是守恒的。现在我们这样来选择这种旋转 R
+ i
m1 m2 m ∂ ∂ ∂ ∂ (y − z ) + 2 ( y − z )} m2 ∂Z ∂Y m ∂z ∂y ∂ ∂ ∂ ∂ − Z ) + ( y − z )} ∂Z ∂Y ∂z ∂y
R
= {(Y
=( R× ∇
i
+
r × ∇ r )x i + r× ∇ i
r
因而
^ L = R× ∇ i
第六章 中心力场
P307 1.证明下列关系式:
• 1 ( m2 p p= µ r = 1 − m1 p 2 ) M • 总动量 P = M R = p1 + p 2 总轨迹角动量 L = L1 + L2 = r1 × p1 + r2 × p 2 = R × P + r × p
= R × p1 + p 2 + r ×
(1)( 2 )
(
r × p1 +
)
u R − r × p2 m 2 1 m2 p1 − m1 p 2 M
(
)
=
R× P + r× p
2
µ P + p 2 2 总动能 m2 p1 p2 ( 6) + T= + = 2m1 2m2 2m1
= =
∑ ϖ mo
m
2l + 1 0 ′ ), 得θ 2 ′ 改为θ , 得公式 : (ϖ θ 2 4π P1
2l + 1 P1 (ϖ θ源自文库) = 4π

1
m− 1
Y * lm (θ 1′ , ϕ 1 )Y (θ 2 , ϕ 2 )
(7)
′ 代表OP1 , OP2 两个位置矢量间的夹角, 这是个普遍公式.再将前式中 这里θ = θ 2 ′ )令之等于零得到待证公式 : (这时θ 1 = θ 2 , ϕ 1 = ϕ 2 ) 的θ (θ 2 2l + 1 = 4π
m= − 1

1
Y * lm (θ , ϕ )Ylm (θ , ϕ )
(8)
依据以上结论,假写我们要计算有心力场中电子在核周围形成的电荷密度分布,就可以按几率密度 一样计算(§6.3,P.222 几率密度随角度的变化一段) 径向电荷密度
dω ∞ Ylm (θ , ϕ ) = 常量 dΩ dω 是指在方位(θ , ϕ )上单位立体角内电子出现的总几率q是电子电荷, 可见电 q. 荷分布是各向同性的
则在 X1 0 z1 座标面上,根据公式(课本)
( p • 30) : Ylm (θ , ϕ ) = (− 1) m
(l − m)!(2l + 1) (l + m)!4π
P
m
1
(ϖ θ ) eiϕ
再利用
P
m
1
(ω θ ) = (ω θ ) m
dm P1 (ω θ ) d (ω θ ) m
得 Ylm (θ 1 ′ ′, ϕ 1 ) = Ylm (0, ϕ 1 ′) =
+ (Y +
− (Z +
= {
m1 ∂ ∂ ∂ ∂ (Y − Z ) − (Y − Z ) i m ∂Z ∂Y ∂z ∂y − m1 m2 m ∂ ∂ ∂ ∂ (y − z ) + 2 (y − z ) m ∂Z ∂Y m ∂z ∂y + m2 ∂ ∂ ∂ ∂ (Y − Z ) + (Y − Z ) m ∂Z ∂Y ∂z ∂y
P +
2
1 2 1 1 p + 2 m1 m2
( 4’)
2 P2 p = + 2M 2 µ
[从(17),(18)式可解出(5)式;从(1),(2)式可解出(6)式].
P308
2.同上题,求坐标表象中 p 、 P 和 L 的算符表示
p = − i∇ r , P = − i∇ R , L = R × P + r × p
=
∂ ∂ ∂ ( y1 − z1 ) + ( y 2 − z2 ) i ∂ z1 i ∂ z2 ∂ y2
利用(3),(4),(5),(6):
Lx =
^
m m ∂ ∂ {(Y − 2 y )( 1 − ) i m m ∂Z ∂z − (Z − m2 m ∂ ∂ z )( 1 − ) m m ∂Y ∂y m1 m ∂ ∂ y )( 2 + ) m m ∂Z ∂z m1 m ∂ ∂ z )( 2 + )} m m ∂Y ∂y
2l + 1 σ om又Y lm(θ 2 , ϕ 2 ) 4π 2
Ylm (θ
2′ ,
0) =
2l + 1 (l − m)! m ′) • (ϖ θ 2 4π (l + m)! P1
1
I=
于是有:
m= − 1

′ )Ylm (θ 2 ′ϕ ′) Y * lm (θ 1′ϕ 1 2l + 1 • 4π 2l + 1 (l − m)! m ′) • (ϖ θ 2 4π (l + m)! P1
r = r1 − r2 , (18)
(6)
以上各式中, M = m1 + m2 , 证:
R=
m1 r1 + m2 r2 , (17) m1 + m2
• p= µ r =
相对动量
m1 m2 m1 + m2
• • r1 − r2 = 1 ( m2 p − m p 1 1 2) M
关于 (5)
(6)
∂ ∂ ∂ ∂ , , , 可以写出与(5)(6)类似的式子,因而: ∂ y1 ∂ y 2 ∂ z1 ∂ z 2
^ ^ ^ ^ ^ ∂ ∂ Px = ( p1 + p 2 ) x = p 1x + p 2 x = ( + ) i ∂ x1 ∂ x 2
=
m ∂ m1 ∂ ∂ ∂ ∂ ( − + 2 + )= i m ∂X ∂x m ∂X ∂x i ∂X
R
^ ∂ ∂ ∂ P= i + j + k = ∇ i ∂X i ∂Y i ∂Z i
(b)总角动量 L = l1 + l 2 =
^

^ ^
(r1 × ∇ 1 + r2 × ∇ 2 ) i
^ L x = (r1 × ∇ 1 + r2 × ∇ 2 ) x i
R
P332 证明
m= − 1

m= 1
Y * lm (θ , ϕ )Y lm (θ , ϕ ) = 常数 (与θ , ϕ 无关 ) 由此证明能级上满布电子的情况下,电荷分
布是各向同性的。
(证明)题给的关系式是“球谐函数加法定理”,设想原来有一叁考系( xyz),以原点为中心的 单位球面上有二点:
p1 (1,θ 1 , ϕ 1 )
ψ
100
1 = πa 3 0
1
2
e
− r
(
r1
+ ∇
r2
)=
(2)
− i∇
R
(4)
只要将(3)、(4)式中的 p 、 P 以相应的算符代入即可。 P308 质量分别为 m 1 ,m 2 的两个粒子组成的体系,质心座标 R及相对座 标 r 为:


m1 r1 + m2 r2 R= m1 + m2
r r = r2 − r1
(1)
• •
(1’)
• m r + m2 r2 总动量 P = M R = ( m1 + m2 ) 1 1 = p1 + p 2 m1 + m2 总轨迹角动量 L = L1 + L2 = r1 × p1 + r2 × p 2
(2’)
(5)
u = R+ m 1
相对动量
(1) ( 2) ( 3)
2 2 2 p1 p2 P2 p 总动能 T = + = + 2m1 2m2 2 M 2 µ
反之,有
( 4)
µ r1 = R + r, m1 p1 =
µ r2 = R − r m2
(5)
µ µ P + p , p2 = P− p m2 m1 µ = m1 m2 ( m1 + m2 )
解:
p= ∇
1 − i m2 p1 − m1 p2 = m 2∇ M M ∂ ∂ ∂ + j + k , ∂ x1 ∂ y1 ∂ z1
(
)
(
r1
− m1∇
r2
)
(1)
其中
r1
= i

∂ ∂X ∂ ∂x ∂ m ∂ ∂ = + = 1 + , ∂ x1 ∂ x1 ∂ X ∂ x1 ∂ x M ∂ X ∂ x ∂ m ∂ ∂ = 1 + , ∂ y1 M ∂ Y ∂ y ∇ = m1 ∇ M ∂ m ∂ ∂ = 1 + ; ∂ z1 M ∂ Z ∂ z = m1 ∇ M
P338——5.5 6.1——5.1 6.2——5.24 6.3——5.27 6.4——5.7 6.5——5.16 6.5 对于氢原子基态,计算 ∆ x ⋅ ∆ p 。 解: * 在求坐标系中,空间反演: r → − r ( r → − r ,θ → π − θ , ϕ → π + ϕ )。
氢原子基态波函数为
µ m P− 1 2m2
p
2
= =
u2 2m1 m2
2
2 p uP ⋅ p u2 p uP ⋅ p P + + + P + − 2 2m1 m1 m2 2m1 m2 2m2 m1 m2 2 2
2
2
2( m1 + m2 )
m1
2
P +
2( m1 + m2 )
m2
2
p 2 (1,θ 2 , ϕ 2 )
考察下述谐函数积的总和工:
I≡
m= − 1

m= 1
Ylm (θ 1ϕ 1 )Ylm (θ 2ϕ 2 )
(1)
ˆ 后,对新座标来说该总和仍是不变的。按么正变换理论,若 能够证明,若将参考系施行一次旋转 R
座标系 x,y,z 被旋转成为 x ′ , y ′ , z ′ ,原来的一个函数 ϕ
同理,
(利用上题(17)(18)式。)

r1
R
+ ∇ r ;仿此可设 ∇ − i m1m2 ∇ M M
r
r2
R
−∇
r
(2)
代入(1)中,得 p =
R
+ m 2∇ r −
m1m2 ∇ M
R
+ m1∇ r
( 3)
= − i∇ P = p1 + p2 = − i ∇ L = R× P + r × p
lm
−1
lm
mm′
D
ψ
lm
(θ , ϕ )
系进行变换时,总和工被变换成的结果,可用(3)代入(1)得到
I=
m= − 1

l
ˆ − 1Y (θ ϕ )}{R ˆ − 1Y (θ ′ κ ′ )} = {R lm 1 1 lm 2 2
∑ ∑
m1
{∑
m2
D D
mm 2
l
l
mm1
}
(4)
Y
* lm1
′ )Ylm2 (θ 2 ′ϕ 2 ′) (θ 1′ϕ 1 ˆR ˆ+ = I ˆ ,因而 R



(2)
试求总动量 P = p1 + p 2 及总角动量 L = l1 + l 2 在 R , 算符表示。 1.







r 表象中的
[解] (a)合动量算符 P = p1 + p 2 。根据假设可以解出 r1 , r2





令 m ≡ m1 + m2 : r1 = R −

lm
(θ ′ϕ ′ ) 就被变成
(2)
ϕ
lm l
ˆϕ (θ ′ϕ ′ ) = R
lm
(θ , ϕ ) =
∑ D
mm′
1
m m
l ϕ
1 lm
(θ , ϕ )
D
m
lm是一系列变换系数(用Wignet代表文), 它与旋转过的角度(例如用欧勒角a, β ,
当座标
l m′ m
r表求)有关.(2)式又存在逆变换 ˆ ψ (θ , ϕ ) = ∑ ψ (θ , ϕ ) =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