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折纸》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1折纸_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折纸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数学下册的第一单元——折纸。
该单元主要掌握折纸基本操作,了解不同折法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折纸方式及其基本操作2.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任务3.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常见折法及其操作方法2.理解不同折法的作用难点1.折线的画法和位置2.理解折纸原理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折纸作品,引入新课。
随后,向学生提问:折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依次展示,列举重点。
第二步:梳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请学生们将自己已学过的折法依次主持出来,之后让学生用纸测试每一种折法的效果。
第三步:讲解新知识1.折法分类及操作:从基础折法讲起,按难度逐步讲解。
教师先让学生看图、实物,再让学生自己做。
2.折纸细节:教师让学生认识一些折纸细节,如:–不要用力过猛–折线要准确 (不要歪歪扭扭)–弯折的地方要顺–重要折痕 (例如:折中线)第四步: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做折叠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操作的熟练度,也能让学生的操作更加准确。
第五步: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认真讲解,边讲边做,讲解时注重示范。
2.演示法用实物示范后请学生自行操作,纠正细节错误。
3.作业法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提高操作技巧。
六、教学反思针对折纸这一内容,反思后,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程度不同导致的差异,同时可以选拔一些学生进行示范,发挥其表率作用,适时安排更好的操作时间和内容。
同时,在教学中切忌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不盲目地提高折纸难度,要根据学生基础调整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折纸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折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学习效果和对折纸技巧的掌握情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意提出等方面。
-邀请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疑问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分析学生的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折纸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创新能力。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应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软件辅助: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折纸图形的展示和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折纸图形的结构和变化。
3.实物模型展示:教师准备一些折纸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折纸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4.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评价与反馈: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折纸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
《折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折纸-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章节。具体内容为“折纸的技巧与应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折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拼接等。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一、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时安排:折纸第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内容及“练一练”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引导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折纸”中的教学情境图,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如: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21+41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21-41 2、提问: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探究21+41(1)师:这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能直接相加吗?谁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和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2)小组内讨论并动手操作:该如何计算21+41的结果 (3)全班交流,组织汇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部分——通分和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五、设计思路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用学生的动手活动代替枯燥的讲解,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
用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2,主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杂的折纸作品。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折纸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折纸的基本手法、折纸作品的创作和展示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折纸基础,对折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折纸的基本手法,如折叠、剪切、粘贴等。
但是,学生的折纸技巧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折纸作品还难以独立完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示范法:展示折纸作品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折纸作品。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折纸作品。
5.评价法:对学生的折纸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2.准备折纸作品: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
3.准备教学课件: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折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尝试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折纸作品。
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折纸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2. 掌握将纸张折叠为等分折的方法;3.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折纸图案。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折叠纸张的基本规律;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练习学生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符号和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爱护书本,珍爱纸张资源;2.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如认真、细心、团结协作等。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将纸张折叠为等分折的方法;2.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折纸图案。
三、教学难点:1. 细心观察与精确折叠;2. 识别不同类型的折纸图案。
四、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预习(5分钟)师生共同探讨,纸张与折叠的主要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知(10分钟)a) 展示一张正方形的纸张,通过师生简单的讨论,引出等分折的概念。
b) 展示一张已经折好的3等分折图形,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示学生描述折纸的具体步骤。
3. 新知展示(40分钟)a) 技能训练:通过讲解和板书,详细介绍折纸的基本方法,学生根据老师的模拟操作,学习折叠技巧。
b) 图形练习:老师展示各种类型的折纸图案,让学生识别图案的类型,使用折纸技巧完成折纸。
c) 组合练习:老师展示一些折纸组合,让学生自行组合,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4.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折纸方法和创造更多的折纸图案。
五、教学辅助措施:1. 教学PPT;2. 折纸模型样品;3. 折纸手册、笔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操作时的配合度、操作熟练度等;2. 作业评估:作为教师留给学生的参考,作业完成情况将反映学生对折纸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对精神品质和道德风貌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折纸》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图形的旋转、平移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组合和变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并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折纸过程。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如彩纸、剪刀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折纸模板,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折纸过程。
4.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折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折纸艺术,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折纸作品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
同时,提问学生:“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纸变换而来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教案:折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几何图形》,第五节《折纸》。
本节课主要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发现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运用到立体图形的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折纸、彩笔学具:折纸、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拿出一张折纸,随意折出一个形状,然后展开,观察折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三角形为例,讲解如何通过折纸方法,将一个三角形折成一个小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折纸过程中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折纸方法,制作不同的立体图形。
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制作过程中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所讲的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张折纸,任意折出一个形状,并观察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 尝试运用折纸方法,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
3. 思考:在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答案:1. 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掌握基本的折法和技巧;3.培养观察、推理和创造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常用的折法和技巧;3.制作各种图形和模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1.通过给孩子看折好的一些美丽的折纸,引导孩子关注和思考折纸的美、折纸的形状、步骤和方式;2.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自己折一些形状简单的折纸模型;3.短暂的小组交流,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表演,互相欣赏。
第二课时折法的学习和技巧的讲解1.教授一些基本的折法,如山折、谷折、双折等方法;2.让孩子们通过讲解和观察,掌握基础的折纸技巧,如平滑、对称、精准等能力;3.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制作一些折纸模型,并在制作完成后与同伴分享经验。
第三课时各种图形和模型的制作1.老师通过讲解把各种图形和模型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分别进行折叠,知道得到最后的成品;2.在课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制作一些个人喜欢的折纸模型或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各人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制作不同种类的折纸模型;3.在安排课时时,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制作时间。
四、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折纸技能;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伙伴的互相帮助,学生更加独立地掌握制作折纸模型的能力;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以帮助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成功制作折纸模型;4.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五、教学师生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折纸的乐趣。
对于那些缺乏动手能力的学生,我会耐心讲解和演示,鼓励他们多多尝试。
此外,我也会多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为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不断努力。
1.1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1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1.1折纸(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第1章的第1节,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正方形的折法,掌握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
2. 学习如何将正方形折成不同的形状,如三角形、长方形等。
3.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够将正方形折成不同的形状。
3. 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折出不同的形状。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折纸活动,并能够观察到折纸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形纸、剪刀、胶水。
2. 学具:每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正方形纸折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2. 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折纸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折出来的?3. 讲解折纸技巧(10分钟):教师讲解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并示范如何将正方形折成三角形、长方形等。
4.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折纸。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折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正方形纸折出一个三角形。
2. 请用正方形纸折出一个长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折纸,掌握了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独立完成折纸作品。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折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正方形纸折出更多的形状,如五边形、六边形等。
同时,可以尝试用其他形状的纸进行折纸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
是正方形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折法,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折出不同的形状。
折纸(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折纸(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概念和基本操作;2.知道常见的折纸形状及其特征;3.能够完成简单的折纸任务,如折制平面图形、替换图形、几何形状拼图等。
二、教学重点1.折纸的基本操作;2.常见折纸形状的认识和特征;3.基础折纸任务的完成。
三、教学难点1.对于复杂折纸形状的折制理解;2.折纸的创意拓展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打印出折纸实验的说明书;2.准备折纸需要的一些材料,如彩纸、剪刀、尺子、笔等;3.设计一些折纸任务。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几个简单的折纸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折纸?学生对折纸有什么认识?2.讲授:介绍折纸的基本操作:折叠、压平、描边、裁剪,让学生通过手工实践掌握这些基本操作。
3.练习:以简单的折纸任务为例,如折制一张纸鹤,或者折制一个较为简单的多边形,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基本操作,并体会折纸的乐趣,同时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整理并熟悉常见折纸形状的特征。
4.拓展: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折纸图形,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5.总结:对学生进行折纸的认知和技能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折纸的练习和探索。
六、教学评价1.学生手工实践的成果;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3.学生对于折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学生在拓展和创新方面的成果。
七、拓展延伸1.创意折纸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进行拓展和创作;2.数学拼图游戏:可结合折纸的应用,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折纸及数学应用的练习;3.折纸艺术展:学生可以参加折纸比赛,或者举办折纸展览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和创造力。
八、教学体会及改进本节课的折纸教学主要涉及了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些拓展和应用方面的探索。
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体会,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折纸作品。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教学设计折纸——不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教学内容:折纸(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培养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1/3和4/9 3/4和5/62、回顾,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想的?1/5+2/5= 3/7+2/7= 1/9+5/9=4/7-1/7= 11/15-11/15= 7/12-5/12=二、揭示课题1、出示例题:小华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用它的1/4来折小鸟,那么小华一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呢?2、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3、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4、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怎样列算式?5、请你估计一下,两次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这个算式要怎样计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自主探索。
1、认真看书自学p66页,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p66的试一试。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如何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
3、交流汇报。
(1)“1/2与1/4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折纸-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折纸-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各种折纸问题,并能够运用基本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技能和创造力,提高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折纸的定义和分类。
2.常用的折叠纸张方法。
3.折叠时的注意事项。
2. 折纸的应用1.利用折纸制作各种形状。
2.利用折纸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各种折纸问题,并能够运用基本折纸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发扬创造,在折纸中体现思维和创意。
2.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折叠方法,解决较难的折叠问题。
四、教学方法1.演示折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引导学生自行折叠,提高学生的兴趣。
3.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发挥个人才能。
五、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图形、面积等概念。
折纸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联想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求知欲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介绍折纸的概念和应用。
2.引导学生回忆折纸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2. 讲解环节1.讲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演示折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3. 操练环节1.引导学生自行折叠简单的图形。
2.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折叠一个给定的图形。
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折纸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总结环节1.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折纸作品。
2.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七、教学资源1.课程计划。
2.相关的教学素材。
3.折纸纸张和工具。
4.PPT或白板。
八、教学评价1.结合平时的小测验、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考试测试,测试学生的折纸技能和知识水平。
3.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改进。
九、拓展延伸1.利用折纸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探究折纸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如数学、物理、绘画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1单元折纸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理解计算道理,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同学们平时喜欢折纸吗?你们都能折出些什么来?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折纸,看看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新课之前我想先检查一下大家对前面的知识学得怎么样?你们新没有信心接受挑战?1、回顾: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 3/4和7/0 5/12和3/81---3组每组完成一个。
2、复习:算一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1)强调:1/9+5/9=6/9(计算完了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7/12-5/12=2/12(2)总结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小组里先试着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问题(一):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出算式。
(1)先动手折一折,找出结果。
(师巡回指导检查)课件展示折纸的过程(2)用计算来验证折纸的结果。
1/2+1/4=2/4+1/4=3/4问题(二):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1/4=2/4-1/4=1/42、试一试3/4+5/8 9/10-1/63、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1)小组交流(2)课件展示三、巩固练习1、判断正误,并改正。
(1)1/3+1/2-2/5 ()(2)8/15-1/3-3/15() 2、做一做(1)2/3+5/6 9/10-11/15=4/6+5/6 =27/30-22/30=9/6 =5/30=3/2 =1/63、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解题步骤。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体验图形的折叠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图形变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折叠技巧和图形变换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学生可能对折纸艺术有一定的好奇心,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兴趣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原理。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图形折叠变换的原理,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操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3.结合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折叠变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彩纸,准备好剪刀、尺子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折叠变换。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叠变换得到的?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折叠变换的过程。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探究折纸中的数学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折纸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如折线、折角等。
2. 几何图形的折纸: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来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 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如对称性、面积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2. 难点:制作复杂的几何图形,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面积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示范视频、PPT、几何图形模型。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折纸示范视频和PPT,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制作不同的几何图形,观察和记录几何图形的性质。
3. 讨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全班进行讨论,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4. 讲解: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讲解和补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折纸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2. 内容:- 折纸的基本技巧- 几何图形的折纸- 几何图形的性质3. 图表:几何图形的模型和性质表格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折纸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制作一个折纸作品,并写一篇关于折纸的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折纸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折纸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仔细研究了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纸》这一章节,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一节《折纸》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折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折叠纸张,如何制作各种折纸作品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折纸的技巧和方法,如何折叠出各种形状的折纸作品。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创作出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张、剪刀、尺子、彩笔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纸张、剪刀、尺子、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折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折叠纸张,制作各种折纸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掌握折纸的技巧和方法,解决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折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典型的折纸作品的名称和折叠方法。
通过板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纸张折叠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写一篇关于折纸的小作文。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还想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我计划组织一次折纸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展示自己的折纸才华。
我还会引导学生把折纸融入到生活中,用折纸制作一些实用的物品,比如笔筒、收纳盒等。
通过这些拓展延伸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折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学情:《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也掌握了通分的技能。
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教学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巩固应用。
在老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老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景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教学学法: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
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折纸,并学会折纸的基本方法。
2.理解折纸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对称轴,折痕,基本折法等。
3.设计并完成一个小折纸作品,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折纸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基本概念。
2.设计并完成一个小折纸作品。
教学难点
1.设计并完成一个小折纸作品,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创造。
2.理解折纸的一些概念,如对称轴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折纸纸张、折痕刻线工具、讲解PPT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首先,老师通过介绍我国折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折纸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折纸的用途和价值。
第二步:基本概念和方法
1.介绍折纸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对称轴、折痕等。
2.通过图示和示范,讲解折纸的基本方法,如:山折、谷折等。
第三步:练习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完成一些基本的折纸练习,如:折纸飞机、折纸小箱子等。
第四步:设计
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设计题目,如:折一个小动物、折一个植物等。
2.学生自己思考和设计,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现场评价和点评。
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完成度和创意程度。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折纸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基本概念,同时,通过设计和完成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教学应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
请学生折纸与涂色,在学生折纸与涂色的过程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同样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索算法,讲解做法,教师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真正做到让每一名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教师应成为善于挖掘教材的优秀挖掘者。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化难为易,教师打破教材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有代表性的算式,并且让学生先估算,后计算,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意识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含有带分数的减法,于是抛出了如何验算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验算,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中,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折纸(1)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
生总结算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用分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并观察两个分数表示的部分是否相同。
生:上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和表示,和表示的部分相同,但是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
师:是的,我们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称为“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着力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既有利于学生迁移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与方向。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预设
生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生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本片段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创造了问题条件。
2.探究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先以+为例进行研究。
(1)学生独立探究。
师:先来估计一下它们的和是多少,再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汇报)
师:计算+。
教师提示: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算一算。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方法一:运用画图法计算。
学生汇报画图计算的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将再次平均分成两份的意义。
方法二:运用通分法计算。
+=+=
汇报过程中师生展开交流,明确异分母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通分后分母相同了,分数单位也就相同了,就能直接相加了,向学生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比较、发现。
师:观察上面两种方法,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预设
生1:画图法和通分法本质上是一样的,画图是把通分的过程用图形表示出来,这就是数和形的完美结合。
生2:都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4)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通分是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画图、通分等方法体会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感受多种方法的相同之处都是把不同的计数单位转化为相同的计数单位。
3.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究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现在就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计算-的结果。
学生尝试计算,独立汇报。
预设
生1:我是通过画图计算出结果的。
-=-=
生2:我根据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4.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归纳。
师:回顾前面的计算过程,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吗?
①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减。
②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算一算,说一说。
+-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理解,在交流与反馈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明确方法。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判断。
(1)分数的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也就不同。
( )
(2)大于且小于的分数只有一个,是。
( )
(3)由于和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
( )
2.看图填一填。
+=( ) +( ) =( )
3.完成教材3页2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3页3题。
板书设计
折纸(1)
+=+=
-=-=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应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