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
2-1 第2课时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及受精作用
微思考2 结合细胞膜的成分,想一想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 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 的什么特性?
提示: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 被。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微判断2基于受精作用的原理和意义,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 确。
(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细胞核的融合。( √ ) (2)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3)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 慢。( √ ) (4)有性生殖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 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 )
(2)模拟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①要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细胞中 至少要有2对同源染色体。 ②假设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Ⅰ时,非同源染色 体有2种组合方式;每个原始生殖细胞按照其中的一种组合方 式分裂,能产生2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类型的配子;2个这样的原 始生殖细胞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分裂,理论上可以产生4 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类型的配子。
(3)模拟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①假设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仅有2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在 四分体时期发生了1次互换,1个这样的原始生殖细胞理论上 可以产生4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类型的配子。 ②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和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配子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人教版必修二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及受精作用 课件(46张)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同一双亲的子代遗传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a.配子的多样性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第2课时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及受精作用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目标素养
随堂训练
1.通过“建立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理解配子中 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培养模型构建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由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受精作用,理解有性生殖的变 化与稳定性,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技 能,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主要行为的变化。 ①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代表减数分裂Ⅰ 前期同源染色体的 联会 。 ②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的分开代表减数分裂 Ⅰ后期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 。 ③减数分裂结束时,每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开始时的 一半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数分裂Ⅰ 。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1课时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减数分裂
探究实践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 裂装片
[实验基础·自主学习]
1.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 染色体的 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方法步骤
3.观察结果
①
②
③百度文库
④
⑤
色单体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图丁中含有 4 组荧光点,每组 5 个,应该是减数分裂Ⅱ完成,形成了 4 个精细胞。根据以上分析可 知,图甲为减数分裂Ⅰ前期图像,图丙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图像,A 项错误;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配 对形成四分体,而不是彼此分离,B 项错误;图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 Ⅰ中期,细胞中 5 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C 项正确;图中细 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D 项错误。]
D [分析题图可知,图⑤所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 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一定相同,A 错误;图③所 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 分裂Ⅰ后期,B 错误;图②所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该时期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 错误。]
2.精原细胞既能进行减数分裂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处于分裂中 期的细胞可能是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RJ-必修2第2章- 第1节
减II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 体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减II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现。细胞 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注意:精子细胞 和精原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变形:四个精子细胞的细胞质大量减少,只保留细胞核、细胞膜和 少量的细胞质,体积大大减小。同时,形成一条细长的尾。经过变 形的精子具有在适宜的液体中游动的能力。
二、受精作用
精子的顶体是特化的溶酶体, 内含多种水解酶类,能够溶解卵 细胞的外被,产生孔道,使精子 进入卵细胞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母本)高等动物(2N)(父本)
有丝分裂
减
减
数 分
受精卵(2N)
数 分
裂
受精作用
裂
卵细胞(N)
1. 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 引起后代变异类型的多样性
精子(N)
想一想,减I前期与有丝分裂前期相比,区 别在哪里?你能画出有丝分裂前期的图像吗?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
图中有有丝减多分I前裂少期前四期分体?
联会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含四个染色单体, 叫做一个四分体(从染色单体的角度考虑)
减I中期: 四分体(注意,一个四分体
包含两个染色体四个染色单体) 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减数分裂
际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 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典例 1】右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 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有 2 个四分体 B.该细胞中 1 与 2、3 与 4 是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 与 2,3 与 4 D.该细胞中,如果 1 是 Y 染色体,则 2 也是 Y 染 色体
A.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C. 细胞中染色体和核 DNA 数之比由 1∶2 变为 1∶1 D.此时期表示初级性母细胞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虚线数目加倍一次,但连续减 半两次,因此该虚线应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 的变化 相对值,实线表示染色体的变化相对值,
其中 O~a 表示减数分裂的间期,b 为减数第一次分 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中,b~c 段处于次级性母细胞阶段,无同源染色体,c 点为染色单 体彼此分离形成子染色体的过程。a~c 段(不含 a、c 点) 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并且染色体和核 DNA 数之比 一直为 1∶2。
即时演练 1. 下列两条染色体中, 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的为(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形状和大小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
解析: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来源相同, 或者都来自父方, 或者都来自母方, 故一定不是同源染色 体,A 错误;这样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但 不是同源染色体,C 错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的任意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 错误。 答案:D
2020-2021生物2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
用含解析
第2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1。生命观念: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定义。
2.科学思维:概括归纳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原因。
3.科学探究:运用模型模拟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1.实验原理
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原因
时期图示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互换
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三、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图示说明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
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
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1)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的稳定性。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答案]1.×提示:配子的多样性还与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习题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及受精作用(含答案解析)
第2课时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
装片及受精作用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一、选择题
1.利用豌豆取材,能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实验材料是()
A.根尖
B.种子
C.花药
D.茎尖
答案:C
解析:根尖、种子和茎尖中的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花药中的细胞会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2.在显微镜下观察某动物的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两倍,该切片最可能取自()
A.人的骨髓
B.小鼠卵巢
C.绵羊肝脏
D.家兔胚胎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现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该组织切片中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应取自性腺,人的骨髓、绵羊肝脏、家兔胚胎中的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
3.下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①②建构的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模型图,由于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产生的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中2条非同源染色体可能是1条来自父方、1条来自母方,如图①,也可能是两条都来自父方或母方,如图②;③建构的是减数分裂Ⅰ后期的模型图,④不符合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
4.在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区分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主要依据是()
A.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B.染色体是否存在染色单体
C.有无同源染色体
D.细胞是否均等分裂
答案:C
5.在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这主要取决于()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课件第2章第1节第1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
2.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 睾丸(曲细精管) 。 (2)细胞名称的变化
(3)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 ①间期
②减数分裂Ⅰ
③减数分裂Ⅱ
(1)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 4 个精子。
(√)
(2)精原细胞的增殖过程是通过减数分裂。
(×)
(3)精子的形成需经过变形阶段。
(√)
(4)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
非姐妹
a 和 a′、b 和 b′、c 和 c′、
染色单 连接在不同着丝粒上的两条染色单体 d 和 d′是姐妹染色单体;
体
a 和 b(除 a′外)等是非姐
妹染色单体
概念
解释
联会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图像及分析
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 四分体 1 个四分体=1 对同源染色体=2 条染色体 =4 条染色单体(含 4 个 DNA 分子)
无同源染色体 1 个次级精(卵)母细胞形成 2 个精细胞(1 个卵细胞和 1 子细胞 个极体)
1.某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此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为 Ab,
则其产生的三个极体为
()
A.AB、AB、Ab
B.Aa、Bb、AB
C.Ab、aB、aB
D.AB、aB、ab
解析:卵细胞与第二极体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相同,则第二极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课件知识点-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
• 蝗虫精Hale Waihona Puke Baidu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 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 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 好。
• 2.调好显微镜,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 细胞和精细胞。
• 3.先用 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期、后期的细胞,再在
知识点——观察蝗虫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
• 实验原理 • 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_____正在进行减数分
裂。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 阶段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处 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 过程
观察观蝗察虫蝗虫精精母母细细胞胞减减数数分分裂裂固固定定装片片实实验验
• 误区警示 • 1.此观察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 解析: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掌握镜下区别两次分裂时 期细胞的方法;注意事项:尽量挑选质量好的片子; 观察顺序必须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 2. 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 或看不清染色体,试简述其原因。 • 解析:主要原因有:没有调焦距;物象没有移向视 野的中央;装片放反;高倍镜头损坏等。
观察观蝗察虫蝗虫精精母母细细胞胞减减数数分分裂裂固固定定装片片实实验验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重、难点)
2.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3.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重点)
4.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原理
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2.实验流程
(1)装片的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
探讨1:能否在一个装片中观察到精原细胞持续性的变化?
提示:否,因为固定装片中细胞为死细胞。
探讨2: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为什么不选择雌性个体?
提示:卵细胞产生数量少;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
[思维升华]
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选择
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被子植物的花药或动物的睾丸(精巢)。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一般不选择雌性个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要想观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必须要求观察材料能够连续地完成减数分裂的过程且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多。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中的细胞能够完整地进行减数分裂且数量多;而桃花的雌蕊中和动物的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很少,并且减数分裂过程不完整,不易观察到。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
裂固定装片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
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
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三、材料选择和染色剂:蝗虫精子细胞容易获得,易于观察,染色体数量少。每个
时期的染色体形态都可以观察到。染色剂选择:易用碱性染料染色
四、实验步骤:
知识电话:
1、实验材料的选择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
原因是:
(1)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2)动物卵巢的减数分裂尚未完成。排卵期间只有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次级卵母细
胞只有在与精子相遇并受到精子刺激后才能继续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2、观察减数分裂过程选取的材料是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卵巢等。
3.减数分裂固定负载的产生过程包括: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操作与有丝分裂固定装片制作相同。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必修2遗传与进化实验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含答案)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不同时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讨论
1.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你怎样判断它处于减数分裂的哪个时期?提示: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判断。例如,在减数分裂I中,先后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分裂II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另外,在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处于减数分裂I的细胞要明显多于处于减数分裂I的细胞。
2.减数分裂I与减数分裂I相比,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提示:减数分裂I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分裂I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课件第2章第1节第2课时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及受精作用
典例剖析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 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学以致用 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组成,A 和 a 是一对 同源染色体,据此推测,下列哪个选项中的4个精子来自同一个 精原细胞? (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答案:C 解析:由于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 精母细胞,进而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精细胞,所以只有Abc、 aBC、Abc、aBC 4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A.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 B.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C.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只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 D.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由题图中基因分布可知,该个体的基因型应为AaBbDd, A项正确。题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且下方的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正在发生互换,可判定该细胞正在 进行减数分裂,B项正确。题图中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 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由此可知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以产 生4种配子,C项错误。A、a和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因此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项正确。
高中生物备课素材: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教材内容的基础,唯有充分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及意义,才能有效学习和认识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在显微镜下,学生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可清晰地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深刻认识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而在教材中,只有减数分裂的模拟实验,虽能满足教学要求,但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欠缺实验方法及详细的操作步骤。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减数分裂?
试题解析
试题1:下列有关几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看到有四分体的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时两条相同颜色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
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先要进行设计再选择多种类型的核苷酸为材料
D.根据调查的数据,就能确定各种遗传病的类型和发病的根本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遗传病的调查等方面的知识。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应该用两条颜色不同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B错误;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因此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要设计四种类型的核苷酸为材料,C错误;根据调查的数据,只能获得该遗传病的发病率,D错误。故答案为A。
试题2:下图为“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相关照片,图中MⅠ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MⅡ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实验是高中生物必考的重要知识点,生物必修二实验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25px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25px,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实验是高中生物必考的重要知识点,生物必修二实验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25px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25px,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本节教学是安排在“通过模型建构理解并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的一节实验教学(将第二小节“模型建构”活动前移),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炼问题,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直观印象,为综合类遗传题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都围绕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展开。
(一)复习导入
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进一步夯实学生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与掌握,并结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以直观化的观察展开并过渡到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学习和讨论。
(二)进入实验,表达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师适时指导,听取并参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质疑、讨论,及时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表扬,鼓励同学间的进一步探究活动,并适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纠正与协助。
(三)讨论探究,突破重难点
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及疑问,与其它小组共同分析、争议,求得相应的答案,师适时穿插反问、肯定与补充,使同学生们在质疑与解惑的过程中,强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的行为变化。
在此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分析:
情况(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分析:没有将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衔接在一起,对于减数分裂的基础掌握不扎实。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发生,其染色体行为特点会出现散乱排布、着丝点排列于中央赤道板位置、着丝点一分为二使两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等现象。
策略: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归纳分类。教师结合CAI动画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及减数分裂动态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强化了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等行为变化
的特点,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地步。
情况(2):为什么观察到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却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等)发生呢?
分析: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展开思考、讨论,争议,师适时点拨。最终大部分同学达成一致意见:精母细胞虽能进行减数分裂,其本身却来源于有丝分裂。因此,我们观察到的图像中可能存在有丝分裂的情况。
师:观察到有丝分裂图像的同学请继续观察它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与减数分裂各期有所不同吗?
策略:通过学生的观察、质疑、讨论,初步小结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师在此基础上适时点拨与指导,并CAI课件动态展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生进一步讨论分析,确定最终的答案,使学生初步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的基本判断方法。
(四)知识运用,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给学生练习。
(五)知识强调,方法小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体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强化重难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布置学生总结细胞增殖与遗传定律之间的关系,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