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巴塞尔协议三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三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三是指自2022年开始执行的《巴塞尔协议III》,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委员会(BCBS)为加强全球银行业监管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该协议的三大主要内容涵盖了资本充足性要求、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和杠杆比率要求。
下面将逐步深入探讨这三个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巴塞尔协议三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资本充足性要求资本充足性是衡量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预防金融风险发生的核心措施。
《巴塞尔协议III》明确规定了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要求,通过设立全球统一的资本充足性比率标准,确保银行业以强健的资本基础运营,并在面对市场动荡时能够有效承受冲击。
该协议要求银行依照一定的比例将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进行比较,以确保核心资本占比达到要求水平,同时有效控制银行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的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紧缺往往会导致银行无法继续运营。
《巴塞尔协议III》致力于规范银行处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要求银行建立强大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确保在极端市场环境下能够持续提供流动性支持。
该协议要求银行依据一系列指标和要求,包括流动性缓存和流动性覆盖率等,以确保银行在面临流动性压力时能够及时应对,并有效规避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三、杠杆比率要求杠杆比率是衡量银行债务杠杆程度的指标,能够有效防止银行承担过多风险而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了银行的杠杆比率要求,通过设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暴露的比例限制,以限制银行债务杠杆过高的风险,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来应对财务风险。
杠杆比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指标,能够让监管机构和市场更好地了解银行的杠杆情况,便于预防金融风险。
巴塞尔协议三通过明确资本充足性要求、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和杠杆比率要求,为全球银行业的监管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并以此来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对于银行业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巴塞尔协议三

知识创造未来
巴塞尔协议三
巴塞尔协议三是一项国际金融监管协议,旨在加强银行资
本规范和风险管理。
该协议于2010年12月的巴塞尔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并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巴塞尔协议三的主要目标是增强银行的资本充足性,以应
对金融危机和系统性风险。
根据该协议,银行需要维持一
定的资本储备,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协议规定了资
本充足性的监管标准,包括核心资本比率、综合资本比率
等指标。
此外,协议还规定了银行风险管理和监测的要求,包括资本计算方法、风险披露等方面。
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对全球银行业产生了广泛影响。
它促
使银行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提高了银行的抗
风险能力。
然而,一些人也对该协议提出了批评,认为其
过于严格的资本要求可能会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信贷供应。
1。
巴塞尔协议Ⅲ及其影响

[国研专稿]巴塞尔协议Ⅲ及其影响解读2010-9-20摘要: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会议就旨在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Ⅲ》达成一致。
巴塞尔协议Ⅲ是近几十年来针对银行监管领域的最大规模改革。
各国央行和监管部门希望这些改革能促使银行减少高风险业务,同时确保银行持有足够储备金,能不依靠政府救助独自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一、巴塞尔协议发展历程巴塞尔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倡议建立的,其成员包括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代表。
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源于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闭。
这是两家著名的国际性银行。
它们的倒闭使监管机构在惊愕之余开始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
(一)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Herstatt银行和富兰克林银行倒闭的第二年,即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
这个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1、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2、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的职责。
(二)实质性进步巴塞尔协议的实质性进步体现在 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报告》)。
该报告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资本的分类;2、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3、1992年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4、各国监管当局自由决定的范围。
体现协议核心思想的是前两项。
首先是资本的分类,将银行的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对各类资本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明确地界定。
其次是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报告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和表外项目划分为0%、20%、50%和100%四个风险档次。
风险权重划分的目的是为衡量资本标准服务。
有了风险权重,报告所确定的资本对风险资产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重不低于4%)的标准目标比率才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2010年9月12日,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共27个国家银行业监管部门和央行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召开了央行行长及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此次会议上通过的全球银行业监管改革方案即《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与监测的国际框架》两项文件,按照习惯称其为《巴塞尔协议III》。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根据公布的细节,《巴塞尔协议III》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一)最低资本金比率一级资本金必须主要由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构成,下限由4%上调至6%,根据协议安排,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4.5%,2014年为5.5%,到2015年达到6%,对于非股份制银行将建立合理的标准确保其资产质量,不再符合一级资本金要求的金融工具将自2013年始以每年10%的速度退出;仅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限水平将自目前的2%提高至4.5%,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3.5%,2014年为4%,2015年达到4.5%;巴塞尔委员会还首次提出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要求,由扣除递延税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目的在于确保银行在危机时持有用于“吸收”损失的缓冲资金,资本留存缓冲的规定将于2016年1月起用,到2019年1月完全生效。
协议规定银行缓冲资本在危机中可适当减少,但若接近于零,则银行派息、回购股票和发放奖金等行为将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
以上各项规定将使得各国银行到2019年时最低核心资本金比率达到7%,最低一级资本金比率达到8.5%。
(二)反周期超额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Buffer)根据协议,监管部门可以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和对单个银行运营情况的评估来要求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期即信贷扩张时期计提超额资本,这样既能防止信贷过度增长又能使银行在经济下行期有较充足的资本金用于缓冲风险、弥补损失,以此保证周期内信贷供给和银行经营的稳定。
巴塞尔协议III新内容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召开央行行长及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GHOS),就提高全球银行业资本要求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等一整套银行监管方案达成一致,并首次将这一套银行监管方案称为“巴塞尔协议Ⅲ”(BaselⅢ)。
这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针对商业银行监管所做出的大规模改革,巴塞尔协议Ⅲ必将成为未来数年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产生深刻影响。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一)更严格的资本金要求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尽管在最初的巴塞尔协议中已经涉及了资本监管方面的要求,但由于存在缺乏全球统一监管调整标准、监管科目与会计报表科目不匹配等问题,导致银行业很多机构不能充分化解相关风险和信贷损失,也使得资本监管工作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新协议要求将核心一级资本(普通股和利润留存)充足率由2%提高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由4%提高到6%;包含附属资本在内的资本充足率维持在8%。
同时,对于上述监管标准的进程也做了初步的安排。
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3年1月1日,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达到3.5%;核心资本充足率应达到4.5%;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
到2015年1月1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资本充足率保持8%不变。
(二)设定资本留存缓冲比例巴塞尔委员会吸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教训,为了进一步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保证商业银行在金融和经济危机时期能够有效避免重大损失,引入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由扣除递延税项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
如果商业银行的资本留存缓冲比率达不到该要求,监管机构将限制银行拍卖、回购股份和分发红利等。
这一机制可以防止一些银行在资本头寸恶化时也肆意发放奖金和高红利的情况。
这项规定将于2016年1月起适用,并于2019年1月开始生效。
(三)提出了逆周期监管的缓冲资本要求银行监管当局可以根据对经济周期的判断,以及对单个银行运行状况的评估,要求商业银行增持缓冲资本,规模为风险资本的0%~2.5%,全部需要以核心一级资本形式持有。
巴塞尔协议3对我国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3对我国的影响第一篇:巴塞尔协议3对我国的影响摘要:巴塞尔协议III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吸取金融危机经验和教训,对一系列金融监管举措的改进和强化,巴塞尔协议III的推出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对监管指标的“顺周期效应”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动态资本拨备计提制度等手段,积极响应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监管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召开央行行长及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GHOS),就提高全球银行业资本要求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等一整套银行监管方案达成一致,并首次将这一套银行监管方案称为“巴塞尔协议Ⅲ”(BaselⅢ)。
这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针对商业银行监管所做出的大规模改革,巴塞尔协议Ⅲ必将成为未来数年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产生深刻影响。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一)更严格的资本金要求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尽管在最初的巴塞尔协议中已经涉及了资本监管方面的要求,但由于存在缺乏全球统一监管调整标准、监管科目与会计报表科目不匹配等问题,导致银行业很多机构不能充分化解相关风险和信贷损失,也使得资本监管工作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新协议要求将核心一级资本(普通股和利润留存)充足率由2%提高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由4%提高到6%;包含附属本在内的资本充足率维持在8%。
同时,对于上述监管标准的进程也做了初步的安排。
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3年1月1日,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达到3.5%;核心资本充足率应达到4.5%;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
到2015年1月1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资本充足率保持8%不变。
(二)设定资本留存缓冲比例巴塞尔委员会吸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教训,为了进一步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保证商业银行在金融和经济危机时期能够有效避免重大损失,引入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由扣除递延税项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
巴塞尔协议3

巴塞尔协议3巴塞尔协议3(Basel III)是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推行的一种监管框架,在泛欧洲银行监管环境下得以出现。
该协议于2010年12月16日由巴塞尔委员会发布,旨在提高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质量和透明度,增强其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以此来避免类似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出现。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巴塞尔协议3。
一、前言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种严重的经济危机,其起因往往是金融市场风险的积聚。
面对此类问题,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十分注重完善监管措施以降低风险。
巴塞尔协议3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监管框架,该框架的推行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将得到更细致的规定,资本监管的标准也将更加严格。
二、巴塞尔协议3的目标巴塞尔协议3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1.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加强资本质量监管,防止金融机构资本缺失的风险。
2.完善监管框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增强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性。
3.加强监管透明度和市场约束力,提高金融机构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三、巴塞尔协议3的具体内容1.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3要求金融机构在天平表上的权益资本占资产的最低比例为7%,其中核心一级资本要求占资产的最低比例为4.5%。
这些数值都比巴塞尔协议2提高了至少2个百分点。
2.资本要求的更严格的定义巴塞尔协议3对资本的定义比巴塞尔协议2更加严格。
除了普通股份,核心一级资本还包括可转换的普通股、在资本工具融资问题上具有优先权的股票和长期债券以及优先债券等。
此外,附条件的资本针对分配利息和在机构面临流动性压力时进行资本补充而设。
3.新的流动性风险规定巴塞尔协议3规定了两个新流动性监管指标:一个是流动性覆盖率和另一个是流动性缓冲期。
前者是指银行的流入现金和可转换资产必须保证短期债务的偿还,后者则是指资本充足率在极端情况下至少要保持100天以上。
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银行在流动性危机时仍具有足够的能力归息债务和履行其他支付义务而设置的。
资料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改进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doc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改进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一、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1、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对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有所提高,引入了留存资本,提高银行吸收经济衰退时期损失的能力,建立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反周期超额资本区间。
2、严格资本扣除限制:对少数股权、商誉、递延税资产、金融机构普通股的非并表投资。
债务工具和其他投资性资产的为实现收益、拨备额与与其亏损、固定收益养老基金资产和负载等计入资本的要求有所改变。
3、扩大风险资产覆盖范围:提高“再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增加压力状态下的风险价值,提高交易业务的资本要求,提高场外衍生品交易(OTC derivatives)和证券融资业务(SFTS)的交易对手风险(CCR)的资本要求等。
4、引入杠杆率:为弥补资本充足率要求下无法反映表内外总资产的扩张情况的不足,减少对资产通过加权系数转换后计算资本要求所带来的漏洞,推出了杠杆率,并逐步将其纳入第一支柱。
5、加强流动性管理,降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引入了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产比率。
同时,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其他辅助监测工具,包括合同期限错配、融资集中度、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和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等。
二、巴塞尔协议III的改进在“巴塞尔协议II”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巴塞尔协议III”对金融危机中银行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如资本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场外衍生交易产生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计量不够审慎,对再次资产证券化暴露产生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薄弱等,从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监管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明确和加强了监管要求。
根据《巴塞尔协议III》,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由目前的4%上调到7%,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这样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达到8.5%-11%。
总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维持8%不变。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改进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改进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一、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1、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对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有所提高,引入了留存资本,提高银行吸收经济衰退时期损失的能力,建立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反周期超额资本区间。
2、严格资本扣除限制:对少数股权、商誉、递延税资产、金融机构普通股的非并表投资。
债务工具和其他投资性资产的为实现收益、拨备额与与其亏损、固定收益养老基金资产和负载等计入资本的要求有所改变。
3、扩大风险资产覆盖范围:提高“再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增加压力状态下的风险价值,提高交易业务的资本要求,提高场外衍生品交易(OTC derivatives)和证券融资业务(SFTS)的交易对手风险(CCR)的资本要求等。
4、引入杠杆率:为弥补资本充足率要求下无法反映表内外总资产的扩张情况的不足,减少对资产通过加权系数转换后计算资本要求所带来的漏洞,推出了杠杆率,并逐步将其纳入第一支柱。
5、加强流动性管理,降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引入了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产比率。
同时,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其他辅助监测工具,包括合同期限错配、融资集中度、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和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等。
二、巴塞尔协议III的改进在“巴塞尔协议II”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巴塞尔协议III”对金融危机中银行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如资本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场外衍生交易产生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计量不够审慎,对再次资产证券化暴露产生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薄弱等,从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监管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明确和加强了监管要求。
根据《巴塞尔协议III》,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由目前的4%上调到7%,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这样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达到8.5%-11%。
总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维持8%不变。
《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有何不同?

《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有何不同?答: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明确了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是普通股(含留存收益)最低要求为5%,一级资本最低要求为6%,总资本最低要求为8%。
(2)明确了两个超额资本要求:一个是资本留存超额资本要求,水平为5%,设立资本留存超额资本要求是为了确保银行具有充足的资本用于吸收经济压力时期的损失,并规定银行必须用普通股来满足资本留存超额资本要求;另一个是反周期超额资本要求,水平为0~5%,只有当出现系统性贷款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需计提反周期超额资本,大多数时期反周期超额资本为0。
(3)明确过渡期安排。
为了防止过快实施更高的资本标准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自2019年开始正常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普通股(含留存收益)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最低应分别达到7%、5%和5%。
由于各国银行盈利模式及债务水平的差异,新规对全球银行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别。
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银行为例。
(1)对欧洲银行的影响对于仍处在主债危机阴影之中的欧洲银行业,新监管规则的影响尤为明显。
首先,欧洲银行普遍存在着资本充足率紧张的局面,需要募集资本,因欧洲银行大多是混业经营,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其次,对受债务危机影响的国家来说,要满足更高的资本金要求,无论是从资本市场融资,还是用国家财政增资,当前情况都难以行得通。
(2)对美国银行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对美国银行的影响不大。
首先,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各银行已经筹集了大量的新资本,主要商业银行基本已经达到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其次,美国大型银行当前的一级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的平均值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协议所要求的比例。
(3)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甚微。
首先,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相对西方商业银行要简单,同时批发性融资比例低,所以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值影响小;其次,目前我国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已经高于此次新规的要求;第三,我国商业银行已达到巴塞尔监管标准;第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可能有影响的是新规中逆周期的5%充足率缓冲要求,此外,如果推行5%反周期缓冲,对于银行利润分配也会有所限制,未来银行分红率将有所下降,而再融资的时间会明显缩短;第五,中资银行的海外拓展也可能面临新的障碍;第六,长期来看,资本补充、风险的覆盖,反周期资本的提取,以及对于重要金融机构附加值计提,银行面临较大的压力。
关于Basel III 简介

关于Basel III的介绍一、巴塞尔协议简介及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
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新巴塞尔协议也即巴塞尔协议II经过近十年的修订和磨合于2007年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但正是在这一年,爆发了次贷危机,这次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真正考验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显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存在顺周期效应、对非正态分布复杂风险缺乏有效测量和监管、风险度量模型有内在局限性以及支持性数据可得性存在困难等固有问题,但不能将美国伞形监管模式的缺陷和不足致使次贷危机爆发统统归结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其实,巴塞尔协议在危机中也得到了不断修订和完善。
经过修订,巴塞尔协议已显得更加完善,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也明显提高,如为增强银行非预期损失的抵御能力,要求银行增提缓冲资本,并严格监管资本抵扣项目,提高资本规模和质量;为防范出现类似贝尔斯登的流动性危机,设置了流动性覆盖率监管指标;为防范“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风险,从资产规模、相互关联性和可替代性评估大型复杂银行的资本需求。
如上所述,自巴塞尔委员会2007年颁布和修订一系列监管规则后,2010年9月12日,由27个国家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高级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就《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达成一致,全球银行业正式步入巴塞尔协议III时代。
二、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1.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
巴塞尔协议III对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有所提高,引入了资本留存资本,提升银行吸收经济衰退时期损失的能力,建立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反周期超额资本区间,对大型银行提出附加资本要求,降低“大而不能倒”带来的道德风险。
巴塞尔协议Ⅲ及其影响

二 、 塞 尔 协 议 Ⅲ 的 主 要 内 容 巴
国 际 银 行 资 本 监 管 改 革是 本 轮 金 融 危 机 以来 全 球 金 融
需 要 融 资 3 0亿 美 元 ,% 话 就 需 要 融 资 5 O亿 美 元 。因 0 7的 7 此 。 洲 银 行 业 通 过 资 本 市 场 融 资扩 充 资 本 金 的 难 度 可 想 而 欧 知 。 时 , 分 大 型 金 融研 究机 构 的 分 析 师 表 示 , 些 欧 洲 大 同 部 某 型 银 行 也会 受到 较 大 的冲 击 。 德 意 志 银 行 、 尔 兰 联 合 银 行 爱 和 奥 地 利 第 一 储 蓄 银 行 都 将 陷入 资 本 充 足 率 不 能 满 足 新 规
普 通股 权 益 / 险加 权 资 产 从 2 提 高 到 4. 名, 心 资 风 茗 5 核
本 充 足 率 最 低 要 求从 4 提 高 到 6 . 一 规 定 达标 的 时 间 是 茗 茗这 21 O 。在 最 低 要 求之 上 还 可 以 增 加 2. % 通 股权 益 的 5年 5普 反周期缓冲。 此 外 , 心 资 本 充 足 率 达 到 6 的 标 准 、 低 于 7 的银 核 % 但 名
些 银 行 业 人 士认 为 。如 果 银 行 资 本 的 新 标 准 太过 严
苛, 或者 实施 的最 后 期 限太 近 , 能会 迫使 银 行 缩 减 贷 款 , 可 进 而 延 缓 经 济 增 长 并 影 响 就 业 。 金 融 服 务 圆 桌 会 议 公 司 高 级 如
过 渡 8 间 : 0 3年 1月 1日要 达 到 阶段 性 目标 ,普 通 寸 2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协议 Ⅲ》 达成 一致 。巴塞尔 协议 Ⅲ》 近几十 年来 针对银 行监 管 《 是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摘要:巴塞尔协议Ⅲ是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威胁的重大背景下产生的,该协议草案于2010年提出,并在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上通过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此前拟定的有关银行资本与流动性框架的新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将对世界各国经济金融体系发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Ⅲ、银行业、金融风险。
一、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一)调整核心资本结构,上调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由原来的4%上调至6%,同时计提2. 5%的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 5%的逆周期准备资本。
通过调整,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达到 8. 5%~11%。
其中普通股权益 / 风险资产比率的要求由原来的2%提高到 4. 5%。
总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维持8%不变。
(二)引入杠杆比率、流动杠杆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来源比率的要求通过规定这些比率以降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按照协议的要求,最低杠杆比率是 3%,流动杠杆比率是 100%。
(三)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确定了新的资本监管框架巴塞尔协议Ⅲ从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两个层面确定了新的资本监管框架,包括对资本充足率公式中作为分子的资本的定义和构成进行修改、对分母中风险权重的更新和强化、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有效补充、对顺周期和金融机构关联的处理等。
二、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在全球商业银行体系层面的推行将进一步提高各国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水平,增强银行业吸收冲击和对抗损失的能力,降低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溢出风险,确保银行经营稳健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国银行业引入巴塞尔协议Ⅲ,能够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是关于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的借鉴意义,应进一步加以研究,冷静全面的综合看待,照搬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一)我国银行业不适用的方面1.逆周期资本与中国经济周期可能存在矛盾。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提要] 巴塞尔委员会新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将通过提高资本的质量、扩大风险覆盖面、建立逆周期缓冲资本等方式,克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加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些改革将使中国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
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可能会下降,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介绍新协议的内容,在总结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Ⅲ;商业银行;资本监管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凸显了现行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缺陷,同时也为改进金融监管提供了重要契机。
巴塞尔委员会作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机构,正逐步对银行监管制度进行全方位改进。
我们应该通过这次新协议的出台,对中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和借鉴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经验和良好做法。
这对于提升中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银行体系对于国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新协议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的内容:重新定义一级资本、最低资本金比率要求、过渡期安排。
一级资本方面,修改后的一级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留存收益。
规定纳入一级资本的非普通股资本工具应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具备足够的损失吸收能力,新标准中将鼓励赎回的创新型混合资本工具从一级资本中剔除,少数股权也不被允许包含在一级资本的普通股权收益中。
另外,有效的权益资本必须占一级资本的大部分,股权溢价只有在其对应的股权列入一级资本时才能作为一级资本,优先股的股价溢价也作为一级资本。
在最低资本金比率方面,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普通股最低要求将从目前的2%提升至4.5%,也就是所谓的核心一级资本比率,另外还需要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
此外,商业银行更宽泛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
过渡期安排方面,为最大限度降低新协议对银行贷款供给能力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协议给出了从2013~2019年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浅谈《巴塞尔协议Ⅲ》

浅谈《巴塞尔协议Ⅲ》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摘要: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于2011年11月在韩国首尔就有关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达成共识,即巴塞尔协议IIl,将在2013年开始实施。
这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针对商业银行监管所做出的大规模改革,巴塞尔协议III必将成为未来数年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III 商业银行影响和建议一,巴塞尔协议III的基本内容(一)在加强风险资本的情况下,提出了杠杆率的监管指标新协议规定了不低于3%的权益资产比指标,从而控制银行的杠杆融资规模。
然而,银行经营模式是不同的。
杠杆率指标与资本充足率峪管指标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冲突。
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建议从2011年1月l日开始,世界各国监管部门开始对杠杆率指标进行监控,以观察其与资本充足率框架的契合情况。
2013年是正式实施时期,一切和杠杆率相关的信息披露应从2015年开始执行。
(二)在流动性方面,要加强监督力度经过这次经济危机,使世界银行业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督。
但是,直到现在全球范围内就此类流动性风险的监督标准仍没有统一。
所以,巴塞尔协议III就是要建立统一的流动性监督指标。
第一个监管指标就是流动性覆盖率(LCR),就是在既定的严重压力情况下,优质的流动性资产是否能充分满足短期内的流动性需要(通常是一个月)。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银行在抵御短期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这个指标是建立在传统流动性“覆盖率”的基础上的。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流动性覆盖率的标准是不能低于100%的,也就是说高流动性资产最少要和估算的资金净流出量相同。
第二个监管指标是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该指标是可用稳定资金和所需的稳定资金的比值,而协议中规定这个比率必须大于100%。
这个比率是用来衡量银行在长期内可以充分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和这些资金对银行长期发展运营的支持能力。
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是国际上关于银行监管的一项重要协议,旨在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该协议于1988年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发布,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目前最新版本为巴塞尔协议III。
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方面。
首先,巴塞尔协议规定了金融机构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损失。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资本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银行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协议规定,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其风险资产的不同类别,保持相应的资本充足率,以确保在面临风险时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来抵御损失。
其次,巴塞尔协议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同时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潜在的风险事件。
此外,金融机构还需要进行定期的信息披露,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公开其财务状况和风险暴露情况,以增强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再者,巴塞尔协议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方面也作出了具体规定。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面临的来自市场波动和价格变动的风险,协议要求金融机构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采取适当的对冲和风险管理措施。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面临的损失风险,协议要求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有效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面临的资金流动性不足或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的风险,协议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在面临流动性挑战时能够有效化解风险。
总的来说,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
巴塞尔协议三

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集团1宣布较高的全球最低资本标准国际银行资本监管改革是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月12日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就资本监管改革一些关键问题达成了共识。
这些资本监管改革措施一旦付诸实施将对全球银行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会议的基本内容作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中的监管机构,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集团在2010年9月12日的会议上2,宣布加强对现有资本金要求的持续监管,并对在2010年7月26日达成的协议进行充分认可。
这些银行资本改革措施和全球银行业流动性监管标准的推行,履行了全球金融改革核心议程的诺言,并且将在11月份韩国首尔召开的G20领导峰会上提交。
巴塞尔委员会一揽子改革中,普通股(含留存收益,下同)将从2%增至4.5%。
另外,银行需持有2.5%的资本留存超额资本以应对未来一段时期对7%的普通股所带来的压力。
此次资本改革巩固了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在7月份达成的关于强化资本约束和在2011年底前提高对市场交易、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的资本需要。
此次会议达成了一个从根本上加强全球资本标准的协议。
这些资本要求将对长期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增长有重大的贡献。
安排资本监管过渡期将使银行在满足新的资本标准的同时,支持经济复苏。
更强的资本定义,更高的最低资本要求和新的超额资本的结合将使银行可以承受长期的经济金融压力,从而支持经济的增长。
二、增加的资本要求(一)最低普通股要求。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此次会议达成的协议,最低普通股要求,1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集团是巴塞尔委员会中的监管机构,是由成员国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组成的。
该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瑞士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
2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提供了有关银行监管合作问题的定期论坛。
它旨在促进和加强全球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
即弥补资产损失的最终资本要求,将由现行的2%严格调整到4.5%。
这一调整将分阶段实施到2015年1月1日结束。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实用版)
目录
1.《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和意义
2.《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3.《巴塞尔协议ⅲ》的评价
正文
一、《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和意义
《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巴塞尔委员会(bcbs)着手对资本监管国际标准进行改革。
该协议的出台背景是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匹兹堡峰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大幅度提高银行体系资本质量和资本数量。
二、《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ⅲ》主要涉及最低资本要求水平,包括将普通股比例最低要求从 2% 提升至 4.5%,建立 2.5% 的资本留存缓冲和 0%~2.5% 的逆周期资本缓冲。
这一改革方案旨在加强银行业监管,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金融风险。
三、《巴塞尔协议ⅲ》的评价
《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一协议有助于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
其次,通过建立资本留存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银行可以在经济波动时更加灵活地调整资本结构,稳定信贷供应。
然而,也有人认为《巴塞尔协议ⅲ》对于银行业的监管过于严格,可能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信贷投放。
总之,《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金融风险。
巴塞尔协议3考点

一、《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Ⅲ》方案主要涉及最低资本水平要求和过渡期安排,包括将普通股最低要求从2%提升至4.5%,建立2.5%的资本保护缓冲和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
(一)资本有关要求1、提高最低资本要求根据《巴塞尔协议Ⅲ》银行普通股最低要求,即资本结构中吸收损失的最高要素,将从当前的2%提升至4.5%。
这一严格的资本要求将分阶段实施,从2013年1月1日开始,2015年1月1日之前实现。
一级资本金比率将在同一时间从4%提升至6%。
此外,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系统性重要的银行应适用更高的资本要求,并致力于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一起制定具体的标准。
2、资本留存缓冲根据协议,银行在满足4.5%的普通股权益最低要求外,还应满足2.5%的资本留存缓冲,并且其必须全部用普通股权益来补充。
这也使得在正常时期,银行普通股权益要求实际上提高至7%(4.5%+2.5%)。
这一留存缓冲的目的在于确保银行持有缓冲资金用于在金融和经济危机时期“吸收”损失。
3、反周期缓冲《巴塞尔协议Ⅲ》还提出了“反周期缓冲”的资本要求,这一新的缓冲比率为普通股或其他能完全“吸收”亏损的资本的0-2.5%,将根据各国情况具体执行。
“反周期缓冲”是基于一项更广泛的宏观审慎目标,要求银行在信贷过分充足的情况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对一国而言,这一缓冲仅仅在“信贷增速过快并导致系统范围内风险积累”的情况下才会生效。
一旦“反周期缓冲”生效,将作为留存缓冲范围的延伸。
4、从严资本定义从严资本定义,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从严资本工具合格性标准。
《巴塞尔协议Ⅲ》规定,一级资本的主要形式必须是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其它一级资本工具必须是次级的、对非累积的红利和息票支付拥有充分灵活性、没有到期日也没有赎回激励的机制。
二级资本的基本标准为:受偿顺序次级于存款和一般债务,没有赎回激励,原始期限至少5年,在到期日前5年要按照直线“摊销”法计入监管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2010年9月12日,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共27个国家银行业监管部门和央行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召开了央行行长及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此次会议上通过的全球银行业监管改革方案即《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与监测的国际框架》两项文件,按照习惯称其为《巴塞尔协议III》。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
根据公布的细节,《巴塞尔协议III》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最低资本金比率
一级资本金必须主要由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构成,下限由4%上调至6%,根据协议安排,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4.5%,2014年为5.5%,到2015年达到6%,对于非股份制银行将建立合理的标准确保其资产质量,不再符合一级资本金要求的金融工具将自2013年始以每年10%的速度退出;仅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限水平将自目前的2%提高至4.5%,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3.5%,2014年为4%,2015年达到4.5%;巴塞尔委员会还首次提出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要求,由扣除递延税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目的在于确保银行在危机时持有用于“吸收”损失的缓冲资金,资本留存缓冲的规定将于2016年1月起用,到2019年1月完全生效。
协议规定银行缓冲资本在危机中可适当减少,但若接近于零,则银行派息、回购股票和发放奖金等行为将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
以上各项规定将使得各国银行到2019年时最低核心资本金比率达到7%,最低一级资本金比率达到8.5%。
(二)反周期超额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Buffer)
根据协议,监管部门可以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和对单个银行运营情况的评估来要求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期即信贷扩张时期计提超额资本,这样既能防止信贷过度增长又能使银行在经济下行期有较充足的资本金用于缓冲风险、弥补损失,以此保证周期内信贷供给和银行经营的稳定。
反周期超额资本的计提比率为普通股和其他能完全“吸收”损失的资本的0~2.5%,由各国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执行。
反周期资本缓冲要求银行在信贷充足的时期能够居安思危,其作为资本留存缓冲的延伸,仅在信贷增速过快并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积累的情况下才会实施。
然而《巴塞尔协议III》并未就该项规定的细节进行明确,巴塞尔委员会表示将会与各国监管部门协商以确定具体实施条件。
(三)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
《巴塞尔协议III》除了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还将流动性管理纳入监管的目标体系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新协议中制定了两个监管目标,其一为提高机构抵御短期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确保机构有充足的高质量的流动资产来度过持续一个月的高压环境;另一个目标是提高银行机构在长期内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用于衡量这两个监管目标的新指标就是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
流动性覆盖率着眼于短期,要求在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一系列诸如公共信用评级大幅下降、存款部分流失、无担保融资渠道干涸等情形下银行能够坚持运营至少一个月,对于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委员会也做了相关规定,即具有央行工具抵押品的资格、不应用于对冲交易头寸、不应用于抵押或结构性交易中的信用增级、应当明确仅用于应急资金。
另一个指标——净稳定资金比率强调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要求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来源于银行资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优先股、实际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负债及在压力情形下保持稳定的存款,且还要求可用的稳定资金量要大于需要的稳定资金量,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反映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程度。
但是这两项指标的引入仍需
经历较长时间,流动性覆盖率的观察期自2011年始,预计将于2015年正式引入,而净稳定资金比率要到2018年才会确定最低标准。
(四)杠杆率要求
众所周知,过高的杠杆率是银行经营产生隐患和引发危机的主要因素,而在高杠杆率的情况下许多银行仍能在报表中保持符合监管要求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这使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更加隐蔽,监管更加困难。
本次金融危机已经暴露了以往对银行高杠杆率监管不足的缺陷,所以《巴塞尔协议III》提出引入杠杆比率监管作为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补充。
2010年7月,各国央行行长和监管机构主管集团曾经同意对3%的一级杠杆率在同一时期进行平行测试,但是预计要到2017年才能基于测试结果进行最终的调整,最快要到2018年年初才会进入新协议的第一支柱部分。
(五)其他内容
《巴塞尔协议III》除了上述内容要求外,还规定了更加严格的高风险资产风险加权计算方法,将银行表外资产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按照一定的系数换算为等价信贷产品,这样有利于防止银行将大量高风险资产转移到表外以逃脱监管。
另外,《巴塞尔协议III》还首次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这一概念,巴塞尔委员会表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应该高于以上公布的标准,以此确保其抗风险能力,保证大银行在系统动荡时不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实践中对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实行有区别的监管的趋势,对影响范围广、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的银行应该施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制定更高的监管标准,这不仅有利于大银行的安全运营,维护金融和经济环境的稳定,而且还有利于中小银行的发展。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全球各商业银行为应对潜在亏损划拨的资本总额仍将至少占风险加权资产的8%;不过,各银行应增设“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总额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的2.5%,因此原比例将被从8%提升至10.5%。
在各类资产中,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加上2.5%具同等质量的资本防护缓冲资金,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比例将至少达7%。
为减轻资本新规对全球各银行和金融市场所造成的压力,《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新规将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分阶段执行。
其中,各银行须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执行新的一级资本规定;而资本防护缓冲资金规定则须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执行。
根据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上调资本金比率,以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
另外,各家银行应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总额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的2.5%,该规定将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分阶段执行。
预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将于今年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峰会上批准《巴塞尔协议III》。
二、《巴塞尔协议III》的启示
从2004年开始我国就引入了巴塞尔监管协议框架并逐步推行完善,银监会于2008年9月到2010年2月陆续发布了两批共12个“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期间正值金融危机爆发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着手修订新的全球银行业监管框架,故第二批7个指引在起草过程中就引入了巴塞尔协议修订的有关内容[5],可以说新协议尚未正式颁布之时我国的监管部门就已做出反应。
而去年《巴塞尔协议III》一经出台又有消息称中国监管部门将在新出台协议的基础上提高要求,加大对本国银行的监管力度。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巴塞尔协议III》高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是否完全适合我国银行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从《巴塞尔协议III》制定的背景和内容可以看出这份新协议主要针对的是欧美银行发展过度使风险变得难以防范控制的问题,其所要治理的是银行业发展过度而产生的弊病,我国银行业则不同,其面临的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若监管部门一味加强资本金监管而不注重改进其他方面,很可能会使发端于欧美的金融危机“殃及池鱼”,造成中国银行业的过度监管
[3]。
根据2010年中报数据,我国各类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已超过11%,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9%,平均拨备覆盖率在150%以上[2],这已超出《巴塞尔协议III》有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中国现在的金融市场上没有太多的高风险衍生金融产品,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款利差,与欧美银行相比,其在资产方面可算是单纯而稳健的,这也是我国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种高资本消耗的盈利模式也容易造成坏账率高、金融服务不到位、中间业务发展薄弱及对政府依赖性强等等缺陷,因此虽然我国银行受到危机冲击较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利于国内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和获得长久发展。
因此在引入新协议监管框架的同时还要依据国内具体情况推行合适的监管方法,在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要求的前提下改进其他方面的监管措施。
《巴塞尔协议III》中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是监管内容的一项创新,也正是我国监管体系所需要完善的部分,将其纳入我国银行监管框架,建立银行资本金在周期内的动态平衡,有利于银行经营的稳定,也能够使银行更主动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
另外,我国银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而良好的资产状况是得益于之前的不良资产剥离而非银行自身贷款业务的改善,所以现阶段监管部门还需采取相关措施督促银行确保信贷质量,维持好当前充足的资本水平和优良的资产状况。
《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从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的高盈利时代很可能难以为继,高资本消耗的信贷模式毕竟不能符合全球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的银行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还有赖于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多元化的银行业务、服务意识的提高以及竞争观念的转变。
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也要做到未雨绸缪,以《巴塞尔协议III》为契机,从现在起着手为未来金融市场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这样才能更有力地发挥监管机构的作用,保证银行业和整个经济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