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历史沿革
保定文化
保定,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拥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上一座有着重要意义的古城。纵览保定灿烂的文化历史,总是不乏各种名人的身影。而很多名人,都将保定作为自己的安葬之地,让一身忠骨留在保定这片土地上。而这些名人的墓葬,正是从侧面反映出保定所拥有的那种文化底蕴与文化精神。
一、保定的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保定属于中山国。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置清苑县,而这个名字,正是因为清苑河而得名,这也正是保定设县的开端。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设置奉化军(管辖清苑县),天成三年(928年),升格为泰州,这便是保定设立州的开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籍在清苑,而清苑又是北宋的军事重镇,因此在清苑县设立保塞军。又因为清苑地处宋与辽的交界地带,又设置了保塞军和保州。保塞一词,是取保卫边塞的意思而命名。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率领军队北伐,驻扎保塞半个多月,称之为金台顿。太平兴国六年,保塞军升格为保州,寓意永保安定。淳化三年(992年),州、县治所都迁至今天的保定城区。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陷保州,仍沿用宋代的称呼,称之为保州,又名金台驿。
金天会七年(1129年),保州成为顺天军节度使的驻地。金贞佑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南下,攻占保州城,保州在战火中沦为一片废墟。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元朝政府重建保州城,太宗十一年(1239年)顺天军改为顺天路,保州改为路治。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顺天路更名为保定路,保定的名字由此而来,取永保安定的意思,寓意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路的辖区与现今保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大体相近。历代政区的变化,也大多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自1669年至1968年的近三百年间,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保定也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保定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如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
保定市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诞生了荆轲、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等一批历史名人。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涉及保定市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从已发掘的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看, 保定区域具有发达的史前文明。如涞水县出土的智人化石可证实, 在2.8 万年前, 这里即是黄种人( 蒙古人种) 的祖先一一智人的繁衍生息地。众多的从石器时期到商、周文化遗址和有关唐尧及有易氏的历史记载和大量的传说, 可证实这里是唐尧的故里。在四五千年前, 这里已经是人烟辐揍、居落密布, 原始农业经济相当发达的区域, 有易氏已在易水流域放牛牧马、植桑种谷了。由涞水张家洼出土的北伯青铜器, 有关专家推断, 这里就是古燕国的始封地。春秋战国时期, 保定区域先为燕、中山( 鲜虞) 侯国之地, 到战国中期, 赵灭中山, 保定南属赵、北属燕, 始有" 燕南赵北" 之说, 成为燕文化的腹地。燕国曾在今容城东筑都城, 燕昭王在今易县筑下都。燕昭王复国中兴、荆柯刺秦王等传之千古的事件都导源于这里。秦汉时期, 保定区域始设众多的郡( 国) 、县, 筑关建城, 成为北部防御要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河北的世家大族纷纷南下江淮, 而北方游牧民族则南下中原接受汉文化,
建立国家。保定区域正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过渡带, 受影响是最大的。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 保定区域先后属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冉魏、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 其中后燕定都中山( 今定州)。多年的战乱使保定区域经济的
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大批士族南迁, 使当地文化受到冲击。但同时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的活动, 又给这里的文化注入了多元成分, 使
保定简介
保定简介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她西依太行山,东邻广阔的冀中平原,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保定市尧帝的故乡。保定古城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一片平畴京门地,千年文脉燕赵天。就是对保定最为精辟的概括。保定之名始于元代,取意: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自汉建制,后唐立州,元设路,明易府,清为直隶总督署,到1968年以前曾两度成为河北省的省会,是近300年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被公布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现在的保定市现辖25个县(市、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是全国第四大人口城市。市区面积333.35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
保定历史悠久,上溯数千年。史称“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赢得了诸多君王的厚爱。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中山国,西晋末年的后燕都曾在保定辖区内建都。在当时,这里主要是燕国、找过的管辖地,所以保定又有“燕赵大地”之称。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后,保定地位更显突出,“联络表里、翊卫京师”,成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保定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志士辈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千古绝唱相信各位都非常熟悉,古壮士荆轲就是从这里仗剑西去刺秦的,此外还有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著名的戏剧家关汉卿等都是保定的历史名人。
保定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作为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的保定,目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位于保定易县的清代皇家陵寝之一的清西陵,清代有4位皇帝埋葬于此。4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全国十大古园林之一的古莲花池,被誉为全国三大汉墓发现之一的满城陵山汉墓等著名景点。还有89处省保,456处市(县)保,1600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8万余件馆藏文物。除了这些珍贵的文物古迹,保定还有许多风景秀丽的自然资源:我市唯一一处5A级景区“华北明珠”白洋淀,国家级地质公园——涞源的白石山,被誉为“首都后花园”之称的4A级景区——野三坡等,在保定,可以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保定人文风俗文化调研报告
保定人文风俗文化调研报告
在保定地区进行人文风俗文化调研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独
特魅力和丰富历史背景。本文将从保定的历史沿革、民俗传统、地方
特色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挖掘和展示保定的人文风貌。
一、保定的历史沿革
保定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研究,保定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随后,保定成为中原地区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保定成为地方政
权的重要基地。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使保定成为了一个集各类历
史遗迹于一体的城市。
二、民俗传统
保定地区的民俗传统源远流长,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例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清明节,这一天保定人会纪念祖先,扫墓祭祖。此外,保定还有许多宗教节日和庆典活动,如佛教寺庙的庙会和
道教活动等。这些传统节日和庆典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也吸引了
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三、地方特色文化
保定地区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包括方言、饮食、传统工艺等。保定方言是以晋语为基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保定的美食
也颇具特色,如涮羊肉、刀削面等,深受当地人民和游客的喜爱。此
外,保定还有许多传统工艺,如剪纸、画坛、梆子等,这些传统工艺
代表了保定的独特文化。
四、人文景观
保定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不仅反映了保定的历
史和文化,也是游客游览的热门景点。例如,保定有世界文化遗址——石家庄,这个历史遗址见证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普遍采用石质建筑的
特点。此外,保定还有曾经的皇家园林神农架、燕赵文化名城赵州桥等,这些景点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教育。
保定历史文化
概述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地理位置
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
自然气候
气候条件
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
自然资源
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县域经济特色明显。全市正建成7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8个果品基地和8个牧渔基地,去年产粮食526万吨、果品60万吨、肉类46万吨。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酱菜、雄县红小豆、满城草莓、易县磨盘柿、阜平大枣、顺平红富士苹果、曲阳鸭梨、唐县小尾寒羊、涞源虹鳟鱼等产品远近驰名。望都辣椒、安国中药材、留史皮毛、皮革及毛纺、顺平肠衣、白沟箱包、安新羽绒、高阳纺织、容城服装、曲阳石雕、王铁匠铁球等,已形成一批企业和优势产业。全市农产品商品率已达63%,农业产业化比率达31%,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扩大对外经贸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河北保定简介
河北保定简介
河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它位于华北地区,距离北京仅有120公里。河北省的首府保定,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古老而充满活力。
保定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倚黄河,东依燕山,西濒京杭大运河,南接渤海,素有“黄燕交界”之美誉。这里是中国四大发祥地之一的中华文化发源地,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商朝以来就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保定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古都的缩影。
保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西汉到北魏、隋唐,保定历史上的精彩瞬间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保定有三大文化景点,分别是乐寿古城、蔚县农庄、兴隆县保定文化村。乐寿古城是河北省保定古城的代表,它是一座典型的古都,被誉为河北省“第一古城”,以其历史悠久、文化鲜活而闻名。
在文化方面,保定历史悠久,主要以文字文化、诗意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等多种文化闻名。在文字文化方面,保定拥有中国古文字发祥地之一的滦县,一说起滦县就与古文字息息相关,其中以滦县古字拓本最有名,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诗意文化方面,保定为全国著名的“古诗之乡”,几乎每一座古城都会有很多古诗;在宗教文化方面,保定拥有巍峨的佛光寺,是河北省最大的佛教地;在民间文化方面,保定拥有海量的民间小说、戏曲、神话、童谣、民歌等。
此外,保定的景观也很美丽,有著名的桃花源公园,其中有四处盆景,山水相映,树木杂生,绿色美景,是休闲娱乐非常不错的场所;还有秦淮河畔的宝山公园,游人如织,公园绿植葱葱。
总之,保定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是一座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保定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保定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保定,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
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来解释保定这个名词。
保定地处华北平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中国的大幅度地面运动区,与
中山、西山及燕山山脉相邻,北接石家庄,南接北京,距离首都仅150公里。保定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宜人。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保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保定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乐游国,是华北地区最早的文明中心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保定曾被称为“国之重器”。从北方民族游牧时代到中华民族的统一时代,保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隋唐时期,保定成为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唐朝时为灵州府,辖区之大,直接对接中原、辽、回疆,是“九域神京”之一。此后,保定作为军事、经济和交通枢纽地带保持着其重要性。在中国的“南京政府”时期,保定成为临时的首都,并发展成为新中国最早的工业中心之一。
保定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这座城市拥有众多著名文化景点和历史遗迹,如定
州铁佛寺、卢沟红儿童医院、白鹿原等。这些景点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保定的独特风情。保定还是京剧和滑稽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在经济方面,保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物流环境。由于地处北京、天
津和石家庄之间的交通要冲,保定的交通发达,成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同时,保定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基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扶持,保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企业。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概述
保定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是河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保定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保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1.古代历史
1.1 夏朝至西周
保定地区在夏、商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是当时的首要政治中心之一。此后,周朝建立,保定成为北方的重要都城之一。
1.2 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期,保定地区是军事要地,为中央政权的重要边防。保定的军事重要性为历代朝代所重视。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建筑风格多样化,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遗产。
2.唐宋元明清时期
2.1 唐宋时期
保定在唐宋时期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城
市规模扩大,商业繁荣,成为文化名城。
2.2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保定成为中国重要的行政、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建筑风格以古典汉风为主,保留了许多明清古建筑,如汉中故城、
清东陵等。
3.近代历史
3.1 清朝末年
保定在清朝末年经历了许多战争与政治变革,成为中国近代史
发展的重要节点。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以及1912年的辛亥革命对
保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3.2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保定成为中华民国北方政治、文化和经济的重要中
心之一。保定曾经是北洋的临时政治中心,许多重要的决策和活动
在此进行。
4.现代保定
4.1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保定继续保持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在建设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格局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
河北保定市历史沿革
河北保定市历史沿革
保定市(Baoding Shi)位于河北省中部,距省会石家庄124.8公里。西依雄伟的太行山,东临广阔的河北平原,京广铁路自西南而东北穿过市区。南、东及东北与清苑县毗邻,西和西北与满城县相连,东四长达20。5公里,南北宽约11.7公里,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9.3平方公里)。人口50.24万余(其中城市人口40.297万),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满、回、蒙古等12个少数民族。辖南、北、新市区及郊区共4个区、14个街道办事处,9个公社、106个居民委员会,有264条街巷,109个自然村。保定地区行政公署及保定市人民政府分别驻于北市区的新北街和市府前街。本市为保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省重要的城市之一。
宋代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始于今保定市区设置保塞军,因此时这一带为宋辽交界之地,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元代于此置顺天路,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始改名为保定路,盖直接取永保安定之意为名,此是今“保定”一名之由来。
保定市辖区,在春秋时为北燕之地。战国时先为中山国之西北边地,至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后,遂没于赵。秦代为恒山郡地,西汉时为中山国北新成县地。东汉时北新城县(改成为城)改属涿郡。三国魏时改隶河间郡。晋代因之。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始析新城县(已去北字)南部地区置清苑(故城在今市东北七里)、永宁(此城在今满城县东界)两县,皆属高阳郡,可见今保定市区当时主要为清苑县地,西北一隅属永宁县地。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清苑、永宁二县省入乐乡县,且徙乐乡县治于今保定市区,此地始出现了城邑。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乐乡县更属瀛州,十八年乐乡县改名清苑县(仍治今市区),今保定市当时为清苑县地,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清苑县改属河间郡。唐代仍为清苑县地并为县治(辖属沿革详见“清苑县”)。五代后晋初,始置泰州,治,辖清苑县,是时今市仍为清苑县地,并为泰州及清苑县治所,开运二年(公元
保定的文化发展历程
保定的文化发展历程
保定作为河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文化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保定地区就有人类的繁衍生息。出土的史前遗址和遗迹表明,保定古人类已经具备了定居生活的能力。商周时期,保定地区处于镐京和燕国的交界处,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秦朝建立后,保定被纳入中央政权管辖,成为了著名的郡县之一。此后,保定历史上的多个王朝都将其设为治所,使之逐渐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北方农耕区,保定一直以种植和加工谷物为主要经济活动,所以麦香文化一直是其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麦香文化不仅体现在保定的饮食习俗中,还反映在保定人的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此外,保定还以红色文化为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保定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毛泽东同志出生于湖北韶山,但他的祖籍是保定。因此,保定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的红色旅游者。
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保定的文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保定将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保定市的落成奠定了保定文化的重要基础。保定市则是省级文化单位,拥有多个出版社、电台、电视台和艺术团体。保定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每年,保定还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保定枣文化节、保定水雕文化节、保定国际和平音乐季等。
这些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促进了保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保定的文化发展历程充满了辉煌,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保定面临着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保定的文化传承面临困难。因此,保定需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如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养和吸引文化人才、举办文化活动等,激发保定的文化创造力,促进文化的繁荣。
导游词保定概况
导游词保定概况
一、保定简介
保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距离北京市
约140公里。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被誉
为“中国古都之冠”。
保定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市境内有多个世界遗产和国家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中国第一座石刻无字碑——“南天门”、世界最早使用枪炮
的地方——破马张飞碑、西游记角色千里眼、顺风耳真迹——西云寺九层佛塔、国宝级古代建筑——清西陵等。
保定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保定成为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文化交流。
二、保定的历史
保定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自秦朝以来,保定就成为了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中国历史上,保定有着重要的地位。早在唐朝时期,保定就是中国北方的京
城之一。后来,在辽、金、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保定都是重要的政治中心。
在中国近代史上,保定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20世纪初,保定成为了中华
民国临时首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保定的文化
保定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保定是杂技和曲艺的发源地之一,这对于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保定的建筑也是其独特的文化之一。清西陵是一座国宝级的古代建筑群,包括
了大量的陵墓、宫殿和祭祀建筑,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遗址。
此外,保定还是中国的园林城市。保定市内有许多古老的园林和公园,如涞源园、照金寺、清东陵等。这些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优美的景观和浓厚的历史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一、历史沿革
1.1 原始时期
在保定地区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保定就
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和繁衍生息的迹象。
1.2 古代时期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保定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周边地区建立了多个小国。秦统一中国后,保定成为了一个郡治所。
1.3 中世纪时期
在宋朝时期,保定成为了北方重镇,并且被设立为一个州。
随后,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将保定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1.4 近现代时期
在19世纪末,保定成为了华北地区的一个商贸中心,新兴的
工业也开始在这里发展。20世纪初,保定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据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曾在保定活动过。
二、经济发展
2.1 农业
保定地区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同时,畜牧业、蔬菜种植等也在该地区得到发展。
2.2 工业
保定有着丰富的资源储量,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等。因此,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在保定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
2.3 服务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保定的服务业逐渐壮大。如金融、餐饮、旅游等行业在该地区逐渐兴盛。
三、文化与教育
3.1 文化遗产
保定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恒山、天桥等古建筑,以及雄伟壮丽的石刻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保定悠久的历史。
3.2 教育资源
保定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各类中小学。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保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附件
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保定市的地图、历史照片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保定历史人文故事有哪些
保定历史人文故事有哪些
保定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定涌现了许多令人惊叹和感动的人文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兴衰、繁华和文化底蕴。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保定历史人文故事。
一、阿房宫遗址与秦始皇的传说
阿房宫是古代中国秦朝的宫殿,位于今天的保定市涿州市。秦始皇的阿房宫规模宏大,据说建筑面积达到11.7万平方米,是世界古代宫殿中最大的一座。阿房宫的壮丽与秦文化的伟大成就相映成趣。
传说,秦始皇帝死后,被埋葬在阿房宫的地下。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陵墓,他的后人下令焚毁了阿房宫,并在陵墓周围建立了严密的城墙和兵马俑。然而,许多保定人相信,在阿房宫的土地上,秦始皇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且护佑着这片土地。
二、文天祥与抗金护国
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爱国将领和文学家。他在保定的文庙供奉,被人们敬仰为"忠烈文宣"。文天祥一生坚定不移地反对外族侵略,为抵抗金朝入侵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传,当文天祥被俘时,他写下了长篇诗歌《过秦论》。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篇之一。
三、华北水塔与工艺传承
保定拥有悠久的饮水历史,这里的水塔被誉为"华北水塔"。华北水塔是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技术而闻名。
据说,修建华北水塔需要掌握许多复杂的工艺技术和秘密配方。这些技术和配方世代相传,只有特定的家族才能学习和应用。在保定,世代守护着这些传统技艺的手艺人依然在传承和保护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岳飞与抗金传奇
岳飞是中国南宋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抗金将领,他的抗金传奇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广为传颂。在保定市南部的蠡县,人们建立了岳飞庙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保定历史沿革
一、古代时期
• (四)明朝时期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 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至清朝灭亡(1911) 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 事中心。
一、古代时期
• (五)清朝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明永乐 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 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
保定历史变革
• 一、古代时期
• 二、解放后
一、古代时期
• (一)秦国以前
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 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 则称保 定为上谷。
一、古代时期
二、解放后
(一) 1948年11月5日,解放军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 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 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
(二)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仍为省会,8月9日建立保定 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4月省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 区所属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定县(现定州市)、阜平、涞源、 涿县(现涿州市)、易县、高阳、徐水、安国、唐县10县(市)。 1960年2月,专、市合并称保定市。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 市属各县变专区所属,合并的大县陆续撤销。1962年恢复22县1市建 制。1966年省会返迁保定,1968年迁往石家庄。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从已发掘的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看, 保定区域具有发达的史前文明。如涞水县出土的智人化石可证实, 在2.8 万年前, 这里即是黄种人( 蒙古人种) 的祖先一一智人的繁衍生息地。众多的从石器时期到商、周文化遗址和有关唐尧及有易氏的历史记载和大量的传说, 可证实这里是唐尧的故里。在四五千年前, 这里已经是人烟辐揍、居落密布, 原始农业经济相当发达的区域, 有易氏已在易水流域放牛牧马、植桑种谷了。由涞水张家洼出土的北伯青铜器, 有关专家推断, 这里就是古燕国的始封地。春秋战国时期, 保定区域先为燕、中山( 鲜虞) 侯国之地, 到战国中期, 赵灭中山, 保定南属赵、北属燕, 始有" 燕南赵北" 之说, 成为燕文化的腹地。燕国曾在今容城东筑都城, 燕昭王在今易县筑下都。燕昭王复国中兴、荆柯刺秦王等传之千古的事件都导源于这里。秦汉时期, 保定区域始设众多的郡( 国) 、县, 筑关建城, 成为北部防御要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河北的世家大族纷纷南下江淮, 而北方游牧民族则南下中原接受汉文化,
建立国家。保定区域正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过渡带, 受影响是最大的。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 保定区域先后属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冉魏、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 其中后燕定都中山( 今定州)。多年的战乱使保定区域经济的
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大批士族南迁, 使当地文化受到冲击。但同时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的活动, 又给这里的文化注入了多元成分, 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时期
• (四)明朝时期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 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至清朝灭亡(1911) 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 事中心。
一、古代时期
• (五)清朝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百度文库明永乐 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 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
• (二)宋朝时期
北宋建隆元年(960)于清苑县驻军,以后扩展到满城 一带,992年更名为保州,以后宋金多次发生战争,保州 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 。
一、古代时期
• (三)元朝时期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 1275年更名保定路,保定一名始于此,寓“保卫大都,安 定天下”之意。
二、解放后
(一) 1948年11月5日,解放军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 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 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
(二)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仍为省会,8月9日建立保定 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4月省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 区所属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定县(现定州市)、阜平、涞源、 涿县(现涿州市)、易县、高阳、徐水、安国、唐县10县(市)。 1960年2月,专、市合并称保定市。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 市属各县变专区所属,合并的大县陆续撤销。1962年恢复22县1市建 制。1966年省会返迁保定,1968年迁往石家庄。
保定历史变革
• 一、古代时期
• 二、解放后
一、古代时期
• (一)秦国以前
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 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 则称保 定为上谷。
一、古代时期
二、解放后
(三)1968年至今
1968年8月18日,保定专区改保定地区,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改为保定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区析出,复为省辖市,满城县划归。 1986年5月7日增辖清苑县,保定市辖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郊区 和清苑县(现清苑县)、满城县4区2县 1987年撤销郊区。 1994年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 保定市(地级)。 2015年5月8日,保定市的行政区划由3个区、18县、2个县级市的格 局,变为5个区、15县、2个县级市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