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义利观#精选、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君子所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
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原句: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
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所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
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道:“是老师对自己
的描述。”
扩展资料
《论语·宪问篇》共计44章,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
君子必须具备的一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
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节选的部分是孔子的一种思想认识: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
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文章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古代案例
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古代案例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念强调个人行为应该以社会利益为中心,以德行为基础,强调个人行为应该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以下为一些古代案例:
1. 孔子的行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一直被认为是道德的楷模。孔子强调以德治国,他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对社会利益的关注。例如,他在政治上推崇仁义道德,主张君王应当以仁德来治理国家,他本人也常常帮助人们解决他们的问题,关心他人的利益。
2. 文王拯救桀纣:据传,中国古代的文王姬昌在桀纣混乱的时期,积极寻求联合各诸侯国推翻暴政,拯救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他一直以来主张以义治国,他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社会利益的关心和担当。
3. 范蠡舍己为人:范蠡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他是吴国的贤臣。据说他在吴王勾践被越王勾践俘虏后,为了拯救吴国,他主动选择留在越国,并为越王效力。他的行为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高度忠诚和牺牲精神。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中国古代传统义利观的核心思想,即个人行为应当以社会利益为中心,强调道德和德行的重要性。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秉持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我们秉持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
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是实现全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秉持正确的理念和义利观,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实现全球发展的重要策略。首先,各国应该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避免使用武力,以免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其次,各国应该坚持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此外,各国应该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支持
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生工程,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全球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全球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全球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全球发展。
团结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展中国家应该秉持正确的理念和义利观,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只有通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才能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高中语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义与勇(8、10)
• 问题五:“有勇无义”与“见义不勇”都称 不上君子,你觉得“义与勇”究竟该如何平 衡呢? 见义勇为 是为君子
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
勇于什么呢?勇于仁、勇于义,要为仁义之事 而勇往直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若勇于做 坏事,那就是为非作歹,助纣为虐。孔子把 “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 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 则就是“乱” 。
问题四:孔子提出九思, 是赞赏还是要求,哪一 条最重要?
言行举止的礼仪规范要求 温、良、恭、俭、让、忠、孝、 仁、义、礼、智 见得思义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小结:义与君子
见利思义,以义为上成为君子品格的必然要求。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 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 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这些都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问题三:孔子认为完美无缺的君子应当具 备哪些要素,最看重的是哪一点?
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礼乐修饰…… 最看重的是:义然后取、见利思义、义之与比、义以为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 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 样做就符合于义。
孔子曰:“君子有 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 色思温,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 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优秀教案
教案
春秋无义战:泛指非正义战争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从一个小山村的放牛娃,到大清国最富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是一个传奇。
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胡雪岩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馀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舍药舍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胡庆余堂店内设立两块巨大的金匾,上写“真不二价”和“戒欺”。由于他们坚持“以诚待人,以信服人”非义不取,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每到一地就会出现"归市如流"的局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学习第二部分“义与君子”。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他的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重点讲这三则,其他的课件上也有)
1、【原文】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
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子路问怎样算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加上知礼懂乐的修养,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见到利益时,考虑道义;见到危险时,奋不顾身;长期贫穷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完人了。”
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没多人的美好品德,所以孔子提出君子,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
我的义利观作文700字议论文
我的义利观作文700字议论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义观,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下面这篇我的义利观作文700字议论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对于义与利,我却不这么认为,义是利的前提,义与利相互交融,互相补充。义利可得其二,二者兼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孟子的以义上,以义统利的思想。众所周知,春秋无义战,诸侯纷纷以征伐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唯独孟子把义喻之为人路,把义放在了人生的至高位置。
孟子的这种义利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逐渐凝结为大公无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刚正不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造就了中华民族史上多少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如文天祥、岳飞、林则徐等。
但是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利义之间的关系,已逐渐发生变化,利的地位、作用明显上升,而义则略显暗淡。利与义的地位也快近趋于平衡。
我非圣人,器器江湖,出身于市,虽不能自比洁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但也不能近墨者黑。清者自清,亦不可免给,让我只追求义不顾利,那我自觉做不到,但让我以市道义,先利后义,是可耻的,自己更不可能做出来。
现如今义与利趋于平衡,但利也有反超义的迹象,做为社会中的一份子,致力于这种平衡想让可到义大于利大概是不可能的,做到义利均衡维护好这份平衡。不要让社会变为像古代书上说的那句话:“天下熙照,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人追求义与利对要维持-一种阴阳般的平衡,在追求利时也不忘其合手道义。现如今,得势时,品朋满座;失势时,门可罗雀。这并不是危当耸听,利字当头高尚只是一种玩笑,想要在当今社会立足,追求利义之间的平衡是重要的。
朱熹的义利观
朱熹的义利观
朱熹是中国宋代思想家和儒学大师,他对义利观有着独特的见解。根据他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应该重视道德与伦理的原则,即强调重视义。因此,他的义利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1.义的重要性:朱熹强调人应该追求道德与伦理上的正确行
为,而不仅仅关注个人利益。他认为,人们应该以义为本,秉持正确的道德哲学观念和做事的原则。
2.利与义的统一:朱熹认为,义和利并不是彼此对立的,而
是可以统一的。他强调,只有符合道义伦理的利益才是真
正的利益。个人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道义的规范
和社会的利益。
3.义的修养和实践:朱熹认为,人应该通过修养自己的内在
品质,发展道德与伦理的能力来实践义。他主张个人通过
学习经典文化、内心的修炼和道德追求,来不断提升自己
的道德水平。
4.善治和公平的追求:朱熹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持有非常严肃
的态度,他主张善治和公平的原则。他强调,政治家和统
治者应该追求公正、善治和为人民谋福利的目标,而不是
仅仅追求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朱熹的义利观强调重视道德与伦理的原则,指导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他认为,个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应该注
重道义的约束,并为社会的发展和公平做出贡献。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正式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 “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 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 人格者之所为。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 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 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 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 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 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 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 生了极大影响。
等三家招商网站涉嫌加盟骗局
精选ppt
姚明做公益广告劝停喝鱼翅汤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精选ppt
讨论:是生计重要还是道德重要
《青年报》2006年6月22日 B13版报道,邹云翔2004年 被评为“中华食雕九大赚钱 名刀”,并先后被评为“中 国烹饪雕刻大师”、“中华 厨神”,可现在一个大厨师 彻底被各大酒店拒之门外, 原因是他拒烹野味。
精选ppt
4【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2)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君子去仁,恶(3)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1)处:安居,可以理解为接受。(2)恶:厌恶 (3)恶:疑问代词,哪,何。造次:慌忙,仓促。颠沛: 受磨难挫折
……
有一颗“拒烹野味”的公德心,人品可敬! 毅然走上“拒烹野味”的道路,勇气可嘉! 坚持初衷不改,行为积极有效,做法可赞!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汇总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2、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掌握十则的含义,并领会孔子“义”的思想。
2、讲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1、文言字词句式积累 2、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教学难点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教学时数2课时
电教手段
第1课时集体备课札
记
一、创设情境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
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
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
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
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义,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仁这个最高的道
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比如“利”,
比如“君子”,比如“勇”。
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孔子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
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
中国哲学义利观
中国哲学义利观
中国哲学中的义利观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人行为、道德原则和社会秩序等多个方面。
首先,义利观的核心是对“义”和“利”的取舍。在中国哲学中,“义”通常指的是道义、仁义、公正等道德原则,而“利”则指的是个人的利益、欲望或功利。因此,义利观探讨的是在个人行为和社会活动中,如何平衡道德原则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不同哲学流派对义利观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儒家主张“重义轻利”,认为个人应该以道德原则为重,追求仁义和公义,而不是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墨家则主张“义利合一”,认为道德和利益并不是矛盾的,一个公正的社会应该能够满足每个人的合理需求。
此外,中国哲学中的义利观也强调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关注。例如,法家认为,法律和制度应该以整体社会利益为出发点,通过规范个人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同时,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自然和谐的,个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而不是过分追求个人利益。
总的来说,中国哲学中的义利观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涉及到个人行为、道德原则和社会整体利益等多个方面。在不同的哲学流派中,对义利观的看法存在差异,但都强调了道德原则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以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关注。
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如今,80后的我们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对人生的价值观已经有了一个较成熟的概念,年少时,我们认为及时行乐是生活的一种极致,现在,我们认为勇于承担、敢于追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何谓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就是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具体可分为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生观、价值观这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所谓区别就是表现在所指的内涵和范围的不同,人生观面对的是社会人生的领域,价值观则更进一步,指人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二者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一方面,世界观支配和指导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又反过来制约、影响世界观.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设计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而、于、信、恶、要、比”等,积累文言特殊句式等,了解选文主要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
2、引导学生整合信息,理清各小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孔子的义利观、修身观。(思维发展与提升)
3、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儒家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增强修身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儒家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增强修身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整合信息,理清各小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孔子的义利观、修身观。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正音朗读。
2、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选文主要内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核心任务展示):
同学们,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经济能像今天这么发达,也从来没有一个朝代人们像今天这么追逐财富。为了尽快得到尽可能多的财富,有人忘了仁义,抛弃道义,不择手段。人心不古,社会浮躁,如果我们不反思、不改正,中华民族将会走向何方?
播放PPT图片,图片为2021年315晚会暴露的问题截图,一为不法个人和企业盗取公民信息和数据,一为沧州青县不法养殖户给羊喂食瘦肉精,一为不法分子用废弃钢筋加工成新钢筋。看了今年的315晚会,请你给节目写留言,要求:引用《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中的一两句话;语言表达文明得体;字数100-150之间。
(二)、了解主要内容,答疑释疑(任务一):
同学们都已通译文章,有疑问可提出来交流。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可设疑;
新建董仲舒义利观之我见
董仲舒义利观之我见
一、董仲舒义利观之内涵
1、有义有利,但义重于利。
借鉴先秦诸子的义利思想,董仲舒认为“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仁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春秋繁露.为仁者天第四十一》)。在这里董仲舒的想法与荀子的一致,都认为义利是人固有的本性。人的好义、欲利也归之于天,论证了义与利是同时为人所拥有的,同时也提出了“义利两养”的观点“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得安”(《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第三十一》)。天生人的时候,就已经给人以好义欲利的本能,并且这种本能是人人所共有的。义利都是人们生活当中客观存在的,义强调的是安心,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利强调的是安身,人在生活中必须要获取一定的物质财富,这是自然规律,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生存的根本,因此两者缺一不可,各为人所需。
但董仲舒认为义是重于利的,“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矣”(《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第三十一》)。董仲舒明确指出“义”是用来修养心性、培养品德、陶冶情操的,并深入、完整地剖析了心、体、义、利之间的区别和相互关系,有心、有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人既不能没有心、也不能没有体,而“义以养其心”、“利以养其体”,“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可知义、利都是人所必需的,但二者相比,显然“心”贵于“体”,所以“养心”之“义”就要贵于“养体”之“利”。所以董仲舒常谆谆教导统治者绝对不能去追求一己之小利,而破坏了公利之大义。孔子的学生原宪、曾参、闵子骞等人,虽然他们一生生活在贫困当中,可他们‘有大义而甚无利,虽贫与贱,尚荣其行,以自好而乐生。’因为他们‘有大义’,做了很多合理的事情,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足,所以生活得非常快乐。而有的人忘义而循利,去理而走邪,最终以贼其身而祸其家。孔子对于义利观也作出贵义贱利的结论,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只知道利的好处,君子就看重义。董仲舒还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这一观点,“今利之于人小而义之于人大者,无怪民之皆趋利而不趋义也”(《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第三十一》)。庸俗的人容易看到近的、小的好处,不容易看到远的、大的好处,而利是近小的,义是远大的,所以,庸俗之人容易看到利的好处而不容易看到义的好处,而作为思想家“圣人”和统治者“皇帝”,这些高尚的人就应该“显德以示民”,做义的表率,来教育感化人民,形成道德的新风尚,社会才能变得和谐。
我们秉持 理念和正确义利观
我们秉持理念和正确义利观
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是人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理念是一种指导思想,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比如,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应该轻易诋毁他人,也不应该放纵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学会宽容和包容。此外,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应该擅自干涉他人的事情,而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
其次,正确义利观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我们应该做正义的事情,不应该做不正义的事情,而应该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此外,我们也应该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不应该做有害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总之,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是人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掌握了这些指导思想,我们才能够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义利观>
道义与功利,就像是天平的两端,每个人衡量的尺度都不同。有的人为了利益,可以抛弃道义,丧失本心;有的人为守道义,宁死不屈。在我看来,利为人所求,但若求得不义之财,又有何意义呢?
见利忘义,丧失道义的同时,也在把功利摆上了赌盘,随时会一无所有。就如在竞争如战场的商界中,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新闻时有出现。有产业为卖相加分,把过期馒头更换日期,染色后又送往超市;有企业为提高产量,将危害婴儿健康的有毒试剂加入到奶粉中;也有商家为降低成本,有致癌地沟油用作汤底。他们那双通红的眼里只有“利益”二字,所谓的良心道义早已抛在脑后,犹如猛兽疯狂地追咬猎物。但到最后呢?等待他们的是产业倒闭,企业破产,商家被查封,负责人被判刑……只求利益,不顾道义的心理让他们走入深渊,到最后,只是一无所有。
见利思义,道义先行,利也会随之而来。就如我国文学家朱自清,即使身患重疾无米养家,也毅然拒绝国民党派发的美援面粉,以明爱国之志。又像澳门特首崔世安,年轻时常二话不说给予朋友帮助,可谓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们尽义,但也得到了利。朱自清虽病逝,但也激起中国人的团结,使他们共度危机;崔世安在危急时候得到曾帮助朋友的一臂之力,度过难关。道义,有时候让人丢失眼前的功利,但也会给你长期利益的机会。
利可抛而义不能,先利后义,不仅是历史所推崇的,也是人们节气的体现。文天祥、苏武被敌国所俘,面对金钱美人的诱惑,纹丝不动,是因为他们把贞节放在第一位。抗战时期,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宁可放弃演出机会,连续注射三支疫苗针,冒着40度高烧的风险,佯病拒绝日军的邀请,是骨气的体现。坚守道义,得到的是心灵的强大,和后世的赞许。
“利”和“义”,并不是一对反义词。面对义利的选择,坚守道义,是无悔的选择
新时代下的义利观作文素材
以“新时代下说义和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一、什么是义与利
二、义和利的关系
先看看这两个小故事,思考义和利的关系。
故事一:
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后来,圣人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地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但圣人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圣人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側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偿。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能够因为他心中的“义”而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圣人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
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或者他们不像子贡那么喜欢出风头。很多鲁国人会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所以圣人才说子贡此举是伤天害理。
故事二:
公元1623年,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号称14万)南征,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袁崇焕将军独守宁远城,誓死不退,城中百姓觉得自己的财产可以得到呵护,都无限感激。可是仗越打越不对,眼看城池即将不保,百姓担心女真会报复屠城,那时不但钱财没了,连命也会丢了,许多人便开始大骂袁将军是为了立功升官,荼毒百姓,责怪他兵力不足就不该苦战累民。但幸运的是,努尔哈赤在进攻中被红衣大炮击中负重伤,女真被迫后撤,因而百姓的性命和财产均得以保全。百姓们庆幸之余,又痛哭流涕,把袁将军视为再生父母。从这个故事来看,民心是什么,民心就是利,避害趋利就是民心。
大家思考:义和利的关系是什么?
二、关于义和利的一些看法。
中国人的观念中常常有“利”与“义”之辨。有时做一件事,是为“利”还是为“义”总有争个不停——好像搞不清楚,心里就闷闷的。这也是人高层次需求的自我处理。
比如说王莽,在他夺位之前,他做事总是以义为先;或有利,皆在义后。但从其人后来谋逆来看,其行为不过是放长线钓大鱼罢了。其以义为先,是障人耳目,博取名声;以利为后,则是投资投入的成本。当时给王莽好评的名士,后来看到王莽的真面目,心里那个悔,那个恨啊——就跟我们小时候说谎一样,好痛苦。
民间的人们为了一个义字,尚且打起架来可以连命都不要,更何况那些品格更加正直,决意为义奉献一生的人呢。子曰:“杀身取义”。这句话更在人们心头增大了义的份量和号召力。也无怪乎大奸大滑如王莽者,会拿义字打造招牌,聚揽人气,以备谋朝之用了。
后来,王莽施政不德,若得天怒人怨。于是,农民起义来了。刘秀兄弟两个和着一些绿林好汉,一些汉室贵胄,开始替天行道,打王莽;打完了就各自争起天下来了。这打天下,用是也是“义”这张金字招牌。
对民有义,曰:“仁”;对兵将有义,曰:“信”曰“受”;对敌人有义,曰:“纳降善护”;对天下有义,曰:“德”。人们于是称如此为国求利者为“圣明贤君”,简称“圣贤”。
大的叫圣贤,小的叫君子。
俗话说“商人重利不重义”。是不是说重利的都是小人呢?或者说是不是商人都是奸商小人呢?我想应该不是。
所谓义,应该是一种有正当付出,有正当回报的行为及行为精神。不妄取,不妄做。
商人付出劳动,进货送货,售后还有服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这是商人信用公平之义。
君子帮助他人,不求回报,这是善心人之义;圣贤之人,为国为民,乃至为整个世界的生灵创造利益,争取利益。这是大圣人。
此三者都有求利。
商人求的是平等交换的利,利己不损人的利。
君子求的是世道和善的利。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国之栋梁应有之胸怀。求在利人,不在利己。他人与国家获利,就等同于自己获利。损己利人之心,虽人皆有之,但也惟君子常有。此类人当得社会称誉与信任。
圣人之求利,在于万民,在于长久;其利可施诸社会,可流诸百世。如孔子爱人之思想,老庄无为相谐之道。既秆于春秋战国,亦延至于今,使大众受用,可称之。
故为国求利者,圣贤;为己求利者,亦君子而非小人。
只要是凭着自己双手打拼赚来的,利己不损人的就应当说是有义之人。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雷锋的士班:义和利可兼得
雷锋的士班传递出的精神,或许可以如此理解:倘若片面强调“舍己为人”和“自我牺牲”,无疑是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意无意地对立。山城当代的雷锋精神,更着重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致。雷锋精神不是来自号召,而是社会的需要。它既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所必需的,也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
今年4月3日,重庆互邦出租车公司成立了第一个“雷锋的士班”,10辆天语车的20位的哥的姐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进“雷锋的士班”是有严格标准的,不仅日常工作出色,最重要的是做过突出的好事。比如,现任雷锋班的组长徐朝鹏曾帮助外地游客狂追歹徒10公里并扭送到派出所,司机覃忠为在街上乱跑的精神失常的老人奔波一天找家人,并当面婉拒5000元酬谢。
“现在雷锋班要求我们做的,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昨日,记者见到了徐朝鹏、王怀平和覃忠,他们分别开出租车13年、10年和6年,坚持不拒载、不绕道、不宰客,碰到过各色乘客,突发事件也遇到不少,都是能帮忙就帮忙,所以加入“雷锋班”对他们并不算是约束。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最初的阶段,车前盖上的这个印着雷锋像的logo却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尴尬事,有坐车不给钱,宣称司机要“学雷锋”的,也有同行间的揶揄,抢走了手上的大业务的。“也就只有算了,不能因为一时痛快就损坏了雷锋班的好名声。”司机覃忠的做法代表了雷锋班司机们的想法。
难道取“义”就一定要舍“利”?时间稍长,他们发现了雷锋班的logo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信任。司机王怀平说,现在,市民上车时看到车前的标志,总会好奇地问“是什么意思”,解释清楚后,乘客一般会多聊几句,碰上经常打的的,还会要个电话,方便以后叫车或者介绍给朋友。雷锋车还受到老人等特殊乘客的青睐,尤其是一些不在身边的老人的子女,记下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