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古典诗歌中杜鹃意象分析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传说蜀中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之心酸。生活中杜鹃也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的愁种子”。因此杜鹃作为悲苦愁怨的代表,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意象之一。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借杜鹃的啼声渲染蜀道之奇险怪异。李山甫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抒发故国之思。杨万里的“无人打杀杜鹃子,雨外飞来头上声”表现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尽管历代诗人词家由杜鹃引起的吟咏颇多,但不同的作家从各自的境遇、各样的角度写出的感受又略有不同。
一、抒写家国之痛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临江仙》中,朱敦儒面对宋室南渡后,小朝廷一味偏安,不思恢复失地的现状非常痛心,一句“今春还听杜鹃啼”饱含词人无限悲酸。那凄凉悲苦的杜鹃啼声,以其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中所特有的含义,宣告了主人公遭受的又一次打击,杜鹃鸟成为痛心国土沦丧、南北亲人不能团聚的代言人。
文天祥《金陵驿》尾联写道:“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自己无法生还故乡,死后一定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诗人的家国之痛抒发的柔婉含蓄,沉挚悲壮。
真山民《杜鹃花得红字》颔联吟道:“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杜鹃思归啼血,碧血染红满山的杜鹃花,不正象征了诗人的家国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无休止吗?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借杜鹃寄托故国之思:“我见常面拜,重是杜鹃魂。”汪元量借杜鹃宣泄亡国之痛:“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林景熙听到杜鹃的啼声,“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以杜鹃之极怨写尽凄怆的故国之思……
杜鹃意象分析
身死,却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似有不甘。杜鹃哀怨凄悲、动 人肺腑的叫声。这也正是诗人咏史的目的。
3、志士的报国之情。
杜鹃鸣叫时昼夜不停,一直到啼血为止。这种飞蛾扑火一般的 壮烈情怀很容易引发忧心报国志士的共鸣。
4、佳人的春闺之怨。
自然界的声声鸟鸣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想象,杜鹃的鸣叫也不例 外。于是,在闺中佳人听来,杜鹃声声中包含的就是他们内心 抑郁、寒凄的伤感。
【意象解读】
“天地间的愁种子”是诗人词客对杜鹃的雅称。杜鹃鸟,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 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 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古典诗歌中,意象杜鹃大 致包含了三层意蕴:
一是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二是身份——指亡国的冤屈帝王;
二、从意象含义角度切入考查 杜鹃又叫子规,作为古典诗词常用的内涵丰富
的意象,命题者有的从意象整体把握的角度切入。 (20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Hale Waihona Puke Baidu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 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 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鹃意象内涵
六、“花”“鸟”同命同构的杜鹃
杜鹃还可指一 种花,又叫杜鹃花,俗称映山红。 “蜀魂先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诗人韩偓 咏杜鹃花的绝句就是咏叹了这一悱恻哀感的传说故事。唐 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 血,滴成枝上花。 ”同样叙写了“杜鹃鸟”和 “杜鹃花” 的密切关系。因为这种密切关系,诗人们在诗文里很自然 会由此联想到比,或者由比联想到此。如李白的《宣城还 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 回肠一断,三月三春忆三巴。 ”这首诗写作者曾在宣城 见杜鹃花,触景生情,联想到在蜀常见的杜鹃鸟,引起了 他对蜀中故地的回忆和眷恋。又如杨万里的《晓行杜鹃》 “泣露啼红做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 不是征人泪滴成。 ”诗人由杜鹃花想到杜鹃鸟, 再联想 到远行人的痛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感慨险峻、亡国之情
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 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 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 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 传。 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子规相传为失国的 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们常借它表现亡国之悲。 这里诗人已预感到亡国,内心悲痛惆怅万分, 就借子规这个形象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杜鹃意象分析(通过对唐诗数据统计)
杜鹃意象分析(通过对唐诗数据统计)
啼鸟还知如许恨
——古诗词中杜鹃意象分析
结构
一古诗词中杜鹃意象使用情况(以《全唐诗》为例)二古诗词中杜鹃单独意象的情感蕴涵
1.杜鹃声中的爱情之思
2表达送别离愁之意
3.冤禽形象, 表达冤屈之愤。
4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三古诗词中杜鹃与其他意象组合所表现的情思
1.杜鹃和月的组合——明月生愁
2.杜鹃和杜鹃花的组合——花鸟怨咽
3.杜鹃和猿的组合——哀声断肠
4.杜鹃和蝴蝶的组合——蝴蝶牵梦
一古诗词中杜鹃意象使用情况(以《全唐诗》为例)
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对《全唐诗》检索系统分析,在唐诗中,主要出现的鸟类意象有燕、莺、鹰、鹧鸪、乌鸦、喜鹊、凤凰、杜鹃等,燕和莺出现的次数是较多的,燕1245次,莺1082次,鹊364次,鸦329次,鹰276次,杜鹃219次,凤凰178次,鹧鸪158次,黄鹂78次。总体来看, 杜鹃在鸟类的意象中,虽不及燕、莺出现的次数频繁,但与其它鸟类比起来是基本持平的。杜鹃意象在唐以前一共出现了7次,并且有了一定的意蕴,说明杜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杜鹃的别名来看,在唐诗中,“杜鹃”出现了88次,“子规”出现了88次,“杜宇”出现了32次,“谢豹”出现了11次,其别名及其意义在唐诗中的写作也更加明确。杜鹃意象在唐诗中一共出现了219次。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 人们因此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 因而有杜鹃啼血之说,而且, 凑巧的是,杜鹃高歌之时, 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 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 怨艳
杜鹃意象的诗句
杜鹃意象的诗句
借杜鹃表现悲凉意象的诗句: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杜甫的《杜鹃》“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杜鹃表现肠结乡愁游子意象的诗句:
“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唐代无名氏《杂诗》
“客情惟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左纬《送别》
杜鹃表现忧心报国的志士意象的诗句: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的《金陵驿》
“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陆游的《三月三十夜闻杜宇》
杜鹃表现勤劳播种的农夫意象的诗句:
“江南三月早春里,子规声声催人勤”——清代无名氏《布谷》
杜鹃表现哀情哽咽的佳人的诗句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宋代朱淑真的《蝶恋花》
诗人借助杜鹃表达了惜春、伤春之情。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精编)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精编)
杜鹃鸟是一种美丽而纯洁的动物,它那悦耳的啼叫声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景
和思乡的感受。在古诗词中,杜鹃鸟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被诗人们引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1.春天的象征
杜鹃鸟是春天的使者,它的出现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在古代,人们常用“啼杜鹃”的
景象来描述春天的情景,诗人们也多次引用这一意象。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自酬》中
写道:“翠华山下细草微,闻道春来啼杜鹃。”这里的杜鹃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细草
微绿的春景相互呼应,表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恋爱的象征
古诗词中还常常用杜鹃鸟来表达恋爱情感。唐代杜甫的《春望》中有“杜鹃声里斜阳外,人在天涯。”的句子,这里的杜鹃鸟象征着恋人的思念之情。相似地,李商隐的《无题》中也写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九华帐里梦魂惊,夜啼红豆冷难消。”,杜鹃鸟的啼叫者phan于惊动了梦中的人物,也突显了恋人之间的感情。
3.自由的象征
杜鹃鸟具有飞翔自由的特性,因此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作自由的象征。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句描述了作
者追求深度的层次感,而后文“七省均分同鳥道,一茶一坐共天涯。”所描述的鸟,就是
杜鹃鸟的意象,意味着自由,表现了人生追求更高自由的精神。
4.孤独的象征
杜鹃鸟虽然美丽动人,但它也是孤独的。它通常是一只独处的鸟,要么在树枝上啼叫,要么翩翩起舞。这种孤独的身影常常被诗人们用来表达人生孤独的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
的《酬乐天九首》中有一首《又与李端共登慈恩寺浮图》:“楼闲夜气寒,星摇微急轮。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杜鹃”意象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杜鹃”意象
杜鹃啼⾎不如归去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杜鹃”意象
送⼈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规啼未休,⼭村落⽇梦悠悠。
故园便是⽆兵马,犹有归时⼀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河南洛阳⼈。
【意象解读】
“天地间的愁种⼦”是诗⼈词客对杜鹃的雅称。杜鹃,⼜名⼦规、杜宇,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之⼀。古典诗歌中,意象杜鹃⼤致包含了三层意蕴:⼀是声⾳——其鸣若⽈不如归去;⼆是⾝份——指亡国的冤屈帝王;三是⾏为——指啼⾎化魂。
1、游⼦的羁旅之愁。
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道出了千百年来游⼦的共同⼼声,最容易触动游⼦内⼼深处脆弱的情弦。于是,杜鹃就成了⾝处天涯充满乡愁的游⼦的象征物。⽐如,晏⼏道就在《鹧鸪天》中借杜鹃写尽了羁旅⽣活的⽆奈:“⼗⾥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与⾏⼈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春天,在百花盛开的深处,远离家乡的词⼈听见杜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叫,触发了思家之念与作客之愁,道出了词⼈对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活叹息。
2、君主的亡国之痛。
古⼈常⽤杜鹃喻⼈君寄兴亡之事。胡曾在《成都》中就抒写了亡国之痛:“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似向春风诉国亡。”杜宇虽禅位退隐,国亡⾝死,却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似有不⽢。杜鹃哀怨凄悲、动⼈肺腑的叫声,怎能不让⼈警醒呢?这也正是诗⼈咏史的⽬的。
3、志⼠的报国之情。
杜鹃鸣叫时昼夜不停,⼀直到啼⾎为⽌。这种飞蛾扑⽕⼀般的壮烈情怀很容易引发忧⼼报国志⼠的共鸣。例如,⽂天祥的《⾦陵驿》中有“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归”。再如,陆游的《三⽉三⼗夜闻杜宇》:“⽃转春归不⾃由,韶华已逐⽔东流。⼦规独抱区区意,⾎泪交零晓未休。”这些诗词都不约⽽同地给杜鹃着上了个⼈的主观⾊彩,从⽽表现了诗⼈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使本已凄清感⼈的情思愈发沉郁悲凉、幽怨邈远。
杜鹃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杜鹃在诗词里意象普遍有悲愤、凄婉、哀怨与愁思的象征。之所以会形成这个独特的意象,一个是因为它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位君王“望帝”,名叫杜宇,他深得人民爱戴,但是却因冤屈而死,死后化为杜鹃,在每年芒种节气前后,日夜啼鸣“布谷、布谷”,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播种。另一个是因为它的叫声: 杜鹃的叫声还被解读成“不如、归去”,在春暮时分听着这样的悲啼,让人惆怅感伤、倍感心酸。
杜鹃意象
杜鹃意象
杜鹃意象包含了三层意蕴:第一,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第二,身份,亡国的冤屈帝王;第三,行为,啼血化魂。唐诗中的杜鹃意象便沿着这些意蕴拓展开来,
或来自游子思乡之诗,陈述凄惨的身世之痛;或来自故人送别之诗,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或作为冤禽,诉说冤屈之愤;或与梦蝶意象组合,共奏离恨悲情怨曲,从而使杜鹃这一自然物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意蕴不断丰富起来。
“杜鹃”意象
(1)有关“杜鹃”的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相传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至于“凄恻”的理由,后人给了很多种解释,有说望帝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望帝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也有古籍记载::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杜鹃”意象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杜鹃”意象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
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诗评万象2017-03-25阅读原文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杜鹃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鶗鴂等。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鸟。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一、春意春愁
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子规声里雨如烟”,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此诗描写诗人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全诗抓住凌晨时分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巧加刻画,充分表达了诗人被远流他乡的哀苦心情。“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
漫。这一联通过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
杜鹃花在诗词中的意象及诗词欣赏
杜鹃花在诗词中的意象及诗词欣赏
杜鹃花的别名常见的有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山鹃。
杜鹃花十分美丽,有深红、淡红、玫瑰、白等多种色彩。当春季满山红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五彩缤纷的满山红,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
杜鹃花的花语是“永远属于你” ,代表了爱的喜悦。据说喜欢杜鹃花的人都纯真无邪,当他们见到满山杜鹃盛开,就是爱神降临的时候。杜鹃的花语还有“节制欲望” ,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绽放,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
杜鹃花与杜鹃鸟一个是花,一个是鸟,毫不相干的品类,却在诗词中有着密切的关联。古时有个传说,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这些花因而得名杜鹃花。
与杜鹃鸟只作“愁”的意象不同,杜鹃花在诗词中以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象出现。
一是热烈美好的意象。“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唐施肩吾《杜鹃花词》)。在诗人眼中,杜鹃花夭艳堪比美人。“玉泉南涧花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无故为谁开。宁辞辛苦行三里,更与留连饮两杯。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弦来” (唐白居易《咏杜鹃》)。白居易对杜鹃花的美丽十分钟爱,写过大量咏赞杜鹃花的诗,其另一首《山石榴十二韵》:哗哗夏煌煌,花中无此芳。艳秋宜小院,条短称低廊。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千丛相面背,万朵百低昂。煦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对杜鹃花极尽赞美之词,肯定其国色天香,“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
二是作为愁的意象与杜鹃鸟并用,强化杜鹃鸟“愁”的意象,两愁并一愁,增添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如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就是此类作品中的典型: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杜鹃花与杜鹃鸟的关联相动,渲染了浓重思乡情绪,凄苦、强烈。唐韩偓《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一园红
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蜀王的魂魄所化成的鸟。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我国古诗中经常出现杜鹃鸟的意象。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白居易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李商隐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秦观
5、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6、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难》李白
古诗词意象杜鹃
古诗词意象|杜鹃
杜鹃,也叫杜宇、布谷、子规、催归、望帝,吃毛虫,是益鸟。它有寄育性,因为自己不会筑巢,于是便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杜甫的《杜鹃》诗中有“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可以作为明证。这种鸟天赋不佳,没有美丽的羽毛,而且叫声凄厉。春末夏初时节,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它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古蜀国国君名叫杜宇,号望帝,后来不得已让位于他人,死后化为鹃鸟。到了春天,它总要悲啼,听起来,好像是说“归去归去,不如归去”,直到啼出血来,人们很同情,称之为杜鹃。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在古典诗歌中,杜鹃主要是悲苦凄美的象征。
1.肠结乡愁的游子
杜鹃“不归不归”或者“不如归去”的叫声,最容易触碰羁旅他乡游子的心弦。杜鹃,成为肠结乡愁游子的象征。例如,唐代无名氏《杂诗》中有“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再如“客情惟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宋〕左纬《送别》)。
2.忧心报国的志士
杜鹃鸣叫时昼夜不停,一直到啼血为止。这种飞蛾扑火般的壮烈情怀很容易引发忧心报国志士的共鸣。例如文天祥的《金陵驿》中有“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再如陆游的《三月三十夜闻杜宇》:“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岁月更迭,韶华已逝。子规声声,引发了诗人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
3.勤劳播种的农夫
同一种鸟,在文人骚客的辞典里叫做子规、望帝,呻吟着“不归不归,不如归去”;而在村野农夫的嘴里叫做布谷鸟,欢唱着“布谷!布谷!早种包谷!”清代无名氏《布谷》中有“江南三月早春里,子规声声催人勤”。这里,子规声声,显然不是忧郁、伤感的哀鸣,而是生活中催人勤劳播种的号角。
含有杜鹃意象的诗句
含有杜鹃意象的诗句
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煜词《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唐韩愈《昌黎集》九《赠同游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又无名氏《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雍陶《闻杜鹃》的“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
木公诗中:“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肠断声声血,郎行何日归”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
《寒食山馆书情》“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
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踏莎行》,其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诗评万象2017-03-25阅读原文古典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杜鹃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鶗鴂等。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鸟。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文化意蕴丰富多彩。一、春意春愁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子规声里雨如烟”,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
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
而“忙”意自见。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
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此诗描写诗人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全诗抓住凌晨时分的自然
环境的特点,巧加刻画,充分表达了诗人被远流他乡的哀苦心情。“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这一联通过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此词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杜宇一声”,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二、爱情思念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诗人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
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诗中大量借用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李群玉《黄陵庙》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此诗用黄陵庙的荒凉寂寞与庙中栩栩如生的二妃悲切的塑像作为对照,以诗人凭吊黄陵庙的足迹为线索布局,步步深入地表现二妃音容宛在、精诚不灭,而岁月空流、人世凄清的悲苦情绪。首联交代了祠庙的地点与位置,以特写镜头显出二妃塑像。环境的萧索与二妃生动的形象,唤起人们无限的哀思。颔联进一步点染了环境的荒凉,也是对二妃怅惘心情的想象与描摹。颈联“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既是黄陵庙前的现场景物,又暗暗关联二妃美丽的神话。末联流露出二妃坚贞不渝、长恨绵绵的情怀,也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情思。辞虽尽而意未尽,如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诗系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三、乡国之思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本词乃是写诗人于舟中凝伫的触景伤情,在羁旅失意之中怀乡,心绪郁结,反映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上片写景,先从远处着笔。然后将视线从远岸收向较近的汀洲上,再由日暮转向夜晚。下阕由今夜的去程而思至长年漂泊的艰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以听杜宇哀啼结束,更觉深情婉转、凄侧动人,用意层层深入,一句紧接一句,情深意婉而下笔有力,读来浸人心腑。黄庭坚《醉蓬莱·对朝云叆叇》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
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此词是词人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词通过乐与悲的多层次对比烘托,突现出他贬谪途中去国怀乡的忧闷之情。上下两片都分三个层次,先写悲情,然后折入欢快场景的描写,最后又转入悲情的抒发,“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为了构
成鲜明的对比,写悲与乐所用词语的色彩反差很大。写悲情则朴素自然,近乎口语,以直抒胸臆。描乐景富丽浓郁,风华典雅,着力于铺陈。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文天祥《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首诗从景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前两句“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定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颔联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颈联用拟人化的传神描写,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尾联“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