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队列研究

合集下载

前瞻性队列病例 对照研究 现况调查比较

前瞻性队列病例 对照研究 现况调查比较
现患率,暴露率
暴露与疾病联
危险度,相对危险度,
OR,PAR
相对危险度,率差;PAR
系指标
率差,PAR
优点
暴露资料较正确;可计算
样本小,获结果快;费用
获结果迅速
发病率及危险度;可同时
低;无失访;可同时研究
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
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的关
的关系;用于检验假设
系,筛选病因;可用于少
见病研究
缺点
需大样本和长期随访;费用
样本代表性差,对照选择
因果关系不易确定;仅调
高;失访问题多;不适用于少见病
不易得当;回忆暴露史多偏倚;仅能算OR
查存活者,不适用于病程短和死亡快的病;少见病需调查很大样本,也不适用
方法学特点
前瞻性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现况调查
样本组成
无病个体
病例与对照
暴露者、现患者或存活者
分组标准
暴露或未暴露
患病或未患病
前两者之一
时间顺序
前瞻性(从因到果)
回顾性(从果推因)
现况
比较内容
暴露者与未暴露者发
病例与对照过去的暴
暴露者的患病情况或患病
病或死亡情况
露情况
者的暴露情况

发病率或死亡率
暴露百பைடு நூலகம்比

【精选】流行性病队列前瞻性研究PPT

【精选】流行性病队列前瞻性研究PPT
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 随访方法:面对面访问、 访问、自填问卷、定期体检、环境与疾病的监测、医院医疗与工作单位的出勤记录的收集等。
式中Pe表示人群中有某种暴露者的比例,从该式可看出PAR%与相对危险度及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的关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如,医院的病历、个人的医疗档案、工厂和车间的各种记录等。
需要前瞻性观察,这种设计模式称为~。 特点: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缺点:因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 所以,内容未必符合要求。
进行 性队列研究时需考虑
1.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检验的因素必须找 准;
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不 低于千分之五;
3.应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并且应有把握获得 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随访方法:面对面访问、 访问、自填问卷、定期体检、环境与疾病的监测、医院医疗与工作单位的出勤记录的收集等。
优点是有详细可靠的医疗与保健记录,有利于追踪观察。
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 (2)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
(1)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 的记录或档案;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一般,非暴露组的样本量不宜少于暴露组的样本量。
(二)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1、暴露人群的选择
(1)职业人群:暴露史记录较为全面真实可 靠,常用于 性队列研究。
(2)特殊暴露人群:是研究某些罕见的特殊 暴露的唯一选择,如A-Bom的受害者。
3)一般人群:局部区域内的全体人群。 优点是有详细可靠的医疗与保健记录, 有利于追踪观察。
结局举例:发病、死亡、健康状况 和生命质量的变化、分子或血清的 变化、血清抗体滴度、尿糖、血脂 等。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1)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保险的 记录或档案; (2)访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3)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4)环境调查与检测。
(二) 随 访
1.随访对象:暴露组和对照组观察/研究对 象; 2.随访方法:面对面访问、电话访问、自填 问卷、定期体检、环境与疾病的监测、医 院医疗与工作单位的出勤记录的收集等。 对暴露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同等随 访,追踪至观察终止期。对失访者补访。 失访原因分析。比较失访者与继续观察者 基线资料,估计有无偏差。
队 列 研 究
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发 生率研 究(incidence study)、
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检验病因假设的效能优于病例对照 研究。在病因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 广泛。
(二)影响队列大小的几个因素
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目标疾病的发病率p0: n∝p0q0; 其 中 q0=1 - p0 。 p0→0.5 , p0q0→Max,n→Min 2.暴露组与对照组发病率之差(d=p1 - p0): d→↑,n→↓。
3.要求的显著性水平α值: 要求的α→↑, n→↓。常取α =0.05或 0.01。 4.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或把握度 1-β: 若 要 (1-β)→↑,β→↓, 则 n→↑ 。 常 取 β=0.10,有时用0.20。
图4-2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 1. 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 的,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 这是与实验研究的重要区别点。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说明了石棉与肺癌联系的强度与普遍性
三.队列研究的实施 (一)确定设计方法的原则
1.前瞻性队列研究
(1) 有明确检验假设; (2)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5‰; (3) 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4) 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 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且该人群能
• 特点:
➢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取相对真实而可靠的资料; ➢但是如果需要观察大量人群,则花费太大; ➢如果疾病的潜伏期很长,则需要观察的时间很
长。这些都会影响其可行性。
1.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条件
• 研究的检验假设明确; • 研究的疾病的率不太低,不低于5%; • 暴露因素明确,且能有效测量; • 结局明确,并有简洁可靠的手段确定; • 有足够的研究人群; • 队列能够有效的随访; • 有足够的物质、人力、资金的保证
Cohort study: 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 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群 某种事件的结局(一般指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 率),从而判断该暴露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 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
重要任务,病因研究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来自先有病因存在,然后有疾病发生。
群 • 对照:一般人群 • 随访时间:20~30年 • 指标:SMR(标准化死亡比)
暴露与结局
暴露:接触石棉环境的职业人群 结局:各种疾病原因的死亡 假设:石棉可以引起死亡的增加
结果
1. 全死因:SMR 1.41~1.64 合计 1.47 2. 所有肿瘤:SMR 2.59~3.86 合计 3.26 3. 肺癌:SMR 3.21~7.62 合计 5.31 4. 胃肠道肿瘤:SMR 1.61~3.17 合计 2.06

前瞻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2008-11-13 8:21【大中小】前瞻性队列研究首先根据研究对象在加入研究时的暴露情况分组,以后通过直接观察或其他信息渠道确定其中在某段时间内(对慢性病通常为10年至二三十年)发生的病例或死亡,最后比较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1、研究队列的选择(1)特别暴露组:因为队列研究通常用于验证经过病例对照研究建立起来的假设,已有关于可疑病因的足够知识供选择暴露组之用。

可选择超额暴露于可疑病因或生活习惯或职业可能与所研究疾病有关的人,建立暴露组。

另外设一个未暴露组(对照组),用于估计暴露组尚未暴露于该因素时可能的发病或死亡水平。

有时可不设对照组,而是把暴露组的率与全人群的率作比较,因为对特殊暴露(例如职业、医药)而言,暴露者在人群内总是少数或极少数,所以可把全人群的率视作未暴露者的率。

(2)某人群的一个样本:某个人群(例如工厂)内的成员对可疑病因的暴露状况不同时,可分作不同的组并互相比较(又称内部比较)。

不论哪种队列,都应选择暴露情况易查明,便于随访又较稳定的人群。

如果从全人群(例如某地)抽取样本建立队列,应限于从暴露者比例高的范围内(例如某年龄段)或严重暴露者(即高危人群)之中抽样,这样可使所需样本较小,随访期较短。

2、基线资料的收集:首先,暴露必须有明确定义。

其次,根据资料或特别检查结果,评定队列成员的暴露状况,剔除其中已患或疑似已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和对之不易感的人。

原则是只能以受危者,即有可能患这种病但并未患这种病的人,作为观察对象。

除所研究的暴露之外,还要收集与患病危险度有关系的其他暴露的资料。

资料来源有医疗记录、劳动记录、劳保资料、访问、医疗检查、环境测定等。

职业暴露的测定是个复杂问题。

最好有实测个人暴露量数据。

如没有,可以工种(工作岗位或车间)作为暴露指标,再加暴露时间(工龄),作为暴露剂量的间接粗略估计。

暴露剂量的测定为研究剂量反应关系所必需。

剂量反应关系在此是指暴露剂量和一个人群中发生某一标准反应(如发病、死亡等)的人数的关系。

关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基本特征的叙述

关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基本特征的叙述

关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基本特征的叙述,下列哪项最恰当?()A. 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开始研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B. 调查者必须根据疾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已存在暴露因素对研究人群加以分组,并能发现该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C. 调查者必须在研究开始时就分清人群队列D. 调查者必须选择病例和对照,并测量暴露E. 调查者必须比较队列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答案:A.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开始研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一项纵向队列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一组在某些研究因素方面存在差异的相似个体(队列),以确定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特定结果的发生率。

例如,可以跟踪一组吸烟习惯不同的中年卡车司机,以检验20 年肺癌发病率在重度吸烟者中最高的假设,其次是中度吸烟者,然后是非吸烟者。

前瞻性研究对于疾病和病症的病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显着特征是,在研究人员开始招募受试者并收集基线暴露信息时,没有一个受试者出现任何感兴趣的结果。

收集基线信息后,然后“纵向”跟踪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的受试者,即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为数年,以确定他们是否以及何时患病,以及他们的暴露状态是否会改变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最终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回答许多关于“风险因素”与疾病结果之间关联的问题。

例如,可以在基线识别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并比较他们随后发展为心脏病的发病率。

或者,可以根据受试者的体重指数(BMI) 对受试者进行分组,并比较他们患心脏病或癌症的风险。

前瞻性队列研究在证据等级中的排名通常高于回顾性队列研究[3]并且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昂贵。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优点之一是它们可以帮助确定感染新疾病的风险因素,因为它们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的纵向观察,并且结果的收集是定期的,因此召回错误被最小化。

队列研究 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

队列研究 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

定群研究的目的是某特定暴露因 素对单一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 影响,但它同时可观察到暴露因 素对整个人体健康系统的影响。
特点
☻属于观察法; ☻设立对照组; ☻观察方向由因及果; ☻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用 途
☻检验病因假设; ☻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种类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 应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且该人群能被长
期随访; ☻ 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定群研究的实施
☻确定研究目的 ☻确定研究人群 研究人群的类型; 暴露人群的选择; 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确定研究因素 暴露资料的收集 ☻确定研究结局 ☻如何进行随访
随访期的定义 研究对象的随访
心血管 疾病
294.67
169.54
1.7
125.13
对个体而言,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比患心血管病 的危险性大。就人群而言,吸烟者引起心血管疾 病的危害要大得多。前者具有病因学意义,后者 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又称病因分值(EF),指暴露人群中发病归 因于暴露的成分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2 { 2 P Q P Q P Q } 1 1 0 0
N
(P 1P 0)
2
举例
某定群研究欲观察放射线暴露与白血 病的关系,已经知道一般人群白血病 发病率是1/万,放射线暴露者发病率 为10/万,研究者将显著性水平定为 0.05,研究功效定义为0.10, Z0.05=1.96, Z0.10=1.28。计算所需样本 的大小?
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选择偏倚 严格规定选择对象的标准 ☻失访偏倚 提高依从性 ☻信息偏倚 提高设计水平和调查质量 ☻混杂偏倚 限制和匹配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在流行病学中,研究设计是确定研究问题并回答该问题的方法。

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可以帮助研究者收集合适的数据来解决他们的研究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

1.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最简单的研究设计类型之一。

它通过一次性的调查来了解人群的特征和某一时间点上的暴露情况。

研究者可以在调查中收集患病率、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

然而,横断面研究只能提供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信息,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2.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设计,通过比较患病者和非患者之间的暴露情况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该设计通常从已知的患病者中选择一组病例,并与未患病者进行对照。

然后,研究者会回顾他们过去的暴露情况并进行分析。

3. 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也被称为追踪研究或观察性研究。

该研究设计选取一组暴露和非暴露的个体,随访并记录他们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某种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计算相对风险或患病率。

4.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实验性研究设计,旨在评估特定干预措施或治疗方法的效果。

在这种设计中,研究者会随机将参与者分配到不同的干预组和对照组,然后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这种设计可以提供更强的因果推断。

5.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是考察群体或群体层面上的关系的一种研究设计。

这种设计通常涉及到分析群体级别的暴露因素和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生态学研究。

每种设计类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资源的可用性来选择适合的研究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的五种类型

临床试验设计的五种类型

临床试验设计的五种类型简介临床试验是评估医疗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方法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一种科学方法。

临床试验设计是指为了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采取的数据收集方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安排。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性质,临床试验设计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前瞻性队列研究是一种长期的观察性研究设计,旨在评估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被纳入研究中,并按照暴露和未暴露两组进行分组。

随后,观察并记录暴露组和未暴露组在研究期间的发病率或发生率。

这种设计可以确定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优点:•能够确定因果关系•可以研究多种结果缺点:•需要很长时间进行观察•受到随访率和观察偏倚的影响2.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被认为是证据层次最高、最可靠的研究设计,用于评估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疗效。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接受新干预措施的实验组或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控制组。

研究人员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来评估新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优点:•可以确定因果关系•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缺点:•代表性有限•受到实践偏差的影响3. 随机截断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Truncation)随机截断试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这种设计要求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根据某个因素进行分组,然后在特定事件发生后被截断。

通过比较两组参与者在特定事件发生之前和之后的结果,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优点:•易于进行•结果可靠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4. 回顾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回顾性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评估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队列研究——精选推荐

队列研究——精选推荐

4个贫困县农村5岁以下儿童定期普服维生素A干预营养不良的效果前瞻性队列研究一、确定研究因素探讨定期普服维生素A (V A)对营养不良的干预效果二、确定研究结局采用《WHO 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与评价标准》对结局进行评价。

本研究确定的结局是补充维生素A降低了营养不良的患病率。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一)研究现场根据云南地理气候存在多态性立体型对疾病的影响程度,将其分成3层:高寒层、中暖层、低热层。

各民族经济、文化、地理环境、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国际上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在50‰以上的作为国家和地区存在V A缺乏(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干预监测点。

为保证抽样的随机性,每个县为一整体,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分乡(镇),每个乡(镇)抽3~4个行政村,适当考虑交通方便,以满足样本数为准。

本次研究每位研究对象的家属及其保护人均经过知情同意,并有当地政府官员到现场参加体检,进行基线调查及随访。

(二)研究人群1、暴露人群的选择暴露人群被抽中的乡(镇)村5岁以下全部儿童为定期普服V A。

2、对照人群的选择对照人群为内对照及服V A前后对照。

内对照在同一人群中没有服V A的儿童。

四、确定样本量4个县共抽取15个乡镇,103个自然村。

总人口104·32万,抽样覆盖人口33·37万。

基线入选5岁以下儿童4 234例。

考虑到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等原因造成的失访问题,预先估计随访率定为87%左右。

样本大小计算方法为:n=2pq (Uα+Uβ) / (P1-P0)2。

抽样结果得高寒层-香格里拉县(藏族),中暖层-建水县(预试验) (汉族),低热层-双柏县(彝族)、新平县(花腰傣族)。

暴露组与对照组总样本量为4 000例左右。

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1、服药方法对抽样人群5岁以下儿童口服维生素A大剂量突击法1年内口服V A两次(双剂量),每次10~20万IU,间隔6个月,在此期间不应再投入其他V A;V A剂型及剂量:小于6个月婴儿,由厦门鱼肝油厂生产星鲨牌3∶1 AD滴剂(每克V A 9 000 IU,VD23 000IU),带回家每天分服,每次5 gtt/d;6~12个月,每次服V A10万IU,大于12个月的幼儿每次服20万IU的V A。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
P1:暴露队列的发病率,P0:非暴露队列的发病率
7
例3 续例1,阴性人群的随访总暴露人年数为 437579人年,发病数为54例,人时发病率 P0=
54 100000=12.34/105(人/人年) 437579
阳性人群的人时发病率P1为278.36/105(人/人年)
相对危险度为RR=
278 .36 =22.56。 12 .34
20
如有删失(censoring),可用以下校正公式:
q (N0 d c ) 2
N0:期初观察对象的数目 c:观察期内中途删失的例数
21
三、累积发病概率——定群寿命表法
当随访时间较长,有失访,须将整个随访期 分为若干个时间区间(如1年为一个区间),采用定 群寿命表(cohort life table)方法,估计累积发病概 率(cumulative incidence probability, CIP)。
3.36<20.05(1)=3.84,P>0.05,未能拒绝H0,即 两队列的肺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对危险度的95%置信区间,使用Miettinen法:
RR的95 %置信区间 5.2111.96 /
3.36
(0.89, 30.48)
由于合并的相对危险度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置 信区间涵盖了1。 同时看到置信区间非常宽,提示抽样误差大。
4
2. 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
研究特殊人群,常回顾性地收集历史档案。 例:某职业暴露人群疾病发生风险的研究,要收 集职业有害物质的接触史,随访不同暴露水平人群的 疾病发生情况。 这类研究的暴露资料的收集是回顾性的 结局的发生则由前瞻性观察获得 优点:将暴露时间的观察点大大地推前,减少 随访时间,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年龄校正死亡率(‰) 0.07
0.90
分类:
1.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以因素分组,开始观察时病例未出现,需追 踪观察一段时期,方可得到分析结果,性质是前 瞻性的,从现在追踪到将来,是队列研究的一般 形式。
2.回顾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均衡性检验考核两组的可比性
对照常用形式 1.内对照
将选定的某人群中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对象分出,成为暴 露组,其余作为非暴露组
2.外对照 (1)特设对照 选择一个与暴露组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相似的 非暴露组为对照组
(2)总人口对照 不另设对照,用总人口作为对照
3.多重对照
(三)样本大小估计
N (uα
(四)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1.人口学资料: 收集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经
济收入等。
2.查阅现有记录、档案 特殊暴露人群的职业史或医疗记录,了
解暴露的性质和剂量,客观性好。
3.调查询问 询问暴露史,如烟、酒、生活习惯,常
采用调查员直接询问或通信调查。
4.医学检查或检验 调查对象的生理特征或生化指标。
1966.7.19 1961.11.11 1970.2. 1
1977.9.14(迁居外地) 1973.12.1(死亡) 1981.1. 1(随访结束)
年龄 对象1
对象2
对象3 暴露人年
25~
61.11.11~65.4.8\3年 70.2.1~72.11.11/2年 6.19
4月27天,3.41人年 9月10天,2.78人年
(4)明确规定了结局变量,并可准确获得结局资料; (5)有足够的观察人群可划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6)观察人群相对稳定,大部分可长期随访; (7)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支持长期工作。

随机对照研究和随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什么区别

随机对照研究和随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什么区别

随机对照研究和随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什么区别?
2017-03-15 14:04
本人预防医学专业,主修过流行病学,这里说下概念吧。

敬请指正。

1、随机对照试验属一级设计方案,系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别分
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干预。

要说明的是随机对照试验为前瞻性随机研究设计(前瞻性与回顾性相对应,比如病例回顾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最主要用于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的研究,探讨某一新药或新的治疗措施与传统的治疗或安慰剂比较,是否可以提高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很多新药评价采用的方法。

2、队列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属二级设计方案,是经典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者对暴
露因素不能控制,分组是自然形成,并有同期对照,在群体研究中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目的是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最经典的研究就是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者观察吸烟的一组
人群,一组不吸烟的人群,随访10年后,在统计两组的肺癌发病率,借以论证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概率。

3、随机对照试验不一定非要采用盲法,有时迫于伦理或者技术的原因,没办法
进行盲法时也会采用开放性设计。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用于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说,因果论证强 度较强。 病例对照研究:用于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说,尤其适 留意区分第5章病例对照研究 于探索性病因研究,因果论证强度较弱。
对因果关系的推断
XU TA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6
4
队列研究

队列的分类
按特定条件分:
XU TA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19
4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目的


1. 检验病因假设:通常一次研究只检验一种暴露与一种疾病 的因果关联,但也可同时检验一种暴露与多种结果之间的关 联。 2. 评价预防效果:有些暴露有预防某结局发生的效应,即出 现预防效果。这里的预防措施不是人为的,而是研究对象的 自发行为。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人群的自然实验”。 3. 研究疾病自然史:而队列研究可以观察人群从暴露于某因 素后,疾病逐渐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全过程,包括亚临 床阶段的变化与表现,这个过程多数伴有各种自然和社会因 素的影响,队列研究不但可了解个体疾病的全部自然史,而 且可了解全部人群疾病的发展过程。
XU TA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16
4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特点
1. 属于观察法 队列研究中的暴露不是人为给予
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 在的,这是队列研究区别于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 p10页 描述流行病学 方面。 2. 设立对照组 分析流行病学 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队列研究 也必须设立对照组以资比较。对照组的设立使之 有别于描述流行病学而成为分析流行病学的共同 特点之一。对照组可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也 可以来自不同的人群。 研究设计阶段是 否设立对照?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生率研究(优质医学)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生率研究(优质医学)
6. 大部分观察人群应能被长期随访下去,并 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应有足够的人、财、 物力支持该工作。
20
(二)历史性(historical)队列研究
非即时性(non-concurrent)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已 经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暴露 状况的历史材料做出的;研究开始时研究的 结局已经出现,其资料可从历史资料中获得, 不需要前瞻性观察,这种设计模式称为~。
5.应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观察人群,并将其清 楚地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6.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在过去某段 时间内有关研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 记录或档案材料。如,医院的病历、个人 的医疗档案、工厂和车间的各种记录等。
23
(三)双向性队列研究
混合型队列研究 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前瞻性观 察一段时间,它是将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历史 性队列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设计模式。 兼有上述两类的优点,且相对地在一定 程度上弥补了相互的不足。
特点: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缺点:因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 所以,内容未必符合要求。
21
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需考虑
1.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检验的因素必须找 准;
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不 低于千分之五;
3.应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并且应有把握获得 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22
4.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如发病或死亡,并 且要有确定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6
队列(cohort) 的两种情况
1)出生队列(birth cohort): 是指特定时 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
2)队列或暴露队列:泛指具有某种共同暴 露或特征的一组人群。如中国医大86期 学生,有共同的入学时间。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1.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条件
• • • • • • • 研究的检验假设明确; 研究的疾病的率不太低,不低于5%; 暴露因素明确,且能有效测量; 结局明确,并有简洁可靠的手段确定; 有足够的研究人群; 队列能够有效的随访; 有足够的物质、人力、资金的保证
2. 历史性队列研究
• 研究工作是现在开始的,研究对象的分组是过 去某个时间,研究的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发 生,暴露到结局的方向是前瞻性的。 • 特点:
1.前瞻性队列研究
(1) (2) (3) (4) (5) 有明确检验假设;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 5‰ ; 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且该人群能 被长期随访观察而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
(6) 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用途
3.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验证某种非人为行为和习惯(预防措施)变化 产生的健康影响。如戒烟,食用大量蔬菜对肠癌 的影响。
4.药物的上市后监测
对于通过临床三期临床试验的治疗药物,上 市后,监测人群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四) 设计类型
队列研究可分为三类: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2)方式 1)内对照 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 平最低的人员作为对照即为内对照。 队列研究应尽量选用内对照,因为除暴露因 素外,它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好。但研究环境 或职业暴露时难以实施。(非暴露组被“污 染”)
2)外对照(特设对照) 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常需在该人群之外 特设对照组,叫外对照。
3. 双向性队列研究

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进行前瞻性队 列 研 究 叫 双 向 性 队 列 研 究 (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这种研究具有上述两种研究 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队列研究 (1)

队列研究 (1)

第七章队列研究第一节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及原理(一) 定义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称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病研究(incidence study)、随访研究(follow 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二) 原理及结构模式队列研究方法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是分析流行病学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与病例对照研究一样,主要用于检验病因假设。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人群暴露于可疑病因因素后疾病的变化规律及其结局,通过比较暴露和非暴露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别来确定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见图1。

图7-1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从模式图中可以部分的体现出队列研究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而是在研究开始前就已客观存在,这一点根本区别于实验研究。

2. 设立对照队列研究作为一种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区别于描述流行病学的根本特点就是设立对照组以利于比较。

对照组的选择有多种方法。

3. 由“因”及“果”在研究过程中先确知其因(暴露因素),再纵向前瞻观察而究其果(发病或死亡)。

这一点与实验研究方法一致。

4. 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由于队列研究能够得到确切数目人群中的发病人数(发病率),并通过比较暴露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的差异而确定暴露对发病率的影响。

二.目的和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多数时候,队列研究用来研究一种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关联,但它也可同时观察某种暴露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多方面影响,检验多个假说。

2.描述疾病自然史队列研究可观察到疾病的自然史,即疾病从易感期、潜伏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到结局的整个自然发展过程。

3.预防、治疗及预后研究有时在随访人群中研究对象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自行采取一种与暴露致病作用相反的措施,出现预防效果,这种现象称为“人群的自然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瞻性队列研究
2008-11-13 8:21【大中小】
前瞻性队列研究首先根据研究对象在加入研究时的暴露情况分组,以后通过直接观察或其他信息渠道确定其中在某段时间内(对慢性病通常为10年至二三十年)发生的病例或死亡,最后比较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1、研究队列的选择
(1)特别暴露组:
因为队列研究通常用于验证经过病例对照研究建立起来的假设,已有关于可疑病因的足够知识供选择暴露组之用。

可选择超额暴露于可疑病因或生活习惯或职业可能与所研究疾病有关的人,建立暴露组。

另外设一个未暴露组(对照组),用于估计暴露组尚未暴露于该因素时可能的发病或死亡水平。

有时可不设对照组,而是把暴露组的率与全人群的率作比较,因为对特殊暴露(例如职业、医药)而言,暴露者在人群内总是少数或极少数,所以可把全人群的率视作未暴露者的率。

(2)某人群的一个样本:
某个人群(例如工厂)内的成员对可疑病因的暴露状况不同时,可分作不同的组并互相比较(又称内部比较)。

不论哪种队列,都应选择暴露情况易查明,便于随访又较稳定的人群。

如果从全人群(例如某地)抽取样本建立队列,应限于从暴露者比例高的范围内(例如某年龄段)或严重暴露者(即高危人群)之中抽样,这样可使所需样本较小,随访期较短。

2、基线资料的收集:
首先,暴露必须有明确定义。

其次,根据资料或特别检查结果,评定队列成员的暴露状况,剔除其中已患或疑似已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和对之不易感的人。

原则是只能以受危者,即有可能患这种病但并未患这种病的人,作为观察对象。

除所研究的暴露之外,还要收集与患病危险度有关系的其他暴露的资料。

资料来源有医疗记录、劳动记录、劳保资料、访问、医疗检查、环境测定等。

职业暴露的测定是个复杂问题。

最好有实测个人暴露量数据。

如没有,可以工种(工作岗位或车间)作为暴露指标,再加暴露时间(工龄),作为暴露剂量的间接粗略估计。

暴露剂量的测定为研究剂量反应关系所必需。

剂量反应关系在此是指暴露剂量和一个人群中发生某一标准反应(如发病、死亡等)的人数的关系。

有的因子除职业环境暴露外,还有来自家庭环境、局部环境和区域环境的暴露,评价个人或人群暴露量时都应包括在内。

与个人生活习惯或性格有关的因子,如吸烟、膳食、体力活动等,须通过访问调查和填表加以定量测定。

研究因子属于生理、生化指标的,须检查测定。

3、随访:
应进行尽可能完全的随访,以确定各成员的结局。

所谓结局是预定的观察终点,通常是死亡或发病。

如以其他健康效应作为终点,则其确定更复杂。

随访的方法有直接的,如函调、面谈、定期体检,有间接的如医院病历,死亡登记、疾病报告卡、人事档案、劳保资料、保险档案等,须根据结局的性质选用。

随访的目的主要有二:①确定哪些人尚在观察之中,哪些已死亡,哪些已无法追踪,即弄清楚率的分母的信息;②确定终点事件的发生,即确定关于率的分子的信息。

关于分子的信息,必须尽可能地正确;关于分母的信息,如果无法掌握每一成员的动态,则不得已时也可用抽样、用寿命表法计算预期数等方法估计。

失访及其处理:由于随访对象多、时间长,不可避免会有中途不知下落的成员,也可能有拒绝继续受观察的人,这就产生了失访。

如果暴露组与未暴露组的失访率相似,失访者与未失访者的结局发生率也相似,则失访将不会产生偏倚。

所以应尽可能取得失访者结局的信息,或从失访者中抽取样本调查其结局。

如果有健全的生命统计制度和完善的的社会福利制度,要检索队列中某一成员的死亡日期和死因,可以利用多种便利的信息来源,所以即使对失访者也有可能知道其结局。

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是把失访者与未失访者的基线资料中的一些特征加以比较,如差别不大,则可假定结局发生率的差别可能也不大。

否则,对选择偏倚可能产生的影响应有充分估计。

因为失访产生的问题不易圆满解决,所以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失访,另一方面要认识可能由此产生的偏倚并设法估计其影响。

随访率可作为衡量研究
质量的一个标准。

如无把握保持近于完全的随访率,则不应贸然进行队列研究。

失访问题主要是在封闭队列(固定人群)发生的问题。

4、偏倚:
队列一般是全人群的一个有高度选择性的亚群,所以队列研究的结论不能无条件地推及全人群,但这并不影响其真实性。

如果随访工作做得好,一般不会发生选择偏倚。

疾病或死亡信息(即终点的判定)的收集,要保证各组间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而且不受研究对象暴露状态的影响,以免发生信息偏倚。

回忆导致的信息偏倚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真实性的一大问题,但对队列研究影响不大。

混淆因素最普通的是年龄与吸烟,其他混淆因素视暴露种类而异,应收集资料,以便在分析时控制其作用。

5、结果分析:
队列研究是发生率的研究,包括疾病发生率与死亡发生率。

以死亡作终点的队列研究比以发病作终点的为多,这是因为死亡的确定比发病的确定容易。

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计算所研究疾病在随访期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及各种专率。

通过对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率或不同剂量的暴露组的率的比较,或暴露组的率与全人群的率比较,便可检验病因假设;对可疑病因的暴露与疾病(死亡)是否存在联系;联系强度如何;是否是因果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