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域采样理论的验证

合集下载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报告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报告

实验二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学校:西南大学 班级:通信工程班

一、实验目的

时域采样理论与频域采样理论就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理论。要求掌握模拟信号采样前后频谱的变化,以及如何选择采样频率才能使采样后的信号不丢失信息;要求掌握频率域采样会引起时域周期化的概念,以及频率域采样定理及其对频域采样点数选择的指导作用。

二、实验原理

时域采样定理的要点就是采样频率s Ω必须大于等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

能使采样信号的频谱不产生频谱混叠。

频域采样定理的要点就是:

a) 对信号x(n)的频谱函数X(e j ω)在[0,2π]上等间隔采样N 点,得到

2()() , 0,1,2,,1j N k N X k X e k N ωπω===-

则N 点IDFT[()N X k ]得到的序列就就是原序列x(n)以N 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后的主值区序列,公式为 ()IDFT[()][

()]()N N N N i x n X k x n iN R n ∞=-∞==+∑

b) 由上式可知,频域采样点数N 必须大于等于时域离散信号的长度M(即N ≥M),才能使时域不产生混叠,则N 点IDFT[()N X k ]得到的序列()N x n 就就是原序列x(n),即()N x n =x(n)。如果N>M,()N x n 比原序列尾部多N-M 个零点;如果N

三、实验程序

(1)时域采样理论的验证。

Tp=64/1000;

Fs=1000;T=1/Fs;

M=Tp*Fs;n=0:M-1;

A=444、128;alph=pi*50*2^0、5;omega=pi*50*2^0、5;

实验三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三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二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一 实验内容

1 时域采样定理的验证给定模拟信号

0()sin()()t a x t Ae t u t α-=Ω,式中,A=444.128,α=,0/rad s Ω=

选取三种采样频率,即1s F kH z =,300Hz ,200Hz ,对()a x t 进行理想采样,得到采

样序列:0()()sin()()nT a x n x nT Ae nT u nT α-==Ω。观测时间长度为64p T m s =。分别绘出三种采样频率得到的序列的幅频特性曲线图,并进行比较。

注:为与课本中幅频特性曲线比较,将纵坐标进行了归一化。

实验结果:由实验结果发现,采样频率为1000HZ 时,时域采样后的频谱函数可

以较好的表现出原模拟信号的幅频特性,且是原幅频特性的周期延拓。当采样频率为300HZ和200HZ时,其频谱函数与原幅频特性相比,有较大的误差,且在fs/2的位置误差最大。

实验分析:理想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模拟信号的频谱沿频率轴,每间隔采样角频率2*pi*fs重复出现一次,并叠加形成的周期函数,所以只有当采样角频率2*pi*fs大于等于原模拟信号的角频率时才不会发生混叠。

2 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

给定信号:

1013

()271426

n n

x n n n

others

+≤≤

=-≤≤

,对()

x n的频谱函数()j

X eω在

[0,2π]上分别等间隔采样16点和32点,得到

16()

X k和32()

X k,再分别对16()

X k

32()

X k进行IDFT,得到16()

x n和32()

实验报告: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报告: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报告: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二: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1、时域采样理论的验证

(1)程序如下:

Fs=1000;Tp=64/1000; T=1/Fs;

A=444.128; x=A*exp(-1*a*n*T).*sin(w*n*T); a=50*2^0.5; w=0:0.1:4*pi; w=50*2^0.5; [X,w]=freqz(x,1,w);

n=0:63; subplot(3,1,2);plot(w/pi,abs(X)); T=1/Fs;

x=A*exp(-1*a*n*T).*sin(w*n*T); Fs=200; p=64/1000;

w=0:0.1:4*pi; A=444.128;

[X,w]=freqz(x,1,w); a=50*2^0.5;

subplot(3,1,1);plot(w/pi,abs(X)); w=50*2^0.5;

n=0:12.8;

Fs=300;Tp=64/1000; T=1/Fs;

A=444.128; x=A*exp(-1*a*n*T).*sin(w*n*T); a=50*2^0.5; w=0:0.1:4*pi; w=50*2^0.5; [X,w]=freqz(x,1,w);

n=0:19.2; subplot(3,1,3);plot(w/pi,abs(X)) (2)运行结果如下:

2频域采样理论的验证

(1) 程序如下:

M=26;N=32;n=0:1:M; n1=0:15

xa=0:M/2;xb=ceil(M/2)-1:-1:0; stem(n1,abs(X1)) x=[xa,xb];

实验2 信号的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讲稿)

实验2 信号的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讲稿)

实验2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知识要点:

(1)时域采样定理和频域采样定理

(2)信号的采样方法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方法为T ()()s t n f t f t ==,理想采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可

用相应的采样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得到,即ˆ()()j a

T

X j X e ωω=ΩΩ=,用DFT 近似计算

连续信号频谱的方法为()T DFT[()]a X k x n =⋅。

连续谱的离散化方法为在一个周期内对连续频谱进行N 点等间隔采样,即

2k k N

πω=,用DFT 计算离散信号频谱的方法为()DFT[()]X k x n =。

(3)用FFT 计算有限长采样序列的傅立叶变换(DFT )

(4)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点数用公式p s N T F =⨯计算

(5)频域采样时,频率分辨率为p F=1,各采样点上的频率为(1)k p f T k =。 (6)FFT 函数的基本用法

FFT 函数格式为Xk= fft(xnt,M),其中M 表示FFT 的点数。

实验内容1:时域采样理论的验证(非周期连续信号)

给定模拟信号

0()sin()()t a x t Ae t u t α-=Ω

式中444.128A =,α=,0rad s Ω=。用DFT (FFT )求该模拟信号的幅频特性,以验证时域采样理论。

选取三种采样频率,即1kHz,300Hz 200Hz s F =,。观测时间选64p T ms =。采样点数用公式p s N T F =⨯计算。

设计方法:

(1)初始化设置(如观测时间、采样频率、采样间隔等)。 (2)计算时域采样点数。 (3)生成时域抽样信号。 (4)用fft 函数计算频谱。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

实验一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定理的验证实验

1. 实验目的

(1) 时域采样理论与频域采样理论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理论。要求掌握模拟信号采样前后频谱的变化,以及如何选择采样频率才能使采样后的信号不丢失信息;

(2) 要求掌握频率域采样会引起时域周期化的概念,以及频率域采样定理及其对频域采样点数选择的指导作用。

2. 实验原理与方法

时域采样定理的要点是:

① 对模拟信号()a x t 以T 进行时域等间隔理想采样,形成的采样信号的频谱 会

以采样角频率Ωs (Ωs=2π/T )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公式为

② 采样频率Ωs 必须大于等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才能使采样信号的频谱不产生频谱混叠。

利用计算机计算上式并不方便,下面我们导出另外一个公式,以便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 理想采样信号 和模拟信号()a x t 之间的关系为:

对上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

上式中,在数值上x a (nT)=x(n),再将ω=ΩT 代入,得到:

上式的右边就是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即

上式说明采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可用相应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得到,只要将自变量ω用ΩT 代替即可。

频域采样定理的要点是:

① 对信号x(n)的频谱函数在[0,2π]上等间隔采样N 点,得到:

ˆ(j )a X Ωa a a s 1ˆˆ(j )FT[()](j j ) k X x

t X k T ΩΩΩ∞

=-∞

==-∑a ˆ()x t a a ˆ()()()n x

t x t t nT δ∞

=-∞

=-∑j a a

ˆ(j )[()()]e d t n X x t t nT t ΩΩδ∞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

第十章上机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为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最好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做习题和上机实验。上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论,而且能锻炼初学者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了六个实验,前五个实验属基础理论实验,第六个属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二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三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实验四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

实验五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

实验六应用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上机进行实验。建议自学的读者在学习完第一章后作实验一;在学习完第三、四章后作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四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在。学习完第六章进行;实验五在学习完第七章后进行。实验六综合实验在学习完第七章或者再后些进行;实验六为综合实验,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再进行。

10.1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 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也可以用MA TLAB

时域采样定理(范文4篇)

时域采样定理(范文4篇)
120hz时采样信号离散波形及频谱120hz恢复后信号波形及频谱频率fs2fc时为原信号的过采样信号和恢复由图6采样信号离散波形和频谱可以看出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进行周期延拓形成的从图7采样恢复后的波形和频谱可看出与原信号误差很小了说明恢复信号的精度已经很高
时域采样定理(范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时域采样定理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时域采样定理(1)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项目名称;时域采样定理实验时间:2013.05.08班级:通信102姓名:学号:0107052一、实验目的:熟悉并加深采样定理的理解,了解采样信号的频谱和模拟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二、实验环境:计算机、MATLAB软件。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给定模拟信号如下:at(t)Aesin(0t)u(t) xa假设式中A444.128,2,02rad/s,将这些参数代入式中,对xa(t)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Xa(j),并可画出它的幅频特性Xa(jf)~f;根据该曲线可以选择采样频率。2.按照选定的采样频率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时域离散信号x(n):x(n)xa(nT)AeanTsin(0nT)u(nT)这里给定采样频率如下:fs=1 kHz、300 Hz、200 Hz。分别用这些采样频率形成时域离散信号,按顺序分别用x1(n)、x2(n)、x3(n)表示。选择观测时间Tp50ms。3.计算x(n)的傅立叶变换X(e):jX(e)FT[x(n)]AeanTisin(0nTi)ejn(5)jn0ni1式中,i1,2,3,分别对应三种采样频率的情况111s,T2s,T3s。采样点数以下式计算:T11000300200ni式中,TpTi(6)是连续变量。为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改用下式计算:第1页共3页ni1n0X(e式中,kjk)DFT[x(n)]MAeanTsin(0nTi)ejkn(7)2k,k=0,1,2,3,…,M-1;M=64。可以调用MATLAB函数fft计算(7)式。Mjk4.打印三种采样频率的幅度曲线X(e)~k,k=0,1,2,3,…,M-1;M=64。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代码如图1,图形如图2所示。图1图2 2.解:代码如图3:图形如图4所示。图3图4第2页共3页3.解:代码,如图5所示图形如图6所示。图5图64.解:代码如图7所示图形如图8所示图7图8五、实验心得:经过这次实验,我对MATLAB软件运用又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模拟信号的抽样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印象。第3页共3页时域采样定理(2)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二时域采样定理实验时间:2012.04.14班级:电信092姓名:学号:910706224一、实验目的:熟悉并加深采样定理的理解,了解采样信号的频谱和模拟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二、实验环境:计算机、MATLAB软件。三、实验内容及过程:1.解:打开Matlab,新建一个M文件,写下如下代码:A=444.128;alfa=50*2_.5;omga=alfa*pi;T=1/1000;t=0:T:1;Xat=A*exp(-alfa*t).*sin(omga*t);n=1024;z=fft(Xat,n); subplot(2,1,1);plot(t,Xat);grid on xlabel(‘n’);ylabel(‘x(n)’); subplot(2,1,2);fudu=abs(z)*T; plot(0:1/T/n:(n/2-1)/T/n,fudu(1:n/2));grid on xlabel(‘f’);ylabel(‘|Xa(jf)|’);title(‘幅频特性’);得图形如图1所示。图1幅频特性曲线2.解:打开Matlab,新建一个M文件,写下如下代码:A=444.128;arf=50*2_.5; xat2=A*exp(-arf*t2).*sin(omia*t2);omia=arf*pi; xat3=A*exp(-arf*t3).*sin(omia*t3);fs1=1000;fs2=300;fs3=200; subplot(3,1,1);stem(t1,xat1);grid on;T1=1/fs1;T2=1/fs2;T3=3/fs3; subplot(3,1,2);stem(t2,xat2);grid on;Tp=50/1000; subplot(3,1,3);stem(t3,xat3);grid on;t1=0:T1:Tp;t2=0:T2:Tp;t3=0:T3:Tp;得图形如图2所示。xat1=A*exp(-arf*t1).*sin(omia*t1);图2时域离散信号3.解:打开Matlab,新建一个M文件,写下如下代码:A=444.128;arf=50*2_.5; x1=fft(xat1,n);omia=alf*pi; x2=fft(xat2,n);fs1=1000;fs2=300;fs3=200; x3=fft(xat3,n);T1=1/fs1;T2=1/fs2;T3=3/fs3; subplot(3,1,1);plot(0:1/n/T1:(n-1)/n/TTp=50/1000; 1,abs(x1)*T1’.’);t1=0:T1:Tp;t2=0:T2:Tp;t3=0:T3:Tp; subplot(3,1,2);plot(0:1/n/T2:(n-1)/n/Txat1=A*exp(-arf*t1).*sin(omia*t1); 2,abs(x2)*T2’.’);xat2=A*exp(-arf*t2).*sin(omia*t2); subplot(3,1,3);plot(0:1/n/T3:(n-1)/n/Txat3=A*exp(-arf*t3).*sin(omia*t3); 3,abs(x3)*T3’.’);n=64;得图形如图3所示。图3图像结果4.解:打开Matlab,新建一个M文件,写下如下代码:A=444.128; y2=abs(Xk2);Xk3=fft(X3n,M);y3=abs(Xk3);kalf=50*sqrt(2); =0:63;omega=50*sqrt计算机一台、MATLAB软件。实验原理:模拟信号经过理想采样,形成采样信号。采样信号的频谱和模拟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如下:1ˆ(j)X(j(m)) XaasTm此式告诉我们,采样信号的频谱是由模拟信号的频谱按照采样角频率周期性的延拓形成的,由此得到结论:采样频率必须大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才不会引起频率混叠。但用此式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不大方便,下面我们将导出另外一个公式,以便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ˆ(j)X(ej)XaT(4)上式说明采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可用相应的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得到,只要将自变量用T代替即可。ˆ(j)是将模拟信号的频谱按照采样角频率为周这里有个问题要解释,采样信号的频谱Xa期,进行周期延拓形成的,而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是以2为周期,这里是否一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按照公式T2f/fs,当ffs时,2,因此序列的傅立叶变换以2为周ˆ(j)的折叠频率,如果产期,转换到模拟域就是以采样频率fs为周期。另外,ffs/2是Xa生频率混叠,就是在该处附近发生,在数字域中,就是附近易产生频率混叠。实验内容及结果:1.给定模拟信号如下:at(t)Aesin(0t)u(t) xa假设式中A444.128,2,02rad/s,将这些参数代入式中,对xa(t)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Xa(j),并可画出它的幅频特性Xa(jf)~f;根据该曲线可以选择采样频率。步骤:打开Matlab,新建一个M文件,写下如下代码,曲线如右图:clear;clc; A=444.128; a=50*(2._.5); ow=a*pi; F=1000;T=1/F; N=500; t=(0:N-1)*T;xat=A*exp(-a*t).*sin(ow*t); xaj=fft(xat,N); f=(1:N)*1000/N;xajxat400200 -20000.050.10.150.20.25t/s0.30.350.40.450.5subplot(2,1,1); plot(t,xat);xlabel(‘t/s’);ylabel(‘xat’); subplot(2,1,2); plot(f,abs(xaj) ,’.’); xlabel(‘f/Hz’);ylabel(‘xaj’);[1**********]00500f/Hz[**************]0图1-1 2.按照选定的采样频率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时域离散信号x(n):x(n)xa(nT)AeanTsin(0nT)u(nT)这里给定采样频率如下:fs=1 kHz、300 Hz、200 Hz。分别用这些采样频率形成时域离散信号,按顺序分别用x1(n)、x2(n)、x3(n)表示。选择观测时间Tp50ms。步骤:打开Matlab,新建一个M文件,写下如下代码,曲线如下图:clear;clc; Tp2=50/300; A=444.128;N=Fs1*Tp2;a=50*(2._.5);t2=(0:N-1)*T2;ow=a*pi;xat2=A*exp(-a*t2).*sin(ow*t2); Fs1=1000;T1=1/Fs1;Tp1=50/1000; f2=(1:N)*1/N; N=Fs1*Tp1;subplot(1,3,2);t1=(0:N-1)*T1;plot(t2,xat2,’.’);xat1=A*exp(-a*t1).*sin(ow*t1);xlabel(‘t/s’);ylabel(‘xat’); f1=(1:N)*1/N;subplot(1,3,1); Fs3=200;T3=1/Fs3; plot(t1,xat1,’.’);Tp3=50/200;xlabel(‘t/s’);ylabel(‘xat’);N=Fs3*Tp3;Fs2=300;T2=1/Fs2;t3=(0:N-1)*T3;xat3=A*exp(-a*t3).*sin(ow*t3); f3=(1:N)*1/N; subplot(1,3,3);xatplot(t3,xat3,’.’); xlabel(‘t/s’);ylabel(‘xat’); 00.0050.010.0150.020.025t/s0.030.0350.040.0450.05xat 00.10.20.3t/s0.40.50.60.7xat 0.050.1t/s0.150.20.25图2-1 3.计算x(n)的傅立叶变换X(ej):X(e)FT[x(n)]AeanTisin(0nTi)ejn(5)jn0ni1式中,i1,2,3,分别对应三种采样频率的情况111s,T2s,T3s。采样点数以下式计算:T11000300200ni式中,TpTi(6)是连续变量。为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改用下式计算:X(ejk)DFT[x(n)]MAeanTsin(0nTi)ejkn(7)n0ni1式中,k式。2k,k=0,1,2,3,…,M-1;M=64。可以调用MATLAB函数fft计算(7)M步骤:打开Matlab,新建一个M文件,写下如下代码,曲线如下图:clear;clc; A=444.128; alf=50*(2._.5);ow=alf*pi; Fs=1000;T=1/Fs; Tp=50/1000;xatN=Fs*Tp; t=(0:N-1)*T;xat=A*exp(-alf*t).*sin(ow*t);M=64; xat=fft(xat,M); F/Hzf=(0:M-1)*Fs/M;plot(f,abs(xat));图3-1 Fs=1000xlabel(‘f/Hz’);ylabel(‘xat’);下面来分别把Fs换为300,200,图分别如下:xatxatF/Hz图3-3 Fs=200图3-2 Fs=3004F/HzM=64。X(ej(Wk)| X(ej(Wk)| X(ej(Wk)|WkWkWkclear;clc; A=444.128; alf=50*(2._.5); ow=alf*pi;Fs=1000;T=1/Fs; Tp=50/1000; N=Fs*Tp; t=(0:N)*T;xat=A*exp(-alf*t).*sin(ow*t); M=64;Xat=fft(xat,M);w=(0:M-1)*2*Fs/M; subplot(3,1,1); plot(w,abs(Xat)); xlab通过本次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采样信号的频谱和模拟信号频谱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熟悉了采样定理,使我对数字信号处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时域采样定理(4)一、实验名称:matlab验证时域采样定理二、实验目的本次课程设计应用MATLAB验证时域采样定理。了解MATLAB软件,学习应用MATLAB软件的仿真技术。它主要侧重于某些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一些关键命令的掌握,理解,分析等。初步掌握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加深理解时域采样定理的概念,掌握利用MATLAB分析系统频率响应的方法和掌握利用MATLAB实现连续信号采样、频谱分析和采样信号恢复的方法。计算在临界采样、过采样、欠采样三种不同条件下恢复信号的误差,并由此总结采样频率对信号恢复产生误差的影响,从而验证时域采样定理。三、实验原理MATLAB是一套功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强大的工程计算及数据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MATLAB是矩阵实验室之意。除具备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外,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1、对连续信号进行等间隔采样形成采样信号,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连续信号的频谱以采样频率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延拓形成的。2、设连续信号的的最高频率为fc,如果采样频率fs,那么采样信号可以唯一的恢复出原连续信号,否则会造成采样信号中的频谱混叠现象,不可能无失真地恢复原连续信号。四、实验步骤1、画出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波形及其幅频特性曲线,信号为(x)= sin(2*pi*60*t)+cos(2*pi*25*t)+cos(2*pi*30*t);2、对信号进行采样,得到采样序列,画出采样频率分别为80Hz,120 Hz,150 Hz时的采样序列波形;3、对不同采样频率下的采样序列进行频谱分析,绘制其幅频曲线,对比各频率下采样序列和的幅频曲线有无差别。4、对信号进行谱分析,观察与3中结果有无差别。5、由采样序列恢复出连续时间信号,画出其时域波形,对比与原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波形。五、MATLAB实现编程%实现采样频谱分析绘图函数function fz=caiyang(fy,fs)%第一个输入变量是原信号函数,信号函数fy以字符串的格式输入%第二个输入变量是采样频率fs0=10000; tp=0.1;t=[-tp:1/fs0:tp];k1=0:999; k2=-999:-1;m1=length(k1); m2=length(k2);f=[fs0*k2/m2,fs0*k1/m1]; %设置原信号的频率数组w=[-2*pi*k2/m2,2*pi*k1/m1];fx1=eval(fy);FX1=fx1*exp(-j*[1:length(fx1)]’*w);%求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figure %画原信号波形subplot(2,1,1),plot(t,fx1,’r’)title(‘原信号’), xlabel(‘时间t (s)’)axis([min(t),max(t),min(fx1),max(fx1)]) %画原信号幅度频谱subplot(2,1,2),plot(f,abs(FX1),’r’)title(‘原信号幅度频谱’) , xlabel(‘频率f (Hz)’)axis([-100,100,0,max(abs(FX1))+5]) %对信号进行采样Ts=1/fs; %采样周期t1=-tp:Ts:tp; %采样时间序列f1=[fs*k2/m2,fs*k1/m1]; %设置采样信号的频率数组t=t1; %变量替换fz=eval(fy); %获取采样序列FZ=fz*exp(-j*[1:length(fz)]’*w); %采样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figure %画采样序列波形subplot(2,1,1),stem(t,fz,’.’),title(‘取样信号’) , xlabel(‘时间t (s)’)line([min(t),max(t)],[0,0])%画采样信号幅度频谱subplot(2,1,2),plot(f1,abs(FZ),’m’)title(‘取样信号幅度频谱’) , xlabel(‘频率f (Hz)’)%信号的恢复及频谱函数function fh=huifu(fz,fs) %第一个输入变量是采样序列%第二个输入变量是得到采样序列所用的采样频率T=1/fs; dt=T/10; tp=0.1;t=-tp:dt:tp; n=-tp/T:tp/T;TMN=ones(length(n),1)*t-n’*T*ones(1,length(t));fh=fz*sinc(fs*TMN); %由采样信号恢复原信号k1=0:999; k2=-999:-1;m1=length(k1); m2=length(k2);w=[-2*pi*k2/m2,2*pi*k1/m1];FH=fh*exp(-j*[1:length(fh)]’*w); %恢复后的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figure%画恢复后的信号的波形subplot(2,1,1),plot(t,fh,’g’),st1=sprintf(‘由取样频率fs=%d’,fs);st2=‘恢复后的信号’;st=[st1,st2]; title(st) , xlabel(‘时间t (s)’)axis([min(t),max(t),min(fh),max(fh)])line([min(t),max(t)],[0,0]) %画重构信号的幅度频谱f=[10*fs*k2/m2,10*fs*k1/m1]; %设置频率数组subplot(2,1,2),plot(f,abs(FH),’g’)title(‘恢复后信号的频谱’) , xlabel(‘频率f (Hz)’)axis([-100,100,0,max(abs(FH))+2]);%主函数f1=‘sin(2*pi*60*t)+cos

时域抽样定理

时域抽样定理

时域抽样定理

时域抽样定理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对于

理解信号采样和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时域抽样定理的原理、条件和应用。

1. 定理原理

时域抽样定理,又称为奈奎斯特采样定理(Nyquist Sampling Theorem),是由哈里·奈奎斯特(Harry Nyquist)

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该定理指出:在连续时间信号中,如果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s,则采样频率必须大于2fs才能保证采样后的离散信号能完美地重构出原始信号。

2. 定理条件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2.1 带宽限制条件

信号的带宽必须是有限的。即信号的频谱必须在一定范围

内有限制,不允许有无限大的频率成分存在。如果信号的带宽无限大,那么无论采样频率多高,也无法在离散信号中准确地表示原始信号。

2.2 采样频率条件

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够完美地重构出原始信号。如果采样频率低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将会出现混叠效应,导致重构的信号与原始信号存在偏差。

3. 定理应用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

在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

3.1 数字音频和视频

在数字音频和视频领域,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应用非常重要。通过在一定的采样频率下对模拟音频或视频信号进行抽样,可以得到离散的数字信号。这些离散的信号可以通过数学算法来进行处理和压缩,从而实现高保真度的音频和视频传输。

3.2 通信系统

在通信系统中,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被广泛应用于调制和解

调过程中。发送端将模拟信号进行抽样和量化,将其转换为数

matlab验证时域采样定理

matlab验证时域采样定理

实验一 MATLAB 验证低通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的工作原理。

2、通过MATLAB 编程实现对抽样定理的验证,加深抽样定理的理解。同时训练应用计算机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MATLAB 软件,学习应用MATLAB 软件的仿真技术。它主要侧重于某些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一些关键命令的掌握,理解,分析等。

4、计算在临界采样、过采样、欠采样三种不同条件下恢复信号的误差,并由此总结采样频率对信号恢复产生误差的影响,从而验证时域采样定理。

二、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数字通信原理》中有关抽样定理的章节;

2、复习《数字通信原理》中有关PCM 的章节;;

3、认真阅读本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

三、实验环境

PC 电脑,MA TLAB 软件

四、基本原理

(1)时域采样定理

1、对连续信号进行等间隔采样形成采样信号,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连续信号的频谱以采样频率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延拓形成的。

2、设连续信号的的最高频率为max F ,如果采样频率max 2F F s >,那么采样信号可以唯一的恢复出原连续信号,否则max 2F F s ≤会造成采样信号中的频谱混叠现象,不可能无失真地恢复原连续信号。

(2)设计原理图

(3)信号的时域采样与频谱分析

对一个连续信号a f (t)进行理想采样的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

)()()(^

t s t f t f a a = (1)

其中)(^

t f a 为)(t f a 的理想采样,s(t)为周期脉冲信号,即 ∑∞

-∞

=-=

n nT t t s )()(δ

(2) )(^t f a 的傅里叶变换)(^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二: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一、实验目的:

时域采样理论与频域采样理论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理论。要求掌握模拟信号采样前后频谱的变化,以及如何选择采样频率才能使采样后的信号不丢失信息;要求掌握频率域采样会引起时域周期化的概念,以及频率域采样定理及其对频域采样点数选择的指导作用。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时域采样定理的要点:

1)对模拟信号)(t x a 以间隔T 进行时域等间隔理想采样,形成的采样信号的频谱

)(ˆΩj X 是原模拟信号频谱()a X j Ω以采样角频率s Ω(T s /2π=Ω)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公式为:

)](ˆ[)(ˆt x FT j X a a

=Ω )(1∑∞

-∞

=Ω-Ω=n s a jn j X T 2)采样频率s Ω必须大于等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才能使采样信号的 频谱不产生频谱混叠。

利用计算机计算上式并不方便,下面我们导出另外一个公式,以便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

理想采样信号)(ˆt x

a 和模拟信号)(t x a 之间的关系为 ∑∞

-∞

=-=n a a nT t t x t x

)()()(ˆδ 对上式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

dt e nT t t x j X t j n a a Ω-∞

-∞

-∞

=⎰∑

-=Ω])()([)(ˆδ

dt e nT t t x t j n a Ω-∞

-∞

=∞

-∑

-)()( δ=

在上式的积分号内只有当nT t =时,才有非零值,因此

∑∞

-∞

=Ω-=Ωn nT j a

a

e nT x

j X )()(ˆ

上式中,在数值上)(nT x a =)(n x ,再将T Ω=ω代入,得到: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

第十章上机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为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最好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做习题和上机实验。上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论,而且能锻炼初学者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了六个实验,前五个实验属基础理论实验,第六个属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二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三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实验四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

实验五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

实验六应用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上机进行实验。建议自学的读者在学习完第一章后作实验一;在学习完第三、四章后作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四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在。学习完第六章进行;实验五在学习完第七章后进行。实验六综合实验在学习完第七章或者再后些进行;实验六为综合实验,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再进行。

10.1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 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也可以用MA 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 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时域及频域采样定理

时域及频域采样定理

时域及频域采样定理

时域采样定理(Nyquist采样定理)和频域采样定理(Shannon采样定理)是两个基本的采样定理,用于指导信号采样和重构的过程。

时域采样定理(Nyquist采样定理):时域采样定理是由哈利·尼奎斯特(Harry Nyquist)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该定理指出,要恢复一个连续时间信号,采样频率必须至少是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简而言之,对于最高频率为f的信号,采样频率应该大于2f。如果采样频率低于2f,那么在重构信号时将会产生混叠现象,导致信号失真。

频域采样定理(Shannon采样定理):频域采样定理是由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在1949年提出的。该定理表明,如果一个信号在频域上没有频率成分超过一半的采样频率,那么可以通过其离散时间域的采样来完全恢复该信号。简而言之,对于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采样频率应该大于2f才能完全还原原始信号。

这两个采样定理的要点是:采样频率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以避免采样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和信号失真。如果采样频率不满足定理的要求,就会出现混叠效应,导致无法准确地恢复原始信号。因此,在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遵循时域采样定理和频域采样定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保证信号采样和重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一二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一二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 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

4. 掌握序列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

二、实验原理

1. 采样是连续信号数字化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对采样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采样前后信号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变化以及信号信息不丢失的条件,而且可以加深对离散傅里叶变换、Z 变换和序列傅里叶变换之间关系式的理解。 对连续信号()a x t 以T 为采样间隔进行时域等间隔理想采样,形成采样信号: 式中()p t 为周期冲激脉冲,()a x t 为()a x t 的理想采样。

()a x t 的傅里叶变换为()a X j Ω:

上式表明将连续信号()a x t 采样后其频谱将变为周期的,周期为Ωs=2π/T 。也即采样信号的频谱()a X j Ω是原连续信号xa(t)的频谱Xa(jΩ)在频率轴上以Ωs 为周期,周期延拓而成的。因此,若对连续信号()a x t 进行采样,要保证采样频率fs ≥2fm ,fm 为信号的最高频率,才可能由采样信号无失真地恢复出原模拟信号

ˆ()()()a a x

t x t p t =1()()*()21()n a a a s X j X j P j X j jn T π∞

=-∞Ω=ΩΩ=Ω-Ω∑()()n P t t nT δ∞

=-∞=-∑

计算机实现时,利用计算机计算上式并不方便,因此我们利用采样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来实现,即

时域采样和频域采样

时域采样和频域采样

一、实验目的

时域采样理论与频域采样理论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理论.要求掌握模拟信号采样前后频谱的变化,以与如何选择采样频率才能使采样后的信号不丢失信息;要求掌握频率域采样会引起时域周期化的概念,以与频率域采样定理与其对频域采样点数选择的指导作用.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时域采样定理的要点是:

a.对模拟信号)(t x a 以间隔T 进行时域等间隔理想采样,形成的采样信号的频谱)(ˆΩj X

是原模拟信号频谱()a X j Ω以采样角频率s Ω〔T s /2π=Ω〕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公式

为: )](ˆ[)(ˆt x FT j X a a =Ω )(1∑∞-∞

=Ω-Ω=n s a jn j X T b.采样频率s Ω必须大于等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才能使采样信号的频谱不产生频谱混叠.

利用计算机计算上式并不方便,下面我们导出另外一个公式,以便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

理想采样信号)(ˆt x

a 和模拟信号)(t x a 之间的关系为: 对上式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

在上式的积分号内只有当nT t =时,才有非零值,因此:

上式中,在数值上)(nT x a =)(n x ,再将T Ω=ω代入,得到:

上式的右边就是序列的傅立叶变换)(ωj e X ,即 T j a e X j X Ω==Ωωω)()(ˆ

上式说明理想采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可用相应的采样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得到,只要将自变量ω用T Ω代替即可.

频域采样定理的要点是:

a) 对信号x<n>的频谱函数X<e j ω>在[0,2π]上等间隔采样N 点,得到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二)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二)

实验二 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1. 实验目的:

(1) 掌握模拟信号采样前后频谱的变化,以及如何选择采样频率才能使采样后的信号不丢失信息。

(2) 掌握频率域采样会引起时域周期化的概念,以及频率域采样定理及其对频域采样点数选择的指导作用。

(3) 会用MATLAB 语言进行时域抽样与信号重建的方法,以及频域抽样与恢复时程序的编写方法。

2. 实验原理:

了解时域采样定理的要点,理解理想采样信号

)(ˆt x

a 和模拟信号

)

(t x a 之间的关系,

了解频域采样定理的要点,掌握这两个采样理论的结论:“时域采样频谱周期延拓,频域采样时域信号周期延拓”。

3. 实验内容:

(1)时域采样理论的验证。 给定模拟信号,

)

()sin()(0t u t Ae t x t a Ω=-α

式中A=444.128,α=502π,0Ω

=502πrad/s

(2)用DFT(FFT)求该模拟信号的幅频特性,选取三种采样频率,以验证时域采样理论。

(3)编写实验程序,计算)(1n x 、)(2n x 和)

(3n x 的幅度特性,并绘图显示。观察

分析频谱混叠失真。 (4)频域采样理论的验证。 给定信号如下:

⎪⎩

⎨⎧≤≤-≤≤+=其它026

14271301)(n n n n n x

(5)编写程序分别对频谱函数

()FT[()]j X e x n ω

=在区间]2,0[π上等间隔采样32

和16点,得到)

()(1632k X k X 和,再分别对

)

()(1632k X k X 和进行32点和16点IFFT ,

得到

)

()(1632n x n x 和。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预作实验(学生)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预作实验(学生)

实验1: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程序清单:

close all;clear all

%======内容1:调用filter解差分方程,由系统对u(n)的响应判断稳定性====== A=[1,-0.9];B=[0.05,0.05]; %系统差分方程系数向量B和A

x1n=[1 1 1 1 1 1 1 1 zeros(1,50)]; %产生信号x1(n)=R8(n)

x2n=ones(1,128); %产生信号x2(n)=u(n)

hn=impz(B,A,58); %求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

subplot(2,2,1);y='h(n)';stem(hn, 'y'); %调用函数tstem绘图

title('(a)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

y1n=filter(B,A,x1n); %求系统对x1(n)的响应y1(n)

subplot(2,2,2);y='y1(n)';stem(y1n,'y');

title('(b) 系统对R8(n)的响应y1(n)');

y2n=filter(B,A,x2n); %求系统对x2(n)的响应y2(n)

subplot(2,2,4);y='y2(n)';stem(y2n,'y');

title('(c) 系统对u(n)的响应y2(n)');

%===内容2:调用conv函数计算卷积============================

x1n=[1 1 1 1 1 1 1 1 ]; %产生信号x1(n)=R8(n)

h1n=[ones(1,10) zeros(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域采样理论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时域采样理论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理论。要求掌握模拟信号采样前后频谱的变化,以及如何选择采样频率才能使采样后的信号不丢失信息;要求掌握频率域采样会引起时域周期化的概念,以及频率域采样定理及其对频域采样点数选择的指导作用。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时域采样定理的要点是:

(a)对模拟信号)(t x a 以间隔T 进行时域等间隔理想采样,形成的采样信号的频谱)(ˆΩj X

是原模拟信号频谱(

)a X j Ω以采样角频率s Ω(T s /2π=Ω)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公式

为: )](ˆ[)(ˆt x FT j X a a =Ω )(1∑∞-∞

=Ω-Ω=n s a jn j X T (b )采样频率s Ω必须大于等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才能使采样信号的 频谱不产生频谱混叠。

利用计算机计算上式并不方便,下面我们导出另外一个公式,以便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

理想采样信号)(ˆt x

a 和模拟信号)(t x a 之间的关系为: ∑∞-∞=-=n a a nT t t x t x

)()()(ˆδ

对上式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 dt e nT t t x j X t j n a a Ω-∞∞-∞-∞

=⎰∑-=Ω])()([)(ˆδ dt e nT t t x t j n a Ω-∞-∞=∞∞-∑⎰

-)()( δ=

在上式的积分号内只有当nT t =时,才有非零值,因此: ∑∞-∞

=Ω-=Ωn nT j a a e nT x j X )()(ˆ

上式中,在数值上)(nT x a =)(n x ,再将T Ω=ω代入,得到:

∑∞-∞=-=Ωn n j a

e n x j X ω)()(ˆ

上式的右边就是序列的傅立叶变换)(ωj e X ,即

T j a e X j X Ω==Ωωω)()(ˆ

上式说明理想采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可用相应的采样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得到,只要将自变量ω用T Ω代替即可。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给定模拟信号,)()sin()(0t u t Ae t x t a Ω=-α

式中A =444.128,α=502π,0Ω=502πrad/s ,它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0.2.1

图1 )(t x a 的幅频特性曲线

现用DFT(FFT)求该模拟信号的幅频特性,以验证时域采样理论。

安照)(t x a 的幅频特性曲线,选取三种采样频率,即s F =1k Hz ,300Hz ,200Hz 。观测时间选ms T p 50=。为使用DFT ,首先用下面公式产生时域离散信号,对三种采样频率,采样序列按顺序用)(1n x ,)(2n x ,)(3n x 表示。

)()sin()()(0nT u nT Ae

nT x n x nT a Ω==-α 因为采样频率不同,得到的)(1n x ,)(2n x ,)(3n x 的长度不同, 长度(点数)用公式s p F T N ⨯=计算。选FFT 的变换点数为M=64,序列长度不够64的尾部加零。

X (k )=FFT[x (n )] , k =0,1,2,3,-----,M -1 式中k 代表的频率为 k M

k πω2=。 四、实验要求:

编写实验程序,计算)(1n x 、)(2n x 和)(3n x 的幅度特性,并绘图显示。观察分析频谱混叠失真。

五、程序清单和信号波形

程序清单:

Tp=64/1000;

Fs=1000;T=1/Fs;

M=Tp*Fs;n=0:M-1;

f=n*Fs/M;

A=444.128;alph=pi*50*2^0.5;omega=pi*50*2^0.5;

xn=A*exp(-alph*n*T).*sin(omega*n*T);

Xk=T*fft(xn,M);

subplot(3,1,1);

plot(f,abs(Xk));

xlabel('f/Hz');

ylabel('|x1(jf)|');

title('x1(n)的幅度特性');

%================================================================ Tp=64/1000;

Fs=300;T=1/Fs;

M=Tp*Fs;n=0:M-1;

f=n*Fs/M;

A=444.128;alph=pi*50*2^0.5;omega=pi*50*2^0.5;

xn=A*exp(-alph*n*T).*sin(omega*n*T);

Xk=T*fft(xn,M);

subplot(3,1,2);

plot(f,abs(Xk));

xlabel('f/Hz');

ylabel('|x2(jf)|');

title('x2(n)的幅度特性');

%================================================================ Tp=64/1000;

Fs=200;T=1/Fs;

M=Tp*Fs;n=0:M-1;

f=n*Fs/M;

A=444.128;alph=pi*50*2^0.5;omega=pi*50*2^0.5;

xn=A*exp(-alph*n*T).*sin(omega*n*T);

Xk=T*fft(xn,M);

subplot(3,1,3);

plot(f,abs(Xk));

xlabel('f/Hz');

ylabel('|x3(jf)|');

title('x3(n)的幅度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