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气象学第七章

合集下载

动力气象学大气波动学

动力气象学大气波动学

即用有限元(t)代替无限元(t 0)
u u t t 时间步长t 0时 误差 0 由于计算机资源限制, t不能取太小
例如: 如果取时间步长为10分钟,对于时间尺度为105s的天气尺度波动来
说,误差较小。而对于像声波等快波来说,误差就很大(随机的),且是累 积的。
如何在方程中就进行滤波? 例如:声波是由于大气可压缩性引起的。 假设大气是不可压的就可以滤去声波,但对天气波动影响不大。
y Acos(kxt ) Acos
θ
const. 的点构成的面称为等位相面。
(kx t)
波速:等位相线(面)的移速。
C dx dt 常量
=(kx t)=常量 kx t=0
C dx
L
dt 常量 k T
一个周期,正好移动一个全波形
S (x, t) A cos( 2 x 2 t) A cos(kx t) A cos k (x ct)
S Acos(kx t) 或S Asin(kx t)
或S Ae i(kxt) ei cos i sin
可见振幅A常量,不随时空变化,故没有办法讨论波的强度变化,同样无 法讨论频率、波数的时空变化。
主要用于讨论线性波动的传播问题 (非线性波动——波-波相互作用)
kx t k(x ct)
气候遥相关现象 (1)直接环流遥相关:
(2)定常波列遥相关(Hoskins,1979): PNA型遥相关

动力气象学:第七章大气波动理论

动力气象学:第七章大气波动理论

t
utt ut f (t) t
即用有限元(t)代替无限元(t 0)
u u t t 时间步长t 0时 误差 0 由于计算机资源限制, t不能取太小
如果取时间步长为10分钟,对于时间尺度为105s的天气尺度波动来说,误 差较小。而对于声波等快波来说,误差就很大(随机的),且是累积。
第一节 波动的基本知识
① 均质不可压,且具有自由表面(滤去重力内部、声波) ② 静力平衡(滤去垂直向声波) ③ 不计科氏力作用(滤去惯性波、大气长波 ) ④ 波动是一维的;运动限制在xz平面内(v=0)(滤去水平向横波)
讨论: ①重力外波线性叠加在基本气流上 ②双向传播
③如g=10m/s2,H=10km时,
gH 300m/s快波,高频波。
气旋前:
t
气旋后:
t
0,即 0,即
气旋东移~涡旋动力学。
四类基本波动: 大气长波,声波,重力波,惯性波。
重要:大气长波 谐音:要保留的; 次要:如声波等 噪音:要去掉的。 滤波
滤波的目的: 去除次要波动的干扰,讨论主要波动; 特别在数值预报中:
u f (t) 差分 u f (t)
t
g
(T T
1) g
RT
T
T T g T
T
T0
dT dz
z
T0
d z
T

南京大学动力气象Chap7

南京大学动力气象Chap7

二、纬向平均动能方程( ) 和涡动动能方程( ) 1、气块纬向平均动能方程
由连续方程: 运动方程写为:
i) 变量分解代入上式,并取纬向平均
(1) (2)
(3) (4)
ii)
,得到纬向平均运动动能方程:
(5)
利用静力方程,并利用纬向平均连续方程
代入(5)
(单位质量气块的纬向平均动能方程) iii) 将上式对整个大气质量积分,并利用边界处速度为零
辐射能
湍流输送 长波辐射 凝结潜热
内能
动能
力对空气做功 铅直膨胀
重力位能
1、位能 potential energy
单位面积,伸展高度为h的空气柱位能
利用静力方程,
上式变为
状态方程
• 当地面为海平面,(pz)ground=0
• 当考虑整个气柱,
并假定地面 为海平面,
2、内能 Internal energy 单位质量空气块内能 单位面积高为h的气柱,
3、总位能、有效位能与动能的比例关系 平均有效位能与总位能之比 平均动能与总位能之比
由此可知,平均动能和平均有效位能之比为
大气的总能量很大,但可使用的只有二百分之一,可 转换为动能的只占总能量的二千分之一,故大气是一 部效率很低的热机。
§4 纬向平均运动和涡动运动的能量方程
• 大气环流研究中,通常把大气运动分解成沿纬圈的纬向平 均运动和叠加在纬向平均运动上的涡动(扰动或涡旋)运 动。相应地,将动能和有效位能也分解为基本气流的动能 (纬向平均动能)和涡动动能、基本气流的位能(纬向平 均有效位能)和涡动有效位能,并由此得到各种能量形态 之间的转换。

动力气象学大气波动学

动力气象学大气波动学

2]
e i e i
cos i sin cos i sin
2 cos
且令:
k k1 k2 , 1 2 ;
2
2
k k2 k1, 2 1
则:
S2Acos(kxt)ei(kxt)
22
令 A (: x,t)2A co ksx ( t)
22
则S : A (x,t)ei(k x t)
的移速。
dx C
dt 常量 = ( kx t )=常量
kx t= 0
dx
L
C
dt 常量 k T
一个周期,正好移动一个全波形
S ( x ,t ) A c2 o x 2 st ) ( A ck o x t ) s A c (k ( o x c ) s LT
按振动方向与波动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分为横波 与纵波两大类。
的概念,Rossby波产生的机制、性质、物理模型
及求解过程;
(2)理解Rossby波上游效应的概念,波动滤波的 概念及滤波条件;
(3)了解声波、重力内波和惯性波的求解过程,了 解波动不稳定概念。
第一节 波动的基本知识
1、波动定义: 振动在弹性媒介中的传播。
需要二个条件: 1)振动 2)能够传播。
质点与质点之间建立联系
单个简谐波解(单波解 ):
S A cos ; Asin ; Aei

动力气象学第7章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动力气象学第7章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du 1 p dt x 0 u d 0 x dt T T0 常值
假设大气基本状态是静止大气,试将方程组线性化,求出频率方程,讨论速度扰动 (u ) 、密 度扰动 ( ) 、气压扰动 ( p) 的振幅和位相之间的关系。 提示:线性化方程组为
dp 0 ,则可滤去拉姆波。 dt
13.从物理上说明准地转近似或准水平无辐散近似可以滤去重力惯性波。 答:若满足准地转关系,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可抵消由于地球旋转产生的科氏力,则无重力惯性波。 若满足准水平无辐散,则不能传播,也可滤去重力-惯性波。 14.什么叫包辛内斯可近似?什么叫滞弹性近似?采用包辛内斯可近似或滞弹性近似为什么 可以滤去声波? 答:如果在运动方程中部分考虑密度扰动的影响,即只保留与重力相耦合的密度扰动项;连 续方程中忽略密度扰动影响; 热力学能量方程保留密度扰动影响。 这种热力学近似叫作滞弹 性近似。 在滞弹性近似基础上,若考虑的是浅层运动,连续方程可简化为不可压缩形式,对于密度扰 动,可只保留膨胀的作用,即取
u 1 p t x 0 u 0 t x p RT0
5.什么叫频散波?什么叫非频散波?群速和相速有何差别? 答:若相速不仅依赖于介质的物理性质,还依赖于波数,称为频散波。 若相速仅依赖于介质的物理性质,不依赖于波数,称为非频散波。 群速 c g 是群波中具有相同振幅点的移动速度;而相速 c 是群波中具有同位相思安的移动速 度。 6.什么叫外波?什么叫内波? 答: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才能存在的波称为外波。 在外部条件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在流体内部存在的波动,称为内波。 7.什么叫纵波?什么叫横波? 答: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动称为纵波。 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动称为纵波。 8.大气声波、重力外波、重力内波、惯性波、罗斯贝波产生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答:声波:由大气的可压缩性引起。 重力外波:由大气上、下界面的扰动和重力的作用引起。 重力内波:由大气的稳定层结和重力的作用而形成。 惯性波:在科氏力的作用下形成。 罗斯贝波:是在准水平的大尺度移动中,由于 效应维持绝对涡度守恒而形成的。 9.大气基本波动中,从最快的声波到最慢的罗斯贝波其形成过程中水平速度散度的作用如 何? 答:通过水平辐合辐散交替变化而使得波得益传播。 10.什么是拉姆波?有人认为拉姆波具有重力惯性外波的特征,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考虑地球旋转作用,在静力平衡大气中还可以产生一种只在水平方向传播的特殊声波, 称为拉姆波。 因为重力惯性外波和拉姆波在动力学上是同源的。

动力气象学

动力气象学
大气中含有水份。 相变潜热——低纬度扰动和台风的发展 大气的下边界是不均匀的。 湍流性;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
§1.3 大气运动的多尺度性 空间尺度——空间范围
积雨云、飑线、背风波、热带云团;温带气旋、西风 带中的长波;超长波、热带辐合带。
相互作用——反馈——CISK 非线性 尺度分析
§1.4 动力气象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动向
参 考 书 目: 7、Pedlosky,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导论,海洋出 版社,1981 8、伍荣生等,动力气象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3。 9、杨大升,刘余滨,刘式适,动力气象学,气 象出版社(修订本),1983 10、栗原宜夫,大气动力学入门,气象出版社, 1984 11、李崇银等,动力气象学概论,气象出版社, 1985 12、Pedlosky, J.,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Springer-Verlag, 2nd ed, 198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 考 书 目: 20、吕克利等,动力气象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21、伍荣生,大气动力学(修订版),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 22、HOLTON J. R.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 Academic Press, Fourth Version, 2004 23、李国平,新编动力气象学,气象出版社, 2006 24、贺海晏,简茂秋,乔云亭,动力气象学,气 象出版社,2010 25、刘式适,刘式达,大气动力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动力气象学

动力气象学

动力气象学

总学时:128(其中自学96,面授24,实习8)

教材版本:动力气象学教程(吕美仲、彭永清编著)

教学目的和要求:动力气象学是在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大气的热力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并指出这些规律的实践意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体地说,它是应用物理学定律研究大气运动的动力过程、热力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探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演变和其它大气动力过程,因而,它是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及大气环流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通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大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近代动力气象学的主要进展,掌握用动力学方法分析和预报天气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天气预报的业务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教学中要求:⑴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内容和取材上,从现今国内外气象业务部门及科研单位所使用的有代表性的方法和理论为主体,讲课中以讲授基本原理为重点,在讲深讲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和作练习,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原理,又能利用基本原理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⑵注重理论的系统性。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要突出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有系统、有条理地介绍它的内容,强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使学生能掌握得深透。

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128课时,其中面授24课时,课堂练习8学时,自学96课时。每章自学10学时,5~10章每章讲授4学时,其余4学时供课堂练习和答疑。

动力气象学 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

动力气象学 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
大气中含有水份。 相变潜热——低纬度扰动和台风的发展 大气的下边界是不均匀的。 湍流性;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
§1.3 大气运动的多尺度性 空间尺度——空间范围
积雨云、飑线、背风波、热带云团;温带气旋、西风 带中的长波;超长波、热带辐合带。
相互作用——反馈——CISK 非线性 尺度分析
§1.4 动力气象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动向
大尺度运动中科里奥利力作用很重要。中纬度大尺度 运动中,科里奥利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基本上相平 衡——地转平衡。
地球旋转角速度随纬度的变化,与每日天气图上的西 风带中的波动有关。
稳定性作用——位能、动能的转换——锋面。
大气是层结流体。 大气的密度随高度是改变的——层结稳定度。
不稳定层结大气中积云对流;稳定层结大气中重力内 波。
参 考 书 目: 13、陈秋士,天气和次天气尺度系统动力学,科 学出版社,1987 14 、 Hoskins 等,大气中大尺度动力过程,气象 出版社,1987 15、Gill,大气-海洋动力学,海洋出版社,1988 16、叶笃正,李崇银,王必魁,动力气象学,科 学出版社,1988。 17、吕美仲,彭永清,动力气象学教程,气象出 版社,1990 18、巢纪平,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动力学,气象 出版社,1993 19、余志豪,杨大升等,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 气象出版社,1996
参 考 书 目: 20、吕克利等,动力气象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21、伍荣生,大气动力学(修订版),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 22、HOLTON J. R.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 Academic Press, Fourth Version, 2004 23、李国平,新编动力气象学,气象出版社, 2006 24、贺海晏,简茂秋,乔云亭,动力气象学,气 象出版社,2010 25、刘式适,刘式达,大气动力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新编动力气象学》习题答案

《新编动力气象学》习题答案

15 z = T0 [1- ( p0 )-Rg / g ]
g
p
16
z
=
Hq
[1 -
(
p0 p
)-R/Cp
]
16
17 O(w) = O(¶p w) ¶z
18
O(Dp
)
=
o(w) P0
= 10-6 (s-1)
19 Dp≈D,ζp≈ζ
20
(1)
tga
=
d d
x z
=
1 T
( ¶T ¶x
¶2z ) p ( ¶x2 ) p
1
/
s
2 A
)
]2
12
z
=
w2a4 2g
(
1 a2
-
1 r2
),为旋转抛物面。
13
7
(1)
z
=
w2 2g
r2
+
h0
=
w2 2g
(x2
+
y2)
+
h0 , 为旋转抛物面。
(2)Dh
=
hmax
- hmin
=
a2 2g
w2
8
习题三 大气运动方程组
1
ur dV
=
ur ¶V
+ Ñ(V
2

动力学前八章主要内容(总复习)

动力学前八章主要内容(总复习)
为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为惯性离心力。
其中,
注意 ,将地转偏向力(科氏力)在展开:
如果f≡2sin及f1≡2cos定义为地转参数和科氏力参数,则科氏力为:
在中纬度地区f~f1=10-4s-1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四种力
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地转偏向力(科氏力,改变方向);惯性离心力(改变方向);摩擦力(减速、改变方向)。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导致地转偏向力也相应减弱。陆地表面摩擦力总是大于海洋表面。
旋转参考系中的大气相对运动方程的矢量形式
其中:
连续方程:是由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来:
为速度的散度,表示物质体积元在运动中的相对膨胀率。上式表明:物质体积元在运动中的体积增大(减小)即: 时,因质量守恒其密度要减小(增大)。
一、尺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尺度分析就是根据表征特定型式运动的各种运动要素的特征尺度来估计方程中各项的大小,从而使得方程得到简化的一种方法。这里所说的运动要素的特征尺度是指某种特定型式运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区间以及气象要素或者其他特性的一般大小。
尺度分析的方法对方程进行分析,判别各个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然后舍去次要因子而保留主要因子,使得物理特征突出,而达到简化又保存主要特征的目的。
(6)式表示绝对坐标系中的个别变化与相对坐标系中的个别变化之间的关系,而且上式的算符对于任意矢量都是成立的。

动力气象学第七章习题ALL

动力气象学第七章习题ALL

第七章大气能量学

解:内能和动能通过进行转换,

位能和动能通过进行转换,

解:大气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首先增加大气的全位能,然后通过穿越等压线做功才能使得有效位能转换成大气的动能共大气运动消耗。由于地球的旋转作用产生科氏力,科氏力使得大气不能完全有效地做穿越等压线的运动,降低了气压梯度力的做功效率,所以它降低了大气能量过程的转换效率。

解:不能,要通过穿越等压线做功才能发生转换。

解:

解:

解:垂直运动可以引起位能和动能转换,但在净力平衡条件下,不能单独存在垂直运动使得这种能量转换发生,因为动能的增加必然使得位能改变,这将破坏内能和位能的比例,这样全位能也不能改变。

解:推导证明。由定义。由定义。由定义。

*,p p h

h

h v v

h

v h v

R zdp dzp pdz hp c Tdz

c I c Tdz

R so hp I c ρρ***

Φ=+

=-+

=

Φ=-+

⎰⎰

h h

p p 0

**,h v

p v p h v

R P I hp I I c c c R c so P hp I c ***

*

*

Φ+=-++=+=-+

000222

2

2

2

1

11

1122

2111(1)221*,,(1)2h

p p p h p p p a

a v v

v v

h

p p v a v v

K V dz V

dp V dp

g g

c c c RM Tdp M c Tdz c g c c c c I c Tdz so K M I c c ρρρ***

===

=-=

=

-⎰⎰⎰⎰⎰⎰

h h h

p p p 00

0.3

解:

22222,)(,)(,)(,)x x x y y x x x y y x x x x x y y y y x

中小尺度动力气象学

中小尺度动力气象学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

1、中尺度天气系统: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比常规探测站网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周期及

空间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即水平尺度为几公里到几百公里,时间尺度由1小时到十

几小时。

2、划分依据及分类:

1)早期的经验分类

天气系统一一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空间尺度分别为:106m、105m和104m时间尺度对应

为:105s、104s和103s

2)依据物理本质对天气系统进行分类(动力学分类方法)依据无量纲数罗斯贝数Ro

和拉格朗日时间尺度T的尺度分类

行星尺度、气旋尺度、中尺度、积云尺度、小尺度

3)Orlanski的综合分类(观测与理论分类)

大尺度(a、①中尺度(a、3、2小尺度

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空间尺度范围广,生命周期跨度大;

2)气象要素梯度大;

3)散度、涡度与垂直速度;

4)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

5)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

6)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

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分类: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

2、地形波的基本类型主要依赖风的不同类型

(1)层状气流

小风、层状气流。平滑浅波,波动只发生在山脉上空的浅层,向上很快消失

山脉波(mountainwave)

(2)驻涡气流:

在山顶高度以上风速较大时,可能在山脉背风坡形成半永久性的涡动,上面则有气流的平滑浅波驻涡(standingeddy)

(3)波动气流

当风速随高度增大时,在背风坡出现波动气流背风波(leewave)。背风

波可以伸展到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

(4)转子气流:

在背风波出现时,当垂直方向有风速极大值出现时,则会形成转子气流(rotor streaming)。

动力气象学

动力气象学

一、地球大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

答:特性一:受重力场作用,大气大尺度运动具有准水平的特征及静力平衡性质。特性二:大气是重力场中的旋转流体,在中高纬度大气的大尺度运动具有地转近似平衡性质。特性三:大气是层结流体,层结稳定度对大气的垂直运动具有重要作用。特性四:大气中含有水汽,水汽所释放的潜热是大气运动发展的一种重要能量来源。特性五:大气的下边界是不均匀的,对大气的运动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大气运动遵循哪些规律?

答:大气运动遵守流体力学定律。它包含有牛顿力学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气体实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水

汽守恒定律等。由牛顿力学定律推导出运动方程(有三个分量方程)、由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连续方程、由气体实验定律得到状态方程、由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热力学能量方程、由水汽守恒定律推导出水汽方程。这些方程基本上都是偏微分方程。这些方程构成了研究大气运动具体规律的基本出发方程组。

三、何谓个别变化?何谓局地变化?何谓平流变化?何谓对流变化?及它们的数学表达式?

答:1、个别变化

2、局地变化

3、平流变化

4、对流变化

四、大气运动受到那些力的作用?

答:受到气压梯度力、地球引力(也称为地心引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科里奥利)力等作用。其中气压梯度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是真实力,或称牛顿力。而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是“视示力”,是虚拟的力。

答:

3、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v大小程正比。对于水平运动的地转偏向力,它随地理纬度减小而减小。

六、根据牛顿力学原理大气运动方程表达式:

答:

七、热力学能量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动力气象学_侯志明_计算题

动力气象学_侯志明_计算题

三、计算题

1.计算跟随地球一起旋转的空气微团的牵连速度。(10,2,2,3)

2.一人造地球卫星从南半球飞向北半球,通过赤道时,其飞行方向与赤道成交角,相对水平速度为,试求它的科里奥利加速度。(10,2,2,3)

3.一物体在的地方由高度上自由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只考虑重力和科里奥利力作用,试求着地时物体偏移的方向和距离。(10,2,2,3)

4. 700百帕地转风为东风4ms,500百帕地转风为西风8ms,计算700-500百帕之间热成风的大小和方向。(5,1,5,3)

5.设地球为正球体,试计算海平面上地球引力与重力之间的夹角,又夹角的最大值为多少?(10,3,2,3)

6.计算赤道上空重力等于零的高度,一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该高度绕地球旋转的周期为多少?(10,3,2,3)

7. 45°N处,700hPa等压面图上3000gpm和2960gpm两根等高线间最短距离为190km,问地转风有多大?(5,1,5,3)

8.固定时刻等压面方程为常值,由此可求出等压面高度,相应等压面在方向的坡度为,方向坡度为,等压面最大坡度

,设,试求30°N处等压面的最大坡度。(5,2,5,3)

9. 当罗斯贝数=0.1时,取地转风近似的相对误差有多大?(5,2,5,3)

10. 考虑随纬度的变化,若取,试计算45°N处的地转风散度的大小。(5,2,6,3)

11. 45°N处,700hPa、500hPa两等压面都是向东倾斜的,A、B两点间隔为200km,两等压面间厚度在A处为2840gpm,B处为2800gpm,试决定E点上空700hPa和500hPa等压面上地转风方向及700—500hPa间的热成风方向和大小。(5,1,5,3)

成信工动力气象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成信工动力气象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成 都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考 试 试 卷

20 —20 学年第 学期

课程名称: 使用班级:

大气 20 级

试题

总分

得分

1、大气长波

2、群速度

3、上游效应

4、地转偏差

5、K-H 不稳定

6、赤道β平面近似

系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Ekman数

8、Richardson数

9、有效动能 (APE)

10、浅水波

1、北半球大气边界层中,风偏向低压一侧,风向随高度向右偏转。

2、潜热的释放并不影响湿静能。

3、对于频散波,群速度与相速度是一致的。

4、中性层结大气中,不存在重力内波。

5、实际大气中,有效位能绝大部分转换成为了动能。

1、非地转扰动的水平尺度远大于( )时,风场适应( )。

2、低纬对流层、平流层中向西传播的热带波动有( )和( )。

3、北半球大尺度运动一般是惯性稳定的,其( )几乎总为正 值。大气长波正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是基本气流的( )在区间内应 改变符号。

4、边界层顶的垂直速度与地转风( )成正比。若采用包辛内

斯克近似来滤波,可滤去( )。

5、K-H 不稳定可用来研究( 与中高纬度不同的是,在热带地区 ( ) 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问题。

) 可作为天气系统发展

的重要能源。

6、平均纬向有效位能通过哈德莱环流圈直接转换为( )。 ( )大气长波既有上游效应又有下游效应。

7、重力内波模型可用来研究( )尺度天气系统; ( )层结可滤除重力内波。

8、正压大气中罗斯贝波是由( )守恒控制的一种大尺度 涡旋性波动,( )是它得以传播的主要机制。

《动力气象学》学习资料: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的作用

《动力气象学》学习资料: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的作用

zdp
P0
EP
0
pdz R 0
Tdz
cv EP REI
湿静能(蒙哥马利位势)
E cvT p / gz Lq
有效位能:简称APE,闭合系统中全位能与温度场 按绝热过程重新调整后所具有的最小全位能的差, 是全位能中能够转化为动能的最大可能值。也可以 理解为稳定层结中空气垂直向上位移克服净的阿基 米德浮力所做的功。
T 'Q' [T ]
dM
能量转换开始于纬向平均有效位能通过扰动转换为涡 动动能,最后转换为纬向平均动能。具体地说,能量 转换可以定性地概括为: 1. 通过纬向平均辐射加热使大气膨胀,质量重心上移, 产生纬向平均有效位能。 2. 扰动运动向北输送暖空气,向南输送冷空气,使纬 向平均有效位能转变为涡动有效位能。这种转换取决 于扰动热量输送和纬向平均温度的经向梯度的乘积。 3.通过扰动的垂直运动,使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从而使涡动有效位能转变为涡动动能。 4. 通过扰动动量输送方向与纬向平均气流梯度方向的 不同配置,使涡动动能与纬向平均动能发生转换。在 斜槽情形下,涡度动能转换为纬向平均动能。 5. 能量由于地面摩擦和内摩擦及扰动中的向外辐射而 损耗。
第7题
u v w ( f )( u v )
t
x y z
x y
(w x
v z
w y
u ) 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略去 V u 表示
数学上:扰动量二次乘积项,数值很小; 物理上:非线性作用不重要。
如阻塞形势是大振幅扰动,非线性过程, 用线性过程就不能解释阻塞高压形成的 机制和特征。
第四节 声波
方程组可以描述的波动有:
声波、重力波、惯性波、大气长波 (Rossby波)、Kelvin波——热带。
※研究声波的目的——滤波
2 T 2 时间内质点完成全振动
的次数。
(kx t)
波速:等位相线(面)的移速。
C dx dt 常量
=( 2 x 2 t)=常量 2 dx - 2 =0
LT
L dt T
C dx = L dt 常量 T
一个周期,正好移动一个全波形
S(x,t) Acos( 2 x 2 t) Acos(kx t) Acos k(x ct)
学习中应该将它们联系起来思考。 目前波动学是主流理论。
e.g.1 气旋增强 涡度增加~涡旋动力学; 槽加深~波动学 K’增加~能量学。
e.g.2 槽脊东移~波动学;
气旋前:
t
气旋后:
t
0,即 0,即
气旋东移~涡旋动力学。
本章目的:
用波动学理论讨论天气系统的形成、 发生发展及移动的机理。
--通过大气运动方程进行理论探讨。
K
群速度为Cg
k
i
l
j
n
k
两个频率相近的简谐波迭加后的波形 (波形传播的速度即为群速度?)
kc
cg
d
dk
ck
dc dk
1、c与k无关 ——该波动的波速与波长无关
cg c;波动的能量随波动的传播而传播
非频散波
2、c与k有关 ——该波动的波速与波长有关
cg c;波动的能量随波动的传播而传播
22 令:A(x,t) 2Acos( k x t)
22
则:S A(x, t)ei(kxt)
波数为k,圆频率为ω,振幅为 A(x,t)的波动
这里A(x,t) 2Acos( k x t)
22 随时空也是周期变化,且传播的。
波振幅(波能量)的传速称为群速度。
cg
dx dt

A* 常量 k
=kx ly nz t
K ki lj nk
r
xi
yj
zk
K
r t
波矢:K
等位相线(面)的法线方向
波速C的方向
C
K
(K )
K
K2
K
K 2 k2 l2 n2
而cx
k
,cy
l
, cz
n
因为k;l; n均 K
所以cx ; cy ; cz均 C
C cxi cy j czk
如大气层结不稳稳定定::净净浮浮力力与与位位移移方方向向相相反同,。可以产生振荡;
②传播机制:质点与质点之间的联系
波动的最大特点:周期性 ——时间上周期变化;空间上周期分布 ——有规律、重复发生 ——可预测
2、波动的表达——波参数
简谐波:
S(x,t) Acos
=( 2 x 2 t)
LT
x
位相
第七章 大气波动学
天气图上可见:
1、气压场、高度场基本呈波状分布。 2、一个纬圈上有3-6个波 ,波在几十
个经度。尺度在106m,大尺度波动。 称大气长波(Rossby波) 3、准地转,准涡旋运动的特点。 4、振幅,大约是101hPa,大振幅的 波动; 5、这种波动控制日常天气——重要波 动。
描述波动的波参数: 波长,波速,周期,振幅……
如:声波可以是三维传播的,但为了简单起 见,可简化为一维问题,机制没发生变化。
物理模型——假设:
(1)大气是可压缩的。
(2)大气运动仅仅局限在x轴上 (v 0, w 0)
—— 由于声波是纵波,则声波只在x向传播
简化问题,且滤掉的横波(如重力波、大气长 波等) 如:重力波(水面波):上下振动,水平方向 传播。
频散波
cg c
cg c
叶笃正,1949,能量频散理论:
槽在传播过程中,会通过能量频散作用,在下 游激发或加强一个波动 →上游效应
气候遥相关现象 (1)直接环流遥相关:
(2)定常波列遥相关(Hoskins,1979): PNA型遥相关
东亚北美型遥相关(Nitta,黄荣辉1987)
第三节 微扰动线性化方法
L Sm 0 LSm 0
m
m
LSm 0
取波动形式解为——简谐波解 1)某个简谐波最具有代表性 2)每个简谐波都满足原方程,都具有相同性质解
S Acos(kx t) 或S Asin( kx t)
或S Aei(kxt)
可见振幅A常量,不随时空变化,故没有 办法讨论波的强度变化,同样无法讨论 频率、波数的时空变化。
求解波动:从基本方程入手,如:
u u u v u w u 1 P fv
t x y z x
未知量的二次及二次以上乘积项——非线性 项;含有非线性项的方程——非线性方程。 所以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非线性方程组
①求解困难:作线性化或者求数值解 ②大气中存在非线性现象
如多态、突变。
在某些条件下把非线性方程线性化。 介绍微扰动线性化方法。
存在问题:
除了大尺度的天气波动外、大气中 (基本方程中)还存在其他波动。
四类基本波动: 大气长波,声波,重力波,惯性波。 (∵没有电磁学方程,∴不能不包含电磁波、光波)
例如:方程就包含了声波形成的机制:
A线向东扰动,由
Vwk.baidu.com
0知:AB间压缩
t
p RT p
B线- 1 p 0 du 1 P u 0
d
dk
由于k k,
所以振幅的变化要比位相的变化缓慢, 慢变波包
相速度与群速度: 相速度是位相的传播速度,如槽脊的移速 群速度是振幅/能量的移动速度。
一维波动已知频散关系:= (k )
则相速度为c
k
群速度为cg
d
dk
;
三维波动
已知频散关系=(k,l, n) (K )
相速度为C
K2
例如:
如果取时间波长为10分钟,对于时 间尺度为105s的天气尺度波动来说,误 差较小。而对于象声波等快波来说,误差 就很大(随机的),且是累积的。
如何在方程中就进行滤波? 例如:声波是由于大气可压缩性引起的。 假设大气是不可压的就可以滤去声波,但 对天气波动影响不大。
研究天气波动的机制、性质——理解天气 变化的规律和机理。 研究次要波动的机制和性质——滤波。 所以,只要是基本方程包含的波动,都必 须研究。
至少是2个。
考察二个振幅相同, 频率与波数相近的简 谐波迭加的结果。
S1 Aei(k1x1t ) S2 Aei(k2x2t ) k2 k1 k1 & k2 波数相近
2 1 1 & 2
频率相近
S S1 S2 Aei(k1x1t) Aei(k2x2t)
i( k1 k2 x1 2 t )
波动学的优点: 1、可以利用成熟的波动学理论对天气系统形
成机理、它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进行研究。 2、∵槽脊的移动,即等位相线的运动,
即波的移动。 ∴槽的移速=相速=波速 3、、波动学把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 系统联系起来。
波动学与涡旋动力学、大气能量学讨 论的对象、内容、目的相同;角度和理 论不同,可以互相补充。
其中,A——振幅; L——波长:相邻两个同位相点间的距离,
即一个完整的波形的长度;
T——周期: 质点完成一个全振动需要的时间;
c——波速或相速: 等位相线&等位相面的移动速度,即槽
的移速; 波动学中,求解天气系统移动的问题,
即求解波速c的问题。
k——波数: k 2 L 2 距离内波的数目;
ω——圆频率:
第一节 波动的基本知识
1、波动定义: 振动在弹性媒介中的传播。
需要二个条件: 1)振动 2)能够传播。
质点与质点之间建立联系
e.g.单个单摆摆动,不能引起其它单摆摆动; 但用一根线把它们的摆球连起来,则一个摆 动可以传播出去。
波动机制振传荡播机机制制 缺一不可
传播的是振荡的状态。
①振荡引起的机制: 回复力~机械学中的观点。一般回复机制
x
dt x
重要:大气长波 谐音:要保留的; 次要:如声波等 噪音:要去掉的。 滤波
滤波的目的: 去除次要波动的干扰,讨论主要波动; 特别在数值预报中:
u f (t) 差分 u f (t)
t
t
utt ut f (t) t 即用有限元(t)代替无限元(t 0)
u u t t 时间步长t 0时 误差 0 由于计算机资源限制, t不能取太小
LT
3、波动的数学表示 任一个波动,可以用无穷多个不同波
长、不同强度的简谐波(单波、单色 )叠 加而形成
数学上,任一周期函数都可以用傅立 叶级数展开来表达。
S(x,t) Sm
m
Sm Am cos km (x cmt) Bm sin km (x cmt)
m=0,1,2,3… 波长L=l/m
——如果不滤去,会引起不稳定。
声波的每个物理过程,都是可以用基本方程 描述的; ∴大气方程组一定具有声波解。
声波的物理模型
(1)物理模型首先要突出研究对象的产生机制 ——声波产生的机制、过程、物理条件要保留、 突出。
(2)去掉次要的波动,即滤波
——给出的条件要能去掉其它波动,保留声波。 (3)尽量使问题简化
P P P,
且 A A ,A代表任一物理量。
2)代入方程:
其中
1
1
1
(1 ) 2
1 1 x
1 x
u
u
V u V u
V u V u
t t
1
P x
1
P x
2
P x
2
P x
fv
fv
基本量满足原方程
u
V u
1
P
fv
t
x
扰动量二次以上乘积项可忽略
u
V u V u
1
P
P
fv
t
x 2 x
此时,方程形式上虽然多了几项,但由于基 本量是已知的,故现在的方程是线性方程。
微扰动线性化方法适用于小振幅的扰动。 对于有限振幅的扰动,这时不满足
A A
扰动量的二次以上乘积项不能作为高阶 小量忽略。非线性项重要。
小振幅扰动是主要是线性现象。 有限(大)振幅扰动为非线性现象
Ae 2 2
i( k1 k2 x1 2 t )
i( k2 k1 x2 1 t )
[e 2 2 e 2 2 ]
ei ei
cos i sin cos i sin
2 cos
且令:
k k1 k2 , 1 2 ;
2
2
k k2 k1, 2 1
则:
S 2Acos( k x t)ei(kxt)
km
2
L
2
l/m
2m
l
m——纬向波数目(整数)
也可以用复傅立叶级数表示 Sm Re(Cmei(kmxmt) ),其中Cm Am iBm 已知s(x,t);可以得到各Am; Bm或者Cm
S(x,t) Sm Sm0
m
如果是线性波动,则波动方程为:
LS(x,t) 0 这里L为线性算子,则有:
波矢
K=ki
lj
涡旋运动(大气长波)的斜槽结构 用二维波动表达。
典型波动:
一维波动:渠道波 二维波动:湖里水面波 三维波动:声波、电视塔发射的球面波
单个简谐波解(单波解):
S Acos ; Asin ; Aei
kx ly nz t 三维波动 kx ly t 二维波动
kx t 一维波动
物理分析:空气块受压缩 V 0
质量守恒 T
( 压缩-膨胀速度很快,绝热过程) (连续方程)
状态方程 P
产生的- 1 P朝右
运动方程知,产生辐散 回复机制
①“大气可压缩性”是声波的产生机制。 ②声波的振动,与传播方向一致
——典型的纵波。
③与天气系统(振荡周期为几天,传播速 度为10m/s~与风速相当)相比,声波是 高频波
主要用于讨论线性波动的传播问题 (非线性波动——波-波相互作用)
kx t k(x ct)
一维波动(只随x变化),
波动在x方向上传播。
★一维波动
一维运动
一维运动: u 0, v w 0, 0
y z
一维波动: 0, v / w可以不等于0 y z
二维波动:
kx ly t
基本思想: (1)任一气象要素(变量),由已知基 本量叠加上未知扰动量组成,即:
s s s 且 s s 微扰动
(2)基本量满足原方程。
(3)扰动量的二次及二次以上乘积项 (非线性项),可作为高阶小量忽略。
→得到线性方程。

u
V u
1
P
fv
t
x
线性化为例:
(1)设:
u u u,V V V , v v v,
第二节 波群和波速度
振幅表示了波动强度
(能量 E A2)。
S Sm0 单个简谐波,振幅A是常量。
S Sm 多个简谐波叠加可以表达实际的波动
m
振幅是时空的函数
考虑“线性波动传播”时,使用单个简谐波解
考虑波动强度变化时,应该用多个简谐波叠加 ——称群波或波群或波列或波包。
多个简谐波迭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