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的比较;
(3)掌握文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山和人的思考方式之间的异同;
(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2)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3)激发学生对思考和智慧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的比较;
(3)掌握文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2. 教学难点:
(1)文章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观点的理解;
(2)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之间异同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提问:“像山那样思考”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阅读:
(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本;
(2)学生标注不懂的地方,准备与同学交流。
3. 课堂讲解:
(1)讲解文章的含义;
(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的比较;
(3)讲解文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
1. 课堂练习: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像山那样思考”的方式的。
2. 拓展活动:
(1)小组讨论:探讨山和人的思考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课程引入
1.1 教学目标:
引起学生对《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1.2 教学内容:
通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思考才能像山那样思考?”
1.3 教学方法:
使用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1.4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文章概述
2.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
阅读文章《像山那样思考》,并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和结论部分。
2.3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观点和论据。
2.4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山与思考
3.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和尊重。
3.2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山的特性和思考方式,如稳定、宽容、耐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山的思考方式中汲取启示,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3.3 教学方法:
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山的特性和思考方式。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3.4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思考与行动
4.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思考和行动的关系。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研究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研究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XXX计划,攻击XXX星球的故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XXX的话题。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XXX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二、简介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XXX(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XXX.XXX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概念;
2.认识到思考方式对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3.掌握像山那样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4.实践运用像山那样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像山那样思考”;
2.思考方式对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3.像山那样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4.实践运用像山那样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这节课的主题:“像山那样思考”,并引入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或例子,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
在一次登山中,我曾经看到一座山,它高大、稳健、长寿,它几乎不会被任何环境所影响。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像山那样思考,高大、
稳健、长寿,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被情绪所左右,始终保持内心的
平静和冷静。
第二步:理解概念(10分钟)
让学生认识“像山那样思考”的概念,即像山那样稳定、坚定、沉着
地思考问题、面对挑战和解决困难。同时,学生也需要认识思考方式
对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第三步:解读方法(15分钟)
在这一步,老师向学生介绍像山那样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如:
1.锻炼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被情绪左右,保持关注和专注;
2.从问题本质出发,认真分析、钻研问题,并集思广益,多
角度地思考问题;
3.从更高的层次、更远的角度和更宽的视野来看待问题;
4.适时放松自己的心情,调整好状态,让头脑清醒、思维敏
捷;
5.不断学习、开拓心智,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考水平。
第四步:实践演练(20分钟)
在这一步,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或课堂练习,让学生实践运
用像山那样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论述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文章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以山为比喻,提出了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从山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重点词汇和短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环境伦理等。
3. 论证方法分析: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画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山的思考,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词汇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讲解难懂词汇。
4. 论证方法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像山一样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测试:课后布置相关测试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阐述的合理性。
五、教学资源:
1. 文章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相关视频或图片:山水画、自然环境破坏的图片等。
3. 词汇学习资料: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和解释。
4. 论证方法分析资料:相关论证方法的介绍和示例。
六、教学扩展活动:
1. 举办一次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主题的小组演讲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论证方法,阐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的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像山一样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简介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篇关于自然生态和人类关系的文章。文章通过比喻山的精神和智慧,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文章深入浅出,富有哲理,适合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重点
1. 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山的智慧和精神。
2. 如何让学生将文章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教学手段
1. 课件:展示文章内容、图片和相关视频。
2. 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环保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山的特点和智慧。
2. 讲解:讲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3.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八、教学步骤
1. 步骤一:导入(5分钟)
展示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山的特点和智慧。
2. 步骤二:讲解(15分钟)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二、简介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第一章:课程简介
1.1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课程内容
介绍山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探讨山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分析山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山的象征意义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山在各种文化和宗教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
分析山在世界各地文化和宗教中的象征意义。
探讨山在神话、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和寓意。第三章:山与人类生活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山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
分析山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如农业、旅游业等。探讨山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
第四章:山的生态环境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山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
分析山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探讨人类活动对山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第五章:像山那样思考
5.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从山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5.2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山的视角、山的智慧等。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如何像山那样思考和行动。
第六章:山的伦理与智慧
6.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山所蕴含的伦理与智慧。
培养学生从山的角度反思人类行为,提升道德修养。
6.2 教学内容
分析山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作文教学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像山那样思考》一文,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到山的思考方式,即整体性的思考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山的思考方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学生创意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课文《像山那样思考》,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中的观点。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山的思考方式。
3. 课堂讨论:请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创意写作: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运用山的思考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运用山的思考方式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3. 学生作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
1. 课文《像山那样思考》。
2. 相关山景图片或视频。
3. 作文纸张或电子文档。
4. 学生评价表。
六、教学准备
1. 搜集与山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讨论和启发学生想象。
2. 准备作文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3. 设计好写作话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七、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像山那样思考》,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山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
第一章:导入
教学目标:
1. 引起学生对《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
向学生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
通过问题或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教学活动:
1. 开场白: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询问学生对于“像山那样思考”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想法。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的质量。
第二章:理解概念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提出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解释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活动:
1. 讲解:向学生解释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 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评估方式:
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练习答案,评估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深入探讨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教学活动:
1. 分析: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并理解作者的观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辩论。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提出的观点,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应用与实践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完整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提问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增强 师生互动。
分享展示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 理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展示 自己的学习成果。
02
01
评价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04
03
课后作业与拓展延伸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理解较为深奥的文
学作品。同时,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
文学作品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
02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掌握了一定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
巧。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感悟,有助于理解本文
的深刻内涵。
养和环保意识。
学科交叉融合
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如地理、生物等,共同探讨人与
自然的关系。
家庭和社会资源协同育人
家庭阅读指导
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像山那样思考》,增 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野 外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专题讲座与分享
学生反馈收集及整理
学生意见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课 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 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人生态度的积极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3. 文章中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对文章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对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3. 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问题讨论题目、写作练习题目。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论证方法。
3. 合作讨论:
(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问题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2)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第一章:课程引入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
介绍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不同的自然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认识。
1.4 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分享来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理解。第二章:山的重要性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对山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
介绍山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了解山对水资源、气候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3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山的特征和生态系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分享来评估学生对山的重要性的理解。第三章:山的思考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思考山的思考方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山的思考方式,例如山的稳定性、生态平衡等。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3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山的思考方式。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4 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分享来评估学生对山的思考方式的理解。第四章:从山那里学习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从山那里可以学到什么。
培养学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灵感和知识的能力。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概念。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观点进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如何将自己的观点与作者观点进行对比,提高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
1. 文章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出处及文章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文章主要内容梳理:
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观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话题讨论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完成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合作精神。
4. 课堂讲解:
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思辨训练: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对比自己的观点和作者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四、课后作业
1.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启示。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像山那样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
文章主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学会像山一样思考。
文章结构:介绍山的特点、山与人类的关系、思考方式。重点词汇: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
2.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文章主旨、阐述山的重要性和思考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2.2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步骤二:讲解文章主旨,阐述山的重要性和思考方式。步骤三:分析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步骤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评价
3.1 课堂参与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鼓励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评价标准:发言内容准确、表达清晰、思考深入。
3.2 课后作业评价
评价标准: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第四章:教学拓展
4.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
带领学生去山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山的美丽和神秘。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4.2 举办一次主题班会
让学生围绕“像山那样思考”的主题,进行演讲和分享。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醒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2 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设计范文2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运用文本中的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所阐述的“像山那样思考”的理念。
(2)学会运用文本中的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2)如何将文本中的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4. 深入解读: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内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分析,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5. 实践应用: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像山那样思考”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作业布置
1.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像山那样思考”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年 月 日
A4打印 / 可编辑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动物的话题。谈到动物,我不禁想起去年享有“中国电影界的海明威”之称的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
(播放片段)
交流感想:说出你最想说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这种场面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惨不
忍睹)
实际上,如今关于虐杀动物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同时也有一大批动物和环境的保护主义者在用他们毕生的心血努力着,比如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让我
们一起走进文本,来认识这位学者。
二、背景介绍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
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
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三、整体感知
⑴ 1~3自然段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深刻明白?
⑵ 4~6自然段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⑶ 7~9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
(4) 10 自然段作者的深层思考是什么?
四、合作与探究(分方阵讨论,交流成果,资源共享)
1、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深刻明白?
2、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从前认为自然界是被人类明智而高效的利用的,是应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善,这种“善”即是认为狼是坏的捕食者,吃掉了对人们有用的鹿,该杀。用文中的话说:“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后来作者还是这样认为吗?他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是不是一个人闷在家冥思苦想得出的结论?(不是)那作者的想法、观点是什么时候转变的呢?(“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再具体点,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是什么观点?(从前的观点)
“新的东西”又是什么?(新的观念,对狼的负罪感。)
憎恶狼,是因为它伤过过人类,我们对此总是念念不忘,但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人类伤了多少只狼呢,却不曾有人提起。我们总讲人类有情,有怜悯心怀,讲求“道德伦理”,但当十余种狼在地球上永远的消失,当T型台上的裘皮大衣满世界的招摇
时,我们还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说人类敬天惜物?我们跟纳粹点的人皮灯又有什么两样呢?物极必反,人类终究会为这一切付出高昂的代价的。
3、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
那我们就来看看,人类大肆捕杀狼,狼在地球上消失,等待人类的将是什么结局?
“……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为什么说狼消失了,草原得不到复原呢,狼与草原什么关系?(生物链:狼少——鹿多——草光——食草动物的灭亡——山秃)于是大自然会报复人类,于是“……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这句话什么意思?人类将不再有未来!
4、结合全文,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理解:A、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B、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和谐发展
在生态环保方面,世界上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做的很好,德国教科书每页的左上角都有一张小小的自然图片,用意无非就是教育它的下一代要在享受自然的同时融入自然,热爱自然。而日本人更的无时无刻不在为环保做着宣传。我们来欣赏一首诗
歌《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五、课堂训练
仿写第二节。注意:关联性,对比性。
诗歌欣赏:《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人们追求物质建设固然是很好的,但必须心装自然,切不可以牺牲自然,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小鸟消失,天空不语,狼的嗥叫,大山不言,他们都在默默的思考,而这种沉默给人带来的则是更大的悲剧。《像山那样思考》作者一文似惊醒梦中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深层的含义,深入浅出,像山那样思考,那样客观的思考!
七、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宣传文字!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