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智慧_第三章 公孙丑上

合集下载

《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文言文阅读

《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文言文阅读

《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曾西蹙然曰:‘吾先子

..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贤人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①,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

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

公孫丑上

︿

一﹀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

﹃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

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

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於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

曰:﹁以齊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

未洽於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後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

足法與?﹂

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天下歸

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

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

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精品文档】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精品文档】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孙丑上·第一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孟子 公孙丑上

孟子  公孙丑上
孟子说:“唉呀!这是什么话!从前子贡问孔子道:‘老师是圣人了吧?’孔子说:‘圣 人,我不能做到,我只是学习不觉满足,教人不知疲倦。’子贡说:‘学习不觉满足, 这样就有智慧;教人不知疲倦,这是实践仁德。既有仁德又有智慧,老师已经是圣 人了。’圣人,孔子尚且不敢自居———(你说我是圣人了,)这是什么话呀?” (公孙丑说:)“以前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子夏、子游、子张都有圣人的一部分特 点,冉牛、闵子、颜渊具备了圣人所有的特点,只是还嫌微浅。请问您处于哪种情 况?” 孟子说:“暂且不谈这个问题。”
•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 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 曰:“姑舍是。”
什么 擅长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
识别各种言论
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您擅长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伤害
充盈、充满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饥饿,此指萎缩,气力不足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qiè快、痛快
因为 他 把 义 看作外在的东西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孟子《公孙丑上》译文

孟子《公孙丑上》译文

孟子《公孙丑上》译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

【译】(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译】(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因此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的人,昏昏沉沉地回到家中,对家里人说:‘今天累极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培养浩然之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孟子·公孙丑上》注译析

《孟子·公孙丑上》注译析

《孟子·公孙丑上》注译析

《孟子·公孙丑上》注译析

公孙丑上,前两章记载孟子与学生公孙丑的对话,其余均系孟子个人言论的记录。总起来说,仍以政治学说,尤其是“仁政”理论为主。即便是说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往往落脚于“仕政”之上。全篇原文共9章,选8章。其中第2章原文较长,节选一部分。

乘势待时,事半功倍

【原文】

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②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③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4) 曰:‘吾子⑤与于路孰贤?’曾西蹵(6)然曰:‘吾先子(7)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8)不悦,曰:‘尔何曾(9)比予其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单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10) 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11)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12), 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13)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14),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候,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15)辅相(16)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17)’。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注译析

《孟子·公孙丑上》注译析

《孟子·公孙丑上》注译析

《孟子·公孙丑上》注译析

公孙丑上,前两章记载孟子与学生公孙丑的对话,其余均系孟子个人言论的记录。总起来说,仍以政治学说,尤其是“仁政”理论为主。即便是说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往往落脚于“仕政”之上。全篇原文共9章,选8章。其中第2章原文较长,节选一部分。

乘势待时,事半功倍

【原文】

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②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③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4) 曰:‘吾子⑤与于路孰贤?’曾西蹵(6)然曰:‘吾先子(7)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8)不悦,曰:‘尔何曾(9)比予其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单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10) 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11)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12), 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13)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14),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候,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15)辅相(16)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17)’。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

孟子公孙丑上语文古诗五年级

孟子公孙丑上语文古诗五年级

孟子公孙丑上语文古诗五年级

3·1公孙丑问曰①:“夫子当路于齐②,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③?”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④:‘吾子与子路孰贤⑤?’曾西蹴然曰⑥:‘吾先子之所畏也⑦。’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⑧,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⑨?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⑩。”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11);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12)。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13),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14),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

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15)。’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16)。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原文及译文

《孟子》原文及译文

《孟子》原文及译文

《孟子·公孙丑》原文及译

《孟子·梁惠王》原文及译文

《孟子·公孙丑》

公孙丑上本篇前两章记载盂子与学生公孙丑的对话,其余均系孟子

个人言论的记录。总起来说,仍以政治学说,尤其是"仁政"理论为主。即便是说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往往落脚于"仕政"之上。

------------------

乘势待时,事半功倍

【原文】

公孙丑[1]问曰:"夫子当路[2]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3]乎?"

盂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4]曰:'吾子[5]与于路孰贤?'曾西蹵[6]然曰:'吾先子[7]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8]不悦,曰:'尔何曾[9]比予其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单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10]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11]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12],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13]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14],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候,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15]辅相[16]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17]'。,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也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这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18]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孙丑上·第一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xx·xx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xx、xx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xxxxxx,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xx其有也,一民xx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xx、xx,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xx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第03章 公孙丑上 原文及译文

《孟子》第03章 公孙丑上 原文及译文

《孟子》第03章公孙丑上原文及译文

原文: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作者:沙婉

来源:《大学·思政教研》2021年第06期

古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段落(孟子)曰:“……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春秋时期,齐桓公带领齐國崛起,率先成为天下霸主。但在孟子看来,这份功绩远称不上伟大。相比于夏、商、周三代经几代人勠力经营后的崛起,齐国称霸实在“易如反掌”,其主要原因在于形势的不同。夏、商、周三朝土地不超过千里,而齐国地域远超千里;齐国人口稠密,鸡鸣狗叫的声音,从首都到国境,处处相闻。在如此优厚的形势下,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是没有人能阻挡得了的。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句话是说,即使有聪明才智,也要乘势而为;即使有好的农具,种田也要趁农时。其中的“势”,即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一直很强调对“势”的把握。《孙子兵法》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商鞅在变法时,也强调乘势的重要性,“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那么,应该如何“乘势”呢?

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对于国家来说,“势”就是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时代趋势。譬如,汉朝初期,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征战,为了安定人民、发展国力,西汉朝廷面对匈奴的武力威胁,顺应休养生息、抓紧发展的趋势,选择了和亲政策;而汉武帝时期,国力充足、兵强马壮、将才辈出,面对匈奴的威胁,则顺应安邦定国、弘扬国威的趋势,进行了反攻,终令匈奴边患问题基本解除。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②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③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④曰:‘吾子⑤与于路孰贤?’曾西蹙然⑥曰:‘吾先子⑦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⑧不悦,曰:‘尔何曾⑨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单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⑩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这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

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齐国人。

②当路:当权,当政。

③许:兴盛,复兴。

④曾西:名曾申,字子西,鲁国人,孔子学生曾参的儿子。

⑤吾子:对友人的尊称,相当于“吾兄”“老兄”之类。

⑥蹙然:不安的样子。

⑦先子:指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父亲曾参。

⑧艴然:恼怒的样子。

⑨曾:副词,竟然,居然。

⑩为:同“谓”,认为。

由:同“犹”,好像。

百年而后崩:相传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百年是泛指寿命很长。

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助武王伐纣,统一天下,又辅助成王定乱,安定天下成为鲁国的始祖。

作:在这里为量词,相当于现代口语“起”。

相与:双音副词,共同的意思。

辅相:双音动词,辅助。

鎡基:农具,相当于今天的锄头之类。

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评析】

孟子不屑于与“霸道”政治家管仲、晏婴相比,因为他是儒家“王道”政治的推行者。这有点类似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他一样不予回答。

他一直热衷于在齐国推行“王道”政治,靠实施“仁政”来统一天下。而且,他认为无论从土地、人口,还是从时机来看,目前都是实施王道的最好时候,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姑且先不谈孟子关于王道的种种论述,只看他关于乘势待时、事半功倍的思想,给我们的启示也是较为深刻的。

俗语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算得精不如运气好”。其实,不外乎是强调抓住时机、捕捉机遇的重要性罢了,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在某种意义上说,工具优良的确不如时机重要,个人智慧也的确不如时势造英雄。所以,很多人怨天尤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实际上是自己没有抓住时机。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就是强调抓住时机,主动出击。

这里所说的“乘势待时”,当然主要是说要分析情况,抓准时机,而不是说在政治上窥风向,赶形势,搞投机。这里的区别,可以以田径赛中的起跑为例。如果你错过了起跑的口令,老是慢半拍才回过神来,这是没有抓住时机,自然要影响你的成绩,被别人甩在后面。但是,如果你投机取巧,抢在口令发出之前起跑,那你就不仅没有抓住时机,反而还犯了规,有可能会被逐出赛场了。

反过来说,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真正要乘势待进,其实也离不开智慧。有智慧才能正确分析各方面错综复杂的情况,做出决断,抓准时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让时机从自己的身旁悄悄溜走而不自知。就像有人所说:“许多人对于时机就如小孩子们在岸边所做的一样,他们的小手盛满沙粒,又让那些沙粒一粒粒的漏下去,以至毫无保留。”

如今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无论是做生意、炒股票,还是选择自己的职业,越来越突出地摆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机遇的问题。如何乘势待时,抓住机遇,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孟子关于“王道”、“霸道”的论述也许不会引起你的多大兴趣,但他关于“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的看法。关于如何做到“事半功倍”的讨论,也许一定会引起你的一些思考了。

【原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①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②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③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④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⑤,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⑥,其苗之不长而揠⑦之者,芒芒然⑧归,谓其人⑨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波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注释】

①这一段系节选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问这话的是公孙丑。

②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③慊:快,痛快。

④告子:名不详,可能曾受教于墨子。

⑤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