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评课稿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西门豹治邺》评课稿 共三篇 最新人教部编版
王老师的《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解的非常好,让我受益匪浅。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讲述了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重点记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3、构清晰,主次分明。这一谋篇布局的特点是渗透写作方法的最佳时机。因此,他提问学生: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西门豹“惩恶”和“治水”两件事,哪件详写,哪件略写?学生们迅速答出“惩恶”详写,“治水”略写,他们是根据文本篇幅的长短来判断的。于是,他又抛出问题:为什么“惩恶”详写,而“治水”略写呢?此时学生们一脸茫然,无言与对。为了让他们释疑,王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孩子们一阅,顿时释然,神”害难破,水利易修。老大爷说河伯是漳河的神。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人敢去开渠引水,所以要重点表现他敢于破除迷信。原来文章布局的详略,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这一点拨,这一渗透,学生马上领悟到今后写作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张老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小组探究、“你来问,我来答”小游戏、演一演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愿意说、敢说、有话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尝到了合作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3、这节课中评价方式很多样,评价切实有效。整堂课有生生互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师生互评等个别评价方式,又有值日班长对小组课堂表现的整体评价以及小组长对组员课堂表现的整体评价,评价全面,让小组间、组员间形成竞争局面,督促了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界》评课这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首先,老师的导入就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一词的意思,并对世纪的含义进行说明,引入的很自然同时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课前,老师进行了预习单的课前准备,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了初步的理解,便于课堂上开展交流、深入分析。
其次,老师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的形式,还出示‚学习小锦囊‛在讨论的要求中,无形中将学习的方法也灌输给了学生,可以更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提高效率。
老师还非常注重品词析句。
着重辨析了‚发明‛与‚发现‛,通过举例让学生正确区分两个词语,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最后,老师的这堂课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句式说话的训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20世纪,人类发现_______,发明了_______。
‛;‚那时没有_______,但人类渴望_______。
‛等,出示了句式,并提供词语辅助,不仅帮助理解课文,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激励上,老师主要以口头语言肯定为主,符合中段学生的教学模式,总而言之,这节公开课目标明确,环节流畅,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
在整堂课下来,我认为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汇报完可以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就更高了,这也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这周一听了李老师的语文公开课,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老教师扎实课堂,陈老师的课堂教学稳打稳扎,有条不紊的推进,想到自己作为年轻教师,会因为临场经验不足,一旦课堂预设出现问题就会慌乱焦躁,特别是在学生不熟悉班级上课,自己总会手忙脚乱,打乱课堂教学节奏,临场镇定,临场发挥的技能也是让我们要学习的。
在课堂上,也看得出陈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并且多种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看到了陈老师丰富临场经验,丰厚知识储备,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一、关键词中心句贯穿《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
母鸡评课稿(通用8篇)
母鸡评课稿母鸡评课稿(通用8篇)《母鸡》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面小编带来的母鸡评课稿。
母鸡评课稿篇1《母鸡》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老舍的另一篇佳作,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三维目标明确,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中,该老师创设了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训练,达到得意与得言和谐统一。
1、思路清晰,结构层次鲜明。
教师紧抓情感变化这条主线,找出关键的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提出问题:(1)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呢?(2)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呢?通过这一鲜明的情感对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2、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简约而不简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的快速阅读、默读,浏览为主,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
教学重点由细节理解转向线索引领;从师生互动转向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
例如,在学习讨厌母鸡的部分时,老师做了简要处理。
学习不敢讨厌母鸡的部分,则留给学生大块的时间,自读体会,然后汇报交流。
整节课,每个孩子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步步深入地读。
3、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本课设计站在了单元主题的高度,实现了单元组情感上和学习方法上迁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的氛围中,读书、思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有所得、学有提高。
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1)注重阅读方法的运用。
这节课老师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出文章内容。
在自读自悟,品读朗读中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文字材料,整节课散发着较浓的语文味,学生在训练中有效提升了语文素养。
小学四年级语文评课稿
加强表达能力训练
04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 训练,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
达能力。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评课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清晰 ,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同时培养他们对文学的
热爱。
教学内容丰富
课程涵盖了多种体裁的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 散文、小说等,有助于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情感态度变化
学生是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和积极态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是否 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04
课程亮点与不足
亮点分析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师能 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 性地展开教学。
03
课程效果评估
知识掌握程度
01
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核心知 识点。
02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 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生字 、词汇、语法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情况。
能力提升情况
学生是否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 等方面有所提高。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 量以及课后的小练笔,判断学生的语 文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教学节奏稍显紧凑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主 动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需要教师进一步 引导和激励。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节奏相对紧凑, 可能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课堂节奏。
部分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
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科学,如小组讨 论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影响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五彩池》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五彩池》评课稿上周,我参加了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听了四节关于选读课文《五彩池》的语文课。
每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风格都各有不同,但都有值得我研究的地方。
特别是___老师的课,她的教学重点突出,知识点研究很扎实。
阅读是语文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贵有疑,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这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可以高效地完成阅读研究。
在___的这节语文课中,课前先让学生做了充分的预,课堂中都是根据学生的预进行研究,真正做到了“学为中心”。
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发现问题。
例如在本节课的第三个流程“重点研读五彩池的特点”中,___老师明确了下面的研究任务:分别找出概括、具体写五彩池大小、形状的句子。
同时也指出应该以怎样的方法完成它。
这样,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思考、探究。
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接下来又出示了学路建议中的第3点:“读勾画出的句子,结合句子中的重点词,想一想五彩池是什么样的?再把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在读中通过抓重点词“小小、玲珑多姿、漫山遍野”谈出自己的感受“五彩池数量多、形状多、颜色多”最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这样,学生在自主地研究中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___通过细腻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他们的自主研究自然也就达到了高效。
特别在比喻句这个知识点的训练上很扎实,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比喻句比较让学生找找不同点,再说一说,写一些,相信这个知识点学生肯定掌握得很不错。
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扎实地学好语文。
五彩池》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向我们描述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五彩池不仅形奇,色也奇。
本节课,___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年级上语文评课3和时间赛跑4_人教版_2129
四年级上语文评课-3 和时间赛跑 4 人教版经过听孟老师的课,我们以为孟老师的课基本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踊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讲堂开放富裕活力,课程设计仔细入微,环环相扣,深入浅出,点拨到位。
孟老师采纳针对单元主题知道学习的方式,简短了然地引入第一篇课文的教授,要点掌握比较到位,让学生不单会读,还会“专心去读”。
孟老师的课充足表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新课改理念,各个环节的教课中不时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总结。
让学生不只是是学到了知识,还知道是如何学会的,启迪学生在此后的学习中就要运用这些学习方法,以逐渐达到灵巧自如的程度。
孟老师的课,让我获益最多的是他不以老师的剖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老是在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中细细品尝,掀起感情的波涛。
念书指导有层次,指导到位,学生读得充足,感悟深刻。
如学生经过自由读,抓住了课文的要点句,或许句子蕴涵的感情学生们不必定意会,可是孟老师在紧扣词句的理解中,指引学生去体会“爸爸”的伤心与无奈,这段文本的教课抓得准,有了感情提高的基础。
老师知道朗诵目的明确,借助读把感情的浪一层一层推向热潮。
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领会到了时间的飞速,学生沉下了心,读出了情。
孟老师着力让学生用朗诵去领会跑赢了太阳的愉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引者。
语文教课应当着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建优秀的自主学习气氛。
孟老师的课充足表现了这一教课理念,尊敬学生的个体差别,把讲堂交给了学生,鼓舞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赐予合适点拨,指引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学生沟通得充足,体验地深刻,获得了很好的教课成效。
孟老师在教课中着重读写联合,表现了语文讲堂教课的实效性。
不单让学生学文知文懂理,还让学生知道了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好的文章的,自己也有写一写的欲念,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作文教课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四年级上语文评课7黄继光2_人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评课-7 黄继光 2 人教版听完滕老师执教的《黄继光》一课后,带给我内心的是震惊和感人,这震惊来自于这节讲堂教课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媒体四者之间的互相响应,多元互动;这感人来自于这位年青女教师对语文讲堂教课的专注研究,尽心投入,真情表露。
下边就滕丽娟老师执教的《黄继光》一课作以下详细评论:1.掌握精华,以读为本。
“以读悟语、以读悟情”是传统的语文文化的精华。
“以读为本”则是当前阅读教课的基本理念。
“读”应当是阅读教课永久的主题,最基本的阅读理解文本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课过程中,滕老师可以掌握语文讲堂教课的要旨,指引学生充足参加念书实践,采纳以读代讲,以读促讲的教课策略精心设计了有很有层次性的读文三步曲,:第一步,自由朗诵,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静思默读,圈画出黄继光从恳求任务到达成任务过程中的描绘他语言和动作的词句;第三步,要点精读,指导朗诵品悟要点词句,深入悟文,领会黄继光勇敢坚强的精神质量。
在老师奇妙的指引下,这三部曲由浅入深,步步推动。
学生能入情入境地念书 ,读出自己独到的感觉,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渐感知、感悟、内化、延长 ,, 这样的教课,充足表现了课标所提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课读为根,读是源的教课主旨。
真切实现了以读悟文,以读生情,以情促读的语文学习过程。
2.浸透学法,自主感悟。
在教课过程中,滕丽娟老师着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耳濡目染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宋朝大教育家朱熹所提畅的念书“三到”法,到指引学生默读静思时的圈画标注,再到朗诵感悟时,向学生明确抓什么去读,抓什么去悟。
这样的讲堂教课才能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充足表现学生在讲堂上的主体地位。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学法指导不正是当前一些讲堂教课中所缺乏的“渔”吗?在滕老师的讲堂教课中我们却惊喜的看到学生“鱼”、“渔”双收,三维目标中所提到的过程与方法在这样的教课中得以充足表现。
3.角色交换,深入体验不知大家能否还记得这样一个出色的教课片段,滕老师面对全体同学说道:为了战斗的成功,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仇敌的枪口,壮烈牺牲了 ,, 此时,铺天盖地响起了震天动地的叫声——群生:冲啊!为黄继光报仇!滕老师走到学生席间,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说:你就是他的战友,流着眼泪高喊着——生:冲啊!为黄继光报仇!滕老师摸着另一个孩子的头说:你就是他的战友,目视着罪恶的仇敌,你手捧机枪高喊着——生:冲啊!为黄继光报仇!滕老师再次面向全体学生激动的说:此时,全部的战士都在呼叫着——群生:冲啊!为黄继光报仇!(此时已成了震憾人心的呼叫)滕丽娟老师奇妙的将学生置身于那枪林弹雨的战场,角色突变,学生亲自体验到作为黄继光战友的内心世界,怀着对战友黄继光的敬重之情而呼叫,怀着对仇敌的满腔愤恨而呼叫。
《牛和鹅》评课稿[集锦5篇]
《牛和鹅》评课稿[集锦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牛和鹅》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牛和鹅》评课稿1《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
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接着,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评课稿.doc
《搭石》评课稿课文内容简析:《搭石》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乡间人筑就和谐、动人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优,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今天聆听了陈海燕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受益匪浅,在此略作评述。
一、品味语言之美陈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生字词的教学完全和文句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清波荡漾”和“人影绰绰”这四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老师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么过小溪?”学生马上说:“人们必须脱鞋挽裤才能过小溪。
”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结”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例举哪些情况下必须脱鞋挽裤,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学“协调有序”一词时,陈老师问:“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动作的协调有序?”然后陈老师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一一”,学生答“紧跟上去”,如此反复练习多遍,使学生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对协调有序的节奏感也有了一个感性的体验,“协调有序” 一词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学习“清波荡漾"和“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时,陈老师通过问题“读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在这一次次的引说练读中,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评课稿【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评课稿【3篇】《去年的树》评课稿一《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祝老师上本课时,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
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
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
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祝老师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
在课堂中祝老师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
因此,祝老师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
虽然方法有了,但是渲染气氛还不够浓烈,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但还不是最佳。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祝老师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
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 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
”有的学生唱:“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
评《搭石》老师上的是四上年级的《搭石》,首先说说孙老师对这第一课时目标的安排。
孙老师安排的目标,识记方面的,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方面的目标,明白“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意思,能把从重点词语中体会到的美朗读出来,从而领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应用方面的目标,学习抓关键词语列小标题的方法。
对照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段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
)看,这个重点目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意思,能把从重点词语中体会到的美朗读出来,从而领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和难点(列小标题)制订还是比较合理的。
课堂各环节的安排也一一对应各目标,初读课文对应字词目标,列小标题对应应用目标,学习第三自然段对应理解目标。
为了更好地解决理解目标,孙老师安排了一个敲击双响管的插曲,这个节奏的出来,在听觉上帮助学生读出节奏美,节奏一美,走搭石协调有序了,这个理解目标也随之解决了,为了理解人影绰绰,单从词典中解释,人影多,姿态美,学生还是模模糊糊的,这时孙老师出示了照片,这样就更直观地理解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同时也感受到了走搭石的画面美。
这样让音乐和信息技术为我语文所用,解决我们语文的重难点,就是我所理解的比较狭义的整合。
以生为本是我们一线课堂追求的目标,课堂上孙老师也是扎扎实实落实的。
首先孙老师的教态是非常亲切的,课堂的氛围是轻松自然和谐的,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很好”“好极了”“让我们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等等,这样一句句赞扬的话,也让学生如沐春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就是切切实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地位的保障第一个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35分钟的课堂时间,学生的活动时间是21分钟,占了近2/3。
第二个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除了每个学生都在读课文、思考之外,有29人次站起来回答了问题或者说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受,除去重复的3个学生,这26个同学分布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中间,可以说,孙老师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关注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桥》评课稿
《桥》评课稿《桥》评课稿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
李梅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一.重点抓住两幅“静静地”画面,体会小钱和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初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课堂上,李老师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抓住“凋零”一词体会小钱的病情严重及骨髓对他的重要性。
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在教学中,通过研读,李老师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
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
在教学中,李老师补充白血病的资料,以便于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
当学生讲到“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
”时,李老师及时出示了地震的资料图片,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从而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亲情、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docx
听《搭石》有感《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语言纯朴。
孙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这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语文课。
1、孙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结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老师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上工、下工怎么办?”学生马上说:“必须脱鞋缩裤。
”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结”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们就必需(脱鞋绡裤);人们赶集就必需(脱鞋绡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缜裤)。
”学生对“脱鞋绍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就让学生自己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 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
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 “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2、孙老师这一课时教材处理非常巧妙,她把握住教材的内在逻辑,灵活对教材内容进行截取,重点截取了充分体现乡亲们美好心灵的语句进行集中研读。
紧紧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这三部分文字,体会到了景美、人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同时还体味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这样,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了和谐统一。
3、读的层次清晰:孙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好“前面的抬起脚来,后而的紧跟上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语文评课稿篇一今天听了四年级教研组长的课,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这节课的层次清晰,层层递进,整节课靳老师很注意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点明文章的重点,为下文的学习指明方向。
2、自读自悟,抓住人物的对话,感知人物对话,意识到人物对话在文章的作用。
学生通过师引导、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通过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孔老师讲授的《尊严》这一课,我认为本堂课非常朴实,知识点明确,课文的主线清晰,主体突出。
教师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学生批注,教师引领批注,批注方法指导,做到了一课一得。
不仅学到了批注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一个人要拥有自己的尊严,还要维护别人的尊严。
听孔老师的课,受益匪浅。
孔老师的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有效阅读课,在批注阅读时,先让学生自批,然后老师示范自己的批注,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正确批注的方法,坚持下去,每个学生定会从阅读中更深的理解,获得更多的感受。
孔老师的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有效阅读课,在批注阅读时,先让学生自批,然后老师示范自己的批注,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正确批注的方法,坚持下去,每个学生定会从阅读中获得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感受。
孔老师执教的《尊严》一课真实、扎实,为有效阅读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整堂课没有花哨的语言,没有华而不实的教学环节,而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是在学生学有所惑时给予了恰当的指导,本堂课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解释式批注”的方法,老师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自己写批注,针对学生批注存在的问题,教师没有着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批注,而是展示了自己的批注,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领悟批注的方法,再进行“解释式批注四步走”的方法总结,最后再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批注方法进行其他句子的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郑皎月《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体裁是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中生代时期的恐龙演变成鸟的过程。
今天有幸听了郑老师执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使我受益匪浅,课堂中许多亮点都值得我借鉴。
首先,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
这种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十分准确。
像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就会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
难能可贵的是郑老师以她多年的经验,轻松自如地完成这堂课。
现在,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一、流畅的教学思路。
首先,郑老师引导同学们观看恐龙与小鸟的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用词语形容二者的特点,接着,毛老师提出了“这种看似外观差别极大的两者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一问题进入正文。
二、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郑老师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教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观察比较:
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比较句子,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生1:我发现第一句话比第二句具体,多了一个“一支”,说明了是一部分。
生2:用了“漫长”这样的词,说明了恐龙演变成鸟的时间久。
……
可见,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感悟“一支”、“漫长”等词时做得很到位,运用了删减比较、对比朗读这一形式让学生感悟语言的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说明文中用词的正准确,学习锤炼语言。
3.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如文中写恐龙演变时有一个排比句:有些恐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郑老师巧妙地运用仿写形式,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学生用排比形式表达:春天来了,盛开在校园里的花最多呀:有些,有些,有些
4.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老师读,分角色读等。
这些都是郑老师优秀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效果,但本人有几点建议: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合作探究机会较少,如果激励学生多交流,对演变过程会更感兴趣些。
这节课读中感悟落实不是很到位,老师只着重将句
子读一读,而没真正将读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
听了这节课,感觉郑老师的课犹如一面镜子,折射了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关注的一面。
那就是要时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搜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