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PHC)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12例的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伴下 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及右 心房 (right atrium,HA)癌栓 的发生 率约为 0.89% … ,其治疗方法有 限,且效果差 ,大部分患者生存期在数月 内【2J。合并 IVC癌栓 患者外周血 中常 可检 测到肝癌 细胞的存在 ,此类患者短期 内发生远处转移 的可能性极 大,故不适合手术治疗 ,但患者又面临着肝 功能衰竭 、IVC堵塞及癌 栓脱落造成栓塞和猝死 的危 险,所 以对 于一 般状 况 尚可 的患 者 ,有必 要采 取积 极 的治 疗态 度。经 导管 肝动 脉化疗 栓塞 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治疗 PHC的重要手段 ,但 PHC伴 IVC及 RA癌栓 的患者是否适合 TACE 治疗?具体疗效如何 ?是否会增加栓塞 和猝 死的风险?为此 ,对 12例行 TACE治疗 的 PHC伴 IVC及 RA癌栓患者 的临床资 料进行分析总结 ,初步探讨 TACE治疗 PHC伴 IVC及 RA癌栓患者 的安全性及疗效。
中华 临床 医师杂 志 (电子 版 )2oi1年 1月第 5卷 第 2期 Chin J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January 15,20l1. 并 下腔 静脉 及 右 心房癌 栓 12例 的介 入 治 疗
一 、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o1年 5月至 2010年 8月在 常州第二人 民医院 TACE治疗 的 l2例 PHC伴 IVC及 RA癌栓患者(所有患者 之 前均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 ),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 33~59岁 ,平均 37.6岁。Child.pugh分级 :A级 1例 ,B级 8例 ,c级 3 例 ,其中 3例 C级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改善为 B级 ;Okuda分级 :Ⅱ级 2例 ,Ⅲ级 10例 ;ECOG体能评分 :1分 7例 ,2分 3例 ,3 分 2例 ;肿 瘤直径 5.6—13.5 till,平均 (7.90±3.32)cm,其 中 5例肿瘤累及 I、Ⅶ、Ⅷ段 ,3例肿瘤累及 Ⅵ、Ⅶ、Ⅷ段 ,2例肿瘤 累 及 I、Ⅳ 、Ⅷ段 ,1例肿瘤累及Ⅳ、Ⅷ段 ,1例肿 瘤位 于尾状叶 ;4例伴有肝 动脉一门静脉瘘 (HAPVF),8例伴 有肝动 脉.肝静 脉瘘 (HAHVF),3例同时伴有 HAPVF和 HAHVF;5例 AFP ̄ >400 ng/mi。以上 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或符合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 员会修订 的 PHC的诊断标准 :AFP及影像 学检查确诊。 2.TACE治疗方案 :采用 Seldinger技术 常规穿刺右侧 股动 脉,常规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 造影 。根据造影结果 ,经微 导管 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5-FU)750~1000 nag,丝裂霉素 (MMC)10 ing,顺铂 (DDP)40~60 ms(根据患者 一般状况 选择其 中一种或两种化疗药物 ,体能及肝功能较差 者单纯栓塞治疗 ),应用微 导管超选 择性进入 癌栓 供血动脉缓慢栓 塞碘油.吡 喃阿霉素 (THP)的混合乳剂 ,直至血流减慢 ,退至肿瘤供血动脉缓慢栓塞碘油.吡喃 阿霉素 (TaP)的混合乳 剂,用量在 7~20 IIll, 由于 l2例患者一般状况均较差 ,且肿瘤体积较大 ,所以使用“碘油混合乳剂流速减慢 ”作为终止栓塞的标准 ,均未彻底栓塞肿瘤 供血动脉。25~30 d后复查 ,5例体能较好患者行第二次 TACE治疗 ,5例 中有 3例行第 三次 TACE治疗 。其余 7例患者中,期 间 虽有住 院,但只是给予保肝 、输 白蛋白、血浆治疗 ,未再次给予针对肿瘤的进一步治疗。对 于伴有 HAPVF和 (或 )HAHVF的患者 采用无水乙醇 +海绵颗粒或无水 乙醇 +碘化油 [无水乙醇/碘化油:(3-4)/1]封堵瘘 El后 ,再使用碘油混合乳剂栓塞(图 1)。 3.资料收集与随访 :12患者进行定期 随访并进行体 能评分 ,生存期 的计算从 患者接受 TACE治疗之 日起至死亡为止 。 二 、结 果 1.TACE治疗前后体能变化情 况(表 1):患者 TACE术前 、后 Child-pugh分级 :A、B、C级分别为 1、8、3例(3例 C级 患者 经对症治疗均改善为 B级 )和 4、7、1例 ;TACE术前 、术后 Okuda分级 :I、Ⅱ、Ⅲ级 分别为 0、2、10例 和 2.6、4例;TACE术前 、 后 ECOG体能评分 :1、2、3分分别为 7、3、2例 和 8、3、1例 。大部分患者一般状况在 术后 25~30 d有所 改善 ,部 分患者无 明显 改变 ,个别 患者有加 重趋势 。 5例 AFP ̄ >400 ng/ml的患者术前 、术后 25—30 d,AFP值分别为 (1139.2±158.3)ng/ml、(1052.6 4-351.9)ng/r ̄,术后较 术前稍下降 。 2.生存期 (表 1):12例患 者中 ,6例行 一次 TACE治疗 ,3例行两 次 TACE治疗 ,3例行 三次 TACE治疗 。生 存期 :最短 45 d,最 长 270 d,平 均 (138±71.49)d。 3.术 后反应 :所有患者均出现不 同程度 的栓塞综合 征 :上腹部或心 口部位憋 闷不适甚至疼痛 、发热等 ,部分患者术后短期 内肝功能变差 、腹水加重、小便量减少 ,给予保肝 、血浆 、白蛋 白、呋塞米等对症治 疗后好转 ,均未 出现肝功能衰竭 、肿瘤坏死脱 落导致的肺栓 塞或心脏 意外 。 三 、讨 论 PHC具有侵犯静脉系统的特性 ,形成 HAPVF和 HAHVF,侵犯邻 近肝 静脉后 ,一般在 同侧 肝静脉 主干内呈铸型沿血 液 回 流的方向生长 ,逐渐深入 IVC,进一步 向上发展至 RA甚至右心室形成癌 栓。伴 有 RA 癌栓 时 ,多数患者无 明显 相应 的临床表 现 ,心电图检查也大致 正 常。癌栓 可致 静 脉 血 回流 障碍 ,可引 起继 发 性 Budd-Chiari综 合 征 。表现 为顽 固性 腹 水、下肢 静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临床意义论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原发性肝癌(phc)的治疗价值。
方法:对确诊的phc患者,采用seldinger 的tace,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tace对phc患者的有效率为62.3%,tace后,患者的累计生存率增加,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肿瘤直径缩小,外周血afp下降(p<0.05),且肿瘤的碘油沉积类型多为密实型和缺损型。
结论:tace后,phc患者有较好的生存获益,tace对phc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19-01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大多数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一期手术时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被认为是已失去手术机会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因此,本文就对tace对phc的临床应用做一探讨。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收集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经tace治疗的phc患者4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30岁~76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黄疸、发烧、乏力、纳差等。
所有患者经影像学、afp、生化检查等确诊;或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术后复发。
且无tace禁忌症[1]。
1.2 治疗方法tace:采用seldinger’s技术。
无动静脉瘘者,超选择至肿瘤供血血管,注入化疗药物和碘化油的乳化液。
化疗药物多采用吡柔比星20~40mg,羟基喜树碱20~40mg,氟尿嘧啶500~1000mg,丝裂霉素10~20mg,顺铂40~60mg等,一般为两联或三联用药。
如有肝动脉-门静脉瘘和(或)肝动脉-肝静脉瘘,先用明胶海绵或弹簧栓堵塞瘘口,再行灌注栓塞治疗。
术后一个月开始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tace对phc患者的有效率[2]、中位生存时间、累计生存率、肿瘤直径和外周血afp,以及碘油沉积类型,同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原发性肝癌PHC(1)
原发性肝癌PHC(1)原发性肝癌PHC原发性肝癌,也被称为PHC(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一种最常见的肝癌类型。
原发性肝癌PHC起源于肝细胞,通常形成大肿块,多数情况下,镜下形态不一。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肝癌PHC的相关内容,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
一.病因原发性肝癌PHC的病因多种多样,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很大关系。
此外,酗酒、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自体免疫性肝病等也是原发性肝癌PHC的危险因素。
二.症状原发性肝癌PHC早期没有典型症状,常常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胀、上腹部疼痛、黄疸、腹腔扩张和腹水等。
三.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和测试,如肝功能检查、肝脏B超、CT、MRI、PET、骨骼放射性扫描等。
四.治疗对于原发性肝癌PHC,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和化疗等。
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通过局部切除、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和肝移植等方式。
介入治疗包括经肝动脉栓塞、经肝动脉化疗、肝穿刺治疗等方法。
放疗和化疗则应用更少。
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肝功能、肿瘤的大小、位置、生物学特征和全身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总之,原发性肝癌PHC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危害巨大。
预防为主,加强饮食营养、做好肝功能保护、遵医嘱进行排毒等均是预防PHC的有效方法。
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以减轻疾病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威胁。
原发性肝癌phc教材课件
肝癌患者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和 营养不良的情况,提供专业的营养 支持和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 养状况。
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肝癌的疾病知 识和防治措施的教育,提高患者的自 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 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等,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和促 进康复。
发病机制
肝细胞损伤
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肝细胞损伤,增加了 肝癌发生的风险。
基因突变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如抑癌基 因失活、原癌基因激活等。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放射线等环境因素也可能 导致肝癌发生。
流行病学
80%
发病率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 率较高,尤其在亚洲地区。
05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张某,男性,52岁,因右上腹疼痛就诊。
病史
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未规律治疗。
检查结果
腹部超声示肝右叶占位,甲胎蛋白(AFP)明显升 高。
案例分析和讨论
诊断
01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原发性
肝癌。
治疗方案
02
患者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和免疫治疗。
100%
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酗酒、黄 曲霉素污染等是原发性肝癌的主 要危险因素。
80%
预防措施
预防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措施包括 控制肝炎、戒酒、改善环境卫生 等。
02
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
01
02
03
消化系统疾病:原发性肝癌(PHC)
转 移 途 径
肝内转移:肝内转移最早、最常见 门静脉、肝静脉、胆管癌栓 肝外转移:占50% 血行转移:肺、肾上腺、骨、肾、脑 淋巴转移:肝门、主动脉旁、胰、脾、 锁骨上淋巴结 种植转移:腹膜、隔、卵巢、胸腔
临 床 表 现
起病隐匿,一旦出现症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 亚临床肝癌: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经AFP普查 发现。 自然病程: 过去认为3-6月 现在认为至少24个月 AFP↑ → 亚临床 → 临床症状 → 晚期 → 死亡 10月 8月 4月 2月
◆假阴性:PHC分化程度、分泌时相、类型等
◆假阳性: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瘤 ◆甲胎蛋白异质体(Fuc AFP):用扁豆凝集素 LCA亲和双向放射免疫电泳法,人体血清AFP可 分成LCA结合型和LCA非结合型两种AFP异质 体,两者占总量的比值因病而异,PHC结合型 比值高于25%,良性肝病低于25%
HBV和HCV与PHC的关系
HBV
HCV
PHC病人,肝炎病毒标志阳性>90%(对照15%)、 30%有慢性肝炎 肝癌高发区HBsAg 阳性发生肝癌较阴性者高650倍 我国肝癌病人中单纯整合型HBV-DNA 占51.1% HBV 的X基因可改变HBV感染的肝细胞的基因表 达与癌变可能有关。 我国:HCC 中5-8%HCV阳性(0-2%) 日本:HCV与HCC的关系更为密切 HCC中很多病人为HCV+HBV感染
肝癌的症状
肝区疼痛 肝大: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 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黄疸 肝硬化征象 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发 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 质。伴癌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
增多症、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
转移灶症状
临 床 分 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TACE术后并发症
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上消化道出现 肝脓肿
急性肝功能衰竭
1.休息、保证睡眠 2.监测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血氨情况 3.使用保肝药物 4.三高一低饮食,即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 5.观察患者皮肤颜色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表现:呕吐,呕吐物多呈鲜红色;或出现皮肤苍白、血压降低. 处理: 1.禁食,增加静脉营养 2.出血量不多,可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抑酸药物 3.出血量多,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在此解剖理论基础上,1978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的 山田 <Yamada>教授提出了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首次将它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并成功实践取得 了不错的效果.自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开始在全球范 围内广泛推广并运用.
手术的大致步骤:在大腿根部,穿刺皮肤,将一特制的导管 插入股动脉,再插入腹主动脉,最后插入肝动脉,并尽可能插 入肝癌组织供血血管.然后向肝癌组织的供血血管注入栓塞 剂和化疗药.
肝癌的微创治疗
——经血管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简称肝 癌,是指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25万人 死于肝癌,而我国约占其中的45%.本病多发于中年男性, 男女患病率之比为5∶ 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肝癌在全球 癌症杀手中位列第3,我国肝癌患病率位居世界第1,居我 国癌症死因的第2位.
大多数情况下,本法不能治愈肝癌,这是因为:
1.肝癌周围边部血液供应往往来自门静脉;
2.肝动脉栓塞后,门静脉对癌肿供血代偿性增加,或出现 侧枝循环;
3.对大的肿瘤周围的子结节的供血小动脉,基本不易阻断.
AFP-原发性肝癌最特异的指标
AFP:原发性肝癌特异性指标原发性肝癌:中国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早期浸润和转移性强的恶性肿瘤,我国是PHC发病大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高居第二。
早期患者有效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70%,而晚期HCC切除后复发率高,易转移。
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近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甲胎蛋白(AFP)与原发性肝癌人类AFP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11-12区,调控区包含有启动子,沉默子,增强子,是由590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170kD ),属于胚胎性蛋白,是诊断HCC的重要特异性指标。
总AFP含有3种组分:L1(存在与肝炎和肝硬化中)、L2(卵黄囊肿瘤和孕妇血清)和L3片段(HCC细胞特异性片段)。
研究发现胚胎发育过程中的AFP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攻击。
因此该阶段中AFP基因的mRNA增强子始终处于激活状态,而沉默子则受抑制,AFP蛋白大量表达。
胎儿出生后,沉默子被激活,抑制了增强启动效应,使AFP表达受阻。
研究发现HCC发生时,增强子再次激活,导致AFP蛋白大量表达,使的HCC产生免疫耐受而获得生长空间。
1956年在科学家第一次在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胚胎专一性的甲种球蛋白,命名为甲胎蛋白。
1964年临床发现在肝癌患者血清中亦可检测到AFP,从此AFP开始在临床中体现其价值:1)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在出生后迅速消失,如重现于成人血清中,则提示有肝癌的可能。
2)在生殖腺胚胎瘤和少数转移性肿瘤如胃癌,以及在孕妇、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甲胎蛋白,但升高不如肝癌明显。
3)甲胎蛋白现已广泛应用与肝细胞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预测复发。
普查中阳性可早于症状出现8~11个月。
肝细胞癌患者的甲胎蛋白阳性率为70%~90%。
甲胎蛋白>400ug/ L持续1个月,或>200ug/ L持续2个月而无肝病活动证据,并排除了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者,应高度怀疑肝癌。
phc是什么意思
phc是什么意思
phc意思的如下:
PHC是指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多发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未经治疗患者中多数患者生存期1~6个月,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肝癌的最佳方法。
然而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失去手术时机。
因此,肝癌的介入治疗不但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自70年代初期开展肝动脉化疗灌注(TAI)及化疗栓塞术(TAE)治疗肝癌以来,疗效逐渐提高,已被认为是肝癌最好的非外科手术疗法。
原发性肝癌血供95%来自肝动脉,TAI只提高肿瘤灌注动脉的局部抗癌药物浓度;而加用经肝动脉灌注碘化油,碘化油携带化疗药物在瘤巢的沉积能有效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丧失血液供应,可使肿瘤细胞死亡;同时栓塞可延长药物在肿瘤组织内停留时间而增强抗癌效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 5位,死亡率居第2位,每年约有39万余人死于PHC,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经过近40多年的努力,人类在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80年代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兴起,使众多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特别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成为了中晚期肝癌的最常用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消融在小肝癌治疗中几乎可与手术切除相媲美。
进入90年代,各种局部治疗方法如射频、微波、激光、冷冻、热疗等大量出现,使肝癌的局部治疗也日趋成熟;在此期间,由于各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使许多原本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能二期切除。
近 20年来,国内外的介入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肝癌的介入治疗因其微创、安全性高、疗效肯定、治疗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 已成为中晚期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 对提高肝癌整体的治疗水平以及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1世纪外科仍将在肝癌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但介入治疗肝癌的方法也将会大有作为。
肝癌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主要为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肝动脉栓塞(TAE)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肝动脉栓塞结合内放射治疗。
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指经皮局部消融治疗和经皮放射性核素碘125粒子植入治疗。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基于肝癌和正常肝组织血供的差异,即95%-99%的肝癌血供来自肝动脉,而正常肝组织血供的70%-75%来自门静脉,肝动脉血供仅占20%-25%。
采用Seldinger 方法,经皮穿刺股动脉途径插管(或对有条件的病人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插管),将导管置于腹腔干或肝总动脉行DSA造影。
通过分析造影表现,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数目以及供血动脉。
原发性肝癌(PHC)详解
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沈洪章
定义和流行病学
PHC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 癌。死亡率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 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 的 45% ,江苏启东及广西扶绥最高(国 内),非州撒哈拉以南和亚州太平洋沿岸 高(国外)。男女之比为2-5∶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影像及其他检查
B超: 可显示2CM以上肝肿瘤,显示癌实质性暗区或光 团。 CT或MRI :显示病灶高密度或低密度区 CTA(CT 结合肝动脉造影)或 Lipoidol-CTA(注射碘油的 肝动脉造影)对1CM以下肿瘤检出率80%,是目前诊断 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X线肝血管造影及DSA 肝穿刺活检 剖腹探查
治疗
提倡综合、序贯治疗 手术切除 是目,提高疗效,减少射线对 周围脏器及组织的损伤。 化疗 TACE(肝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化疗) 多种药物全身化疗效差。 酒精肝肿瘤中注射乙醇(PEI)。
治疗
中医治疗生物和免疫治疗:干扰素 白介素等 肝移植 并发症治疗
转移途经
血行转移 : 肝内转移— 门静脉转移— 肺转移 —肾上腺 — 骨— 主A旁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肾 —脑 淋巴转移: 肝内淋巴结 —胰— 脾 种植转移: 腹腔 、盆腔
临床表现
亚临床肝癌: 经甲胎蛋白( AFP)普查检出的早期病例可 无任何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征象、 恶性肿瘤全身症状(消瘦、发热、食欲不振、营 养不良、恶液质)、转移性症状。
黄曲霉素: 霉玉米及霉花生可产生黄曲霉素, 其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有强烈致癌作用。 饮用水污染:污染水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藻类 毒素可能与PHC有关。 其他: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作者:潘泽凤王宏宾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9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一种肿瘤,发生在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具有高恶性度,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生存期短的特点,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肿瘤的发病率中位居世界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1]。
从地理分布看,PHC的高发区位于亚洲、非洲的中西部的一些国家。
PHC在我国也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每年约有30多万人被诊断为PHC,占世界新发病例的55%左右,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1 临床表现PHC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一般很难发现,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测定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偶然发现。
平时一经发现,基本已到中晚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不适、乏力、消瘦、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此外,若发生远处转移,则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PHC表现出典型症状后,诊断并不困难,但往往已是晚期。
采用甲胎蛋白(AFP)检测和B型超声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甚至可检出无症状、体征的极早期小肝癌患者。
血清AFP测定对诊断肝细胞癌有相对的专一性,若AFP≥400μg/L,并且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的基础上,即可考虑诊断肝癌。
2 手术治疗目前,PHC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类。
手术治疗主要是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
目前认治疗PHC最有效手段是肝切除。
PHC是肝切除术的绝对适应征。
PHC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这就使得广泛肝切除受到限制。
因此,PHC宜早期行限量肝切除,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肝组织,以达到根治PHC的目的,以防术后发生肝衰竭死亡。
手术切除方式有多中,如超声刀切除等。
手术时可行全血管阻断,既可以使手术出血少,术野清晰,还有利于肝内血管和肝管的辨别,同事还可以避免了空气栓塞危险。
血清GP73与Hcy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PH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血清GP73与Hcy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PHC)临床诊断中
的价值
早期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并且这种肿瘤的病理学和临床特点非常独特。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发现血清GP73和Hcy检测对早期PHC
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血清GP73是糖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的
内质网中。
血清GP73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
生物学功能,并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研究表明,血清
GP73可以作为一种非常灵敏的 PHC生物标志物,具有很高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此外,血清GP73参与了肝癌实体瘤的诱导、增殖、转移以及抗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因此在早期 PHC
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一个重要的 PHC 诊断指标是 Hcy。
Hcy是一种具有神经毒
性的氨基酸,与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神经病变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 Hcy 与 PHC 发展的关系,认为 Hcy 可以改变 PHC 细胞的生长、扩散和凋亡,从而
影响 PHC 细胞的恶性程度。
此外,Hcy 还可以促进肝脏炎症
的发生和发展,并与肝细胞损伤、肝硬化、肝纤维化等相关。
综上所述,血清 GP73 和 Hcy 检测在早期 PHC 临床诊断中具
有重要的价值。
这两个指标可以相互验证,提高 PHC 诊断的
准确性和灵敏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未来这两个指标在 PHC 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甲胎蛋白异质体l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2甲胎蛋白异质体L3对原发性肝癌疾病的诊断价值 2.1 AFP异质体L3在鉴别良恶性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许多PHC患者血清AFP水平常升高, AFP 400ng/ml常高度提示原发性肝癌.但一些肝炎、 肝硬化患者也会出现AFP水平升高,故AFP作为PHC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受到限制,尤 其是在AFP轻度升高<20 ng/ml时,仅凭AFP测定较难区分肝脏良性和恶性病变。此时用高灵敏性的 方法检测AFP—L3检测具有进一步鉴别诊断的意义。有报道约有35%的直径<2cm的小肝癌患者可
5.CTL细胞因子的表达:CTL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72h后收集的CTL上清中IL一2,TNF一仪,IFN一 1,IL一4,IL一10,IL一5的表达量。6.绘制B16细胞生长曲线:取对数生长期的B16细胞常规消化计 数,准确将细胞分别接种于24孑L培养板中,每日取3孔计数,连续观察7d。掌握靶细胞基本生长规律。 7.CTL对B16细胞的影响:将CTL作为效应细胞,B16细胞作为靶细胞,通过MTI"法检测CTL对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的影响。结果:1.DCs培养不同阶段细胞分化程度和形态各异,培养 7d后,细胞表面可见明显的树突状突起。透射电镜可见典型的DCs的形态特征。同时流式细胞术检 测CD80处于高表达状态。其中感染小鼠CD80的表达为(74.53%±6.42%),未感染小鼠CD80的 表达为(50.12%.4-3.25%)。2.细胞增值情况在感染后d,B组OD值高于D组;在感染后1ld,B 组OD值稍低于D组;在感染后34d,B组OD值稍高于D组。在三个时间段的任一时间段B、D组 间OD值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的时间段各组OD值具有显著性差异。3.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在感 染后ld、11d B组CTL分泌的IL一4高于D组;在感染后34d,组CTL分泌的IL一4低于D组。在感 染后1d,B组CTL分泌的IFN一1高于D组;感染后lld、34d D组CTL分泌的IFN一1高于B组。 在不同时间段以及在同一时间段各组CTL分泌的IFN一1和IL_4有显著性的差异。但在各时间段未 检测出C.I.L有IL一2,IL一5,IL一10。TNF一0【细胞因子的分泌。4.B16细胞从第2d开始进入对数生 长期,在第5d生长最为旺盛,之后增殖减慢逐渐进入平台期。
AFP、CA19-9、AFU、ALP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AFP 、CA1929、AFU 、A LP 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汪勇军 陈芳建 寇资金 中图分类号:R 730143;R735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0931(2009)022*******作者单位衢州市人民医院,浙江衢州 3 原发性肝癌(PH C )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自行就诊者多属中晚期。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生命的延续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段除影像学技术外,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诊断方法。
甲胎蛋白(AFP )是一种胚胎性肿瘤相关蛋白,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而又应用最广的肿瘤标志物,但作为诊断PH C 的首选肿瘤标志物,仍有15%~20%PH C 患者血清学检测呈假阴性[1]。
因此本文通过对联检PH C 患者血清AFP 、CA 1929、AFU 、A LP 的诊断阳性率,以探讨其对PHC 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对照组50名,为来本院体检健康成人,其中男30名,女20名,年龄26~52岁,平均36岁;均为体检合格的正常人,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无消化道系统、血液系统病史。
原发性肝癌组60例,为男40例,女20例;年龄34~61岁,平均44岁;均经B 超、CT 、MRI 、病理切片等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2 方法 所有被检标本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 L ,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待检。
AFP 、CA19-9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采用Abbott Axsym 化学发光仪,试剂和标准液为Abbott 原装;A LP 、AFU 采用酶法测定,仪器采用Abbott A er oset 全自动生化仪测定,A LP 试剂由温州津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AFU 试剂由浙江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操作说明书检测,同时做好室内质控。
结果判断标准:AFP >20ng/m L ,CA19-9>37U/m L ,AFU >40U/L ,A LP >140U/L 作为阳性界值。
原发性肝癌讲解-V1
原发性肝癌讲解-V1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肝癌。
它是全球范围
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
以下是有关原发性肝
癌的讲解:
1. 病因: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
病毒(HCV)感染,而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预发病状态之一。
2. 症状:原发性肝癌早期很难被发现,因为它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然而,当肝癌进入晚期,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腹部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下降、肝区疼痛、乏力、黄疸等。
3. 检查:如果有疑似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CT或MRI扫描、肝组织活检等。
4.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癌症的大小和是否已经扩散到
其他部位。
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肝脏移植、动脉介入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
总之,对于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谨慎对待如乙型
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肝硬化等患病情况。
发现早期征
兆时,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肝癌伴癌综合征
发病机制:肝癌患者卟啉代谢障碍,氨基乙酸 丙酸合成酶( amionlevalinic acid,ALA synthase),ALA脱氢酶及卟胆元脱氨酶活性 增高导致卟啉及卟啉前体形成增加在体内蓄积
并沉积于皮肤导致皮肤损害。
小结
PHC伴癌综合征是伴发于肝癌的一组全 身症状征候群,其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 及复杂性的特点
临床症状:头痛、眩晕、乏力、健忘,重者四肢麻木 、多汗、皮肤瘙痒、皮肤粘膜红紫
机制: – 肿瘤组织合成和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 骨髓产生过多红细胞 – 肝脏对促红素灭活降低,其半衰期延长
Brownstein认为,肝硬化患者出现红细胞增多是 癌变的一个可靠指标,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3、高血钙症
4、高脂血症、பைடு நூலகம்胆固醇血症
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有报道发生率高达38% 机制:
– 肿瘤细胞表面存在乳糜微粒受体,能自主合成胆固醇 – 肝癌细胞HMG-COA(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还原酶负反馈调节失控,产生大量胆固醇释放入 血 – 肝肿瘤时肝内外胆管阻塞,胆汁淤积,胆汁中胆固醇 和磷脂成分进入血循环过多
意义
– 提供PHC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线索 – 对某些症状及时处理,可减轻患者疾病痛苦
,延长生命 – 对某些指标动态监测,则能估计病情变化,
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个案报道2: Uwe JF报道一例肝癌伴高
甲状腺素血症的病例,表现为乏力、体 重减轻、T4升高、TBG(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升高,并认为TBG升高同时ALT水平正 常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之一。
个案报道3: Hirotaka Arai等报道一例肝 癌伴发严重高血压,作者通过股静脉插 管发现下腔静脉附近血液中血管紧张素 Ⅰ、Ⅱ水平明显增高(尤以血管紧张素 Ⅰ升高为显著)。作者认为由于肝癌病 灶能自主分泌血管紧张素Ⅰ,后者通过 ACE酶的转化产生血管紧张素Ⅱ导致血 管收缩血压升高。
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和酶法测定108例PHC患者、100例良性肝病患者、10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FP、CEA、CAl99、AFU的含量,并分析对PHC的诊断价值。
结果:PHC组患者的血清AFP、CEA、CA199、AFU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HC诊断中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单项检测比较,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AFP、CEA、CAl99、AFU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标签: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7—0056—02原发性肝癌(PHC)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目前诊断PHC血清学指标仍是依赖甲胎蛋白(AFP)水平的测定,但有少数肝癌患者的肝细胞不分泌AFP,尤其是小细胞肝癌患者,血清AFP的水平较低,检测可呈阴性,临床上易漏诊[1]。
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能提高PHC的阳性检出率。
本文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α—L—岩藻苷酶(AFU)在PHC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PHC患者(PHC组)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36~72岁。
良性肝病组100例,其中肝硬化42例,肝炎58例,患者通过实验室血清检测、B超检测、CT扫描或MRI扫描,并行肝脏活检最后确诊为良性肝病。
原发性肝癌PHC-V1
原发性肝癌PHC-V1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以肝细胞为主要起源的癌症。
由于其发生和发展的隐蔽性和恶性程度高,导致PHC一直是临床上难以处理的疾病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PHC的相关知识:一、PHC的流行病学特征PHC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分布,其中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而欧美地区的PHC发病率相对较低。
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而40-70岁是PHC患病的高发年龄段。
此外,PHC常常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脂肪肝、饮酒、肝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PHC的病理特征PHC的病理特征十分多样化,但绝大多数是以肝细胞为主体的癌症。
PHC病灶中的癌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且纵横交错,往往伴随有肝内胆管扩张、出血及坏死等病理变化。
三、PHC的临床表现PHC患者的症状不明显,仅有一些轻微的肝区疼痛及不适感。
在PHC晚期,患者可以出现进行性黄疸、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四、PHC的诊断方法目前,CT和MRI是PHC诊断的两种常见的影像学方法。
另外,血清学检查中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可以用于PHC诊断的标志性生物标志物。
五、PHC的治疗方法PHC的治疗方法十分地复杂,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
不同的手段对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效果,需进行个体化治疗。
六、PHC的预后PHC的预后十分地不乐观,患者五年生存率约为10%-20%。
但若能够在PHC早期诊断并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最后,我们需要切实加强对PHC的认识,及早发现PHC,及时治疗,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避免PHC发生。
原发性肝癌是什么
原发性肝癌是什么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指起源于肝脏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据全球癌症的第六位,并是第三大致死性癌症。
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各国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本文将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全面解答,包括定义、病因、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定义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组织的恶性肿瘤,因为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被列为肝脏细胞癌的代表性疾病之一。
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等。
病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常见的病因如下: 1.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2. 酒精滥用。
3. 肝硬化。
4. 食用亚硝胺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腌制品。
5. 饮食结构异常,摄入过多的高脂肪、低纤维和高胆固醇食物。
6. 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肝癌病史或基因突变。
分类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和病理特点,原发性肝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肝细胞癌(HCC):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起源于肝细胞,占据所有肝癌的80-90%。
2.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约占据原发性肝癌的10-20%。
3. 其他类型:包括肝内胆固醇瘤、肝母细胞瘤等。
症状原发性肝癌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 上腹疼痛或不适感。
2. 腹部肿块。
3. 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性症状。
4. 腹水、黄疸等并发症。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
1.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以发现肝内肿块、肿瘤的大小、数量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可以评估肝脏功能和肿瘤的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沈洪章
定义和流行病学
PHC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 癌。死亡率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 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 的45%,江苏启东及广西扶绥最高(国 内),非州撒哈拉以南和亚州太平洋沿岸 高(国外)。男女之比为2-5∶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PHC中有1/3有慢性肝炎史;
– –
乙肝和丙肝与肝癌发病密切相关 HBV的X基因可改变肝细胞基因表达 PHC合并肝硬化占50%-90%,多为乙肝或丙肝后的 大结节肝硬化,欧美国家肝癌常发生在酒清性肝硬化 基础上,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胆汁性和淤血性肝硬化 与PHC无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硬化:
治疗
提倡综合、 提倡综合、序贯治疗 手术切除 是目前根治PHC的最好方法 放射治疗 应用精确放疗,提高疗效,减少射线对 周围脏器及组织的损伤。 化疗 TACE(肝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化疗) 多种药物全身化疗效差。 酒精肝肿瘤中注射乙醇(PEI)。
治疗
中医治疗生物和免疫治疗:干扰素 白介素等 中医治疗 肝移植 并发症治疗
并发症
肝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继发感染
实验室检查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 )
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预测 复发,肝细胞癌AFP阳性率为70—90%,为特异性最强 的标志物和诊断肝癌的主要指标。 测定AFP异质体可提高肝癌的诊断率。 诊 断 标 准 : 1 ) AFP>500UG/L 持 续 4 周 ; 2 ) AFP 在 200U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3)排除妊娠生殖胚 胎瘤等
影像及其他检查
B超: 可显示2CM以上肝肿瘤,显示癌实质性暗区或光 超 团。 CT或MRI :显示病灶高密度或低密度区 或 CTA(CT结合肝动脉造影)或Lipoidol-CTA(注射碘油的 肝动脉造影)对1CM以下肿瘤检出率80%,是目前诊断 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X线肝血管造影及 线肝血管造影及DSA 线肝血管造影及 肝穿刺活检 剖腹探查
–
病因和发病机制
黄曲霉素: 霉玉米及霉花生可产生黄曲霉素, 其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有强烈致癌作用。 饮用水污染:污染水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藻类 毒素可能与PHC有关。 其他:
–
亚硝胺、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均有可疑致癌物,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导致原发性胆管细胞癌的原因之一。
病理分型
大体形态分型 块 状 型 ( 直 径 > 5 CM); 结 节 型 ( 直 径 <5CM);弥漫型;小癌型。 注:孤立的直经小于3CM的癌结节或相邻两 个癌结节直经之和小于3CM者称为小肝癌。 细胞分型 肝细胞型(90%);胆管细胞型;混合型。
转移途经
血行转移 : 肝内转移— 门静脉转移— 肺转移 —肾上腺 — 骨— 主A旁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肾 —脑 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 肝内淋巴结 —胰— 脾 种植转移: 种植转移 腹腔 、盆腔
临床表现
亚临床肝癌: 亚临床肝癌 经甲胎蛋白(AFP)普查检出的早期病例可 无任何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征象、 恶性肿瘤全身症状(消瘦、发热、食欲不振、营 养不良、恶液质)、转移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