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 EC 的预后较好,全切除者可治愈,部分切 除者因其复 发 较 慢 病 程 较 长,在 短 期 内 不 会 快 速 生 长影响患 者 的 生 命[5];即 使 复 发 也 可 再 次 手 术。 从 本组病变残留患者的预后来看,残留病变复发与否, 与如何处理残留病变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Malcolm GP. Intracranial neuroenteric cyst[s J]. J Neurosurg,1991,
颅内 EC 以成年人多见[1 ~ 3],文献报道[1,3]19 例 中 11 例是成年人,Harris 等[2]报道的 3 例均为成年 人,本组有 9 例为成年人。本病属于良性瘤样病变, 生长缓慢,常 以 轻 微 的 间 歇 性 头 痛、头 晕 为 早 期 表 现,部分患者后期可出现脑神经麻痹症状、小脑症状 及肢体运动障碍,幕上病变可有癫 发作,当囊肿增 大影响脑脊液循环通路时,常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如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偶见短暂意识丧失。
颅内 EC 需与其他囊肿鉴别,其临床症状与蛛网 膜囊肿和表 皮 样 囊 肿 难 以 鉴 别,表 皮 样 囊 肿 以 面 神 经痛为主,EC 以面部感觉减退常见。影像学检查有
助于鉴别诊断。通常 EC 在 CT 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均 匀不强化的低 密 度 病 灶[11],蛛 网 膜 囊 肿 除 上 述 表 现 之外,还往往伴 有 骨 质 吸 收、变 薄 或 膨 隆 的 征 象[ 12]; 表皮样囊肿 则 呈 类 圆 形 分 叶 性 低 密 度,且 囊 肿 内 可 见分隔、钙化和囊壁的壳状钙化,有时也表现为混杂 密度[12]。在 MRI 上 EC 增强后大部分不强化,但占 位效应明显,部分囊壁可见环状强化[11],囊壁可部分 嵌入脑内。蛛网膜囊肿往往形态多样,边界清楚,占 位效应较轻;表皮样囊肿的低信号间隔为其特征,占 位效应不明显[12]。故术前仔细阅读 CT、MRI 影像结 果,有助于提高 EC 的诊断率。
作者单位:200022 上海市第二 人 民医 院脑 外科( 王默),办公室 ( 祁国华),普外科( 李铭、陈勇、王佳音);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 鲍伟民、史玉泉)
嵌入脑内,病变周围脑组织无水肿。MRI 诊断为 EC 1 例,蛛网膜囊肿 5 例,表皮样囊肿 4 例,囊变神经鞘 瘤 1 例。CT 示病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占位,7 例 病变的囊壁无强化,1 例呈环形强化,另 1 例病变的 囊腔呈多房性;其中 5 例诊断为蛛网膜囊肿,3 例为 表皮样囊肿,1 例为寄生虫性囊肿。 2 手术方法与结果 2. 1 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6 例经一 侧枕下或远外侧入路,4 例经后正中入路,1 例经前 颅底入路。术中见病变均为囊性,囊液澄清透明 5 例,淡黄色 2 例,乳白色 2 例,黄绿色 1 例;淡黄色粘 液 1 例。囊壁呈灰白或灰褐色,5 例囊壁较薄,与周 围结构粘连不明显,镜下分离后全切除;6 例囊壁较 厚、质地较韧且与周围脑组织粘连紧密,其中 2 例病 变的囊壁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面神经、听神经、舌 咽神经粘连严重,致部分囊壁残留。 2. 2 病理结果 光镜下可见多数病变的囊壁由两 种上皮细胞相互移行,外覆以纤维结缔组织,其间有 基底膜相隔。8 例病变的囊壁为单层柱状上皮和扁 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扁平上皮 2 例, 柱状上皮和复层立方上皮 1 例。其中 3 例病变的囊 壁有绒毛或微绒毛,3 例有酸性或中性粘多糖,3 例 囊壁中有炎性细胞浸润,2 例病变的囊内有陈旧性出 血。免疫组化检查发现 10 例病变的囊壁上皮膜抗 原阳性;5 例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均为阳性;5 例 中性粘多糖均为阳性;3 例细胞角蛋白 2 例阳性;2 例癌胚抗原和胞浆蛋白阳性各 1 例;1 例癌胚抗原阴 性而上皮膜抗原阳性;3 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 为阴性。 2. 3 随访 病变全切除 5 例;大部切除 2 例;部分切 除 4 例,其中 3 例行囊腔-脑池分流术。出院时 7 例
中国综合临床 2005 年 7 月第 21 卷第 7 期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July 2005,Vol 21,No. 7
·619·
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论著·
王默 祁国华 鲍伟民 史玉泉 李铭 陈勇 王佳音
【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 例颅内肠源性囊肿患 者临床资料。结果 82% 的囊肿位于脑干腹侧、背侧及天幕裂孔区。CT 和 MRI 显示多为无强化性病灶,误 诊率为 90. 9% 。5 例薄壁囊肿手术全切除,6 例厚壁囊肿行大部分或部分切除。病理检查示囊壁外层为纤 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或复层柱状或立方上皮,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均为阳性。随访 2 例部分切除者术后 3 ~ 4 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其中 1 例术后 1 年死于肺部感染,余 10 例恢复正常或症状减轻。结论 颅内肠 源性囊肿多见于女性和成年人。囊肿多位于下部脑干周围。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性改变,难与其他囊肿鉴 别;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EC 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 为该疾病是 由 于 早 期 胚 胎 细 胞 发 育 异 常,神 经 管 与 原肠分离障碍时的残留部分后天发育而成[1 ~ 3]。EC 多发生于椎管,很少发生于颅内[1 ~ 8],1962 年以来国 外报道 25 例,国内报道 11 例[4,7]。颅内 EC 是由于 脑泡和前肠 发 育 异 常 所 致,病 变 的 好 发 部 位 位 于 后 颅窝中线周围,如脑干的腹侧和背侧等,其中以脑干 腹侧最为常见[1 ~ 5,8,9]。本组有 5 例位于该部位。颅 内 EC 不同于椎管内 EC,很少合并其他畸形,国外报 道的 25 例中仅有 2 例合并颅骨畸形[1,10]。
75(1):115-120. [2] Harris CP,Dias MS,Brockmeyer DI,et al. Neuroenteric cycts of the
posterior fossa:recogition,management,and embryogenesis[ J ]. Neurosurg,1991,29(6):893-897. [3] Umezu H. Eneuroenteric cyst of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cistem: case repor[t J]. Neurosurg,1991,28(3):462-465. [4] 侯永进,付友增,李德泽. 颅内肠源性囊肿 3 例报告[ J]. 中华神 经外科杂志,1993,5(5):290-291. [5] 孙安,张明广. 儿童颅内肠源性囊肿 2 例报告[ J]. 上海医科大 学学报,1999,26(4):311-312. [6] 王连进,益福明,鲁守龙. 桥小脑角肠源性囊肿 1 例报告[ J]. 上 海医学,1984,7(3):182. [7] 李建军,王兆熊,杨海英. 桥小脑角区肠源性囊肿 1 例[ J]. 中华 神经放射学杂志,1997,31(7):501. [8] 张天明,付继弟. 颅内肠源性囊肿[ J]. 中国临床医生,1999,27 (6):22-23. [9] 岳胜林,方静宜,罗麟,等.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形态及
手术全切除是治疗 EC 的惟一有效方法[1 ~ 5],全 切囊肿而不 损 伤 周 围 正 常 结 构 可 痊 愈[5],囊 壁 部 分 切除有复发的可能,而且复发的时间逐渐缩短,细胞 学检查有增生恶化的趋势[6]。然而全切囊肿比较困 难,如 果 病 变 位 置 深 在,术 野 显 露 不 佳,囊 壁 与 周 围 脑组织、脑神经及血管粘连紧密,可影响病变的全切 除[1,3,4],勉强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或神经功 能障碍。本组 5 例全切除,余为大部或部分切除,残 留囊壁电 凝 后 可 延 长 复 发 时 间,降 低 复 发 率[8]。 本 组电凝 6 例残留囊壁,仅有 2 例复发,说明电凝残留 囊壁有明显的预防复发的疗效。将残留囊壁的部分 囊腔与周围的脑池、蛛网膜下腔进行分流,也可减少 囊肿的复发。本组 3 例行残留囊腔分流术,4 年后仅 1 例复发。
病变的囊 壁 厚 薄 不 一,边 界 完 整 或 与 周 边 组 织 粘连,囊液 多 为 澄 清 透 明 或 淡 黄 色 的 粘 液。 光 镜 下 囊壁的外层 为 纤 维 结 缔 组 织,内 衬 柱 状 或 立 方 上 皮 呈单 层、复 层 或 假 复 层 乳 头 状,部 分 有 纤 毛,有 的 上 皮细胞呈鳞状上皮化生。有学者按囊壁的组织学特 性,将病变分为 3 型:Ⅰ型为病变的囊壁由单层或复 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构成,有或无纤毛;Ⅱ型病变 的囊壁除上述结构外,还有粘液腺和平滑肌;Ⅲ型除 上述特征 外,囊 壁 中 可 见 到 室 管 膜 和 胶 原 组 织[9]。 文献报道及本组 11 例均属于 I 型。免疫组化检查可 帮助明确 EC 的起源[2],上皮膜抗原一般分布于腺体 的分泌上皮 及 其 胚 基 中,癌 胚 抗 原 来 自 于 胎 儿 胃 肠 道,为鉴别 上 皮 的 较 好 标 记 物。 组 织 因 子 在 不 同 的 上皮中有不 同 表 达,其 可 鉴 别 属 于 神 经 源 性 囊 肿 的 室管膜囊肿。S-100 可呈阳性或阴性,而神经胶质纤 维酸性蛋白在 EC 囊壁均为阴性。本组免疫组化结 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
【关键词】 颅内肠源性囊肿; 影像学检查; 外科手术 【 中图分类号】 R 739. 4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08-6315(2005)07-0619-03
Biblioteka Baidu
肠源性囊肿( eneuroenteric cyst,EC)是一种先天 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少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 椎管内,而颅内 EC 极其少见[1 ~ 3]。1995 ~ 2001 年, 我们收治颅内 EC 患者 11 例,对其临床资料结合文 献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 1 —般资料 男 4 例,女 7 例;年龄 6 ~ 55 岁,平 均 27. 7 岁,其 中 18 ~ 55 岁 9 例( 81. 8% )。病 程 2 ~ 72 个月,平均 20. 4 个月。 1. 2 临 床 表 现 慢 性 进 展 性 间 歇 性 头 痛、头 晕 9 例;一过性意识丧失 3 例;肢体抽搐 3 例;呛咳、吞咽 困难、复视和耳鸣各 1 例;颈部疼痛、肢体无力和肢 体疼痛各 1 例。一侧面部感觉减退 3 例,视力下降、 眼球水平震颤、咽反射迟钝、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各 1 例。巴宾斯基征阳性 4 例,龙贝格征阳性 3 例。 1. 3 影像学检查表现 病变部位与大小:病变位于 脑干腹侧 5 例,其中桥延沟、延髓和延颈髓交界处各 1 例;四叠体池、四脑室、枕大池和小脑幕下各 1 例; 左侧小脑桥角和左侧前颅底各 1 例。病变直径 2 ~ 4 cm,平均 2. 5 cm。本组患者均行 MRI 检查,另有 9 例行 CT 检查。MRI 示 8 例病变 T1 W 为均匀的低信 号,T2 W为高信号,囊壁无强化;1 例中心 T1 W、T2 W 均为低信号,周边为高信号,囊壁无强化;1 例病变的 T1 W 为等信号,T2 W 为高信号,囊壁无强化;另 1 例 T1 W、T2 W 均为高信号,囊壁均匀强化。病变周围的 脑组织不同程度的受压移位,其中 3 例病变的囊壁
·620·
中国综合临床 2005 年 7 月第 21 卷第 7 期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July 2005,Vol 21,No. 7
术前症状消失,2 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好转,1 例呛 咳、吞咽困难好转;1 例共济失调未见好转。无手术 死亡。随访 1 ~ 6 年,平均 3 年;随访期内 2 例部分切 除者复发,均行第 2 次手术,其中 1 例死于肺炎。7 例术后症状消失,恢复工作,2 例肢体肌力下降者恢 复正常,生活自理;1 例呛咳、吞咽困难者明显好转。 6 例经影像检查未见复发。 3 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