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因数与倍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因数与倍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因数与倍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中的《因数与倍数》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然后让他们找出其中的一些因数和倍数。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我还会穿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例如,他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因数与倍数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我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我的教学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如果发现有不足之处,我会及时调整我的教学方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数与倍数》教案教学内容:1. 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并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目录一欢乐农家游——二冰激凌盒有多大——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四快乐足球——五奥运奖牌——回顾整理——总复习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全篇

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处理好。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

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

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

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是认识图形。

三是小数乘法。

四是观察物体。

五是小数除法。

六是游戏公平。

七是认识方程。

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

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

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三学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六三学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八册P2-3《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黄河三角洲的美丽画面和文字说明。

主要呈现的信息是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和平均每年新增陆地面积。

拟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积变化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知识,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师: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地方吗?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与交流,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

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1.师生互动,猜年龄;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 10岁)想知道李老师的年龄吗?师:李老师比××大2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师:当××1岁时,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板书:××的岁数老师的岁数10+251+252+2550+25……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什么没变?(师明确李老师比××大2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

)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为什么要用a+25表示?师: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岁数)+2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25呢?追问:a+2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a+2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比较归纳,揭示课题: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折线统计图的意义:表示某一数量随时间、地点或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2.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横轴和纵轴,标出刻度,按照数据点绘制折线。

3. 读取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观察折线的走势,分析数量间的变化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 教学难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分析数量间的变化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折线统计图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提升: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是否规范,信息读取是否准确。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折线统计图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3. 实物教具:准备折线统计图的实物模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七、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解方程一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解方程一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解方程一|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辨识方程。

(2)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方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2. 解方程的方法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方程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天平,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天平左右两边为什么会保持平衡?(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是因为两边的重量相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学问题,就是解方程。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材第16页例1,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方程?怎样解方程?(2)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程是一个等式,左边和右边的值相等。

解方程就是找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 解方程的方法(1)教师出示教材第16页例2,让学生尝试解方程。

(2)学生尝试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有很多,如代入法、消元法等。

我们要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4. 实际问题的解决(1)教师出示教材第17页例3,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尝试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找出数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

5.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2)教师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

7. 布置作业(1)教材第18页练习题。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一、教案一:《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三角形的各种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

2.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小棒拼出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4.课堂练习让学生识别各种三角形,并说出其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二、教案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1.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推导。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性。

3.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三、教案三:《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角的度量方法。

2.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角的度量方法的推导。

2.角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角度,让学生感受角度的魅力。

2.新课导入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理解角度的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角度量具测量各种角度。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四、教案四:《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 25×2=503 25×3=754 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四制)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四制)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简易方程 (1)等式性质一 (4)等式性质二 (6)解较复杂方程 (8)水产养殖场 (11)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1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5)梯形的面积 (19)团体操表演 (22)——因数与倍数 (22)三、团体操表演 (24)---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24)四、中国的热极 (27)——认识正、负数 (27)校园科技周 (30)——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0)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3)分数的基本性质 (35)六图案美___对称 (38)六、图案美——平移与旋转 (40)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42)下跳棋—可能性 (44)挑次品 (49)课题: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天平课题:等式性质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具准备:天平。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是一种制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化思想、才智、动机、阅历、特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青岛版四班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岛版四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1、探究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

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究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觉规律的。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觉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需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想、举例、验证必不行少。

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想、举例、验证的过程。

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

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老师须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阅历,所以老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阅历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

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阅历,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当说难度不大。

因此,老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得学问。

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像,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5、运算律的探究、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究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究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

当然作为基础学问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敏捷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很高兴能为大家介绍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本教案以《数与运算》、《图形与计量》、《数据的收集与分类》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包括了总体设计、分章设计和课时设计三个层次,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详尽且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

一、总体设计本教案从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特点、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了以下总体思路:1.面向学生的教学体验本教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付教育考核,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尝试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2.简洁、清晰的教学框架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发挥,本教案以简洁明了为设计理念,简化繁琐的教学内容,分类分模块进行课程设计,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易懂。

3.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数学,并成功入门,教案设计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创造多元化的教材内容将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

二、分章设计1.《数与运算》该部分主要包括十进制、整数四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十进制 1. 十进制的认识 2. 十进制的读法和写法 3. 十的倍数的应用第二章整数 1. 整数的认识 2. 整数的加减运算 3. 折线图的认识第三章数的应用 1. 长度单位——米 2. 容量单位——升 3. 货币单位——元角分第四章温度计 1. 温度的意义及读法 2. 怎样读取温度计的温度值2.《图形与计量》该部分主要包括周长、面积、体积三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周长及其计算 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 计算周长的方法第二章面积及其计算 1.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2.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计算面积的方法第三章体积及其计算 1. 直方体体积的计算 2. 计算体积的方法3. 具体问题的解决3.《数据的收集与分类》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图等三个章节。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25×2=50325×3=754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四年级数学全册备课教学内容: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和旋转,分数加减法(一),统计, 可能性。

教学目标:1、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数学思想。

2、在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5、结合具体情境,在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概念教学教学难点: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实际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列举法、白主探索法、课时数:61课时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的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等式性质二教学难点:信息窗4教法:讲授法、白主探索法、教具:天平课时数:9课时课题:简易方程课时:2 累计课时:2 课型:练习课课题:等式性质一课时:3 累计课时:3三、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600+x=860吗?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学们能解决出:2004年白鳍豚的只数吗?四、白主练习白主练习1、2题。

教学后记:我国现存黑鹳只数x冷=1500,用字母表示:3x=1500怎样求x呢?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天平平衡, 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4个相同倍数的瑟码,发现了什么?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计数器》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计数器》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计数器》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计数器》。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并学习如何使用计数器进行计数。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掌握计数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计数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计数器,了解计数器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数器进行计数和简单的数学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学生能够运用计数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 计数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操作计数器,包括如何清零、如何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等。

2. 计数器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计数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器。

2.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数器的名称。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计数器的了解和认识。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了解计数器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计数器的认识。

3. 教师示范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计数器,教师巡回指导。

5.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6.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运用计数器进行计算。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设计1. 学生运用计数器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计数器,并运用计数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案6篇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案6篇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案6篇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天平)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你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

5=5)2、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右侧也加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5+2=5+2)3、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动手实验,列算式4、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5、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6、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7、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8、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

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9、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活动二:解释运用:解方程1、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1)什么是未知数?(2)根据刚才我们的游戏,你会求X?方程两边都减去8X+8—8=10—8X=2(3)怎样检验?2、试一试:求未知数X理解题意,解方程活动三:建立模型。

1、看书: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2、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能成立吗?你怎样验证?3、解释运用:解方程(1)饼400克,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2)怎样列方程?4X=400(3)怎样解方程?4、试一试:解方程。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分数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分数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分数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基本性质2. 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分数问题引入分数的基本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3. 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4.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5. 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6. 总结: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强调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自主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举例说明。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反馈,评价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用字目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及加法运算律的作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自觉、合理应用运算律使解答过程简便。

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综合和合理、有序的思考。

3.学生在利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课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中央综艺台的节目录象片断。

课件录像片段:播放《挑战主持人》录像片段。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挑战主持人)
你们知道挑战主持人的选手都要参加哪些项目的评比吗?举例说说看!(普通话、表演、采访……)
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了解得也不少。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搞一次挑战主持人的活动好不好?
板书课题:挑战主持人
课件播放比赛规则:
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比赛规则:全班分为五组进行比赛,五组选手每轮成绩
带入下一轮,实行累计加分,第一轮比赛抢答,每次只能答一题,每答对一题的10分,答错不得分。

第二轮比赛每队一题的一分,多对多得,答错不扣分,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综艺节目《挑战主持人》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挑战练习。

1.挑战记忆力(课件播放比赛题目)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轮比赛——挑战记忆力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
②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公式吗?
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字母公式?
④学习了本单元知识后对大家有什么帮助?
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简洁,运用运算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能使我们的计算速度变快。

刚才四个小组顺利通过挑战,还有一个小组也不要气馁,争取后边的比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2.速算挑战
①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②各组用自己喜欢的运算律设计一个算式,让其他小组的选手猜一猜运用了什么运算律,猜对组得分,猜错组出题组得分。

各小组选手请把你们的算式展贴在黑板上。

你们能说出这些同学是根据什么运算律来设计的吗?
③你们能快速说出每组三个数的和吗?
(1)43 38 57 (2)126 69 31 (3)235 47 65
作这一组题你们主要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刚才大家在做这几组题的时候,运用加法结合律先将其中两个数凑成整百数,这样计算简便。

④击鼓传花。

(运用简便方法计算)
游戏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答题纸,上面有六道题,各小组的同学一人一道按顺序去做,将作题过程写在学习记录纸上,最后一个同学作完后举手告诉我,咱们比一比,看一看那个小组写的最工整,计算的又快又正确。

好,开始。

课件出示:
(1)127+31+73 (2)235-(35+78)
(3)347+401 (4)169-75-25
(5)527+42+73+ 58 (6)836-398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评出优胜选手。

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每道题都运用了我们学习的简便运算,所以他们计算的最快,最正确。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完成比赛。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算一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验证加法运算律对学生计算速度提高的帮助。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沿用情境,拓展练习。

刚才同学们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参与了一些比赛,各小组的成绩还是不相上下。

现在让我们看看各小组的得分情况。

3.成绩统计
请各小组以最快的速度算出其他组的得分情况。

刚才同学们在统计成绩的时候,虽然思路不同,采用方法不同,但是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可见我们解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找出最简捷的方法去计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利用运算律,主动地去解决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评选主持人(思维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们认为主持人应该哪些条件?
对,主持人不但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要有敏捷的思维,下面我们来个
小比赛,比一比,看谁算得巧,谁就当选为小主持人。

(1)37-56+63-44=
(2)557-231-146-69-54=
(3)72+415+236+928+585+264=
(4)1999+198+97+6=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本单元的指示,并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挑战主持人的比赛,同学们通过比赛,你们认为哪各小组挑战成功。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教师安排的一系列活动,虽然练习难度层层递进,但学生仍兴趣盎然地进行上面的游戏活动去。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反馈机会。

课后反思
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加法计算,对加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

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决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出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位指导,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基于这种思想,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提供自主练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上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加法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练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始终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方教学设计:徐丽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