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省力原理》教学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省力原理
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省力原理 实验目的: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平衡尺、钩码 实验步骤: 1.安装平衡尺,并调整平衡尺,使其左、右平衡; 2.在平衡尺支点左侧一点悬挂数量不等钩码; 3.在平衡尺支点右侧一点悬挂数量不等钩码,使左右 两侧平衡。 实验结果:(P71)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名称: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 实验器材:斜面、书本、小车、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搭好实验装置。 2.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再测出沿斜面提升物体 的力。 3.改变斜面斜度测出力的大小。 4.收集相关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P72) 实验结论:斜面坡度越大,拉力越大,斜面坡度越小, 拉力越小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杠杆研究》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学校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杠杠的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杠杆平衡条件,即力矩的平衡;3. 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原理的正确性;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在杠杆平衡条件下,动力臂与动力之积等于阻力臂与阻力之积。
即:F1L1 = F2L2,其中F1为动力,L1为动力臂,F2为阻力,L2为阻力臂。
三、实验器材1. 杠杆一根;2. 动力砝码若干;3. 阻力砝码若干;4. 测力计;5. 刻度尺;6. 钩码;7. 固定装置。
四、实验步骤1. 将杠杆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由转动;2. 在杠杆的一端挂上动力砝码,另一端挂上阻力砝码;3. 调整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4. 使用测力计分别测量动力和阻力的大小;5. 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6. 计算动力臂与动力之积、阻力臂与阻力之积;7. 比较两次力矩的大小,验证杠杆原理的正确性。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动力砝码质量:m1 = 0.5kg;2. 阻力砝码质量:m2 = 0.3kg;3. 动力:F1 = m1g =4.9N;4. 阻力:F2 = m2g = 2.94N;5. 动力臂长度:L1 = 30cm;6. 阻力臂长度:L2 = 20cm;7. 动力臂与动力之积:F1L1 = 4.9N × 0.3m = 1.47Nm;8. 阻力臂与阻力之积:F2L2 = 2.94N × 0.2m = 0.588Nm。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动力臂与动力之积为1.47Nm,阻力臂与阻力之积为0.588Nm。
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与动力之积应该等于阻力臂与阻力之积。
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两次力矩的数值略有差异,但总体上符合杠杆原理。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杠杆原理的正确性;2. 掌握了杠杆平衡条件,即力矩的平衡;3. 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杠杆水平放置,避免因倾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2. 调整动力臂和阻力臂长度时,要缓慢进行,以免造成杠杆突然失去平衡;3. 测量力矩时,要准确记录动力和阻力的大小以及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4.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人身伤害。
使用杠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实验目的:1. 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 掌握杠杆平衡实验的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F1×L1 = F2×L2。
四、实验器材:1. 杠杆(含支架);2. 钩码盒一套;3. 弹簧测力计;4. 细线;5. 刻度尺。
五、实验步骤:1. 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 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的钩码,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
3. 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
4. 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 改变F1大小,保持L1大小和F2大小不变,重复步骤3和步骤4,记录数据。
6. 改变L1大小,保持F1和F2大小不变,重复步骤3和步骤4,记录数据。
7. 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动力F1 (N) | 动力臂L1 (m) | 阻力F2 (N) | 阻力臂L2 (m)---------|-----------|--------------|-----------|--------------1 | 1 | 0.5 | 0.5 | 0.52 | 1.5 | 0.5 | 0.5 | 0.53 | 2 | 0.5 | 0.5 | 0.54 | 1 | 0.75 | 0.5 | 0.55 | 1 | 0.5 | 0.75 | 0.56 | 1 | 0.5 | 1 | 0.5七、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实验过程中,当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满足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省力的实验报告[杠杆省力原理]教学实验报告
杠杆省力的实验报告[杠杆省力原理]教学实验报告《杠杆省力原理》教学实验报告xx—xx学年第一学期大桥中心小学雷碧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一些秘密。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固定在支架上,在右边的第3格挂2个钩码,左边第3格应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2、如果将右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左边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3、改变用力点的位置,使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再进行实验,每种情况做两次,把实验数据填写在下面表格中,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规律?实验结论:1、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3、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实验过程:一、模型导入,激发兴趣。
(3分钟)1、模型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特殊的跷跷板(教师举起展示),谁想来玩一玩?(指定两位学生上前体验。
一位是班里最轻的女生,一位是最重的男生。
)师:你认为谁能把谁给翘起来?(重的能把轻的压起来。
)师:真是这样么?我们一起来看。
2、学生体验活动(学生活动)(轻女生把重男生给翘起来了)师:看到现在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轻女生会把重男生给翘起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杠杆(板书杠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受特殊的跷跷板,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产生了疑问,引出了本课课题)二、认识杠杆。
(2分钟)1、出示课件:介绍杠杆师:什么是杠杆?(指着课件)像这样围绕一个固定的点将重物撬起的简单机械就叫做杠杆。
(语速稍慢)杠杆围绕转动的点叫做支点,我们用力的点是力点,重物所在的点是重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儿木棍(出示木棍)它是杠杆么?为什么?(小结并板书:)一根木棍我们给它一个支点时,(画)它就成为了----杠杆,这是它的??(支点),假如这边有一重物,这儿就是??(重点),在这边用力,这儿就是??(力点)(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理解了杠杆的概念,通过实物木板在黑板画图,加深了对杠杆的认识,为突破在探究杠杆的原理时对杠杆尺上支点、重点、力点的清醒认识这个难点奠定了基础。
求杠杆实验的实验报告!!!(二)2024
求杠杆实验的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实验报告旨在对求杠杆实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数据计算,探讨了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本报告将从五个大点进行讨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总结。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杠杆原理,并能够应用杠杆原理求解相关的物理问题;2. 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判断和计算方法;3. 分析杠杆实验中的偏差和误差,并进行合理的修正。
二、实验原理:1. 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杠杆实验中的力矩平衡条件;3. 杠杆的静力学分析方法;4. 杠杆的动力学分析方法;5. 杠杆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2. 实验使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3.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5.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不同长度和质量的物体进行杠杆平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2.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力矩平衡的条件和解析解;3. 分析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4. 通过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验证杠杆原理;5.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五、实验总结:1. 总结杠杆实验的关键点和难点;2. 指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改进和完善之处;3. 强调杠杆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 提出进一步研究杠杆原理的建议;5. 总结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和结果分析,对杠杆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于相关物理问题的求解中。
实验报告的结果和结论对于进一步研究杠杆原理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物理杠杆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掌握杠杆平衡条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杠杆(含支架)2. 钩码盒一套3. 弹簧测力计4. 细线5. 刻度尺三、实验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其平衡条件为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F1L1=F2L2。
四、实验步骤1. 将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2. 在杠杆的一端悬挂一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F2,并记录。
3. 将钩码移至杠杆的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此时的力F1,并记录。
4. 用刻度尺测量钩码到支点的距离L2,并记录。
5. 用同样的方法,在杠杆的另一端悬挂不同的钩码,重复步骤2-4,记录相应的F1、L1、F2和L2。
6.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 | -------- | -------- | --------1 | 1 | 10 | 1 | 102 | 2 | 15 | 2 | 153 | 3 | 20 | 3 | 204 | 4 | 25 | 4 | 255 | 5 | 30 | 5 | 30六、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观察到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F1L1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F2L2在每次实验中均相等,即F1L1=F2L2。
这验证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七、实验结论1.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F1L1=F2L2。
2.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动力和阻力的大小以及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以实现杠杆的平衡。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的损坏。
2. 测量力的大小和距离时,要准确读取数据,减小实验误差。
3. 实验过程中,保持杠杆的平衡状态,避免杠杆倾斜。
最新实验报告单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报告单
发展对象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 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28分)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党的纪律处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在新时期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使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党的三大作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民主集中制规定的"四个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_________,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__________ 。
8、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其权利除了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其他权利同党员
一样。
9、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 ___________ 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10、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_____年举行一次。
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报告单
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报告单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报告单杠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也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并进一步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对杠杆的研究,深入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揭示杠杆背后的秘密,并探索其在物理学和金融学中的重要性。
2. 实验步骤我们首先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由一个固定支点和两个不同长度的杠杆臂组成。
我们将在不同的位置施加力,并记录杠杆的平衡状态。
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位置,我们可以观察到杠杆的不同反应。
3.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当施加力在支点附近时,较短的臂将产生更大的力矩,使杠杆保持平衡。
当施加力在较长臂上时,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平衡杠杆。
这表明杠杆的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即力矩。
4. 杠杆原理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原理是力矩的平衡。
力矩是由力和力臂的乘积决定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垂直距离。
当杠杆的两边力矩相等时,杠杆保持平衡。
5. 杠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杠杆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撬棍和剪刀都是杠杆的应用。
杠杆的原理也被应用于机械设计中,例如起重机和平衡机构。
在这些应用中,杠杆的平衡原理被用于增加力量或改变力的方向。
6. 杠杆在金融学中的应用杠杆在金融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在投资领域,杠杆被用于增加投资回报率。
通过借入资金进行投资,投资者可以利用杠杆效应来增加投资收益。
然而,杠杆也带来了风险,因为投资亏损也会被放大。
7. 杠杆的秘密杠杆的秘密在于它的潜在能力。
它可以增加力量或回报率,但同时也增加了风险。
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正确使用和管理杠杆至关重要。
在金融领域,过度使用杠杆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和金融崩溃。
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地运用杠杆,以实现最佳的效益。
8.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研究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发现杠杆的平衡取决于力矩的平衡,而杠杆在物理学和金融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研究杠杆实验报告
研究杠杆实验报告研究杠杆实验报告杠杆,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无论是机械杠杆还是金融杠杆,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
然而,杠杆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却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领域。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深入研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实验一:机械杠杆的力学原理在第一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模型,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
我们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和施加的力量来观察机械杠杆的运作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力臂的长度增加时,所需施加的力量减小,而当力臂的长度减小时,所需施加的力量增加。
这验证了机械杠杆的力学原理,即杠杆平衡条件的成立。
实验二:金融杠杆的应用在第二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金融杠杆的应用。
金融杠杆是指借用外部资金来增加投资回报率的一种策略。
我们通过模拟投资组合的构建和调整来观察金融杠杆的效果。
首先,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组合,并计算了其总体回报率。
然后,我们通过借入资金来增加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比例,以观察回报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借入资金后,投资组合的回报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我们也发现,金融杠杆的应用并非没有风险。
当市场波动较大时,借入的资金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亏损。
实验三:杠杆效应的影响在第三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杠杆效应的影响。
杠杆效应是指企业借债进行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和风险的放大效应。
我们通过模拟不同杠杆比例下企业的盈利情况来观察杠杆效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当企业的杠杆比例较低时,盈利的增长相对较为稳定。
然而,当企业的杠杆比例较高时,盈利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市场出现下滑时,高杠杆比例的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破产。
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我们深入研究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发现,无论是机械杠杆还是金融杠杆,杠杆的运作都遵循一定的原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杠杆的应用并非没有风险,需要谨慎使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杠杆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杠杆的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杠杆的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杠杆原理,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掌握杠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其基本原理是:在支点的两侧,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与其力臂的乘积相等。
即 F1L1 = F2L2,其中 F1 为动力,L1 为动力臂,F2 为阻力,L2 为阻力臂。
三、实验器材1. 杠杆(含支架)2. 钩码盒3. 弹簧测力计4. 细线5. 刻度尺6. 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确保杠杆可以灵活地绕支点转动。
2.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3. 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钩码,使杠杆平衡。
4. 测量并记录动力 F1、动力臂 L1、阻力 F2 和阻力臂 L2 的数值。
5.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重复步骤 3 和 4,记录实验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次数 | 动力 F1 (N) | 动力臂 L1 (cm) | 阻力 F2 (N) | 阻力臂 L2 (cm) | F1L1 = F2L2--- | --- | --- | --- | --- | ---1 | 2.0 | 10.0 | 1.0 | 20.0 | 20.0 = 20.02 | 1.5 | 15.0 | 1.5 | 10.0 | 22.5 = 15.03 | 1.0 | 30.0 | 2.0 | 5.0 | 30.0 = 10.0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即 F1L1 = F2L2。
2. 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处于省力状态;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杠杆处于费力状态。
3.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状态。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了杠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杠杆实验报告
研究杠杆实验报告
《研究杠杆实验报告》
杠杆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对杠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原理。
在进行杠杆实验时,我们可以测量不同位置的力和杠杆的长度,从而得出力矩和力的关系。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的作用规律。
在进行杠杆实验时,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装置,包括杠杆、测力计、支点等。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力的作用位置和大小,测量杠杆的长度和角度,得出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计算公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力学原理。
通过对杠杆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得出力矩的计算公式,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规律。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杠杆实验来研究平衡条件,从而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设计物体的支撑结构。
最后,通过对杠杆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原理,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总之,通过对杠杆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原理,得出一些结论和应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力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记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记录2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杠杆省力的秘密实验目的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实验器材杠杆尺及支架、钩码实验过程: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重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实验结论: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称号测量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秤、小车、光滑的木板、钩码实验过程:1.组装器材。
2.通过测力计将放有钩码的小车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3.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动放有钩码的小车,分别记录小车被抬高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并且在斜面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螺旋斜面发觉螺旋与斜面的内在关系螺丝钉、铅笔、三角形纸3实验过程:1.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
2.比较绕在铅笔上的纸与螺丝钉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螺丝钉的罗纹就是斜面的变形。
实验称号轮轴能省力实验目的懂得轮轴能省力的原理实验器材硬纸板、弹簧秤、钩码、线绳实验过程: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称号定滑轮特点实验目的认识定滑轮的特点实验器材定滑轮、铁架台、弹簧秤、滑轮、钩码、细绳实验过程: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报告
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报告
组名:日期:
组长:成员:
实验目的:
1、探究杠杆的用力情况
2、学会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
3、归纳得出杠杆省力的条件
杠杆尺结构图:
实验仪器:
杠杆尺一套,钩码一套
实验步骤:
1、安装杠杆尺,使杠杆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我们组选择的用力点在右边,阻力点在左边
2、在杠杆尺的两边某个位置挂上相同数量的钩码,如果左边翘起,那么杠杆属于省力杠杆;如果右边翘起,那么杠杆属于费力杠杆,如果杠杆平衡,那么杠杆属于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测量并记录数据
3、在杠杆尺的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使杠杆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左边钩码数比右边多,那么杠杆属于省力杠杆;如果左边钩码数比右边少,那么杠杆属于费力杠杆;如果两边钩码数量同样多,那么杠杆属于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测量并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杠杆尺的记录表
省力的情况有种;费力的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种
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
钩码数(个)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个)
用力点到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距离(格)
①省力;②费力;
③不省力也不
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杠杆的科学》实验记录单
第小组 成员
实验任务:研究杠杆在什么情况下是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提示:
1.每种不同的用力情况要有3组或以上的数据;
2.杠杆尺两边平衡才能算一组数据;
3. 杠杆尺两边分别只能有一个位置挂钩码;
4. 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阻力点的情况(有标记一侧)
用力点的情况
杠杆省力吗的实验报告_[杠杆省力原理]教学实验报告.docx
杠杆省力吗的实验报告_[杠杆省力原理]教学实验报告《杠杆省力原理》教学实验报告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大桥中心小学雷碧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一些秘密。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固定在支架上,在右边的第3格挂2个钩码,左边第3格应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2、如果将右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左边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3、改变用力点的位置,使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再进行实验,每种情况做两次,把实验数据填写在下面表格中,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规律?实验结论:1、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3、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实验过程:一、模型导入,激发兴趣。
(3分钟)1、模型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特殊的跷跷板(教师举起展示),谁想来玩一玩?(指定两位学生上前体验。
一位是班里最轻的女生,一位是最重的男生。
)师:你认为谁能把谁给翘起来?(重的能把轻的压起来。
)师:真是这样么?我们一起来看。
2、学生体验活动(学生活动)(轻女生把重男生给翘起来了)师:看到现在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轻女生会把重男生给翘起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杠杆(板书杠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受特殊的跷跷板,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产生了疑问,引出了本课课题)二、认识杠杆。
(2分钟)1、出示课件:介绍杠杆师:什么是杠杆?(指着课件)像这样围绕一个固定的点将重物撬起的简单机械就叫做杠杆。
(语速稍慢)杠杆围绕转动的点叫做支点,我们用力的点是力点,重物所在的点是重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儿木棍(出示木棍)它是杠杆么?为什么?(小结并板书:)一根木棍我们给它一个支点时,(画)它就成为了----杠杆,这是它的……(支点),假如这边有一重物,这儿就是……(重点),在这边用力,这儿就是……(力点)(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理解了杠杆的概念,通过实物木板在黑板画图,加深了对杠杆的认识,为突破在探究杠杆的原理时对杠杆尺上支点、重点、力点的清醒认识这个难点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省力原理》教学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大桥中心小学雷碧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一些秘密。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固定在支架上,在右边的第3格挂2个钩码,左边第3格应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
2、如果将右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左边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3、改变用力点的位置,使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再进行实验,每种情况做两次,把实验数据填写在下面表格中,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
1、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3、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
实验过程:
一、模型导入,激发兴趣。
(3分钟)
1、模型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特殊的跷跷板(教师举起展示),谁想来玩一玩?(指定两位学生上前体验。
一位是班里最轻的女生,一位是最重的男生。
)
师:你认为谁能把谁给翘起来?(重的能把轻的压起来。
)
师:真是这样么?我们一起来看。
2、学生体验活动
(学生活动)(轻女生把重男生给翘起来了)
师:看到现在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轻女生会把重男生给翘起来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杠杆(板书杠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受特殊的跷跷板,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产生了疑问,引出了本课课题)
二、认识杠杆。
(2分钟)
1、出示课件:介绍杠杆
师:什么是杠杆?(指着课件)像这样围绕一个固定的点将重物撬起的简单机械就叫做杠杆。
(语速稍慢)杠杆围绕转动的点叫做支点,我们用力的点是力点,重物所在的点是重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儿木棍(出示木棍)它是杠杆么?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一根木棍我们给它一个支点时,(画)它就成为了----杠杆,这是它的……(支点),假如这边有一重物,这儿就是……(重点),在这边用力,这儿就是……(力点)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理解了杠杆的概念,通过实物木板在黑板画图,加深了对杠杆的认识,为突破在探究杠杆的原理时对杠杆尺上支点、重点、力点的清醒认识这个难点奠定了基础。
)
三、活动体验,做出猜想。
(6分钟)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杠杆,(手拿实物:杠杆)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感受一下杠杆的奇妙之处。
1、体验活动
师:玩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图片)第一,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力气最大的同学用力按住杠杆红色的一端当作重物,另外一位同学分别去按杠杆另一端的不同位置。
第二,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思考:手在不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第三,每位同学都要亲自体验一次。
看明白了么?请每个小组的材料员来领取杠杆吧。
(学生上台领取杠杆。
)
开始体验吧!(学生体验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3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在“玩”杠杆的过程中,体验手在不同的位置所用的
力不同,也就是说,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不同,体验到使用杠杆有时省力,有时费力。
)
2、交流体验感受
请每个小组的材料员把杠杆收起来。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感受?请两位学生到前面边演示杠杆边汇报。
(至少请两人)
当你(问其中一人)用手在不同位置按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谁还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进行分享?(及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3、启发学生猜想。
课件演示:一个同学用力按住木板的左端(红色一端)作为重点,另一个同学在蓝色一端用力的点就是力点。
越往蓝色一端头儿按的时候用的力越小,也就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
猜想:板书(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
)
四、实验探究。
(18分钟)
师:这些是你们的猜想和感受,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需要用……(生:实验)的方法来搜集数据验证一下。
1、介绍实验材料
要想验证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你们认为首先需要用什么器材?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杠杆尺。
结合杠杆尺,引导学生明白实验所需的材料及使用方法。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杠杆,(出示杠杆尺和支架),它的支点在……(生回答),还需要什么?(生答:重物)我们把它当做重物。
(出示实物:钩码),对照刚才的体验活动,假如我把重物挂在左边的第二格上,我们需要在杠杆尺哪边用力?(生:右边)
师:也就是说现在支点(用手指着)的左边是重点,右边是力点。
用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钩码数量表示。
现在,我在左边第二格上挂上2个钩码,根据刚才我们的猜想,你认为在右边第1格上至少挂几个钩码才能将重物敲起来使它平衡?(指定学生说,教师挂)
第二格呢?应该比第1格多还是少?下面请每个小组把你认为在右端不
同位置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所需要的钩码个数画在实验计划表上。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时交流实验方法。
(结合图表指定1-2组学生上台汇报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学生能够对实验的目的、步骤、材料和怎样做有一个清醒的思路,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同时加强了计划组织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
3、实验(7分钟)
师: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了实验方案,下面,我们准备开始实验,在实验以前,老师提出几点要求。
出示课件:实验建议
指定一名学生读实验建议。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完成实验的小组,收拾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按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既可以使实验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又可以检测计划的可行性。
通过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可以加深对杠杆工作原理的理解,真正认识到使用杠杆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有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
五、汇报交流(5分钟)
1、请2—3组学生上前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数据?(一个汇报,一个操作)在这个小组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问:其他小组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你认为他们组做的哪点好?哪点需要改进?(学生互评)
2、分析学生实验数据。
师:我们来看这一组实验数据,重物挂在杠杆尺左边第三格固定不动,看杠杆尺的右边:第一次第1格挂6个钩码,第二次第2格挂3个钩码,第三次第3个挂2个钩码,第四次第6格挂一个钩码,力点离支点越来越远,所用钩码的数量越来越少,钩码越少说明越省力。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
(设计意图:学生的交流汇报展示了其实验过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们可以明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越远越省力这个道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做科学研究就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六、联系生活,拓展运用(5分钟)
师:再来看看老师这个跷跷板(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说说为什么很轻的女生能把比她重很多的男生给撬起来?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已经能把今天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了。
如果老师给你一块石头,你能利用杠杆用很小的力把它翘起来么?如果物体特别特别重呢?如果这个物体是地球呢?(我能撬起地球,板书)但是,我们需要一个很长很长的杠杆(延长杠杆图)!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就是他最先发现了杠杆原理(出示阿基米德像)。
(设计意图:将探究的知识引入到生活中,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恰当、适时地揭示课题)
师:杠杆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瞧:这是什么?它是一个杠杆吗?(生答:是、不是)你们看这个钉子,用手能拔出来吗?用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钉子拔出来,(拔)(让学生找找起钉时的支点、力点及重点)谁还想来试试?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找几个孩子试试并问问感受)
这是可以剪断非常坚硬的东西的钳子(出示实物,学生体验。
)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杠杆,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过这样的物品吗?谁来说一说?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希望你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
用你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我们的生活!(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跷跷板的再次使用,学生可以把课堂上研究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检验,去体会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学生运用起钉锤、钳子之后体会到杠杆能给生活带来方便,切实体验到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