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21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3)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吴桥县何庄小学张春霞一、活动设想:《沙洲的形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的内容。

本课教学设计包括四个板块:第一,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和提示提出自己关于沙洲形成的猜想;第二,通过示意图和提示做模拟实验的现象,用绘画的方式直观地记录实验前后的现象;第三,引导学生根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通过小鼠标提示学生除了实验外还有其他的方法(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证明自己的猜想;最后,要求学生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作用,想象连续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

这个活动其实是一种将模拟实验现象与实际现象想对照的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程度。

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着让学生经历“活动的导入----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

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的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

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教给学生。

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了这一理念,教科书只是展示了一组学生活动情景图,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基本性质,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

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河流上游和下游实景图的观察,提出上游的沙石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到下游的假设。

2、能用模拟实验证明水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表缓慢变化 教学设计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表缓慢变化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教学设计13、山脉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学准备: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1、小组讨论后回答:(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2、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三、拓展延伸1、看图,认识蘑菇石。

2、推测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写出实验报告教学反思:14、沙洲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沙洲图片二、探究沙洲的形成1、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3、汇报自己的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7)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7)

沙洲的形成教学分析《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构成了五年级下册地表缓慢变化单元。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外力因素。

其中《沙洲的形成》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引导学生对沙洲的形成与变化进行分析、想象、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同时欣赏自然界的美丽,解释一些自然灾害的形成。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对组成沙洲的石子和沙粒的来源进行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

5、能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说出洪水有搬运作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说说你们都知道哪些地貌?生:平原,盆地,山脉……师: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地貌——沙洲。

师: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沙洲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沙洲图片。

)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有什么特点?师:谁来说说沙洲有什么特点?生:沙洲很优美。

生:沙洲的形状各不相同。

师:沙洲就是出现在河流中间的沙滩。

你们想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沙洲的形成)二、猜想假设,深化认识师:我们要想知道沙洲是怎么形成的,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是由什么组成的?(出示清晰的沙洲大图)生:沙子和石块。

师:那你们觉得这些沙子和石块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风吹来的,还是水搬运来的?生:我觉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会是风吹来的,可能原来这里就有一些,后来又从上游被水冲下来一些。

生:我也觉得大部分的沙子和石块原来在上游。

师:那怎么来到下游了呢?生:被河流冲下来的。

师:那水流携带的沙子和石块为什么在沙洲这个地方会沉降下来呢?(学生没有知识基础,不知道从何入手。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教案
2、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有关鹅卵石的问题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本课可当堂研究的问题:鹅卵石是什么样形成的。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背包袱和已有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记录下来。然后播放一些河道不同部分的自然景观,促使学生将鹅卵石与风化作用联系起来。
4.以堂皇大胆假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启发学生在教材的启发下设计自己的实验。实验前要提醒学生做好分阶段的记录及明确模拟对象。
5.提示学生记录完实验结果后,概括出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6.最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评价建议:
本课结束时,就学生提出的假设进行评价。给学生出示一幅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注意到在大江大河的下游都有大平原或三角洲。请学生就大平原或三角洲的成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拓展知识
1.崇明岛形成过程简介
4.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进行比较。包括土壤、大小不等的石子的位置变化等。
5.当学生有了模拟实验的感性体验后,再让他们自己提出有关沙洲形成的解释。让学生注意小鼠标的话,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二、光滑的鹅卵石
活动目标:
1、搜集一条河流不同区段(上、中、下)游鹅卵石的资料或实物。
2、能根据资料和实物提供的信息对形成原因和过程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鹅卵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4.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5.能有针对性地提出3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实施过程:
1、活动开始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鹅卵石实物或图片。争取让每组学生都有几块形状各不相同的鹅卵石,让学生欣赏鹅卵石的美丽,鼓励学生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鹅卵石的形状和颜色等。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8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8

《沙洲的形成》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沙洲的形成》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在引导学生对沙洲的形成与变化进行分析、想象并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再做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一个不断进行、应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还会欣赏到自然界的美丽,并了解一些相关自然灾害常识。

教学目标:1、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能对组成沙洲的石子和沙粒的来源进行假设,能认识到洪山有很强的搬运作用。

2、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能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准备:沙石、塑料杯、沙洲的形成的教具、勺子、托盘、垫木、课件等。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说说你们都知道哪些地貌?生:平原,盆地。

生:山脉。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地貌——沙洲。

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沙洲的图片(出示沙洲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沙洲图片)师:谁来说说沙洲有什么特点?生:沙洲很美。

生:沙洲的形状各不相同。

师:沙洲就是出现在河流中间的沙滩。

你们想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意图:学生对沙洲这一地貌特征比较陌生,通过观察沙洲的图片,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沙洲的基础上,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处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并卷入探究。

二、猜想假设,深化认识师:我们要想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了解它。

先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师出示更清晰的,更大的沙洲图)生:沙子和石块。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4)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4)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对组成沙洲的石子和沙粒的来源进行假设。

3、能通过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能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

4、学会分析判断某种地貌是否属于沙洲。

教学重点:提出沙洲形成的假设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学难点:能够说出沙洲的形成与水流从上游携带来的堆积物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沙土、托盘、报纸、烧杯、PVC管道、勺子、玻璃水槽。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有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地貌,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并请认真思考图中的地貌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像图中这种地貌叫做沙洲,那到底什么是沙洲?沙洲又是怎么形成的?你们想知道吗?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沙洲的形成》。

二、猜想假设,深化认知:教师:我们要想知道沙洲是怎么形成的,首先要了解他。

先请大家仔细观察,沙洲是由什么组成的?(出示图片)学生:沙子和石块。

教师:那这些沙子和石块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被河流冲下来的。

教师:水流携带的沙子和石块为什么偏偏在沙洲这个地方会沉积下来呢?(学生没有基础知识,不知如何入手。

)教师:看来大家遇到一些问题了,别着急,先看老师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教师将沙子放进烧杯,加水后搅拌,沙子跟着水运动:停止搅拌,水流速度减慢,有沙子沉下来。

)教师:哪位同学来说说,老师在搅拌时水流和沙子是怎样的?停止搅拌后水流和沙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老师搅拌的时候,杯底的沙子都被搅起来了;后来停止搅拌之后,水流就慢了,最后沙子又沉淀了下来。

教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水流减慢时,沙子会沉降下来。

也就是说,沙洲容易形成的地方往往是水流速度减慢的地方。

那你们知道河水中水流的速度在什么情况下会减慢吗?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一会儿找人说。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沙洲是怎么形成的;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沙洲的形成过程;3.了解沙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作用。

教学准备1.课件和课本;2.沙盘和模型;3.砂子和其他实物;4.学生讨论和作业。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者制定一个小小的问题来导入,例如:什么是沙洲?沙洲有什么用处?主体沙洲的定义•沙洲是指海洋或河流中由泥沙逐渐堆积形成的陆地。

•沙洲分为三种类型:河口沙洲、海岸沙洲和海岛沙洲。

沙洲的形成过程1.波动作用当海水或河水带着泥沙冲到岸边的时候,波浪因惯性作用而向上运动而冲击海岸或河岸,波浪的冲击会将部分泥沙带到海岸或河岸上面,这时波浪滞留时间增加并且波高也增加,波浪就会继续冲击,最终导致沙洲的形成。

2.水流作用当水流顺着海岸或河岸而流的时候,水流会因为渐缓的速度而将泥沙勾起并且带到水面上形成此处的沙洲。

3.海浪影响海浪以其舞蹈的方式影响了海洋。

海浪形成在进入浅水区域时,波峰趋向向上而波节向下。

当海浪越过沙洲时,由于水深减小,波峰变向向后。

沙洲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波浪和水流作用。

在温带和热带岸线,受到引力的影响,风向经常改变,使沙洲的形成有更好空间。

沙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作用•河口沙洲:河口沙洲通常位于河口下游的区域,河口沙洲的主体部分是泥沙构成的,因此在下游地区河床较浅,洲滩较宽;•海岸沙洲:海岸沙洲主要形成在海岸线平缓处,其中以钝角海岸最多见。

海岸沙洲的特征是沙质粗糙,由大块的石头、卵石和沉积物构成,而且呈弧形;•海岛沙洲:海岛沙洲是由海岛周围的泥沙积累而成的。

海岛沙洲主要出现在岛屿较小的区域,形状是一种类似圆形或半圆形的弯曲形状。

沙洲对自然环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减少海浪的冲击力,防止沿海地区因为海浪和海潮的冲击而退化。

同时,沙洲也是一个种植海洋生物的理想之地,还有为旅游景点、天然港口和自然保护区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结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继续思考和讨论。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1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4 沙洲的形成|冀教版(11)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实验小学王德龙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地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水流对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验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准备:沙石、塑料杯、沙洲的形成的教具、勺子、托盘、垫木、课件等。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大家在上节课认识了山脉的变化,大家看这两幅简笔画,你们知道它们各属于哪类山脉吗?生:上面幼年山脉,下面是老年山脉。

师:这两种山脉形状不同体积也有变化,山脉外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将岩石由大变小甚至变成砂砾,那这些变小的岩石、砂砾又去了哪里?学完今天这节课我们或许会发现它们的去向。

组织学生齐读教材P61第一段。

通过这一段我们知道,在河流的某个位置,由沙石堆积而成的像小岛屿一样的自然景观就是沙洲。

大家来判断一下以下图片中哪些是沙洲。

(设计意图:幻灯片出示滏阳河的图片和其它沙洲图片,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的激情,对沙洲有了初步认识,并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疑难质疑、提出猜想引导学生看书P61页,在教材的两幅示意图上画一画水流流动的课方向。

指出那里是沙洲。

提问:沙洲在河道的什么位置?学生交流指出沙洲,并说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

并猜想为什么这些地方容易形成沙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沙洲容易形成的位置(河道拐弯处、河道由窄变宽处、河海交汇处)(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指认沙洲的图片,使学生对沙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完成“沙洲最容易在什么位置形成”的猜想。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1、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14课《沙洲的形成》名师教案 冀教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14课《沙洲的形成》名师教案 冀教版

14、沙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学习过程:
教学后记:
沙洲是指在河中央由沙石堆成的小岛。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流水和风对石头的冲刷、搬运作用。

以及了解沙洲、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2013年5月2日星期四总学时: 22节
14、沙洲的形成
共二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主编:彭英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展台白板 PPT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体验大自然的壮美,探究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

了解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21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21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说出洪水具有搬运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能通过观察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过程进行探究。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烧杯、石子沙、烧杯、托盘、报纸、勺子、水槽等教学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崇明岛的资料,谁来分享给大家?介绍崇明岛没错,世界上最大的沙洲——上海的崇明岛。

它除了是世界上有名的江心洲外,它还以岛上美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丰富的生物圈而闻名。

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生:想)二、崇明岛(出示影像资料):请同学们看有关崇明岛的影像资料,看这段影像主要写的是什么?同学们,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谈话: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你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三、活动一:猜想沙洲的形成原因。

前置性作业:1、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河段,石块有什么不同?2、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提示: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沙洲?沙洲是由哪些物质组成?这是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沙洲是怎样形成的?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交流。

4、小结: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在河道由窄变宽处,河道拐弯处,河海交汇处,由于水的冲刷、搬运作用,容易形成沙洲。

四、活动二: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1、师:既然同学们预测到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设想,我们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

2、出示实验材料:烧杯、各种大小石子、沙土,一个托盘,一个木板、报纸、水等。

3、思考:托盘及托盘的高度,烧杯中水和水量分别模拟实验现象的哪些?(河流中的环境和地势、雨水和降水量)出示实验要求(课件)1、实验器材轻拿轻放,同学之间要团结合作。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教案教案: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成》引言:《沙洲的形成》是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9课,本课主要介绍了沙洲的形成原理、特征和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自然界中的河流在携带沙粒并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沙洲的过程,并且能够感受到沙洲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沙洲,了解沙洲的形成原理。

2. 理解沙洲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沙洲的形成原理、特征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沙洲所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图片资料、实物样本、沙盘模型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复习铺垫,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Step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或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沙洲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沙洲的特征并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给出沙洲的定义,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Step 3:探究(20分钟)1. 分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块沙盘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床和沙洲的区别,并从中发现规律,了解河水对沙粒的承载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a) 沙洲是怎样形成的?b) 沙洲有哪些特征?c) 沙洲对人类有什么作用?d) 你们能想到沙洲的一些具体案例吗?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出自己的观点、答案和案例,并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Step 4: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确保他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并提醒学生沙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河流和沙洲。

Step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沙洲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以及河床的演变过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沙洲的形成 |冀人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沙洲的形成  |冀人版

14.沙洲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的第二课,和上一课“山脉的变化”有相似之处。

山脉的变化和沙洲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除了温度变化、生物以外,风、流水、冰川、海浪等的搬运、冲刷作用也是较常见的形式。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指导学生在有根据地进行假设的基础上,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完成“沙洲的形成”、“光滑的鹅卵石”两个探究活动,欣赏自然界的魅力,解释一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尝试提出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学情分析沙洲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十分熟悉,在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切实对沙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找一些能体现沙洲基本形态特征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还可以播放视频资料帮学生理解。

沙洲不能短时间内形成,要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沙洲的形成过程,必须进行猜想和模拟。

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猜想鹅卵石的形状和形成原因,模拟沙洲的形成过程,模拟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教法学法本课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运用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开展自主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河流上游和下游实景图的观察提出上游的石子和沙是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到下游的假设。

2、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科学知识目标:能解释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有针对性地提出3条以上预防和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能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说出洪水有搬运作用。

教学难点:解释沙洲和平原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沙洲的形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水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光滑的鹅卵石是五年级科学下册《沙洲的形成》的第二课时,由于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对科学两年半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本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是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较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自然界变化的壮观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4课《沙洲的形成》第二课时
教学实验准备
带盖的玻璃杯、碎砖头、沙子、水、镊子
教师准备:
课件,视频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两块岩石,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片1(引导学生把图片中1和2比较,找出岩石和卵石的特征;发现卵石光滑圆溜,岩石棱角分明)
2.生描述后师讲述:。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沙洲的形成-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沙洲的形成原因;2.描述沙洲形成的过程;3.探究防沙治沙的方法。

教学重点1.沙洲的形成原因;2.沙洲形成的过程;3.防沙治沙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探究防沙治沙的方法;2.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发生。

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2.图片资料;3.实物或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让学生了解沙漠地貌,并引导学生思考:沙漠地貌主要由什么构成?第二步:呈现(15分钟)•运用幻灯片或图片,在黑板上展示沙洲的形成过程,结合图片等资料呈现。

第三步:讲解与讨论(25分钟)•给学生介绍沙洲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讨论沙洲形成的过程;•其次,引导学生探究防沙治沙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寻找防沙治沙的方法,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沙尘暴发生的建议,进行讨论。

第四步:实践(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上动手制作防沙治沙的模型或者模拟实验,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沙洲形成原理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答本节课的问题,总结掌握的知识,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沙洲的形成原因以及探究防沙治沙的方法,通过幻灯片、图片等视觉资料,让学生对沙漠地貌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通过探究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沙洲形成的过程,并能提出减少沙尘暴发生的建议。

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本章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了不同的探究问题,以便满足不同层次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6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4 沙洲的形成》教案_6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沙洲的概念学生比较模糊,沙洲形成的原因不是很清楚。本课是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外力因素。本课在引导学生对沙洲的形成进行分析、想象并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再做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和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还会欣赏到自然界的美丽,并了解相关自然灾害常识。
师:由此可见,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的奇妙!水流和波浪就好像一个搬运工、把沙子和石块搬运到特殊地域,沙子开始沉淀堆积形成沙洲的堆积地貌。

师:同学们,我们看这张照片,是美丽的鹅卵石。下节课我们会用到鹅卵石,下课找一找鹅卵石,我们下节课用,好吗?
学生欣赏橘子洲的视频
生:都有一片沙滩。
生: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地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假设。
2、过程与方法
1.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洪水对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沙子放在托盘的顶端,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4、用水从顶端把沙子冲下来。水不要移动位置。
5、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生:沙子和石子浇完水之后,位置发生了变化,被冲到了下边。
1、水量小,沙子不是很多,可以形成沙洲。
2、水量小,沙石多,形成沙洲缓慢。
3、水量大,沙石多,未形成沙洲。。

冀教小学科学五下册《14沙洲的形成》word教案

冀教小学科学五下册《14沙洲的形成》word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下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14.沙洲的形成教学目标:1. 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欣赏沙洲图片二、探究沙洲的形成1.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3.汇报自己的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6.讨论: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7.小结沙洲的形成。

8. 拓展:试着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

想象一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三、探究鹅卵石的形成1.欣赏鹅卵石2.学生猜想,提出假设:鹅卵石原来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它们上怎样形成的?3. 汇报自己的猜想结果。

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5.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

6. 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7.分组开展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做好实验记录。

8.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9.观察打磨机,概括鹅卵石的形成。

10.拓展:(1)风的搬运作用;(2)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4单元 14《沙洲的形成》教案2 翼教版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4单元 14《沙洲的形成》教案2 翼教版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14《沙洲的形成》教案2翼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沙洲图片二、探究沙洲的形成1、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3、汇报自己的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6、讨论: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7、小结沙洲的形成。

8、拓展:试着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

想象一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第二课时三、探究鹅卵石的形成1、欣赏鹅卵石2、学生猜想,提出假设:鹅卵石原来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它们上怎样形成的?3、汇报自己的猜想结果。

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5、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

6、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7、分组开展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做好实验记录。

8、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9、观察打磨机,概括鹅卵石的形成。

10、拓展:(1)风的搬运作用;(2)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附送: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15《溶洞里的钟乳石》教案翼教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洲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发现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

2、能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的过程进行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4、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5、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说出洪水具有搬运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观察结果对河流中沙洲形成过程进行探究。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河流中沙洲形成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烧杯、石子沙、烧杯、托盘、报纸、勺子、水槽等教学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崇明岛的资料,谁来分享给大家?介绍崇明岛
没错,世界上最大的沙洲——上海的崇明岛。

它除了是世界上有名的江心洲外,它还以岛上美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丰富的生物圈而闻名。

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生:想)
二、崇明岛(出示影像资料):
请同学们看有关崇明岛的影像资料,看这段影像主要写的是什么?
同学们,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
谈话: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你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
三、活动一:猜想沙洲的形成原因。

前置性作业:
1、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河段,石块有什么不同?
2、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提示: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沙洲?沙洲是由哪些物质组成?这是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交流。

4、小结: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在河道由窄变宽处,河道拐弯处,河海交汇处,由于水的冲刷、搬运作用,容易形成沙洲。

四、活动二: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

1、师:既然同学们预测到沙洲的形成与从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堆积有关。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设想,我们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

2、出示实验材料:烧杯、各种大小石子、沙土,一个托盘,一个木板、报纸、水等。

3、思考:托盘及托盘的高度,烧杯中水和水量分别模拟实验现
象的哪些?(河流中的环境和地势、雨水和降水量)
出示实验要求(课件)
1、实验器材轻拿轻放,同学之间要团结合作。

2、注意“源头”的位置、水量、高度
3、让一名同学执笔,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实验中,观察土壤、大小不同石子位置的变化情况将喷水前的“景观”和实验后的
“景观”画下来。

P62
4、试着解释沙洲形成的原因。

五、活动三:讨论沙洲的成因。

学生展示: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生1:生2:生3:……
教师引导:1、喷水前后有哪些变化?土壤、大小不同的石子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2、如果注入更多的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3、解释沙洲形成过程。

(板书:搬运——堆积)
(洪水进一步解释搬运作用)
预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六、练习(屏幕展示)
1、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沙石堆积
成的小岛,称为()。

2、河流上游石块多数是(),中游是(),下游是
()
3、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七、总结:通过我们刚才实验,充分验证,由于水的冲刷,将泥沙由
上游搬运下来,1在河道由窄变宽处,2水流速度变缓,3在河道拐弯处、河海交汇处(受到岸边的阻力),在这三个地方容易有泥沙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形成沙洲。

八、拓展知识——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
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被重力、流水、冰川、风、波浪、生物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叫搬运作用。

搬运中有的物质以固体状态进行,称为机械搬运,如岩石的碎屑在水、风或重力作用下的搬运。

有的物质以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状态进行,称为化学搬运,如溶解在水中的钠、钾、钙、镁离子或铁、锰、铝的氧化物胶体在水中的搬运。

有的物质被生物吸收,如钙、磷等元素,这是一种特殊的搬运方式,称为生物搬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沙洲由于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

这说明了水的力量真大呀,它还会把石头冲击成鹅卵石,下节课,我们了解有关鹅卵石的内容,请大家收集有关鹅卵石的资料。

小资料:
崇明鸟简介:崇明鸟之所以有名,除了它是世界上有明的江心岛外,它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东面是浩瀚东海,南与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及江苏省太山区隔海相望,西接滚滚长江,形似“春蚕”。

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偏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它并不是与大陆同时存在的。

在1300多年的唐朝时,江口出现了几个小的沙洲,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形成现在的崇明岛。

到现在为止崇明岛还在不断变化。

橘子洲概况毛主席有一首《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里所说的橘子洲就在长沙市区的湘江中心,是一个长约十华里的长岛,是长沙市的重要名胜。

橘子洲的风景很不错,湘江从旁边缓缓流过,春天江鸥点点;夏秋林木葱茏;冬天又有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景致可看。

1904年后,长沙辟为对外开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国领事馆、长沙新关。

现在橘子洲上建有公园,里面种植着数千株桔树,每当秋收时节,桔树上硕果累累,这时站在洲头极目楚天,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也是夏日人们戏水游泳的良好场所,岛上建有天然旅游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