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doc
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总结(重点)超详细
![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总结(重点)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2a20423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d.png)
(每日一练)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答案:D解析: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但在其他条件下原子还可以再分,如核裂变,故错误;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2、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
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答案:A解析: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容积40L的钢瓶中可压入6000L氧气。
故选A。
3、“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主要性质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周围人们能够闻到香味,与分子的体积、间隔、可以再分无关。
故选D。
4、若用“”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以下四图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由分析得:A、图中的微粒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错误;B、每个分子中有两个原子,错误;C、图示符合题意,正确;D、图示每个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错误;故选C。
小提示:5、下列物质是原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汞C.水D.硝酸钠答案:B解析: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A、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故A不符合题意;B、汞是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故B符合题意;C、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物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f7f5bf7f1922791788e856.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除外)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总的电子数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原子整体不带电。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带电。
不带电的微粒有:中子、原子、分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0121c23968011ca2009125.png)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
7、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基本全部为固态,Hg常温下为液态。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
(3)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都为气态。
8、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十六个族。同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分子
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就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电荷)包括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41e38ee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8.png)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⒈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⒉分子的根本性质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⒊分子的内部结构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原子⒈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⒉化学反响的实质: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⒋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⒉纯洁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⑴纯洁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https://img.taocdn.com/s3/m/cf42b35d783e0912a2162aa1.png)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变 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虽然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 大。 3.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是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
3.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分__子、__原__子等;体积很小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加压时分子体积变小 D.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武汉中考)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知识点二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D ) 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碳和氧 D.二氧化碳分子 5.(2016·南宁)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d684885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d.png)
难 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为什么 当人漫步在 花园里,能 陶醉在沁人 肺腑的花香 之中呢?
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为什么液体慢慢都呈红色呢?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构成物质的粒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仔细观察 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物质是由无数不可见的粒子所构成的,构 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C)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 再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C )
A
B
C
D
5.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
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图中获得哪些化学信息?
常见分子模拟模型
观察总结
1.每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和___1_个__氧__原__子___ 构成, 每个氢气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构成, 每个氧气 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 构成。
探 究 总 结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氧原子 汞原子、氧气分子
1.氧化汞分子分解为 汞原子 和 氧原子 ,每两个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 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 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 验现象。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默写—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默写—物质构成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917875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e.png)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默写—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铁是由构成,水由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2.微粒的基本性质:(1)微粒的质量和体积。
(2)微粒是在:温度越高,微粒的;温度越低,微粒的。
(3)微粒之间有。
①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
因此容易被压缩,较难被压缩。
①微粒之间的空隙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升高,微粒之间的空隙;温度降低,微粒之间的空隙。
压强增大,微粒之间的空隙;压强减小,微粒之间的空隙。
①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受热时,微粒间隔,遇冷时,微粒间隔的缘故。
3.如下图①所示,“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从微观的角度得到的结论是。
酚酞变红色的根本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运动到A烧杯中,与水形成,使酚酞变红色。
如果把此实验改为在密闭装置进行(下图①所示),优点是。
①①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的最小粒子。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注意: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
物质的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
5.分子是由构成的,如: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是由构成。
1个水分子(H2O)是由构成。
6.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裂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7.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_ _,而原子却不能_ 。
(2)联系:分子由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_ _。
8.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2个氢原子,2个氧分子。
9.判断下列说法的对或错(填“√”或“×”)。
(1)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了。
(2)分子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3)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
(4)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23e3aaf6bb4cf7ec4bfed006.png)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比固态和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大。
有新的分子生成
在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 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 氧分子
中学化学课件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中学化学课件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 变
2. 元素的分类: (1)稀有气体:“气”字头 (2)金属元素:“钅” 字旁 (注意 Hg) 非金属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 字旁) 液态非金属元素(“氵” 字旁) 气态非金属元素(“气” 字头,稀有气体除外)
中学化学课件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 结构
区别 粒子 电性
符号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元素符号:Na 阳离子符号, Na+
阴 Na离-子符号,
中学化学课件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如:He、Ne)、金属 (如:Hg、Fe)、某些固态非金属(如:C、Si)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58d0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e.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如冰、水、水蒸气的构成粒子都是H2O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热胀冷缩的原因);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物质挥发、扩散、溶解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比两者体积之和略小、气体易被压缩等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3)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描述具体分子的构成时原子要具体化。
如果指明一个(或每个)分子,则后面原子也要根据化学式说明相应原子的个数)。
如水(H2O)可以描述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H2O2)可以描述为:“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4)应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都是由H2O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的,是混合物)。
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即元素守恒),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分子(3)结构: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单位为1。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点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c965e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f.png)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点单选题1、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D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是因为构成液化石油气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在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体积也就减小;加压后体积减小与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无关。
故选D。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答案:BA、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A正确。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原子间有间隔,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C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D正确。
故选:B。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BA、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正确;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错误;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受热后分子的间隔变大,使乒乓球内气体体积变大造成的,选项正确。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4da7b8a8956bec0875e3aa.png)
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解析:CA、①是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④为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所以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属于0族,故A正确;B、由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可知,示意图中只有③、⑥的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故B正确;C、②属于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⑤属于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能形成AB型的化合物,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①和④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C。
2.用“●”和“〇”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示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 C解析:C【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A、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该物质中有一种原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原子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中有两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D、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D解析:D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解析:CA、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水。
初中化学人教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df344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a.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二、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例如扩散、溶解、挥发等)【拓展实验】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①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实验二(如图1):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B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③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2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什么没必要;实验一已经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分子之间有间隔(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例热胀冷缩、三态变化、1+1<2)(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而最小粒子。
注意: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化学性质就由什么微粒保持。
3、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纯净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的微观:由不种分子构成的(2)纯净物宏观: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的(3)物理变化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微观:分子种类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4)化学变化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微观:分子种类改变4、分子由原子构成三、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性质同分子)四、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联系1、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结构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1、原子 中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67e92f224a7302768e993948.png)
构 原子核
成
电子
构
原子 成
分子 (直接)构成
离子
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着间隙(如气体容易压缩) 2、微粒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如花香扑鼻)
物质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
相对原子质量(Ar)
查表填写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氢
1
碳
6
氧
8
钠
11
氯
17
铁
26
中子数 0 6 8 12 18 30
找规律:阅读上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35 56
练习与应用
1、填表:
原子种类 H Mg Fe
核电荷数 1 12
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物质组成结构示意图
夸克 <10-16cm
质子/中子 ≈10-13cm
+ ++
+
原子核 ≈10-12cm
一滴水 ≈1.67×1021
个水分子
水分子 ≈4×10-8cm
电子 <10-16cm
-
-
++ +
+
-
-
-
-
原子 ≈10-8cm
物质组成结构示意图
夸克
质子 中子
③当y=8时,若该微粒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则该微粒符号为
。
资料:部分原子质量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汇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3d2bd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a.png)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答案:A解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不正确;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故C不正确;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故D不正确。
故选A。
2、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
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C.分子的体积减小D.分子停止运动答案:B解析:A、氢气在液化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质量不变,选项错误;B、气体物质分子间隔较大,液态物质分子的间隔较小,所以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减小,选项正确;C、氢气在液化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选项错误;D、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的,不论物质以哪种状态存在,分子都是运动的,选项错误。
故选B。
3、2020年1月14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迎来了进入2020年后的第一次飞行。
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
铝锂合金中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原子的中子数不同C.原子的电子数不同D.原子的质子数不同答案:D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D。
4、2021年4月,日本政府计划将核废水排入海里,其中含有大量的氚。
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从人体内部对人造成辐射损害,如果人类持续暴露在氚的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细脑死亡,DNA遗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