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原文+译文)

合集下载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

《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

《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章旨】
这一章是说明首章‘扬名于后世’的道理。

君子能够孝顺父母,而且移孝作忠,一定可以使声名显扬于后世。

【注释】
(1)君子之事亲孝二句: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道,因此可以把这种孝心移作效忠于国君。

(2)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在家凡事能治理得很好,因此可以把这种方法移用来办理政务。

(3)形成于内:在家里能把孝悌的德行表现得很完善。

行,指孝悌的德行。

成,有所成就。

内,指家里。

【语译】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尽孝道,因此可以把这种孝心转移去效忠于国君;侍奉兄长能尽悌道,因此可以把这种敬心转移去顺从于长官;在家凡事能治理得很好,因此可以把这种方法移来办理政务。

所以,在家里能把孝悌的德行表现得很完善的人,名声必然可以显扬于后世了。

”。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作为十三经之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两千年来一直是广大学习者的必读书籍,其文字浅显易懂,容易了解,因此广为流传,使孝道思想普遍深入民间。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孝经》全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孝经》原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孝经全文及译文五年级

孝经全文及译文五年级

五年级背诵内容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原文】秋第1周: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秋第2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秋第3周: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秋第4周: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秋第5周: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秋第6周: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秋第7周: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秋第8周: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秋第9周: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译文:孔子闲居,他的学生曾参在旁陪坐服侍。

孔子说:古代圣王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教化,用来使天下百姓顺服,人人都能和睦相处;就连相互之间较易起摩擦、对立状态的上司与下属、家长与晚辈之间,都可以达到彼此无怨恨的和谐状态。

这么好的至德要道你可知道?曾参听到老师发问,赶紧从席上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说:弟子生性愚顿,还没能知晓这个至德要道。

孔子说:至德要道就是孝悌之道!它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源头。

你再坐下来,我慢慢告诉你。

(二)、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我们的身躯、四肢、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生的,应小心爱护,不敢损毁伤残,能如此自律自爱就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长大成人、好学修德安身立命,率性行道建功立业,让名声显扬后世以荣耀父母,这就是孝道的终结。

孝,是人的天性,幼年时期侍奉双亲,友爱兄弟姐妹,学习敬老尊贤,待人接物,应对进退;中年时期移孝作忠,奉事君王,服务人民;到了老年以自身行孝的典范教民,才是人生的完成。

《诗经.大雅.文王篇》说:我们怎么不可以追念先祖文王的志业呢?一心一意修养自己,发扬文王的美德吧!天子章第二(三)、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亲爱父母的人,不敢厌恶他人;尊敬父母的人,不敢傲慢别人。

天子尽亲爱尊敬的天性侍奉父母,这种[不言之教,无为之化]的德教推及满朝的文武官员;德政布施,教化能广行,孝爱更推及到百姓身上;流风遍及天下,永为世人的典范。

《孝经》全文(注音+朗诵+释义)

《孝经》全文(注音+朗诵+释义)

《孝经》全文(注音+朗诵+释义)《孝经》全文(注音)开k āi 宗z ōng 明m íng 义y ì章zh āng 第d ì一y ī仲zh òng 尼n í居j ū,曾c éng 子z ǐ持ch í。

子z ǐ曰yu ē:“先xi ān 王w áng 有y ǒu 至zh ì德d é要y ào 道d ào ,以y ǐ顺sh ùn 天ti ān 下xi à,民m ín 用y òng 和h é睦m ù,上sh àng 下xi à无w ú怨yu àn 。

汝r ǔ知zh ī之zh ī乎h ū?”曾c éng 子z ǐ避b ì席x í曰yu ē:“参c ān 不b ù敏m ǐn ,何h é足z ú以y ǐ知zh ī之zh ī?”子z ǐ曰yu ē:“夫f ū孝xi ào ,德d é之zh ī本b ěn 也y ě,教ji ào 之zh ī所su ǒ由y óu 生sh ēng 也y ě。

复f ù坐zu ò,吾w ú语y ǔ汝r ǔ。

” “身体sh ēnt ǐ发f ā肤f ū,受sh òu 之zh ī父母f ùm ǔ,不b ù敢g ǎn 毁hu ǐ伤sh āng ,孝xi ào 之zh ī始sh ǐ也y ě。

立l ì身sh ēn 行h áng 道d ào ,扬y áng 名m íng 于y ú后h òu 世sh ì,以y ǐ显xi ǎn 父f ù母m ǔ,孝xi ào 之zh ī终zh ōng 也y ě。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原文】开宗明义章第一xx居,xx。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xx,上下无怨。

xx 乎?”xx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xx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xx。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xx于事君,终于立身。

《xx》xx:‘无xx,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xx,不敢慢于人。

xx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xx。

xxxx也。

《甫刑》xx:‘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xx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xx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xx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xx之孝也。

《诗》xx:“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xx。

”xx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xx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xx。

盖xx之孝也。

《诗》xx:“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xx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xx,以敬事xx则顺。

xx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xx之孝也。

《诗》xx:“夙兴夜寐,xx所生。

”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xx,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xx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xx,而民莫遗其亲,xxxx,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xx;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xx:‘xxxx,民具xx瞻。

’”xx章第八子曰:“xxxx之以xx天下也,不敢遗xx之臣,而况于公、xx、xx、子、男乎?故得xx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孝经原文翻译

孝经原文翻译

孝经原文翻译孝经原文翻译《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

下面然而小编整理的孝经原文翻译,欢迎来参考!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然而尊贵还然而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然而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然而孝。

它然而一切德行的根本,也然而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然而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然而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然而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然而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古诗文网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读解】这一章书,然而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容,就然而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然而孝道,这个孝道,就然而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孝经》的全文及译文导语:《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

儒家十三经之一。

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孝经》的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第1文开宗明义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第2文天子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伦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专注于论述孝道,被广泛认为是十三经之一。

在东汉时期,这本书被官方指定为必读教材,从皇室到普通百姓,都必须要阅读。

第一:开宗明义章【原文】: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

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

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

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

《诗经·大雅》说:'常常怀念祖先的恩泽,念念不忘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德行’。

”第二:天子章【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前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天子真正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

天子竭尽爱护尊敬来侍奉双亲,将这种道德教育推广到天下百姓,让四海之民都能起而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书·吕刑》说:“天子有爱敬父母的善德,天下万民都会仰赖他。

孝经原文与翻译.(优选)

孝经原文与翻译.(优选)

《孝经》原文与翻译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章第二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孝经》第十四章:广扬名.._原文_译文_解读

《孝经》第十四章:广扬名.._原文_译文_解读

《孝经》第十四章:广扬名
【解读】
这一章是详细说明“扬名”的意思。

最高的孝道,就是立身行道,成圣成贤,扬名于后世,显耀父母,这是孝的终极。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1),故治可移于官。

是以行成于内(2),而名立于后世(3)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尽孝道,所以可把它移用到对君主的尽忠上;侍奉兄长能尽悌道,所以可把它移用到对长上的顺从上;在家做事有条有理,所以可把它移用到对政务的处理上。

因此,君子在家中把这三种德行的根基养成,将来才能建功立业,而他的美好名声自然就会传于后世了。


【注释】
(1)居家理:理,正、治理。

居家理,指处理家事有条有理、家务管理得好。

儒家治学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齐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家齐国自治。

(2)是以行成于内:行,行为,指事亲孝、事兄悌和居家理的活动。

成,成效、成功。

内,指家庭之内。

意为君子在家庭中养成美好的品德,其道德的作用得到发挥、取得成绩。

(3)名立于后世:名,名誉、美好的名声。

立,建立、树立。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及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及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及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孝经原文及翻译

孝经原文及翻译

孝经原文及翻译孝经原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使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竞竞,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性,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世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吓吓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1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ū jiā lǐ
gù zhì kě yí yú guān 于做官治理国家。因 官 。
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
shì yǐ xíng chéng yú nèi
ér míng
是 以 行 成 于 内 ,而 名
lì yú hòu shì yǐ
立 于 后 世 矣 。”
-1-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xiào jīng guǎng yáng míngzhāng dì shí sì
《 孝 经 》广 扬 名 章 第十四
广扬名章第十四
zǐ yuē
jūn zǐ zhī shì qīn
子 曰 :“君 子 之 事 亲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
xiào gù zhōng kě yí yú jūn
shì
孝 ,故 忠 可 移 于 君 。事
xiōng tì gù shùn kě yí yú zhǎng
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事奉兄长能尽力做到 尊敬,所以能把这种尊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位者的
兄 悌 ,故 顺 可 移 于 长 。 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