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生平简介
历史趣谈: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性灵派三大家之袁枚资料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袁枚是哪个朝代的性灵派三大家之袁枚资料介绍导语: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
浙江钱塘人。
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
浙江钱塘人。
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
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南袁北纪”之称。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一生以率情以行、风格特异而闻名。
曾自谓“孔郑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
他好咏,好色,好钱,好游,好友,好花鸟泉石,不愿“为大官作奴”。
在江宁(今南京)任上建得随园后,思想“使吾官于此,即一月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因而辞去官职,“竟以一官易此园”。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生活常识分享。
袁枚简介
袁枚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代表作品:《小仓山房集》,《子不语》,《随园诗话》,《祭妹文》。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
”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自此,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
”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
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与赵翼、张问陶(船山)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学习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古代诗人名人袁枚人物介绍PPT
诗人生平
晚年生涯
乾隆十三年(1748年)六月,袁枚买下江宁隋氏的废弃园林,更名为 随园。同年秋天,袁枚收到家书,得知母亲患病,忧心忡忡,自己又 恰好染上痁疾,于是上书给尹继善,托病辞去官职,数位友人接连相 劝,仍未能使其回心转意。1752年二月迫于经济状况与亲友压力,袁 枚赴陕西任职。九月接到父亲的噩耗,旋即返乡,抵达随园已是严冬, 因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而抱憾终身。1753年七月,袁枚以千金整治 随园初成,作《随园后记》。
诗人生平
从政为官
翰林期间,袁枚跟从刑部尚书史贻直学习。乾隆七年(1742年)因满文 考试不及格,被外放到江南担任县令。自此七年间辗转各地担任知县, 爱民如子,颇有政绩。同年秋,袁枚到任溧水知县。此时父亲袁滨正客 居桂林,得到袁枚来信,乘船回溧水接受赡养。鉴于袁枚年少轻狂,袁 滨担忧儿子为官不力,于是在抵达后先乔装成过路的老人,询问乡里百 姓,得知袁枚清廉正直,有口皆碑,方才放下心来,前去袁枚府上。同 年冬,袁枚离任溧水,改任江浦知县。
诗词特点
小说特点
自然,在艺术成就上,与《聊斋志异》相比,《子不语》显得粗糙率意, 篇幅短小,情节单一,除少量作品外,大多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所以 总体上小说特征不突出,而笔记的意味较浓。但《子不语》也有其长处, 那就是语言简朴,多用白描,文言也较为浅近,接近口语,所以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子不语》:“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是 很中肯的。
相关资料
园林方面成就
袁枚在园林上的成就也十分令人瞩目,他的“随园”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是他毕生的杰作,他的“随园”也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之 一。曹寅祖孙三代占有经营此园六十年,没落后由隋家所得,后因隋家败 落,袁枚从隋家手中购得“隋园”,改名为“随园”,他辞官后亲自操劳, 经过其三十余年的经营,一座江南名园重获生机,许多士大夫都闻名而来, 参观游览,题诗称赞;著名贪官和珅在建园时,也曾派人到隋园画图以备 参考模仿。由此可知,随园在中国园林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清代诗人袁枚与他的古文小说创作
清代诗人袁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作品闻名于世。
袁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古文小说作家。
他的古文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见解吸引了众多读者。
本文将探讨袁枚作为一位清代诗人和古文小说作家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他的创作特点和作品。
背景介绍袁枚(1716年-1797年),字仲谋,号文印,江苏镇江人。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袁牧素以才华横溢而闻名,这对袁枚的文学才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袁枚自幼聪慧好学,精通诗词和古文,在文学上展现了非凡的天赋。
袁枚的诗歌创作袁枚是清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才华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袁枚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洗练而脱俗的风格著称。
他善于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感受到深深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袁枚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既有对自然美的歌颂,也有对世事变迁的思考。
他善于以鲜明而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品读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他的诗作风格简练、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震撼。
袁枚的诗歌作品《浣溪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富有诗意的生活。
诗中既有对美景的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使作品富有哲理和深度。
另外,袁枚的诗歌作品也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关注社会不公和民众的苦难,并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这些现象的不满和愤慨。
袁枚的诗歌作品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社会进步的期望。
袁枚的古文小说创作除了诗歌创作,袁枚也是一位出色的古文小说作家。
他的古文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见解吸引了众多读者。
袁枚的古文小说作品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聊斋志异》是袁枚创作的一部以奇闻异事为题材的小说集。
这部作品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笔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袁枚在《聊斋志异》中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还传达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进步的期望。
《子不语》人不风流枉少年袁枚的一生
《子不语》人不风流枉少年袁枚的一生(1716~1797) 82岁1716年简介:袁枚,男,曾用名(亦名):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时称随园先生出生:1716年3月25日,出生于浙江钱塘县(今浙江杭州)父母:父亲为袁滨,母亲为章氏背景:先世世居宁波府慈谿县,六世祖袁茂英,明万历进士,官至布政使。
袁枚家贫,父亲袁滨,四处担任幕宾为生,仰赖母亲章氏针线女红持家袁枚是家中独子,另有两姐两妹。
1717年2岁1718年3岁1719年4岁1720年5岁5岁开蒙1721年6岁1722年7岁7岁入私塾1723年8岁1724年9岁1725年10岁1726年11岁1727年12岁1728年13岁中秀才与师傅史玉瓒同中秀才,进入县学,乡里视为神童题外:元宵节前,曹家遭雍正抄家,所有家产奴仆都赏给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隋赫德将京师顺天府房产17间和三对家仆赠与曹家以供生活,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京师居住,曹家至此没落。
1729年14岁1730年15岁1731年16岁补增广生1732年17岁1733年18岁廪生经浙江总督程元章推荐,进入万松书院学习。
毕业后,被补为廪生(科举成绩一等的秀才由公家给以膳食),每年廪饩银四两。
1734年19岁得浙江学政帅念祖赏识,拔为优等1735年20岁雍正去世前,曾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下令各省督抚推荐。
10月8日,乾隆帝登基继位。
1736年21岁与王氏之女订婚投奔广西做幕僚的叔叔,得广西巡抚赏识:去投奔叔叔袁鸿,时在广西巡抚金鉷幕中。
金鉷接见了袁枚,试以文章,袁枚现场写出骈文《铜鼓赋》,让巡抚大人另眼相待,此骈文后被金鉷收入《广西省志》,列为“艺文”首篇。
推荐参加乾隆丙辰科博学鸿词考试:因长相俊秀,文笔优美,受广西巡抚金 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
于是,袁枚带着金鉷给的120两白银,赴北京考试。
共176人参加此次博学鸿词科,最长者万经已80多岁,袁枚最小,仅21岁。
最终录取15人,袁枚名落孙山。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袁枚,清代诗人(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
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多数诗篇抒发闲情逸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部分作品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偶然作》)。
有些讽刺之作,尤能反映其锋芒毕露的个性。
诗多以新颖灵巧见长,又能文,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人物生平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得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年-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乾隆十四年(1749),父亲去世,袁枚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求遗书,将所藏书传抄罕见者皆献于清廷,并作有《散书记》以纪。
藏书印有“道素之门”、“百石山房”、“华里神仙”、“钱塘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子才一阅”、“随园珍藏图书”、“小仓山房藏书之印”等。
乾隆五十三年(1788),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到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
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主要作品袁枚撰随园三十六种三十五卷文集:《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尺牍等30余种;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手札:《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
清代文人袁枚
清代文人袁枚清代文人---袁枚徐秋甄一、簡介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散文家。
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年間進士,入翰林。
曾任溧水、江浦、沐陽等縣縣令。
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令時,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
年三十八即休官養親,不復為官,於江寧小倉山築「隨園」,收集書籍,創作詩文,悠閒地度過了五十年。
晚年遊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才華出眾,詩文冠江南。
他與紀曉嵐,清乾隆四庫全書的總編纂,有「南袁北紀」之稱。
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女弟子甚眾。
以詩名聞當世,創作講求性情個性,提倡「性靈說」,反對清初以來擬古和形式主義的流弊,使詩壇風氣為之一新,與蔣士銓、趙翼並稱「江右三大家」。
文章主「駢散合一」,兼取六朝駢儷,較桐城派通達。
二、著作:《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黃生借書說》、《書魯亮儕》《隨圓食單》等。
三、灑脫放達的人生袁枚在江南富地當過幾年縣令小官,後來再升不上去了,自問根本原因在於自己不甘「為大官作奴」,便急流勇退,辭官歸隱。
中年退隱,久居金陵,交遊廣泛,活躍文壇,足跡遍及中國的名山大川。
袁枚幼年時家境並不寬裕,幸而天生聰穎,十二歲為秀才,二十三歲中舉,二十四歲中進士,生活在「康乾盛世」,兼之少年得志,因而個性比較張揚,加以袁枚精通理財,故家財可供其俯仰免求於人,而更能完全依照自我的人生理念過活,從他耗費二十年打造隨園,縱情山水三十年,妻妾成群,遍食天下美食, 可窺知一二。
其主要的經濟收入據說是替人寫寫墓誌銘,平時更多的是寄情於山水以及性情文章之中。
說袁枚是一個絕對的享樂主義者,更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美食主義者並不為過。
袁枚愛美食,是當時的美食達人,不僅愛吃而且會吃還吃出一門學問,能把到嘴的美味佳肴,說出道理,且講得頭頭是道,而提起筆來寫吃,寫得令人讀起來津津有味、口舌生香,那才是作為一個美食家的最高境界。
《隨園食單》就是這樣一位懂吃、會吃、又能寫吃的高手的經驗結晶,以文人的詩雅口吻寫下色、香、味,令中國的飲食文化頗添文采。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生平简介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生平简介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著名诗人袁枚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袁枚生平简介袁枚,字子才,号简斋,生于1716年,逝于1797年,享年81岁,是清朝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生平以自由洒脱,狂放不羁著称,留下许多风流韵事,代表作品有《随园诗话》及《补遗》,《小仓山房集》、《子不语》、《续子不语》、《随园食单》等。
袁枚自幼熟读读书,擅长写诗作词,在乾隆四年也即1739年,年仅24岁的袁枚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学士。
乾隆七年即1742年,袁枚被外调做官,先后做过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的知县,袁枚执政清明,不畏权贵,颇有政绩,在乾隆十四年时,袁枚父亲去世,遂辞官回乡养母,同时在江宁也即今南京购房安居,所买随园经袁枚的翻修改造,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私人园林,而袁枚也被世称为随园先生。
袁枚在67岁时服完母丧后,开始远途游山玩水,先后游览过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广东罗浮山、丹霞山、武夷山等地,袁枚在游历期间写下众多散文游记,直到去世的当年,81岁高龄的袁枚还在出游吴江,要知道古时候,交通不便,沟通不畅,袁枚以老年之态还能畅游全国山水,精神可嘉,勇气可嘉。
袁枚做为文学史上“性灵说”的代表人物,一生追求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人生信条,是当时清朝文坛里的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袁枚还遭到过同行的贬斥,即使中央朝廷也对袁枚肆意妄为的行径看不下去,但是袁枚有人讨厌,就有人喜欢,做为一个真性情的诗人,袁枚在当时还是有很多追随者的。
袁枚是什么居士袁枚汉族人,号简斋,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出生于如今的浙江杭州。
很多人都不知道袁枚是什么居士,古代特别是诗人大家都很关注这个。
作为著名诗人袁枚他也有自己的独特的称号,他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随园主人。
袁枚简介
袁枚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24岁中进士。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
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
清代词人袁枚的生平及其作品解析
清代词人袁枚的生平及其作品解析1. 背景介绍袁枚(1716年-1797年),字伯温,江苏金坛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藏书家。
他是乾隆朝的重要文化推动者之一,被誉为“文物之祖”,对中国古代诗词、小说等文学形式有着重要贡献。
2. 生平介绍袁枚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饱读经史子集。
他在乡村读书时期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在中进士后开始涉足官场,并担任过多个官职。
然而,袁枚并未因此局限于政治生涯,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
3. 文学成就3.1 词作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以娴熟的辞章、优美多变的曲调和真挚感人的情感表达闻名。
他的词作风格流畅舒展,兼收并蓄了宋元明三代文人之长,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如婉约细腻、意象丰富等。
3.2 小说创作除了词作外,袁枚还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随园诗话》和《 Poetry 阳台上的灯》。
这些小说凭借其写实主义的风格以及真实生动的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同时,袁枚在小说中也展现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方面的深入洞察。
4. 袁枚对文学发展的影响袁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文化传承者。
他对于古代文学形式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通过自身创作和研究推动了诗词、小说等文学形式在清代乃至后世的发展。
袁枚还致力于文物鉴赏和收藏工作,使得许多珍贵书籍得以流传至今。
5. 总结袁枚是清代著名词人、小说家和藏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通过自己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为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生平和作品不仅代表了清代文化的一部分,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就是对清代词人袁枚的生平及其作品解析的概述。
袁枚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才华与成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珍藏。
清代诗人袁枚的生平与诗歌创作研究
清代诗人袁枚的生平与诗歌创作研究引言袁枚(1716年-1797年),字洪渐,号履庵,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和官员。
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创作风格在清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背景入手,探讨袁枚作为一位清代诗人的才华与影响,并对他的诗歌创作进行深入研究。
背景家庭与早年经历袁枚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袁子钧,曾任乾隆皇帝的侄子兼礼部尚书。
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与当时一些优秀的文人交往密切。
仕途经历袁枚在康熙末年考中进士后,先后在北京、山西等地担任官职。
然而,由于对当时封建社会弊端和腐败现象的深感失望,他选择辞官回家务农并从事学术研究。
诗歌创作艺术特点袁枚的诗歌作品以其清新、自然、质朴的风格而闻名。
他擅长借用民间语言和乡土生活的素材,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他的诗歌内容包括了田园牧歌、宴会篇章、叙事抒情以及对时事政治的评论等多个方面。
影响与地位袁枚的诗歌创作为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打破了当时文人诗歌传统框架,开启了一种新的写作风格,对于清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他也通过他写就的优秀作品,使得清代诗歌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元化。
结论袁枚是一位具有非凡才华和影响力的清代诗人。
尽管他并未在政治或文坛上取得显著成就,但他通过其个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深入理解民间传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独立而鲜明的创作空间。
袁枚所创造出来的自然质朴风格对于后世古文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袁枚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袁枚的资料
袁枚的资料袁枚(1730年-1804年),字韵洁,号文章,又号月斋主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和理学家。
袁枚生于江苏镇江,其家族是在明朝末年由河北移居江南的移民。
袁枚自小聪慧好学,具有卓越的才华和文学天赋,被誉为清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袁枚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擅长诗词创作。
他的诗词多以咏物写景、离骚抒怀为主题,充满了对自然美、人文景观以及人生哲理的独到体验和领悟。
袁枚的诗词深受宋代文学的影响,他特别欣赏和研究杜甫和苏轼的作品,并从中汲取灵感,独创了一种清丽秀逸的风格。
袁枚的散文亦是文学史上的佳品。
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精神上的寂寞和独立,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袁枚的散文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其作品往往充满着诗意和意境,给人以清新和明快的感觉。
他的散文作品受到了后世许多文人的推崇和模仿,对于后世散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枚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理学家。
他学习程朱理学,并通过他的著作《随园诗话》向后世传播了程朱理学的思想。
袁枚的理学思想以“实务化”为主要特点,注重实践,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理学原理解决问题。
袁枚的理学思想深受清代社会的影响,也对后世的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和理学之外,袁枚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
他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兼修文史、经世之学,广泛涉猎各种学问。
袁枚的广博知识和卓越才华使他在当时的文化和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了知名的文化名人。
袁枚一生著述颇丰,共留下了许多著作和文集。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包括《随园诗话》、《随园诗话续录》、《月斋诗话》等。
《随园诗话》是袁枚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诗词为主题的文学评论集,被后世赞誉为理论研究诗词创作的重要著作之一。
袁枚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得到了当时的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传颂。
他的作品对于清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艺术指导。
袁枚简介
袁枚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袁枚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袁枚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
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
袁枚与《随园食单》名词解释
袁枚与《随园食单》名词解释【实用版】目录1.袁枚简介2.《随园食单》简介3.袁枚与《随园食单》的关系4.《随园食单》的影响和价值正文1.袁枚简介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卒于嘉庆二年(1716),享年八十二岁。
乾隆四年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历任潥水、沐阳、江宁等县知县。
年甫四十,辞官居于南京小仓山,购隋氏废园,改名随园”,吟咏其中,故世亦称随园先生。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
擅写诗文,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
倡性灵说”,不走仿古之路,主张抒发真情、彰显个性。
著有《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小仓山房诗文集》等传世佳作。
2.《随园食单》简介《随园食单》,古代汉族烹饪著作。
共一卷。
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 326 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
3.袁枚与《随园食单》的关系袁枚作为《随园食单》的作者,以自己的美食实践为基础,详细记录了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
他将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融入书中,让读者能够了解到当时南北菜肴饭点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风味。
4.《随园食单》的影响和价值《随园食单》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当时南北菜肴饭点的流行趋势,还反映了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
此书对后世的饮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
袁枚简介_袁枚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袁枚简介_袁枚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是《赋得袁枚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的诗全集:《所见》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
其古诗全文如下: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马嵬》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
其古诗全文如下: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翻译】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寄聪娘》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枝花对足风流,何事人间万户侯。
生把黄金买别离,是侬薄幸是侬愁。
【翻译】一个像花一样的女人足以让我满足,人间的万户侯又算得了什么呢?硬生生的为了黄金导致了离别,这是我的薄情也是我的愁。
《湖上杂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
其古诗全文如下: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翻译】葛岭的花都在二月开放(作者闲来无事,在湖滨郊游踏青),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都说想做神仙,而我的心境与他们的不一样,我一点也不羡慕神仙,只羡慕那些少年。
《咏钱》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
其古诗全文如下: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高中素材袁枚简介及其主要作品
袁枚简介及其主要作品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清代诗人袁枚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袁枚简介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代表作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主要作品:文集:《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尺牍等30余种;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手札:《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
虽法度稍欠,然才情横溢,亦为佳构。
袁枚世人评价通天老狐,醉辄露尾。
(洪亮吉在《北江诗话》的评价)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专法香山、诚斋之病,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豪雄,轻薄卑靡为天真,淫秽浪荡为艳情,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
(朱庭珍评述)著名的清诗研究专家严迪昌先生在《清诗史》中提出“袁枚现象”一词,认为袁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诗人,在整个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
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观与作品评析
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观与作品评析一、袁枚的生平简介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晋,号蜗居主人,江苏苏州人。
清代文学家、实学家、官员。
二、袁枚的文学观1.融古今之精华:袁枚擅长吸收古代文学经典的精华,并与当时流行的文风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2.蜗居写作:袁枚提倡“蜗居写作”,即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知,并将这些琐碎、细微之事转化为文字。
3.短小精悍:袁枚追求作品简洁而含蓄,注重言语和意境的质朴与深远。
三、袁枚的主要作品1.《随园诗话》:该书是袁枚创作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关于诗歌创作心得和审美理念的论述。
2.《心田杂记》:记录了袁枚在湖州时期的所见所闻,内容广泛且独特,对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3.《高阳台杂咏》:袁枚以清新活泼的笔触,寄托了自己对自然景色、人物人情的感怀。
四、袁枚的作品评析1.文学风格独特:袁枚追求简洁而含蓄的文学表达方式,避免冗长和空洞,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个人风采。
2.内容深入浅出:袁枚以平实与真挚的语言展现琐碎、细微之事中所蕴含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自然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3.视角广阔:袁枚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并通过作品传递出他对社会变革和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
五、袁枚的文学地位和影响1.文学地位:袁枚在文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他的作品为清代文坛注入了新鲜空气,并影响了后来诗人和散文家。
2.影响力:袁枚的文学观点引起了时代内外诸多作家的关注与研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观与作品评析的内容。
袁枚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见解,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袁枚
饮食
袁枚有中国古代“食圣”之誉。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全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中国烹饪的技术理论问题,应 该是从袁枚开始的。《随园食单》在中国古代食书著述史上,集经验、理论大成而又影响卓著,是中国历史上当 之无愧的饮食圣经之誉,代表了中国传统食学发展的最高水准 。《随园食单》从烹饪技术理论出发,从采办加 工到烹调装盘以及菜品用器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对当时国内很多地区的美食进行点评鉴赏,这本书是一本 划时代的烹饪典籍。因此,袁枚不仅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食鉴赏家 。
林语堂先生曾用英文向西方世界评介袁枚:“伟大的诗人和学者袁枚写了厚厚的一本书来讨论烹饪方 法。” 袁枚认为:“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 袁枚有立食为学的明确目的,并为之孜孜努力, 正如他自己所标榜的:“平生品味似评诗,别有酸咸世不知。”
袁枚身为清代文坛性灵派主将,强调诗味真实自然、自我适意却又不乏超然韵致与生趣的文学思想与审美意 识。袁枚写诗作文为人均是推崇性灵,标扬自我,重味中之旨,在袁枚这里,论诗与论味、治味与治诗,在哲学 美学精神上也是相通的 。袁枚十分留心各种饮食的特点和烹饪技术,为了追求美味,他在每家吃饱了饭,都会 派遣家厨去学习菜方,并作集保存,“四十年来,颇集众美。” 《随园食单》也因此成为饮食烹饪文化史上一 部体大虑周的重要著作 。
袁枚古文创作的主张。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首先,与论诗反对“崇古贱今不同,于古文则主张欲复古者 先拒今",强调取法乎上,从三代、两汉之书中汲取营养,因为他对宋代以后的古文评价不高,特别是认为明清古 文沾染上八股文、考据文的弊病,更不足为法,但并非倡导拟古,故而批评“优孟衣冠,摩秦仿汉”“守八家空 套,不自出心裁”为古文之弊。又正面声称“概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人 心不同,各如其面,可见复古”之旨的落脚点与论诗之倡言独出性灵是殊途同归的。其次,于古文的内容,反对 “锬心论性,颇似宋人语录",宣扬理学,作高头讲章,亦反对“专引载籍,非博不详,非杂不备”与“程蕺园书 亟祉书数典",“娱以注疏为古文",卖弄学问,以考据为文,这与论诗讥讽“娱把抄书当作诗"是一致的 。
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才华与思想观念
清代诗人袁枚的文学才华与思想观念一、袁枚简介袁枚(1716年-1797年),字仲维,号蜗居主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他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
袁枚早年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对于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通过自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与修养。
二、袁枚的文学才华袁枚以其散文为代表作,深受当时文坛的推崇。
他以素雅婉约的风格,刻画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人物和景物描写,在描述世态炎凉、社会现象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
他尤其擅长通过文字描绘出京城街巷、官场政治等细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阐发,使他的作品更具深度和魅力。
此外,袁枚还善于运用诗歌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情感的体验。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能抒发内心的愉悦和感伤,也能抒发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反思。
他以清新典雅的格律,表现了大自然美景、人情世故等多个方面,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三、袁枚的思想观念袁枚对于社会政治、人性道德等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他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堕落,批判了官场腐败和民俗陋习,主张追求真理与诚信。
同时,他也鼓励个人在困境中保持勇气和乐观,在艰难时刻寻找自我拯救的力量。
他豁达上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了当时社会众多知识分子。
此外,袁枚还非常重视科学知识和实践。
他提倡学贯天文、地理、兵法等各种知识,并通过自己在农田经营上的实践经验来推崇农业发展与改革。
这种注重实证和实践的思想观念,也对后来的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袁枚的影响与价值袁枚作为一位清代文学巨匠,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观念对于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和魅力的文字,抒发了普通百姓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痛感,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强的解决途径。
他提倡个体价值、追求真理与诚信,在当时社会上培养出许多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袁枚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他所留下来的丰富文学作品以及深邃思想观念,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枚生平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
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
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
写景诗飘逸玲珑。
其中,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
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江苏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年代】:清【作者】:袁枚【作品】:湖上杂诗【内容】: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年代】:清【作者】:袁枚【作品】:马嵬驿[1]【内容】:莫唱当年长恨歌,[2]人间亦自有银河。
[3]石壕村里夫妻别,[4]泪比长生殿上多![5]【注释】:[1]本文选自《小仓山房诗集》马嵬驿: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2]长恨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
[3]银河:天河。
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这两句说: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4]石壕村: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篇《石壕吏》中的一个村庄,村里有户人家在唐王朝的暴政下,害得家破人亡。
《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即《长恨歌》写到的那个时候。
[5]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
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
表示永世不分离。
这两句说: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译文: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生性疏淡洒脱不喜作官,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优游自得,不复出仕。
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
所著《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
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
袁枚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
然而他生性疏淡,虽身居庙堂,却心系山林,加上他认为做官是为人民增进幸福,并非只是上司大吏的高等听差,遂于三十三岁即辞官。
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
」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自嘲)联中表明他「爱书如爱命」的读书志趣及无意于官场中汲汲营营。
在《咏筷子》诗中:「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他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做了深刻的讽刺。
重修随园旧制致力文学著述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
随园旧为织造园(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
」因此称为「随园」。
他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
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
」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作出仕之念。
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是清代的文学家,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
性灵即性情也。
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
」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
文章以骈体最为擅长,颇得六朝体格,享文章之盛名数十年。
其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却极重情义,其友沈凤司死后,因无后嗣,袁枚每年为他祭坟,三十年未曾间断,对友人的情义深重,令人感动。
袁枚致力为文,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
其中《随园食单》是一部有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十四个方面。
在须知单中他开宗明义地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此篇可作为饮食通则,而戒单云:「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
」此篇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单」一篇,此篇对于南北名茶均有所评述,此外还记载着不少茶制食品,颇有特色。
其中有一种「面茶」,即是将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后,再加上芝麻酱、牛乳等佐料,面中散发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色火红,肉质鲜美而茶香四溢。
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个对茶、对饮食有相当研究的人。
正好与须知单互为表里。
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单」一篇,此篇对于南北名茶均有所评述,此外还记载着不少茶制食品,颇有特色。
其中有一种「面茶」,即是将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后,再加上芝麻酱、牛乳等佐料,面中散发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色火红,肉质鲜美而茶香四溢。
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个对茶、对饮食有相当研究的人。
游历名山胜景品遍佳泉好水六十五岁以后,袁枚开始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游过黄山、江西庐山、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喜爱品茶的他自然尝遍各地名茶,并且将它一一记载下来。
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
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
」此外如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
此外还写下许多茶诗,如《试茶》诗:「闽人种茶如种田,郄车而载盈万千;我来竟入茶世界,意颇狎视心逌然……。
」描写福建人普遍种茶的情形,置身其中,彷佛进入茶世界。
《湖上杂事诗》:「烟霞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万片绿云春一点,布裙红出采茶娘。
」描写身着红布裙的采茶姑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
又《渔梁道上作》:「远山耸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间闲立久,采茶人散夕阳西。
」可知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可看出他对茶的钟爱程度。
品茶评茶藏茶独到妙法妙论袁枚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他先前对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因此他向来不喜欢武夷茶,但是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六年)他游武夷山,来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却让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观。
他在《随园食单.茶酒单》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
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这位茶叶专家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一杯好茶的确能涤净尘虑,抚平烦躁。
袁枚认为:除了有好茶必须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长久,而要泡出一壶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对于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门极重要的学问。
对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叙:「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
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
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他以为他以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产的茶为天下第一。
接着他继续提到收藏茶叶的方法:「其次,莫如龙井,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
雨前做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
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
」可说是研究得相当深入,至于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独到的妙法:「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
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
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呜呼!」袁枚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无羁无绊,优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岁高寿。
写作风格袁枚论诗主张抒写性情,继明公安派之后揭橥“性灵说”。
这种文学论调与当时的吴敬梓、曹雪芹、郑燮等人的进步文学思潮、哲学思潮、史学思潮相互对应着。